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雨霖铃教案

时间:2024-10-12 04:08:29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二语文雨霖铃教案

  教学目标

高二语文雨霖铃教案

  (一)情感目标:借助多媒体和教师对作品的体验,带领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品读作品,培养诗歌兴趣和文学素养。

  (二)知识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

  (2)掌握写景抒情、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写法;

  (3)鉴赏意象,掌握婉约派的特点。

  (三)能力目标

  通过课堂教学与网络技术的整合,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充分使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式、探究式学习,开拓知识面,丰富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古典诗歌传统意象在作品中传情达意的效果。

  教学方法:

  (1)网络环境与课堂教学整合

  (2)美读法

  (3)讨论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准备与设备

  多媒体电脑平台(配备宽带上网)、Frontpage网页制作软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深情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我们昨天学习了豪放派词人苏轼的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感受了豪放派豪迈的词风,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种截然相反的词风——婉约派。而其中的代表词人是柳永。大家在课文注释上看到,这是一首离别词。生离死别都是人间最伤心的事情,人们最不愿遇到的事情。下面,请大家欣赏配乐朗读,感悟词人的缠绵悱恻的离愁别绪。(点击网页“配乐朗诵”)

  二、整体把握,感知作品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1、点击网页“配乐朗读”,让学生沉浸在离愁别绪的伤感氛围里。

  2、学生概括作品的思想感情,教师板书:

  感情:无奈、伤痛、眷恋

  三、了解背景,学会“知人论世”。

  1、教师设问:

  有同学曾经问我:《琵琶行》里琵琶女的悲惨遭遇告诉我们,在封建时代,歌伎是很没有地位的,是受歧视、受迫害的社会底层市民。那么作为封建文人学士的柳永,一个上层的文化人,与歌伎混在一起——甚至谈起恋爱来,岂不是自降身份,自我作贱?这好像有点不可思议。大家怎么看这个问题呢?

  说明:针对该生的问题引起学生兴趣,点击网页介绍有关柳永的经历。引导学生通过了解柳永的背景及与歌伎情深意切的关系,懂得借助背景,“知人论世”,鉴赏诗歌。

  2、点击网页“关于柳永”,教师同时简要点拨:

  教师:柳永虽然才情卓著,但早年屡试不第,一生仕途坎坷,生活穷困。经常出入娼馆酒楼,深深了解歌伎们的生活,深切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他同歌伎的交往并不像浪荡公子,纨绔子弟之流的风花雪月,虽然身份不同,但在歌楼酒馆,他找到了感情的寄托,找到了发挥才华的地方。正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在他的很多佳作,很多取材于同歌伎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

  这首词就是描写了作者要离开汴京(开封)去各地漂泊时和他心爱的歌伎难舍难分的痛苦心情。

  四、点击网页“配乐朗读”,学生朗读一遍,加深对作品的整体认识。教师对学生的阅读作简要评价,并指导学生注意停顿和节奏。

  五、分析上阕的情与景的关系,重点鉴赏情景交融、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1、教师:写景抒情诗的最大特点是“情景交融”,俗话说“相见时难别亦难”,在作者笔下,一景一物,一举手一投足,无不饱含着离别的无奈和伤感。大家讨论几分钟,试以上片为例,说说作者是如何通过写景(选择什么意象)来准确传情的。同时,作者在人物形象上也进行了细腻的刻画,试举例说说。

  2、学生分小组讨论。

  3、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板书:

  上阕:

  意象:蝉、长亭、雨、兰舟、烟波、云气

  作用:渲染凄清意境,

  烘托人物感情。

  4、教师点拨名句,深化学生理解,重点从朗读的角度分析:(视学生掌握情况决定详略分析)

  例一:“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开首三句,简单看,只是交代送别的时间、地点,然而细心留意,景物特点:“蝉”是“寒”的,特指是秋后的蝉,秋有萧索感爱,而蝉在凄凉急促地鸣叫,傍晚时分让人有落寞之感,更兼雨后带凉意。再看词人,一个“对”让我们联想到他的动作可能是“呆”对着长亭。这样,这里的景已不是单纯的景物。一阵骤雨过后,景色特别鲜明刺眼,周围都是凄切的蝉声,又正是暮色苍茫时分,对着这送别的长亭,这是多么动人愁思的境界呵!可见这里着重的是在酿造一种足以触动离情别绪的气氛,先给人一种无可奈何的感受,打下情感的基础,以增强下面抒写情事的真实性和感染力。这句要读得凄凉、落寞。

