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试卷及答案

时间:2024-10-23 07:45:56 资格考试公告 我要投稿

202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试卷及答案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我们经常接触到试卷,在各领域中,只要有考核要求,就会有试卷,试卷是命题者按照一定的考核目的编写出来的。一份什么样的试卷才能称之为好试卷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202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试卷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试卷及答案

202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试卷及答案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心,为中国教育的发展探寻新路,被毛泽东称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是( )。

  A.陶行知

  B.黄炎培

  C.晏阳初

  D.蔡元培

  1.【答案】A.陶行知

  解析:本题考查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陶行知的一句教育名言,寓意非常高尚,只讲付出,不要任何回报,表达了一种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体现了教师崇高的职业道德。陶行知被毛泽东称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A项正确。

  2.下列选项中,教育家与其提出的理论对应正确的是( )。

  A.巴班斯基——教学与发展理论

  B.加涅——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C.赞科夫——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D.洛扎诺夫——范例教学理论

  2.【答案】B.加涅——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家与其提出的理论对应。加涅关于学习类型的划分和教学观念及条件的转变的思想,也都是以知识的结构和对学生的实质意义为逻辑起点的。这也可以被看作属于结构主义教学论。B项正确。

  3.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人与劳动相结合是人发展的主要途径,但是在教育史上,出现了漫长的一段人与劳动相脱离的历史,这段历史主要是从( )开始的。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3.【答案】B.奴隶社会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教育的特征。奴隶社会,出现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即学校。学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其产生条件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社会生产必须出现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使一部分人可以脱离生产劳动,使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分工,从而开始出现专门从事教育的教师和专门从事学习的学生。(2)具有相当数量的经验积累,为学校教育提供特定的教育内容。(3)文字的出现。因此,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最早出现在奴隶社会。B项正确。

  4.一个生而失明的孩子,很难被培养成一个画家。这反映的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是( )。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主观能动性

  4.【答案】A.遗传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包括遗传素质、环境、学校教育和个人主观能动性。其中,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题干中,“生而失明”属于遗传素质。A项正确。

  5.经济学家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表明( )。

  A.教育对人口结构的调节作用

  B.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C.教育对社会文化的传承作用

  D.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维护作用

  5.【答案】B.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创立的。该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是体现在人身上的资本,即对生产者进行教育、职业培训等支出及其在接受教育时的机会成本等的综合,表现为蕴含于人身上的各种生产知识、劳动与管理技能以及健康素质的存量总和。该理论体现的是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B项正确。

  6.《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指出,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贯彻党的权教育方针,并将培养人的质量规格表述为( )。

  A.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

  B.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保卫者

  C.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D.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6.【答案】C.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解析:本题考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内容。《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第十三篇关于教育的内容中明确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立德树人,增强学生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意识、实践本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C项正确。

  7.在现代学制发展过程中,我国学制主要采用的是( )。

  A.双轨制

  B.单轨制

  C.多轨制

  D.分支型学制

  7.【答案】D.分支型学制

  解析:本题考查学制的类型。分支型学制是在初等教育阶段强调共同的基础性教育(小学、初中阶段),到中等教育阶段分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两个分支的学制。这种学制上通(高等学校)下达(初等学校),左(中等专业学校)右(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畅通。代表国家是苏联、中国。D项正确。

  8.教科书的编排形式主要是( )。

  A.综合式和分支式

  B.学科式和活动式

  C.直线式和螺旋式

  D.统一式和分散式

  8.【答案】C.直线式和螺旋式

  解析:本题考查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直线式和螺旋式是课程内容的两种基本逻辑方式。直线式是指把课程内容组织成一条在逻辑上前后联系的“直线”,前后内容基本不重复。直线式的逻辑依据是课程知识本身内在的逻辑是直线前进的。螺旋式是指在不同单元乃至阶段或不同课程门类中,课程内容重复出现,逐渐扩大知识面,加深知识难度,即同一课程内容前后重复出现,前面呈现的内容是后面呈现的内容的基础,后面呈现的内容是前面呈现的内容的不断扩展和加深,层层递进。螺旋式的逻辑依据是人的认识遵循着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逐步深化的发展规律,能够将学生的认知结构与学科的逻辑结构相统一。C项正确。

  9.在我国当前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中,明确规定研究性学习是( )课程?

