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一年级语文下册《元宵节》教案范文(精选10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语文下册《元宵节》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语文下册《元宵节》教案 1
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课件。
2. 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元宵节的知识、民俗与谜语。
3. 课前调查汤圆的品种。
活动一 快快乐乐迎元宵
1. 欣赏歌曲《卖汤圆》。
考考你:汤圆又叫什么?元宵节为什么要吃汤圆?
2.交流与分享
同学之间互相说一说,元宵节那天的街道、公园、商场的景象。
3.主题图:灯会上,小朋友在做什么?说说你喜欢谁?
(1)注意观察爱动脑筋。
(2)人多的地方要注意安全。
(3)对长辈讲孝心。
(4)参加有意义的.活动。
活动二 元宵节真快乐
1. 说一说:元宵节还有哪些庆祝活动呢?
(1) 看花灯
(2) 扭秧歌
(3) 舞龙舞狮
(4) 少数民族的庆祝活动
2. 说一说,自己家是怎样过元宵节的。
提示问题:父母家人为自己准备那些好玩、好吃的?安排了哪些活动?自己做了些什么?自己最开心的一件事是什么?
3. 想一想:我可以为家里人做些什么呢?你会包汤圆吗?
活动三 元宵节知识知多少
1. 你知道元宵节的来历吗?
2. 你知道元宵节的习俗吗?
3. 怎样做汤圆?
活动四:故事天地——元宵的传说
1. 关于灯的传说
2. 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
3. 东方朔与元宵姑娘
活动五 元宵灯展
1. 分小组全作制作小灯笼,并在灯笼上贴自己收集的谜语。
2. 挂灯笼,开灯展,猜谜语。
一年级语文下册《元宵节》教案 2
教学目标:
1、认字:认识10个生字,进行渗透性识字。写字:书写8个生字。
2、复习看拼音识字,学习多音字“正”。
3、学习偏旁:方框。
4、有节奏地朗读课文,并会背诵。
5、进行热爱我国传统文化,重视家人亲情和亲近大自然的美好情愫的渗透教育,让学生更加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1、继续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2、感悟儿歌的情感,并有节奏地读出来。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元宵节”的资料。
2、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说说过春节的时候,你觉得最快乐的事是什么?
①同桌互相说一说。
②大声讲给同学听。
2、出示元宵,这是什么?前些日子我们刚刚过了什么节?(元宵节)
3、你们对元宵节有什么了解?
(正月十五元宵节的得名,是因为其民俗活动在每年阴历的第一个月(元)月十五日夜(宵)举行。元宵节还叫“灯节”。正月十五夜,街上到处火树银花。五彩缤纷的花灯上有各种谜语,供人们观赏和猜测。正月十五吃元宵有团圆、甜蜜之寓意,象征全家团团圆圆,和睦幸福,象征各民族的大团结。)
4、你们还记得今年的元宵节是公历的几月几日?世界上还有哪些地方的人们过元宵节?
点评:
①元宵节是每个孩子都有的经历,而且刚刚过去,记忆犹新。课堂开始就由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新课,拉近了学生与课堂的距离,使学生很快融入到课堂学习中。
②学生通过自己查找元宵节的资料,从而培养动手、动脑收集资料的能力。
③学生通过元宵节的经历,可以感悟到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体会家人团聚的亲情可贵。
(二)师生共同参与探究。
朗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在不认识的字下面点点儿。
2、老师大声读课文,你们做好指读姿势,会读的同学可以小声跟着读。
3、同桌互相帮助,要求:不会的字请同桌帮助。
4、自己练习读儿歌。
5、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指名学生读,学生评价。)
点评:
在评价过程中培养学生面对面地进行评价,体现了课堂上师生、生生都是平等的。
学习生字:
1、元宵节虽然过去了,但是老师还是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元宵”,请大家品尝。
我带来的.元宵可不是那么容易吃到的,请你们先把“元宵”背后的字学会了,才能品尝到元宵的味道。(同学们认识的读读就行,把较难的字贴在黑板上。)
2、在课文中读一读大家都认识的生字。(出示课件)
点评:测查学生对本课生字的已知情况,从学生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已有经验,进行有效的教学。另外,采用“元宵”进行测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方法记忆这些较难的生字。
4、反馈学生中出现的问题。
刚才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有两个字问题较大。(出示:“吃”、“团”)
请小老师教学生字,说一说记忆这些生字的好方法?
