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谣教案

时间:2024-10-18 10:58:49 教案 我要投稿

长城谣教案(通用6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长城谣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长城谣教案(通用6篇)

  长城谣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一.体会诗人对故乡、祖国的眷恋之情。培养学生爱国的情操。

  二.掌握诗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写法。培养读诗、写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一.反复朗读,把握两首诗的中心思想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为教学重点

  二.理解诗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写法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长城谣》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 导入

  请同学们说出中国的象征物,如长城等。(游子思乡的载体)

  二 检查预习

  正音正字:焉支 隘口 蹲踞 荒莽 山巅 焚起 敕 (注音略)

  三 学海拾贝

  1 作者简介

  席慕容(略)

  2听录音,整体感知

  3 讲授第一节

  提问:本节写什么?(请抓住重点词语加以分析:悲欢、恩怨、无情、冷眼)

  明确:写一部浩浩荡荡的长城史,两千多年的争战和杀伐。长城作为历史的证人历尽沧桑,见证了千古的悲欢离合。使诗歌的气势一下子显得大气磅礴。

  4 讲析第二节

  提问:本节写什么?(请抓住重点词语加以分析:总、一……就……)

  明确:抒发作者对长城的依恋之情和赞美。(唱、写)

  追问:诗人如何抒情?

  “总”字写出诗人日夜牵挂故乡;“一……就……”写出诗人心系长城以及长城在诗人心中的地位和影响。诗人把长城当成自己的根基和灵魂的寄托之所,所以才有魂牵梦绕、挥之不去的情结。

  5 讲析第三节

  提问:本节写什么?(请抓住重点词语加以分析:不眠)

  明确:梦回长城

  思考:为何以地名“敕勒”、“阴山”、“黄河”抒情?

  “敕勒”、“阴山”是作者的.故乡,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由此可见诗人身居他乡,心系故园。诗人希望有梦,好梦回故乡。但好梦难成,因为浓浓的思乡情使诗人夜不能寐!

  6 老师小结

  诗人从小生长在长城脚下、黄河岸边,而且对于故乡,她是“少小离家老大难回”。因此,在诗人的心中,长城除了是民族的象征,还是诗人寄托乡愁乡思的意象.。这是一首咏物抒情,反观历史的抒情诗,具有民歌风味,意境悠远,感情真挚.。

  四 当场成诵!

  五 布置预习《一片槐树叶》,思考两篇诗歌之间共同点。

  灵活机动

  诵读席慕容的《一棵开花的树》,并赏析其令人回味无穷的情感!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 求了五百年

  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 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

  长城谣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这是人类音社高中《音乐》课本第一单元第二部分内容,这部分内容介绍了音乐要素节奏、旋律的基本知识和要点,以及中国历史歌曲《长城谣》。通过学习,使学生对节奏和旋律在音乐中的作用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目的

  明确学习音乐要素的重要性,并以欣赏和学唱声乐作品《长城谣》入手,引导学生运用节奏和旋律知识,体会和感受其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感性体验和理性知识相结合,更多地从音乐的表现手段入手,分析理解作品。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新课

  1、 学习音乐要素的知识的重要性,了解节奏和旋律要音乐中的作用,更深刻地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

  2、 有重点地简述节奏和旋律的基本知识和要点,并作必要的解释和提问。

  (二) 欣赏音乐作品《长城谣》

  1、 导言:运用节奏和旋律要素,感受不同节奏的组合和旋律线的`进行,在音乐作品中表现出的不同情感。

  2、 简介作品:歌曲《长城谣》是流行于我国抗战时期的一首优秀作品,刘雪庵曲,潘孑农词,作于1937年,原是潘孑农所编电影剧本《关山万里》中的主题歌,后因“八·一三”上海爆发战争,影片未拍成,但此曲却风行全国。写法上和《孟姜女》一类传统民歌相近,具有浓厚的叙事特点,典型的五声调式。

  3、 播放歌曲录音后,请学习讲述歌曲表达的基本情感(悲愤,感情深切)。

  4、 再次播放歌曲欣赏,提出分析作品曲式结构,旋律线进行的要求。

  5、 请学生作分析作品的具体回答(宫调式、四乐句、单二段体曲式结构),学生分析歌曲旋律线的进行,并作不同旋律线表达不同情感的比较。

  6、 教师小结:上行旋律往往表现高涨、激动、紧张的情绪,有渐强的趋势。下行旋律可将紧张的情绪松驰,表现出抒情、宁静、悲伤的情感,有渐弱的趋势。平行的旋律则有沉思、叙事的意境。