  A.必修课程

  B.选修课程

  C.地方课程

  D.学科课程

  9.【答案】A.必修课程

  解析:本题考查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性质。新课程改革的课程结构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性质是必修课程、经验性课程、综合性课程、实践性课程、三级管理的课程。A项正确。

  10.为了避免学生考试作弊,学校制定了相关制度,规定凡在考试中作弊者,一律取消参与各种荣誉评选的资格。这种做法属于哪种德育方法?( )

  A.榜样示范法

  B.品德评价法

  C.自我修养法

  D.说服教育法

  10.【答案】B.品德评价法

  解析:本题考查德育方法。品德评价法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促使其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督促其不断进步的一种方法。品德评价法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等。凡在考试中作弊者,一律取消参与各种荣誉评选的资格,这是对作弊学生的`一种惩罚,是品德评价法的体现。B项正确。

  11.在皮亚杰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划分中,公正道德阶段是( )岁以后。

  A.10

  B.12

  C.14

  D.16

  11.【答案】B.12岁以后

  解析:本题考查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具体表现为四个阶段。其中,公正阶段(11、12岁以后):儿童开始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体验到公正、平等应该符合每个人的特殊情况。公正的奖惩不能千篇一律,应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进行。B项正确。

  12.在一次旅游时,张明一眼就认出了人群中的同学王钢。这体现的主要记忆活动是( )。

  A.识记

  B.保持

  C.再认

  D.回忆

  12.【答案】C.再认

  解析:本题考查记忆过程。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回忆和再认。其中,再认是指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当它再度出现时能识别出是以前经历过的过程。题干中,张敏一眼认出了同学王钢,这是王钢重新出现在眼前时再一次认出来的。C项正确。

  13.刘庆复习历史科目时,按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的时间顺序构建了历史知识的框架图。她的学习策略主要属于( )。

  A.组织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复述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13.【答案】A.组织策略

  解析:根据学习策略涵盖的成分,迈克尔等人将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其中,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其中,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策略。它包括列提纲、利用图形和表格、归类策略等。题干所描述的是构建历史知识框架图,是对历史知识进行梳理,形成知识结构,属于组织策略。A项正确。

  14.课本中有标记的地方容易被学生关注。这反映了知觉的( )特性?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14.【答案】B.选择性

  解析:本题考查知觉的特性。选择性是指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反映的特性。其中,被清楚地知觉到的客体叫对象,未被清楚地知觉到的客体叫背景。题干中,学生会选择有标记的内容关注,体现了选择性。B项正确。

  15.刘新阅读速度很快,同学们都说她能一目十行。这种现象属于( )。

  A.注意的分配

  B.注意的分散

  C.注意的广度

  D.注意的转移

  15.【答案】C.注意的广度

  解析:本题考查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广度也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人们能够清楚地知觉出的对象的数目。一目十行体现了注意的范围较大。C项正确。

  16.苏萌为了学好英语,三年来每天早晨朗读英语半小时。这体现的意志品质是( )。

  A.果断性

  B.冲动性

  C.灵活性

  D.坚韧性

  16.【答案】D.坚韧性

  解析:本题考查意志的品质。意志的品质包括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自制性。其中,意志的坚持性也称坚韧性,是指在意志行动中能坚持决定,百折不挠地克服困难和障碍,完成既定目的方面的意志品质。题干中,苏萌三年来坚持每天早晨朗读英语,是坚持不懈的表现,体现了坚韧性。D项正确。

