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案

时间:2022-03-02 12:31:29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语文阅读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阅读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阅读教案

  语文阅读教案 篇1

  一、导入新课:

  1、小朋友,你们见过蚂蚁吗?

  2、今天,老师就要给小朋友讲一个和蚂蚁有关的故事。(贴蚂蚁图)

  3、板书课题:16、蚂蚁和蝈蝈

  4、指名读课题,要求读准字音:第二个"蝈"为轻声。

  5、读了课题,我们知道了,原来,这个故事里不止有可爱的小蚂蚁,还有蝈蝈。(贴蝈蝈图)

  蚂蚁和蝈蝈之间到底发生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请小朋友打开书自身借助拼音把课文读一读。

  二、初读课文:

  1、同学自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

  听清楚老师的要求:把字音读准;词要连读;把句子读通顺。

  2、检查:

  (1)指读生字词和难读词句:

  粮食纳凉装满洞里神气

  躺在躲到自由自在

  (2)指读难读句子:

  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了。

  (3)分自然段朗读。

  这个故事真有趣,我们来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三、细读课文:

  (一)第一自然段:

  1、看图:

  (1)这是什么季节?(夏天)你怎么知道这是夏天?

  板书:夏天

  (2)太阳怎么样?(太阳火辣辣的)

  (3)夏天,天气这么热,太阳火辣辣的,小蚂蚁在干什么?(劳动)

  这么热的天,小蚂蚁在忙什么呢?我们来看看书上是怎么写的。

  2、男同学读第一自然段。

  3、提问:

  (1)这些小蚂蚁在忙什么呀?(搬粮食)

  板书:搬粮食

  (2)你读了这一自然段之后,你觉得小蚂蚁怎么样?(爱劳动,不怕吃苦)

  (3)你从课文中哪些词看出来的'?(背、拉、满头大汗)理解:满头大汗

  4、指导朗读:

  (1)夏天,太阳火辣辣的,天气真热。这群勤劳的小蚂蚁还这么爱劳动,在搬粮食,个个干得满头大汗。小朋友,你们喜不喜欢这些小蚂蚁吗?那么,小朋友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这一自然段?(喜爱的语气)

  (2)下面,先听听老师是怎么读的,注意老师在读的时候突出了哪些词,来表达对小蚂蚁的喜爱。

  (3)同学练读。

  (4)齐读。

  火辣辣的太阳下,小蚂蚁在搬粮食,我们再来看看这时候蝈蝈们又在干什么呢?

  (二)第二自然段:

  1、女同学读第二自然段。

  2、提问:

  (1)几只蝈蝈看到蚂蚁在火辣辣的太阳下面搬粮食,都笑蚂蚁是傻瓜。

  (2)蝈蝈为什么笑蚂蚁是傻瓜?(因为,它们觉得,蚂蚁大热天里还在干活,不知道享受,真是太笨了。)

  蝈蝈笑蚂蚁是傻瓜,不知道享受,那蝈蝈是怎么享受的,我们来看看图。

  3、看图

  (1)描述图。("他们躲到大树下纳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

  板书:树下纳凉

  (2)什么叫做"自由自在"?

  4、指导朗读:

  (1)小蚂蚁在努力干活,可是,蝈蝈却讪笑他们,自身还躲到大树下纳凉,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们读的时候就要读出蝈蝈这种自以为是的语气。老师提醒大家要注意突出"有的……有的……"、"满头大汗"这几个词。

  (2)同学练读。

  (3)指名读。

  转眼,夏天过去了,寒冷的冬天来到了。小蚂蚁是不是真的是傻瓜呢?

  板书:冬天

  (三)第三自然段:

  1、看图:

  (2)蚂蚁在做什么?(吃东西,烤火)

  (3)蝈蝈又怎么样了呢?(冷得发抖,很饿,还有的哭了)

  我们来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

  2、轻声读第三自然段。

  3、提问:

  (1)谁来告诉老师,这时候,蚂蚁怎么样?(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

  板书:洞中过冬

  (2)那么,小蚂蚁为什么可以舒舒服服地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呢?(因为,蚂蚁夏天准备了粮食)

  (3)那蝈蝈呢?(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板书:又冷又饿

  (4)蝈蝈为什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夏天它们没有准备粮食)

  (5)假如你是蝈蝈,你这时候会怎么想?

  蝈蝈很后悔夏天没有准备粮食,那我们读这一自然段的时候应该怎么读呢?

  4、指导朗读:

  (1)小朋友自身来试一试。

  (2)齐读。(指导突出词句)

  (四)总结:

  蚂蚁和蝈蝈的故事说完了,小朋友你们喜欢谁?为什么呢?

  四、教同学字:(冷、歌、汗)

  1、指读生字。

  2、组词。

  3、你怎么记这个字形?

  4、书空。

  5、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6、范写。

  7、描红。

  8、《习字册》。

  语文阅读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第三、四自然段,了解桂林山的特点。

  2.背诵全文。

  3.检查生字、新词。

  4.总结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读文,看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哪些不同?把桂林山的特点画下来。

  特点:奇(拔地而起,形态万千)

  秀(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

  险:(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2.结合课文解释: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屏障;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拔地而起:指桂林的水不像一般的山逐渐高上去,而是仿佛从地面上突然高出来的似的。拔:高出、超出。

  各不相连:指桂林的山不像一般的山连绵起伏,接连不断。而是各自都平地崛起,互不相连。

  奇峰罗列:罗列:排列。奇形怪状的山峰沿江排列。

  形态万千:各有各的`样子。有的像,有的像……

  屏障:起遮挡作用的东西。指桂林的山像屏障似的遮挡着这一带。

  危峰兀立:高高的山峰直挺挺地耸立着。危:高,兀:高高突起。

  怪石嶙峋: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的样子。

  3.练习朗读(可小组中互相读)读出桂林山的特点和喜爱之情。

  板书

  4.小结:作者在观察桂林山时用了什么方法?描写时又用了什么方法?

  观察:抓特点。观察时注意了山的形与色并进行了丰富的想象。

  描写:运用比较的方法突出了桂林山的特点,比喻句、排比句式的使用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形美、色美,使人读起朗朗上口,富有诗韵。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朗读第四自然段。想象一下:"这样的山围绕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然后说一说。

  (三)检查生字预习

  (四)指导背诵

  1.朗读练习。

  2.熟读后再练习背诵。背诵时先求熟练,后求有感情。

  (五)指导课后思考·练习第三题

  (六)作业

  1.抄写字、词。

  2.背诵全文。

  语文阅读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别、到、那、都、吓、叫”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3、感受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冷静、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4、培养同学发明性的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流程:

  一、指导看图,从图中质疑。

  1、出示插图,从图中你看出了什么?

  2、你还有什么看不懂得吗?

  同学质疑,教师归纳问题:(1)爬出来的小朋友是怎样掉进缸里的?

  当时的情况怎样?(2)是谁救了他,他是怎么救的?

