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精选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通用9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光的传播与折射的基础上通过模拟实验等方法来认识彩虹形成的原因,引导学生从身边的自然现象中发现和提出问题,然后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展开积极的探究活动,进而获得科学结论。
学情分析:
虹,就像一架彩桥,时而横架在雨后初晴的天空。孩子们熟悉它,喜爱它,当然也愿意研究它。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太阳光是由七种不同的色光组合而成的,我们看到的物体的不同颜色是色光反射形成的。
2、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在实践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学准备:
形成彩虹的实验材料──水盘、平面镜、纸屏、喷雾器、光碟、肥皂。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
(1)(出示彩虹挂图)你们认识它吗?说一说彩虹是什么样的?
(2)彩虹一般在什么时候出现?出现在天空的哪个方向?
(3)关于彩虹你还知道些什么?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
2、讲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彩虹的形成及关于光的有趣问题。
二、学习新课
1、认识太阳光是由七种色光构成的。
(1)提出问题:彩虹的形成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系?
(2)猜想假设:指名猜想。
讲述:为了研究彩虹的形成,我们来做个实验。每一组水盘里有5厘米深的清水,把水盘端到阳光下,把平面镜正对阳光,斜放在水盘中,对面放置纸屏,调整平面镜和纸屏倾斜度。你会观察到什么现象?
(3)制定方案:小组内进行。
(4)实施探究:学生分组实验。
(5)展示交流实验结果:
你看到什么现象?
数一数,有几种颜色的`光?它们像什么?你能按顺序说出各种光的名称吗?
(6)出示七色光图,讲解七色光的名称。
(7)小结:阳光照射在水中的平面镜上,平面镜对面的纸屏上就出现了一道彩虹。白色的阳光变成了七种颜色的光。
2、认识彩虹的形成。
(1)提出问题:阳光为什么会分散成七种色光形成彩虹呢?
(2)猜想假设:小组内进行。
(3)讲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再来做个实验。
每个组都有一个喷雾器,喷雾器的瓶子里装有水。我们到室外向阳处用喷雾器背着太阳向天空喷水,观察到什么现象?
(4)实施探究:学生分组实验。
(5)汇报实验结果。
①喷水时,看到什么现象?
②停止喷水后,还能看到同样的现象吗?
(6)讨论:
①以上实验对你有什么启示?彩虹形成可能与什么有关系?
②根据以上两个实验,推想彩虹是怎样形成的?
(7)师生小结:阳光是由七种色光混合成的。夏天,雨后转晴的天空仍然悬浮着很多小水珠,它们像水中的镜子一样,将白色的阳光分成七种颜色的光,形成彩虹。彩虹总是出现在太阳的哪一边呢?
3、拓展创新:彩虹一般在天空中出现的实践不太长,这是为什么?
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学生知道了阳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雨后,空中有很多小水珠。阳光照射在小水珠上,这些小水珠把阳光分解成七种色光,形成彩虹。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查阅、交流、整理资料,了解地球地形、地貌状况,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知道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搜集资料。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本课,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小组活动,使学生学会分享共同的劳动成果,学会相互合作;了解地球物质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生存的意义,树立保护环境和资源的意识。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感知问题
师:同学们,我们都生活在美丽的地球上,地球上有什么呢?这是今天我们要来探究的问题。(板书:出示课题)
探索体验解决问题(课件出示转动的地球)
师:看,这颗转动不息的蓝色星球就是我们的地球,它的表面积很大,有5.1亿平方千米,你发现了什么?
蓝色部分非常大,它代表的是什么呢?
师:是的,海洋的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呢,这说明在地球表面海洋的面积比陆地大得多。不过陆地的面积虽然小,但是却有着丰富多样的地形地貌特征哦,它们是什么样子?除了海洋,地球上的水还包括什么?谁生活在这美丽的星球上?这些问题相信只要你认真观看下面一段影片,就一定能找到答案的。(播放配乐图片课件)影片看完了,让我们来交流一下地球上有什么?
板书:高原、山峰、丘陵、盆地、平原、沙漠
海洋、湖泊、河流
动物、植物,人
小结:高原、山峰、丘陵、盆地、平原、沙漠属于陆地;海洋、湖泊、河流属于水;人、动物、植物都是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物。(板书:陆地、水、生物)
师:对于地球上的地形地貌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师:课前同学们也都查找了不少的资料,这个问题谁能来解答?
师:看来同学们都是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孩子,看到同学们把查找的资料用信息卡的方式进行了整理,我觉得这是非常科学的方法,课后我们还可以继续查找你感兴趣的'材料,小组为单位制作剪贴报,在班级里进行展览,让大家了解更多关于地球的知识,好吗?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发现原来地球上有这么多样的地貌和种类繁多的物种,对于这样一个多姿多彩的星球你想说些什么呢?
