力的教案

时间:2024-09-13 21:18:57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力的教案3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力的教案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品】力的教案3篇

力的教案 篇1

  重点、难点分析

  1.力的图示

  教材一开始讲述了图在物理学习中的重要性.在物理学习中,我们常常把有关的现象和过程用图来表现.例如光学中的光路图,电学中的电路图,力学中的受力分析图.通过这些图可以简单明了直观地表现有关的内容.因此要让学生重视图的作用,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识图和画图技能.教师在讲授力的图示时,要用刻度尺、圆规作好示范图例.画力的图示的要领:确定受力物体,根据力的大小选定标度,确定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从力的作用点画力的作用线,根据力的大小和选定的标度确定线段的长度,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力的作用点可用线段的起点,也可用终点来表示.表示力的方向的箭头,必须画在线段的末端.选择用多长的线段表示多大的力,可根据具体情况任意选择.但在同一个受力图上,比例大小应是固定不变的.为了作图方便,可以用一个方框来表示受力的物体.

  为了让学生掌握力的图示法,在示范图例后,教师要带领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几个典型的力的图示.学生在作图过程中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力的示意图

  由于力的示意图比力的图示简单,实际应用的机会多,所以教材中介绍了力的示意图,可通过两种作图的比较,使学生学会力的示意图的画法.教师可以把力的图示改画为力的示意图,加以对比,让学生领会,并掌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

  学具准备 弹簧、拉力器、弹簧秤、握力计

  教学设计示例

  (一)新课引入

  分别让一名女学生和一名男同学拉同一个拉力器,让学生观察拉力器伸长程度有什么不同.指出力的大小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不同.在物理学中,我们就是利用力产生的效果的大小来测量力的.放映幻灯片,内容为排球比赛、马拉车.提出问题:想想看,除了大小外,还有哪些因素能够影响力的作用效果?从而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1.力的三要素

  指出:在排球运动中,二传手用力向上托球,球就向上运动,主攻手用力向下扣球,球就改变运动方向,急速下落.可见,力的方向能够影响它的作用效果.

  找一名学生到教室的门口,推门.提问:当推力作用在离门轴不同点时,作用效果有什么不同?另找一名学生握住扳手的不同位置去拧螺母,提问该学生有什么感觉.

  总结该学生的回答指出:推力作用在离门轴较远的点,比作用到离门轴较近的点,易于把门推开.用扳手拧螺母的时候,手握在把的末端比握在把的中间,易于把螺母拧紧.可见,力的作用点也能够影响它的作用效果.

  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事例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有关,同学们应认真观察、认真分析.力的三要素对研究有关力的问题十分重要,用作图的方法来表示力的三要素是研究有关力的问题的重要方法——力的图示.

  2.力的图示

  请同学们观察书上有关力的图示的插图,同学们看完书后,请同学合上书本,老师提问:在力的图示中,用什么来表示力?

  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老师:回答得很好!我们怎样来画出力的图示呢?请同学们跟我一起练习.

  例题

  用50N的力沿水平向右的方向拉一个小车,请画出小车所受拉力的图示.

  教师边讲边画,并要求同学跟着老师在练习本上画,讲述内容的顺序如下.

  (1)首先确定受力物体,在这道题里是小车,画出一个方框表示受力物体.(小车)

  (2)根据力的.大小选定一个标准长度表示一定大小的力,已知力的大小应是标准长度所表示力的大小的整倍数.在这道题中选1个标准长度代表10N,已知力50N是10N的5倍.

  (3)确定力的作用点,力的作用点不能离开受力物体,一般画在表示物体的方框的中心.

  (4)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线段的长度应当等于标准长度的整倍数,在这道题里是5倍.

  (5)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注意箭头一定要画在线段以内.

  最后形成如图所示完整的图示.

  3.力的示意图

  力的图示可以直观、准确地表示物体的受力情况,但是也可以对力的图示加以简化,只用一个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不必严格准确地画出力的大小,突出力的方向即可.例如上题,从力的作用点开始,沿力的方向画一个线段,在线段末端画上箭头.

  同学讲完后,教师完成如图所示的示意图.

  请同学们完成下面这些物体受到的拉力的图示.

  用投影打出如下内容的例题

  1.用60N的力竖直向上提着一个物体.

  2.沿着与水平方向成30°角的方向向右提一个物体.

  学生练习,教师在同学中间巡视,进行指导,最后用投影打出正确的图示进行讲评,指出同学们作图中的问题.

