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高三地理复习资料
高三地理复习资料1
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12km)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
2、平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以水准运动为主,有利於高空飞行。
3、大气的热力过程:太阳辐射--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大气保温
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
5、太阳辐射(光照)与天气、地势关系:晴朗的天气、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越强;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四川盆地最低。
6、大气的保温效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7、气温与天气:白天多云,气温不高(云层反射作用强);夜晚多云,气温较高(大气逆辐射强)。
8、气温的垂直分布: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9、气温的水准分布:①纬度分布: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我国热量最丰富的地区:海南岛
②海陆分布:夏季陆地>海洋,冬季海洋>陆地;
③气温高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反之,气温低的地方,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10、气温年较差:①影响因素:海陆热力性质;地表植被水分状况;云雨多少。
②变化规律:内陆>沿海,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裸地>草地>林地>湖泊,晴天>阴天。
11、地球自西向东转,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转,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转
12、地表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两级递减至零;
13、除南北极点外,地表任一点的自转角速度都相等,为15°/h;
14、北半球观察北极星的仰角大小即为当地的纬度大小;南半球看不到北极星;
15、在地球公转运动中,近日点(1月初)公转线速度和角速度达值,远日点(7月初)公转线速度和角速度达最小值;
16、如果黄赤交角变大,则热带范围变大,寒带范围变大,温带范围变小;
17、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冬至日直射南回归线;春秋分直射赤道;
18、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做回归运动,约每天移动0.26°,每月移动8°;
19、晨昏线的判读:
沿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经过的线为晨线,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经过的线为昏线;
在侧视图中,左夜为晨,右夜为昏;
在晨昏线上的点,如果地方时<12时,则该点所在线为晨线,如果地方时>12时,则该点所在线为昏线;
20、太阳高度判断:
昼半球中太阳高度>0,
夜半球中太阳高度<0,
晨昏线上太阳高度=0;
21、在光照图中,晨线与赤道相交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相交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
22、在光照图中,晨昏线上纬度点(即转折点)所在经线地方时要么为0时或24时,要么为12时;
如果该转折点所在纬线刚好出现极昼,则过该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0时或24时,如果该转折点所在纬线刚好出现极夜,则过该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时;
⑴南极发现有丰富煤炭(北极地区埋藏丰富石油),说明:
南极(北极)地区曾经位于温暖湿润地区,森林茂密,后经大陆漂移至此,这是板块构造学说的有力佐证.
⑵刚果盆地的形成原因:
刚果盆地原来是内陆湖,后经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湖水外泻而成.
⑶死海(贝加尔湖、坦噶尼喀湖、汾河谷地、渭河谷地)成因:内力作用----断裂陷落
⑷北美五大淡水湖(欧洲峡湾地形、湖泊)成因:外力作用----冰川作用
⑸庐山(华山、泰山)的'形成:断块山地
⑹七大洲地形特色:
亚洲:①地形复杂多样,起伏很大,高原、山地面积广;
②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平原多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
非洲:①地形以高原为主,地面地伏不大;
②东部纵贯着巨大的东非裂谷带;
③地势特点:东南高,西北低
欧洲:①欧洲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平原面积广大,占总面积2/3;
②地势低平,为世界地势最低一洲(300m),地势南北高,中部低;
③冰川地形广布
北美洲:①地势东西高,中部低;
②南北纵列三大地形区,西部是山地,东部是山地、高原,中部是平原;
③冰川地形在大陆北半部广布
南美洲:①西部为南北纵贯的安第斯山脉;
②东部为平原、高原相间排列
大洋洲:①地势低平。地表起伏和缓;
②地形为南北三个纵列带,东部为山地,中部为平原,西部为高地
南极洲:①世界上平均海拔一洲(2350m);
②大陆冰川广布,冰层平均厚度达20xx米,冰层以下地形多样
⑺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形成原因:
自然原因:①山区面积广大,岩石破碎,风化严重;②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
高三高考地理知识点复习资料5:地球和地图
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0000千米。
2、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的大圆弧线,又称子午线。特点:都是半圆;长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都相交于两极。
3、经度: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为0o经线,又称本初子午线。②经度的划分:以0o经线为起点,向东为东经度,向西为西经度,各划分180o。③东西经度的分布规律:东经度向东递增,西经度向西递增。④东西半球划分:20oW和160oE构成的经线圈为界,20oW向东到160oE为东半球、20oW向西到160oE为西半球。
4.纬线是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②特点:都是圆圈(两极为点);长度不等,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都指示东西方向;都相互平行。
5.纬度:以赤道为起点,向南为南纬度,向北为北纬度,各划分90o。③纬度大小的分布规律:北纬向北递增,南纬向南递增。④南、北半球以赤道为界线。⑤高、中、低纬度的划分:以南、北纬30o和60o为界。
6.地方时: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越往东地方时越早;经度每隔15o,地方时相差1小时。
7.每个时区都以其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统一使用的时间标准,称区时。计算:两地相隔几个时区,就相差几个小时;向东加,向西减。