  17.李辉的学习成绩不太好,感到自卑。为求得心理满足,他经常在同学面前炫耀自己多次获得学校长跑冠军。李辉的这种心理防御机制属于( )。

  A.升华

  B.补偿

  C.退行

  D.投射

  17.【答案】B.补偿

  解析:本题考查挫折的应对。常见挫折的应对方式主要有升华、补偿、退行、幽默、宣泄、认同、文饰、投射等。其中,补偿是指个体所追求的目标、理想受到挫折,或由于本身的某种缺陷而达不到既定目标时,用另一种目标来代替或通过另一种活动来弥补,从而减轻心理上的不适感。题干中,李辉通过长跑冠军这一头衔来弥补自身成绩不好的劣势,体现了补偿这一应对方式。B项正确。

  18.张老师在班会上引导学生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张老师激发的是学生的( )学习动机?

  A.直接的、近景性动机

  B.直接的、远景性动机

  C.间接的、近景性动机

  D.间接的、远景性动机

  18.【答案】D.间接的、远景性动机

  解析:本题考查学习动机的分类。根据动机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学习动机分为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直接动机与学习活动本身直接相关联,表现为对所学习的学科内容或学习活动的直接兴趣和爱好。间接动机与社会意义相联系,是学生内化了社会观念、父母意愿以及教师期望的结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是一种间接动机。根据动机作用与学习活动的远近关系,学习动机分为远景性动机和近景性动机。远景性动机是与长远目标相联系的一类动机。近景性动机是与近期目标相联系的一类动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长远目标,因此该动机属于远景性动机。D项正确。

  19.孙英同学对同学汪丽在公交车上不给老人主动让座的行为感到气愤,孙英的这种心理活动属于( )。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9.【答案】B.道德情感

  解析:本题考查品德的心理结构。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四种基本心理成分: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其中道德情感是根据道德观念来评价他人或自己行为时产生的内心体验,是产生品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是品德实现转化的催化剂。题干中孙英同学对汪丽的行为感到气愤正是评价他人行为而产生的内心体验。B项正确。

  20.梅老师把班里的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中学生能力各异,要把他们以互助的方式开展学习活动,共同完成小组目标。梅老师运用的教学策略属于( )。

  A.合作学习。

  B.接受学习。

  C.替代学习。

  D.直接学习。

  20.【答案】A.合作学习

  解析:本题考查教学策略的类型。其中合作学习指学生们以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教师主导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它是一种由能力各异的多名学生组成小组,一起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题干小组中学生能力各异,老师把学生分组,学生共同完成小组目标符合合作学习的内涵,A项正确。

  21.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依据学生的动机水平、年级特点和个体差异对教学策略进行适当调整,这说明王老师具有哪种教学能力?( )

  A.认知能力

  B.操作能力

  C.监控能力

  D.计划能力

  21.【答案】C.监控能力

  解析:本题考查现代教师的教学能力。现代教师的教学能力可以归结为以下四种:教学认知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操作能力和教学监控能力。其中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题干中王老师根据学生的差异对教学策略进行适当调整,体现了教学监控能力。C项正确。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22.人格具有可塑性。

  22.【参考答案】

  表述正确。

  人格具有可塑性。人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具有短时间的稳定性,但是纵观一生,它还是可以被塑造的。人格是在主客观条件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随着身心的成熟和环境的变化,人格也有可能产生或多或少的变化,这是人格可塑性的一面。

  故表述正确。

  23.教学就是智育。

  23.【参考答案】

  此说法错误。

  教学是智育的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智育是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之一,智育也需要通过课外活动等途径才能全面实现;教学要完成智育任务,也要完成其他各育的任务,这是它们之间的区别。

  故表述错误。

  24.教育目的不等于学校的培养目标。

  24.【参考答案】

  表述正确。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教育目的是针对所有受教育者提出的,而培养目标是针对特定的教育对象提出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对象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制定培养目标需要考虑各自学校学生的特点。因此,教育目的不等于学校的培养目标。