  二、揭题释题。

  1、板书课题,读题。(1)知道“司马”是复姓。(2)识记司,组词。

  2、简介司马光。(同学或教师)

  三、初读感知,合作初步解疑。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识记生字。自主选择生字识记,组内交流,全班反馈。(采用各种形式认读生字,随机选择生字扩词或选择句子指导朗读。)

  3、指名分段读课文。考虑问题(1)(2)

  4、小组讨论交流读懂的问题。

  四、再读感悟。

  1、学习1~3段,解决问题(1)。

  (1)借助插图了解大水缸的位置和这是怎样的一口缸。

  (2)读文后讨论,理解:不小心。

  启发想象: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怎样?

  (3)朗读指导。

  2、学习4~6段,解决问题(2)

  (1)看图读文了解别的.小朋友的表示,板书:哭喊叫找

  小组讨论这些小朋友当时是怎么想的?

  (2)讨论司马光是怎么想,怎么做的。他是个怎样的人?

  划出司马光的动作。理解:使劲砸。

  (3)质疑释疑。(针对课文内容提问,自由解答,教师引导)

  4、你喜欢司马光吗?用一句话夸夸他吧!

  5、朗读指导。

  五、学会背诵技巧。

  教师引导,让同学悟出背诵的方法:看图背诵、想情节背诵、看板书背诵。

  六、指导书写。注意偏旁在左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七、拓展训练。

  假如你是当时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做呢?

  要求:大胆想象。

  八、作业安排。

  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九、板书设计

  20司马光

  都慌了

  掉进缸里别的小朋友—————叫喊跑找

  没慌

  司马光———————拿砸(几下子)得救了

  (遇事不慌机智勇敢)

  语文阅读教案 篇4

  一、 指导目的:

  1、让学生们在好书推介活动中认识更多有益的课外书籍,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指导学生们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3、向学生们推荐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有关文章,通过对这些课外阅读,学生们从中了解更多中国传统文化,达到教学延展的`目的。

  二、指导重点:指导学生们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三、课前准备:

  1、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文章;

  2、要求每位同学都带一本自己最喜欢的课外读物,并准备向别人推荐自己的好书的发言稿,记熟。

  四、指导课时:一课时

  五、指导过程

  一、 推荐文章 引入指导

  1、引入语:我们曾收集过不少的名人名言,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过“没有了书籍就像生活没有了阳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书的确是好东西!既然是好东西就应该向大家推荐,和大家分享!

  2、请1~2位同学把自己最喜欢的一篇文章推荐给大家。

  3、同位互相推荐好文章。

  二、引导学生们总结读书方法

  1、教师向学生们推荐一组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文章,让学生们想想为什么老师会推荐一组这样的文章。

  [因为我们在学习的第五组刻纹饰与中华传统文化有关]

  2、提问:没有老师的帮忙你准备怎样读懂它呢?[随机板贴]

  3、过渡:其实读书的方法有很多,我们语文课内也学过不少,同学们能把它们找出来吗?[板贴:课内得法]

  4、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与文书38、67、68、71、75、82页的黄泡泡里分别藏着什么样的读书方法。

  5、生汇报讨论所得。[随机板贴]

  6、小结。[板贴:课外活用]

  三、运用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

  1、学生们运用读书方法阅读教师推荐的一组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文章。

  2、学生们汇报读书所得。

  3、小结:真高兴!同学们能运用学到的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更多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光辉。最后让我们共勉一句:课内得法,课外活用。好文章向大家推荐。

  板书:

  课内得法 课外活用

  查字典理解字词 标注读书感受 好词佳句要积累

  联系实际去理解 遇疑惑善提问 学后运用乐趣多

  语文阅读教案 篇5

  全班同学齐呼口号:我阅读,我快乐,我成长。

  一、导课

  二、授新课

  第一板块:眼脑机能训练(课件展示)

  1、集中注意力训练 小游戏:“大家来找茬”

  2、做眼保健操 (学生主持)强调:科学坐姿(头正、肩平、腰直、足安)

  第二板块:复习阅读技巧、方法

  1、速读三忌:忌指读、忌摆头、忌复视、要默读

  2、固定程序阅读的七步程序

  一题目、二作者、三出处、四基本内容、五重要事实、六写作特点与争议之处、七新思想与读后启示。(学生按行依次快速回答)

  3、写景抒情散文方法大盘点:

  (1)理清条理层次

  (2)赏析语言,词,句(修辞)

  (3)体会感情

  (4)积累素材

  第三板块:高效阅读训练

  阅读检测,解读文本。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同学们,继续保持科学坐姿,深呼吸两次。预备、开始!(计时)文章字数666字,计算阅读速度 字/分

  读后谈初读感受。(学生各抒己见)

  出示检测题:1、2、3、4(课件展示)

  注:第4个问题先回忆“高效阅读中分析语言特色”的技巧。(学生回答)

  三、拓展延伸:

  仿写

  四、总结:

  春游芳草地,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夏赏荷花池。四时之景不同,而美亦无穷也。我们生活中也并不缺少美,希望我们每位同学都能拥有一双慧眼,去发现美,去大胆的.表现美,请以“美,就在我们身边”为题写一篇文章。

  全班同学再次齐呼口号:我阅读,我快乐,我成长。下课。

  语文阅读教案 篇6

  【总体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拓展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用好教科书的基础上,适当开发文本资源,使语文教学从封闭走向开放,让以探究未知的心态对待每一节课。本课教学设计是三人连上完整课,这是一种崭新的尝试,意在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通过读童话──说童话──写童话,在兴趣盎然中超越封闭的语文课堂。

  【课设计理念】

  把朗读作为体验文本的手段和归宿。整个教学设计通过不同层面、多种形式的读,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探究文本的意蕴,体悟文本的情愫,感受文本的美妙,让学生在反复触摸文本语言的过程中,获得言语智慧的滋养,享受学习语文所带来的愉悦。

  【学习目标】

  1、紧扣“没有孩子就没有春天”这一主线,抓住花园情景及人物态度的变化,通过朗读感悟童话表达上的特点,感受童话的魅力。

  2、将学文与学词结合起来,丰富词语积累。

  【课前游戏】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童话吗?那咱们来玩个跟童话有关的小游戏──看图片猜猜猜。请你认真看图片,然后猜一猜,这是来自哪篇童话?

  (1、白雪公主;2、海的女儿;3、咕咚来了;4、阿笨猫;5、舒克和贝塔)

  师:看来,大家是多么喜欢、了解童话啊!童话,伴随着我们成长。童话、孩子,孩子、童话,是那么紧紧地联结在一起,一句话,这个世界是因为有了孩子才有了童话,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童话。

  出示:

  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童话

  生读。

  【教学实录】

  一、揭示课题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英国著名作家王尔德的《巨人的花园》。

  (板书,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师:这是王尔德童话中最优美、最富有诗意的一篇。据说,王尔德给儿子讲《巨人的花园》时,竟然情不自禁哭了起来。儿子问他为什么哭了,王尔德说,明媚的春天,可爱的孩子,是多么美呀!我是为真正美丽的事物感动、流泪。接下去,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篇感人的童话,读完后找一找,课文中哪句话使你感受最深,用笔划出来。

  (教师巡回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师:看来这篇童话把大家深深吸引住了,同学们读得真认真!你愿意把你的发现与大家分享吗?

