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纪录片《超级工程》观后感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超级工程》观后感
看完一部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体会呢?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观后感了。在写观后感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超级工程》观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超级工程》观后感1
《超级工程Ⅱ》讲了中国的公共交通工程:公路、铁路、高铁、轮渡。(唯独缺了民航,看来当前中国航空工业还是乏善可陈呐,待C919开始运营,还是可以拍一拍的)
总的来说,这部纪录片,画面还算精美,数据也比较详实,但叙述实在杂碎每个工程只讲了一点,也不够专业。同样是讲交通,更喜欢第一部里讲地铁的那一集。
要想富,先修路,这话不是瞎讲的。经济的腾飞,城镇化的发展,社会分工的经济化导致人口、物品的大规模流动。这片要是我来拍,还可以再拍拍快递物流什么的是如何运转的.,涉及到多种交通方式联运,穿连起前面四集。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架设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构想正在实现,但我们的交通时常拥堵,还不够高效,如何改进交通网络,优化运行程序,或许会成为交通运输行业的新命题。
一句话总结:这纪录片在春运时候看,很应景。
《超级工程》观后感2
中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速铁路网络,2万公里的运行里程远超世界其它国家的综合。高铁的建设和发展,全面提升了中国的路网质量,并使得区域经济得以进一步协调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铁系统,在全球取得了领先的地位,并在不断挑战科技和自然环境的各种极限。
影片从工程建设、科技突破、运营管理等方面,全面展示了中国的高铁系统,用最直观的镜头记录了这些震撼人心的超级工程背后的故事,先介绍制造高铁零件的青岛四方工厂,在工厂内完成了更优化的车头的设计方案和实验操作;然后是有关于车轮车轨方面的描述,展示了车轮和车轨的摩擦产生的'问题和无缝钢轨的制作过程;紧接着展示了中国工程师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建设高铁就前先架桥的智慧;最后,先进的列车的控制和运营系统对天气等突发状况的及时的应对和解决让人震撼,同样还有高铁的心脏――IGBT也让中国人自豪。
看完了《超级工程》,不得不感慨中国强大的基建能力。这是一个从零开始的故事,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从无到有,建设了世界上最大的高速铁路网络;架设了全球众多技术难度最高的桥梁;建设了世界上最长的高速铁路里程,他的长度甚至超过了全球其他地区的总和。
纪录片中出现的高科技手段的画面让人印象深刻,精确到微米级的机械手臂、对焊接钢轨打磨到无缝的机器、运输钢轨的车还有IGBT身边车间的设备无一不让人折服于中国的强大、中国工程师的智慧。高速铁路网络的建成不仅极大的促进了铁路经过地区的经济的发展,更让每一个中国人感受到深深地自豪。纪录片使工程师们的努力和攻坚克难仿佛就在自己眼前,作为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我们一定要将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发挥到极致,最重要的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有创新精神,片中在高速铁路建设上遇到的种种难题都被中国工程师以自己的一一克服,集体切削机床把焊接机焊接过的钢轨打磨到只有十分之一毫米级的误差;获得国际专利的龙门吊也把精度控制在了正负十毫米内;自动架桥器独特的一体化设备时架桥的难度大大降低;特殊钢材制作的有着独特曲面造型的扣件同时兼顾了强度和弹性,完美的满足了轨道应力的需求……
中国的综合国力正在变强,中国梦的实现也近在眼前,飞速发展的中国面临更多的挑战,需要更多的优秀的科研人员来为他的发现做出贡献,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就该义无反顾的把自己的青春和专业学时奉献给祖国,珍惜大学的学习机会,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为了将来祖国的需要储备力量。
《超级工程》观后感3
这一季的超级工程,比起第一季的结构紧凑,有所逊色,但是在镜头运用和声色表达上,又有所进步。
第一季每一集讲一个工程,这一季每一集讲一种工程。但是众所周知一种工程里总是包含了好多个方面,比如铁路有道路有车站有维护系统,码头有船坞有邮轮有吊装系统。所以常常这一集讲了的东西下一集又出现,虽然每次侧重点不同吧,但是这对我这种强迫症无处不在的人来说太难受了。这样讲述总给我一种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感觉。
央儿的`纪录片自从12年前后就大踏步的往前走了,仿佛跟随者网络的急速发展一起高速前进。在央儿的纪录片里,最常出现的就是主旋律声音,煽情,感动,说实在的我看了太多有点腻了。比较起来更喜欢看工程师们永不服输的较劲精神,从这个角度难道不能说明这是最好的时代吗——国泰民安,给了理工科人员实现工程梦想的机会。
当然了,央儿作为一个宣传口,种种煽情也不是不可以接受。把全中国连接起来,把世界屋脊的基础设施建设起来,简直可以称为见证奇迹的时刻。我对庞然大物有种天生的敬畏感,这些超级工程带给我的震撼,特别难消散。只恨自己没有学工科!!
