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乡村四月》教案

时间:2023-04-21 13:19:30 晓怡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四年级语文下册《乡村四月》教案(通用12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下册《乡村四月》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四年级语文下册《乡村四月》教案(通用12篇)

  四年级语文下册《乡村四月》教案 1

  教学目标

  1.会写“蚕桑”两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2.结合注释,理解古诗意思,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理解古诗意思, 体会作者对乡村风光的热爱及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之心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 想象意境,理解古诗,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意思。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我们生活在乡村,你觉得乡村美吗?谁能用一句话赞美一下自己的家乡呢?今天老师请你们看一组图片,看看你有什么感受。

  2.师生交流:同学们,欣赏了刚才几组画面,你有怎样的感受?

  这节课,让我们来学习一篇七百多年前的一位诗人写的《乡村四月》这首诗。

  板书课题。解释:四月

  3. 检查一下学生们的预习情况

  1、背诵古诗

  2、解释:绿遍 白满川 子规 才了

  3、说说:蚕、桑的`记忆方法。

  二、初读古诗,读出诗韵

  1.把古诗自由地读两到三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听老师范读 。

  3.指句读,生自行评议,正音。相机指导读准“了”“蚕”“桑”三个字,并了解多音字“了” 的读音,应根据它的意思判断,读lio的时候,表示结束。

  4.男女生合作读(前四后三)。

  5.师生合作读诗。(生读每句诗后,教师重复诗句后三个字。)

  6.学生配乐齐读全诗,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

  三、品读赏句,想象悟情

  (一)整体把握,感知古诗

  请同学们把你看到的颜色,听到的声音,在诗中圈出来。

  板书:景美 人忙

  (二)学一、二句,感受“景美”

  1.师:同学们,你从哪几句诗句中感受到乡村景美呢?

  2.品读,感悟 “绿遍山原白满川”。

  (1)理解“山原”(课件出示图片)

  (2)品读 “绿”。

  (3)理解 “白满川”。(课件出水稻图)平展的稻田里映着天空的白光,波光粼粼,满目亮白。

  (4)抽生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3.品读,感悟 “子规声里雨如烟”。

  (1)课件出示子规图及声音。

  师:学生结合注释,知道子规就是杜鹃鸟,那同学们,你们知道它还叫什么吗?“布谷、布谷……”每当布谷鸟啼叫的时候,就在提醒农人们赶紧播种了。一年之计在于春嘛!现在这子规就在细雨中啼叫,你能给这幅图起个名字吗?

  (2)板书:子规啼雨

  (3)你能说说诗句的意思吗?

  (三)学习三、四句,感受“人忙”。

  1.学生齐读第3、4句古诗。

  2.解读“蚕桑”,了解养蚕人的辛劳。课件展出“蚕桑”“插田”两幅画面,指导读与悟。

  (师简介:清晨农民要担着箩筐去桑园采摘新鲜的桑叶,采叶回家要把它们擦干净,一片一片放在蚕筐上,每天至少四次的喂养, 从吐丝结茧到销售,农民们忙得不亦乐乎。孩子们,养蚕要做这么多工作,你能用一个字来赞美一下这里的人民吗?)

  3.抓字 “才”“又”,体会“人忙”

  师:在这样的乡村四月,人们忙着蚕桑、插田,插田、蚕桑。如此繁忙的两个场景,诗人竟用了非常传神的两个字就串联了起来,是哪两个字?(才 又)

  4.这两行诗写出了诗人的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四、课堂检测

  1. 默写古诗

  2.用自己的话写出诗句的意思

  3、.拓展:师:四月农忙季节,除了忙蚕桑、插田,还要忙些什么?用“才……又……”仿写诗句。(例: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耘田又种瓜。)

  [板书设计]

  23.乡村四月

  景美 绿原 白川 热爱和欣赏

  子规啼雨

  人忙 闲人少

  才了 又 同情和赞美

  四年级语文下册《乡村四月》教案 2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这首诗中的生字、词语;

  2、指导学生理解这首诗的意思及意境;

  3、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这首诗的意思及意境:乡村四月浓浓春意和优美景色,人们忙于农事而心情愉快的境界。

  教学方法

  1、 在熟读古诗的基础上,理解重点词语,再理解诗意;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

  3、 学生讨论与教师点拨相结合;

  4、 朗读、背诵与默写相结合。

  教学准备

  1、 电教版:教学课件、教学录音带

  2、 普通版:挂图、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内容

  古诗《乡村四月》的学习,原文如下: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2分钟):同学们以前学过哪些描写乡村景色的古诗啊?谁来背一背。同学们知道的很多,背的也很好。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它是宋代翁卷写的“乡村四月”,看他是怎样写的。(板书诗题:乡村四月)

  二、学习古诗:

  1、出示小黑板,展示原文。指名朗读古诗。让同学评一评读的好不好,有没有错误。(3分钟)

  2、指名说说这首诗的节奏、语气,读诗应把握的感情。(5分钟)

  节奏:223

  语气:轻松愉快

  感情:读出古诗的优美、轻快、明朗

  3、学习生字(2分钟):

  了:读 liǎo ,结束的意思。

  蚕:读 cán ,上下结构,由“天”“虫”两字合成。

  蚕是蚕蛾的幼虫,能吐丝。

  4、借助注释,理解重点词语。个别词语可作补充解释(5分钟):

  山原:山陵和原野。

  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川,平地。(补充:“白”在诗中指的是水。人们习惯上把透明物体叫“白”,比如“白酒”、“白开水”等。“川”在诗中指灌满水准备插秧的稻田。)

  子规:杜鹃鸟。(补充:也就是布谷鸟,大通农村所叫的“长高虫”。)

  才了:才,刚刚。了,结束。

  蚕桑:给蚕喂了桑叶。这里把名词当作动词来用。

  5、 理解词语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5分钟)

  6、 体会这首诗的意境(8分钟)

  提问:这首诗前两句写了哪些景物?

  (生答:绿、山原、水、稻田、子规声、雨如烟)

  提问:诗人用这些景物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表现了什么? (生答:描写了“绿遍山原,水满平川;子规声声,雨丝如烟”的景色,表现了乡村四月浓浓的春意和优美的景色。)

  提问:后两句写了什么事情?表现了什么?

  (生答:忙于农事的事情。表现人们积极务农的劳动热情。)

  师小结:说的很好。乡村四月人们很忙,但忙得有目标—“才了蚕桑又插田”;忙得有乐趣—乐在务农,人们都在田里,说说笑笑,干活有劲。这就是这首诗意境的高妙之处。

  7、 指导背诵和默写(8分钟)

  指导背诵: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事。先记写景,后记写事。 指导默写:指一名上黑板写,其余学生在下面写。写完后集体订正。

  三、布置作业(2分钟):

  搜集其他描写田园风光的诗读一读。

  板书设计:

  乡村四月

  [宋]翁卷

  景色:绿遍山原,水满平川;

  子规声声,雨丝如烟。

  景象:闲人少,(忙人多);

  才了蚕桑,又去插田。

  教后反馈:

  四年级语文下册《乡村四月》教案 3

  【教材分析】

  《乡村四月》是人教版课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组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专题的《古诗词三首》的一首古诗。诗人翁卷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春末初夏时节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初步具备了借助注释了解诗意的能力,而且本班学生在《70首必背古诗》阅读中已会背诵,但只是流于字面的背诵。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挖掘教材的深度,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对意境的想象;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读出诗的节奏美、语言美、诗境美、诗情美。

  【设计理念】

  1、语文课堂应该成为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舞台。古诗是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本身又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古诗教学应该引领学生最大限度地走进这种文化,潜心学文,会心涵咏,熟读精思,切己体察,使这种文化滋养学生心智成长。

  2、在语文实践过程中注重发挥教材的“例子”功能。强调学习方法的巩固、迁移,帮助学生掌握规律,形成能力,最终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3、感悟古诗,不在诗句的字面意思,而在诗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只有当平面的诗句通过学生地想象生成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曲曲优美的旋律、一幕幕立体的场景时,学生才能投身其中,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引领学生读出诗的节奏美、语言美、诗境美、诗情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读写生字“蚕桑”,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和默写古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注释理解诗的大意,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古诗文的基本方法,培养阅读古诗的兴趣,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反复诵读,多元体验,引导学生感悟诗情。

  2、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强化学法,自学能力。

  【课前热身】

  同学们,古诗是中华文化璀璨的明珠。自古以来,优美的诗作浩如烟海,相信你们平时积累不少古诗。能背背有关描写春天的古诗吗?