  (三)总结、扩展

  今天我们研究了力的三要素和力的图示,以及力的示意图.用作图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在物理学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作图可以帮助同学们建立起物理模型,使抽象问题变得更加形象,有利于加深对物理现象的理解.希望同学们予以足够重视,并养成认真细致,规范作图的良好习惯。

力的教案 篇2

  课时:

  1课时。

  教学要求:

  1.理解调节物体所受的重力与浮力的关系,可以增大可利用的浮力。

  2.知道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的工作原理。

  教具:

  形状、体积相同的铁块、木块各一个,卷成一团的废牙膏皮(底部已剪去),橡皮泥,玻璃水槽2个,自制潜水艇模型,潜水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演示:先让学生注意铁块、木块体积相同,而材料不同,然后把铁块、木块一同浸没水中,同时放手,让学生观察。

  依次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1.浸没在水中的木块、铁块,各受到什么力的作用?为什么一个浮起,一个沉下?

  2.浸没在水中的木块,铁块受到的浮力相等不相等?为什么?受到的重力相等不相等?为什么?

  3.木块、铁块的体积相等,为什么受到的重力不相等?(引导学生认识是因为密度不相等)

  小结:像铁块、木块这些实心的物体,有的密度比水大,有的'密度比水小,把它们浸没在水里,密度比水大的,下沉;密度比水小的,上浮;如果物体的密度跟水一样,它将怎样呢?

  二、讲新课

  将橡皮泥、废牙膏皮(铝的)分别放在两个玻璃水槽旁。

  教师讲:橡皮泥、铝的密度都比水大,能不能使密度比水大的橡皮泥、牙膏皮浮在水面上?

  (找两名学生分别做这两个实验,并让他们每个人试着说明自己采用的办法为什么能达到要求。然后,教师就着做成船形的橡皮泥、空心的牙膏皮小结。)

  小结:密度比水大的物质,做成空心,就可以浮在水面上。这时,这个物体受到的重力虽然没变,但它排开水的体积增大了,受到的浮力增大了。

  边讲边板书:

  三、浮力的应用

  1、采用“空心”的办法能增大可以利用的浮力

  教师讲:密度小于水的物质,像木材,做成独木舟——“空心”,能增大可以利用的浮力,运送更多的人和货物.密度大于水的物质,像橡皮泥、铝,做成空心,也能调节它受到的重力和浮力的关系,使它下沉、悬浮或漂浮.现在看看技术上怎样利用这个道理。先看看轮船。

  问:轮船是钢铁做的,钢铁的密度比水大还是比水小?轮船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边小结边板书。)

  2、浮力的利用

  (1)轮船 用空心办法,增大体积,增大受到的浮力。

  问:如果一只轮船,它本身和装的货物总重100 000 N,它受到的浮力多少牛?它排开的水重多少牛?它排开的水的质量是多少吨?(简单交代什么叫排水量)

  讨论:这只船如果从河水驶入海里,它受到的浮力变不变?它排开的水的体积变不变?它是沉下一些,还是浮起一些?

  (2)潜水艇

  演示:潜水艇挂图,潜水艇模型。(边讲解边板书)

  用改变水舱中水量的办法,使潜水艇受到的重力大于、等于或小于受到的浮力。

  (3)气球和飞艇(让学生看课文而后问学生)

  问:气球、飞艇采用了什么办法使它能够受到空气的浮力而升空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用充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的办法,使它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而升空。

  讨论:要使充了氢气、升到空中的气球落回地面,你们能想出什么办法?要使热气球落回地面,有什么办法?

  三、小结(略)

  四、布置作业(略

力的教案 篇3

  (一) 教学设计:

  这节课设计以学生实验讨论为主,教师只是课堂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力学是初中科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学好这部分知识,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弹力的了解,是这节课的一个难点,弹簧秤的正确使用即是这节课的难点,又是这节课的重点。为了创设一种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学中立足于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本课程设计为活动课的形式,让学生动手、动脑,合作中自主探索。在体验成功的同时,提高了综合能力。

  组织教学中,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实验小组,便于实验讨论,小组可自由组合,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课后延伸题(探究头发能够承受的最大拉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设计,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组织设计实验能力。

  (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弹力,并且知道弹力是一个普通存在的力,通过讨论,举例,扩大学生对弹力的认识。

  (2) 能写出力的国际单位及力的测量工具

  (3) 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弹簧秤的使用规则

  2、 过程和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

  (2)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初步具备评估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

  3、 情感教育目标:通过引导阅读书本材料和做好实验,激发学生对学习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弹簧秤的正确使用

  (四)教学难点:

  弹力的了解和弹簧秤的正确使用

  (五)教具准备:

  (1)弹簧 、 弹簧拉力器 、 量程为5牛的条形弹簧秤(附说明书)、50克钩码一盒、演示弹簧秤、各种外形的弹簧秤、 质量为100克的钩码

  (2)幻灯片、小黑板

  (六)教学方法:

  实验探索 、 分组讨论 、 合作交流

  (七)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对一个物体施加力,物体会有什么变化?

  师: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请几位同学来拉动弹簧拉力器,并说说你的感受。

  生1:把弹簧拉得越长,手感觉越吃力

  生2:弹簧本身好像有一个力,不让我们把它拉长。( 全班哄笑)

  师:撤去这个力后,弹簧长度有何变化?