三、认识地图
师:地球这么美丽,我真想到处去看看,我知道节假日的时候许多同学喜欢出去旅游,可是如果你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该怎么办?
师:这位同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法——查地图。地图我们都非常熟悉,同学们,想要了解世界的地形地貌不但可以借助网络和书籍,还可以借助它(手指世界地形图)世界地形图。它是按一定比例运用符号、颜色、文字注记等描绘显示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的图片,那么怎样来看地图呢?其实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在数学课上就学习过怎样看地图,还记得么?
师:看,数学上学习的知识也在科学课上得到了应用,真棒!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然后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在地形图上我们看到了不同的颜色,不同的颜色代表了不同的地形特征,为了便于观察,老师为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张世界地形图,请小组长过来领地图。(展示小图)看看你们这张地形图和黑板上的地形图有什么不同?
师:对,大小不同是因为这两幅地形图所使用的比例尺不同,黑板上这张的比例尺是1:33000000,那你们的呢?是1:700000000。比例尺对于地图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以后学习更多数学知识我们会进一步了解。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来研究一下地形图上有哪些主要的颜色?这些颜色分别代表什么样的地形呢?我们先讨论到这里,哪个小组来说一说你们的发现?
师:那个小组有不同意见?
小结:(课件出示)蓝色,因为海洋是蔚蓝的,所以用蓝色代表大海。
浅蓝色代表浅海,深蓝色代表深海色,海的深度与颜色的深浅成正比。
分层设色等高地形图中的颜色是与高度相对应的.
蓝色:江,河,湖,海.绿色:平原,丘陵.黄色,棕色:高原,山脉,沙漠.颜色的深浅与高度(深度)相对应.
师:在地形图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地球上贯穿世界的四大洋,它们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课件出示四大洋图片)还有七大洲(出示图片),它们按面积大小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请你在小组中指一指之说一说四大洋和七大洲。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相信你已经对世界地形图的使用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请你试着找一下位于非洲的世界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你来说说为什么找的那么快,有什么好方法?
师:真是聪明呀,大家学会了吗?我们用来检验
一下这个方法是不是好用,咱们一起来找找位于南美洲的亚马逊平原,先找大洲,在看颜色,平原是绿色,找到了吗?好快呀,看来这种方法还真是好用,那你们想不想下用这种方法来一个找标识的比赛?
师:听好要求:各小组合作寻找给出的世界之最,并用彩笔圈出来,最快找完的小组获胜。(出示地图标识:世界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南美洲),世界最大的盐水湖——青海湖(中国),世界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中国),世界最大的湖泊——里海(欧洲))
师:你们小组上来展示一下吧!(实物投影)每人介绍一个。
四、认识地球仪
师:同学们,刚刚我们认识的地形图是平面的,但是我们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为了便于观察更立体的了解地球,人们制作了地球仪,请你打开科学书49页,阅读一下关于地球仪知识的资料卡,了解一下地球仪又为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呢?
师:谁来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师,对,根据地面接收太阳光线照射的情况人们地球分为了五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师: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地球仪,请你们先来观察它的形态,说说你的发现。。
师:你说的很对,大家有没有发现?(出示课件)地球不但绕着太阳公转,同时还自西向东的自转,(出示课件)人们设公转平面为参考面,与自转平面垂直的那条地球直径叫做地轴。地球倾斜的角度同人们拿铅笔书写时笔杆与桌面的倾斜相仿,人们有时形象地比喻为地球“斜着身体”绕太阳公转。
师:了解了地球的倾斜角度,下面我们再到地球仪上找一找经线、纬线、赤道。
有标识,还有表示航线、洋流的。
师:请你按照地球的自转方向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可以看到除了经线纬线之外,上面还有不同的地形地貌,以及城市、河流、航线的标识,内容真是丰富多彩呀,你们喜欢地球仪吗?课后同学们试着来做一个地球仪模型,下节课我们将深入了解地球仪,并一起来给我们的模型标出经线纬线和地形地貌。
五、制作小小地球仪
师:拿出问我们的任务单(课件出示学生任务单)
师:请同学们开动脑筋想一想应该如何来制作一个实用的地球仪。如果你在制作的过程中还遇到哪些困难,请你记录下来和小伙伴进行讨论并试着解决,解决不了的我们下节课继续探讨。制作完成后为你满意的作品拍照贴在下面的方框里,我们将进行展示和评比。
六、收获乐园
师:这节课你们都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呢?