  故表述正确。

  25.课堂中的人际关系就是师生关系。

  25.【参考答案】

  表述错误。

  课堂中的人际关系是指课堂群体中,在师生间和学生间交流基础上形成的由个体的个性进行调节,并伴随着情感上的满意或不满意状态的师生间、学生间比较稳定的心理联系。课堂中的人际关系包括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以及生生关系(学生与学生的关系)。

  故表述错误。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26.简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26.【参考答案】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学习理论从全人教育的视角阐释了学习者整个人的成长历程。观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知情统一的教学目标观。教育理想就是要培养既用认知的方式也用情感的方式行事的知情合一的人。

  ②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有意义学习是指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增长知识的学习,而且是一种与每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

  ③学生中心的教学观。学生中心模式又称非指导模式,教师的角色是“助产士”或“催化剂”。

  27.简述提高知识直观效果的途径。

  27.【参考答案】

  ①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像直观。

  ②加强词和形象的配合。

  ③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⑤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28.简述学校德育的陶冶法及其运用的具体要求。

  28.【参考答案】

  (1)基本含义:陶冶法是指教育者有目的地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感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的方法。陶冶法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等。

  (2)运用的基本要求:

  ①创设良好的环境。

  ②与启发引导相结合。

  ③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

  29.简述学校教育中课程的表现形式。

  29.【参考答案】

  课程内容的文本表现形式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三个层次。

  (1)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做出全面安排。课程计划的构成:①培养目标。②教学科目的设置(核心和首要问题)。③学科顺序。④课时分配。⑤学年编制与学周安排。

  (2)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订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和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国家管理评价课程的基础。课程标准的内容:①前言。②课程目标。③内容标准。④实施建议。⑤附录。

  (3)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其中,教科书和讲义是教材的主体部分。教科书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

  30.材料:

  20世纪50年代,国外有一位教育专家发现,有些孩子不论用什么方法,学习成绩就是上不去,传统上,人们会把这个问题归因于家庭或者教师没有尽到责任,但是他发现这些家庭和教师都非常尽责,孩子的成绩依然没有任何改观。而且在每一个学校都有相当数量这样的学生,于是他推测会不会和他们自身有什么关系呢?于是他找到了一位内分泌医生,让他来看看这些孩子和普通孩子之间有什么不同。这位医生对这些孩子的内分泌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那些调皮捣蛋的孩子,通常基础代谢水平和睾酮素的分泌量远远高于同龄人,因此这些孩子过分喜欢表现自己。如果高到一定水平以后,这些孩子的大脑是无法控制自己的。研究还进一步发现,只要这些孩子的这两个内分泌指标,一直明显高于阈值的话,实际上用任何教育方法,都无法改变这些孩子的行为,因为他们的大脑在替他们做主。这位内分泌医生还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其中有一些孩子也会逐渐变得听话,但实际上并不是老师或者家长的作用,而是这些孩子的内分泌水平达到了正常。由此,该教育专家认为,学校中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与他们身体的内分泌水平有关,而与家长、教师的努力无关。

  问题:试用马克思主义关于影响人的发展因素理论,分析案例中教育专家的观点。(18分)

  30.【参考答案】

  (1)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影响人的发展因素理论来分析,该专家的观点属于遗传决定论,是有偏颇的,错误的。

  马克思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等)与外部环境(如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的发展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①遗传是指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年龄特征。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题干中“那些调皮捣蛋的孩子,通常基础代谢水平和睾酮素的分泌量远远高于同龄人,因此这些孩子过分喜欢表现自己。”体现的就是遗传素质对人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②环境泛指个体生活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环境不决定人的发展。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不是消极的、被动的。

