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书籍读书笔记

时间:2024-05-28 07:36:12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教育书籍读书笔记15篇(经典)

  读完一本书以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是时候写一篇读书笔记好好记录一下了。你想好怎么写读书笔记了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育书籍读书笔记,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育书籍读书笔记15篇(经典)

教育书籍读书笔记1

  假期里,我阅读了美国教育学家吉诺特博士的著作《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在这本书中,吉诺特博士通过生动的实例向我们展示了如何通过语言交流来建立信任和愉悦的氛围,从而帮助孩子在学校中享受学习的过程。作者在书中传递出强烈的人本主义情感,强调关注和爱护孩子,从细微之处开始说话,这并不仅仅因为我们是教师,更因为我们首先是人,尊重人性应该高于其他一切。我们对职业的责任感不是源于对法规的畏惧,而是来自我们内心深处对人类和孩子的热爱。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对于父母而言,孩子意味着他们对未来美好的希望,希望孩子能在社会中立足。然而,要实现父母殷切的期望,老师作为榜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孩子在成长阶段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学习知识,而教师则拥有巨大的力量决定孩子是过上快乐还是痛苦的生活。因此,教师的态度至关重要。

  每一位教师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都可能会遇到让他们无法开口或者流泪的时刻,这是因为学生的行为让他们感到气愤。然后教师会采取一些惩罚措施,让学生认识到犯错的后果。然而,现在我们正实施素质教育并进行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再加上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法制社会,在很大程度上禁止了教师对学生采取惩罚手段。因此,现实要求我们改变"封建家长式的惩罚教育",让学生能够在民主、和谐、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当然,教师也不应该只是执行者。

  圣人,学生们并非天使,他们有时也会调皮捣蛋。同样地,老师们也无法避免遇到令人生气的情况。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生气,每个人都会有生气的时候,但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需要掌握如何表达自己的愤怒并把握好火气的度。举个例子:有一次,9岁的小马特在做一道很难的除法题时遇到了困难,他走到老师那里寻求帮助。老师回答说:“刚才我讲这道题的时候你去哪了?你从不认真听讲,总是在玩。作为一个不守纪律、不讲礼貌的学生,现在你想要特殊照顾了吗?可我不能单独给你特权,那么你就继续玩吧。”

  作为一位教师,我对这位老师的做法感到有些不妥。当学生不听讲时,我也会感到很生气。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不应该立即对学生进行定性,说她是个“不遵守纪律又不讲礼貌的学生”,而且这还是在全班同学面前。特别是当她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向老师寻求帮助时,我们应该给予她一些尊重。我觉得作为老师,完全可以克制住自己的怒火,坦诚地向她表达自己的不满:“我不喜欢上课的时候看到你玩耍,这让我感到很生气!”然后,我可以要求她回到座位上。再通过与她进行交流和解释,让她明白遵守纪律和尊重他人的重要性。这样的做法既能尊重学生,也能使她心悦诚服。

  在与学生交流时,应该尽量避免对孩子进行评判或预测。更不要把孩子的过去或家庭牵扯进来。评判孩子是有风险的,将孩子与他人进行比较也是有害的.。这可能会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心理暗示和影响。孩子往往会不自觉地实现老师对他的悲观预期。他很可能成为老师所说的那样的人。

  我懂得了,当我们感到生气或愤怒时,需要学会如何表达这种情绪,而不会伤害他人。明白生气的艺术在于不侮辱他人、不进行人身攻击,以及不造成伤害。

  关怀学生的情感需求,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心灵健康。这样的做法有利于展示教师的优雅风度,增加学生对您的信任,让他们感受到您对他们的关爱,从而更喜欢学校,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

教育书籍读书笔记2

  本学期学校为了提高教师们思想理论水平的提高又发了两本书给大家学习,就我个人而言感觉很好,这样通过教学之余时间学习学习,理论武装头脑,对增强自己教育教学能力有很大的裨益。

  在学习《教师的20项修炼》时看到教师的反思一章节时,感触很多。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某种教学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活动。”教学反思旨在引领老师们“关注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分析问题与困惑、成功与失败,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的智慧,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 我觉得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反思促发展,只有通过反思,教师才能成为教师。事实上,教学反思是教师的自发行为,是自然而然发生的,毋需刻意追逐。

  一、运用现代课程观,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现代课程观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因此,我们要重新审视教育的原则,重新审视教师的作用。现在的教师,已经不仅仅是知识的重要载体,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教学不是为了教师的表演和个人魅力的展示,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应从传统单一的知识传播者转变为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者等多重角色。这一转变对于习惯了传统教学方式的教师而言,并非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因此需要经常反思自己的角色。

