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网点工作计划

时间:2024-02-07 07:06:27 工作计划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银行网点工作计划

  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我们的工作又将迎来新的进步,该为接下来的学习制定一个计划了。什么样的计划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银行网点工作计划,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银行网点工作计划

银行网点工作计划1

  网点是银行最基层的服务机构,是市场竞争的最前沿,在国内的商业银行中,网点数量更是意味着银行规模大小的硬指标,据各银行公布的信息,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网点都在1万家以上。银行众多的网点及庞大的渠道让人不禁联想起巨型恐龙,身躯庞大、行动缓慢、反应迟钝。网点数量对商业银行来讲,也存在一个边际效益的问题,当超过了一定限度,不仅不能为银行带来更多收益,反而会成为银行的负担。如今,更多的商业银行业意识到规模与效益并不成正比,如何变网点优势为竞争优势,是很多商业银行一直在积极探讨和尝试的问题,而网点转型作为一种新兴理念,近几年来正在被各商业银行广泛应用于网点建设工程,是近几年商业银行最具代表性的现象。

  一、网点转型应遵从的原则

  上至银行法人治理结构的转变,下至各基层机构和网点经营和管理模式的转变,网点转型已成为我行各商业银行必经的一个阶段,会对银行产生革命性的改变。国内银行业尤其是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近几年来进行了大量基层网点的撤并,在银行分支机构整体数量下降的同时,如何继续保证和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的质量,就必须对网点进行改变,对其功能进行再造,也就是必须进行网点转型。目前业内针对正在进行的网点转型存在各种各样的说法和设想,甚至有人会说,变来变去又变回原来十几年前的模式了,这其实是对网点转型的一种极大误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随外界的变化而调整生活起居的方式,是中国古人所倡导的养生观念。处于转型大趋势之下的银行,根据竞争环境和竞争格局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也是顺其自然的选择。顺应而生,顺势而为,正是网点转型应该遵循的原则。

  二、网点转型应达成的目标

  那么,网点转型应该以何种方式展开,经历怎样的过程,最后要达到怎样的目标?笔者的理解是:应需而变的银行。应需而变是一个大道理,在具体的应用中会因为理解的不同,产生多种不同的实现方式和结果。商业银行如何根据外界和内部的需求,通过不断改变和优化自己的经营模式、服务流程,成为客户眼中真正应需而变的银行?笔者认为,网点转型要达成的目标应是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客户,银行都能够建立一种快速响应机制,通过精简有效、规范有序的业务流程,将内部不同的部门、人员充分调动,有效联动,快速应答任何客户的各类需求、赢得市场机会、消除外部威胁和防范金融风险。应需而变的银行在业务方面应体现五种能力:首先是要具备完善的核心服务能力,满足客户最基本的服务需求;其次是拥有敏锐的市场感知力和快速反应能力,能够随时捕捉和应对市场的变化;三是具有较强的业务创新能力,及时根据客户需求和市场的发展创造和更新自己的产品;四是应具有高效的运作能力和强大的内部执行力,确保有关工作顺利实施,银行战略得以实现;五是具备强大的风险防范能力,无论市场如何变化,产品结构和业务流程的如何变化,银行都能够保证安全稳定运行。

  三、网点转型的表现形式

  网点转型绝不仅仅是简单的门面设计和网点布局的重新装修,更重要的是银行内部文化的改造,是服务方式和经营模式的变化,是将传统交易型、核算型的网点,逐步转化为销售型的网点,从而进一步提升客户满意度,增加银行销售的重要建设工程。转型后的银行网点将更具人性化,对客户更具亲和力,紧紧围绕“以客户为中心”,突出体现“以市场为导向”。在业务和服务流程设计方面,将更多地站在客户的角度上去考虑,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尽量简化流程,减少不必要的手续,缩短客户等待时间,提高操作的便利性。转型后的网点将更加强调金融产品与银行专业理财的结合,为客户提供更多个性化的服务,以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在表现形式上,转型后的网点应具有较强的辨识度,不仅是网点的外观,在服务内容方面都要具有明显的品牌特征,要创建银行自己的“旗舰网点”。同时,随着银行服务渠道的多样化,网点转型还表现为各种渠道的有效整合,整合的对象就是银行的所有服务渠道,而不是单指网点这一个渠道。归纳起来,网点转型整体表现为以提升网点的综合服务能力为手段促进网点的销售能力,从而实现银行与客户的双赢,这是网点转型的精髓所在。