  ③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方向和方面做出社会性规范,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④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材料中,教育专家认为,学校中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与他们身体的内分泌水平有关,而与家长、教师的努力无关。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属于遗传决定论,只关注了遗传素质对人发展的影响,而忽视了教育、环境以及个体主观能动性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

  31.材料:

  上生物课时,为了让学生准确无误地掌握“周围神经系统”的有关知识,李老师根据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对课程进行了精心设计。他先让学生学习“神经系统”的一般知识,分析神经系统的构成和作用,让学生明白“周围神经系统”与“中枢神经系统”共同构成“神经系统”,它们分别承担着不同的功能;进而厘清“周围神经系统”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关系,比较“周围神经系统”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异同,以此促进学生掌握“周围神经系统”的相关知识。

  问题:

  (1)请解释“先行组织者”的含义。(6分)

  (2)请结合李老师的做法,说明先行组织者在教学中的作用。(12分)

  31.【参考答案】

  (1)先行组织者策略是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具体应用的技术。所谓“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学习任务本身有较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并且能够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和新任务关联起来。也就是通过呈现“组织者”,在学习者已有知识与需要学习的新内容之间架设一道桥梁,使学生能更有效地学习新材料。

  (2)李老师的做法是正确的,践行了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奥苏贝尔认为,先行组织者不仅能够帮助学习者学习新知识,而且可以帮助其保持知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将要学习的新知识中的重点部分;②突出强调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的关系,为新知识提供一种框架;③能够帮助学生回忆起与新知识相关的已有知识,以便更好地建立联系。案例中李老师先让学生学习“神经系统”的一般知识,是在为周围神经系统的学习提供一个大框架,进而厘清“周围神经系统”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关系,是在帮助学生理解新内容与已有知识的关系,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故在教学中我们应学习李老师的做法。

202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试卷及答案2

  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一名句的作者是()。

  A、杜甫

  B、李白

  C、韩愈

  D、白居易

  【参考答案】:A

  【解析】:“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2、当代课老师反应班里同学上课纪律不好,不交作业时,作为班主任你怎么办?

  【参考答案】:略

  3、“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所反映的是()。

  A、教育影响一致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正面教育原则

  D、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参考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教学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特长进行有区别的教育。

  4、教师针对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突发事件能够随机而变,因势利导,体现了教师劳动具有的()特点。

  A、复杂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长期性

  【参考答案】:B

  【解析】: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育教学规律。具体表现在:因材施教;教学上的不断更新;教师的“教育机智”。

  5、中国人有句俗语说“师生如父子”,这句话的真正内涵是()。

  A、师生关系就是父子关系

  B、教师对学生既有像父母对子女一样的关爱,又有像父母对子女一样的偏爱

  C、师生关系基本等同于父子关系

  D、教师对学生有像父母对子女一样的关爱,却没有像父母对子女一样的偏爱

  【参考答案】:D

  【解析】:师生关系较为复杂,既包含感性的情感成分,也有理性的授受成分,且理性的教育占主导地位。父与子关系更多的是血源上的亲情感性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双方角色定位明确,和谐默契,即彼此遵守行业规范,师者为师,生者为生,各司其职。

  6、教师讲课语言生动、形象、简洁、准确、富有吸引力,声音抑扬顿挫,并伴有适当的表情,使学生产生兴趣,易引起学生的()。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兴趣

  D、共鸣

  【参考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认知发展的关联”。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无意注意又称不随意注意,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不经意。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有两个方面:刺激物的特点和人的内部状态。教师讲课语言生动、形象、简洁、准确、富有吸引力,声音抑扬顿挫,并伴有适当的表情属于刺激物的特点,故本题选B。