师:看来大家的收获还真是不少,课后可以把它们写在书上“我的发现”中。
板书设计:
18、地球上有什么
陆地高原、平原、山川、沙漠、盆地、
水河流、湖泊、海洋
生物动物、植物、人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研究地球表面有什么,为了让本节课能顺利地进行,课前我先让学生预习了课本,查找有关地球地貌特征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同时自己也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图片,制作了精美的课件,并找部分学生了解了一些问题,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课堂上我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思维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相互讨论交流,学生的热情很高,参与度也较高,加以老师的适时指导,本节课各项教学目标顺利完成。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安排了三个教学活动:一是认识光源,二是认识光的直线传播现象,三是研究小孔成像。这里面包含两个概念:一是光源,发光的物体叫光源;二是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行进的。
解释小孔成像的原理有难度,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做小孔成像实验盒的实验,在此基础上再组织思考、讨论,千万不要急于把答案告诉他们。
教学目标
1、学会做小孔成像的实验盒,并能够用语言和简图解释小孔成像的实验;
2、了解什么是光源以及光源的种类,知道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3、感受光学世界的神奇与奇妙。
教学准备
教师——抄有单元小诗的小黑板、有关光的教学图片、手电筒、蜡烛、小孔成像道具。
学生——手电筒,三张带孔卡纸(两人一组)、制作小孔成像盒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认识光源
1、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朗诵一首优美的`小诗。
小黑板出示单元小诗,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2、师:“是谁,让我们的世界如此缤纷绚丽?”学生猜猜。
3、师:光与我们人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对于“光与色彩”方面的内容你们都知道些什么?
学生谈谈关于光与色彩都有哪些了解。
4、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会发光?我们怎样给这些光源分类?
(我们可以把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设计意图:以谜语小诗导入,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明确了本节课的研究内容。学生没有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的概念,因此,应由教师引出这样的概念,学生以此进行分类。
二、认识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1、师:从我们看到的现象中,猜一猜,光是怎样行进的呢?
2、学生看教材中的插图进行推测、举例,交流。
3、师:这只是我们的假设,有什么办法来证明你们的观点呢?
师生讨论实验方法和要点:怎样使手电筒的光穿过所有纸板中间的孔照到墙上?
4、出示材料,小组实验,填写实验记录。
5、交流:你在实验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实验说明了什么?
(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行进的。)
设计意图:科学课不能单纯地传授科学知识,应在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后,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再设计实验验证,使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而获得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篇4
一、课程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身边发生的变化现象。
2.能对不同的变化进行分类。
3.明白记录物体变化的意义,并能设计具体的记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制定分类标准,对变化进行分类。
2.设计记录物体变化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记录等科学探究必备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道身边的环境时刻在发生变化,认识到世界是变化的。
2.明白正确的记录有助于活动的进行,对于科学探究非常重要。
3.培养学生乐于观察、勤于记录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
1.身边的世界是变化的;
2.记录物体的变化。
三、教学难点
1.制定标准,对变化分类;
2.涉及记录方案。
四、教学用具
投影仪、冰块实物或多媒体素材(如冰块为图片,可能还需要水的图片)。
五、教学方法
教师通过引导使学生知道变化和周围世界的关系,然后进一步讨论变化的.分类和如何记录物体的变化,并帮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变化现象和变化过程进行探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展示冰块,教师借助于冰水转化的例子进行导入。
同学们,这是什么呢?对,这是冰块。大家知道冰块是怎么形成的吗?
(学生回答)冰是由水冻成的。
(教师)嗯,同学们说得非常正确。水成了冰,其实就是一个变化过程。同学们,在我们身边的变化多不多呢?
(学生活动)说一说。教师要求学生说说印象中其它的变化现象,并简单说说是如何变化的。
(课堂作业)教师将学生说出的变化现象写在黑板上,也可以要求学生将提到的变化填写在课本第一页的空白处,方便课余时间的观察活动。
(承转)刚才大家举出了各种各样的变化过程,可见我们身边的世界到处都在发生着变化,这些变化一样吗?