  生1:巨人终于明白,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

  生2、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感到无比的幸福。

  生3、他不禁抱住了那个孩子:“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要不是你提醒,春天将永远被我赶走了。谢谢你!”

  生4:孩子们的欢笑使花园增添了春意。

  生5:不知怎么,巨人看着他的眼神,心里感到火辣辣的。

  师:刚才,老师特意留意了一下,发现同学们划找的句子主要集中在这三句。

  (点击出现)

  巨人终于明白,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

  他不禁抱住了那个孩子:“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要不是你提醒,春天将永远被我赶走了。谢谢你!”

  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感到无比的幸福。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从你们找出的句子中,躲藏着一个秘密。什么秘密呢?就是在这些句子中,藏着几个多次出现的关键词,请你马上用敏锐的眼睛去搜索,看谁能在第一时间告诉我,是哪几个词?

  生1:孩子。

  生2:春天。

  (随机词语在句子中变色)

  师:是孩子,是春天!有了孩子的提醒,春天留住了;有了孩子的相伴,巨人幸福了。难怪巨人终于明白──

  生齐接说: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

  师:(板书)反过来,也就是说,有孩子的地方──

  生齐接说:就有春天。

  三、品读感悟

  师:春天、孩子,孩子、春天,是那么紧紧地联结在一起。接下来,请一、二大组同学到文中去找当花园里有了孩子时,是怎样的一派春色的句子。请三、四大组找当花园里没有孩子时又是怎样的句子。

  生:我找到的是“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的句子──

  但不知为什么,巨人的花园里仍然是冬天,天天狂风大作,雪花飞舞。巨人裹着毯子,还瑟瑟发抖。他想:“今年的春天为什么这么冷,这么荒凉呀……”

  师:没有了孩子,巨人的花园仍然是──

  (生接说:冬天)你从哪里看出来?

  生:狂风大作。

  生:雪花飞舞,瑟瑟发抖。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师:(播放课件)狂风呼呼地刮着,鹅毛般的大雪下个不停,巨人的花园里冷得像冰窖,真冷啊!你来读一读。

  生:(深情并茂地读)──

  师:瑟瑟发抖是怎样的?谁上来比划比划?

  师:大家看到了,在严寒中,巨人的身体在颤抖,那他的声音呢?

  生:也在颤抖。

  师:谁来读读巨人想说的话?

  生1:──

  生2:(加上动作读)──

  师:请女生齐读,可以加上动作。

  师:还从哪里看出“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

  生:与此同时,鲜花凋谢,树叶飘落,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

  师:你觉得从哪里看出没有春天?

  生1:鲜花凋谢,树叶飘落。

  师:你真善于发现!请你把这两个词语认真地写在黑板上!

  生2:冰雪覆盖。

  师:对!这儿有个生字“覆”,比画比较多,请大家看老师在黑板上写一遍。请在本子上写两个。

  师:(教师巡回指导)你的“覆”写得真漂亮,请把“冰雪覆盖”写上去。

  师:来,大家一起读一读这句话。

  师:还有别的发现吗?

  生:我找的是“有孩子的地方就有春天”的句子──

  他抬头望去,一缕阳光从窗外射进来。好几个月没见过这么明媚的阳光了。巨人激动地跑到花园里,他看到花园里草翠花开,有许多孩子在欢快地游戏,他们大概是从围墙的破损处钻进来的。孩子们的欢笑使花园增添了春意。

  师:哦,春天来了,春天在哪里?让我们和巨人一起找春天吧!请大家自由读读这一段话。

  师:(采访)小朋友,你和巨人一起找到春天了吗?春天在哪里?

  生1:春天在孩子们的欢笑里。

  生2:春天在一缕阳光里。

  师:只有一缕阳光吗?

  生2:我知道了,春天在明媚的阳光里!

  师:你能把“明媚的阳光”改成四个字吗?

  生2:是阳光明媚。

  师:很好,请你把“阳光明媚”写在黑板上。

  生3:春天在草翠花开里。

  师:请你把“草翠花开”写在黑板上。

  师:春天来了,这样美丽的景色巨人有多长时间没有见过春天了?

  生:好几个月。

  师:好几个月哪,如今看到明媚的阳光、草翠花开,巨人的心情怎样?

  生1:激动。

  生2:兴奋。

  生3:充满惊喜。

  生4:开心。

  生5:高兴。

  生:……

  师:请你带着这些感情来读一读这段话。

  师:读得多好啊!老师也听出来了,当人激动、兴奋的时候,声音也响了,语速也快了,来,大家都来感受巨人的喜悦吧!全班齐读。

  生:我还找到“有孩子的地方就有春天”的句子──

  这个小男孩在树下一伸手,桃树马上绽出绿芽,开出许多美丽的花朵。

  师:小男孩分明是个魔术师!他变出了什么?

  生:绽出绿芽。

  生:开出美丽的花朵。

  师:多神奇呀!谁来读?

  生:……

  师:孩子,具有多么神奇的力量啊!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有孩子的地方才有春天,来,大家一起读一读这些词语。

  生:齐读板书上的词语。

  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花园时而是春天,时而是冬天?巨人他做了些什么?

  生1:巨人不准孩子们进入花园。

  生2:巨人竖了“禁止入内”的牌子。

  生3:巨人一次次地斥责孩子们。

  师:巨人是怎么斥责孩子的?

  生1:“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

  生2:“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

  生3:“喂!你赶快滚出去!”

  师:听,滚出去!滚出去!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巨人?

  生1:这是一个非常自私的巨人。

  生2:这是一个没有爱心的巨人。

  生3:这是一个脾气暴躁的巨人。

  生4:这是一个很任性的巨人。

  生5:这是一个冷漠无情的巨人。

  生:……

  师:是啊,正是巨人的自私、任性、冷酷、粗暴,才一次次地赶走了孩子,也一次次赶走了美丽的春天。下面,请同学们和老师既分工又合作读一读我们刚才找到的精彩的句子。怎样分工?男同学读巨人一次次发火的句子,女同学读孩子带来春天不同变化的句子;怎样合作?请你听清楚老师的提示,你又快又准地接下去读。

  (师生合作读)

  师:巨人终于明白了: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孩子带来春天里一切的美好。巨人的花园里还有许多有趣的事呢,接下来,由陈老师带领大家继续快乐的巨人的花园之行。

  【板书设计】

  巨人的花园

  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

  阳光明媚 狂风大作

  草翠花开 雪花飞舞

  绽出绿芽 瑟瑟发抖

  开出花朵 鲜花凋谢

  树叶飘落

  冰雪覆盖

  语文阅读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灵活地运用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从内容中体会思想以及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几种常用方法,提高阅读水平,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教学准备:

  1、学生人手1份短文材料;

  2、小黑板。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体会、归纳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方法,并学会灵活地运用,做到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学过程:

  一、概念入手,揭示课题。

  出示学习单一:

  1、通过预习《分册指导复习纲要》上的相关内容,你知道阅读文章需要掌握哪些方面的内容呢?