  四、网点转型的实施步骤

  网点转型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部分国内银行虽已意识到网点转型的重要性,但是却对网点转型整体战略重视不足,缺乏清晰、长期、全面的规划,就匆匆开始了网点布局、岗位设置、网络设计和运营方面的改进。但事实上,明确总体战略是所有具体转型工作的前提,否则所有的转型行动都可能功败垂成。成功的网点转型应按照以下五个步骤来实施:明确网点定位、合理选址和优化布局、网点内部格局再造、优化网点业务流程、制定网点转型路线图。

  (一)明确网点定位

  商业银行必须根据其自身整体的战略目标,综合考虑所有服务渠道的未来发展规划,确定网点在所有银行渠道中所处的位置,对网点的功能进行明确定位。网点功能定位首先要明确网点的主要目标客户群体;然后对不同客户群体的个性化金融需求进行分析;准确找出网点为满足客户不同的金融需求应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最后根据前面的分析结果确定网点属于哪种类型。

  (二)合理选址和优化布局

  网点转型很关键的一环就是网点选址和网点分布。前几年国有商业银行大量撤并网点就有选址不当、网点布局不合理的因素存在。通过对区域内周边环境的认真分析和调研,精心挑选对未来业务发展最具吸引力的地理位置;同时,单个网点的选址应与银行整体网点规划、网络布局统筹考虑,网点整体布局就是一盘棋,而每个网点就是占据最佳地理位置的棋子。如何布子、下子,必须经过科学的评估、规划和测算,决不能仅凭感觉和猜想,避免出现大量低产低效的网点,以至于网点今年开、明年关,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也会在外部形象方面给银行带来负面影响。

  (三)网点内部格局再造

  网点转型的目标是提升网点的销售能力,所以网点内部的布局必须紧紧围绕“销售”这个主题。在准确对网点进行功能定位之后,站在有利于销售的角度上,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和不同的业务种类,对网点内部布局进行重新设计,对原来设计简单的营业大厅进行细分,设立客户等候区、体验区、业务处理区等多样化的功能区,提升客户体验,增强客户满意度。通过对网点内部布局的再造和升级,使之更加有利于达成网点转型的最终目标。

  (四)优化网点业务流程

  优化网点业务流程是网点转型的灵魂所在,如果无法在业务流程优化方面取得突破,那么其他的工作做得再好,网点转型也只是一具空壳。网点销售与交易流程再造对客户来讲,看到和感觉到的可能是一种更简捷、更便利的变化,但是对商业银行内部来讲,却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它可能会涉及到银行方方面面。如组织结构与人力资源的变革、约束激励与绩效考核的变化、银行IT系统的更新、内控制度和业务操作流程的优化、多渠道整合的应用架构等多方面内容。银行外部的设计和改造可以在短时间内突击完成,但是建立一套完善、规范、高效的内部流程和有效提高员工素质、改进配套制度等等相关工作,却绝不是一朝一夕之间可以完成的,它将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

  (五)制定网点转型路线图

  推进网点转型必须要设计和制定路线图,有效落实转型实施方案,这是转型成功与否的关键。转型正式开始前必须要对转型所有的工作进行科学的规划,对银行目前的状况进行有效评估,制定合理、稳妥、缜密的实施计划,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逐步推进,全面推广。网点转型对商业银行来讲,是一场变革,它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和冲突,如果把握和拿捏不好,就会影响银行未来的长远发展,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转型路线图,是考验商业银行管理者智慧和耐力的一项艰难课题。

  五、网点转型中应注意的其他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对变化的抵触是人的本性之一,网点转型带来的利益改变或冲突更可能会加剧人们对转型的抵触。因此,商业银行在网点转型过程中,必须要做好对人的管理,要加强对员工的关心和关爱。在转型推进过程中要做好与利益相关者,尤其是广大基层员工的沟通工作,通过加强员工培训、做好员工职业生涯设计、拓宽员工上升渠道等方式,取得广大员工的支持,确保利益相关者从内心能够接受并支持网点转型。有什么样的员工,就有什么样的银行,员工对网点转型的支持和落实程度,将决定银行金融服务品质的高低,影响客户对这家银行的再选择,最终将会决定银行的发展命运。