  生:恢复到原来的长度。

  师:我这儿还有一根弹簧,若用力压弹簧呢,情况会如何?

  学生活动:(3至4人一组)出示幻灯片

  实验器材:弹簧

  实验目的:通过学习拉伸和压缩弹簧,体会手的感受

  实验结果:各组员讨论分析

  请几组完成实验的小组发言人发表自己小组的意见看法。

  师:像弹簧一样,物体在发生形变时,会产生一个反抗形变的力。这个力就是弹力。

  物体的形变越大,弹力也越大。那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力是弹力呢?

  学生活动二:分组讨论,试举生活中常见弹力的实例。

  教师分析总结:

  (说明:通过讨论举例,扩大学生对弹力的认识)

  师设疑:前面我们在做拉伸弹簧的实验时,前后几次弹簧被拉伸的长度不同,这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所用的力的大小不同

  师:力有大有小,力的大小应当怎样进行测量呢?---引入力的测量

  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1牛的力有多大呢?

  生:用手掌托起1个100克的钩码。(让学生感受1牛的力的大小)

  师:这时你所用的托力约为1牛,牛这个单位是为了纪念英国科学家伊萨克 牛顿命名的。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材料

  师:再用手托起科学课本和科学作业本,估计你所用的力的大小?

  生:(猜测,答案不一)

  师:那我们有什么方法可准确地知道我们所用的力的大小呢?

  教师讲授:测量力的工具----测力计,弹簧秤是一种常用的测力计(出示演示弹簧秤,说明它的原理、构造)

  学生活动三:出示幻灯片

  实验器材:量程为5牛的弹簧秤(附说明书)不同质量的钩码(50克 100克150克200克)

  实验目的:让学生掌握弹簧秤的正确使用

  实验步骤:(1)结合说明书,了解弹簧秤的结构及使用方法

  (2)观察弹簧秤面板:辨认指针、零刻度线、量程、最小刻度值。

  (3)用手拉弹簧秤的秤钩,使指针对准1牛,处感受1牛力的大小

  (4)在弹簧秤的量程内,让学生拉动秤钩,先估计力的大小,再看指针,自己估计的是否准确。

  (5)用弹簧秤测你及同组同学的头发能承受的最大拉力?

  实验结束:请几个小组的发言人发表自己小组的实验结果,并说说你认为在弹簧秤的'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通过实验,合作与交流,掌握弹簧秤的正确使用。

  教师小结:

  (八):课堂巩固练习(出示小黑板)

  (1) 某弹簧秤的一端受到200牛的拉力作用,另一端也受到200牛的拉力作用,那么该弹簧秤的读数是多少?

  (2) 使用弹簧秤时,为什么不能超过它的测量范围?

  (九)课外扩展实验:探究头发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前面我们在做头发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实验时,知道我们一个小组内各组员的头发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不同,那头发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怎样检验你的猜测?为了排除特殊性和偶然性,你该怎样处理测量数据?课后完成这个探究题。

  (十)教学反思

  力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这对第一次接触力的初一学生而言较难掌握,所以本节课先以复习引入,在讲解上节课知识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引入弹力,通过实验,分析研究讨论举例扩大对弹力的认识。知道弹力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力。但在教学中发现,射箭、跳板跳水、撑杆跳高要用到弹力,这教易理解;而生活中遇到的支持力、压力、绳子的拉力也是弹力,学生理解起来较难。

  力的测量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课程上从演示实验推出力是有大小的,而且说明力的单位是牛顿,并通过用手托起一个100克的钩码感受1牛力的大小,再从让学生掂量托起科学课本 所用的力大约有多少?估计是否准确引入力的测量工具----弹簧秤。

  弹簧秤的正确使用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以学生为主,在幻灯片上打出了学生分组实验的实验器材、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完毕,各小组代表发言、相互交流。这一部分知识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动手动脑合作交流,兴趣地完成实验,并在实验中掌握弹簧秤的使用。

  但在实验过程中也存在不足之处:一部分学生急于求成,常会忽略一些实验的基本操作环节,如:①弹簧秤使用前的指针调零,②拉秤钩时尽量不使拉杆与秤壳接触,③读数时视线应与面板垂直。这是学生的一个实验习惯问题,在以后的实验过程中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课后探究题的设计使本节课的内容得到了延伸,凭着自己的想象,打开思维空间,并自己收集实验器材,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学校里有课堂,生活中也有课堂,让他们在这个广大的课堂中充分地展示自己。

【力的教案】相关文章:

力的教学教案(精选)07-16

力的教学教案05-22

力的优秀教案10-15

关于力的教案09-16

《神奇的力》教案08-26

力弹力教案10-12

力的平衡教案10-11

神奇的力教案10-21

摩擦力教案10-11

《摩擦力》教案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