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大班绘本《喵呜》教案(精选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绘本《喵呜》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大班绘本《喵呜》教案 1
活动目标:
1、通过提问、讨论、故事表演等多种形式,运用多感官理解故事内容及角色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
2、尝试根据故事的部分情节或图书画面讲述故事,猜想故事的发展,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感受本书天真有趣、温馨诙谐的风格,享受阅读图画书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理解故事内容和角色的心理变化。
难点:能够大胆地在集体面前用语言、动作、表情等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活动准备:
物质:
1、利用图画书画面、录音等制作的课件;
2、用报纸做成的小棍1根、老鼠老师头饰1个、有猫头像的黑板。
3、图画书《喵呜》25本、夹子25个。
经验:
1、事先了解幼儿对猫和老鼠的已有认识、经验;
2、幼儿已有的阅读图画书,观察画面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观察封面、封底,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1、出示图画书《喵呜》
t:又到了和小朋友们分享图画书的时间,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这本书······(教师说着出示图画书)
2、观察封面,猜测故事内容
t:仔细看看封面,猜猜这本图画书会为我们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
幼儿观察封面后猜想故事内容的可能性,当有幼儿讲到两只老鼠或者猫只有半个脸时,将封底和封面一起展开。若没有幼儿提及则教师边说“大肥猫或大猫(根据幼儿刚才的回答起名)怎么只有一半的脸,是不是只有两只老鼠呢!”边将封面和封底一起展开。
t:原来这本图画书是关于三只小老鼠和一只大肥猫的故事。
t:看来,这本图画书的作者很会制造惊喜哦,让我们一起到书里看看是不是有更多惊喜等着我们吧!
二、师幼共同阅读,理解故事前半部分
(一)阅读“大肥猫出现之前”的故事内容
1、画面一:“上课”
播放课件中相应画面,重点观察黑板上猫的头像,鼓励幼儿猜测并大胆尝试到黑板前拿着小棍模仿老师上课,同时引导幼儿清楚、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2、画面二:“上课时特别的三只小老鼠”
t:(播放课件中相应画面)老师在上课,小老鼠们听得认真极了。不过·····哎哎哎······有三只小老鼠在那里“吱吱吱”、“吱吱吱”地聊天,老师的话一句也没有听进去(说的时候放慢速度,着重强调)。
3、画面三:“三只小老鼠发现下课了”
t:(播放课件中相应画面)过了好半天,三只小老鼠才发现大家都不见了。他们接下来有什么打算呢,我们一起来听听看。(播放三只老鼠对话的录音)原来他们商量着要去摘桃子呢。
(二)阅读关于“大肥猫第一次喵呜”的故事内容
1、画面四:“大肥猫出现”
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并在集体面前表现大肥猫出现时的动作、表情、语言等。
教师播放课件中故事画面和录音,带领幼儿全体幼儿学一学大肥猫第一次说“喵呜”的样子。
2、画面五:“三只小老鼠的反应”
t:他们害怕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说出自己的看法并分析理由。
t:三只小老鼠缩成一团,小声嘀咕开了,听听他们在嘀咕什么。(播放课件中三只老鼠讨论的画面和录音)
3、画面六:“小老鼠和大肥猫对话”
教师利用课件中画面和录音为幼儿展现小老鼠和大肥猫的第一段对话。帮助幼儿理解“羞红”并尝试分析大肥猫羞红脸的原因。
教师利用课件中画面和录音为幼儿展现小老鼠和大肥猫的第二段对话。引导幼儿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猜测和推断大肥猫是否会答应去摘桃子以及他的想法。
三、幼儿自主阅读,理解故事后半部分
(一)集体自主阅读:大肥猫和三只小老鼠去摘桃子吃的三幅画面
1、幼儿集体观察“大肥猫和三只小老鼠去摘桃子吃的三幅画面”,在相互交流的基础上大胆尝试完整、清楚地讲述三幅画面的内容
2、引导幼儿观察吃桃子的画面,通过观察大肥猫的表情并联系故事情节的发展猜测这时大肥猫的想法。
幼儿大胆猜测大肥猫的想法,教师引导幼儿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
3、在理解画面的基础上请幼儿再次尝试完整讲述三幅画面
(二)自主阅读:最后六幅画面情节,理解大肥猫第二次和第三次“喵呜”以及其中的心理变化
1、幼儿人手一本图画书,阅读最后六幅画面的.情节
t:吃完桃子,三只小老鼠和大肥猫,抱着吃剩下的桃子回来了。走到快分手的地方,大肥猫突然一下子站住了,他想做什么?