  7、中国最早的学校教育形态出现在()。

  A、西周

  B、春秋战国

  C、夏朝

  D、殷商

  【参考答案】:C

  【解析】:我国早在夏朝就有了学校。《汉书·儒林传》记载:“乡里有教,夏曰校,殷曰痒,周曰序。”“校”“痒”“序”都是学校的名称。

  8、20世纪70年代曾有一部广为人知的小说《闪闪的红星》,它的作者是()。

  A、浩然

  B、李心田

  C、刘心武

  D、张有德

  【参考答案】:B

  【解析】:李心田,当代作家,发表过诗、剧本、小说、电影文学剧本等。主要作品有:独幕话剧《小鹰》,中篇小说《两个小八路》《闪闪的红星》,叙事诗《金色的花环》等。

  9、(1)简要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

  (2)如果你来指导高学段小学生学习本文,那么请确定教学目标。

  (3)根据教学重点和教学目标,设计对于闰土外貌学习的教学环节。

  【参考答案】:【参考设计】(1)本文中心思想:本文通过“我”对三十年前和闰土之间的一段生活的回忆,刻画出了一个健壮机敏,聪明能干,有丰富知识的农村少年的形象,表达了”我”对闰土爱慕、敬佩和怀念的感情。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文章的生字词及多音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习本文了解闰土是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健康可爱、经验丰富的农家少年,学习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感受他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解析】:本题考查对教学设计题。

  10、有一位法国人说过:“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面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秩序,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这段话结束了欧洲几百年来把儿童看成“小大人”的观点,它出自()之口。

  A、杜威

  B、卢梭

  C、涂尔干

  D、裴斯泰洛齐

  【参考答案】:B

  【解析】:卢梭认为教育的任务应该使儿童“归于自然”,他在《爱弥儿》中提到,自然教育的最终培养目标是与“公民”“国民”相对立的“自然人”。

  11、教师的言论、行动,为人处世的态度,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这体现了教师的()角色。

  A、传道者

  B、解惑者

  C、管理者

  D、示范者

  【参考答案】:D

  【解析】:教师的言行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体现了教师的示范者角色。

  12、朋友之道中的“信”,作者的看法和普通的看法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对于朋友之道的“信”,作者的看法是朋友之间要相互了解,相互信任;而普通的看法是要言而有信,要讲信用。

  【解析】:分析文段可知,朋友知道的“信”,作者认为是朋友之间要互相了解、相互信任;普通的看法中的“信”是要言而有信,讲信用。在回答题目时,把两种概念分别罗列,二者的区别便一目了然。

  13、学生为了自己在班级中的成绩排名而努力学习,这样的学习动机主要属于()。

  A、内部动机

  B、外部动机

  C、认知性动机

  D、交往性动机

  【参考答案】:B

  【解析】:外部动机是指那种不是由活动本身引起,而是由与活动没有内在联系的外部刺激或原因诱发出来的动机。题干中学生不是对学习本身感兴趣,而是对学习所带来的结果感兴趣,因此属于外部动机。

  14、某县要修水电站,县政府下发文件要求每个公职人员都要参加电站集资。某镇小学校领导按照文件要求,在领工资之前,从每位教职工的工资中分别扣除了文件规定上交的集资款。对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校长侵犯了教职工的隐私权

  B、侵犯了教职工的获取劳动报酬权

  C、违反了国家要求的不得对学校和教师乱摊派的规定

  D、侵犯了教职工的个人财产自主权

  【参考答案】:A

  【解析】:这位校长的做法是错误的,他侵犯了教职工的获取劳动报酬权;违反了国家要求的不得对学校和教师乱摊派的规定;侵犯了教职工的个人财产自主权。

  15、试着确定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参考答案】:教学重点:

  本部分主要是见面打招呼、自我介绍的会话学习,使学生在不同的情景中听懂、会说Hello./Hi.I'm...