《超级工程》观后感4
公司组织观看《超级工程》纪录片后,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看完《超级工程》心中有浅浅的自豪感,之所以不“深”是因为有些麻木,毕竟是官方的片子,估计夸张还是有的。但是看到港珠澳大桥的雄伟,上海新地标的壮丽,北京地铁网络的盘扎,这些超级工程无疑表达了国家的实力还是能让我觉得骄傲。每集当中所表现的工程,不仅是体量上能够称的上超大规模,从科技含量上要走在世界前列,从建造水平上能代表中国当下最正确。带给我们不只是视觉上的冲击,更多是对我们工作态度上的一种震撼。
观看影片后,对我们现实工作带来了很大启发,平日里我们总是提出各种困难,各种施工条件不满足施工,各种外在条件不符合要求,无法正常施工,无法保证工期,质量要求太严,无法保证等各种理由。在超级工程中,里面的各个工程面临的困难非常之多,质量要求非常严,但是他们克服了,那是什么原因,工作态度。只有一把工程当成自己的一项创造自身价值的工作,才能有严谨认真的态度来对待。其次是对“工程”特别是大型工程、超级工程的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成大事,绝对不是简简单单几句话,几个字就能完成的,它需要详细周密的部署和安排,在方案之前你需要各种各样的积累,数据理论一个都不能少,而在方案后,工程又会遇到一个又一个问题需要你去解决。就拿纪录片里的例子来说,为了测试海水对金属的腐蚀,科研人员调用了在实验室被还是浸泡了二十多年的金属材料进行比较。注意,二十多年实际浸泡,不是推算不是模拟,是实际!当我看到实验室那些泡在水里的钢板时我对工程师们的高瞻远瞩是无比的佩服。
再来是上海中心大厦,设计者在测试玻璃对雨水风暴耐受力时偶然发现了排水系统的缺陷,也就是说,在一个综合性的大工程中,很多时候你会做着做着就发现以前想都没想到过的问题,即使那些设计师、建筑师盖过那么多的楼,但是超级工程里,问题还是会一个接一个出现,你需要不停的被迫发现然后解决。还有就是轮船,别看是艘船,从构造到材料绝对都没有你想想的那么简单,轮船被誉为世界造船界皇冠上的明珠,代表了造船界最高的技术标准和建造难度。它的建成将预示着中国正在从一个造船大国,真正变为一个造船强国。
为什么国际上只有屈指可数的几家船厂能造这种船,为什么吾等门外汉看似平常的大货船可以让设计者看到其完工后潸然泪下,我们离超级工程太远,不明白里面的心酸,不知道其中的自豪,不能体验超级工程的魅力与伟大。在影片中,吊装工人、焊接工人、检验工人等平日里我们司空见惯的平凡人,他们创造出了不平凡的事迹。工程里不仅仅是各种大型、超大型的吊装机械、焊接车间等,里面更多的是像他们一样的平凡的参与者。枯燥、繁复等工作,在各种恶劣的环境中,默默工作,这是影片中最常见的镜头。
影片中,超级工程所需要的种种零件,都是由分散在不同的地区合作提供。其中有不同专业共同合作吧,不同的.生产厂商,不同的检测、科研机构来完成。其中不难看出guo家的财力雄厚、更重要的一点是各方为保证完成同一目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自身的工作。这份通力合作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合同约束那么简单。更是为了完成一工程所聚集在一起的合作伙伴。只有每一个参与者共同努力,才能保证在规定工作内,保质、保量的平安的完成参见工程。
与此同时,《超级工程》还将更多的镜头对准了参与“超级工程”建设的普通人,真作。这份通力合作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合同约束那么简单。更是为了完成一工程所聚集在一起的合作伙伴。只有每一个参与者共同努力,才能保证在规定工作内,保质、保量的平安的完成参见工程。 与此同时,《超级工程》还将更多的镜头对准了参与“超级工程”建设的普通人,真实记录了他们的智慧、生活、情感和梦想,鲜活地呈现了奇迹背后的艰辛历程,使这部科学类工程题材纪录片充满了浓厚的人文情怀。追随镜头,我们看到了技术人员驾驶世界上最大盾构机开掘北京地铁隧道的艰辛,目睹了海上吊装巨型风力发电机的壮举,感受到站在上海中心大厦俯瞰浦江两岸的心旷神怡。
《超级工程》观后感5
《超级工程II》是央视继《舌尖上的中国》之后推出的又一部纪录片。该纪录片共4集,由李炳担任总导演,这是第一集,中国路。
李炳导演:摄制组在调研中发现,从“中国路、中国桥、中国车、中国港”入手是非常必要的'。超大型交通运输工程正在改变着国家的运行效率,也彻底改变着每个人的出行方式。高速公路、桥梁、高铁和港口对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正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这四个方面高度凝结了中国30多年来交通建设领域的重点和亮点,能够让人对中国交通的全面提升有更加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同时也标志着中国工程建设能力质的飞跃!