  为了适应这种多重角色,教师备课不应把大量的时间放在组织教案和讲授上,不应以自己所理解的重点难点去把握教材,也不能拘泥于教材;教学设计要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潜能为教学目标,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重在指导学生应该怎么学习,选择正确的学习路线和学习策略;告诉他们学习的方法,教会他们处理信息的手段,而不是把现成的结论传授出去。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一切活动应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教师的主要精力应放在策划、组织、启发、引导、点拨、答疑、做好总结工作上来,摆正教师的主导位置和学生的主体位置,力求获得最佳教学效果。教学效果的评价应以学生的“收获与发展”为标准,而非教师“教给了什么”。本学期我教的《电子技术项目课程》就是以此为标准要求自己的教学。

  二、运用教育民主思想,反思自己的学生观

  现代教育强调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和谐发展。其核心是实行教育民主化。教育民主化观念是教师人格特征的重要内容。实行教学民主,首先,要求教师把学生放到一个平等的人的位置来对待,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立人格,关注学生的尊严与情感,真诚地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建立伙伴型的师生关系,因此,教师要反思自己是否把学生当人看。其次,始终记住学生是思想意义上的未成年人、不完美的人和需要教化之人,学校是他们走向成年、走向完美、接受教化的主要场所,教师是他们的引路人,来自教师的鼓励、宽容或讽刺、批评会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作用。教师要多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对待有缺点、犯错误的学生要多宽容,少责备;多激励,少批评,绝不能讽刺挖苦,要

  意识到哪怕是一句伤害学生自尊心的话,也有可能扼杀他一辈子的上进心。要坚信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要教师充分提供表现、思考、研究、创造的机会,相信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习,都会学习。再次,面向全体学生,承认学生的差异。十个手指头不一般齐,学生也是各有特点的,要把每个学生都视作一座尚待挖掘的矿藏,无论是金矿、铜矿或铁矿,都有他们各自不同的价值。教师要经常反思自己关注的全体学生,还是其中的一部分;是否提供了适合于发挥每个学生潜能的学习模式,给他们创造了多少发挥潜能的机会;是否千方百计地发掘了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

  三、运用现代学习观,反思自身综合素质

  要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就必须有高素质的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如果我们只着眼于学生素质,而忽视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那么教育的成效也难以有很大提高。因此教师要经常扪心自问自身素质上的差距。

  现代学习观认为学习既表现为接受,也表现为感悟、体验、发现和探究。知识经济时代对从业者提出了“终身学习”的客观要求,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另一方面面对先进的教育理念、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自己也要“学会教学”。教师和学生无疑都是学习者,随着现代传媒的发达,学习方法多样化,学生很有可能比教师了解得还多,很难想象一个孤陋寡闻、因循守旧的教师还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不但要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更要有自己的`独创,这种独创正是来自于教师的体验、感悟、发现和探究。教育者必须是创造者,教师本身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素质,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师的20项修炼》一文中指出,“教师要有实施心理教育的能力”。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教师和学生朝夕相处,一举一动都影响和感染着学生。一个心理不健康的教师,那怕知识再渊博,也决不是称职的教师。教师必须有健康的心理外,还要具备了解学生的心理、掌握学生心态,帮助学生心理健康和克服心理障碍,有效铸造人类灵魂的能力。因此,必须加强心理学知识的学习。

  四、运用唯物辩证法,反思教与学的关系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就教学而言,本身包括教和学两方面,教为学而存在,学又要靠教来引导,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但教学改革长期以来普遍强调和关注的只是“教”的改革,以至教学改革变成了单纯是教师的事,而忽视了学习层面的改革。这种由教师单方面进行的教学改革,由于缺少学生的广泛参与,往往难以深入下去,在实践中也收效甚微。 “教改”与“学改”是教学改革的两个方面,两者统一于教学过程之中。“教改”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学习与改革,所以,“学改”是“教改”的深入与落脚点;没有“学改”,“教改”便失去了意义;“教改”是“学改”的依托,离开了“教改”,“学改”便失去了指引。学校的教学活动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的学习上,没有学习主体对学习的投入,学习观念与方法的更新与改进,以及对学习目标的追求,再好的“教改”也是徒劳。因此,必须提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在教学改革中的地位、作用,突出学习改革的重要性。