  [设计意图:在悦耳的古筝声中,让学生走进诗的国度,感受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为走进文本,走进江南乡村春末初夏时节之景,做好情感的铺垫。]

  【教学过程】

  一、意象铺展,切入正题

  走进田园,就像走进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我们欣赏到:那独特迷人的《乡下人家》,那异国风情的《牧场之国》,相信这些现代美文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那,古代的乡村又是怎样的?

  1、我们跟随着宋代诗人翁卷一起领略江南的乡村四月。(板书“乡村四月”)齐读课题

  2、四月是什么季节?那,你心中的“乡村四月”是怎样的?

  那是“小桥流水人家”,那是“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3、带着乡村的美、四月的美再读课题!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之一。导入环节从单元主题出发,回想现代文描绘的乡村,让学生抒发对乡村已有的感受,拉近了文本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学得自然,学得轻松,更为用古诗形式感受乡村的美作铺垫。]

  二、 通读全诗,感受诗的节奏美

  1、(出示全诗)谁来说说以前学古诗的方法?

  2、请自由读古诗,读上四遍。读前两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后两遍,注意诗句内部的停顿,读得有节奏、有板有眼。明白吗?

  3、谁想读?读准没有?

  4、检查生字“蚕”“桑”

  5、(配乐)读出诗的节奏。(方法:多诵读)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对字词的学习应贯穿小学语文学习的始末,而且四年级学生应逐步培养自能识字的能力。在古诗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反复诵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三、理解诗意,感悟诗的语言美。

  过渡:在你们有滋有味的朗读声中,诗歌醉人的韵律已经缓缓流出。

  1、读了这么多次能结合注释说出诗意思吗?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说说。

  2、汇报:(点拨一二句写:景;三四句写:人)

  3、这诗意明白了吗?赶紧带着自己的理解,相信你会读得更好。

  [设计意图: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组内说说,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学习,借助注释,通过交流增进对古诗的理解和整体感悟。]

  四、品味诗句,感悟诗的意境美

  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如画的乡村四月,一定吸引了你的视线,留住了你的脚步。我们就开个诗画品读会吧!

  (一)品味第一、二句 (课件出示一、二句)

  1、这两句,你好像看到了什么画面?(板书:绿原、白川、子规、烟雨)

  2、指导品读:遍、满(方法:抓诗眼)

  3、除了山陵原野是绿的,还有什么是绿的?(方法:想画面)

  4、这画面让我想起哪些诗句?(联系有关的诗句)

  5、这是绝妙山水画!我们以读代品吧!

  6、镜头再转换,你还听到什么、看到什么? “子规”是怎样啼叫的?

  7、这“雨如烟”什么感觉?看图片

  1)把这种若有若无的朦胧美读出来。

  2)这雨让你又想起了哪些诗句?

  8、一动一静的杜鹃烟雨图已呈现我们面前了!读出动静的美感

  9、此时此景,你能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让我们一起吟诵这两句诗吧。

  10、小结:你们真了不起,凭着多诵读、看注释、抓诗眼、(调动视觉、听觉,联系诗句)想画面的法宝就走进青山绿水、杜鹃烟雨图。

  [设计意图:对古诗教学而言,“披文入情”必须创设情境,以“意象”为中介想象意境。本教学环节把“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巧妙串联,变抽象为具象,使一幅完美的图画呈现眼前,学法的指导也在不经意中得以强化。另外,课堂有意识地想象补白,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发发散性思维,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二)学习第三、四句(课件出示三四句)

  过渡: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又怎样呢?

  1、诗人们,请选用一样或几样法宝,品其中的诗与画。先小组内切磋切磋。

  2、汇报。

  3、小结:农家生活,人人都有事做,个个都勤劳。(板书:人勤)

  但,想到“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人们怎会不开心?你读;

  想到“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人们怎会不高兴?你读;

  想到那将是沉甸甸的收获,人们怎会不兴奋?齐读。

  [设计意图:此环节强调能力的迁移,体现“扶到放”的过程,使学法不断的巩固强化,帮助学生掌握规律,形成阅读古诗的能力;也体会到诗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五、理解诗人,回归整体,感悟诗情之美。

  1、是啊,这乡村四月既是绝美的山水画,又是勤劳的农忙图!在诗人的笔下,乡村四月变得妙不可言。可见,诗人翁卷是一个怎样的人?

  2、(配乐)那能把诗印在心间吗?

  3、还能把诗留在笔尖吗?请默写。

  [设计意图:走进文本,走进作者,才能与他们产生共鸣,想他们所想,感他们所感,读出诗境美、诗情美。熟读成诵,落实默写,体现扎实有效的教学。]

  四年级语文下册《乡村四月》教案 4

  教学目标:

  1、认识“蚕”、“桑”两个生字,能读准多音字“了”。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文,读出诗的韵味。

  3、引导学生抓住“绿遍”、“白满”、“才…又”等词语展开想象,体会江南乡村景色的优美以及人们的勤劳,激发学生对乡村风光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4、结合诗文及相关资料,使学生初步了解田园诗的特点,感受田园文化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导语: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山清水秀,有许多风景优美的地区,吸引着国内外的游人。你能说出几处风景名胜吗?你们说的……都是江南的景色。江南景色如画,使人过目难忘,历来就是诗词文人集聚之地。白居易去过江南,他在《忆江南》中就曾经写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的乡村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2、引导学生结合图片说说江南乡村的风光及自己的感受。看到这样的风光你想说点什么?

  3、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宋代诗人翁卷走进江南的乡村四月(板书课题,指读)。

  二、初读正音,读出诗的节奏。

  1、请大家自由读这首诗,要读得字正腔圆。(学生自由读)。

  2、这首诗中有两个生字(课件出示“蚕桑”,指读,简单释义《结合“插田》“摘桑养蚕”)。还有一个多音字“了”(出示“了”),大家觉得该怎么读?为什么?(学生读,教师从结合字义选择字音角度对学生评价,如:你能根据意思选择正确的读音,真是个会思考的孩子)

  3、练读诗文。

  指几名学生读诗文,教师相机评价(如反面评价:你读得很流利,就是缺少点诗的味道,想想,读诗该怎么读?

  三、结合注释读诗文,了解大意。

  1、过渡:读诗还要解意。请大家结合课后注释互相说一说这首诗的意思,如果哪个词语不理解,哪个句子说不好,可以举手找老师帮忙,老师很愿意为大家服务。

  2、学生同桌互说诗意,教师巡视指导。

  3、指生说说诗文大意。

  4、指生说说诗中描绘的景物,教师板书(山原、川、子规、雨、人)

  四、抓重点词语,领悟诗境,体会乡村的景美,人勤。

  (一)设疑:

  俗话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大家边读诗边展开想象:你现在就来到了江南的乡村,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乡村四月?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二)学生自由读诗文,标出词语,说体会。

  (三)师生交流。

  1、引导学生抓住“绿遍”体会景色的美。

  (1)首先引导学生说出对乡村四月的整体感受——美,然后引导:“你就抓住一个你觉得最美的词说一说。”若学生只说出词语,则进一步引导:“绿遍是个什么样?具体说一说。”可用“像——”或“让我觉得——”把感受说具体。评价可以用“你的比方多准确而富有诗意呀!你也快成了小诗人了!”(指两名学生说,在学生能够充分表达后板书“绿遍”)。

  (2)补充诗句,感受“绿”的不同韵味。

  过渡:多么生机勃勃的绿呀!唐朝大诗人贺知章的《咏柳》中也写到了这富有生机的绿(课件出示《咏柳》生读),大家看贺知章笔下的绿和翁卷笔下的绿一样吗?(引导学生从绘画的角度比较二人的`不同:一个是工笔细描,一个是挥笔涂染。若学生说不出,教师可适当简笔画)