路、桥、车、港四个方向,其实整合起来就是中国的一个大交通,这个大交通四通八达,纵横中国。我们貌似是在讲这四个点,其实是反映中国在交通、经济甚至社会上的一个整体情况。
《超级工程》观后感6
超级工程Ⅱ观后感(一)
新乡电务段高铁车间集中修信号工区 郭昉
央视继《舌尖上的中国》后推出《超级工程》另一纪录片,片中详细介绍了中国铁路的发展,超级工程Ⅱ观后感。
从一望无际的平原到连绵不断的大山,从烟雨朦胧的水乡到寸草不生的戈壁,大美中国的画板上镌刻了无数条不断交汇又分开的铁道线路。铁路运输主要分为货运与客运两部分,由于受天气影响较小,承载力大,成本低,铁路货运为公路货运分担了不少重任,已成为我国不可缺少的一种货运方式。火车造成的污染远远低于汽车与飞机,在环境问题突出的今天,相对于公路与空运而言,铁路运输占据着独特的优势。
在中国,铁路网络全程达到12万公里,占世界铁路7%的营业里程。其中,高速铁路网络达到2万公里,20xx年7月,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与中国铁路总公司联合发布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勾画了新时期“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的宏大蓝图,预计到20xx年将高速铁路网增加到3万公里。如今,高速铁路时速可达300公里,在攻克了无数难题后才得以实现这一领先世界的速度。
无论是山路亦是水路,凿山铺路,架河建桥,铁路总能实现。青藏铁路的开通备受世界瞩目,青海关角隧道属世界高海拔最长隧道,是中国最长隧道,全场32.645公里,青藏铁路的开通是世界上铁路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不仅促进了青藏地区对外的交流与发展以及民族间的融合还为后来的高海拔的铁路发展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京沪高速铁路丹阳至昆山路段上有着世界第一长桥——丹昆特大桥。丹昆特大桥有着世界桥梁之最之称,全长164.851公里,横穿阳澄湖,跨越公路、铁路、水路180余条,出于地质原因与节省土地的考虑,全部采用高架桥梁,并且彻底解决了地基沉降的问题。郦道元盛赞三峡“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李白也感叹“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现如今高铁速度将白帝城(重庆)到江陵(荆州)的路程缩短至五小时。由于覆盖范围广,频率高,承载量大,速度快,高铁已成为大多数中国人出行的首选。
现如今,我国的铁路发展已遥遥领先于世界各国,尤其是高速铁路——建设速度最快,运营里程最长,运行时速最高,已居于世界第一的位置。即使我国的铁路事业已走到世界的前端,但这并不是终点,我们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不断的发展,不断的创新,盘踞着世界铁路的最高端,做世界铁路的永远的领头羊。
超级工程Ⅱ观后感(二)
吴振华
看完《超级工程.中国车》,我的内心澎湃,久久不能平静。我看到了铁路人的努力,我感受到了国家正在日渐强大的实力,我被祖国深深的感动了。作为一个铁路新人,赶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我是幸运的,相信日后我不仅能见证祖国铁路的发展,也会为高速铁路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纪录片从小到大,既给我们见识了工程背后一线职工的努力,又展现了那些伟大工程的建造。春节,这个传统的节日,不仅是对我们每家每户,还更是对铁路行业有特别的意义。在40天内,将会发生30多亿人次的人口流动,这个星球每年最大的人口迁徙,相当于要把这个星球近一半的人口都运输一次,这是对一个国家交通运输能力最为严苛的终极考验。而高铁列车,由于更快的速度,更高的效率和更大规模的运营,已经成为了客运的绝对主力,以占铁路总量六分之一的里程,承担了超过百分之六十的运量。所以,高铁的飞速发展可以预见,这是便民之路,也是强国之路。
但是,高速铁路的发展背后也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困难。由于高速运行,高铁就相当 于一个地面飞行的机舱,但它所面对的环境,比天空还要更为复杂。首先钢轨要必须平整,当列车高速行驶时,如果轨道上有两根头发丝直径的凸起,轨道和车轮产生的.冲击力能达到7吨,这个力量对高速行驶的列车绝对是灾难,观后感《超级工程Ⅱ观后感》。此外还需无缝连接。大家都知道我们做普通火车会有“咯噔咯噔”的声音,那是钢轨的连接处有缝隙造成的,而这个缝隙对于高铁来说是致命的。为了解决这些难题,我们中国工程师靠自己的努力,拿出了一套无缝钢轨的生产和焊接技术。再有,铁路需要跨过我国水网,路网,跨越既有的京沪铁路······。在如此复杂的环境下要让铁路尽可能笔直,又要保证地基的稳固,我们中国工程师又拿出了500吨的自动架桥机方案。此前我一直不知道那些钢轨是如何铺就而成,特别是架在桥上的线路,通过这个片子是涨知识了,也让我由衷钦佩中国铁路人的伟大,看的我也想成为一个技术师,去为祖国添砖加瓦。
两万公里的高铁线路,每天4200多列高铁列车,同时要面对复杂的地质和气候变化,中国高铁面对的挑战史无前例。然而,正是因为这些挑战的出现,让中国积累了海量的运营管理经验,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中国的高铁运营管理已然走在世界的前列,站在世界的舞台上发光发亮。设计师丁叁叁研究的新款高速列车,在正徐高铁开通时,跑出了420公里的中国速度。作为连接两大动脉的郑徐高铁,在接入既有铁路网时,只有30分钟的时间来更换设备,更新软件数据。郑州东站的工作人员,在下面进行了上千次的模拟接线,只为这一次不能有差错的连接。这些工作背后的辛苦我想只有经历过才懂得。
镜头的不断切换,使我作为一个铁路人,一次次感到无比的自豪与骄傲。从工程师的自主研发,到掌握核心技术,再变成服务大众的便利出行······· 所有超级工程都在改变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面貌。时空与距离的概念正在悄然改变,所有取得这些成就的背后,正是几代铁路人,数十年如一日的默默付出,才有了今日我们发自内心的领先世界的自豪感。这,就是祖国。作为铁路的青年职工,我们更应该去努力追赶时代的脚步,有理由相信,日后的丰功伟绩,将由我们大家一起创造。