8.北京时间:我国采用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即120oE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国统一使用的标准时间。
9.原则上以180o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向东过日界线减1天,向西过日界线加1天。实际上日期变更线有三处弯曲,原因是是避免将所经过的国家分入两个日期范围。
注:另外还有一条自然界线,即0时经线。
0时经线向东到180o经线为今天,0时经线向西到180o经线为昨天。10.地图三要素是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比例尺是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有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三种表示方式。同样的图幅,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小,但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大,但内容越简单。图例是符号,注记是文字或数字。
1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山谷处等高线向高处凸,多有河流发育,山脊处等高线向低处凸,多成为两条河流的分水岭。
12.地形剖面图可以直观地反映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形的起伏状况。
高三地理复习资料2
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
绕转中心太阳地轴
方向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
周期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恒星日(23时56分4秒)
角速度平均1o/日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快各地相等,每小时15o(两极除外)
线速度平均30千米/小时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小时,两极为0.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o26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2)地方时(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
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昼夜平分
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
随纬度的变化夏至日:由23o26N向南北降低方向降低
冬至日:由23o26S向南北降低
23o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离直射点越近高度
随季节的变化23o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越大
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
四: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o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o26
(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o,时间相差1小时,每1o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
(4)判断昼夜长短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
(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o-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五: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
(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
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
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
(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
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
七:区时,地方时的计算
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
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
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
第二单元大气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大气的垂直分层(课本29页图2.1)
高度温度大气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高层大气20xx-3000千米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
平流层50-55千米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平流运动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有利于高空飞行
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对流运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二:大气热力作用
(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
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
①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截留热量而增温,由于大气对于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比较差,但是对于地面长波辐射吸收作用强,所以地面辐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气吸收
②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种,方向朝向地面,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
二:大气的热力状况
大气的热力作用
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从图中可以看出,近地面等压线向低压方向(向下)弯曲,高空等压线向高压方向(向上)凸起
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影响因素: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则风力越大(图2.10,2.11,2.12)
在单一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风向垂直等压线,指向低压
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在三个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方向.