  (3)引导学生读美。(课件出示第一行诗句)导语:“把你的这种感受带到诗句里读出来吧。”(引导学生读出韵味。可用“你让我看到了漫山遍野的绿”,“你让我看到了青翠欲滴的绿”或“你读得还没有‘绿遍’”评价。)

  2、与“绿遍”相对应的词语是哪一个?指出这是古诗中常用的一种方式。依法引导学生体会“白满”并板书(此环节以学生读、谈为主,简略处理)。

  3、引导学生体会“雨如烟”。

  (1)首先引导学生说出对乡村四月的整体感受——美,然后引导学生抓住“如烟”说说感受。可用“像轻纱、像薄雾、像细丝”把感受说具体。(指一名学生说,在学生能够充分表达后板书“如烟”)。

  (2)扩展想象:闭上眼睛,张开双手,如烟的细雨飘到了你的脸上,落到了你的手心里,什么感觉?闻一闻,随着如烟的雨飘来了——?(若学生自己说的具体,此环节可省略)

  (3)依法引导学生读美第二行诗句,读出轻柔舒缓的感觉(课件出示,齐读)。

  (4)补充诗句,进一步感受“细雨如烟”的美。

  导语:不只是翁卷,好多诗人都写到了这如烟的雨。大家看:杜甫写到了:“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韩愈写到了:“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苏轼也写到了:“水光潋(liàn)滟(yàn)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课件逐句出示,指导学生朗读)

  (注:以上三个环节可根据学生的实际回答顺序调换。当完成一个环节后,教师引导:“我还不能确信,谁还从别的词语中读出了乡村的美?”

  4、过渡:除了美,你还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抓住“才…又”体会人们的勤劳并板书)5、这勤劳的人们难道不是乡村的一景吗?(板书:乡村美景)就让我们再来领略一下这乡村的美景吧。(配乐读最多两遍第二遍可以背)

  6、小结:(是啊,江南的乡村四月,山川秀美,细雨如烟。这迷人的景色不仅吸引了我们,更吸引了诗人翁卷。)

  五、出示作者,补充诗文,初步领悟田园文化。

  1、交流作者资料。

  (2)出示资料:“翁卷,字读古,一字灵舒。浙江柳市人。是南宋时期非常有才华的诗人,以善写田园诗著名,布衣终身。”引导学生质疑:“有才华为什么还布衣终身?”教师引导:大家能不能从这首《乡村四月》中找到一些答案呢?(引导学生从板书中找到:对乡村美景和人民的爱可能是其布衣终身的原因之一《强调》)

  2、过渡:不只是翁卷,还有许多的文人墨客被这优美淳朴的乡村田园生活所吸引,写下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歌。

  (课件出示王维《山居秋瞑》、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指读)

  3、总结:一首首寄托着田园情思的诗歌已经融入到了中华民族悠远的历史长河中,成了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板书“田园文化”)。下节课,我们将学习《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我们会继续徜徉在“田园诗”的涓涓细流之中,继续感受我们灿烂的千年文明!

  四年级语文下册《乡村四月》教案 5

  问题提出

  整首诗就像一幅色彩明亮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也表现了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教学目的

  1、独立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借助注释、插图,自主学习,正确理解诗意,在诵读品味、情景想象中感受优美的田园风光,体验繁忙紧张的乡村生活,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热爱。

  4、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养成主动积累的习惯。其中学习重点是:读懂诗意,熟读成诵;学习难点是: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过程设计

  老师在学生读通诗句的基础上引领孩子疏通字词,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意境:

  1、初步领悟诗歌

  师:从小学一年到现在我们学了很多古诗,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学习古诗的?首先要借助注释,疏通字词,接着读通诗句,了解诗意,最后想想画面,体会情感。下面我们借助注释,疏通字词,了解诗意,如果还有不懂的地方请作上记号。

  师:借助注释,你知道哪些词和句的意思?

  生:我理解山原、白满川、子规、了的意思……

  师:大家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生:我不理解蚕桑。

  师:哦,他不理解蚕桑,有谁了解?能帮他解答一下吗?

  生:蚕子、桑叶、蚕桑树…...

  师:刚才我们借助注释知道了是结束的意思,再把蚕桑放进句中读一读——刚刚结束蚕子和桑叶又插秧,通吗?蚕桑该做什么讲?

  师点拨:看来理解古诗,不能用常用的分解法或简单的从字面上理解,要放到诗句中去读。

  2、进一步感悟诗句

  师:乡村人家多忙呀!难怪诗人说:“乡村四月闲人少”,这里的闲是什么意思呢?你能组词说一说吗?

  生:清闲、悠闲、空闲、休闲、闲暇……

  师:哪些词的解释放在这最合适?你能说说原因吗?

  生:清闲的意思是没有什么事情做,所以放在这儿最合适空闲的意思是人们没有事情做,很无聊……

  师:你们说得言之有理,老师总结一下你们的说法,其实你们都想说,乡村每个人都很忙,没有人闲着呀!由此可见,他们就是这样勤劳,来,让我们赞一赞勤劳的人吧!齐读第二句诗。

  3、理解词语,想象画面

  这句写人赞人,而第一句写景,这句里你们还有哪些词理解有困难?

  生:雨如烟是什么意思?

  师:刚才我们知道子规的意思是杜鹃鸟,读读第二行诗,你知道杜鹃鸟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吗?

  生:杜鹃鸟在雨中鸣叫

  师:雨下得怎么样?像什么?你能用上比喻和拟人手法说说吗?

  生:雨像烟雾一样又轻又小。

  蒙蒙细雨一直下着,让天空蒙蒙胧胧,像童话中的仙境。

  那雨丝很细,细得像牛毛、花针、银丝,我的眼前仿佛蒙上了一层轻纱。

  雨丝轻得像烟雾在我眼前萦绕……

  4、从画面中,体会情感

  师:简单疏通诗意后,我们感受到乡村的景色很美,现在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诗句,品味其中的关键词句,或许你对诗人笔下的乡村四月有些新的认识。

  师:在第一行诗中哪些词语给你留下了深刻的感受?

  生:绿遍山原的“遍”

  师引导:绿遍山原就像什么?

  生:放眼望去,山陵和原野满是的绿色,这绿色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层碧绿的毛毯。

  师:你抓住“遍”字想开去,一用上比喻句,画面就变得更活了,更美了。谁还能用上比喻的手法说说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

  生:此刻的山原已经变成了绿色的海洋,像绿墨水打翻了似的;

  这绿色仿佛是山原的绿衣裳,让山原充满生机;

  山原绿得仿佛是被绿油漆染过似的……

  师:在大好的春光下,你都看到那些绿色?

  生:到处都是绿色,深绿浅绿,耀眼的绿,灰暗的绿;或浓或淡的新绿……

  绿得鲜亮、绿得耀眼,绿得充满了生机。

  师:抓住能引起你想象的词,联系生活的场景,选一行诗,写写乡村四月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用上学过得好词佳句就更好了。

  (放音乐自己写,再交流)

  师评:随着你的.描述,我仿佛看到看到一块块明镜似的水田,泛着点点银光,使乡村得更纯,如同无瑕的翡翠。你丰富的想象,让我听到了杜鹃鸟清脆的鸣声,和着沙沙的雨声,让这幅画卷充满生机,这真是一首动听和谐的春之曲呀!

  5、说出感受

  师:乡村四月有声有色,有静有动,色彩鲜亮,充满生机,多美的田园风光!合上书,闭上眼,想象着画面,读出你的感受。(齐背)

  师:春天是万物复苏的时节,是农家耕种的时节,看着乡村四月大好的春光,看着家家户户忙碌的身影,我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话:“一年之计在于春”,你能体会乡下人家此时的心情吗?

  生:他们很快乐。师:为什么快乐?