(学生回答)不一样。
(教师)那么,他们之间有什么不同呢?说说理由。
(活动)同学们,大家知道什么是变化吗?让同学们在小组中讨论,看看这些变化之间有什么区别?你们能不能自己讨论确定一个标准,然后对这些变化进行分类。
目的是培养学生喜欢集体讨论、学会通过比较的方法发现事物间的不同之处,学会提取有用指标进行学习的习惯,加深对科学过程的认识。在比较发现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使用各种办法:书写、画表、绘图等。
(展示与评价)学生小组说说自己的结果(如果必要,可以使用投影仪等电化设备)。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要注意进行积极的评价,对于不太正确的说法,可以通过让同学补充的方法进行改正。
(承接)我们虽然知道了很多很多的变化,也知道了我们生活的世界无时无刻不再变化,但是,我们却不可能完全凭大脑记忆,即使现在能记住的,以后也许就会忘记。大家说,我们该怎么办呢?大家来想想办法。
(学生回答)做记录。
(教师)真不错,通过做记录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不但可以帮助记忆物体的变化现象和过程,还可以方便地和别人进行交流。
(教师)我们知道身边的世界充满了变化。那么请同学们选择一种变化,小组讨论一下:我们怎样来记录这种变化?需要什么工具?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应该采用的记录方法,并设计一个观察记录的过程。
(评价)让其他同学看看某一方案,说说其中的优点和不足。在学生小组的方案确定了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去进行自己的观察,在实践中检验和评价自己的纪录方案。
七、教学流程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透过现象,尝试逻辑推理。
教学难点:对实验条件的精密控制。
能力目标: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中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的重要性,能运用光的折射原理对生活中的现象作出解释。
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喜欢观察实验现象,喜欢亲自动手实验并思考,但他还不会探究事物发展的因果联系,这是本课立体解决的重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究光的折射活动中,愿意合作与交流,提出有关光的折射问题。
课前准备:玻璃杯,水槽,鱼缸,烧杯,硬币,筷子,激光器。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感知问题
一、欣赏图片,提出问题,激发探究欲望。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了解了光的有关知识,下面我们来欣赏一组神奇的自然景观,好吗?师边出示投影边介绍:在茫茫无际的荒漠中,一队人马在长途跋涉,突然,前方出现了一匹非常高大的'骆驼,骆驼上还做着一个美丽的新疆小姑娘,不远处,还隐隐约约出现了一座城堡。再来看第二副。师陆续播放,不只是在沙漠中,有时在平静的海面、湖面、草原、城市上空等地方,偶尔也会出现这种神奇的幻景。大家知道这种自然奇观是什么吗?
生:应该是海市蜃楼。
探索体验解决问题二、实验探究,观察现象,了解概念。
1、筷子折了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有趣的小实验:(小组长操作,组员观察)。
把一根筷子斜着插入有水的烧杯里,仔细观察筷子,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师板书课题:筷子折了
师:筷子是真的折了吗?拿出来看看。
师:所以,我要在折字上打“引号”。为什么筷子在空气中是直的,一旦一半在水中一半在空气中,看上去就像是折了呢?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你能大胆的猜想一下吗?你觉得可能与什么有关?
师:同学们说的都有一定的道理,到底谁说的更科学更准确?让我们再一起来做个科学实验,或许能从中发现什么。哪位同学愿意和老师一起合作,为大家做个示范?
师出示实验器材:激光灯、厚玻璃板、纸屏。并强调实验时同学们一定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师操作实验,生观察现象。
师:你看到什么现象?
师:为什么会这样?谁来试着解释一下?机会难得,积极参与,说得不好没关系。
师板书:光、空气、玻璃。通过刚才这个观察实验,同学们仔细分析一下,光在传播过程中经过了哪几种物质?光走的路线怎样了?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同学们设计的这些实验,都呈现了一种同现象,我们再联系刚才的两个实验,其中空气、水、玻璃都是一些什么样的物质?生:透明物质。师板书:一种透明物质——另一种透明物质。所以说,光从一种透明物质以一定角度进入另一种透明物质时,它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从而给我们的眼睛造成了一种假象。
师:你知道这种现象叫什么吗?
、现在,我们认识了光的折射现象,你能再来解释刚才第一个实验中筷子为什么折了吗?
你能再举几个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吗?有一个小男孩在河边玩,他看到河水又清又浅,于是他想到河里捉鱼,行吗?为什么?
师:为什么看上去浅实际深呢?
看来,光的折射现象随处可见,关键是你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光的折射现象不仅会使我们的眼睛“受骗”,有时还会产生一些很美的自然奇观。比如,开课时我们欣赏的海市蜃楼,下面我们再来重温一下这种罕见的自然奇观。(师播放投影)除了海市蜃楼,还有一些由光的折射产生的自然幻景,如云海佛光、三日同辉,一起欣赏一下。
生:筷子在水面处好像“折断”了,筷子变粗了
生:不是真折,是看上去像折了一样。
生:光点偏了。
生自由发言:光在传播过程中,通过空气再透过玻璃时,传播方向发生了偏折,所以看上去光点偏了。
生交流完毕,师生共同总结:在这个实验中,光在传播过程中,从空气透过玻璃时,传播方向发生了偏折。
自行设计实验,验证现象。
生发言,这种现象就叫做“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比如:平时我们看树叶的叶脉看不清楚,但是如果树叶上有水珠,透过水珠看叶脉就非常清楚了,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生举例说明,如:鱼变大了等,并解释现象。
生:危险,因为河水看上去很浅,其实很深。
生:光在从空气进入水中时发生了折射。
拓展延伸应用创新这节课,我们通过观察实验,欣赏图片,解释现象等活动初步了解了光的折射现象,但是关于光的折射现象还有很复杂很深奥的秘密有待于我们去探究和发现,同学们可利用课余时间继续探索,好吗?下课!