货运车间 吴振华
超级工程Ⅱ观后感(三)
人之健,在于筋骨;国之兴,在于铁路。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在我国的综合交通体系中占据着骨干地位,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作用和深远影响。
“中国的高速铁路网络有着2万公里的运行里程,远超世界其他国家的总和,它让100多座城市紧密的连接在一起,覆盖人口达到了7亿,每年连接数万亿美元的经济活动。”铁路将全国的客货运输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国家交通事业中做出着巨大的贡献。如今,新一代的高速铁路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它的快速便捷使人们的生活有了巨大的提升。
在一列列飞驰的巨龙背后是无数科研人员默默的汗水,是千万铁路人辛苦的付出。为了能让高铁更加完善,科研人员们在试验与理论相差颇大的情况下,连夜奋战,终得满意结果;为了能让高铁跑的平稳,超长无缝钢轨的背后是焊接团队高超的业务素质;为了让高铁尽可能的笔直,工程团队们更是史无前例的让大多数线路都放在了桥上,让路基沉降控制在了毫米级的范围之内;为了让列车安全高效运营,调度指挥系统更是面对着天气、气候、地质等种种考验;高铁的心脏——IGBT芯片更是让高铁真正飞驰起来的关键。高铁,真正的使人们生活中距离与时空的概念得到巨大改变。
代表我国高速铁路最高技术成就的标准动车组
一条银龙飞南北,助力祖国腾飞。在为祖国高铁飞速发展而感到震撼的同时,作为一名青工,唯有抱着一颗将平凡的工作做到极致的心态投入到工作当中,为祖国的铁路运输事业增砖添瓦,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工作中的一点一滴做起,将我们成长工作的家园建设的更加美好!
铁路冲云霄,职工奋进更美好,我自豪!
《超级工程》观后感7
xxxx年11月22日,由院学生会组织发起的观看大型纪录片《超级工程》活动在L8-619举行,随着纪录片镜头的转换,同学们见证了那些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面临的种种挑战;见证了贯穿于工程建设每个环节的匠人精神;也见证了建筑工人用汗水浇筑超级工程。他们的智慧、努力、梦想和严格要求自己的精神,震撼着所有在场观看的同学
超级工程,大国典范。时代飞速发展,科技发展的也越来越快,确确实实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信息化数字化是不可扭转的历史趋势。我们都感受着科技给我们带来的便利,以后的发展会越来越智能化。以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现在足不出户可知天下事,这都是科技带来的便利。我相信我们的生活因社会的发展、科技进步而更加便利。需要我们年轻一代更上一层楼,为祖国助力。我们应该学习老一辈科学家、企业家的精神品质,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传承下去。美好的祖国因为我们而更加绚丽多彩!
在社会不断进步的今天,举世成果不单单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日益紧张的人与自然关系也是重中之重。《超级工程》更加着眼于整体上的谋篇布局,其并非以单个工程的复杂难度来表达我国实力的增强,而是在多个方面进行选材和组合,体现出一副优势互补,互相协助,动态平衡的超级系统,从而更加清晰地从整体上来展现这些工程给国家和个人生活带来的意义
这部纪录片选取了中国具有代表性的`工程项目,客观地记录了它们从无到有的建设过程,这些工程涉及交通、芯片,服装,能源各个方面,与城市中的人们息息相关,不论是科技还是建造水平,它们都体现了国内乃至世界最高标准。与此同时,《超级工程》还将更多的镜头对准了参与"超级工程"建设的普通工人,真实记录了他们的生活、情感和理想,鲜活地呈现了奇迹背后的艰辛历程,使这部科学类工程题材纪录片充满了浓厚的人文情怀。
《超级工程》既让我们见识了工程背后一线职工的努力,又展现了那些伟大工程的建造。镜头的不断切换,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我,一次次感到无比的自豪与骄傲。 所有超级工程都在改变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面貌。时空与距离的概念正在悄然改变,所有取得这些成就的背后,是几代人,数十年如一日的默默付出,才有了今日我们内心油然而生的自豪感。这,就是祖国。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更应该去努力追赶时代的脚步,有理由相信,日后的丰功伟绩,将由我们大家一起创造
这部纪录片从民生的角度出发,关注衣食住行这些最基本的需求背后的超级工程,展望未来,寻找让生活变得更好、更加和谐的行为方式。其除了能给我们带来视觉上的震撼和鲜为人知的现场场景外,更是为了展示对中国能源现状与未来的思考
相信看完《超级工程》后,你们会和我一样内心澎湃,久久不能平静。看到了国人的努力,会感受到了国家正在日渐强大的实力,会被祖国深深的感动了。作为一个中国人,赶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你是幸运的,相信日后你们不仅能见证祖国工程的发展,而且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超级工程》观后感8
这部片子记录的是科技的突破,是中国制造的突破,也算是中国纪录片本身的突破。科技让国家自信,让国民自豪,更让全人类骄傲。
第三集《北京地铁网络》中,参与一号线工程设计的老设计师说到“为了中国地铁的建设,中国地铁的第一代人是自豪的”时,热泪盈眶,叫人动容。而当他登上1号线地铁远去时,镜头切到他脚下正在施工的.九号线,这是一个更为庞大更加艰巨的工程,而所有的技术难题正等待着新一代建设者们去一一攻克,就像当年老一辈的地铁人成功建成第一座地下宫殿一样。作为这些超级工程的万千受益者之一,我们享受着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极大便利,这部片子让我们看到了这些工程身后的缔造者,这些本身冰冷的建筑也因此有了温度。借用第五集的解说词:“它们让人们的生活变得简单,但是它们的建造却是一段不平凡的故事”。致敬国家和城市的建设者!