  生:为秋天的丰收,为过上好日子而快乐。

  师:对,他们享受着大好的春光,憧憬着幸福的生活。春天,他们不仅播下的是种子,还有希望!他们春天播种希望,秋天丰收硕果,累,但快乐地享受生活。

  6、师:诗人就这样饱含赞美之情,写下了这充满活力的乡村美景,放声朗读,读出你心中的情感吧!(齐背全诗)

  在孩子们的朗朗书声中,本堂课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四年级语文下册《乡村四月》教案 6

  【教学理念】

  追求随课堂的有效性,让随堂课在真实中见精彩,平实中现智慧,朴实中含韵味,踏实中求质量。

  【学习目标】

  1、独立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借助注释、插图,自主学习,正确理解诗意,在诵读品味、情景想象中感受优美的田园风光,体验繁忙紧张的乡村生活,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热爱。

  4、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养成主动积累的习惯。

  【学习重点】

  读懂诗意,熟读成诵。

  【学习难点】

  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解题

  1、六单元的课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乡村生活的画面,随着课文的学习,我们走进了自然和谐的乡村人家,游览了辽阔宁静的牧场之国,今天让我们一起步乡村四月。

  (齐读课题)

  2、读了题目,你就了解到什么?你知道吗?这四月就是指江南农村春末初夏的时侯,这正是江南农民春耕的时节。

  二、读通诗句,书写生字

  1、久居江南的南宋诗人翁卷,如何用诗句记下这时的情景呢?让我们自由读读这首诗。读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朗读,正音,齐读。

  3、蚕桑的平舌音读得真准,它们是今天要学习的生字,会写吗?(范书)蚕,天虫为蚕,第一笔是横,可别写成撇;桑叶的桑要想把它写得美观,上面的三个“又”就要讲究穿插,写得富有变化,给人高低错落之感。来,自己抄写一遍。

  三、疏通字词,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意境:

  1、刚才我们学写了生字,读通了诗句:

  从小学一年到现在我们学了很多古诗,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学习古诗的?首先要借助注释,疏通字词, 接着读通诗句,了解诗意,最后想想画面,体会情感。下面我们借助注释,疏通字词,了解诗意,如果还有不懂的地方请作上记号。

  2、借助注释,你知道哪些词的意思?

  (理解山原、白满川、子规、了的意思)

  3、大家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第二句过渡:第一句写出乡村景美,第二句写人,乡村的人又怎样呢?这句里你们还有哪些词理解有困难?

  ⑴ “蚕桑”的意思?刚才我们借助注释知道了是结束的意思,再把蚕桑放进句中读一读──刚刚结束蚕子和桑叶又插秧,通吗?蚕桑该做什么讲?(点播:看来理解古诗,不能用常用的分解法或简单的从字面上理解,要放到诗句中去读。)谁能借助注释,再说这行诗的意思?

  ⑵ 乡村人家多忙呀!难怪诗人说:“乡村四月闲人少”,这里的闲是什么意思呢?你能组词说一说吗?(清闲、悠闲、空闲、休闲)哪些词的解释放在这最合适?你能说说原因吗?(你们说得言之有理,老师总结一下你们的说法,其实你们都想说,乡村每个人都很忙,没有人闲着呀!由此可见,他们就是这样勤劳,来,让我们赞一赞勤劳的人吧!(男女指读、齐读第二句诗)

  第一句过渡:这句写人赞人,而第一句写景,这句里你们还有哪些词理解有困难?

  ⑴ 雨如烟:

  雨像烟雾一样又轻又小。用你的话连起来说说这行诗的意思。(自说、抽说)你能试着把雨如烟的.解释调到前面来说一说吗?我们说诗意时,调换一下词语的顺序,这样就会更通顺些,不信你再说第一行诗的诗意,也用这种方法试试。

  ⑵ 简单疏通诗意后,我们感受到乡村的景色很美,来读一读。(齐读)

  ⑶ 现在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诗句,品味其中的关键词句,或许你对诗人笔下的乡村四月有些新的认识。

  ⑷ 范读,边听边想象,乡村四月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⑸ 引导:

  绿遍山原就像什么?放眼望去,山陵和原野满是的绿色,这绿色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层碧绿的毛毯。(你抓住“遍”字想开去,一用上比喻句,画面就变得更活了,更美了,更丰满了。)在大好的春光下,这绿绿得怎样?到处都是绿色,有深有浅,有明有暗,绿得鲜亮、绿得耀眼,绿得充满了生机。(这一串排着的话连在一起,让我们看到的绿色是那么丰富,是那么有层次,你的感受细腻了!)

  ⑹ 抓住能引起你想象的词,联系生活的场景,选一行诗,写写乡村四月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用上学过得好词佳句就更好了。(放音乐自己写,再交流)(评:随着你的描述,我仿佛看到看到一块块明镜似的水田,泛着点点银光,使乡村得更纯,如同无瑕的翡翠。你丰富的想象,让我听到了杜鹃鸟清脆的鸣声,和着沙沙的雨声,让这幅画卷充满生机,这真是一首动听和谐的春之曲呀!)

  ⑺ 再来读一读,这次读的感觉一定不一样!(自读、轮读相机指导)

  ⑼ 乡村四月有声有色,有静有动,色彩鲜亮,充满生机,多美的田园风光!合上书,闭上眼,想象着画面,读出你的感受。(齐背)

  4、春天是万物复苏的时节,是农家耕种的时节,看着乡村四月大好的春光,看着家家户户忙碌的身影,我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一年之计在于春”,你能体会乡下人家此时的心情吗?(他们享受着大好的春光,憧憬着幸福的生活,累并快乐着。)

  5、诗人就这样饱含赞美之情,写下了这充满活力的乡村美景,放声朗读,读出你心中的情感吧!(齐背全诗)

  6、对着画面,配上音乐,再吟一吟诗吧。(齐背、抽背)

  四、默写古诗

  1、多么精炼的字词,多么优美的画卷,那么短小的诗句,那么丰富的情感,让我们背着写下来,回家后推荐给你的朋友吧!

  2、刚才学的这首诗描绘的是春末夏初是江南人家的生活画面,《田园四时杂兴》又写的什么时候田园生活呢?下节课接着学习。

  五、板书

  乡村四月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优美

  乡村四月闲人少, 赞美

  才了蚕桑又插田。 勤劳

  四年级语文下册《乡村四月》教案 7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正确读写生字“蚕、桑”。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做到熟读成诵。

  3.在诵读品味、情景想象中感受优美的田园风光,体会诗人对劳动人民生活的热爱与赞美。

  4.激发想象,把诗改写成小作文,感受古诗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1.抓住重点词,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

  2.感悟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以及对劳动人民的赞美。

  课前三分钟经典诵读:《田园乐》《雨过山村》《约客》

  一、课前带文,感受田园风光。

  1、描述情景读,揭题。

  听着抒情的音乐,让我们仿佛走进了田园。田园风光,散发着泥土的芬芳,洋溢着劳动的欢欣,充满了丰收的喜悦。让我们先来欣赏一首王维的《田园乐》生:《田园乐》王维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2、译诗解文读

  师:红色的桃花还含着隔夜的雨滴,绿绿的柳树笼着淡淡的春烟。生: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师: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家童都还没有打扫地上的落花呢!莺鸟啼叫,山客还在酣眠。

  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3、真是一幅柳暗花明,清新幽寂的春之图啊。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现在就请跟着老师一起,到王维的画里去走一走吧!

  4、师描绘图画,生听,想像画面,填写句子。

  春天来了,桃花开得多热闹啊!有的桃花红彤彤的,像一团团火焰;有的桃花是淡粉色的,像一片霞;有的桃花还是花骨朵儿;有的羞答答地展开了几片花瓣;有的已经展开了笑脸,尽情展示她的美丽。在这清晨淡淡的雾色中,千万条柳枝随风舞弄着她柔软的身姿,置身其中,仿佛置身仙境之中。耳边传来黄莺的歌唱,真好听啊!别说山客不想醒来,连同学们都陶醉了。

  能不能告诉大家,在这幅画里,我看到了,闻到了,听到。

  5、师小结:桃红,柳绿,花落,莺啼,诗人为我们描画出的美丽的田园风光如画般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这就是古诗的魅力,读着优美的诗句,让我们产生无尽的想象。

  6、接下来,让我们欣赏一首由宋代诗人翁卷写的《乡村四月》,继续享受如画的田园。(出示课件,板书课题读题。)

  二、初读诗文,感知韵律。

  (一)初读诗,读准确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出示原文请同学们认认真真地读上两遍,注意第一遍读准字音,再把它读通读顺。

  2、请一生读,其他同学认真听,注意读音有没有错,(你读得很正确,并且流利,但有两个字的读音老师还是要提醒一下大家:蚕、桑)学习生字“蚕”“桑”及讲读多音字“了”。

  3、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这句话:才了蚕桑又插田。(同学们这一句读得很正确,字正腔圆,那么整首诗是否也能读得这么正确流利呢?