三:全球性的大气环流
1)三圈环流(课本37页图2.14)
①在地表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南北移动,对于北半球来说,夏季向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图2.15)
②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3)季风环流(图2.18)
地区东亚南亚,东南亚
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风向冬季西北风(亚洲大陆)东北风(亚洲大陆)
夏季东南风(太平洋)西南风(印度洋)
四:常见的天气系统
1)锋面系统冷锋和暖锋(图2.19,2.20)
冷锋暖锋
概念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
天气特征过境前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单一气团控制,低温晴朗
过境时阴天、雨雪、刮风、降温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下降,天气晴朗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好
降水的分布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后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前
大气举例北方夏季暴雨,冬春季大风,寒潮,沙尘暴
2)低压、高压系统气旋和反气旋(以北半球为例,图2.21)
气旋反气旋
气压低气压(中心低,四周高)高气压(中心高,四周低)
水平运动四周向中心辐合(北逆南顺)中心向四周辐散(北顺南逆)
垂直运动上升下沉
天气多阴雨天气多晴朗、干燥天气
举例台风长江流域的伏旱,北方秋高气爽天气
五;气候的形成和变化
1)气候的形成因子(太阳辐射、地面状况、大气环流、人类活动)
①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特点
l气温的分布,一般是低纬温度高,高纬温度低;山上的气温比山下低;暖流经过地区的气温比寒流经过地区高
l同一纬度地带内,由于下垫面不同,不同地点的气温状况不同,其中影响比较的大是海洋和陆地
l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比较(北半球)
气候类型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最高气温月最低气温月
大陆性大大7月1月
海洋性小小8月2月
②不同气候类型的降水状况
l赤道地区气流以辐合上升为主,全年雨量充沛
l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o之间,在副热带高压和信风带控制下,常年干旱
l大陆的西岸有两种情况,以亚欧为例,地中海地区(亚热带),夏季处于副热带高压中心的边缘,气流下沉,干燥少雨,冬季由于副热带高压向南移,此地受西风带的控制,多气旋活动,湿润多雨。欧洲地区(温带),终年盛行西风,各月降水量较多,而且比较均匀
l大陆的东岸,以亚欧大陆为例,处于季风环流的控制下,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冷干气流的影响,降水不多,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降水较多
l大陆的内部,以亚欧大陆为例,终年受大陆气团的控制,降水比较少
l两极地区以辐合下沉气流为主,全年降水少
2)气候的类型(课本47页的图2.26)
3)主要10种气候类型的判断(课本48页图2.27)
步骤依据因素变化结论
判断南北半球最高(或最低)气温月份6.7.8三个月气温最高北半球
12.1.2三个月气温最高南半球
判断所属温度带最冷月均温最冷月均温15℃热带气候
最冷月气温在0℃~15℃亚热带气候或者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气温在-15℃~0℃温带气候
最热月5℃寒带气候
确定具体的气候类型降水量的年内分配情况年雨型热带热带雨林气候20xxmm
温带温带海洋性气候700~1000mm
夏雨型热带热带草原气候(750~1000mm)热带季风气候1500~20xxmm)
亚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温带大陆型气候
冬雨型亚热带地中海气候
少雨型热带热带沙漠气候
寒带极地气候
六;大气环境保护
(1)全球变暖
原因:二氧化碳的增多而使气温升高
二氧化碳增多的原因:①大量燃烧矿物燃料,②毁林
危害:①海平面上升,淹没陆地
②改变各地降水状况和干湿状况,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保护措施:①提高能源的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益,采用新能源
②努力加强国际合作
(2)臭氧层的破坏与保护
原因:除了自然原因以外,主要是人类使用制冷设备排放的氟氯烃
危害:①危害人体健康,②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
保护措施: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物质的排放,加强国际合作
(3)酸雨
概念:人们一般把PH值小于5.6的雨水称为酸雨
成因:燃烧矿物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
危害:河湖水酸化,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和文物古迹等