  (三) 学唱歌曲《长城谣》

  1、 学唱歌曲。提示:用所感受认识到的三种旋律线的进行,唱出不同的情感和强弱趋势。

  2、 教师演唱歌曲第二段,并将结尾的下行旋律55 61 3·5 3211-----| | 改为上行旋律556132|1------|| 试唱,请学生作不同旋律线进行表达的情感比较(上行更激昂、高涨)。

  3、 教师归纳:旋律要素对音乐作品的作用和影响。

  (四) 音乐作品中节奏的分析和比较

  1、 试分析歌曲中第二、三乐句节奏的松紧,对情感表达的作用和影响。

  2、 播放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草桥结拜”和“抗婚”两段乐曲片断,请学生作节奏的比较认识。教师可将两段乐曲的节奏的松紧,作反向调换试唱,学生再作比较,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节奏在音乐中作用的认识。

  3、 教师小结:表现婉转、抒情、优美沉思的情感,节奏比较松,音的时值长一些,音与音连接较松驰。表现激动、紧张的情绪,节奏紧密,音值短的,音的连接紧凑。

  (五) 教学总结

  音乐要素节奏和旋律在音乐中的作用是很大的,不同的节奏结合和旋律的进行,表达情感是不一样的。学习音乐要素,了解其在音乐中的表现手法,会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音乐,并从中得到更多美的享受。

  长城谣教案 篇3

  活动名称:长城谣(语言)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知道长城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激发幼儿的爱国情感。

  2、学习词语:脊梁、儿郎。

  活动准备:

  1、请家长帮助幼儿搜集有关长城的资料。

  2、童谣录音、挂图。

  活动过程:

  一、说说长城

  1、你去过(或听说过)长城吗?你心目中的长城是什么样的?

  2、幼儿看挂图,听老师介绍长城。如:长城是什么时候建造的?秦始皇为什么要造长城,多少人造的长城,长城有多长,长城有多少作用等。

  3、引出童谣: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首有关长城的`儿歌《长城谣》

  二、欣赏童谣

  1、放录音,请幼儿欣赏

  2、提问:

  “脊梁”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长城是“山上一道脊梁”呢?长城是谁造的?“好儿郎”指谁?

  三、童谣对唱

  幼儿自由分成两组,对唱童谣。

  长城谣

  长城长城长长

  筑起一道城墙

  长城长城高高

  山上一道脊梁

  多么高?顶天高,

  多么长,万里长。

  要问长城是谁造?

  中华民族好儿郎。

  长城谣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把握诗歌表现的主题,体会诗歌抒发的情感。

  2、学习朗读诗歌,在反复朗读中感悟诗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把握诗歌的基本思想。

  难点:学习诗歌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情景教学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导入

  播放音乐《长城谣》,长城图片

  提问:谁来给我们介绍一下长城呢?

  长城简介: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防北边匈奴,调动军民上百万人筑长城,将秦、赵、燕三国的北边长城给予修缮,连贯为一,西起今甘肃岷县,北靠阴山,东至辽东,俗称“万里长城”。明代为了防御北方外族侵扰,前后修筑长城十八次,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长城是是我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体系。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和坚强意志,长城内外各族人民在无数次斗争和长期交往中,发生过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吸引着历代文人墨客为它们赋诗作画,在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增添了许多优美动人的篇章与画卷。

  过渡:长城,对我们每个中国人来说最熟悉不过了,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无论是身在祖国还是异乡,它始终连着华夏儿女的心房。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席慕容的《长城谣》,再次谛听游子的乡音。

  二、介绍作者:席慕容;写作背景

  三、字词快餐

  焉(yān)支隘(ài)口蹲(dūn)踞荒莽(mǎng)焚(fén)起敕(chì)勒川

  四、朗读节奏训练(听录音,说说朗读诗歌应注意什么?)

