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看月食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看月食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看月食教案1
看月食,
教案示例
19、看月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1、弄清“眨、般、挨、微”的字形。
2、理解“担心、一般、微笑、吞掉、似的、红铜色”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自学生字。
1、读课文,圈出生字。
2、查字典,完成下列表格内容。
3、指名说表格内容,有异议提出来。
二、检查自学效果,共同学习生字。
1、重点指导下列生字字形。
眨:与眼有关,目字旁。右半边是一撇,下面一个“之”字。学生做“眨眼”的动词。
般:“船”字的右下部分“口”换成“又”。
挨:右半边上面是“”,下面是“矢”,第二撇不出头,最后一笔是捺。
微:不要丢掉“山”下边的一短横。
2、查字典或结合课文理解下列词语:
担心:放心不下。
一般:一样。
微笑:脸上略带笑容。
吞掉:不嚼,整个儿地吞吃掉。
落:结合上下文应理解为照射的意思。
似的:表示跟某种事物或情况差不多。如:像雪似的那么白;他好像睡着了似的。红铜色:“红铜”也叫“紫铜”,紫红色,是纯质的铜,用来制造电线等。像红铜似的颜色叫“红铜色”。
三、逐段指名读课文。
1、正音。
似,是多音字,告诉学生在“似乎”一词中读“s@”,在“似的”一词中读“sh@”。
2、指导长句的读法。
(1)圆圆的月亮|像个大玉盘|挂在天空,银光落在河面上,闪闪发亮。
(2)一会儿,细钩也不见了,整个月亮|只留下个|红铜色的圆影子,像一面锣。
四、读课文。
1、提出不懂的问题。
2、课文从哪段到哪段讲看月食的经过,理清课文层次。(第3~6自然段讲看月食的经过;1、2自然段讲看月食的时间,奶奶讲从前人们对月食的说法,我对此半信半疑;7自然段讲妹妹明白了发生月食的原因。)
五、指导书写生字。
六、作业。
熟读课文。
写生字、词。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动手摆一摆、贴一贴,更形象、直观地了解月全食过程中月象的变化,初步认识月食形成的原因。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描写月亮变化的语句和爸爸的话,从中了解什么叫月食,月食形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
知道月食形成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设疑激趣。
1、导入:小朋友们,平时我们常见到空中的月亮有时圆,有时弯。但有一种自然现象大家很难见到,那就是又大又圆的月亮忽然慢慢地不见了?这是什么现象呢?(生)齐读课题
2、到底月食中月亮是怎么变化的?课文哪些自然段是描写月食过程的?(生:第四、六自然段)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默读课文3——7自然段?
二、第三段。
1、请大家静静地看看这个夜空,美吗?月亮圆吗?课本是怎样描写这景象的呢?你可以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一段。
(1)指名读:让小学生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老师点拨指导朗读好学生喜欢的句子。读中理解“银光”。
(2)比较两个句子。
a、圆圆的月亮像个大玉盘挂在天空。
b、圆圆的月亮挂在天空。
三、通过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动手实践学习课文第四、六自然段。
1、过渡:我们一起来看看月食的过程,大家已经知道这两个自然段告诉我们月食的过程。
2、我们一起来看看月食的过程。(看多媒体演示)
3、谁能像老师一样看着板书把月亮的变化复述出来。(板书)
4、以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动脑想一想、动手摆一摆、动口说一说把月食的过程用活动卡片摆一摆、贴一贴。(教师把月食中月亮的变化的过程,制作成活动小卡片,每个四人小组一份,让学生动手摆一摆,贴一贴)
(1)四人小组学习汇报
(2)板书:月食开始了,月亮……
月食结束了,月亮……
四、通过四人小组自己动手实践,学习第五段。
1、过渡:看到月亮的变化过程,月亮真的'像奶奶说的那样被天狗吃了吗?爸爸是个有科学知识的人,听听他是怎么说的?(听录音)
2、我们一起当当小科学家,做做实验,看看爸爸的话对不对(介绍太阳、月亮、地球之间的知识。利用三球仪做实验)
学生实践中悟出:太阳大,地球小,地球绕着太阳跑。地球大,月亮小,月亮绕着地球跑。当地球转到月亮和太阳的中间的时候,就看不到月亮叫月食。这种现象不是经常有的,每次要隔19年才会出现一次,在同一时间内,也不是所有人都能看到。
3、生汇报:产生月食的原因:出示课后填空(2),指名填,齐读。
示幻灯片:(地球)转到(太阳)和(月亮)中间的时候,他们在同一(直线)的时候,就出现月食。
4、你们真是聪明的孩子。通过你们的解释连迷信了几十年的奶奶也明白了月食的道理。
五、总结:可见学科学,懂科学是多么重要,从小要学好知识,在大自然中还有很多现象是我们不知道的,还有很多奥秘,我们除了看语文书外,还可以从哪获取这些知识呢?对呀,书是知识的海洋,如果我们抱着勤奋好学的学习态度,我们一定会获得更多更多的知识。
六、你觉得课文中哪里写得最美?为什么?就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再读一读吗?