5、认识新偏旁:方框儿
与“团、圆”二字相结合,说明其表示“围起来”的意思。
(三)观察田字格,看一看这些字是怎样占格的。
1、自己观察“团、欢”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指导书写。
3、学生独立书写生字。
(四)游戏。
摘灯笼的游戏。
方法:能正确读出并能组词的同学可摘到小灯笼。
一年级语文下册《元宵节》教案 3
知识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10个。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能用生字组词并用部分词语造句。
情感目标:
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一元宵节的习俗,体会心情、友谊,更加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措施:
引导学生采用多种读的方法,读熟课文。
让学生合作学习生字,一人读一人听纠正错误。
教学策略:
1、学生刚读时可能有不认识的生字,要求学生查课文后生字表。
2、本课采用学生自己学习课文和生字,然后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在小组内自由交流,最后教师进行检查指导,采用讨论、交流的方法。
教具准备: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课。
1、问:你们知道哪一天是元宵节吗?你们家是怎样过元宵节的?
2、示课题,板书课题。
3、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教师巡视。
2、教师范读。
3、学生再读课文(读准字音)。
4、同桌互读互评。
5、小组比赛读。
6、指名读,学生评议。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指名读,齐读。
2、做猜字游戏。
3、开火车读,并让学生组词、扩词。
四、巩固练习
1、学生自读课文,并练习背诵,教师巡视。
2、指名背诵,集体评议。
五、小结学习本课后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语文下册《元宵节》教案 4
教学内容:
“元宵节”为主题,两篇主体课文和一片自读课文,安排了识字、写字等基础知识的学习,设计了笔顺指导、扩词、造句、积累偏旁及口语交际等语文活动。
教学目标:
1。认字25个,写字16个。
2.复习看拼音识字。学习方框、火字旁、目字旁。学填常用偏旁表。
3.用“圆、灯、年”组词。用“觉得”造句。续编灯谜。
4.背诵《元宵节》,初步认识对联。
5.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地习俗,体会亲情、友情,更加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加强朗读训练,初步建立生字的音、形、义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了解农历正月十五的中国的'传统习俗,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
教具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等
教学时间:
6—7课时
第一课时 元宵节
教学目标:认识10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得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认识10个生字。
教学难点:认识10个生字,并能正确流利得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方法:听读法。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正月十五是什么节日吗?在这个节日里我们都干些什么?吃些什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首诗《元宵节》。
教学新课:
一.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 师范读课文,生用手指课文,听清字音。
2. 学生练读课文。
(1)自己读。
(2)同座互读。
(3)指名读。
窗外/月儿/圆又远,
全家/欢聚/吃汤圆。
正月/十五/元宵节,
家家/户户/庆团圆。
3. 学习生字。
宵 节 窗 圆 吃 汤 正 户 庆 团
(1) 以小组为单位在识字小先生的带领下认字。
(2) 师指导认识方框儿。
(3) 谁愿做小老师。
(4) 生字组词接力游戏。
二.背诵课文。
1. 自己背。
2. 开火车背。
总结:这节课我们学得真棒!
板书设计:
元宵节
窗外/月儿/圆又远,
全家/欢聚/吃汤圆。
正月/十五/元宵节,
家家/户户/庆团圆。
宵 节 窗 圆 吃 汤 正 户 庆 团
教学回顾:这节课同学们能认真读课文,读的有感情,并能背诵。基本上都能掌握认识的字。
一年级语文下册《元宵节》教案 5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并正确书写与元宵节相关的生字词,如“元宵”、“灯笼”、“团圆”等;了解元宵节的基本习俗和文化意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课文、观看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感受元宵节的节日氛围;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过元宵节的经历或听说的故事,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进家庭团聚的温馨感,理解并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生字词,了解元宵节的基本习俗。
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元宵节的文化内涵,感受节日的喜庆与团圆氛围。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关于元宵节的视频或展示精美的元宵节图片,激发学生兴趣,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节日吗?它有哪些特别的习俗呢?”