  尽管/城上城下/争战了一部历史

  尽管/夺了焉支/又还了焉支

  多少个隘口/有多少次悲欢啊

  你/永远是个无情的建筑

  蹲踞在/荒莽的山巅

  冷眼/看人间恩怨

  为什么/唱你时/总不能成声

  写你/不能成篇

  而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

  火中/有你万里的躯体

  有你千年的面容

  有你的云你的树你的风

  敕勒川阴山下

  今宵月色/应如水

  而黄河/今夜仍然要从你

  身旁流过

  流进我/不眠的梦中

  五、整体感知

  全班同学朗读全诗,思考并回答问题

  1、这首诗的主题意象是?

  2、抒情主线是?

  六、诗歌赏析

  (一)理清结构,分析每小节讲了什么内容?

  (二)学习第一节

  1、你从简洁质朴的文字里读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找出修饰“长城”这个抒情意象的`词语。

  为什么说长城是”无情“、”冷眼“的?

  (三)学习第二节

  1、长城为什么会使诗人唱不成声,写不成篇,一提起便烈火焚起呢?

  2、第二节表达了诗人对长城的什么情感?

  3、”万里的躯体“,”千年的面容“分别指什么?

  (四)学习第三节

  1、“敕勒川,阴山下”是出自哪首诗的?它和作者有何关系?与长城、黄河又有何关系?

  2、这首诗的主题意象是长城,为什么又写到了黄河?

  3、诗歌结尾写黄河“流进我不眠的梦中”,既然“不眠”,又何来的“梦”呢?说说你的理解

  (五)合作探究

  (讨论)这首诗的意象最重要的是长城,作者为什么要用第二人称来写长城?

  (六)小结

  (七)作业

  1、背诵《长城谣》

  2、完成练习册的相关内容

  板书设计

  长城谣

  席慕容

  第一节,审视历史,凸现长城的沧桑

  第二节,借助长城,倾诉满腔的热忱思乡之情

  第三节,依托梦境,流露深沉的乡思

  长城谣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准确认读课文下注的词语,并掌握它们的意义。

  2.引导学生学习现代诗,了解其特点。

  3.朗读诗歌,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两首诗的教学均按照倾听配乐诗、反复诵读、分析探讨艺术特色的程序进行,在第二课中增加了一个诗歌朗诵会,以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提高其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诗歌的学习,体会诗人对故国家园的思念与热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体会诗境之美以及作者强烈的感情。

  难点:体会作者如何营造意境,如何以物寓情抒发感情。

  教学突破:诵读入境,欣赏诗意;联想比较,鉴赏评价。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搜集作者的资料,准备诗歌的配乐朗诵带或录像带。2.了解诗歌朗诵的相关常识。

  学生准备:1.预习诗歌,反复朗读,准确认读文中字词。2.自选一首现代诗,作好准备,参加朗诵比赛。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导入《长城谣》1.倾听,了解作者生平按醋鞅尘?br>

  2、指导朗读,分析诗歌表现手法2.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艺术特色及表现手法

  3、导入《一片槐树叶》3.倾听,了解作者资料

  一、聆听配乐诗,了解背景

  1.导人课文,展示一些与作者或与诗歌相关的图片、幻灯片,播放配乐诗歌,帮助学生建立对其的感性认识。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现代作家艾青的诗歌,这节课我们将共同赏析一首由现代女诗人席慕蓉所作的抒怀诗《长城谣》。首先请听这首诗歌的配乐版。板书课题。1.观看幻灯片和图片,在配乐中欣赏诗歌,对其形成初步认识。

  2.师:对于作者,不知道各位同学有什么了解,有谁愿意给我们简单介绍 一下? 师补充:席慕蓉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清新、易懂、好读,这 也是她拥有大量读者的重要原因。2.跟随教师提问,积极回答问题,就所了解的知识对作者做基本简介,并听取老师补充介绍诗人席慕蓉的生平以及时代背景。 生:席慕蓉是我国著名女诗人。原籍内蒙古查哈尔盟明安旗。蒙古名字全称穆伦席连·勃,意为浩荡大江河。

  二、体会诗歌艺术特色及思想感情

  1.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朗读诗歌,启发学生探寻诗歌的写作手法。1.按教师要求多次朗诵诗歌,体会诗歌韵律节奏,对作者感情初步探悉。