银行网点工作计划2

  20xx年7月29日,银监会在其网站公布了“关于做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0xx年-20xx年总体工作安排》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工作安排》),同时公布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计划表,详细地规划了3年内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全国范围的具体发展数量。[1]从20xx年开始,银监会开展了农村新型金融机构的改革试点工作,将农村金融机构建设放在了完善农村金融工作的首要位置,金融机构的设立和有效运作,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业资金匮乏,农村金融涵盖面小的弊端。在总结试点工作经验的情况下,银监会制定此发展规划,统筹城乡发展,协调东西部差距,利用挂钩措施,全面推进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

  一、农村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建设的发展现状和特点

  据银监会统计, 从20xx年开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改革以来,村镇银行、贷款公司等新型的农村金融机构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截至20xx年6月,全国共有118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开业,其中村镇银行100家,贷款公司7家,农村资金互助社11家,引入各类资本47.33亿元,吸收存款131亿元,累计发放农户贷款55亿元,中小企业贷款82亿元,20xx年累计盈利4074万元。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大力发展,有效地支持了农村金融市场的建设,在大型金融机构进城发展的背景下,有效地满足了部分农村地区对金融服务的需求。[2]同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能够有效地引导农村金融服务发展模式,规范正常的地区金融市场,加速农业资本的融通和流动,也为乡镇企业、小规模农业等中小农业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支援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

  从银监会披露的数据看,20xx年全国农业合计贷款余额23588.23亿元,占当年信贷余额的7.62%。其中,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信贷余额20xx亿元,占整个农业贷款的6.6%,而五大行中仅农行一家信贷余额就高达1283.84亿元,可见农行众多的农村网点和前期业务基础是其在农村金融市场重要地位的保障;政策性银行贷款余额7020亿元,占比22.6%;股份制商业银行贷款余额292.78亿元;各级农村信用社贷款余额12103.6亿元,占比38.9%,是主要的农村金融服务供给机构,但信用社因受到管理体制的约束,农业信贷的整体质量不高,这也是银监会大力鼓励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扩展农村市场的原因之一。通过对各个地区的统计分析,河南、山东、浙江、四川、江苏五省为农业信贷余额最高的地区,合计占全国农村信贷余额的44.8%,由此可见在这些省份农村金融市场的基础建设较好,地方金融扶持力度较大,农业信贷市场较全国平均水平高,适合新型金融机构的介入和发展。同时,这些省也是银监会列入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规划的重点省份,结合银监会的地区挂钩政策,要求金融机构在地区选择上先从市场较为成熟的地方入手,在当地政府的大力配合和支持下,积累运营经验,再深入到市场发展较弱但资金需求旺盛的地区。

  农村金融的发展一直是各级政府支持三农发展的首要工作之一,农村经济、乡镇企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而愈发迫切。从20xx年的中央一号红头文件起,各级政府便把农村经济改革发展作为首要经济工作,从政策、资金、技术等各个方面对农村进行有效扶持,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大力发展无疑将使社会积聚的产业资本、金融资本能够直接地作用于农村经济,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到正规的农村金融市场,以小额信贷、农业生产信贷、农户自营贷款等多种农村金融合作新模式,突破农业经济发展资金的现实约束。同时,规范化农村信贷和农业金融服务,也能有效遏制目前发达地区民间资本对农业经济的不良运作模式,避免因正规农业金融资源的缺乏而变相增加农村经济融资的困难。银监会下发的文件明确指出,要各地银监局成立领导小组,根据总体规划,执行相应的阶段性规划,并且要积极与当地政府、财政、人民银行等主要部门沟通和协调,争取地方人民

