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春》教案
教学目标:
1. 领会作者赞美春天,积极进取的思想感情,激励学生珍惜春光,奋发向上。
2. 学习作者全面而细致地观察景物,抓住特点,有条理地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景物,表现景物特点的方法。
3. 了解文章寓情于景,表达对春天赞美之情的特点,体会精确的词语和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的表达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1. 学习作者如何观察景物,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
2. 品位文章的语言的优美生动——重点。
3. 朗读、背诵——重点。
教学方法:诵读、讲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 了解朱自清。
2. 反复朗读课文,初步体会文章语言特点。
3. 理清文章结构层次,熟悉文中绘春的六幅画面。
教学内容:
1. 导入。
2. 作者简介。
3. 正音正字。
4. 指导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特点:
口语化,以短句为主,节奏明快,适合描写春天的旋律,运用大量叠字、儿化音,轻盈优美,亲切自然,富有韵味和节奏感,适宜朗读。
5. 结构分析:
一、(1)盼春。二、(2-7)绘春。三、(8-10)颂春。
6. 讲析第一部分:
1)体会作者感情。
2)反复、拟人修辞方法的作用。
7. 浅析第二部分内容:
大地回春图,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思考:在这几幅画图中,你最欣赏喜爱的是哪一幅?评析喜爱的地方。
8. 布置作业:
1) 字词、解词,抄写课文。
2) 课上思考题。
3) 搜集有关描写春天的诗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 学习作者全面、细致地观察景物,抓住特点,有条理地描写景物。
2. 学习作者的语言,体会精确的词语和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的表达作用。
教学内容:
1. 导入。
2. 讲读第二部分:
1) 教师引导分析大地回春图:全面、整体观察
一切——万物复苏
山——朗润、水——涨、太阳——红。
2) 学生活动:请学生品评最欣赏喜爱的一幅画图,教师补充总结。(可不按课文顺序)
具体、细致观察
春草图:草——生机勃勃
衬托人的活动
重点引导学生分析词语。
春花图:树 上
花 下 有顺序的观察描写 争奇斗艳
遍 地
重点引导学生分析修辞方法作用。
春风图:触觉
嗅觉 和煦宜人
听觉、视觉
重点学习观察方法。
春雨图:季节特点、形体特点
雨景 滋润万物
迎春图:人们的活动
“一年之计在于春” 充满希望
3) 归纳写作特点之一:全面细致地观察景物,抓住特点,有条理地描写景物。
3. 讲读第三部分:颂春
娃娃――新
小姑娘――美 珍惜春光,奋发向上。
青年――活力
4. 归纳写作特点之二:
语言
1)词语准确形象。
2)修辞方法的运用使文章形象生动。
3)叠词、短句、儿化音的运用,增强了语言的韵味和节奏感。
5. 朗读背诵。
6. 课堂活动:
请同学补充写春绘春的诗文。
7. 总结。
8. 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比较阅读丁玲的《杜晚香》片断。
3)写一个初秋的景物片断。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 检查默写。
2. 比较阅读丁玲的《杜晚香》片断。
3. 讲评学生习作。
附:丁玲的《杜晚香》片断
春天来了,春风带着黄沙,在塬上飞驰;干燥的空气把仅有的一点水蒸气吸干了,地上裂开了缝,人们望着老天叹气。可是草却不声不响地从这个缝隙、那个缝隙钻了出来,一小片一小片的染绿了大地。树芽也慢慢伸长,灰色的、土色的山沟沟里,不断地传出汩汩的流水声音,一条细细的溪水寂寞地低低吟诵。那条间或走过一小群一小群牛羊的陡峭的山路,迤迤逦逦,高高低低。从路边乱石垒的短墙里,伸出一枝盛开的耀眼的红杏,惹得沟这边,沟那边,上沟下沟的人们,投过欣喜的眼光。呵!这就是春天,压不住,冻不垮,干不死的春天。万物总是这样倔强地迎着阳光抬起头来,挺起身躯,显示出它们生命的力量。
【七年级语文《春》教案】相关文章:
春望七年级语文教案10-16
七年级下册语文《春望》教案09-27
七年级上册语文《春》教案通用03-24
《春》教案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10-30
七年级上册语文《春》教案(精选16篇)09-04
《春》教案(语文版七年级教案设计)08-25
七年级语文《春》说课稿10-10
七年级语文春课件06-20
初中语文春教案04-25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春》说课稿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