  传统学习方式强调接受与掌握,冷落和忽视发现与探究,使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变成仅仅是直接接受书本知识,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窒息人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阻碍了学生的发展。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状态,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与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书本知识是间接经验,学生要将它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必须以一定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为基础。这就必须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的开展,如以认识事物、获取知识、发展能力为目的的认知实践,处理自身日常事务的生活实践,处理与他人交流合作的交往实践等。

  因此,教师应由重传递向重发展转变;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的转变;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接受学习方式,积极倡导现代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激烈的社会竞争呼唤学校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教师责无旁贷。在教育改革不断发展的今天,教师要树立反思意识,养成反思习惯,并不断地运用于教学实践,提高自己的反思能力,实现教学相长,以使自己的工作具有更大的成就和意义,为人才培养工作做出自己的贡献。

  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即教学要以学生为本,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都应该服务于学生的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为了学生的学习而多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首先要从自己的教学开始查找问题,如果说在教学环节中,我们的老师能为了学生而多考虑自己的教学行为,平时,多问问学生的听课感受,在写教学体会时,常反思自己,多给自己找找缺点,努力使自己的教学适应学生,那么,你将是学生心目中真正意义上的好老师!

教育书籍读书笔记3

  1.言语

  自我中心言语在机能意义中表现越强,其句法特性在简化和谓语化方面也显示得更加鲜明。内部语言的机智能力表现得越强烈,它的句法结构的特点就越鲜明。

  2.链式复合的原则

  机动地、暂时地将一些单个的环节连成统一的锁链,并通过这一锁链的一些个别环节转移意义。

  3.复合思维

  构成复合思维发展中的第二阶段是将物品和物品的具体印象结合成特别的组合,这些组合在结构上非常像通常所称谓的成套收集品。

  4.皮亚杰理论

  儿童思维的自我中心性质与他的心里本性必然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因而这种自我中心性质始终是合乎规律地、不可避免地、稳定地表现出来,不受儿童经验的制约。

  5.思维和言语

  思维和言语的关系可以简略地用两个相交的`圆来表示,两个相交的圆表明言语和思维的过程的一定部分是重合的。

  6.思想

  思想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既反映事物本身的情况,同时也包括一个人的情感与意志。就是说,思想一方面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另一方面也表达出一个人的主观意志。作为表现思想的形式的语言,也就具有这样两种属性,就是说,语言具有二重性。一是显真性。是指它能够说明、显示客观事物的真实情况,即显示真理。二是示意性。是说能表示出一个人的主观意图或看法。语言的二重性体现在具体语言中,即表现了语言的两种价值,就是显真值和示意值,二者之间的关系存在着比较复杂的情况。

  7.语言

  语言是思想的外壳。无论什么样的思想,不借助于语言,是无法表达出来的。一般来说,语言分为书面语言、口头语言、图画语言、声象语言、实物语言(如雕塑)、行为语言、身体语言等。其中,行为语言就是人们的行动,从表达思想来说,一个人的行动也是一种语言。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比较多的语言是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接触比较多的还有图画和声象语言。

  8.在一定阶段前两种发展按不同路线进行,互不依存。

  9. 儿童只有在过度年龄期结束其智力发展的第三个阶段,达到概念思维。

教育书籍读书笔记4

  今年暑假,利用难得的一个长假,认真阅读了《余映潮的中学语文教学主张》一书,收获很多。在书中,余老师从研读课文、教学创意、教材处理、板块式思路和主问题设计以及语文老师阅读教学的基本技能和作文教学的基本素养等多方面,阐释了自己对中学语文的教学思考和探索,每一页文字都给我心灵的滋润。对于初上讲台的我而言,这本书就像是一部教坛宝典。下面我想简单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比如说第一章,别出心裁研读课文。因为自己平时读书较少,导致在教学中常常临时抱佛脚。当到达某篇课文时,我经常只是粗浅地思考一下,然后到处找资料帮助阅读。我完全没有意识到教材研读有那么多不同的方法:拆分式阅读、反复式阅读、选点式阅读、连类式阅读、发现式阅读、赏析式阅读、资料式阅读等等。虽然平时我也使用过这些方法,但从未对它们进行总结和归纳。余老师的总结让我有了新的思考,并深刻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更重要的是,这让我对课文研读有了更清晰的方向。

  余老师的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本非常实用的教学指南。在书中,他分享了许多具体可行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在处理教材时。下面是一些方法的概述:

  1、整体反复,多角度分析。通过反复阅读全文,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

  2、把握文意,选取重点突破。理解文章的主旨,并选择重要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

  3、以朗读为线索,分层次地进行品析。通过朗读文章,将内容分成不同层次进行分析。

  4、设置比较题,精细研读。通过设置比较题,激发学生对文章的深入思考和分析。

  5、以一篇文章为主线,联读其他相关文章。通过阅读多篇相关文章,加深对主题的理解。

  6、巧妙地穿插知识点,增加教材的厚度。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引入相关的知识点,丰富教材内容。

  7、利用课文进行作文训练,通过写作来提高阅读能力。让学生在课文基础上进行创作,提升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8、将长篇文章转化为简短的语言,使复杂的内容变得简单易懂。以上这些方法都是非常实用的,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处理教材,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这八种方法都是具有实际操作性的,可以帮助我不断尝试并丰富自己的教学技能。在书中,余老师不仅详细阐述了每种方法的好处,还为每种方法提供了具体的案例分析。这些案例分析不仅加深了我的理解,还增强了我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的信心。

  在余老师的教学艺术体系中,“板块式思路和主问题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阅读完这一章后,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策划教学思路有两个基本要求,一是清晰,二是简明。然而,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总是面临一个困扰,即既想让课堂上的步骤清晰易懂,又想将所有的知识点都涵盖进去。备课时,我不知不觉中就会变得十分繁琐。幸运的是,通过学习板块式设计的思想,我获得了很好的启发。“板块式思路”将教学内容呈现为“块状”。这种设计主要关注学生的活动以及能力的培养,通过“教学板块”来整合学习内容,形成教学流程,从而构建起课堂教学的结构。采用板块思维,可以使教学结构更加清晰,优化教学内容,活跃教学过程,总之能够使课堂教学更加出彩。当然,令我惊喜的是余老师不仅介绍了“板块思路”的好处,还给出了十种设计角度,例如突出重点、充分活动、情境生动等,这为我提供了灵活选用、大胆实践的指导。

  “板块式思路”与“主问题设计”相辅相成,前者指的是将教学内容按照不同板块进行划分,后者则是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并思考的最重要、最关键的问题。通过精心设计的主问题,学生能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这对于整体阅读教学非常有益。主问题设计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简化教学过程,强调内容的综合性,并推动课堂中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的展开。同时,主问题设计还有利于深入阅读和美感地阅读课文,突出课文文本的特点、要点和重点,激发并引导学生进行研讨性学习等。将主问题作为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活动板块,能够极大地提高课堂活动的效率。

  总的来说,虽然只读了一本书,但是我从中收获了很多。不仅学到了许多优秀的方法和技巧,还更新了自己的教学观念。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应该加强个人独立地多角度研读课文。我明白语文教学不需要花哨的手法,最重要的任务是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和语文知识积累,始终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我希望通过大量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终身受用的阅读和表达能力,学习运用语文的规律,在优质的课堂上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当然,我也意识到我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因此我会不断鞭策自己,持续努力。

教育书籍读书笔记5

  教师跟所有的人一样,他也要作家务,也要教育自己的孩子,因此就需要时间。

  那么,总的来说,能不能使教师的工作中有一些空闲时间呢?怎样解决这个时间问题呢?这个问题也像学生的智力发展问题一样,是涉及整个学校生活的综合性问题之一,它是完全取决于学校的全部活动是怎么安排的。

  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

  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水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关于这一点,还得另外再提几条建议。

  亲爱的同事,请你记住:所有中年级和高年级教师的时间预算表都取决于你,你在教学和教育工作中是创造精神的缔造者。

  请你记住:中年级和高年级学生在学业上落伍,这主要是他们不会学习、不会掌握知识的结果。当然,你应当关心使儿童的一般发展达到较高的水平,但是,你应当首先教会儿童熟练地读和写。

  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和在思考的同时进行阅读的学生,就不会在学业上落后;而没有学业落后的现象,教师的工作就容易了。

教育书籍读书笔记6

  不管你到公共图书馆去借任何一本书是多么方便,我还是劝你建立起自己的藏书。

  年轻的朋友,我建议你每个月买三本书,(1)关于你所教的那门学科方面的学科问题的书;(2)关于可以作为青年们的学习榜样的那些人物的生活和斗争事迹的书;(3)关于人(特b别是儿童、少年、男女青年)的心灵的书(即心理学方面的书)。

  每过一年,你的科学知识都应当变得更丰富,到了你参加教育工作满十年的时候,教科书在你眼里看来就浅显得象识字课本一样,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你才可以说:为了上好一节课,你是用一辈子在备课的。只有每天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科学知识,你才有可能在讲课的过程中看到学生的.脑力劳动:占据你的注意中心的将不是关心教材内容的思考,而是对于你的d学生的思维情况的关心,这是每一个教师的教育技巧的高峰,你应当努力向它攀登。