  2、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内容,做上标记。

  明确阅读文章需要掌握哪些方面的内容?(一是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和作用;二是归纳段意;三归纳主要内容;四是体会思想感情,五是揣摩表达顺序。)

  二、自主复习,梳理方法。

  (一)复习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1、复习课文

  学习单二:

  1、请找出本册教材中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课文,各选择一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小组交流:你运用了哪些方法来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3、时间:5分钟

  复习写人(《天游峰的`扫路人》)、记事(《半截蜡烛》《三打白骨精》《卢沟桥烽火》)、写景状物(《广玉兰》、《夹竹桃》)的文章,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想想用什么方法概括。

  2、讨论,小结,让学生明确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基本方法:

  段意归纳法(《孔子游春》《理想的风筝》)

  文题扩展法《三打白骨精》《莫泊桑拜师》

  重点归纳法也可以理解为(找中心句)《广玉兰》

  (二)复习从内容体会思想的方法

  1、复习课文

  根据课文的内容和从内容中体会到的思想,要求学生思考:怎样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课文内容思想从重点词句段体会

  《夹竹桃》围绕夹竹桃写了夹竹桃的任性可贵和月光下的美。

  《三打白骨精》讲孙悟空三次打白骨精,终于打死了白骨精。

  2、讨论、小结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方法。

  [即:边读边问为什么(抓住主要词句段)]

  三、综合运用,拓展延伸。

  1、刚才,我们已经复习了抓住主要内容和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方法,下面,老师想检查同学们是否已经掌握了这些方法。

  2、出示短文《最优秀的人是谁》,学生独立完成作业。

  3、师生共同评议、交流。

  4、师小结,鼓励:瞧!大家已经能够把从课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灵活地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了,真聪明!

  四、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学习单三:

  1、课后请同学们从课外读物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篇文章,运用我们学过的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2、完成《复习指导纲要》上的一篇短文。

  语文阅读教案 篇8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十单元“我们去旅行”的第一篇主体课文。本文主要讲述了明朝末年的大旅行家徐霞客一生不避艰险,用双脚走遍大半个中国,进行科学考察,最终写下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的伟大事迹。全文语言简洁、质朴,赞颂了徐霞客卓尔不群的一生,历尽千辛万苦,始终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赞扬了他为祖国旅行考察事业奉献一生的功绩。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经过前四年的学习,已经初步具备了自主阅读理解的能力,敢于质疑,乐于解疑,学会了搜集并筛选资料。学生学习本课有几个困难:一是具体事例叙述简略,不能满足学生探索的兴趣,不能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二是离学生生活距离远,学生不是很感兴趣。三是要抓的词语很多且不够通俗。因此,课前要求学生收集、整理有关资料,简要了解时代背景,了解徐霞客的生平,为课堂学习奠定基础。

  【设计思想】

  本课教学设计突出了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理念,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主要有三大特色:一是注重激发兴趣,问题源自学生,再围绕问题展开探究性学习。抓住“奇”这一文眼,紧紧围绕“徐霞客‘奇’在哪里?”,抓住“卓尔不群”、“锲而不舍”两个重点词,挖掘了词语在文中的多层意义展开教学。二是结合课文潜在的感情色彩,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联系课前搜集资料、联系上下文体会徐霞客历尽艰险,始终不放弃考察的可贵品质,使学生思想受到熏陶,体现了语文学习的人文性特色。三是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运用,如“写批注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方法”、“读懂句子的方法”、“文章的写作方法”,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的策略意识和工具性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习7个生字,12个词语。掌握“卓尔不群”、“锲而不舍”、“燃松拾穗,走笔为记”等词语的意思。学会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课题中“阅读大地”的含义。继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锻炼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以及借助资料理解课文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快速默读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抓住“奇”这一文眼,紧紧围绕“徐霞客人‘奇’在哪里?”这条线索展开教学。引导学生结合重点词句写心得批注。顺学而导,指导学生运用方法归纳主要内容、理解词语、读懂难读的句子并进行有感情朗读。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到徐霞客历尽磨难却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伟大精神;学习徐霞客立下雄心壮志、勇于实践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徐霞客卓尔不群,层层深入体会他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伟大精神,感受到他的确是千古奇人。

  2、运用批注的方法读懂难读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卓尔不群”、“锲而不舍”等词语的意思。

  3、 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1、课前资料搜集:徐霞客的故事。 2、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出问题

  1、【导课】(出示徐霞客画像)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我国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地理学家,他是——(生:徐霞客)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近徐霞客,沿着他阅读大地的足迹,去探寻他的精神世界。生齐读课题

  2、【复习课文内容】

  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关于徐霞客,你了解多少?

  生:奇人、奇书……(相机板书:奇人、奇书)

  师:文中哪段话这样概括的'写了徐霞客的生平?生齐读第一段

  3、【引出问题】

  师:上节课我们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生:为什么说徐霞客是“奇人”?书“奇”在哪里?为什么说是“阅读”大地?(相机板书:?)

  师:我们先来探究徐霞客人奇在哪儿?

  二、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整体感知

  1、【自主学习】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06页,认真研读课文,勾画出表现徐霞客“奇”的词句。(师巡视点评勾画批注的方法)

  2、【小组交流】

  三、释疑点拨,精读感悟

  (一)探究徐霞客人“奇”在哪里。

  【预设一】

  生:徐霞客卓尔不群……(相机板书:卓尔不群)

  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指导,引导学生在句中理解卓尔不群,及卓尔不群的表现之一——读的书不一样,之二——读书方式不一样,之三——立下雄心壮志,指导学生带着理解读相关语句。(相机板书:立壮志)

  师总结:我也想和你们一起读读这段话,我读当时读书人的表现,你们读徐霞客。

  (师生读整段)真是天下书生皆功名,他却卓尔不群立壮志,怎能不说他是奇人啊!

  【预设二】

  生:此后三十多年,他与长风为伍,云雾为伴,行程九万里,历尽千辛万苦,获得了大量第一手考察资料……

  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指导,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三十多年”、“九万里”、“长风为伍,云雾为伴”……感受时间漫长,路途遥远,理解是“锲而不舍”的精神支撑着徐霞客不避艰险,指导学生带着理解读相关语句。(相机板书:锲而不舍)

  师总结: 无论时间多么漫长,路途多么遥远,但他依然锲而不舍,真是个奇人!