t:大肥猫憋足了劲,用最最可怕的声音叫了起来!(播放“喵呜”录音和相应画面)
教师带领全体幼儿学一学大肥猫第二次说“喵呜”的样子。
t:真可怕,那小老鼠最后有没有被吃掉呢?请小朋友拿起图画书,翻到“喵呜”的这一页,慢慢地、一页一页地翻看到故事结束,看看接下来到底发生了什么。
2、通过提问、观察画面、讨论等方式帮助幼儿理解六幅画面内容,感受大肥猫的心理变化。
t:小老鼠最后有没有被吃掉?(没有)
t:那你有没有在图画书中发现是因为发生了哪些事情才让大肥猫放弃了吃小老鼠呢?
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适当追问和引导。
(1)如幼儿讲到是因为“小老鼠送桃子给大肥猫”,则教师引导幼儿理解相应故事内容。
t:听说大肥猫有四个孩子,三只小老鼠都把自己的桃子送给了大肥猫,大肥猫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大肥猫为什么要叹气呢,他叹气的时候心里在想什么?
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通过适当追问引导幼儿理解大肥猫的心理变化。
(2)如幼儿讲到“三只小老鼠也学着叫喵呜”,教师引导幼儿理解相应故事内容。
t:小老鼠为什么也学着大肥猫的样子叫“喵呜”,他们是到底怎么想的,我们来听听小老鼠是怎么说的。(播放录音)
(3)理解大肥猫第三次“喵呜”,感受大肥猫的心理变化
(播放课件中相应画面和录音)教师带领全体幼儿学学大肥猫第三次说“喵呜”的样子,感受和体验大肥猫此时的心情。
t:大肥猫这次说“喵呜”的时候为什么和前两次很不一样呢?
先请幼儿和同伴讨论一下再集体交流,鼓励幼儿大胆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引导幼儿从故事情节的发展、大肥猫的心情等方面分析。
t:图画书中大肥猫总共说了三次“喵呜”,他三次说“喵呜”的时候想法、心情都是不一样的,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4)教师描叙并带领幼儿模仿大肥猫三次说“喵呜”的样子,体验大肥猫的心理变化。
四、完整阅读图画书,在拓展想象中表达对故事的理解
(一)引导幼儿分享阅读体验,感受故事独特的趣味性
t:这本有趣的图画书的名字就叫做《喵呜》。你觉得它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说说你的感受。也可以说说你最喜欢他的哪些部分。
(二)幼儿在故事录音的带领下,自主翻看图画书,享受阅读的快乐
t:请小朋友拿起自己的图画书《喵呜》,我们再来完整地看一看、听一听这个有趣的故事。
播放故事录音,教师和幼儿一起在录音的引领下完整地阅读图画书。
(三)引导幼儿展开想象,拓展学习经验
t:大肥猫和小老鼠各自回家。如果有一天,他们再次相遇的话你觉得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大肥猫会想什么、做什么;小老鼠又会想什么、做什么呢?