板书设计:
19、看月食
月食开始了,月亮……
月食结束了,月亮……
探究活动
实践创新
用“过了一会儿……接着……慢慢地……最后……”这些表示时间推移的词语写一段话。
看月食教案2
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四册23课《看月食》,重点描述了月全食的全过程。教学中我们发现,不使用直观教具难以讲清课文涉及的月全食知识,也无法让学生建立月食中月亮各种形态变化的概念及规律。为此,笔者经过反复试验,设计出《月全食简易演示装置》,供老师们上课时(也可将格规格缩小,让学生自己动手做成学具,供讲课时使用)。
(一)材料:
54×27(cm)厚纸板一块,90×12(cm)透明胶片两条,订书针两枚,4.5cm半径透明胶片(涂成暗红色)剪成的圆一个。
(二)制作:
在厚纸板上中心处画圆(半径12cm,用墨汁涂成黑色,代表地影),在圆的两边及厚纸板两侧中部开口(宽度12cm),将二条透明胶片用钉书机把左端订在一起,上面的一条于中心右侧用红油墨笔画圆(半径4.5cm)代表月球,下面一条同位置处贴上剪出的圆(暗红色,代表全食后的月亮,因月球此时还能反射一部分经地球大气散射到月球的光而致)。
(三)组装:
将透明胶片上条穿入厚纸板两侧的切口,下条穿入地影两侧的切口。将胶片推至右侧,使下条胶片上的暗红色圆藏到厚纸板之下,而上面只能看到地影左侧用红油墨笔画成的.月亮。注意:上下二条透明胶片均需覆盖在地影上方。
(四)使用:
用左手捏住透明胶片左端订书针之间,慢慢向左抽动,使上下二条透明胶片上的圆同时掠过地影,即可演示出月全食的全过程。使用时可结合讲解课文边抽动边让学生看上条胶片上月亮的形态变化:像大白玉盘(月食前)、像被咬去一块似的、像小船、像镰刀、像眉毛、像细钩、像一面锣(全食时)、像弯弯的细钩、像眉毛、像镰刀、像小船、像大玉盘(复圆后)。演示完后,还可让学生看课本插图,让学生说出图中的月亮是全食前的月亮还是生光后的月亮?