  例二:“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两句是实写不忍别离又不能不别的情况。“都门”是指汴京门外。“帐饮”是说搭起帐篷请行人吃酒,古人离别饯行离不开酒。“无绪”是当时心绪非常不安,不知所措的表现。这六个字明显地写出地点、动作和情绪,是高度压缩的精练的写法。“留恋处,兰舟催发”,是说正在留恋不舍的当儿,舟子已经催促他出发了。从“催发”中可以看出他们多么依依不舍。从这种依依不舍的情况中也可以更清楚的看出上句的“无绪”是已经达到了“黯然魂销”的程度。这里要读得泪眼朦胧,难以割舍,不忍放手。

  例三:“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进一步刻画两人难舍难分的形象。在这时候,真是纵有千言万语也给喉咙噎住说不出口了。只有紧握着手,泪眼相对而已。这一形象的刻画,看来似很简单,实则是情感的集中表现,是很真挚动人的。这句要读得“哽咽”欲哭,欲言又止。

  例四:“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想到从此天各一方,心情更加暗淡,移情入景,水色天光便披上了阴影。这句要读出苍茫、孤独味来。

  5、教师示范朗读一遍,将所储备的感情传染给学生。

  6、学生深情背诵上片。

  六、学习下阕,重点鉴赏典型诗歌意象。

  1、教师引入:下阕字字珠矶,句句含情,很多句子很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同样是写景但下阕词人写到了一些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典型意象,如酒、柳、风、月,这些意象给你什么样的联想呢?请同学们给合之前所学,讨论3分钟,谈谈看法。

  2、学生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教师边板书:

  下片:

  典型意象:酒、柳、风、月

  3、教师点击网页有关诗歌意象部分,并点评学生发言,深化学生认识。

  关于酒:

  常言借酒消愁,酩酊大醉后,把一切苦恼抛诸脑后,依依惜别时,“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就痛快地一醉而别。自欺欺人也好,逃避现实也罢,“醉翁之意”已不在酒了。

  喜时——杜甫说:“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闻官兵收河南河北》)

  哀时——曹操为功业人才而愁,发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感慨。《短歌行》)

  愁时——李白失意官场,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苏轼也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李清照思念丈夫时,说:“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声声慢》)

  王维送别元二,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

  关于月: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月是离合的象征,何况是残缺不全的月,最易引起词人的愁思。

  《琵琶行》几个地方写到月: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关于风:

  古语有云: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是特别让人伤感的季节。晓风轻拂,带来的并不是快意,而是凉意,凄凉的感觉。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总结:柳有“留”意,残月西挂,伊人不再,晓风侵人,徒添冷意,借酒消愁愁更愁。“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作者组合了最能触动离愁的景物入词,酿造意境,增添了抒情色彩,渲染了浓烈的气氛,更能展现出微妙的心理活动,挑动读者的心弦。

  4、学生自主朗读作品,鼓励毛遂自荐,作示范朗读。

  5、学生作示范朗读。

  七、师生共

  同归纳本诗的写作技巧:

  教师: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知道,鉴赏诗歌,如果准确把握了意象的特点和情景交融的写法,就不难理解作者的感情了。如果我们再细细分析,作者在上下阕的写景角度上有点不同,那就是——上片实写,下片虚写。而其中的转折句是“念去去”句。因此,我们可以归纳本词的主要的写作技巧是:

  板书:

  写作技巧:1)写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2)虚实结合

  八、点击网页“配乐朗读”,学生背诵全词。

  九、课内外迁移:初步掌握婉约派的风格特点。

  我们之前学了豪放派,现在又接触了婉约派,如果各用一个比喻句来形容两者,应该怎样形容呢?

  1、学生马上思考,自由发言。

  2、教师准备以下范例,必要时作引导:

  例:如果说豪放派是一位东北大汉的话,那么,婉约派就是江南女子;

  如果说豪放派是长江黄河,那么婉约派就是小桥流水。

  如果说豪放派是高山大海,那么婉约派就是山涧小溪。

  如果说豪放派是《黄河大合唱》,那么婉约派就是《夜半小夜曲》。

  十一、演示网页,链接宽带网,引导学生积极利用校园网和互联网进行自主学习:

  十二、下课。

  十三、板书设计:

  雨霖铃(柳永)

  感情:无奈、伤痛、眷恋

  上片:话别之时

  意象:蝉、长亭、雨、兰舟、烟波、云气

  作用:渲染凄清意境,

  烘托人物感情。

  人物形象:无绪、泪眼、凝噎

  下片:别后之境

  典型意象:酒、柳、风、月

  写作技巧:1)写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2)虚实结合

【高二语文雨霖铃教案】相关文章:

《雨霖铃》教案02-28

《雨霖铃》优秀教案06-08

《雨霖铃》教案优秀02-25

《雨霖铃》教案 (苏教版高二必修四)10-08

雨霖铃教案(精选16篇)10-05

《雨霖铃》教案15篇(优秀)05-20

《雨霖铃》教案设计模板09-08

柳永《雨霖铃》赏析09-09

雨霖铃教学反思09-02

《雨霖铃》教学反思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