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毛泽东和他的儿子》有感

时间:2024-03-02 07:02:13 观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观《毛泽东和他的儿子》有感

  当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观后感了。快来参考观后感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观《毛泽东和他的儿子》有感,欢迎大家分享。

观《毛泽东和他的儿子》有感1

  “毛泽东”,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是他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 三座大山,使中国人民从此翻身当了国家的主人。

  1950年6月,美帝国主义发动了朝鲜战争,把战火烧到了我国 的边境。为了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 江,毛泽东把自己身边唯一的儿子毛岸英也送到了朝鲜战场,与朝 鲜人民并肩作战,直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当噩耗传来时,毛主席 虽然内心万分悲痛,但他把这份悲痛化作工作的劲头,仍然竭尽全 力地工作。

  看完影片,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毛主席身为我们国家的领 袖,他已经为我们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六位亲人的生命,他 完全有理由不把自己的儿子送上朝鲜战场,留在自己身边,给他找 一个舒适安稳的工作,可是他为了世界的和平,为了国家的安宁, 为了人民的幸福,带头将儿子送上战场。当敌机狂轰滥炸时,阵地 上一片火海,毛岸英临危不惧,还努力帮助战友脱险,自己却牺牲 在异国他乡,这是一种多么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我们作为新中国的一代,不正需要这种牺牲精神吗?同学们,让我们以伟大的领袖 毛泽东作为榜样,努力学习,立志成才,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 己的全部力量。

观《毛泽东和他的儿子》有感2

  今天看完《毛泽东和他的儿子》这部感人的电影,主人公毛泽东和烈士毛岸英的伟人形象时时浮现在我眼前,激励着我奋发向上。

  这是发生在抗美援朝时期的真实感人的.故事。1950年6月,美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侵略朝鲜战争,企图将朝鲜作为一个跳板,把侵略的魔抓伸向我国神圣的土地。为了保卫祖国,毛主席毅然把自己的儿子毛岸英送到朝鲜,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当时许多同志都劝毛泽东留在身边做伴,可毛泽东坚定的说:“谁让他是我毛泽东的儿子!”临走前,毛岸英只带了几件旧军服。毛岸英是多么简朴啊!

  毛岸英到朝鲜后,全身都投入战斗,把生命置之度外,忘我的工作着。但是,不幸的事情发生了。一天,当他指挥部收拾文件时,突然,五架敌机从头上俯冲下来投下两颗炸弹。为了掩护战友,毛岸英被熊熊烈火夺取了生命,在场的战友都留下了热泪。

  毛泽东知道儿子牺牲后,十分悲痛,但他把痛苦埋在心底,仍然竭力地工作。

  我看完这部电影,深思起来﹕毛泽东已经失去了六位亲人,现在他又把自己的儿子送到炮火连天的朝鲜战场,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原来,毛泽东是为了世界的和平,国家的安宁,人民的富强,才让儿子去到战场上磨炼的。这是一种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也是一种高尚的国际主义精神!

观《毛泽东和他的儿子》有感3

  每当我回想起《毛泽东和他的儿子》这部电影,我的眼前就浮现了一代伟人毛泽东那高大伟岸的身躯,和他那亲切慈祥的面容。仿佛看到了他向彭老总"求情",让儿子毛岸英到炮火连天的战场上去的画面,我的耳边仿佛还回想着他那洪亮的声音:"让岸英去吧,谁叫他是毛泽东的儿子呢"、。

  我记得,鲁迅先生曾有诗云:"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爱子之心,人皆有之。就连号称"森林之王"的狂狮,也懂得细心地照看自己的孩子,何况是有丰富细腻感情的`人,一国的领袖?在爱子这一方面,毛泽东与平常人是一样的。早在毛岸英在苏联留学的时候,毛泽东勉强挤出时间,写信给在国外留学的儿子,激励儿子要认真读书。毛岸英回国后,毛泽东还让儿子去乡村学种田、种菜。还让儿子学医术,学教书。去培养毛岸英与劳动人民的感情和爱国之情。爱子情深,可见一斑。可是,毛泽东明明知道当时的朝鲜气候严寒,到处冰天雪地;明明知道那里的战地十分生疏,九死一生,但他还是把千般怜爱、万种惦念藏在心底,把爱子送到了血与火的战场上。那是为什么?去拼搏,去夺回亿万人民的幸福、安康,与世界的和平……

  看着这样的父亲,我想到了现在家长。现在的家长也"爱"孩子,只是这种爱变味了,孩子一回到家,又是扇风,又是拿吃的,从不让孩子做家务,说是不要累坏了,只要能认真读书就行,就连扫地这种小事也不让孩子干。真是"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可是,这样的孩子永远是一棵柔弱的树苗,能真正长大吗?当今时代,我们虽不要像毛岸英一样上战场打仗,可还是要尽自己的所能帮爸爸妈妈分担家务,养成勤劳的好习惯,锻炼各方面的能力,培养自己的意志力,长大了才能挑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观《毛泽东和他的儿子》有感4

  作为一代伟人的毛泽东给人留下的印象只有崇高、伟大。然而,影片《毛泽东和他的儿子》从侧面对毛泽东进行了多角度的描写,使人们看到毛泽东既伟大又有着普通人的情感世界。

  我们看到,当毛泽东乍闻儿子牺牲的噩耗时,那悲痛逾恒,不加伪饰的真情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在死一般沉寂的画面中,没有对白,没有动作,甚至没有泪水与叹息,我们看到毛泽东沉重地跌坐在床头;我们看到拉近的毛泽东面部如木雕般冷漠,只有嘴角在抽搐;我们看到毛泽东呆滞、空洞、充满绝望的双眼。这一组画面的巧妙的组合,形成一种悲怆、沉重的氛围,真实地、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毛泽东的舐犊之情,一个父亲的形象跃然画面。他也是人啊,他也是血肉之躯,他也生儿育女爱儿爱女啊!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毛泽东与所有普通的父亲一样,彷徨,孤独,脆弱,无援而又不知所措。所以,影片紧接着出现毛泽东颤抖着手,连点三次香烟而火柴皆断的情景,就更给人一种真实可信感。这正是毛泽东感情创伤的外在表现。

  然而,毛泽东就是毛泽东,失去了儿子的巨大悲痛并没有将他击垮,使他从悲痛中站立起来。影片独运匠心地安排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情节:当毛泽东下乡巧遇一老妇女人,又获悉这老太太的儿子也是死于朝鲜战场上时,毛泽东被震撼了。“我们来迟了。”毛泽东饱含深情,激动无比:“龙子”和“布衣”之子,都是父母生养,而“布衣”之子却是成千上万啊!这又是怎样的一种对人民的无与伦比的赤子之情呢?向烈士遗像鞠躬的场面,使这种情感发展到了高潮。这时,我们似乎在毛泽东的眼中看到获儿子牺牲的消息时不曾有过的.泪光,我终于发现,毛泽东走出了自我感情的低谷,挣扎出个人感情的漩涡。在博大、精深的情感世界里,一个慈样的父亲对儿子的爱升华为一个伟大领袖对人民的爱。

  这就毛泽东,这就是影片《毛泽东和他的儿子》展示给我们的毛泽东,一个普通而又伟大、拥有爱心的毛泽东。

【观《毛泽东和他的儿子》有感】相关文章: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案03-06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说课稿11-03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案11-20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反思04-21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反思04-11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说课稿设计05-06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语文教学反思03-21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案例(1)01-02

《儿子同志》观后感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