  【预设三】

  生:徐霞客日间攀险峰,涉危涧,晚上就是再疲劳,也一定录下当日见闻。即使荒野露宿,栖身洞穴,也要“燃松拾穗,走笔为记”……

  师范读,引导学生想象徐霞客路途中的那一幅幅画面。

  生:我仿佛看到……师引导学生想象着画面朗读。

  师总结:徐霞客历尽千辛万苦,却矢志不渝,这何尝不是锲而不舍。

  【预设四】

  生:徐霞客的时代,没有火车,没有汽车,没有飞机。他所去的许多地方连道路都没有,加上明朝末年治安不好,盗匪横行,长途旅行是非常艰苦又非常危险的事……

  师:不仅孤独,不仅疲劳,连生命都受到威胁!徐霞客的时代,没有火车,没有汽车,没有飞机,那他靠什么去走遍天下呢?

  生:只有一双脚!

  师出示课件,引读:

  他就是用这一双脚,与(长风)为伍,(云雾)为伴。

  他就是用这一双脚,走了(三十多)年,走了(九万)里。

  师总结:(出示课件)看啊,图中蜿蜒的红线,是徐霞客用双脚,以一己之力,,终其一生走过的道路,行程九万里,这难道不是锲而不舍吗?

  【预设五】

  生:但是,他还是坚持目标,继续他的研究工作,最后找到了答案,推翻历史上的错误,证明长江的源流不是岷江而是金沙江……

  师:一起来回顾你们刚才说到的故事。出示课件,师引读。

  师总结:看啊,一个坚持,一个继续,让我们仿佛看到徐霞客用自己的双脚在三江五岳上写下的铮铮四字——锲而不舍,他真是一个奇人!

  【预设六】

  生:他遇到高山一定要登上峰顶,遇见山洞一定要进去探个究竟……

  师:是呀,徐霞客没有被困难吓倒,面对死亡的威胁他也毫不动摇。其实!徐霞客探险的山洞远不只这两个!一生所探306个洞穴,他是中国探洞第一人。

  引读——他遇到高山一定要登上峰顶,遇见山洞一定要进去探个究竟。

  师总结:这306个洞穴,个个都见证了徐霞客的精神,那就是锲而不舍。

  (二)探究徐霞客书“奇”在哪里。

  师:徐霞客就是这样,从小立下雄心壮志,执着理想写下奇书,真可谓是——卓尔不群立壮志,锲而不舍著奇书(板书:著)正因为这样,他才被称为奇人。(板书:擦掉“奇人”后的“?”)

  师:他人奇在这儿,书又奇在哪里?

  生:……

  师补充视频资料,总结:难怪后人评价他的书——(生读评价),真是一部奇书!(板书:擦掉“奇书”后的“?”)

  (三)探究为什么说是“阅读”大地。

  师:他就是这样一位——(指板书:卓尔不群立壮志,锲而不舍著奇书的千古奇人),作者通过写具体事例,描写人物的行为,将徐霞客带到我们眼前,我们通过读书,了解课外资料,又把徐霞客这个人物形象深深刻入了心里。现在你们明白了为什么说徐霞客是阅读大地?

  生:……

  师:难怪我们都称他是——(齐读课题: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板书:擦掉“阅读”后的“?”)

  四、总结文本、升华感情

  师:此时,面对徐霞客,(出示画像)你想对他说什么?

  生:……

  师:让我们用这幅共同创作的对联来赞美他吧!(生读板书:卓尔不群立壮志,锲而不舍著奇书),横批——奇人。

  语文阅读教案 篇9

  设计理念: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新理念。 课时安排:两课时。

  自主学习:课前预习课文,扫除文字障碍,理清结构层次,围绕课后思考与练习自习课文。

  合作学习: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提倡小组的合作精神,通过想象画出心目中的美猴王,同学之间交流品评。

  探究学习:课文较浅显,学生可以自学,因此,可延伸拓展到整部小说,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查阅有关《西游记》的资料,包括作者生平、写作背景、 创作意图以及小说的内容等。

  设计思路

  第一课时:理清情节、熟悉内容。

  第二课时:分析形象、培养想象。

  课前准备

  学生方面:预习课文,查阅《西游记》,画一幅“孙猴子”的画 ;

  教师方面:制作课件,下载《西游记》 第一集与课文有关的部分;

  第一课时

  第一步:为文本解读提供背景:(由学生课前收集、课上交流) 5分钟

  1.简介《西游记》和作者吴承恩。

  2.写作背景与创作意图

  第二步:学生自学课文,理清情节: 12分钟

  1、自由朗读,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2、齐读课文,思考,划分段落层次。

  第三步:熟悉内容,品评文本与影视艺术: 18分钟

  1、情节细读课文、默记段落大意。

  2、放电视剧《西游记》第一集的有关剧情。

  3、学生品评。

  第四步:学生朗读课文。巩固生字词、提高朗读能力。 5分钟

  第五步:布置作业。字词积累与复述课文。

  第二课时

  1、激趣创境导入。

  听一首歌曲《猴哥》、学生可以应和。

  2、猴、人、神

  教师:这首歌赞颂的是谁?

  学生:猴哥/孙悟空/孙大圣/美猴王(莫衷一是)。

  教师: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孙悟空本是石猴,因发现水帘洞,改善了“猴群”的住房条件,得了第一个名份叫“美猴王”;接着,谁知道他得的第二第三个名分是什么?

  学生:孙悟空、齐天大圣、(孙行者)。

  教师:“孙悟空” 和“齐天大圣”这名字怎么来的?

  学生:孙悟空是菩提祖师起的;“齐天大圣”是他大闹天空时自封的。

  教师:中国人对名字是格外重视的.:素有名如其人的说法。从名字看,“美猴王”它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学生:一只饶有本事的猴子。

  教师:对。是聪明的猴子。从孙悟空看呢?

  学生:孙指儿童,加悟空法名,可见是一修行的人。

  教师: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人自然比猿猴厉害,“孙悟空”自然比“美猴王”风光;但最风光、也是最让“石猴”最自豪是什么?

  学生:大闹天空、得了“齐天大圣”的荣誉称号。

  教师:大闹天空那可是跟神仙交战的事,这已不是人所能为的了,他达到了神仙级别。可见,妇孺皆知老少咸宜的孙猴子原是:猴、人、神三位一体的艺术形象。

  3、分析“美猴王”形象。

  教师:课文主要表现他什么形象?

  学生:美猴王。

  教师:他美在哪里?注意“美”不是指容貌,而是说他的奇特性或个性化的意思。阅读课文,找找他“美”在哪些方面?

  板书:身世美、行为美、言语美

  教师:以上三美可见美猴王有什么性格特点?

  学生讨论明确:他是一个聪明灵巧、本领超群、有胆有识、深孚众望的猴王。

  4、交流品评。

  (从刻画人物方法、写作角度、环境烘托三方面品评图画)

  教师:课文写的是美猴王的事,课前布置大家画一张孙猴子的画,要求画他在做着事情,而且从画中要显示出他的性格特点。让组员品评一下你的杰作吧。

  …………交流品评

  教师:谁来展示展示?