  政府支持,制定落实各项扶持政策,鼓励金融机构作为设立人参与新农村金融机构的设立和运作。

  二、银监会《工作安排》准入挂钩措施分析

  根据银监会的《工作安排》,未来三年将在全国再设立1294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其中村镇银行1027家,贷款公司106家,农村资金互助社161家。[3]这三类即是《工作安排》中所指定的主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这些机构主要规划分布在农业占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县域、中西部地区或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的县域、贫困县和中小企业活跃县域。银监会为了确保三年总体工作安排全面完成,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新型机构的主发起人,按照社会责任和商业利益、网点覆盖和战略布局、自主选点和监督指导有机结合的原则,首先考虑在国定贫困县和中西部地区发起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同时针对我国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特点,银监会决定实施“东西挂钩、城乡挂钩、发达与欠发达地区挂钩”的准入挂钩措施,即主发起人在规划内的全国百强县(按20xx年度评比结果执行)或大中城市市辖区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原则上与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下简称国定贫困县)实行1∶1挂钩,或与中西部地区实行1∶2挂钩,主发起人在这些地区没有分支机构的可设立分支机构;在东部地区(全国百强县、国定贫困县和大中城市市辖区除外)规划地点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原则上与国定贫困县实行2∶1挂钩,或与中西部地区实行1∶1挂钩,主发起人在这些地区没有分支机构的可以设立分支机构。对于银监会“通知”之前已发起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的,一并实施挂钩措施。同时,对积极到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中西部地区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主发起人,监管机构要支持其到发达地区发展,为其分支机构设立、高级管理人员审批和新业务准入开辟绿色通道;对未按规定落实挂钩计划的主发起人,监管机构不得为其新设村镇银行出具监管意见书,不得受理其村镇银行筹建申请。

  银监会在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设立上采取的准入挂钩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将地区之间的差异与机构数量的比例联系起来,试图利用机构数量上的等比例对应,来促使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农村金融机构对等发展,避免出现发达地区农村金融机构扎堆而落后地区无人问津的矛盾。同时,银监会的准入挂钩措施也为试图在农村金融市场有长远发展规划的金融机构在政策上做了方向性的指引,要求其在设立乡镇银行或者贷款公司的时候,要兼顾其在全国范围内的机构发展。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需要挂钩式的机构设立和业务推进,这就要求金融机构建立相应的配套支持网络、服务网络和人员网络,协调整个行内资源,对新设的农村机构进行有效支持,避免因为地区经济的差异而造成良莠不齐的发展局面。因此,在某种意义上,银监会表面要求的是机构设立时地区之间的挂钩,实质上却是对金融机构的运营网络和服务平台设立了更高的要求,使得金融机构在发展农村金融时采取一种更加全面和协调的模式。

  三、20xx-2011年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计划

  银监会同时公布的还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计划表》,该计划表较为详细地统计了20xx年之前已经批准的试点指标数量,规划了20xx-2011年计划试点数量,并且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分为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进行分类的规划和统计,下面笔者对此进行简要的评析。

  1.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建设发展提速。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规划数量,从20xx年底前批准的122个试点,20xx年382个,20xx年446个,到20xx年的466个,以每年41.2%的复合增长率递增,体现出银监会对于加强农村金融机构建设的政策力度。

  2.村镇银行将成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主力军。20xx年底前批准的试点指标数量中,村镇银行占85%,农村资金互助社占8%,贷款公司占7%;20xx-2011年计划试点数量是村镇银行占80%,农村资金互助社占12%,贷款公司占8%。 村镇银行仍旧是新设农村金融机构中的主力军,因为村镇银行除了提供贷款外,还可以进行日常的储蓄、汇兑等其他银行基本业务,也能够在更大范围内实现银行金融业务的覆盖,所以成为了未来农村金融建设的重点。村镇银行的建设规划数量处于逐年递增的状态,农村资金互助社则保持基本稳定的态势,贷款公司因其业务发展受到注册资金和产品品种的限制,监管部门不鼓励其大量新设机构。

  3.各个地区、省市之间新设机构规划体现经济差异。计划表详细列举了全国36个省(区、市)或计划单列市的具体机构设置规划,明确了对各个地区的不同管理和支持力度,从20xx年底之前批准的122家试点机构来看,东部、中部、西部的机构占比分别为34%、33%、33%, 地区差异不明显。但在未来规划中,村镇银行设立的重点地区集中在东部地区,这符合东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较快、复合型金融服务需求旺盛的现实情况。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则相对更多地倾向于中、西部地区。