  老师很想听一听“”,开始——)

  4、全班齐读。

  (二)再读诗,读节律

  1、同学们,诗不但要读正确了,还要读出它的节奏来。

  老师出示第一句,请同学们试着自己读一读。——绿遍山原白满川。

  A、请生读,师注意评价。

  (师示范读,再让他跟读提示:节奏之间要读得声断气连)

  B、请全班齐读,(读得很好,真是有板有眼)

  2、让我们仿照第一句的节奏,标出其它三句的节奏。

  3、二人小组互读互听

  4、师出示整首词的节奏,男女生读诗。(评:读的节奏很准确;真是有板有眼。)

  (三)读韵味

  1、师范读韵脚。(出示韵脚,同学们听一听,老师的红色的字读得有什么不同?)

  2、生说自己的发现。

  3、师:在诗句的末尾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能使诗句的音韵更加地和谐优美。这就是押韵。

  4、请学生练读,感受音韵回旋。

  5、小组赛读。(两大组比一比,评:真是和谐优美;老师听到了回旋的音

  韵;)

  6、我们配乐齐读一下,一定会读得更好。(配乐)

  三、悟情品境释疑交流

  1、译诗解文读。(调换顺序再读一遍)

  师:从你们的朗读中,我看到春天来了,山坡田野间草木青绿,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交相辉映。

  生:绿遍山原白满川。

  师: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啼叫,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生:子规声里雨如烟。

  师:四月到了,正值农时,没有人闲着。

  生:乡村四月闲人少。

  师: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去插秧了。

  生:才了蚕桑又插田。

  2、师指导感受山原美。乡村四月真美啊,让我们先走进山原去看看:(出示图片。)师生承接读(朱自清)《春》

  师: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组1: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组1、2:山朗润起来了,

  组1、2、3:水涨起来了,

  组1、2、3、4: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师: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组1、2、3、4: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组1、2、3:风轻悄悄的,

  组1、2:草软绵绵的。

  师:四月的江南,无论哪里都是绿的:(补白想象发散读)

  生:想象,四月的江南,绿了

  师:山坡是绿的,原野是绿的,绿的`树,绿的草,绿的禾苗,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个绿色的世界。

  生1:墨绿、浅绿、嫩绿、

  生2:翠绿、淡绿、粉绿?

  生3:绿得发黑,绿得出奇;

  师:刮的风是绿的,

  生4:下的雨是绿的;

  师:流的水是绿的,

  生5:阳光也是绿的。

  师:所有的绿集中起来,

  生6:挤在一起,

  师:重叠在一起,

  生7:静静地交叉在一起,

  师:那一望无际的绿啊,诗人用了一个什么字来告诉我们这无边的绿?(遍)

  2、师:除了绿色,还有什么色彩?——白。(出示图片)

  师描述情景读:瞧,水田中积满了水,远远望去,一片白色,远处的青山就像推开的两扇门,送来青翠的山色,把积满水的田地环绕。)真是——

  生: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挞送青来。

  师:难怪诗人会这样写——

  生:绿遍山原白满川。

  3、乡村的四月,有声有色,有静有动,你们听——(杜鹃声)在子规的声声啼叫中,雨轻轻地来了。音乐(图片)

  师:“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这句诗写得多好啊!是的,

  生:严冬一过,如烟如丝的春雨,又悄悄的来到人间。它催促大地苏醒,它给春天增添生机。

  师:看!那蒙蒙的细雨像烟雾、像薄纱一样笼罩大地,使大地呈现出如诗如画的景象。

  组1:细雨滋润着柳树,柳树醒来了,柳枝变软了,吐出米粒大的嫩芽;微

  风吹拂,轻轻摆动,像一群身穿纱裙的仙女在翩翩起舞。

  组2、好像有谁在指挥似的,鸟儿们也扇着翅膀,在柳枝上放开歌喉,欢快地唱起了春天的赞歌。

  组3、迎春花禁不住张开笑脸,欣喜地沐浴在雨抚摸的嫩绿的小草也不甘示弱,抖抖身子钻出地面,给大地披上一身毛茸茸的绿装。

  齐:啊!多美呀!这树、这花、这草构成了只有春雨才能描绘的绚丽图画!补白想象发散读:

  子规声里雨如烟,四月的雨,像,像,像。

  生1、子规声里雨如烟,四月的雨,像,

  生2、子规声里雨如烟,四月的雨,像,

  生3、子规声里雨如烟,四月的雨,像。(引导生说完整句子)

  4、激趣情感,评价激励读。是啊,四月的雨啊,像雾那样轻:

  生1读——(师评:真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啊。)

  四月的雨啊,像纱那样柔,

  生2读——(师评:我仿佛触到了春雨那轻捷柔软的手指了)

  四月的雨啊,像烟那样迷蒙,

  生3读——(师评:乡村四月的景真美啊。)(板书:景美)师读诗句板书:绿原、白川、子规、烟雨。

  5、乡村的四月草长莺飞,万物复苏,它是美丽的季节,又是繁忙的季节。

  6、看图片理解“蚕桑”“插田”。(看着他们劳动的情景,你们有什么感受吗?让学生说说体会,)

  是啊,乡村的生活多么辛苦繁忙啊,诗人是用哪些字词把这种的景象描写出繁忙的景象写出来的呢?(才了?又)是的,人们忙完了蚕桑,又忙插田。人们只是忙完了蚕桑和插田吗?还可能会有哪些农活?7、(赏读文本,师生接读古诗)

  师:仲春时节,农事繁忙,婆媳相互呼唤去洗蚕子了,院中的栀子花开得正旺,却闲着无人欣赏。《雨过山村》

  师:乡村四月闲人少,人们白天耘田夜晚绩麻,连小孩子也跟着大人学习种瓜呢,多可爱啊!

  生:<<四时田园杂兴>>

  8、乡村的人们真勤劳。(板书:人勤)

  9、所以作者会说:引导读——

  10、同学们,这就是美丽的乡村四月,我们怎能不喜爱它呢?读——(前两句)这就是勤劳的乡村人民,我们为生活在这样的地方而自豪,读——(后两句)

  11、小组合作:在小组里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诵读古诗。再小组展示。

  12、我想,同学们已经把这首诗印在心里了,全班配乐齐诵。

  四、拓展练习。

  乡村是美的,作者的诗更美,它就像一幅画一样,展现在我们眼前。同学们,能不能用我们的语言,展开你们丰富的想象,把这首诗改写成一篇优美的小作文呢?

  1、生改写。

  2、交流汇报。师适时评价:描写真细致,让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字里行间充满了对乡村生活的赞美。

  你笔下的乡村就像一幅画一样。

  你的比喻句写得真好,为你的作文增色不少。

  3、小结:这就是古诗的魅力所在,寥寥几字就能让我们浮想联翩。

  4、作业:出示〈〈雨过山村〉〉,这首诗又让你看到了怎样迷人的田园风光呢?课后写一写。

  五、总结。

  乡村的景色如此迷人,课后,请同学们再搜集一些田园诗,读一读,赏一赏。感受诗的魅力,感受乡村生活的情趣!

  四年级语文下册《乡村四月》教案 8

  一、教材分析:

  《乡村四月》是南宋诗人翁卷所做的诗,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春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

  二、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正确读写“规、插”等字词,能有感情地朗诵、背诵、默写古诗。

  2、体会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培养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感悟诗歌的魅力,同时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

  四、教学过程:

  (一)感受诗之韵

  1、谈话导入。

  (1)板书“乡村”,谈话:我们都是乡村的孩子,在你的印象中,乡村是怎样的?