板书设计:
什么是光的折射?
光从一个透明物体以一定的角度进入另一个透明物体时,传播方式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学生终于了解到了筷子为什么放在水里之后就折了,站在河边看到的水比实际要浅些等,不足之处就是学生认识不够深刻。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亲历活动,能够用多种方法、多种感官,从多种角度对土壤进行观察,从而认识土壤的一些特性。
2、通过学生的参与活动让学生形成会进行一般科学探究的技能。
3、增强学生记录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4、通过本次活动,适时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与环保教育。
教学重点:
能够用多种方法、多种感官、从多种角度对土壤进行观察。
教学难点:
收集到证据以后得出结论。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挖土壤;
分组材料:
一袋土壤、一根玻璃棒、一只昆虫盒、一只方形盘、一张报纸、一张记录表、一个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讲述:课前,我们分小组到几个地方去挖了土壤(板书:土壤),下面就请小朋友来说一说你挖到的土壤是什么样子的。
2、学生汇报。
3、讲述:看来,大家对土壤了解得还真不少啊!老师这儿也有一位小朋友,她去研究了土壤以后,还写了一首小诗呢!小朋友,你们想听吗?好,那就送给大家吧!
4、学生欣赏小诗:
土壤是位伟大的母亲,
她是孩子有的很小,很小,
有的却很大,很大;
从小花小草到千年古树……
从黑色蚂蚁到白象、红马……
……
世界上亿万个生命,
在他温暖的怀抱里长大!
5、师解“土”字。“土”字这里有两横,这表示土壤是一层一层的,植物把根这样深深地扎进肥沃的表层土里,吸收里面的养分。
二、猜想假设
1、学生猜想我们挖来的土壤里有什么。
2、观察:我们可以亲自动手来观察观察土壤,观察是我们常用的一种观察事物的好方法呀!
三、制定方案
提问:小朋友,你们准备用哪些方法来观察呢?小组商量一下。制定出一个合理的方案来证明你的猜想。
四、实施方案
A、观察的时候要仔细,如发现有活的东西,请小心地放入昆虫盒内,因为它们都是有生命的,其它东西可以放在方形盘里。
B、大家一定要分工合作,并作好记录!每一小组要把你们从土壤发现的属于同一类的物体名字写在同一个方框里。
⑤、学生观察土壤。
五、展示交流
①、请一组派一个代表来交流。(在学生开始交流前,提醒学生要认真听别人的发言,要学会尊重别人。对于第一个上来交流的同学要及时表扬。)把学生带上来的记录表进行实物投影。
学生汇报结束后问:你们为什么要把这些物体放在同一个方框里呢?(板书:植物)
这些物体为什么又要放在同一个方框里呢?(板书:动物)
这些物体又是属于哪一类的?(板书:动、植物遗留物)
还有这些呢?(板书:杂物)
②、还有哪一组也要来向大家介绍你们的`发现呢?你们为什么要把这些物体分成这样四块呢?
③、请没有汇报的小组再进行集体交流。
对上来交流的学生要及时地进行表扬,这是对学生探究成果的肯定。因为新的标准指出,对学生的评价时机应全程化,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反应,适时对学生作出鼓励性,指导性的评价是必要的。
④、讲述:大家观察得非常投入,从土壤里发现了这么多的东西,有植物、有动物、有动、植物的遗留物、还有杂物,在这些东西中,哪些是土壤里本来就有的呢?是呀,土壤本来就是小动物们和植物们的家嘛。
⑤、讲述:在土壤里,有本来就居住在里面的小动物和植物,还有一些外来的东西,是哪些东西呢?它们是怎么来的?所以,我们也把杂物叫做垃圾。我们抛给土壤妈妈的杂物可以多一些,也可以少一些呀,如果我们给土壤妈妈的杂物太多了,会怎样呢?
⑥、讲述:是呀,如果我们乱抛弃废物的话,土壤妈妈还会生病的呢?为了使土壤妈妈的身体能够健康,我们应该为她做些什么呢?