从纪录片制作本身来看,第一二集故事最为饱满,第三集情怀卖的也的确不错,到第四五集就有拖时长之嫌了,故事相较单薄,节奏拖沓,镜头量较前面几集也大大减少,不过这依旧不影响这套片子成为良心之作。
《超级工程》观后感9
最近看完了由央视纪录片频道出品的4集纪录片《超级工程》。心潮澎湃自不必说,不得不感叹中国强大的基建能力,钦佩奋战在建设一线的那些工程人员,正是他们的努力,造就了中国立足于世界的“大国重器”。动辄千万吨的桥墩,几千米跨度的桥梁,这些以极大数量词形容的物件,让我振奋。给我带来的不小的冲击和思考。
《超级工程》从中国人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最多的《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桥》、《中国港》4个小的方面为切入点,通过展示改革开放30年中国在这些方面所取得的技术进步,来展现当今中国经济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人均GDP达到8000美元,经济总量已经跃居全球第二,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总里程已跃居或正在跃居世界第一,当今世界年货物吞吐量前十大港口中,有7个在中国,其中,上海港更是连续6年,蝉联全球第一,数以百万记座桥梁,正在改变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面貌,在缩短时空间隔的同时,拉近人与人之间心灵的距离。所有这些成就取得的背后,正是几代人,数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艰辛的付出,才有了我们今天在很多技术方面领先全世界的自豪。这让我到中国的互联网行业。某种意义上互联网也是一项信息的超级工程。购物、金融、媒体,无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诞生了许多巨头。他们的产品其实也是一项超级工程。前几天看到一篇文章,中国互联网有几项已经领先世界,以前是国内的产品山寨国能源、交通、建筑各个方面,关系到国计民生,与城市中的人们息息相关,不论是科技含量还是建造水平,它们都体现了国内乃至世界最高标准。
这次观看纪录片,其中讲述港珠澳大桥的部分让我有很大的感触。港珠澳大桥是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三座城市的跨海大桥,它以香港的大屿山为起点,经大澳,跨越珠江口,最后分为Y字形,一端连接珠海,一端连接澳门。全长为49.968公里,主体工程“海中隧道”长35.578公里,桥长22.9公里。整座大桥将按照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行车速度每小时一百公里。港珠澳大桥作为中国建筑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项目,港珠澳大桥受到了海内外广泛关注。港珠澳大桥讲连起世界最具活力的经济区,快速通道的建成对香港、澳门、珠海三地经济社会一体化意义深远。建成之后将成为仅次于庞恰特雷恩湖桥和宁波杭州湾大桥、胶州湾大桥的世界第四长桥,能使澳门和珠海到达香港的车程由四个小时缩短至30分钟,由此带来的经济效益可见一斑。
通过纪录片,其将大桥从设计论证到建造施工的全过程完整的呈现在我们的眼前,追随着摄影师的镜头,我们亲眼目睹了打造世界上最长沉管海底隧道的壮举,同时惊叹于人工岛的霸气。领略设计及施工中极其严苛的环保要求,对在台风侵扰的施工环境下把控误差的艰辛也会感同身受。这个纪录片在向我们展示港珠澳大桥的雄伟壮阔的同时,也在向我们陈述着当代中国制造的强大,让电视机前的我们油然而生一种敬佩,对中国工程师,中国工人的敬佩,对中国工程师和中国工人之间的完美组合完成如此浩瀚工程感到深深震撼。最感叹的还是我们伟大的祖国的`日益强盛!