  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

教育书籍读书笔记7

  学前教育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要进入学前儿童教育的领域,你必须经历书本和实践的双重历练,技术与艺术的双重修习,思想和体验的双重积淀。你要以哲学和心理学、人体生理解剖学和脑科学作为学前教育的敲门砖,再学习关于儿童发展和儿童教育的基本理念,从而进入一个更为具体的层次,学习如何针对儿童在语言、社会、科学、艺术、身体等方面的特点因循其规律来实施教育,你还需要学习儿童游戏、儿童文学等课程。如果你希望将来成为一个幼教机构的管理者,或者课程研发人员,也有相应的选修课程来支持你。在理论学习的同时,我们非常重视实践性教学,从艺术实践到科研方法的训练,从教学实习到科研实习,都有着较为严谨和完善的管理。

  在学前教育的内容中用心体会,在实践中灵活掌握。

  本门课程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理论学科,是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它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以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人的发展这两个基本问题为主线,从基本原理的层面,对教育自身的有关理论作以全面的阐说,基本要求是使学生领会和掌握从事中小学教育管理工作最必需的教育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提高他们学习和研究教育科学理论及从事教育管理的能力;增强他们热爱教育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所以我要在实践中灵活掌握它。而在这个都是教育引导极其重要的时代,这无疑给我提动了很好的学习机会。

  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有效的进行学习。

  学前教育阶段是非常重要的,孩子在这期间养成的习惯会直接影响到他的一生。学前教育要避免错误的想法:重知识的培养,让孩子认读多少的汉字,学会几百、几千乃至几万的加减法。在学前教育阶段最重要的就是能力的培养,包括:1、自理能力如能够独立的进餐就寝、穿脱衣服、整理自己的物品等等。2、交往能力,学会与人分享、懂得轮流等待、能够主动大方的鱼陌生人打招呼等。3、分辨是非的能力,要具有一定的分辨能力,分清好与坏、丑与美、善与恶。4、语言表达能力。能够用连贯准确的语言表达出自己想要说出的事情,我良好的倾听习惯。

  我们可以根据宝宝的能力发展设计一些游戏,但0~3岁婴幼儿对外界事物的反应是有着他们自己的兴趣点,我们更多的是要提供丰富有益的材料,让宝宝在各中刺激中接受信息,让宝宝在自己的探索中获得发展。维果斯基也曾说过:三岁以前的儿童是按照他们自己的大纲学习的。我们在和这一年龄段宝宝做游戏时,不能刻意的追求一个什么目标,以自身的想法去束缚和限制孩子,要求他们学这学那,对三岁以前的孩子来说,他们爱怎么玩,就让他们怎么玩,这对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自主能力,都是非常有效的。

  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从“新”开始。

  学前教育重要的是有颗心!因为它接触的是特殊人群,所以其实学前教育方面的知识是用来补充和完善自身教育能力的,爱心、耐心、细心, 学前教育是很关键的,这个时候一定要让孩子在很愉快的环境中接触教育,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以及生活习惯,加强孩子品德方面的教育,培养对学习产生兴趣,这些是很关键的。只要是这样做了,孩子以后就会很好的去学习,去生活。

教育书籍读书笔记8

  “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慢,需要平静和平和;慢,需要细致和细腻;慢,更需要耐心和耐性。教育,作为一种慢的艺术,尤其需要合理地对待学生的不足缺陷甚至错误。教育,作为一种慢的艺术,需要留足等待的空间和时间。”作为教师的我们,今天该怎样理解“教育是慢的艺术”呢?

  一、“慢”而不“怠慢”。我会经常遇到有一部分属于“问题学生”,他们在学习上基础较为薄弱,理解和接受能力差,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失去信心,自暴自弃;在生活及其他方面,早恋、打架斗殴等现象不时发生,给我们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增加了很大难度。作为教师,我们常常有恨铁不成钢的感觉,缺乏足够的耐心和宽容。对此,我反复思虑着如何将他们引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如果对这部分学生“怠慢”,就意味着放弃他们,后果不堪设想;相反我认真思考,改变了自己的否定性思维。虽然他们的坏习惯很难改变,但并不是不可救药;虽然他们在学习方面起点比较低,但仍然可以有所作为;虽然他们进步的速度比较慢,但并不等于到达终点的速度就慢。我会想办法的列举古今中外的例子告诉学生“火车理论”:一个跑得慢的人搭上一辆快车,和一个跑得快的人搭上一辆慢车,最后,先到达终点的是跑得慢但搭上快车的那个人。我会鼓励、启发、引导、耐心、宽容、等待等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逐渐调整和理顺好自己的状态,再差的学生都有它的基础点,就从每个学生的具体基础点做起,自然生长点开始,逐渐延续增长,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自然就会产生兴趣,而继续续下去。