  从每年的发展规划进程来看,各个地区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程度:中、西部地区是20xx-2010年的重点发展区域,新设的机构占总体新设机构的68.7%, 是主要的农业金融机构发展区域,而东部地区的机构更加注重后期的建设和规划,20xx年东部新建机构占全年新建机构的`近40%,体现了整体上优先支持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市场发展,平衡中西部地区差异的整体思路。

  4.主要的农业大省和金融需求地区规划不同的机构设置比率。各个地区之间,不同的省、市、区之间金融需求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农业发达地区和民间金融发达地区对复合型金融需求旺盛,而欠发达地区则对直接的资金信贷更加偏好。因此,银监会还将各个地区的规划加以细分,落实到各个省、市、区。东部地区的山东、河北和江苏,中部地区的河南、安徽和湖北,西部地区的云南、新疆和贵州,均为各个地区最主要的规划发展省市,三省规划数量之和均分别超过了该地区一半的发展规划机构数量。从全国规划的角度,发展机构数前5位的省占到了全国规划总量的38%,明显可见银监会在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设置上的地域倾斜和政策导向。

  四、农村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的启示

  目前众多国内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民间资本等大力新设村镇银行、贷款公司。20xx年8月5日,世界银行集团成员国际金融公司(IFC)首次以直接投资的形式入股四川民富村镇银行,农行、花旗、汇丰、浦发等也已经积极进入我国村镇银行业务领域。截至20xx年6月底,已有超过100家的村镇银行成立,农村金融市场的蓬勃兴起也为竞争激烈的城市金融市场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4]目前,由于受到经营机构数量和金融服务覆盖面的限制,农村金融服务仍然比较欠缺,但农业金融的需求很大,特别是在农业经济发达的地区。在相对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农村金融市场能够提供较为稳定的高收益。目前,国内众多商业银行在机构数量和辐射范围上受到自有规模的限制,无法向农村金融市场提供全方位服务,对此笔者提出两条建议。

  1.以村镇银行发起人的形式参与农村金融建设是目前商业银行的首选。商业银行应该加快村镇银行的设立和发展进度,提前进入一些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农村金融市场较为成熟的省、市,积累宝贵的运营经验。村镇银行的设立地区需要结合各行在全国不同地域之间的发展规划,充分利用在东部经济区(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运营的经验,在结合中西部发展策略的基础上,制定适宜的地区挂钩发展机制。

  2.商业银行需要加强同当地村镇银行的业务往来和同业交流。一方面利用业务上的支持和互通,将原本较为孤立的农村金融市场与城镇金融市场相连接,形成城乡经济金融一体化的趋势;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与村镇银行的合作学习农村金融运营经验,提高农业金融服务意识,发现优秀的地区农村金融发展成果,并通过自身的全国网络将地区性成果向全国辐射,实现农村金融的长远发展。

  商业银行应该抓住农村金融的发展机遇,依托发展规划中主要的省、市,形成以中心省会城市为核心,以地区经济高增长城市为辐射,以乡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巩固地区优势,挖掘地区潜力,整合地区资源,完善地区网络,强化地区发展战略,为银行业务的发展创造新的契机。

银行网点工作计划3

  通过学习和实践,PMP(美国认证的项目管理)与商业银行机构规划与设置中能充分应用并加以实践运用,在项目管理中可以进行环环相扣,对商业银行机构设置和规划启到理论指导作用。