注意:在地面上看月亮,规定方向为“左东右西”。向左抽动让月亮经过地影是由于月球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决定的。
不难理解,月食时总是东缘先食(左侧边缘),东缘先生光。
本教具具有科学性(可正确演示月全食过程、原理和形态、月色等)、实用性(可做教具,又可缩小做成学具,还可作为玩具、艺术品收藏)、廉价性(所用各种材料均可找到替代品)、
简便性(制做简单,携带方便)等特点,弥补了立体教具(如三球仪等)的许多缺陷,值得在小学教学中推广。
看月食教案3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5个,积累本课7个词语。理解“镰刀、半信半疑”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第5节。积累“像……像……像……”的比喻句。
3、能根据“月食成因示意图”,介绍一下月食现象。
4、初步认识月食形成的原因,激发并培养学生探究生活中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重点难点:
1、根据“月食成因示意图”,介绍一下月食现象。
2、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描写月食发生、结束时的语句。
教学工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天空中的`月亮时而圆,时而弯,这种现象同学们经常会看到。但有一种自然现象大家很难见到,就是有时又大又圆的月亮突然慢慢地看不到了,一会儿又会慢慢地复原,这种有趣的自然现象叫“月食”。你们想知道月食是怎么回事吗?今天,我们就学习《看月食》这篇课文。
2、板书课题:36看月食
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并想想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2、重点自学两个多音字:没、转
3、交流讨论。
(1)小组讨论出示的问题
(2)大组交流
4、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什么是月食?
月食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月食发生时月亮是如何变化的?
三、研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第1、6小节,同桌互相交流一下,在奶奶和表弟眼里的月食各是什么?
2、交流讨论。
(1)男、女生分别读这两句话。思考:你认为谁的意见是对的?为什么?
(2)交流。
学习:锣、棍
(预设:表弟的意见是对的。奶奶的意见带有迷信思想。表弟的话才有科学道理。)
(3)分别读奶奶和表弟说的话。
过渡:自己读读第4小节,就知道答案了。
看月食教案4
教学目标
能独立认识本课8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没”“转”“背”,积累“半信半疑”、“果然”等词语。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食过程中月亮的变化,并能根据“月食成因示意图”口头介绍月食现象。积累文中描写月食发生、结束时景象的语句。
3、能了解产生月食现象的科学知识,有观察、了解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新词,了解月食过程中月亮的变化。
教学难点
了解月食发生时的景象以及月食的成因。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三球仪。
2、预习作业
读通课文,圈出新词。
形近字比较。
钩( ) 镰( ) 蓝( )
钓( ) 廉( ) 篮( )
(3)课后练习1,注意多音字的读法。
(4)课后练习2。
(5)自由查找一些关于月食的资料。
教学过程
谈话揭题,整体感知
师:有一种有趣的自然现象,有时候又大又圆的月亮忽然慢慢地看不到了,一会儿又慢慢地复原,这种自然现象叫“月食”。你们想知道月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学习《看月食》这课。(板书:看月食)
l 检查预习效果。指名分节读课文,纠正字音。注意“眨”、“转”字是翘舌音,读准多音字“没”“转”“背”。
2 关于月食现象有两种不同解释,奶奶说月食是什么?爸爸说月食是什么?用“——”圈划出来。
3 生汇报,师相机板书。
奶奶 爸爸
天狗吃月亮 地球挡住了太阳光
4 分角色朗读奶奶和爸爸的话。
5 表弟相信谁的话?理解“半信半疑”,与“半信半疑”意思相反的词是什么?能读出半信半疑的语气吗?板书:半信半疑、深信不疑
6 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节最后一句和最后一节。
7 奶奶和爸爸,谁说得对呢?我们来研究一种科学的说法。
说明:“兴趣是求知获艺的先导。”通过师生谈话,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本课多音字较多,因而在检查预习时指导学生读好这些词,为后面的阅读扫清了障碍。整体感知全文后,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出文中的两种观点,既帮助学生理清了课文的思路,又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同时,以感情朗读的形式来理解“半信半疑”,在此基础上再找它的反义词,这一设计既避免了机械地理解词语,又为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节和最后一节做了有针对性的指导。
二、了解月食发生过程中月亮的变化
1 指名读第2 小节,思考,月食之前月亮什么样?请用“一”画出描写月亮的句子。
2 月食之前的景色多美啊!可是,月食就要开始、月亮的形状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想不想亲眼看一看月食的全过程?在看之前,提三个要求,指名读 ( 1 )月食之前,月亮什么样儿?