  在整理班级图书的时候,偶然发现新课标必读书目里有《爱的教育》这本书,早就听说了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曾感动了成千上万的读者。100多年来此书一直畅销不衰,曾多次被改编为动画片、电影、连环画,读者遍布全世界。但是我却一直没有静下心来阅读。

  拿起这本书,脑海中涌现了好多的疑问,在这美丽的世间“爱”究竟是什么?在这本书里爱又是怎样去体现的呢?它又带给了我们什么教育的结晶呢?带着这些未知的疑问我走进了《爱的教育》去探求我想要的答案。

  这是一本以日记形式撰写的小说,书里的每一个故事虽然比较短小,但是每一个个小故事都讲述着那父母与孩子间美好的爱、那老师与学生的情感、那朋友之间的`纯真友谊。这一切的一切永远都离不开一个字——爱。

  在《爱的教育》中,我走入了学生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他们的爱里有宽容,有谦让,有亲情,有友谊。《爱的教育》在诉说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使爱在升华。内中包含了父母的爱、同学的爱、老师的爱,以及社会的爱,这些在安利柯的心里种下了光明的种子,教育了他怎样去爱,又怎样接受爱。字里行间折射出的全是一颗纯真透明的爱人之心。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你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可我们对此的态度行为可能不同。

  看了这本书,也想到了现在的自己,身在教师岗位,满腔热诚的爱,希望能够全心全力扮演“为人师表”角色,然而在专业经验不足、缺乏教学经验、也没有很好的方法的现实之下,有时候也以教师的权威管教学生,以致伤了学生的心。在师生情感上划出了一道情感交流的鸿沟,而《爱的教育》给了我很多的启迪。教师要教育不要训斥,教育要潜移默化;要了解学生,认识学生,要适时的赞美和接纳,鼓励与协助;要培养学生挫折和容忍的价值判断能力,让学生快乐成长;要利用各种机会和家长取得联系,适时的提供教给家长养子女的咨询与方法,共同为学生的未来而努力。

  如在《我们的老师》、《父亲的老师》、《我弟弟的女老师》这几篇日记中描绘的师生之间的爱是那样的亲切、自然。在《我们的老师》一文里,作者用一种非常口语化的语言描写了老师在回应学生的问候时的神态、关心孩子时手的动作、批评孩子时的语调等,给我们勾勒出一个慈祥的、感性的、亲切中不失威严的好老师形象。《弟弟的女老师》一文所描写的那些情景仿佛就是我曾经经历和正在经历的。女老师怎样教换牙的孩子学拼音,怎样处理孩子们带到教室来的东西,怎样应付上课时突发的事件,怎样克制自己情绪,怎样在发火后后悔等等。

  夏丐尊先生在翻译此书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总有许多挫折、跌倒和失败,但是一个良师必须适时适切地,来激发学生们自信心。让他们勇敢面对所遇到的困难,并在困境中坚强的站起来,坚持的走下去。

  从《爱的教育》中,从安利柯的身上,我终于明白,孩子真正需要的是源自父母和长辈的精神力量,父母、老师只有教会他如何关心别人,如何与人团结合作,如何热爱劳动并创造生活,他才能在成年后不至于孤单、自私,而始终以乐观、善良之心快乐一生。

教育书籍读书笔记9

  教育类书籍读书笔记(一)

  品读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梦》,字里行间感觉似有一股甘甜清冽的涓涓细流,我顺溪而下展现在我眼前的是无限广阔、无限美好的教育伊甸园。在这教育的伊甸园里我看到了五个光芒闪耀的花环悬挂在高高的苹果树上,它们的名字叫作德、智、体、美、劳。我看到了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教师、理想的校长、理想的学生、理想的父母和一片和谐向上的爱的海洋。

  在《新教育之梦》一书的序言中,朱永新讲述了一个令人震撼的真实故事:一位叫布罗迪的英国退休教师,在布满尘埃的阁楼上整理旧物时,发现了一叠发黄了的旧练习册。它们是他50年前31位孩子的习作,作文的题目是《未来我是———》。31个孩子有31个梦想,有想当总统的,有想当驯狗师的,有想当领航员的,有想当王妃的……