⑦、总结:大家说得多好啊,土壤妈妈有了我们这些环保小卫士,一定会很高兴的,而且会越来越美丽的,这样,我们就能和小动物们、植物们一起在土壤妈妈温暖的怀抱里健康快乐地生活了。
六、拓展创新
1、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土壤里有什么》,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了土壤里有植物、有动物、有动、植物的遗留物、还有杂物,里面有许多秘密呢!这堂课,我们研究得开心吗?老师看到大家研究得……津津有味更加开心。今天,我们研究了土壤以后,如果你也有什么感想,也可以写成小诗或写一段美文,同学之间在课后可以互相交流体会。关于土壤,你们是否还想知道一些其它问题呢?
2、总结:现在大家的头脑里又产生了许多小问号,说明大家都是爱动脑筋的孩子,而且对我们周围的土壤世界非常关心。其实,我们在生活中就应该带着问题去研究事物,这样才会有更多的发现,课外,你们可以去自由研究下其中的一两个小问题,行吗?
板书:植物、动物土壤、动、植物遗留物、杂物
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学生知道了土壤不是单纯的物质,它是由空气、水、沙、黏土、无机盐、腐殖质等成分构成。在探究过程中他们想知道,爱提问;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篇7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领会祁黄羊公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段,反复诵读,认真体会,加深对祁黄羊以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精神的理解。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体会、理解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悼公所说话的意思。
教学媒体:投影
教学时间:三课时
板书设计: 9祁黄羊
因病辞职
外举解狐 不避仇
内举祁午 不避亲
第 一 课 时
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2、 能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读好句子,读通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提题导入。
1、板书课题,认读生字“祁”,指导书写“祁”。齐读课题。
2、学生围绕课题质疑:祁黄羊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叙述了他的什么故事?
3、 检查预习情况:说说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在哪个国家?
故事中有哪些人物。
随机出示下列名称:春秋 晋国 悼公 祁午 解狐
指导读好上述名称。
二、自读课文,要求(投影出示):
1、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
2、朗读课文,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想词语的意思。
3、思考:祁黄羊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叙述了他的什么故事?
三、检查。
1、投影出示下列词语,注意读准带点字的读音。
前鼻音:晋悼公 人选 举荐 慎重
后鼻音:兴亡
翘舌音:合适 召 慎重
其它:中军尉 兴亡 外举不避仇 内举不避亲 祁黄羊 祁午
多音字:解狐
2、指导读通下列句子。
(1)悼公立即派使者去召解狐,没想到解狐大病在身,卧床不起,不久就去世了。悼公只好让祁黄羊再举荐一位能接替他的人
(2)我只是想,朝中的人哪个有军事才能,可以担此重任,我压根儿就没去想他是不是我的仇人或亲人。
(3)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你做事如此出以公心,真是难得呀!
3、内桌分自然段互读课文后,指名逐段朗读课文,结合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预习时布置学生查字典):
征伐 郑重 举荐 使者
4、快速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叙述了祁黄羊的什么故事。
板书:举荐人才
四、指导书写生字。
1、给生字按结构分类。
左右结构:祁 尉 慎
上下结构:晋 荐 召
半包围结构:选 适 避
独体字:亡
2、说这些字哪几个字比较容易写,哪几个字的什么地方要提醒注意。
祁:左边是“礻”,而不是“衤”;右边是“阝”,而不是“卩”。
选、适、避:“辶”的最后一笔要舒展,能托住里面的部分。
慎:右边的“真”里面是三横,不能少横。
3、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边描边说出笔画名称,记住各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五、作业:完成习字册上的部分习字任务(字、词部分)。
第 二 课 时
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领会祁黄羊公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段,反复诵读,认真体会,加深对祁黄羊以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精神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检查:
一、复习。
1、 朗读字词,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晋悼公 人选 举荐 慎重 兴亡
合适 召 慎重 解狐
2、 读通重点句子。
(1)悼公立即派使者去召解狐,没想到解狐大病在身,卧床不起,不久就去世了。悼公只好让祁黄羊再举荐一位能接替他的人。
(2)我只是想,朝中的人哪个有军事才能,可以担此重任,我压根儿就没去想他是不是我的仇人或亲人。
(3)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你做事如此出以公心,真是难得呀!
3、听写下列词语:兴亡 慎重 举荐 当此重任
二、理清脉落。
1、默读课文,思考:祁黄羊向悼公举荐中军尉人选,推荐了哪两个人?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写的?
2、讨论,板书:
因病辞职 外举解狐 内举祁午
根据上述顺序,把课文分为三段。
三、导读课文。
第一段.
1、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这段告诉我们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2、讨论、交流。
3、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祁黄羊辞职的原因。
第二段.