  (2)板书“四月”,谈话:四月的乡村,有哪些吸引你的景物呢?

  师:今天我们随着诗人一起走在乡村的小路上,去感受乡村四月的气息吧。

  2、简介作者:对比李白杜甫,翁卷很陌生,那我们就先简单地了解一下他。他是浙江永嘉(温州)人,很有才华,却没有做官,喜欢田园生活,擅长作田园诗。

  3、初读古诗。

  (1)请大家大声读读这首诗,注意要把字读准,把句读顺。(自由读)

  (2)谁愿意在大家面前吟诵吟诵?(2分钟)

  正音:多音字“卷、了”,生字“规、闲”

  过渡语:乡村四月的景色被大家读着读着就勾出了大概的轮廓,这就是多读的魅力。

  (二)品味景之美

  1.但刚才同学们说的只是乡村四月大概的轮廓,大家能否再清晰地告诉老师,在诗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把你们的答案写在纸上,然后举起来。

  2.老师随着学生写的词语,问:你看到?你听到?

  根据学生汇报板书:山原白川子规烟雨

  3.朗读中感悟:

  (1)品味“山原”

  预设一:如果学生都只写了“山原”/“山”等时——

  你看到的是山原,但诗人看到的是“绿遍山原”,你说这有什么不同?

  预设二:如果学生中有写“山原”,也有写“绿遍山原”的时候——

  (问写“绿遍山原”的学生)为何你要把“绿遍”写进去?你写的时候,脑海里出现的是怎样的山原?

  辐射:这是他看到的山原,你们看到的山原是怎样的山原?用笔在“山原”前面加个词,写出你想象到的怎样的山原。(提问3、4个学生,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词表现绿,必要时,老师可以示范一句。)

  (翠绿翠绿的山原,绿得淋漓尽致的山原,漫山遍野都是绿的山原……)

  渲染:多美的绿遍山原,它与反着白光的水田相互映衬,这不就是(引读——)“绿遍山原白满川”吗?

  (2)品味烟雨

  过渡:更美的是,山原、田野都笼罩雨里,谁能说说这又是怎样的雨啊?

  你还能怎样形容此时的雨呢?(蒙蒙细雨……)

  迁移:乡村四月的'细雨,出现在我们的眼前,也出现在其他诗人的诗句里: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在这如画般的景色中,你听到了什么:

  4.回到整体。绿的山原,白的水田,如烟的雨,如歌的子规声,谁能用自己美好的语言,把这两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2人)

  5.播放乡村风景图片(图不要太多,四张就可以了)。边播图片老师边渲染:这就是诗人笔下的——(可引读,或师读)“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的美景啊!

  (三)体悟人之勤

  过渡:是啊,这哪里是乡村,这简直就是人间仙境啊?生活在那里的人一定无比的幸福,此时他们又在干些什么呢?

  1.读后两句诗,问:他们在忙些什么?(采桑养蚕,插秧种田)

  2.采桑养蚕,插秧种田是农民的必修课,这是多么勤劳的村民啊,读出感觉。

  3.问:他们仅仅是在采桑养蚕,插秧种田吗?是那些词告诉你的:(闲人少),也就是说那里的什么人多(忙人多)

  4.想象他们在忙些什么。(在黑板的一边写下学生提及的农活,如忙喂鸡、忙放牛、忙犁田、翻土、种树……)

  是啊,乡村四月忙人多,他们都在辛勤劳作,你看——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我们也来学诗人作两句诗吧,把没写进诗歌的忙也写进去。

  仿写诗句: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又。

  5.从“才了……又……”你感受到了什么(繁忙)

  小结:都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乡村的四月这是——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四)升华情之切

  1.刚才我们在学习过程中陆续续读到的几首诗,让我们一起对比读一读

  韦应物《观田家》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二)》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2.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3.是啊,美若仙境田园风光,勤劳忙碌的人们,多么赋有生活气息的画卷啊!这成就了无数的诗人,成就了无数“乡村田园诗”。

  四年级语文下册《乡村四月》教案 9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借助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3、感受优美的田园风光,体验繁忙紧张的乡村生活,懂得珍惜时间。

  重难点:

  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屏幕出示句子“三峡百草香五峰千珠碧”,请生读,引出采花是以茶闻名的小乡村。板书:乡村。

  2、用词语描述或是赞美家乡的春天。

  师: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遂道,随着宋朝的翁卷一起去领略江南的乡村四月。板书:四月。

  二、初读

  1、自读作者的小资料,并作汇报。

  2、用已有的学诗的经验将诗读正确。指生读。

  3、用对联教学生字,结合不同读音的字意教学多音字。

  4、观察每句诗的字数,明白诗为七言诗。学划分节奏,视频观看朗读,自由读。

  师:人们常说,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请同学们仔细地读读这首诗,看诗中的哪些句子向我们描绘了如画的风景。板书:景。

  三、研读

  1、生自读诗,交流得出写景的句子为第一二句。

  2、出示一二两句诗:

  (1)在这画中的底色是什么颜色?板书:色。

  (2)绿色在春天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到?作者用的一个什么字写这绿色的?我们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这绿色?

  (3)诗中还给这画点缀了什么颜色?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结合注释理解“白满川”,图片讲解。

  师:这画生机勃勃,安静祥和。板书:静。读诗,看这画中还缺什么?

  (4)杜鹃在干什么?你从哪里知道的?

  (5)诗中用哪几个字描写春雨的?把写雨的句子换一个字你会换什么?说明作者在诗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6)理解“雨如烟”。烟有什么特点,风一吹它会怎样?隔着烟看东西是什么样的?出示春雨图,这说明春雨具有什么特点?

  (7)结合图,回忆前两天刚下的春雨,我们还可以把春雨比作什么?

  师:前两句给我们展现了一幅有声有色、静动结合的风景画。板书显现:有声有色静动结合。

  (8)齐读一二两句诗。用自己的话向你的同桌描述这画面。指生说。

  师:水光山色,子规声声,烟雨蒙蒙,江山如此多娇柔啊!再读诗,看看江南的人们又在做些什么?

  3、出示三四句诗:

  (1)生读并汇报人们在干什么,从哪里看出来的。板书:才了……又……

  (2)用生活经验谈谈,人们除了这两件事,还会做别的什么事?所以诗中用什么来写人们的生活?板书:闲人少。

  (3)你感受到那里的人们生活怎样?用组词的方法理解“闲”字。

  (4)懒惰的`人会不会有做不完的事?你体会到那里的人们身上的什么品质?

  师: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著名的小品演员赵本山在他的小品《红高粱模特队》中说过这样一句话:劳动者是世界上最美的人。此时,我们不仅感到这里的景美,这里的人也怎样?生说师板书:美。

  (5)带着赞美之情再读诗歌,用自己的话和同桌说说这两句的意思。指生说。

  四、总结感悟

  1.听着同学们的描述,不禁让我想起了农村的一句老话“一年之计在于春”啊,你能想象此时的农民朋友们心中在想些什么吗?生说。

  2.借江南勤劳的农民谈学生的现在并出示两句话,屏幕出示: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师生同读,懂得要珍惜时间的道理。

  诵读,将诗和句子同记在心里。学生自由朗读背诵诗歌。

  板书设计:

  乡村四月

  景:有声有色静动结合

  美

  人:闲人少

  才了……又……

  四年级语文下册《乡村四月》教案 10

  教学目标:

  1、会认“蚕”字,会写“蚕”“桑”两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诵、背诵古诗,并能准确无误地默写。

  3、理解诗意,想象画画,体会情感。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具准备:多媒体、展示台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老师非常喜欢。我们中国是诗的国度,早在唐代就出现过像李白、杜甫这样伟大的诗人,他们才华横溢,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优秀诗篇。今天,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古诗的魅力,来学一首新诗。(板书:乡村四月)

  二、弄懂诗题。

  1、看到诗题你知道了什么?(生:这是一首描写乡村的古诗。)

  2、这是一首描写江南初夏田园生活的古诗,它的作者是翁卷。(师书翁卷)