防治措施:防治酸雨最根本的措施是减少人为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的排放,我国已经采取了发展洁净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等措施来控制酸雨
高三地理复习资料3
1、地球的内部圈层:地壳(地表到莫霍介面)、地幔(莫霍面—古登堡面)、地核(古登堡面以下)
2、岩石圈范围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之上)
3、岩石成因分类:岩浆岩(喷出岩和侵入岩)、沉积岩(层理构造、有化石)、变质岩。
4、地壳物质回圈:岩浆冷却凝固→岩浆岩-外力→沉积岩-变质→变质岩-熔化→岩浆
5、地质作用:①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变质作用)
②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6、地质构造的类型:褶皱(背斜、向斜),断层(上升岩块-地垒、下沉岩块-地堑)
7、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外力侵蚀(在外力侵蚀作用之前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8、地垒--庐山、泰山;地堑--东非大裂谷、河平原和汾河谷地。
9、地质构造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背斜(储油)、向斜(储水)、大型工程选址,应避开断层
10.外力作用与常见地貌:
①流水侵蚀——沟谷、峡谷、瀑布、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的地表、溶洞(喀斯特地貌)
弯曲的河道--凹岸侵蚀,凸岸沉积(港口宜建在凹岸)
②流水沉积——山麓冲积扇、河口三角洲、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
③风力侵蚀——风蚀沟谷、风蚀洼地、蘑菇石、风蚀柱、风蚀城堡等
④风力沉积——沙丘、沙垄、沙漠边缘的黄土堆、黄土高原;
11、陆地环境的整体性:陆地环境各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貌)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陆地环境的整体性。例如我国西北地方各环境要素都体现出乾旱特徵。
12、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有:①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热量)---――-纬度地带性
②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水分)-----经度地带性
③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水分和热量)----垂直地带性
13.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①山地所处的纬度;②山地的海拔;③阳坡、阴坡;④迎风、背风坡。
14、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雪线是指冰雪存在的下限的海拔高度)
主要影响因素有两个:一是0℃等温线的海拔(阳坡、阴坡);二是降水量的大小(迎风、背风坡)
15、非地带性因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影响等。例如我国西北地方的绿洲。
16、主要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
①两大地震带是:环太平洋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带。我国多地震的原因是:我国位於两大地震带中。
②地质灾害的`防御:提高建筑物抗震强度;实施护坡工程,防止滑坡和崩塌;保护植被,改善生态环境;
高三高考地理知识点复习资料2:气候的知识点
一、东亚:
1、东部沿海:季风气候显著;(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2、西部内陆:温带大陆干旱、半干旱气候;
二、东南亚:
1、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中南半岛大部分、菲律宾群岛,北部夏季高温多雨);
2、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马来半岛和马来群岛,常年高温多雨);
三、南亚:
1、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印度半岛大部分);
2、热带沙漠气候;(印度中下游;巴基斯坦以热带沙漠为主);
四、中亚:
1、温带大陆干旱、半干旱气候;
五、西亚和北非:
1、热带沙漠气候为主;(770多万平方千米);
2、小部分为地中海气候;
六、撒哈拉以南非洲:
1、热带草原气候(世界第一);
2、热带雨林气候;
3、热带沙漠气候;
4、地中海气候;
七、欧洲:
1、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西部)→世界最典型;
注:生成原因:①终年西风;②北大西洋暖流增湿增温;③地形因素;④大陆轮廓破碎,利于西风深入;
2、北部、南部:山地气候;
3、西班牙、葡萄牙等:地中海气候;
4、中部温带大陆性气候;
八、欧洲东部和北亚:
1、温带大陆性气候(俄罗斯);
九、北美:
1、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2、狭窄的温带海洋性气候(40°N-60°N);
3、狭窄的地中海气候;(30°N-40°N);
十、拉丁美洲:
1、热带气候,雨林、草原气候为主;
十一、大洋洲:
1、热带为主,呈半环状:大分水岭(热带雨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
注: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
①东澳大利亚暖流增温增压;
②东南信风来自于暖流;
③地形因素:处在大分水岭迎风坡;
2、热带草原气候(受赤道低压控制);
3、热带沙漠气候(被南回归线穿过;西澳大利亚寒潮);
4、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30゜-40゜);
十二、南极:
1、酷寒:
①纬度高,热量小;
②海拔高,降温幅度大;
③冰川对太阳的反射极强;
2、干燥:
①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小;
②终年受极地高压控制,下沉气流;
③陆地面积大;
3、烈风:平均18m/s,达100m/s,一年中8级以上风天达300天以上;
十三、北极:
1、没有南极寒冷(海洋面积大,大部分终年封冻);
2、降水比南极丰富(气温较高,海洋面积大),年降水量为100mm-150mm;
3、风速没有南极大;
高三高考地理知识点复习资料3:地形的知识点
一、东亚:
1、总括:(1)东部沿海:山地丘陵为主,平原狭小;
(2)西部内陆:高原山地为主;
2、山脉:阿尔泰山(蒙古),昆仑山(中国),喜马拉雅山(中国);
3、高原:蒙古高原(蒙古),青藏高原(中国);
二、东南亚:
1、总括:(1)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北高南低;
(2)马来群岛:地形崎岖,多火山地震;
三、南亚:
1、总括:(1)北:喜马拉雅山南部;
(2)中:两大冲积平原(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
(3)南:德干高原(亚洲的高原);
2、山脉:西高止山(印度西部),东高止山(印度东部)
四、中亚:
1、总括:以丘陵平原为主;
2、平原:里海沿岸平原(俄罗斯),图兰平原(乌兹别克斯坦);
3、丘陵:哈萨克丘陵(哈萨克斯坦);
五、西亚和北非:
1、总括:以高原为主,平原狭小
2、山脉:阿特拉斯山(非洲西北部,阿尔及利亚),大高加索山脉(西亚,为亚洲和欧洲分界线),格罗斯山(西亚,伊朗);
3、高原:伊朗高原(伊朗),美索不达米亚高原,
4、平原:尼罗河盆地和三角洲;
六、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总括:(1)以高原为主,东南向西北倾斜;
(2)第二大热带雨林分布区;
2、山脉:东非大裂谷,乞力马扎罗山(肯尼亚);
3、盆地:刚果盆地(世界上的盆地);
4、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
七、西欧:
1、总括:(1)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岛屿、内海;
(2)以平原山地为主,南北分布,东西走向;
(3)冰山地形分布:挪威峡湾海峡;
2、山脉:斯堪的纳维亚山,阿尔卑斯山;
3、盆地:巴黎盆地;
4、平原:西欧平原,波德平原
八、欧洲东部和北亚:
1、总括:地势平坦,以平原高山为主,东高西低,南高北低;
2、山脉:乌拉尔山(亚洲、欧洲分界线);
3、平原: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4、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
九、北美:
1、总括:纵列分布,山脉与海平行;
(1)东部:高原山区;
(2)中部:平原区(冬冷夏暖);
(3)西部:高山区;
2、山脉:科迪勒拉山系,落基山;
3、高原:拉布拉多高原;
十、拉丁美洲:
1、总括:(1)北部:以高原为主;
(2)西部以安第斯山为主;
(3)东部以平原、高原为主(相间分布);
2、山脉:安第斯山脉,迪勒拉山系;
3、平原:奥里诺科平原,亚马逊平原(世界第一大平原),普拉塔平原;
4、高原:圭亚那高原,巴西高原(世界第一大高原),巴塔哥尼亚高原;
十一、大洋洲:
1、总括:(1)东部:山地(大分水岭)大堡礁;
(2)中部:平原(大自流盆地→澳大利亚盆地);
(3)西部:低矮高原(占澳大利亚面积一半);
十二、南极:
1、总括:(1)冰雪高原(平均海拔:2350m);
(2)90%大陆冰川;
(3)淡水水库;
十三、北极:
1、总括:大面积冻土覆盖;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高三地理复习资料】相关文章:
高三数学复习资料5篇01-23
高三数学上册复习资料11-23
初一上册地理期末复习资料归纳11-19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资料05-16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资料人教版12-14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资料(优秀)05-16
高三地理教案10-11
[经典]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资料12篇05-16
高三学年的数学知识点及复习资料03-21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资料12篇[精]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