2.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教师领读生字词,讲解字义,指导学生正确书写。
3. 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关于元宵节习俗和文化的问题,如:“元宵节人们会做些什么?”“为什么元宵节要吃汤圆?”
小组讨论:分享自己或家人过元宵节的.经历,说说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4. 拓展延伸:
展示不同地区的元宵节特色活动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元宵节的多样性和地域特色。
手工制作:指导学生用彩纸、剪刀等材料制作简单的灯笼或汤圆模型,增强动手能力,体验节日乐趣。
5. 总结归纳:
引导学生总结本课学习的内容,强调元宵节的文化意义和团圆精神。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了解更多关于元宵节的故事和习俗,并准备在下节课分享。
一年级语文下册《元宵节》教案 6
教学目标:
1. 认识与理解:学生能够识别并理解课文中描述元宵节场景的词汇和句子,感受节日的热闹与喜庆。
2. 语言运用:能够用简单的句子描述自己或他人过元宵节的经历,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体验:通过学习和活动,体验元宵节的传统文化氛围,增进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元宵节相关图片、视频资料、手工材料(彩纸、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
创设情境:教师扮演“元宵节导游”,带领学生“走进”元宵节的世界,通过多媒体展示元宵节的热闹场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讲授:
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注意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如“圆圆的月亮”、“五彩的灯笼”等。
讲解元宵节的历史由来和主要习俗,如赏花灯、猜灯谜、吃汤圆等,结合图片和视频加深学生的理解。
3. 互动体验:
猜灯谜游戏:教师准备一些简单的灯谜,引导学生思考并解答,增加课堂趣味性。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元宵节家庭团聚吃汤圆的场景,体验节日的温馨与团圆。
4. 创意表达: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自己想象中的.元宵节或自己过元宵节的经历,可以是口头表达也可以是绘画形式。
展示环节:邀请几位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作品或故事,其他同学给予掌声和鼓励。
5. 情感升华:
引导学生思考元宵节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和价值观念,如团圆、和谐、幸福等。
强调作为中国人应该珍惜和传承自己的传统文化,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了解、多参与传统节日活动。
6. 课堂总结:
回顾本课所学内容,强调元宵节的重要性和文化价值。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制作汤圆或灯笼,并记录下这个过程和感受。
一年级语文下册《元宵节》教案 7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课文《元宵节》,认识并书写本课中的生字词,如“元”、“宵”、“灯”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展示、故事讲述、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理解元宵节的传统习俗,如吃汤圆、赏花灯、猜灯谜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元宵节的传统习俗。
难点:感受元宵节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化情感。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通过播放元宵节庆祝活动的视频或展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节日氛围,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节日吗?你们在元宵节都做些什么呢?”引出课题《元宵节》。
2. 初读课文,识字学词(15分钟)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教师领读生字词,纠正发音,讲解字义。
通过游戏(如“开火车”读字、组词比赛)巩固生字词学习。
3. 精读课文,理解内容(15分钟)
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每段话的`意思。
借助图片或实物,讲解元宵节吃汤圆、赏花灯、猜灯谜等习俗。
学生分享自己或家人过元宵节的经历,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 拓展活动(10分钟)
角色扮演:分组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卖汤圆的小贩、赏花灯的游客、猜灯谜的参赛者),模拟元宵节的场景。
制作简易花灯:提供材料,指导学生动手制作花灯,体验传统手工艺的乐趣。
5. 总结归纳,布置作业(5分钟)
总结本课学习的生字词、元宵节习俗及文化意义。
布置作业:背诵课文,收集更多关于元宵节的传统故事或习俗,准备下节课分享。
一年级语文下册《元宵节》教案 8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流利朗读课文,准确认读并书写关键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故事讲述、图片展示、动手实践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元宵节的文化内涵和习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增强文化自信。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了解元宵节习俗。
难点:感受节日氛围,体会传统文化魅力。
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5分钟)
创设元宵节夜晚的情境,播放欢快的节日音乐,展示五彩斑斓的'花灯图片,激发学生兴趣。