  三、知晓作者。

  1、有谁了解翁卷?抽名学生介绍:(生:南宋诗人。)

  2、师补充:翁卷,字灵舒,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他很有才华,与赵师秀、徐熙、徐玑合称 “永嘉四灵”。一生不曾做官,他特别喜欢田园生活,尤其擅长作田园诗。

  四、整体感知。

  1、现在就让我们随着诗人的足迹一起走进乡村四月,去感受乡村初夏的气息吧。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要把字读准,把句读顺。

  2、出示多音字。

  liǎo(一目了然、了解)

  liào 了(同“瞭” 望)

  le(吃了,买了,走了,算了)

  3、教师范读(播放录音)

  4、生自由读(读三遍)

  5、指名读。

  6、学生齐读。

  五、知诗情,悟情意。

  1、大家刚才读的非常有味道,下面我们就来理解古诗的意思,先学头两句(生齐读这两句)

  ①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山原:指山陵和原野。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川:平地 子规:杜鹃鸟。如:好像。

  诗意: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满是绿色。稻田里一片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色。(板书:景美)

  2、是啊,这哪里是乡村,这简直就是人间仙境啊?生活在那里的人们一定无比的幸福,那么,此时他们又在干些什么呢?(生齐读后两句)

  ②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才:刚刚 了:结束 蚕桑:种桑养蚕。

  诗意:四月到了,农活多了,乡里的农民们都在田间地头忙开了,刚忙完了采桑养蚕,又开始插秧种田了。(板书:人勤)

  3、诗的前两句写的是什么景色?(生:前两句写农村初夏的景色)。

  4、诗的后两句写的是什么景象?你从中体会到什么?(生:后两句写农人的`忙碌景象,体会到了农民的辛苦、勤劳,他们不误农时,辛勤劳作,值得赞扬)。

  5、《乡村四月》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板书:赞美)

  六、感情升华。

  1、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知道大家对古诗内容已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我们被美若仙境的田园风光所陶醉,更为这里勤劳忙碌的人们而心生敬佩,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种陶醉和敬佩之情再读古诗,谁愿意到前面来读读?(先请男、女生各一个上台诵读,然后全班齐读)。

  2、能背下来吗?(生自由背诵古诗,然后全班齐背)

  3、默写这首古诗(先请男女生各一个上台默写,然后全班默写)

  七、拓展阅读。

  1、其实,像这样描写田园生活的诗,我们曾经也学过一些,比如说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王维的《山居秋暝》还记得吗?像陶渊明、谢灵运、谢眺等等,他们都很热爱田园生活,也写了一些田园诗,课后我们可以找出来读一读,我相信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八、作业:

  画出前两句诗所描写的景象。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板书:

  景美

  乡村四月 赞美

  人勤

  教学反思:

  在教学《乡村四月》之后,我发现无论是在教学设计还是在课堂把握与生成方面都存在许许多多需要学习的空间。由于自己本身基础不好,经验不足,所以在课堂上碰到了许多的问题与障碍。

  首先,在初读部分我做得还不是很到位。我在初读中安排了三个层次的朗读。第一个层次是希望学生通过朗读能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第二次的朗读,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由读能够读懂一些字词的意思。而第三次的朗读,则是希望学生能够读出一点节奏和韵味来,把握这首诗的情感基调。在教学过程中,我第一个层次的朗读掌握的还可以。但在第二个层次上的目标实现得还不是很好。自身对于课堂也还很陌生,所以在引导学生读懂字词方面还不是很全面,比如说:“山原”这个古今用法不是很相同的也没有引导学生去了解。“白满川”、“雨如烟”等也没有很好地让全体学生一起去理解。我觉得有的老师说的很好,这里如果再加个环节,让学生联系注释话讲讲这几句的意思,可能学生对文本的熟悉程度会更深入一点,这样也为后面情感的挥发做下了铺垫。在学生讲了诗句的意思之后,再让学生概括地讲讲,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最后再精练到课文中的诗句,这样学生就能体会到古诗的精练了。

  其次,在后面的引导学生感悟“绿”这个环节时我也把握不好。此时,我让学生对“绿”展开想象:通过这个绿字,你仿佛看到什么绿了呢?但是,在课堂实施的时候,由于我在引导学生说话方面的能力的欠缺,学生想象得不够深入。此时,如果能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想开去,比如说:竹子绿了、稻田绿了……那学生对意境的想象就达到了,对诗歌的理解也深刻了。在学生能够透过文字想象出一幅幅画面之后,我就指导学生朗读全诗,打算让学生从画面回归到文本。但是,经过老师的指点,我发现如果在将文字分割成画面之后还需要一个画面的整合才行,才能真正达到在学生脑中留下一个富有意境的画面,否则在学生脑中之后一个个想象的片段,那也是不能达到意境美的境界的。

  第三,关于在最后一句中的关键:……才……又…… 从这个关联词中最能感受到人们忙碌。我想这里应该也是个可以抓的切入点。这里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感受由这个关联词所体现出的情感温度,突出人们的忙碌。经过有些老师指点,这里可以对“蚕桑”和“插田”这两个农村特有的生活场景都是可以进行展开的部分。由于这两个生活场景对学生来说较为熟悉,可以让学生对文本产生亲近的感觉,同时还可以告诉学生一些他们平时不是很了解的农业生产规律。

  第四,在整个教学设计中由于自身能力的局限我没有考虑到要适时地让学生感受诗歌的内容和形式上的某些特点。比如:押韵、诗人的写法、句式等等,当然只要渗透就够了。而我只知道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诗歌是琅琅上口的,但在诗歌的其他特征方面却没有提点到。

  人是要不断学习的,在以后的日子里要着重在自己欠缺的方面多下苦功了。

  四年级语文下册《乡村四月》教案 11

  一、导入。

  1.(课前背诵古诗)你们喜欢这个诗人吗?还知道哪些诗人呢?

  2.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诗人,翁卷,他和我们一样出生于美丽的江南水乡温州。每当人们提到他,就会想到这首诗。(出示课题及内容)

  二、初读。

  1.先请同学们把这首诗多读几遍,直到读准了,读响亮了。

  2.谁想来读读这首诗?他读的时候,其他同学认真听,你自己在心里跟着念,把每个字都读准了。

  3.你读懂了哪些字词的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

  你真厉害,已经掌握了通过注释去学习字词的方法。谁也用这种方法读懂了什么?

  a.“了”是“结束”的意思,那这里它应该读(“liǎo”)

  b.这首诗中还有一个词语比较难读“蚕桑”,谁有信心把它读好呢?把它带到句子中读一读。让我们一起把这句读两遍。

  4、同学们读得真认真,我们再把这首诗多读几遍,直到把它读得很有感觉,抑扬顿挫了。

  5、谁愿意有滋有味地来读一读?

  三、整体感知。

  1.读着读着,你看到了乡村四月的哪些画面?

  (碧绿的山陵和原野、白茫茫的稻田、杜鹃的叫声、人们在养蚕、插田……)

  2.好,现在就让我们去看看乡村四月的自然景色。(出示:绿……烟)

  四、体会画面美。

  1、学习“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有人说:读一首诗,就是在欣赏一幅画。反复读上几遍,读着读着,你都看到或听到什么了?

  a、透过“绿遍山原”这四个字,你仿佛看到什么绿了?

  1)山岭和原野都绿了。(具体一些,想象的再丰富一些)

  你真会说话。你不仅在理解,而且在想象了。想读读这绿色的山岭和原野吗?

  2)是啊,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绿的世界。这一片绿色,又让你联想起了哪些词语呢?(草木茂盛、郁郁葱葱)

  3)(图片)瞧,就是这样一个小乡村。这么美的景色,谁想来读一读。

  4)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绿意盎然的小乡村。

  b、谁还从哪儿感受到了画一般的美?(白满川)

  1)读着这句话,你看到了什么?

  2)(出示画面)你能把它读出来吗?(绿……)

  c、四月的乡村还有更美的呢,听,那空中传来什么啼叫的声音?(子规声声)

  知道子规是怎么叫的吗?好,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子规的歌声。

  同学们你觉得它在唱些什么?是啊,它在唱这“绿遍……”的乡村四月。

  d、子规声声唤来了这诗中的雨,轻轻的多读几次这个句子,这会是一场什么样的雨呢?