  2.抽取同学就所读讲讲自己对这首诗 的印象,诗歌所表现的内容以及要 表达的感情,并对学生的回答做补充说明。2.讲述自己对这首诗歌的感受。

  3.师:长城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的象征,朗读了全诗后,有谁能告诉大家作者是通过哪些诗句表达了对祖国对故乡的一片深情?抽学生回答,检查学生掌握程度并予以评讲。3.认真思考问题。 生:为什么唱你时总不能成声/写你 不能成篇/而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火中有你万里的身躯。

  4.导人课后思考与练习二,分析文中含义深刻的诗句。 4.用心领悟文中含义深刻的诗句。

  5.总结诗歌的思想感情及艺术特色,重点探讨体会作者如何营造意境,5.听教师评讲,细细品味这首诗歌的思想感情及艺术特色。

  长城谣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长城谣》体验抗日时期我国人民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

  2、通过歌曲练习表现质朴自然、苍凉悲壮的深切感情。

  3、注意歌唱的发声和吐字。

  课时:共两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约10分钟)

  (1)复习演唱前面学习过的歌曲 。注意引导表达歌曲的情绪,力求做到有感情地歌唱。

  (2)通过与以前学习过的歌曲情绪的联系或对比引入本课将要学习的歌曲。

  (3)听歌曲范唱录音(合唱)。在聆听之前,提示学生注意歌曲演唱形式和情绪。听后引导学生简单讨论。

  2、学习新歌(约30分钟)

  (1)进一步体验歌曲的情感和了解歌曲的历史背景。

  A、学生朗诵歌词。教师纠正、解释歌词中的个别字词。

  B、请学生谈这首歌曲的时代背景和对歌曲情感的理解。

  C、再听歌曲的范唱演唱(最好是教师范唱,也可听独唱录音)。

  D、调查了解学生对这首歌曲的熟悉程度(可用举手统计方法,也在可课前进行)。

  (2)随琴视唱歌曲歌词(为了体验歌曲的情感,也为了实际检验一下学生对歌曲的熟悉程度)。

  A、 请学生分析歌曲的节奏特点。

  B、学生读节奏(可用“哒”或其他读法)。提示读节奏时要注意节奏的乐句。

  C、 在教师弹奏歌曲曲调的“伴奏”下,再读一遍节奏。

  (3)学习歌曲的曲调。

  A、学生随着教师的琴声试着视唱曲谱(只唱一遍,以便确定下面的练习方式)。

  B、请学生分析一下歌曲的“旋律线”(可用手势来表示,注意一个乐句用一个动作)。然后一边作“用手势表现旋律线”的动作,一边进行视唱曲谱练习。

  (4)学习歌曲的歌词。

  A、联系前面分析过的歌词和情绪唱歌词。

  B、在练习中提示要注意运用气息的控制唱好连音。

  (5)用乐器演奏整首歌曲的曲调或其中的几个乐句。

  3、小结(约5分钟)

  (1)再听一遍歌曲录音,请学生对比一下,自己的演唱还有哪些不足。

  (2)了解一下用乐器演奏这首歌曲的情况。

  (3)指出下一节课的任务或课下的乐器练习任务。

  注:本教案(摘自《音乐课标解读》案例)。谱例、基本节奏

  句型和歌曲的旋律线未转摘。

  简评:

  这节课里,采用“学歌词和学歌谱相互交替”学习新歌的方法,从学习的.过程来说,按照“综合——分析——再综合”的模式进行新歌的学习,避免了把感受、体验歌曲情感作为一个环节放到学习歌曲的最后阶段去进行的缺点。这样的学习新歌方法改变了传统的“先学歌谱,后学歌词”的模式,比较符合初中学生的实际,符合学生对歌曲的认知规律。

  在学习歌曲曲谱的时候,先从节奏入手,这种方法也值得提倡,因为它“先易后难”,切实可行。用类似于指挥动作的单手划“旋律线”的方法,使学习读谱与身体动作相结合。这些都有利于提高读谱的效果和减低读谱的难度。

【长城谣教案】相关文章:

长城谣教案07-25

《长城谣》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07-05

小树谣教案09-22

《手指谣》教案09-13

《姓氏谣》教案12-25

花灯谣教案06-22

色彩谣教案05-19

手指谣大班教案07-11

中班教案花灯谣10-16

【必备】《手指谣》教案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