提问:“看到这些美丽的花灯,你们想到了什么节日?让我们一起走进《元宵节》这篇课文吧。”
2. 初读感知(10分钟)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受节日氛围。
教师指导学生认读生字词,采用多种方式(如领读、跟读、个别读)确保学生掌握。
3. 深入研读(15分钟)
分段解析课文,结合图片或视频,详细讲解元宵节吃汤圆、赏花灯、猜灯谜等习俗的由来和意义。
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参与这些活动的场景,感受节日的快乐和温馨。
4. 拓展延伸(10分钟)
故事讲述:教师讲述或学生分享关于元宵节的传说故事,如“元宵姑娘”的传说,增加课堂趣味性。
动手实践:指导学生用彩纸制作简易的元宵或花灯模型,体验传统节日的乐趣。
5. 总结提升(5分钟)
总结本课学习内容,强调元宵节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庆祝元宵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6. 布置作业(课后)
复习本课生字词,准备参加下节课的听写比赛。
尝试编写一篇关于自己过元宵节的短文或画一幅元宵节主题的画作。
一年级语文下册《元宵节》教案 9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并正确书写本课生字词,如“元”、“宵”、“灯”等;能够流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及其主要习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展示、故事讲述、角色扮演等方法,激发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词,理解元宵节习俗。
教学难点:感受元宵节的文化内涵,体会节日的喜庆氛围。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播放元宵节热闹场景的短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节日吗?你们在元宵节会做些什么呢?”激发学生兴趣,引出课题《元宵节》。
2.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5分钟)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生字词,领读、跟读,讲解字义和书写规则。
学生尝试书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3. 精读课文,理解内容(15分钟)
分段落朗读课文,每读完一段,教师提问引导学生理解内容,如:“元宵节是哪一天?”“课文里提到了哪些元宵节的习俗?”
通过角色扮演(如“做汤圆”、“赏花灯”等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元宵节习俗,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 拓展延伸(10分钟)
分享环节:让学生分享自己或家人过元宵节的经历和感受。
观看更多关于元宵节习俗的视频或图片,如舞龙舞狮、猜灯谜等,拓宽学生视野。
5. 总结归纳(5分钟)
师生共同总结本课学习的生字词、元宵节的'主要习俗以及节日的意义。
强调元宵节是中华民族的重要传统节日,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多了解中华传统文化。
6. 作业布置(课后)
书写本课生字词,每个三遍。
与家人一起制作汤圆或观看元宵灯会,写一篇简短的日记记录过程和感受。
一年级语文下册《元宵节》教案 10
教学目标:
1. 识字写字:掌握本课生字词,能正确书写。
2. 朗读感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元宵节的喜庆气氛。
3. 文化传承:了解元宵节的传统习俗,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元宵节相关图片、生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分钟)
播放欢快的节日音乐,展示元宵节灯笼、汤圆等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节日氛围。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节日吗?”引出课题《元宵节》。
二、初读课文,识字写字(10分钟)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教师利用生字卡片或多媒体课件展示生字词,领读、跟读,注意纠正发音。
讲解重点生字的书写规则,学生书空练习,然后在本子上书写。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15分钟)
分段落朗读课文,每读完一段,教师提问引导学生理解内容,如:“元宵节人们会做些什么?”“你最喜欢元宵节的哪个活动?”
通过图片或视频辅助,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课文内容。
四、拓展活动,感受文化(15分钟)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元宵节中的不同角色(如做汤圆的人、赏花灯的游客等),模拟节日场景。
猜灯谜:准备一些简单的灯谜让学生猜,增加课堂趣味性,同时了解灯谜这一元宵节传统活动。
五、总结回顾,布置作业(5分钟)
总结本课学习的生字词、元宵节习俗及节日意义。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介绍元宵节的习俗,并尝试制作一张元宵节手抄报,展示节日的喜庆氛围。
【一年级语文下册《元宵节》教案】相关文章: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03-24
语文下册教案12-14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语文园地二》02-26
语文S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04-08
一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教案02-16
一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八》教案02-21
一年级语文下册《春笋》教案12-07
语文一年级下册设计教案12-21
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教案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