  …………展示一两幅

  教师:想象力真丰富。

  5、说说你喜欢孙悟空的原因?——疾恶如仇;技艺超群;聪明灵巧。

  6、作业布置:

  充分发挥想象,请以“假如我是孙悟空”为题,或以“俺老孙”的口吻,写一段文字。字数不限。

  语文阅读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知道文中毛毛、亮亮、冬冬三位小朋友在爸爸回来后的不同表现,让阅读成为“悦读”。

  2、明辨是非,懂得要热爱自己的父母、学会体谅父母。

  3、理解课文中有关字词。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巩固字词,导入新课。

  二、做记号——在游戏中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看看插图。并在图中毛毛、亮亮、冬冬这三位小朋友的边上做上简单的记号,以表明自己对他们的看法。

  2、集体交流:你做了怎样的记号?说说原因。

  [“做记号”这一形式给整体感知阶段的阅读增添了不少情趣。看!小朋友们抢着上讲台展示自己做记号,他们给冬冬画上了★,打上了√,画上了翘起的大拇指、展开的笑脸;而给毛毛和亮亮打上了×,画上了哭脸……听!他们还头头是道地说着自己理由以及对文中三个人物的看法。“读”与“说”中包含着创造的乐趣,自我展示的愉悦。在这时,教育的力量是春风化细雨,涧物细无声。]

  三、赛赛演演——在朗读中感悟。

  1、赛读描写毛毛、亮亮表现的段落。

  (1)请小朋友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朗读,准备参赛。

  (2)开展“毛毛队”和“亮亮队”的.朗读比赛。(随机指导:毛毛、亮亮—调皮;爸爸—很累。)

  [“阅读是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热热闹闹的比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了朗读的乐趣。]

  2、演读描写冬冬表现的段落。

  (1)选演员:谁能学冬冬把话说得很甜很甜?优胜者来当冬冬;谁能读出爸爸激动的心情?主动性是好的来当爸爸。

  (2)演员上台表演,集体评议,提出完善的建议。

  (3)有感情朗读这一段。

  [从形式上看是在选演员、评演技,实际上还是练朗读、学说话。学生进入了生动活泼的课文情境,亲身体验了冬冬的正确行为。这样的设计符合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满足了学生好表现的心理。]

  四、体验角色——在说写中明理。

  1、有感情朗读全文。

  2、对毛毛和亮亮说一句心里话:毛毛、亮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想象写话。(可任选一题)

  (1)第二天,爸爸回来了,毛毛、亮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的爸爸回来了,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本令学生望而生畏的“说写任务”,因转换成一种活泼的形式而使学生感到轻松,激起了学生说写的兴趣。你看,他们教育毛毛和亮亮的样子多么美好!他们还骄傲地说自己对父母的关心,表现得多么懂事!在角色体验中,教学难点似乎不攻自破,思想教育也已悄悄落实。]

  语文阅读教案 篇11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了解神话的特点,理解本文联想和想像手法的运用。

  2.指导学生了解课外阅读方法,进行有关神话的趣味积累,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通过阅读神话故事,感受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丰富多彩让学生从中了解中国和希腊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古老的文明,感受历史文化的璀璨与美好。

  二、教学重点难点:通过阅读神话故事,感受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丰富多彩让学生从中了解中国和希腊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古老的文明,感受历史文化的璀璨与美好。

  三、教学准备:学生自读三年级的课外阅读书目《中外神话传说》

  四、教学过程:

  课间播放动画《哪吒闹海》

  一、创设情境,感知神话人物。

  1.知道这部动画片叫什么名字吗?对了叫《哪吒闹海》它选自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封神榜》。同学们,大家都读过哪些神话故事呢?指名说。你能把它的名字写在黑板上吗?(学生上黑板写名字)

  2.知道这么多神话故事,大家真了不起!在这些神话人物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引导说话——说出人物形象,特征,性格特点等)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本领大,呼风唤雨,乐于助人,与自然作斗争,不怕困难、坚持不懈、为民造福、……)

  师评:古时候,科学不发达,很多事情人们无法解释,以为神在起作用呢!其实神就是人们心目的英雄,在神话里,他们本领高超,去代表人去和恶劣的自然做斗争。

  重点点评:老师知道同学们为什么这么喜欢哪吒和沉香了,因为他们都很善良和孝顺是孩子们的神。

  3.其实啊,刚刚大家说到的故事,有的已经走进我们的语文课本。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每一册都有神话故事。

  除此之外,我们的课外书中还有很多。中国神话那里有?不光我们手里的《中外神话传说》,向《诗经》、《左传》、《国语》、《庄子》、《山海经》、《楚辞》,乃至于唐诗宋词里都有,神话故事太多了,不仅中国有,外国也有。我们读过的神话仅仅是神话世界中的.一滴水呀!今天我们就借助《中外神话传说》这本书,走进神话世界,更好地读懂神话。

  二、品神话,读懂故事

  品读《盘古开天辟地》

  1.打开目录,同学们会发现《阿里山》和《世界最初的七天》这两个故事之间空了一行。看到了么?分隔的前部分是中国古代的神话,后半部是外国的神话。中国部分的第一个故事《盘古开天辟地》都读过了吗?谁来说一说故事主要讲了什么?(出示说话训练:读了《盘古开天辟地》,我知道了天和地起源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____,宇宙混沌一团,像___,是___用他的神力,开辟了___,他的___变成了世间的万物。)

  2.在这个故事中,你最喜欢哪一个情节呢?

  指名交流评价

  3.喜欢神话故事,不能仅仅知道故事的情节,咱们要想领略神话故事的丰富内涵,不仅要细细品读字句,有时还要结合文字,展开大胆的想象。

  4.教师边读边做标记,边指导学生想象画面。老师以自己的读书感受指导学生如何读书。注意师生互动。

  实物展示全文,教师边带学生读,边现场做记号。

  品读盘古开天辟地的这一段,体验盘古开天辟地的艰难。如:轻而清、重而浊。教师指导:遇到好的词语和句子,可以在旁边做一下记号

  品读盘古手撑住天地,不让天地合拢的这一段。做一下动作,想象当时的画面感受盘古的伟大。教师指导:读后的感受往往是珍贵且易逝的,可以在书旁的空白处写下来。

  小结:我们这样一读啊,书中的人物好像活了过来一样,情节也更生动了,我们仿佛身临其境,这样读书才会越读越有趣呢。

  5、总结板书:我们刚才是怎么读这一段的呢?书中好的语言,可以划下来。

  精彩的情节可以反复读,并展开想象,有了感受可以写下来,有疑问也可以写下来。感受深刻的地方要有声有色的读读。实在喜欢还可以背背。相信同学们在平时的阅读中,都带着这样的方法读书,收获一定会很大的。

  板书:

  做记号

  想画面

  写感受

  品读《愚公移山》

  1.利用同样的方法,自主读第二篇神话。教师巡回指导。

  2.课文后面还有两个问题呢,出示思考。女娲为什么要创造人类?她是怎么创造人类的?