幼儿大胆想象、猜测续编故事,鼓励和引导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t:再次相遇的大肥猫和三只小老鼠肯定又会变成另一个有趣的故事,小朋友们回到教室以后可以将自己想到的故事告诉同伴,还可以把想到的故事画下来,也变成一本好玩、有趣的图画书。
大班绘本《喵呜》教案 2
一、活动目标:
1.能细致观察图画,理解故事内容,展开想象,大胆表达图画的内容。
2.尝试理解三个“喵呜”的意思,从而了解大肥猫的心理变化。
3.体验绘本温馨、诙谐的风格,感受和谐相处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课件
三、活动过程:
(一)出示封面,引导幼儿观察图片,激发想象力,引出内容。
1.你看到了什么。这只猫是什么样子的。
你们觉得这只肥猫怎么样。
2.这么肥的猫对着小老鼠喵呜叫,它这是在说什么呢。
(二)出示故事图片,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片,理解故事内容,表达自己的想法。
第一声“喵呜”:
1.图一:
(1)它们在干什么。
老师会讲什么知识呢。
(2)所有的小老鼠都在认真听课吗。
3只小老鼠听到老师讲的知识了吗。
(3)如果出现一只猫,3只小老鼠能认出猫并逃跑吗。
2.图二:
(1)谁来了。这声喵呜是什么意思。你怎么看出来的。一起学学这只大肥猫。
3.图四:
(1)小老鼠认识这是猫吗。为什么。
它们会有什么反应呢。
(2)小老鼠是怎么做的。它们会说什么。
(3)大肥猫为什么会吓了一跳。它会怎么想。
(4)猫的`名字是。
这个名字怎么样。它为什么羞红了脸。
4.图五:
(1)如果你是这只大肥猫,小老鼠邀请你去摘桃子,你会去吗。为什么。
(2)大肥猫的表情是怎样的。它在想什么呢。
第二声“喵呜”:
5.图六:
(1)它想干什么。大肥猫现在是什么样子。心里怎么想的。
(2)这声喵呜是什么意思。一起来学学吧。
(3)你们觉得三只小老鼠是什么反应呢。会怎么做。
6.图八:小老鼠害怕吗。
为什么也学喵呜叫。
7.图九:
(1)大肥猫一开始的“喵呜”真的是“你好”的意思吗。现在真是“再见”的意思吗。
(2)小老鼠为什么这么说。你觉得小老鼠怎样。
(3)大肥猫的桃子不够4个孩子分,小老鼠是怎么做的。你觉得这是怎样的小老鼠。
第三声“喵呜”:
8.图十:
(1)小老鼠对大肥猫说什么。
大肥猫是怎么回答的。
(2)这声喵呜是什么意思。跟前两次喵呜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大肥猫心里会怎么想。一起来学学大肥猫吧。
大班绘本《喵呜》教案 3
教学目标:
1、能细致观察图画,借助图画丰富想象力,想象图画书的内容。
2、初步学习使用图画书中的语言扮演故事。
3、能在老师的引导下,感受小老鼠的礼貌、天真可爱、大方付出和大肥猫的心理变化。
教学准备:
绘本课件,图画书《喵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前面我们听过日本著名的图画书作家宫西达也的哪些故事?(《今天运气怎么这么好》、《好饿的老狼和猪的小镇》)今天,老师给大家讲的图画书故事,还是宫西达也作的,而且这本图画书还在日本被教育部收入幼儿课本呢,日本的小朋友都要读这个故事。到底哪一本图画书这么厉害,下面我们就来读读。
2、读题目:喵呜——你们知道“喵呜”是什么意思吗?
二、师幼共读故事,激发想象,读懂故事。
1、仔细观察图画1,你知道小老鼠们在干什么吗?
出示文字,老师讲故事:“在这一边,老师在给小老鼠们在上课,老师指着黑板说……”(“……”是图画书中的文字)不过,在这一边的树墩下,却有三只小老鼠在吱吱吱地聊天,老师的话一句也没有听进去。
2、过了好半天,三只小老鼠才发现大家都不见了。一只小老鼠说:“哎呀,怎么都没有影了?”另一只小老鼠说:“那咱们去摘桃子吧!”最后一只小老鼠说:“太好了,走吧,走吧。”小老鼠们出发了。
可就在这时——(老师的语言营造一种紧张的气氛)这时候发生什么事情呢?让学生猜一猜。
3、“喵呜——一只胡子绷得直挺挺的`大肥猫,挥舞着爪子,站在三只小老鼠的面前。”——老师用缓慢的语言读出,强调“胡子绷得直挺挺的,挥舞”,这是一只怎么样的大肥猫?——引导学生复述使用“绷着直挺挺的挥舞着爪子”的词语。看到大肥猫出现在面前,小老鼠们会怎么样呢?