纪录片中更多镜头对准了这个超级工程审慎缜密的设计验证过程,真实的记录了为确保深海航道通畅和周边国际机场的飞行安全,工程师们运用智慧做出的各种创举,以及对实验数据不厌其烦的搜集和反复推敲。轨道下沉中钢缆牵引的模拟压力试验、高架桥的共振试验等本以为枯燥的内容,在片中浅显易懂的解说下缓缓铺陈开来,鲜活的呈现了奇迹背后的艰辛历程。
《超级工程》这是一部关于中国现代机械和建筑的工程记录,更体现了中国力量,这部宏篇巨著展现了当代中国的风采。
《超级工程》观后感10
5月21日,在中交资管湖北总部的组织下,我观看了《港珠澳大桥》这部影片。
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是世界总体跨度最长、钢结构桥体最长、海底沉管隧道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公路建设史上技术最复杂、施工难度最高、工程规模最庞大的桥梁,被英国《卫报》誉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中国交建承建了港珠澳大桥70%以上的工程,在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完成了100多项试验研究,自主研发了十几项国内首创且世界领先的专用设备和系统,获得了500多项专利,成功攻克了十余项外海沉管安装世界级工程难题,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工程奇迹。
纪录片中最令我感动的,不是大桥的建成,而是在建造过程中努力付出和坚持的中交工程人员所展现出的信仰。在大桥建造过程中,编号E15的沉管在首次对接失败后,中交工程人员重新出发为第二次对接做准备,然而当大家满怀期待希望第二次对接能成功时,却因为淤泥堆积问题再次被迫中止,担当指挥的总工程师林鸣哽咽着下达了回撤的指令,周围那些头发花白的工程师们也不禁留下眼泪。两次的失败并没有让他们放弃,而是做好准备重头再来,终于在第三次尝试时,成功对接。在这个超级工程中像这样的困难不计其数,隧道安装、圆钢筒安装、台风、地震等等一系列的难题等着工程师们,但是中交工程师们用严谨认真、坚持不懈的工作态度,详细周密的部署和安排,精诚通力的合作,将困难一一克服。中交工程人员早已把这个项目视为人生最大的事业,他们说我们有两个恋人,一个是自己的另一半,另一个就是大桥的项目。
桥的.价值在于承载,而人的价值在于担当。从中交工程人员的身上,体现了勇创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气,彰显了“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中国奋斗精神和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这让身为一名中交人的我感到无比自豪和骄傲,我将把这种精神带到自己的工作中,勤于学习、迎难而上、不断积累、勇于担当,做时代的奋斗者,为打造中交品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
《超级工程》观后感11
我花了近三个小时的时间,看完了由央视纪录片频道出品的四集纪录片《超级工程》。此时此刻我心潮澎湃,不得不感叹中国强大的基建能力,钦佩奋战在建设一线的那些工程人员。正是他们的努力,造就了中国立足于世界的“大国重器”。动辄千万吨的桥墩,几千米跨度的桥梁,这些以极大数量词形容的物件,让我振奋,给我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和思考。
“超级工程”从中国人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最多的《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桥》、《中国港》四个小的方面为切入点,通过展示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在这些方面所取得的技术进步,来展现当今中国经济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人均GDP达到8000美元,经济总量已经跃居全球第二,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总里程已跃居或正在跃居世界第一,当今世界年货物吞吐量前十大港口中,有七个在中国。其中,上海港更是连续六年,蝉联全球第一。数以百万计座桥梁,正在改变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面貌,在缩短时空间隔的同时,拉近人与人之间心灵的距离。所有这些成就取得的背后,正是几代人,数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艰辛的付出,才有了我们今天在很多技术方面领先全世界的自豪感。
纪录片还通过描写各行各业的'人民的真实生活,来体现他们从超级工程中受益匪浅,从侧面展现超级工程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使“超级工程”这个名词不再束之高阁,而是紧密贴近人们的生活。纪录片还将更多的镜头对准了那些参与到工程建设的普通人,通过真实的笔触鲜活地呈现了奇迹背后的艰辛历程,令这部科学类工程题材纪录片充满了浓厚的人文情怀。追随镜头,观众看到了技术人员驾驶世界上最大盾构机开掘北京地铁隧道的艰辛,目睹了海上吊装巨型风力发电机的壮举,感受到站在上海中心大厦俯瞰浦江两岸的心旷神怡。
可以说,《超级工程》这部纪录片改变了我对中国工程实力的看法,很难想象这些巨型伟岸的工程杰作是我国工程师独立设计建造出来的。如今,中国也能自豪地对全世界展示属于中国创造的工程奇迹。这是我们的骄傲,也是激励我们新一代铁路建设者的强大动力。
最后,我由衷地感谢那些为祖国建设默默奉献的人们,不管是顶着太阳、搬砖浇筑的工人,还是点着台灯、熬夜画图的工程师,或是早出晚归、专心实验的科学家,都是超级工程不可缺失的一份子,都无法代替。祖国的未来要肩负在我们身上,我们新一代青年要奋发向上,胸怀抱负,要为国家兴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超级工程》观后感12
《港珠澳大桥》是《超级工程》系列的第一季第一集,记录了从方案提出到20xx年大桥建设初期中国工程师们所克服的重重困难。
从20xx年到20xx年底期间,大桥建设者们在实际建设过程中继续迎难而上,全力打造这一座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中国交通史上技术最复杂,建设要求及标准最高的工程之一。八年磨一剑,励得梅花香。8年的时间,终成这一座被英国《卫报》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的大桥,在中国桥梁史上画下浓重的一笔。
那么,建设一座港珠澳大桥有多困难呢?