( 2 )月食开始了,月亮的形状有什么变化?
( 3 )月亮复原时,形状又有什么变化?
3 带着这三个问题来观察,看谁观察得最仔细最认真?(放媒体)
4 找到课文描写月食过程中月亮变化的语句,边读边思,完成课后练习
慢慢地,月亮成了_____一般,接着像______ ,像______ ,像______ ,天色越来越暗。最后,整个月亮被黑影吞没了,像______。
5 交流中注意:正音:没
找出这句中部首相同的字:镰、钩、锣
重点指导“镰”,指导右半部笔顺
6 作者通过打比方写出了月亮的形状变化过程,像______像______ 像______ 像______, 月亮是不是变得像这些形状呢?我们再来仔细看一看。(放媒体)边看边师生引读。
说明:月食之前月亮的样子很美,这也是学生积累语言极好的例子,此处应引导学生学习比喻句的写法并有感情地朗读。学习课文中有关描写月亮变化的语句时,教师应注意给学生一定的默读思考、自由朗读的时间,让学生静心阅读,将课文的文字在头脑中转化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培养学生依托语言唤醒获的形象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三年级仍不能忘记字词教学,在交流时相机指导“没”的字音和“镰”的字形。
7 再齐读第3 节月亮的变化过程,感受一下月食开始的情景。
8 读第5 节,比较第3 小节和第5 小节都是写月亮的形状变化,有什么不同?(变化过程完全相反)
9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把月亮的还原过程说说。
过了一会儿,月亮又露出,接着像______,像______,像______,天色也越来越亮。最后,月亮整个儿出来了,像______挂在天空中。
10 放月食全过程的媒体,生看板书并用最简洁的语言为媒体配上解说。
说明:比较第3 小节和第5 小节写月亮形状变化的不同,教师反复操作并引导进行观察,让学生配上解说,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又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一个无痕的整合。
三、初步了解月食形成的原因
1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指名读爸爸说的话。
2 师演示三球仪,仔细观察,当地球转到太阳和月亮中间时会产生什么现象?生讨论。师补充相关资料。
3 请学生边小组演示边用自己的话说说月食发生的原因。你觉得爸爸说的话正确吗?从哪儿知道的?(读第5 自然段)
抓住“果然”“仍旧”谈理解。
4 指导读第3 、4 、5 节。要读好爸爸、表弟的话及月食过程中月亮的变化。
5 把月食过程中月亮的变化和月食形成的原因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一说。
说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说到底,语文实践就是引导学生生动地感悟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本课设计巧用了课文的空白点,师适当拓展相关的科学常识,让学生边演示边交流,并抓住“果然”“仍旧”谈理解,为学生搭建了可供展示的'平台,激活了学生的内心世界。学生在这个平台上与文本对话,这样的平台是充满智慧的,教师不再是教材的解读者,教案的执行者,是一个善于创设情境的人,他不单单是传授知识,更多的是唤醒学生的创造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四、总结拓展
1 有人说:吃鱼子脑子会笨;打喷嚏是因为有人想你;耳朵热是有人说你坏话;眼皮跳意味着祸事到… … 对这些说法你有什么看法?选一个话题,和小组里的伙伴们交流你的看法。(小组讨论交流)
2 师小结:对,面对一些迷信说法,我们要敢于打破,并用科学知识来解释。
3 说话训练
表弟回家后,她会对“奶奶”说些什么呢?她是怎样打通奶奶思想的?让我们开动脑筋想一想,说一说。
(学生做表弟,教师做奶奶,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又根据课文内容再提出若干问题,来检测学生学习的成效。)
说明:有效地利用教材的空白,创设情境说话,既训练了语言,又培养了学生想像力。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明白日常生活中有一些关于自然现象、生理现象的民间传说,是由于人们缺乏相关的科学知识,无法解释这些现象而自己想出的一些缘由,从而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激发学生从小学科学的热情,学习从小用科学的眼光去看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板书 看月食
奶奶 爸爸
(不是)天狗吃月亮 (是)地球挡住了太阳光
半信半疑 深信不疑
看月食教案5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九单元第十九课《看月食》。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部分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熟字组成的新词,指导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拼音读通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月全食过程当中月相的变化和认识月食形成的原因。
3、通过学习本课,对学生进行爱科学,讲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朗读等多种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描写月亮变化的语句和爸爸的话,从中了解什么叫月食,月食形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初步知道月食形成的原因。
课前准备:
1、一份多媒体课件。
2、三球仪及投影片。
3、生字词卡片。
4、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通过谈话导入新课。
1、师语: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朋友,看看他是谁?