  1.如烟的雨,还可以说成什么?(蒙蒙细雨、烟雨蒙蒙……)出示图片

  2.你觉得怎样读才能读出着子规声声、烟雨蒙蒙的乡村四月呢?

  3.你为什么读得这么温柔(轻)?谁还愿意来温柔(轻轻)地读一读?

  e、同学们,自己再深情地读读这首诗,你能用两、三句话简单地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

  乡村四月多么地清新明丽(板书:清新明丽)。

  f、看着这么美的景色,诗人情不自禁地吟诵出这样的诗句:绿遍山野白满川……

  读得真美呀,我们此时已经仿佛跟随着诗人进入了那烟雨蒙蒙、如诗如画的小乡村。

  谁也想像诗人一样赞美一下这景色?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小乡村。

  2、学习“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领略了乡村四月的自然景色,让我们再去看看田园里那些忙碌的人们。读“乡村……插田”

  a、同学们,自己多读几次,你又仿佛看到或听到了什么?

  1)你看到人们的忙碌,那请同学们再读读这句诗,你从哪里发现了人们的忙碌?

  2)看来,人们真的'很忙碌,今天的人们在“蚕桑又插田”,几天前人们也在(“蚕桑又插田”),昨天人们还在(“蚕桑又插田”),明天的人们也将会在(“蚕桑又插田”)。如此忙碌的人们,他们的心情又是怎样呢?(高兴、喜悦)

  他们为什么这么忙碌呢?

  3)此时,在稻田里忙碌着的人们就是乡村四月这幅画中最亮丽的风景。

  b、四月的乡村,如果你用心听,它还是一首田园交响乐,用心读读这首诗,你都能听到哪些声音呢?(出示句式:我仿佛听到——的声音)

  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这份忙碌,这份幸福……

  c、是啊,此时诗人的心情和你们是一样的。他看着“绿遍……”的美景,看着“乡村四月……”的景象,觉得自己都快陶醉了。好,带着你们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轻轻地吟诵起这首诗。

  五、熟读成诵。

  1.看到了这么美的画面,听到了这么悦耳的声音,让我们再来读这首诗,读着读着,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乡村四月呢?

  2.多么秀丽的田园风光,多么幸福的农家生活,美美地读读这首诗,用你的朗读带我们走进这如诗如画的乡村四月。

  3.谁想来美美地读读这首诗。(出图片)瞧,你们的朗读带大家走进了这么美的画面。欣赏着这幅画,你心里有什么想说的?相信你们现在读这首诗肯定会有更加深刻的感受。

  4.四月的乡村是一幅画,是一首歌,想把这乡村四月永远记在脑海里吗?请闭上你的眼睛,让我们在这优美的音乐中欣赏这乡村四月的美景吧。

  六、延伸拓展。

  1、江南乡村生活令我们充满无限的遐想,让我们再来看看翁卷笔下的《山雨》是怎样的?

  出示:山雨

  一夜满林星月白,且无云气亦无雷。

  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

  1)认真读读这首诗,你仿佛看到或听到了什么?

  2)谁想来读读这首诗?

  2、原来,我们眼中的乡村生活便是一首首令人回味的诗,一幅幅美妙的画儿,那画中的一草一木,那画中熟悉的人既让我们感到亲切,又让我们留恋。

  其实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诗的影子,看(出示画面),那诗歌就白居易的《草》中。

  看,那诗又来到了贺知章的《咏柳》中。

  3、同学们,生活中还有很多诗的影子,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下课之后去寻找。

  七、板书设计:

  乡村四月

  宋:翁卷

  清新明丽景美

  人美

  四年级语文下册《乡村四月》教案 12

  知识技能目标:

  1、学习生字“蚕”。

  2、能有感情地朗诵、熟练地背诵诗歌。

  3、能领会诗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4、积累其他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

  德育美育目标:

  通过本诗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学习古诗的快乐,激发学生热爱美丽的田园风光,热爱祖国灿烂的文化。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吉他弹唱录象、收集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让我们乘着四月的暖风去看看江南乡间的美景,好不好!

  二、 配乐欣赏图片,营造氛围,让学生感受美。(田园风光图片和农民忙碌耕种的图片)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像。因此我让学生观赏乡村美丽的风光,领悟乡村生活的美好,将学生引入美的境界。)

  三、学习赞美。

  多美的田园风光呀!你们能用自己的话来赞美自己看到景或人吗?(学生练习赞美自己看到的景色或人)

  四、愉快学习古诗。

  1、诵读古诗。

  多令人向往的田园生活呀!宋代诗人翁卷还为此写下了一首诗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师示范→学生练习读诗)

  (诗歌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去理解诗中的情,充分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因此指导学生读诗时注重节奏和音律的指导,让学生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做到抑扬顿挫,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灵秀之美。)

  2、 品析诗中字词,理解诗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这是一首即写景又写人的诗,仔细读读,看看哪句写景哪句写人。

  (1)指导学生品读前两句: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理解诗句并读感情诵。

  仿写练习:春雨如烟 夏雨如( ) 秋雨如( ) 冬雨如( )

  (2)总结学法:我们以读、品、诵的方法学习了1、2句诗。请同学们用这一方法自学3、4句诗。(提出自学要求:读准生字、通过品字词理解诗意,在理解的基础上诵读诗句。)

  3、学生合作自学3、4句。

  4、反馈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自学情况:巧记生字“蚕”;学习多音字“了”。

  (2)检查学生对关键词及诗句的理解。(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纠正)

  (3)检查诵读。(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纠正)

  5、总结全诗,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另一位先哲也曾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些都说明了培养能力的重要性。这一环节,我充分利用教材,通过“先扶后放”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理解能力,思维想象能力,欣赏能。)

  五、多种形式展示古诗,感受学古诗的的快乐。

  同学们,我们平时学古诗都是用读的方法,今天大胆改革创新,用唱、演、画等方式来再现古诗,表达诗意、诗情好不好!(生:好!)

  1、老师弹唱古诗,引领学生进入快乐的境界。

  2、学生自由组合,通过喜欢的'方式练习再现古诗。

  3、学生通过喜欢的方式展示古诗。

  组1:我们用唱歌的方式展示,用《刘三姐》的曲子配上古诗演唱。

  组2:我们用朗读配合动作的方式表演

  组3:我们用表演小品方式表达诗歌的。

  师小结:同学们真能干!通过各种形式表演把乡村四月田园风光的美和人们忙碌的生活景象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仿佛也置身于诗中,与诗人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美,真是棒极了!

  (学生唯有将自己所有的感觉、情绪、智慧投入学习的过程之中,才能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我让学生采用各种喜欢形式来重现古诗的方法比较新奇,学生的兴趣一下就上来了,有了兴趣,学生动脑的积极性就高了,思维就活跃起来,变被动的听讲为主动的参与,学生化物为我,入情入境,将古诗的内容转化为有声有色的情景,让人如身临其境,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快乐挑战。(古诗字词填空练习)

  同学们,那么快就能把古诗学会了,敢不敢老师的挑战?(生:敢!)

  (学生在兴奋中复习古诗字词,理解古诗)

  六、 课外积累。(以诗配画的形式积累课外田园诗)

  师:同学们真棒呀!要想更棒的话,除了学好课本上的知识,还要善于学习课外的知识。老师想知道你在课外还积累了哪些田园诗。(学生展示课外收集的田园诗)

  师:多美的诗配画呀!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展示一位学生的诗配画)同学们喜欢这幅诗配画吗?(生:喜欢!)课后我们进行古诗配画展,好不好?(生:好!)(课上完了,学生还沉浸在古诗的意境中。)

  这一堂古诗教学课,讲求意境的再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知、情、意的统一,从中受到美的教育,美的熏陶,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提高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

【四年级语文下册《乡村四月》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下册教案12-14

语文下册的教案06-03

语文下册教案12-10

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12-18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2-13

四年级语文下册经典教案12-09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08-19

语文下册《望月》教案02-16

语文下册优质教案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