建设港珠澳大桥需要避开每天在伶仃洋航道上通行的4000多艘海船;施工全程不得妨碍桥面上1800多架密集航班的通行;超过10%的阻水率泥沙就可能被阻挡沉积从而阻塞航道,让伶仃洋变成一片冲积平原,所以要考虑桥墩泥沙堆积问题;复杂的海床结构,南海海面上每年产生的台风,大风所产生的涡振现象,氯盐对钢筋的侵蚀,等等,都是建设大桥所需要考虑的'问题,更不用说建设工程所需要的50万吨钢材和230万吨钢筋混凝土,那可都是极其恐怖的数字。
然而,在明确目标之下,越是艰难,越是需要坚持!面临重重考验,中国工程师们多番思索求证,寻求最佳解决方案:圆钢筒围岛计划、沉管隧道技术、模块化方案、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橡胶减震方案,等等,而这,也仅仅是开始。在后续实际施工过程中,依然还有层出不穷的困难,对此,中国工程师们最终给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
“我们国家已经改革开放发展这么多年,你过去看看工程,你过去看的是有什么装备,设计什么样的方案,你今天看我们港珠澳大桥会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只要你想怎么干,我们国家现在都有能力制造一些专门的东西,能够干成。”港珠澳大桥总设计师林鸣如是说。国家的强大力量由此可见一斑。
影片多处使用延时摄影、3D动画等处理手法,同时解说词通过比拟手法将冰冷的数字形象地呈现出来,如“每个圆钢筒直径22.5米,几乎和篮球场一样大;高度55米,相当于28层楼高;重量达550吨,相当于一架A380空中客车”等等。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处处体现数字之美。
曾经一度流传港珠澳大桥将于通车前举办一届马拉松赛事,可惜最后协调未果,赛事流产,对于我等跑者来说甚是遗憾。
《超级工程》观后感13
央视继《舌尖上的》后推出《超级工程》另一纪录片,片中详细介绍了铁路的发展,超级工程Ⅱ观后感。
从一望无际的平原到连绵不断的大山,从烟雨朦胧的水乡到寸草不生的戈壁,大美的画板上镌刻了无数条不断交汇又分开的铁道线路。铁路运输主要分为货运与客运两部分,由于受天气影响较小,承载力大,成本低,铁路货运为公路货运分担了不少重任,已成为我国不可缺少的一种货运方式。火车造成的`污染远远低于汽车与飞机,在环境问题突出的今天,相对于公路与空运而言,铁路运输占据着独特的优势。
在,铁路网络全程达到12万公里,占世界铁路7%的营业里程。其中,高速铁路网络达到2万公里,20xx年7月,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与铁路总公司联合发布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勾画了新时期“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的宏大蓝图,预计到20xx年将高速铁路网增加到3万公里。如今,高速铁路时速可达300公里,在攻克了无数难题后才得以实现这一领先世界的速度。
无论是山路亦是水路,凿山铺路,架河建桥,铁路总能实现。青藏铁路的开通备受世界瞩目,青海关角隧道属世界高海拔最长隧道,是最长隧道,全场32.645公里,青藏铁路的开通是世界上铁路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不仅促进了青藏地区对外的交流与发展以及民族间的融合还为后来的高海拔的铁路发展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京沪高速铁路丹阳至昆山路段上有着世界第一长桥——丹昆特大桥。丹昆特大桥有着世界桥梁之最之称,全长164.851公里,横穿阳澄湖,跨越公路、铁路、水路180余条,出于地质原因与节省土地的考虑,全部采用高架桥梁,并且彻底解决了地基沉降的问题。郦道元盛赞三峡“朝发白帝,暮到陵。”李白也感叹“朝辞白帝云间,千里陵一日还”现如今高铁速度将白帝城(重庆)到陵(荆州)的路程缩短至五小时。由于覆盖范围广,频率高,承载量大,速度快,高铁已成为大多数人出行的首选。
现如今,我国的铁路发展已遥遥领先于世界各国,尤其是高速铁路——建设速度最快,运营里程最长,运行时速最高,已居于世界第一的位置。即使我国的铁路事业已走到世界的前端,但这并不是终点,我们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不断的发展,不断的创新,盘踞着世界铁路的最高端,做世界铁路的永远的领头羊。
《超级工程》观后感14
四集下来,多少巨大工程让世人惊艳。中国即使落后,但一直不甘现状,我们勇于挑战,努力实现超越。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们热血沸腾、期盼未来。
自豪感当然有,但我并不想聊这个。而是想简单地讨论一下个性偏好和观影感受。
(偏负面)!