(借助多媒体,出现动画张衡:小朋友们好!还记得那个数星星的孩子吗?没想到我长大后真成了天文学家。今天我想考考大家,你们见过月食吗?想知道什么叫月食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看月食吧!
2、师板书:16 看月食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
过渡:那么到底是谁在哪里看月食,看见什么了?请小朋友
1、跟课文录音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得通顺、流利,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自学情况。(多媒体出现生字词,进行正音。)
三、讲读课文,理解内容。
课文究竟讲了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讲读第一、第二段
1、自读课文一二段,。指名读第一段,你知道什么?
2、女生读第二段,师问:奶奶是怎样认识月食的?
(个别读有关句子)
3、妹妹相信奶奶的话吗?你怎么看出来的?能读出有点信又有点不信的语气吗?
讲读课文第三至六段
过渡:奶奶说的对不对呢?月食到底是怎样的呢?带着这个问题,自读课文三至六段。
1、现在我们跟着妹妹一起到河边去看月食。(媒体出现又大又圆的月亮)这时的月亮是什么样儿的呢?默读第三段,哪句话写此时的月亮?找出来读读,指名读,齐读。(媒体出现“圆圆的月亮像个大玉盘挂在天空中,银光落在河面上,闪闪发亮。”)谁能把月亮读得更圆更亮?
看到这么美的.月亮,妹妹怎么说的?找出句子读读。
过渡:妹妹刚说完,月亮就怎么了?找出有关句子读读。
2、(媒体出现课文第四段),自读第四段,小组讨论月食中月亮形状发生了什么变化?
⑴个别读第四段,并结合课文中句子的描述月亮变化,句子中词语渐变。(请学生上台贴图板书演示月亮变化的形状)“大玉盘—→咬去了一块—→小船—→镰刀—→眉毛—→细钩—→锣”
⑵再读课文,(媒体演示月食中月亮形状的变化,文字与图同步出现,由学生讲述,教师操作。)还有什么发生了变化?
⑶月亮变化快吗?指导朗读,由快——慢。(一读认识形状变化,;二读从“慢慢地、接着、一会儿”等词语中知道月亮不是被一下子吞掉的,而是渐渐变化的。三读,连起来知道这就是月全食的现象。)
3、指名读第五段,妹妹看到月亮没了,她怎么了?你是怎么知道的?找出来读读。月亮真的像奶奶说的那样让天狗吃了吗?爸爸是怎么说的?(多媒体出示,自读,男生齐读。)
⑴爸爸告诉我们月食是怎么形成的?(媒体出示爸爸说的话)指名读爸爸的有关话,红线划出“是地球转到了太阳和月亮的中间,挡住了太阳光。太阳光照不到月亮上,就叫月食。”
⑵再次指名读爸爸的话,学生上台借助三球仪演示。
⑶媒体演示月食过程,齐读爸爸的话,指导读出亲切教导的语气。
4、媒体出示一段填空练习。(机动)
转到了的中间,了太阳光。太阳光照不到上,就叫月食。
学习第六段
1、媒体出示第六段,默读课文第六段,奶奶和爸爸的话到底谁对?你怎么知道的?