4、三只小老鼠缩成一团,小声嘀咕开了:“吓死我了……”“这位大叔是谁呀?”“喵呜——”的一声,突然就蹿出来了!——在这个紧急关头,小老鼠们会怎么样做呢?
5、定定神,一只小老鼠开始说话了:“大叔,你是谁呀?”大肥猫吓了一跳。于是,小老鼠又用洪亮的声音问了一遍:“大叔,你是谁呀?”——谁能用洪亮的声音来问一下大肥猫?“我、我、我是谁……我、我是圆圆啊!”——仔细看看,图画中的大肥猫说这话时是怎么样的?(话一出口,大肥猫脸都有点羞红了。)为什么会羞红脸呢?
6、读图画书中的文字,读到“我今天运气怎么这么好呢!”时,问:“听到这里,你想到哪本图画书?”到底大肥猫要没有把这三只小老鼠吃掉,我们继续听下去。
7、在吃桃子的时候,大肥猫心里在想什么?(可不能吃太多。要是吃饱了,这几个小家伙积就吃不下了。)看来,小老鼠还是处于危险的地步呢。
8、观察图画,你感受到什么?就在快要分手的时候,大肥猫突然一下子站住了。这是因为——
9、大肥猫憋足了劲儿,用最最可怕的声音叫了起来——喵呜,当他准备要说“我要吃了你们”的时候
10、仔细看图画,哦,三只小老鼠也叫起来,叫的是——喵呜,为什么小老鼠也叫喵呜呢?
11、原来,“喵呜”在小老鼠们的心中的意思是“你好”、“再见”,既然要说再见了,看看小老鼠们怎么做呢?小老鼠们送一个桃子给大肥猫做礼物。而且,他们自己每人拿的桃子,都是为了……留给弟弟妹妹的。小老鼠们还天真地问大肥猫什么?——圆圆大叔,你有弟弟妹妹吗?
“我、我有孩子……”大肥猫小声地回答道。——想想看,这时候,大肥猫还想吃小老鼠吗?
12、“是吗?你有几个孩子?”当听到大肥猫有四个孩子时,小老鼠们又怎么做呢?——一个桃子,也不够四个孩子吃的呀。把我这只送给你吧。我这只也送给你。还有我的桃子。“唉——”大肥猫长长得叹了一口气。——大肥猫为什么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呢?
13、最后,大肥猫抱着桃子往回走。小老鼠一边挥手,一边还喊:“大叔,下次我们还要去摘桃子啊……”“说好啦——”“一定要来呀——”
大肥猫紧紧地抱着桃子,喵呜——小声地回答道。——这时候的“喵呜”是什么意思呢?
三、体会故事
想想看,为什么一开始小肥猫要吃小老鼠,但是到了最后都没有吃成呢?(因为小肥猫被小老鼠的……打动了……)
四、扮演故事
先温习一遍故事,然后老师指导孩子通过“对话”、“神态”来演绎故事。
大班绘本《喵呜》教案 4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阅读绘本《喵呜》,让幼儿认识并理解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和情节,了解猫咪的基本特征和习性。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动物的喜爱和同情心,激发幼儿对绘本阅读的兴趣。
技能目标: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鼓励幼儿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教学准备:
绘本《喵呜》若干本(确保每位幼儿都能有一本或分组阅读)。
猫咪的图片或玩偶,用于辅助教学。
绘画材料(彩笔、纸张),用于幼儿创作与故事相关的图画。
音乐播放设备,播放轻柔的背景音乐,营造舒适的阅读氛围。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引导:教师出示猫咪的图片或玩偶,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你们喜欢猫咪吗?为什么?”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对猫咪的认识和感受。
揭示主题:教师介绍今天将要阅读的绘本《喵呜》,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二、绘本阅读(15分钟)
集体阅读:教师先带领幼儿集体阅读绘本,边读边引导幼儿观察绘本中的图画,提问:“故事里有哪些角色?他们在做什么?你觉得猫咪的心情怎么样?”