  那位老师突发奇想:把这些本子重新发到同学们手中,让他们看看现在的自己是否实现了50年前的梦想。他在报纸上刊登了一则启事,不久,一封封回信送到了布罗迪的手中,他们中有功成名就的.学者、企业家、官员,更多的是平平凡凡的普通人。一年过去了,布罗迪手中只剩下盲童戴维的作文本。他写在作文本上的梦想是当一名内阁大臣,他认为,在英国历史上还没有盲人进入内阁的先例,他要创造历史。正当布罗迪猜测着各种可能,满怀遗憾地准备把作文本送进一家私人博物馆时,他意外收到英国教育大臣的来信,信中的内容让他大吃一惊,同时也感动万分。信中说:那个叫戴维的就是我,感谢您还为我保存着儿时的梦想。不过,我已不需要那个本子,因为从那时起,我的梦想一直就存在我的脑子里,没有一天放弃过。50年过去了,可以说,我已实现了当初的梦想。今天,我还想通过这封信告诉我其他的30位同学,只要不让年轻时美丽的梦想随岁月飘逝,成功总有一天会出现在你的面前。戴维的行动使朱永新教授获得启迪:谁在保持梦想,谁就能梦想成真;谁能不懈地追寻理想,谁就能不断地实现理想。

  我感到很荣幸,因为我拜读了朱教授的理想,找到了教育的伊甸园里属于自己的那棵苹果树。因为我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权利和责任分享朱教授爱的教育、理想教育的梦想,并用它提醒和改写自己从今往后的实践和追求。因为我也有一颗充满理想和激情的跳跃的心。如果你要问我的梦想是什么?那就是我愿我的青春永驻苹果树下!

  教书数年曾经黯然气馁过,失意灰心过,作一名幼儿教师有什么意义?要替一群孩子梳小辫、擦屁股,穿衣、擦鼻涕,还要教他们知识技能、品德习惯、锻炼体能,既要接受家长苛刻的好坏评价,还有随时接受幼儿园领导严格周密的检查,而在外行人看来干得再优秀也只不过是个高级保姆。

  曾经有人问我:“你们幼儿园里教师怎么都这么青春啊?那你们老了怎么办?也和孩子们一起蹦啊?跳啊?想想真滑稽。”我随口反驳说:“年纪大了就当园长或者后勤领导呗!”其实细思量,哪个幼儿园需要那么多园长,那么多领导啊?我们老了怎么办?还能不能跳啊蹦的?或许很多幼儿教师曾和我一样思附过这个问题:我们今天的绚丽到底能保持多久?我们的活泼,我们这份可引以自豪的特殊的童心童稚能保持多久?

  今天,我终于在《新教育之梦》一书中找到了追寻已久的答案。朱永新教授告诉我们:“要挖掘你生活中、职业中的内在魅力。”教师,作为幼儿教师这一职业可能永远达不到职业排名榜的最前列,但是我相信,一个优秀的、理想的教师,一定会在自己的内心把它排在最前列!是啊!细想一下,不当幼儿教师我们照样会老,正因为作幼儿教师我们的外表都比实际年龄要年轻亮丽很多,我们的心态一般都比同龄人要有活力很多,这是我们的职业,我们的孩子给予我们的美丽,是孩子们影响着我们,带动着我们,年轻着我们,使我们的青春延续再延续......

  拜读了《新教育之梦》一书之后,我不再怕自己老了怎么办?不再问自己还要教多少年书?还可以跳、唱多久?因为我知道了“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朱教授说“一些人,他教了一年,然后重复了五年,十年,及至一辈子;有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人,与一个教了一年却重复了一辈子的人,他们的成就是不一样的。”因此,我追求作一个实实在在的教师: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老师;一个自信、自强、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不断挑战自我的老师;一个善于合作,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具有人格魅力的老师;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老师;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老师,我相信那必将是一个永远年轻老师。

  花儿不会因为畏惧凋谢而后悔绽放,小溪不会因为畏惧干涸而放弃流淌,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都有它生命中最精彩的“一阵子”,它们都知道抓住每个最精彩的“一阵子”去赢取一辈子的生存价值。作为幼儿教师,或许我们的绚丽也只有一阵子,但只要认真把握好这“一阵子”,使它发挥生命真正的价值,那便是最自然,最从容的生存蕴意。我愿自己生命中最美丽的一阵子时光留给苹果树下的孩子们,和他们快乐的学习、游戏。愿每一位幼教工作者都怀着“新教育之梦”谱写自己辉煌的“一辈子”!