路、桥、车、港,一共四个话题。我最关心的内容是高铁,其次是港口。所以我观看的顺序是先看第三集,然后是第四集,接着看第二集,最后才是第一集。基本是一个倒序。
一切源于好奇心。作为一名90后观众,让我有动力下载观看的,是因为对未知世界充满热情,而让我最感兴趣的内容,当然要先睹为快。
关于中国高铁,片子的内容,简直让我惊呆了!正因如此,我有了足够的动力,把其余的三集都下载了。关于中国港口,非常精彩!这集同样没有让我失望。但第二集和第一集给我的心理感受却完全不一样。
中国高铁那集,说到了空气动力学实验;无缝钢轨的焊接;应力克服扣件的制作;机车芯片的研发;等等等……这些都是科学成果的`一种展现。再加上如何难、如何长、如何快,以及社会变迁的说明,让人眼界大开,长知识了。我觉得整个第三集,没有一点是多余的。
第四集也一样。传送带维护工艺;三维堆垛检测系统;港机的制造、搬运、安装;三峡船闸系统;三峡升船机;AGV自动化码头,真是让人眼前一亮(特别是AGV)。
这让我想起了《超级工程1》的第一集——港珠澳大桥。这一集也很好地展现了科学技术和工程师们的创意。每当遇到难题,就有“一个大胆的方案被提了出来”。
可《超级工程1》的第二集和第三集,影片中科技展现与创意想法的时长却少了很多。感情的渲染逐渐被加大,观影感受越来越变得枯燥无聊。而观看《超级工程2》的第二集和第一集时,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我再次的感受到了。
《超级工程2》的视角范围,从《超级工程1》的一座建筑物扩大到一个领域。但第一集的维度却把公路、空路、水路、铁路,都视为“路”,而每种“路”又分别配置上几分钟到十几分钟的时长。整集下来,“路”的概念相当于涵盖了“所有交通系统”,也就是“中国路” = “所有交通系统” 。在这样的宏观高维度下,往往只能告诉人们“路已建有多少公里” 、“桥有多高多长” 、“工程难而艰巨” 、“成果巨大” 、“线网丰富而密集”,却没有较多展现科学技术。
“中国路”的宏观维度太大了,跟其它三集不是同一个维度。虽然,第一集是本季的开篇,但我认为好的纪录片,都是可以肢解成一集一集地看的。第一集给人的感觉更像是序论。纪录片跟连续剧不一样,不一定非要从第一集看。很多观众往往会根据自己的喜爱,选择性地去观看。而当他们发觉节目有益,并且对节目产生好感时,他们才会看得更多,才会想了解更多,学习更多。特别是吸入不大看纪录片,甚至对纪录片非好感的人,这尤为关键。
“超级工程”这四个字,应该分为两部分来看。首先是名词“工程”,然后是形容词“超级” 。“工程”一词,大到“所有交通系统”都可以视为“工程”视为“路”,中到某一领域也是“工程”,小到某一建筑物。
但如何告诉人们这是“超级”,才更加关键。当维度太大时,一直告诉人们这东西“是整段最大最重的”,观众其实没有实感。同样,告诉人们“公路里程碑多少公里”,就算旁白运用了比喻“赤道绕四圈”,往往人们也没有感觉。所有需要更加直观的图像和视觉效果,重点表现工程师们怎么克服“大” 、“长” 、“难”。
“23个标准篮球场的大小”,我不知道是个怎么样的概念,但一条一百米的钢轨跟另一条一百米的钢轨“无缝焊接”,却吸引了我的眼球。
很多时候,维度太高,往往只能单一地从“多”、“长”、“大”去说明“超级”。而维度太小时,又没有足够的内容是说明科学技术是如何成就“超级”的,这就是有些集数缺乏了些许趣味的原因。
总之,我觉得《超级工程1》第一集,《超级工程2》第三、四集,都是很不错的片子。其它的就一般了。不过,整体来说,无论是《超级工程1》还是《超级工程2》,都长了不少见识
《超级工程》观后感15
看完超级工程三,给我的感觉是极其震撼的,无论是海上巨型风机,北京地铁网络,还是超长公路隧道,都给人极度的震撼。其中海拔最高的雀儿山隧道,对平原来说,正常200人就能完成的工程,在这里用了五年,3000人,换来了一条12公里的隧道,使川藏第一险成为了历史。
为了更方便地穿越海拔6168米的雀儿山,中国修筑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超长公路隧道——雀儿山隧道,相较于正常情况下200人次就可以完成的平原隧道,雀儿山隧道则动用了2600余人次,五年的时间,换来的是一次10分钟的'轻松通过。当然,片中不止关注这些超级工程,物流体系,城市污水处理,超市生鲜供应,这么大的国家,在我们拥有的越来越好的生活品质中,其实这也是一个巨大的超级工程。未来的我们,也要为这个超级工程奉献自己的努力!
【《超级工程》观后感】相关文章:
超级工程观后感12-12
《超级保姆》观后感06-09
电影《超级礼物》观后感03-27
超级演说家观后感11-14
大班音乐教案:超级玛丽01-17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超级买手》及教学反思04-05
大班数学教案超级擂台赛12-24
大班语言一颗超级顽固的牙教案03-18
幼儿园大班体育教案设计:超级小勇士11-18
工程工程合同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