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氏之子》公开课的教学教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杨氏之子》公开课的教学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杨氏之子》公开课的教学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杨氏之子》公开课的教学教案 篇1
教材简析: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九岁男孩风趣幽默、机智巧妙地应答他人的故事。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尤其是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充分显示出九岁孩子的聪明机智和超强的应对能力。选编本课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开始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二是理解古文的意思;三是使学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要以读为本,重视朗读训练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优秀传统。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读,重点在读,难点也在读,在朗读上必须有时和量的保证。这是小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更应该多读少讲,使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熟读成诵,从而丰富语文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教学目标:
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
教学难点:
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了解义庆的《世说新语》。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我们每天都在用语言交流,精练得当的语言,能使我们有效地与人沟通,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帮我们摆脱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愉悦我们的身心。古代有一个九岁的孩子,回答别人时语言风趣机智,妙趣横生。他的故事被记录在刘义庆的《世说新语》里,大家想听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文,也叫文言文《杨氏之子》。
2.读题,解题。(之相当于的,杨氏之子意思是姓杨人家的儿子。)
二、读通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把字音读正确,读通课文。
2.检查读通情况(1)着重强调以下字的读音:惠曰禽诣为
应(2)引导学生读准停顿: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句子中的家禽不同于现在的家禽,这里的家和禽各自独立表达意思,因此要停顿。)(3)反复熟读[设计意思:这是小学生初次学习文言文,因此把文章读正确是学习的重点。]
三、理解文意。
1.参考注释,自学课文。要求:将注释中重点词语的解释批注在文中,据此初步理解句意。
2.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字词以下字词比较陌生或古今差异较大,学生可能提出:(1)其父:他的父亲。其,他。(2)为设果:小儿(杨氏之子)为他摆出水果。设,摆设,摆出。(3)以示儿:以便给小儿看。以,来,以便。(4)此是君家果。此,这;君,您,古代对对方尊敬的称呼。(5)未闻:没有听说。未,没有;闻,听。(6)夫子家禽:您家的'鸟。夫子,先生,您,对人尊敬的称呼。禽,鸟类。[以上问题,可让学生通过同学之间讨论自己获取答案,如学生能够作出回答,教师则应追问学生是怎么知道的。学生无法回答,教师可以适当点拨提示,让学生明白字词义。]
3.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四、体会语言精妙。
1.这个故事最精彩、最吸引人的是哪句话?为什么?(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用从来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家禽来应答,妙趣横生。九岁孩童能迅速领会孔君平表达的内容和技巧,显示出他的聪明机智和应对能力。)
2.如果杨氏之子回答孔雀是夫子家禽,与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比较,你认为哪一句更好?(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更妙,孔雀是夫子家禽显得生硬,有顶嘴之嫌,而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反映出孩子思维敏捷,语言幽默。)
3.想像:孔君平听了孩子的话后,会是什么反应?[设计意图:通过想象表达,进一步体会孩子所答言语的妙处。]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五、拓展阅读。
鼓励学生阅读《世说新语》中其他小故事,大体了解内容,体会语言妙在哪里。
六、课外延伸,综合学习。
阅读综合性学习,明确活动要求,自选活动方式,感受中国语言的魅力。
1.搜集积累在表达上有特点的语言,比如:歇后语、谚语、幽默故事、古今笑话等。
2.搜集和拟写提示语、广告语。
3.收集相声、评书或影视剧的精彩对白,试着演一演。[本次任务布置后,教师要及时掌握信息,适时调控指导,并且要真正给学生一个展示学习成果的舞台,可与回顾·拓展中的展示台相配合,也可结合语文课、语文活动积极创造展示机会,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功感。]
《杨氏之子》公开课的教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语言艺术专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的九岁男孩的故事。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这是学生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虽然难学,但学生却兴趣十足,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我立足于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兴趣,初步感知文言文,了解阅读古文的一些方法,能读、敢读文言文,并使学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
【教学理念】
语文教学倡导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熟读成诵,从而丰富语文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杨氏之子》是孩子们在小学阶段接触到的第一篇文言文,教材这样的编排,目的有三:一是让学生开始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二是能借助注释和上下文初步理解古文的意思;三是使学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感受中国五千年的语言魅力。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读,重点在读,难点也在读。因此,对于初尝文言之味的小学生而言,更应该多读少讲。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引领孩子们走进这个故事,引导学生去感受杨氏之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并通过多次地朗读激发学生感悟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使孩子们被祖国的语言魅力而折服。
【学习目标】
1、初步感知文言文,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能通过注释及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和句子的意思。
3、理解课文,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聪慧和他回答的巧妙之处。
【学习重难点】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体会人物语言的机智。
【学习准备】课前搜集有关机智问答的故事、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看,初识语言的艺术
1、读周恩来机智问答故事。
师:同学们,你们会说话吗?
(媒体出示周恩来机智问答故事,请生阅读后自由说说自己的感受)
师:我们每天都要用语言进行交流,人一出现,语言也出现了,但能说话并不意味着会说话。精练得当的语言,能使我们有效地和别人沟通;机智巧妙的语言,能使我们摆脱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愉悦我们的身心,活跃我们的生活……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课文也和说话有关。
2、板书课题,读题。(板书:杨氏之子)
3、解题:课文讲得是谁的故事?
4、比较古今称谓的不同使用
能用上课题的方式来介绍介绍自己吗?(费氏之女、陶氏之子……)
这和我们平时的说法相同吗?(老师点拨:“之”就是“的”的意思。)
师:不但题目如此,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文章也是古人用古代汉语所写下的文章,我们平时称它为古文,老师现在告诉你它的名字叫做:文言文。
(板书:文言文)
二、读,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1、学生自由读书,把课文读通。
2、带着问题听教师读文。
故事中的杨氏之子是个怎么样的人?
故事的另外一个主角是谁?
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3、交流、反馈,指导学生正确读好文中的句子。
学生回答后出示: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未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杨氏之子》公开课的教学教案】相关文章:
杨氏之子教案07-11
《杨氏之子》教案04-23
《杨氏之子》教学反思06-21
《杨氏之子》教学反思07-19
杨氏之子教学反思06-09
(精选)《杨氏之子》教学反思07-04
《杨氏之子》教学反思【精选】07-03
《杨氏之子》的优秀教案07-23
语文《杨氏之子》教学反思09-06
《杨氏之子》教学反思范文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