分组阅读: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本绘本,鼓励幼儿自主阅读,相互讨论故事中的细节。
三、故事理解(10分钟)
角色扮演:邀请几位幼儿分别扮演绘本中的角色,用简单的动作和对话再现故事情节,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提问讨论:教师提问:“故事中的猫咪遇到了什么问题?它是怎么解决的?你从这个故事中学到了什么?”引导幼儿思考并分享自己的见解。
四、创意表达(15分钟)
绘画创作:鼓励幼儿根据绘本内容,创作一幅与故事相关的图画,可以是猫咪的画像,也可以是故事中的一个场景。
故事复述:邀请几位幼儿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教师和其他幼儿给予鼓励和掌声。
五、总结与延伸(5分钟)
总结回顾:教师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猫咪的.可爱和绘本阅读的乐趣。
延伸活动:建议幼儿回家后与家人分享今天学到的故事,并尝试观察家中的宠物或邻居的猫咪,记录下它们的有趣行为。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幼儿对绘本的兴趣和参与度,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位幼儿都能积极参与。
注意引导幼儿用积极、正面的语言描述猫咪,培养幼儿的同理心和爱心。
在创意表达环节,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不拘泥于绘本内容,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作品。
通过这样的教案设计,旨在让幼儿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不仅获得知识,还能培养情感,提升技能,享受阅读的乐趣。
大班绘本《喵呜》教案 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绘本《喵呜》,理解故事内容,认识并理解绘本中的关键情节和角色。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讨论和角色扮演,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幼儿对动物的好奇心和爱护之心,培养幼儿的同理心和友谊观念。
教学准备:
绘本《喵呜》
绘本角色头饰(小猫、小狗等)
绘本相关图片或PPT
音乐背景(轻松愉快的背景音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引导:播放轻松愉快的背景音乐,教师以“猜猜我是谁”的游戏形式,模仿小猫的叫声,引出今天的绘本主题——《喵呜》。
幼儿猜测:鼓励幼儿猜测声音来源,引出小猫角色,激发幼儿兴趣。
二、绘本阅读(15分钟)
封面介绍:展示绘本封面,引导幼儿观察封面上的小猫,猜测故事可能发生的情境。
逐页阅读:教师逐页朗读绘本,引导幼儿观察图片细节,理解故事情节。
提问引导:如“小猫在哪里?它在做什么?”、“小猫遇到了谁?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等。
关键情节讨论:在绘本的关键情节处暂停,引导幼儿讨论角色的心情、行为背后的.原因,加深理解。
三、角色扮演(10分钟)
角色分配:根据绘本角色,分发头饰,让幼儿选择或分配角色。
情景再现:引导幼儿根据绘本内容,进行简单的角色扮演,重现故事中的关键场景。
情感表达:鼓励幼儿通过动作、表情和简单的对话,表达角色的情感和故事氛围。
四、创意延伸(10分钟)
故事续编:引导幼儿想象故事结束后,小猫和小狗可能会去哪里,做什么,鼓励幼儿自由表达。
绘画创作:提供画纸和彩笔,让幼儿画出自己心中的小猫和小狗,或它们的新冒险。
五、总结与分享(5分钟)
故事总结:教师简要回顾绘本的主要内容,强调故事中的友谊和关爱主题。
幼儿分享:邀请几位幼儿分享自己最喜欢的绘本部分,或自己在角色扮演中的感受。
六、课后作业
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人分享《喵呜》的故事,并尝试用简单的语言复述故事。
邀请幼儿与家长一起制作一个关于小猫或小狗的手工,下次课带来展示。
教学反思:
课后记录幼儿参与度、理解程度及情感反应,以便调整后续教学策略。
观察幼儿在角色扮演和创意延伸环节的表现,评估其语言表达和创造力的发展。
【大班绘本《喵呜》教案】相关文章:
《啊呜》小班绘本教案01-09
大班绘本绘本教案01-21
大班绘本教案01-08
(精选)大班幼儿绘本教案05-18
大班幼儿绘本教案05-18
大班绘本教案优秀教案10-19
大班绘本教案《爱心树》12-12
大班绘本阅读教案:守卫09-13
大班绘本教案:《獾的美餐》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