1、自由朗读课文,在描写人物对话时的神态的词语下面做上记号,想想人物此时的思想感情。
2、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从悼公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悼公对祁黄羊的高度信任)
指导朗读悼公的话。
3、投影出示祁黄羊回答的话,指名朗读,说说自己人中体会到什么?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到的?(在“想了想”、“郑重”的下面加上着重号)
指导朗读祁黄羊的话。
4、指名分角色朗读第五、六自然段。
(1)投影出示第五自然段,理解悼公所说的话,指导朗读,注意悼公说话时的神态(在“深感意外”下面加着重号)。
(2)投影出示第六自然段,自由朗读,说说从祁黄羊的`回答中,你能体会到祁黄羊是个怎样的人?(公私分明 心胸宽阔 不计前嫌)
5、指导分角色朗读对话:同桌分角色朗读,指名分角色朗读,小组分角色朗读,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6、小结:祁黄羊外举不避仇,真是个公私分明,心胸宽阔,不计前嫌的高尚之士。板书:不避仇
四、作业:
1、朗读课文3遍。
2、辨字组词。
普( ) 荐( ) 伐( ) 悼( )
晋( ) 存( ) 代( ) 掉( )
第 三 课 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领会祁黄羊公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的精神。
3、 归纳段落大意,按课文叙述顺序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反复诵读,认真体会,加深对祁黄羊以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精神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朗读新词。
2、听写课后习题3的词语。
3、指名朗读第一至七自然段。
二、导读课文第八至十二自然段。
1、师读第八自然段。
2、自由朗读第九至十二自然段,同桌分角色朗读。
3、当祁黄羊举荐了自己的儿子祁午时,悼公说了什么话?神态怎样?
投影出示第十自然段,指名朗读。
4、指名朗读第十一自然段,讨论:祁黄羊为什么要举荐自己的儿子祁午?你是从什么地方知道的?
投影出示第十一自然段,在“我只是想,朝中的人哪个有军事才能,可以担此重任,我压根儿就没去想他是不是我们仇人或亲人”的下面加横线。齐读,问:祁黄羊一心想的是什么?
小结:由此可见,祁黄羊真是以国家利益为重,一心为公,不但外举不避仇,还能做到内举不避避亲。板书:不避亲
5、既然这样,为什么祁黄羊不先推荐自己的儿子祁午,而要先推荐解狐呢?你是从什么地方发现的?
投影出示,对比分析:
“我看解狐就很不错。”祁黄羊想了想,郑重地说。
“看来只有祁午能担当此任了。”祁黄羊想了想,又郑重地说。
提示:祁黄羊前后两次推荐,说话时的神态有没有不同?(在“想了想”、“郑重”下面加着重号)
从中你能看出祁黄羊是个什么样的人了吗?(祁黄着考虑的确实首先是真正能为国出力的能人)
6、引读第六自然段。
7、男女生分角色朗读第九至十二自然段。
三、 快速朗读课文(或默读),小小组合作讨论各段的段落大意,然后交流。
四、根据课文的叙述顺序,复述课文。
1、理清顺序:
因病辞职
外举不避仇
内举不避亲
2、学生试口述,同桌互述。
3、指名口述。
五、总结全文。
1、齐读课文。
2、说说祁黄羊是个什么样的人。
六、作业:
1、 写了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推荐 慎重 才能 重任
2、 照样子写词语。
代替(“代”与“替”意思相近):
安危(“安”与“危”意思相反):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篇8
教案示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吃过花生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写花生的课文。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落花生”就是我们平时常见常吃的花生,可为什么叫它“落花生”呢?课前同学们都查阅了资料,谁来谈一谈?
4.过渡:课文围绕花生讲了一些什么事呢?同学们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标出自然段序号。
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检查,纠正读错或读破句的地方。
3.用生字词卡片检查认读生字词情况(可指名读、齐读、分行、分组比赛读)。
4.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指名读指定的段落,评议读的情况。
5.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①种花生、收花生。②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收获节做了准备。③吃花生时的议论。)
教师:按照课文讲的这三件事,我们把课文分成三部分来理解。
三、学习课文的第一、二部分
1.默读第一、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汇报交流。
(1)说一说你都读懂了什么?
(2)质疑、解疑。
①“开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说“开发”出一块空地?
②“居然”一词怎么理解,你能找一个和它意思相近的词吗?
3.指导感情朗读。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预习课文的第三部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交待探究目标
1.回忆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
2.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课文,学习课文的第三部分,弄清作者对落花生为什么有着特殊的感情,还要学习作者表达思想的方法。
二、深入探究课文的第三部分
1.默读课文,想一想这部分课文讲了几层意思?