2、这一段也写了什么?媒体出示课文第六段,男生读第四段,女生读第六段,分组讨论,请学生说说月亮变化有什么不同。
老师板演月亮变化的过程箭头,齐读第四第六段。
3、对比填空练习(机动)
月食开始了,慢慢地,月亮成了一般,接着,像,像,像,一会儿,只留下个红铜色的圆影子,像。
过了一会儿,月亮果然又露出。接着,像,像,像,天色也。
4、学生边读边看媒体演示月亮复原。齐读四六段。
学习第七段
过渡:看了月食的经过,听了爸爸的话,妹妹明白了吗?怎么知道的,谁来读读?
四、朗读全文。
1、分角色朗读全文。师围绕板书总结全文。学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媒体出现张衡动画,问:小朋友,这回你知道什么叫月食了吧!希望你们从小刻苦学习,爱科学,学科学。长大以后,你们中间一定会有人成为像我一样的天文学家的!
五、板书设计
用图画画月食变化经过
19 看月食
看月食教案6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阅读3~6节,并背诵第3、5节。2. 使学生了解月食全过程及发生月食的科学道理,激发起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自然奥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1. 在晴朗的夜晚,仰望天空,你会看见星星在对我们眨眼,月亮在对我们微笑,有时月亮还会发生有趣的现象——月食。2. 上节课我们已初读了课文,学习了字词,今天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14课《看月食》,我们一起回忆一下课文描写月食前月亮的句子。3. 月食是由于地球、太阳、月亮所处的`特殊位置而形成的奇妙景观,这堂课你们想了解什么?
教学过程
出示要点:1.月食的景象怎样? 2.月食形成的原因是什么?4. 描写月食时月亮变化的是哪几节?(第3、5节)请一位同学和老师一起读,想一想这两节有什么不一样。
二、 学习课文3、5节
一) 学习第3节
1. 自由读,数一数第3节共有几句话。
2. 选一句自己喜欢的句子邀请老师或同学一起读。
3. 出示填空,请一位同学说说月亮有什么变化,其余同学摆学具。
4. 齐读第3节,为什么你觉得这一节写得美?(说说把什么比作什么)
5. 理解比喻句① 听比喻句的介绍。② 选择正确的比喻句。③ 开双轨火车,背诵课内外的比喻句。
6. 背诵第3节① 学生介绍方法。② 老师推荐方法。a. 看板书提示背诵。b. 根据月亮变化形状图背诵。c. 脊柱句子见连接词背诵。③ 学生背诵、交流。
二) 学习第5节
1. 运用第3节的学习方法小组学习第5节。出示要求:① 划出描写月亮变化的句子。 ② 摆学具演示变化过程。 ③ 背诵第5节。
2. 交流反馈。
3. 配乐背诵第3、5节。
教学过程
三、 学习第4节过度:
同学们再一次展现了月食时的奇妙景观,那么,它是奶奶说的天狗吃月亮吗?其中蕴含了什么科学道理。
1. 男女声读第4节,划出表示出现月食原因的句子。
2. 请一位学生边演示边说说道理。
3. 小结:今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看了月食的全过程,并把第3、5节熟读成诵,知道了形成月食的原因,真是增长了不少知识。
四、 课外延伸过度:
接着,我们来学习一篇与我们课文相似的文章《日全食观察报告》。
1. 自由读《日全食观察报告》。
2. 按要求小组学习。A层:选择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B层:通过实验演示来了解日全食形成的原因。C层:完成填空,说说日全食时太阳有什么变化。
3. 交流反馈。
4. 总结:大自然的一切是那么神奇,你还想了解哪些天文现象呢,课后你从书上、网上去寻找吧!
【看月食教案】相关文章:
《日食和月食》教案09-20
月食的说课稿07-21
《日食和月食》说课稿06-24
听《看月食》有感(网友来稿)09-26
小学科学说课稿:《日食和月食》07-04
《看雪》教案09-03
《看菊花》教案07-30
《看菊花》教案04-04
《我看》教案01-09
看菊花教案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