  3.交流。指名2人上讲台,根据实物展示台,展示自己的读书感受。

  4.大家这么快就掌握了老师教会的方法,真是棒!老师要奖励大家看一段动画。

  看后教师提醒:老师知道大家都喜欢看动画片,可是书中有很多是动画片中没有的。老师建议大家看了动画以后,再找文字读一读,感受会更深的。

  语文阅读教案 篇12

  1、论点(证明什么)

  论点应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简洁明确的句子。从全文看,它必能统摄全文。表述形式往往是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

  A.把握文章的论点。中心论点只有一个(统帅分论点)

  ⑴明确:分论点可有N个(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⑵方法①从位置上找:如标题、开篇、中间、结尾。②分析文章的论据。(可用于检验预想的论点是否恰当)③摘录法(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

  B.分析论点是怎样提出的:①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②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③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④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湖,归结出中心论点;⑤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

  2、论据(用什么证明)

  ⑴论据的类型:①事实论据(举例后要总结,概述论据要紧扣论点);②道理论据(引名言要分析)。

  ⑵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学科、国别、古今等)。⑶次序安排(照应论点);⑷判断论据能否证明论点;⑸补充论据(要能证明论点)。

  3、论证(怎样证明)

  ⑴论证方法(须为四个字)

  ①举例论证(例证法)事实论据记叙②道理论证(引证法和说理)道理论据议论

  ③对比论证(其本身也可以是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④比喻论证比喻在说明文中为打比方,散文中为比喻。

  ⑵分析论证过程:①论点是怎样提出的;②论点是怎样被证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实,是否有正反两面的分析说理);③联系全文的结构,是否有总结。

  ⑶论证的完整性(答:使论证更加全面完整,避免产生误解)

  ⑷分析论证的作用:证明该段的论点。

  4、议论文的结构

  ⑴一般形式:①引论(提出问题)―――②本论(分析问题)―――③结论(解决问题)。

  ⑵类型:①并列式②总分总式③总分式④分总式⑤递进式。

  5、议论文的语言

  ⑴严密(修饰性、限制性的语言的运用);⑵生动(成语、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⑶词序(从生活逻辑和上下文的照应上判断);⑷句序(关联词语的使用,特别要注意递进关系)。

  6、驳论文的阅读

  ⑴作者要批驳的错误观点是什么?⑵作者是怎样进行批驳的,用了那些道理和论据;⑶由此,作者树立的正确的观点是什么?

  7、常见考点

  ①、议论文的论点考点:

  第一,分清所议论的问题及针对这个问题作者所持的'看法(即分清论题和论点)。

  第二,注意论点在文中的位置:

  (1)在文章的开头,这就是所谓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的写法。

  (2)在文章结尾,就是所谓归纳全文,篇末点题,揭示中心的写法。这种写法在明确表达论点时大多有。因此,总而言之,归根结底等总结性的词语。

  第三、分清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分论一般位于段首或有标志性词语:首先、其次、第三等

  第四、要注意论点的表述形式:有时题目就是中心论点。一篇议论文只有一个中心论点。

  式结构、对照式结构、层进式结构、总分式结构。

  此考点的基本形式:作者如何证明论点的?

  答题思路是:作者为了证明……观点,首先使用了……论据,然后对……论据进行了怎样的分析,从而证明了……观点。关键要说清楚证明过程的层次性。

  ④、议论文的论证方法考点

  论证方法是指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中考要求掌握的有以下四种:

  1、举例论证:是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的方法。因为“事实胜于雄辩”,所以举出确凿典型的事实来证明论点,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道理论证:是引用具有权威性的言论证明论点的方法。所以这种方法使用得当,有很强的论证力量。分析引证法的作用,应先弄清引用了谁的言论,是为了证明什么,再把握引证法的特殊作用——具有权威性,论证有力。

  3、比喻论证:就是通过形象的比喻来证明论点的方法。这种方法可深入浅出地把道理讲得通俗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4、对比论证:是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和道理进行鲜明对比,从而证明论点的方法。分析对比论证方法作用,两个方面XX比较,使其对与错更加分明,正确的观点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答题思路:(1)道理论据,增此文转自淘.教。案网()加论据的权威性。(2)事实论据,从哪个角度来证明论点。(3比喻论证,或生动形象证明了……,或深入浅出证明了……(要根据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关系来确定)。(4)对比论证,两个方面比较,使其对与错更加分明,正确的观点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⑤、议论文的语言特色考点: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色:①、要从逻辑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准确,严密:②、要从说理的角度分析其叙述的概括性和简洁性:③、要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鲜明、生动和感情色彩。下面从不同角度解释一下:

  A、语言准确表现为:①概念使用准确,②定语、状语等修饰成分恰当。

  B、语言严密表现为:判断和推理严密,语言表达周密,逻辑性强。

  C、语言鲜明表现为:表述明确,不模棱两可,态度明确,爱憎分明,恰当使用修辞方法和特殊句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说服力。

  D、语言概括简洁表现为:议论文中事实叙述不细致,较笼统。用议论文的目的是以理服人。不宜详细叙事。否则会喧宾夺主。这一点一般的议论文都有体现,就不再举例说明了。

  答题思路:如加点词语有什么作用?思路:(1)确定、回答词语在语境中的(表层)含义;(2)词语对表达中心或阐明观点的(深层、比喻或引申)作用;这类题主要考语言的准确周密性和形象生动性。又如词语顺序是否可以颠倒?

  答题思路:(1)解释词语的含义;(2)阐明词语之间的时间或事理程序的先后顺序,强调其先后顺序或层次性。

  ⑥、议论文中代词的指代对象考点:这种考题在各种文体的阅读中都较为常见。基本上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需要联系上下文加以概括的。二是原文中找出指代的内容,这种情况,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代词之前,找到后可用其替换代词,通读句子视句意变化与否来检验其正误。

  ⑦、开放性、拓展题考点

  这种题一般都是,考查学生阅读文章后所产生的情感体验或理性思考。解题时需结合文章发挥个人从阅读中获得的感悟。答题方式:相当于写一篇小的议论文,要有论点、论据。注意必须引用名言或名人轶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或认识。

  ⑧、议论文中非议论成分考点

  答题思路:议论文中非议论成分,都是为论点服务的(不同表达方式,作用不相同,要看使用非议论成分的目的来确定)

  语文阅读教案 篇13

  教材分析

  这是篇写人的记叙文。文章主要记叙了明末奇人徐霞客为了考察祖国山川地貌,不避艰险,徒步走遍了半个中国大陆,并将其游历、观察和研究记录下来,形成了不朽杰作《徐霞客游记》,歌颂了徐霞客淡薄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赞扬了他为祖国旅行考察事业奉献一生的功绩。