  一、IPECC在实践中的理论应用

  筹建一个商业银行网点的规划可分为若干的项目组合,项目组合可分为不同的项目集,项目集中又可分为不同的项目。如:确定筹建范围、预算成本、质量把控、人力资源、沟通、风险控制和干系人管理。在PMP的项目管理中,我们可以归类为IPECC五个规划步骤,即启动(Initiation)、规划(Plan)、执行(Execuion)、监控(Control)和收尾(Close),在商业银行机构规划设置中可以这样应用:启动(Initiation):制定项目章程,识别干系人,确立一个项目或一个项目阶段。在这个步骤中,发起行要向上级行及当地监管部门提交年度机构网点设置规划,待获准后,就拟设立的某个网点的可行性,要进行充分调查研究。规划(Plan):制定项目管理计划,规划范围管理,规划时间管理,规划成本管理,规划质量管理,规划人力资源管理,规划沟通管理,规划风险管理,规划采购管理,完成项目,制定和维护一个可操作的计划。在这个步骤中,根据商业银行内控制度关于机构、装修、财务等制度仔细研读,不能出现流程倒置现象,做好每个网点的筹建工作进度表,制定好工作进度安排,做到事前准备充分,事中不出问题,事后经得起推敲和检查。执行(Execuion):指导和管理项目执行,实施质量保证,组建项目团队,管理项目团队,沟通管理,管理采购,管理干系人参与,以及协调人力和其他资源以执行计划。决策在领导,决胜在执行。在这个步骤中,按照项目小组成员的分工,可互相交叉,做到筹备网点的工作节奏紧凑,按照图纸设计预算,做好成本的估算和控制,做好施工管理的过程管理和变更签证,做好合同的`项目管理尤为关键,牵制到供应商的履约和售后管理。监控(Control):监控项目工作,实施整体变更控制,如确认范围、控制范围、控制进度、控制成本、控制质量、控制沟通、控制风险、控制采购和控制干系人参与。通过监控和进度测量,必要时采取纠正措施以确保项目目标的实现。在这个步骤中,可以根据先识别干系人,主动去管理干系人,通过干系人分析进行权力、利益方格表进行识别,划出令其满意的对象、重点管理人员、监督的对 象和随时告知的项目相关人。如表:

  收尾(Close):结束项目或阶段。正式验收项目或项目阶段并使其有条不紊地圆满结束。

  在这个步骤中,做好开业的各项准备,储备业务正式上线,调试好接入线路及权限,做好试营业的各项准备,移交网点机构设置档案。

  庙算在先,商业银行的机构规划与设置充分考虑事业环境因素和组织过程资产,输入、工具与技术和输出,系统地进行规划和运筹。

  二、IPECC在商业银行机构规划中常见的问题

  总的来说,在商业银行的辖属网点设置机构规划中,营业网点选址、费用控制、建设质量和效率等方面的专业化能力有待提升,常见问题归纳如下:

  一是因商业银行的网点规划专业程度高,时限性高,而经办岗位通常交叉兼任,在PMP中,这是弱势矩阵式组织机构,也就是说经办岗既难以独当一面充当项目经理角色,也不符合岗位的操作分离制约,无法互相牵制。

  二是商业银行的网点设置和规划, 因制度的缺失,内部相互难以牵制,在论证网点、筹备进度、选择合作单位以及定价上比较粗放,没有精细化管理,没有按照EV(实际完工价值)和AV(实际完成价值)的方式进行透彻的分析。

  三是商业银行的开业请示过程中,因人力储备不足、培训不够、风险识别理念没有统一,过程管理有待提高,在监控和收尾过程中,后评估的力度和做法不足。

  三、IPECC在实践中的应对策略

  总体来分析,商业银行在机构设置和规划,结合IPECC的思维理念应用在商业银行规划和设置中,进行各项评估分析,根据商业银行法等相关条例规定,主动作为,积极策应。

  一是要进一步规范营业网点设立、迁址、改造和撤并工作流程,按照PMP抓好沟通和章程的建立,提高我行在营业网点选址、费用控制、建设质量和效率等方面的专业化能力,实现营业网点建设工作精细化管理的发展目标。

  二是抓好网点装修工程集中采购管理,要做到供应商最大化竞争,抓好现场勘测,对需要拆除的网点,在拆除之后设计和预算单位应再次去现场勘测,按实进行测算,投标文件和承诺函作为合同的组成部分,抓好合同管理和现场管理。

  三是商业银行机构规划设置层次分明,主动顺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将机构网点细分为传统综合型网点、智慧性网点、社区零售性网点、小微专营性网点或小微网点,不断增强客户体验。

  四是商业银行机构规划设置的增强条线交流会议和培训太少,加强横纵之间的交流,组织举办高层次学术交流论文,安排对口的专业指导。

  综上所述,我认为PMP与网点机构规划设置中不能原原本本照搬照抄,但其中IPECC的道理和商业银行机构规划设置是异曲同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