讲了两层意思,第一层(3-11自然段)讲议论花生的好处。第二层(12-15自然段)讲从谈花生到论人生。
2.自读课文,画出父亲说的话,谈谈你的理解,体会文中对花生好处的议论以及从谈花生怎么到论人生。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教师引导。
(l)体会第一层意思(重点理解父亲的话)
①投影出示父亲的话。
②指名读父亲的话,然后完成如下填空:
父亲的话中提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事物,父亲认为虽然_______、_______、______让人一见就________,但是和________相比,还是_______最可贵。
③分析父亲的话,学生议答。
a.“爱慕”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爱慕之心”?
b.父亲有没有产生爱慕之心?父亲对什么产生了爱慕之心?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c.什么是“最可贵”?父亲为什么认为花生最可贵?(引导学生理解苹果、桃子、石榴高挂枝头,炫耀自己,而花生踏踏实实、默默无闻地奉献自己,具有藏而不露的美德。)
d.学生再次读父亲的话,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判断以下句子是否正确,并说出理由。
a)花生好、桃子、石榴、苹果不好。( )
b)凡是埋在地里的东西都是好的,高高挂在枝头上的东西都是不好的。( )
c)我们不需要外表美。( )
④教师:本课中父亲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是仅就果实是否露在外面这一点来比较,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的品格,并不是说那三种水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际用处。
⑤生活中有没有其他事物让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的?有没有具有花生品质的其他事物?你能用上“爱慕”一词吗?
(2)体会第二层意思
过渡:父亲给我们点出了花生有别于桃子、石榴、苹果的特点,父亲仅仅是说花生吗?
①投影出示父亲的话。
②学生齐读,谈理解。
(父亲引导孩子谈花生的目的是为了论人生,他赞美花生的品格也是为了说明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父亲教育孩子们要学习花生的优秀品格,注重实际,不炫耀自己,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别人有用的人。)
③教师:父亲的话孩子们明白了吗?从哪儿看出来?
④理解“我”说的话:
a.齐读
b.讨论交流
“体面”什么意思?什么叫“只讲体面”?什么是“有用的人”?“有用的人”和花生有什么联系?
c.你身边有没有这种默默奉献的人?清说一说。
d.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
5.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三部分。
三、分清课文的主次
1.按课文叙述的顺序填空,再说说其中哪部分是主要的。(思考·练习2)
种花生→( )→( )→( )
2.思考:从种花生到收花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从吃花生到谈花生、从谈花生到论人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3.阅读读写例话《分清文章的主次》。
四、总结全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点什么?把你的想法和同学们交流。
3.总结:课文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收获节上对花生好处的谈论,说明要做对别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课文在讲述的时候主次分明,把次要内容写得比较简略,把主要内容写得比较详细。正是由于围绕主要意思主次分明,所以文章篇幅虽短,却给人以清晰明了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哲理。今后我们在读文章或写文章的时候要注意分清文章的主次。
五、延伸拓展
人们常常从某种事物的特点上,体会到一些做人的道理。你能以一种常见的事物为例,说说你体会到的道理吗?
六、巩固识字,记忆生字,读写词语
七、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从课题引入,通过启发谈话,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重点探究写吃花生时的议论这一部分,通过谈体会、做练习、感情朗读等多种形式理解和感悟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教育学生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分清课文的主次并体会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请教别人,了解有关花生的知识。通过自谈自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深入探究课文。
探究活动
辩论会:
1.在现代社会,你想做落花生那样的人,还是想做苹果那样的人?为什么?请各小组讨论,各抒己见,实话实说,教师不要流露倾向性。
2.请想做落花生那样的人上台,想做苹果那样的人坐在下面,分成两个阵营展开辩论,教师做主持人。
3.在充分辩议的基础上完成练习。以“我要做哪样的人”为题写一两段话,要求实话实说,有真情实感。小学四年级语文《落花生》教案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情景。
2.理解“这里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桂花。”一句话意思。
3.体会作者表达浓浓思乡之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导语:童年是美好,那一幕幕童年往事会给人以永久回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生活文章。(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3.教师:读了课题,你有问题要问吗?
(学生自由提出疑问)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方式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读书交流。
(l)请学生选读感兴趣段落。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懂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讨论。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引导学生重点探究以下问题。
1.“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①从文中找出“我”喜欢桂花句子读一读,说说“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2.重点理解摇花时乐趣。
(l)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
(2)画出“我”摇桂花句子。
①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②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情景。
③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雨”?
(3)指导感情朗读。
3.理解“于是,我也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摇花乐’,还有那摇落阵阵桂花雨”。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思想感情。
四、课堂总结
1.课文通过回忆小时候摇桂花时有趣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往事无比怀念以及对家乡热爱之情。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拓展延伸
回忆一下自己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人和事?如果有,说给大家听听。
附: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