  全文共六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概述了全文,讲徐霞客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奇人,他写成了一本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

  第二自然段讲徐霞客卓尔不群,立志亲自考察祖国山川地貌,并在此后的30年间历尽艰辛获得了第一手考察资料。

  第三五自然段,通过具体事例写了徐霞客在考察途中所表现出的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科学研究精神。

  第六自然段总结了徐霞客一生游历的价值,高度评价了他是我国旅游写作的先驱,是求真求实、开创田野考察的科学家。

  文章语言简洁、质朴,全文紧扣一个奇字,写出了徐霞客这位奇人卓尔不群的一生。

  之所以称徐霞客为奇人原因有四:

  1、不求功名,立志考察探险。在学而优则仕的封建科举时代,读书人都忙于追求科举功名,而书生徐霞客,却卓尔不群、鄙弃权贵、摒绝仕途。卓尔不群,指优秀卓越,超出常人。徐霞客超出常人之处首先在于,淡薄名利、不求功名。当他发现先人留下的古今史籍、地志、山海图经少且有差错时,便立志走遍天下,亲自考察。于是他毅然走出书斋,把一生献给了旅行考察事业。这在当时来说可谓奇举。

  2、不畏艰险,毅力超凡。徐霞客自22岁出游,至55岁病返故里,30多年间,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行程9万里,横跨16个省份。当时没有火车、汽车、飞机,甚至许多地方连道路都没有有,多数行程徒步完成,加之明朝末年治安不好其中艰险可想而知。几十年间,他与长风为伍,云雾为伴;长期的旅途中他遭遇了重重困难:攀险峰,涉危涧,遇盗匪、断财物、失同伴,疲劳、病痛等等,然而这一切都从未曾使他动摇。30年里,他天天坚持日间跋涉,夜里笔耕,从不间断。多么坚韧而有毅力的人呀!也正是凭借这坚定的信念和超凡的毅力,他获得了先人不曾获得的考察资料,成就了被后人称为千古奇书的不朽杰作《徐霞客游记》。

  3、求真求实,锲而不舍。在许多读书人奉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年代,徐霞客特立独行,本着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实践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而证明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求真求实,锲而不舍是徐霞客从事科学研究的品质。课文通过徐霞客克服种种困难,证明长江的源流不是岷江而是金沙江的事例,及第5自然段中列举的两个简短事例,对此品质做了具体说明。

  4、成就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正因为奇人、奇举,才著就就了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用两句话分别概述了此书奇在哪里,即它的科学价值和文学价值。《徐霞客游记》除遗失部分外,留存至今的还有60多万字,是我国篇幅最为浩繁的游记之一,也是世界游记文字中的鸿篇巨制。其间蕴含着许多真知灼见,某些思想甚至超越了时代。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李约瑟博士曾这样评价:《徐霞客游记》读来并不像17世纪的学者所写的东西,倒像是20世纪野外勘测家所写的考察记录。

  学情分析

  徐霞客所处年代距今天久远,课前应要求学生搜集、整理相关资料,简要了解时代背景,了解徐霞客生平,为课堂学习奠定基础。五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学本课可以从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开始,通过反复阅读课文,在寻求答案的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感悟徐霞客的品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阅读知道徐霞客这位奇人奇在哪里,知道徐霞客的一生为中国的旅行考察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2、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卓尔不群、雄心壮志、、先驱等词语的意思。通过反复阅读,领悟课题中阅读大地的含义。

  能力目标:

  1、继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锻炼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及借助资料理解课文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快速默读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阅读、理解中,体会徐霞客淡薄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在阅读、理解中,体会徐霞客淡薄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学生搜集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1、同学们,你最崇拜的人是谁?

  2、出示徐霞客画像,提问:你们猜猜他是谁?能讲讲他的故事吗?

  3、在你的心目中,徐霞客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想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他?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5、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点评: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感悟理解能力,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导入了解学生的理解状况,让学生就课题质疑或初谈自己的理解,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质疑问难的能力。初涉课题学生也许会感困惑,不必强求学生完全理解,待深入理解课文后,再回归课题领悟它的含义。)

  (二)初读感知

  1、自由地轻声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小组内互教互学。

  2、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哪些自然段列举了徐霞客在考察途中的具体事例。

  3、按内容不同给课文分段。

  (三)再读感悟

  1、指读第一自然段,想想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讲的?

  (徐霞客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奇人。)

  2、什么是奇人?

  3、为什么称徐霞客是一位奇人呢?他人奇在哪里?默读第二自然段,划出有关语句,谈一谈你的体会。

  (重点抓住卓尔不群醉心雄心壮志亲自理解徐霞客的超出常人之处。)

  4、读到这里,你觉得徐霞客是一个怎样的人?

  5、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感情来读这一段?

  6、小结:在学而优则仕的封建科举时代,读书人都忙于追求科举功名,而书生徐霞客,却卓尔不群、鄙弃权贵、摒绝仕途。卓尔不群,指优秀卓越,超出常人。徐霞客超出常人之处首先在于,淡薄名利、不求功名(板书)。

  (点评:引导学生抓住奇人这个词反复读文,通过重点词语理解人物品质,在此基础之上再指导学生朗读,体现了朗读指导的循序渐进。)

  7、徐霞客人还奇在哪里?在刚才的学习中,大家找到了重点句子中的关键词语理解课文,这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下面请同学们继续采用这种方法学习下面的课文。

  8、按照刚才的方法学习三、四、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三、四、五自然段,找出重点句子谈体会。

  (2)小组讨论交流。

  (抓住当时没有火车,没有汽车,没有飞机,甚至许多地方连道路都没有有,盗匪横行,还是坚持设法竟然等词句体会徐霞客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

  (3)练习朗读。

  9、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三十多年的千辛万苦,最终他完成了自己的愿望。齐读最后一段,想一想他的奇还体现在哪里?

  10、这本书奇在哪里?

  11、小结。

  (点评:这一环节采用先扶后放,由引导到探究,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总结全文

  1、现在你知道课题为什么说是阅读大地的徐霞客了吗?

  (点评:待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后,再回归课题领悟它的含义。)

  2、关于徐霞客奇人、奇事的故事很多,大家还知道哪些?

  (点评: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及借助资料理解课文的能力。)

  (五)布置作业

  总评:

  本课的阅读教学由教师教的思路转向学生学的思路,贯穿以学为主的思想,尊重学生的认识规律和独特体验。不搞条分缕析的讲解,而是在学生充分预习查阅资料的基础上从文章整体入手,自主阅读,整体感知;然后抓住关键部分的重点词句理解内容,先扶后放,再回到全文,最后发散性的问题拓展了学生的思路,学生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了阅读。

【语文阅读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阅读教学反思10-22

阅读指导课教案02-20

中班阅读故事教案03-25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心得10-09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反思08-03

语文阅读教学计划12-09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反思11-24

语文阅读课教学反思12-14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反思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