  教学难点:

  自我介绍用语I’m…的发音不容易到位,学习起来较难,教师要适时纠正,切不可挫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16、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课程目标具有三个维度,它们是()。

  ①知识与技能?②知识与兴趣?③过程与方法?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C

  【解析】:为了实现学生多元化的发展目标,新课程制定了三大课程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7、学校不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情节严重或者造成严重后果,根据有关法律规定,()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A、校长

  B、学校负责人

  C、有关直接负责人

  D、学校负责人和有关直接负责人

  【参考答案】:D

  【解析】:学校不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情节严重或者造成严重后果,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学校负责人和有关直接负责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18、自然选择学说是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原理。自然选择包含的因素是()。

  ①变异性②遗传性

  ③由繁殖过剩而引起的生存斗争④直立行走在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A

  【解析】:自然选择学说是达尔文学说,其核心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19、讲完“体积的大小”后,张老师要求学生回家量一量日常用品的体积,这种教学方法是()。

  A、练习法

  B、实验

  C、实习作业法

  D、参观法

  【参考答案】:C

  【解析】:题干中张老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实习作业法。实习作业法,又称实习法,是指根据教学任务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校内外一定场所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和其他活动,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

  20、教学评价的依据是()。

  A、量化指标

  B、常模参照

  C、学绩测验

  D、教学目标

  【参考答案】:D

  【解析】:教学目标是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所以对教学进行评价的依据是教学目标最终是否得到落实。ABC三个选项并不能作为评价依据,而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很多老师会以学生成绩的优劣作为评价标准,这与应试教育的功利性有关,而评价的依据应是学生的掌握目标。只要学生掌握了该知识点即可,不需要与其他人进行比较。

  21、转变后进生应注意不能()。

  A、树立一分为二的观点

  B、分析后进生的形成原因

  C、对后进生要满怀期望并给予更多的关心

  D、建议后进生转学以改变教育环境

  【参考答案】:D

  【解析】:转变后进生,A、

  B、C项的方式都比较合适,只有D项不符合关爱学生的要求。

  22、有人曾经说过:“教师不是传声筒,也不是照相机,而是艺术家、创造者。”这说明教师职业劳动的过程具有()。

  A、时代性

  B、随机性

  C、无规律性

  D、创造性

  【参考答案】:D

  【解析】:由于教师面对的劳动对象是多样的、复杂的,在教育教学中又经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教师必须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灵活地运用教育原则,采用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同时要具备一定的教学机智。因此,教师的劳动是一种创造性劳动。

  23、就上面调查的数据,分析学校教育中是否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如果存在,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参考答案】:从材料中的调查数据可知,学校教育中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即学校以发展学生的单方面素质或以助学生通过考试为根本教育目的的教学活动,忽视了学生的个性成长。究其原因,出现这种状况是由应试教育所致,应试教育把单纯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作为学校的唯一追求,这种片面的教育成了学生各方面素质全面发展的绊脚石。

  【解析】:本题考查素质教育实施的相关内容。

  24、在人格特征中,具有核心作用的成分是()。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认知方式

  【参考答案】:C

  【解析】:在人格特征中,具有核心作用的成分是性格。

  25、激发和维持个体的学习行为,并使行为指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叫做()。

  A、学习动机

  B、学习期待

  C、学习需要

  D、诱因

  【参考答案】:A

  【解析】: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内部动机。

  26、若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

  【参考答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正确读写几个生字,理解词语的基本含义;

  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的方式,理解故事发展过程及其主旨大意,提高分析文章中心思想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感受到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养成守信用的好习惯;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了教学目标的拟定。

  27、你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参考答案】:第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对数学学习活动具有引发、维持与导向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抓住数学内容本身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如学习了“丈量土地”之后,组织学生在操场教室等进行测量,计算其占地面积。

  第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促使学生勤思多想,成为学习的主人。挖掘知识内在的魅力吸引学生。运用直观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意识。第三,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教师资格证考试试卷及答案】相关文章: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笔试考试卷附答案及解析02-09

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及答案09-26

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09-25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04-22

教师资格证考试11-02

教师资格证考试10-18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真题及答案完整版10-10

教师资格证考试总结09-08

幼儿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备考试题及答案110-22

小学教师资格证真题及答案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