  教育类书籍读书笔记(二)

  最近读了《教师行为的50个细节》,通过读书让我觉得,读书是一种幸福,一种乐趣,更是一种享受。读这些教育专著时,我边看边与自己平时的教育实际相比较,不禁有了感触,有了共鸣。这些书在教我将来如何成为一个好老师的同时,也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

  一、教师教育行为细节

  育人是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教师的教育行为要发挥理想的效果,必须摆脱枯燥与乏味的单一说教,关注自身行为的细节,从细小之处来影响学生。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的教育片段,常常源自与不经意间的一个细节。一句平常不过的话,一个细小不过的动作,都有可能给学生的心灵烙下痕迹。一次无意的非言语行为失误,一句脱口而出的伤人之语,则有可能疏远师生之间的关系,使教育产生的.真实影响与预期的目标背道而驰。

  二、教师教学行为细节

  课堂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教师的基本教学工作。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行为,能够对学生产生教育影响,这些行为也体现了教师个人的基本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表现出来的行为细节,不管是言语行为,还是非言语行为,不管是有意表现出来的行为,还是无意流露出来的行为,都可能对学生的课堂学习,乃至日常生活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以教师在课堂上的言语行为为例,假如教师表现出得当的言语行为,那么就能够感染学生,引导学生的情绪变化,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假如教师表现出失当的言语行为,那么就有可能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疏远师生之间的情感,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教师管理行为细节

  在学校教育世界里,教师经常承担着管理者的角色。在课堂教学中,要进行课堂管理或者教学管理;在课余与学生的互动中,要进行学生管理。教师在管理课堂、管理学生的过程中,也要注意自己的行为细节,努力从细节之处做好管理工作。教师与学生打交道比较多,尤其要注意管理自己的管理行为细节。

  四、教师学习行为细节

  古人云,“活到老,学到老”。在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知识激增的当代,作为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己任的教师,需要抓住各种学习的机会,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素养,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因而,不管参加有组织的学习活动还是自我学习,教师都要管理好自己的行为细节,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教师日常行为细节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在校园之中的日常行为,也要时时注意细节,以免给学生传递不良信息。在很多时候,教师日常的行为细节,就是对学生的一次次“身教”,而且这种教育比“”言教更具影响力。

教育书籍读书笔记10

  陶先生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句名言,是我们“教书育人”的永恒主题。在市场经济、竞争的年代及世界风云突变的情况下,“教人求真”更具有现实意义。

  第一,“知行统一”。我们的教育归根结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什么?这是揭示了教育目的的真谛问题。这里要强调的是,我们在注重知行(德、智)统一的同时,不可忽视学生的心理体验,即如何使学生知行达到和谐统一,真正使学生达到“学做真人”,成为真、善、美的人。我们知道,从知到行是一个复杂的品德的心理过程,当今学生思维活跃,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就会思考“我活着是为了什么?”于是,人生观的问题便随之产生。对于他们来说要把人生发展近景和远景正确结合起来思考,形成成熟的心理是十分困难的。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就应担负起应尽的职责,帮助、教育和引导他们树立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人生观,以及在这种人生观指导下所建立起来的道德、品质、意志。

  第二,探索真理。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所接触的信息及更新的知识,瞬息万变。面对这些,学生既感兴趣,又难以招架。兴趣是对真理探索的钥匙,但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学生往往被各种难以解决的问题所困惑,被各种非本质的自然现象所缠绕。这种困惑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正确的引导和正面的鼓励,当学生经过艰苦的学习,解决了各种难题,认识了事物的本质,就会产生兴奋感和成就感,这种兴奋感和成就感是学生对困惑感的否定和对学习探索活动的肯定,由此带来的'喜悦和欢乐体验可以酿造一个人的自信心和尊严感,进一步强化其探索行为,从而激励自己继续进行新的创造。攀登新的高峰,取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陶先生留给我们的教育理论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我们要把这笔财富投入到平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为教出求真的学生,为了让学生学做真人,我们永不止步,用我们坚定的步伐引领孩子走向成功!教育专著书籍读书笔记4

  假期,学校布置了读书谈体会,粗略浏览推荐书目,专心阅读教育专著《《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教育的55个细节》、《爱的教育》等,边看边与平时教育相比较,有了感触,有了共鸣。这些书在教我们如何当一个好老师的同时,也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

  一、做一个不断进取的教师

  海纳百川,才有了大海的浩瀚无边。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就应该是一个不断进取的教师,向前辈学习,向优秀者学习,甚至向我们的学生学习。“教育在历史上第一次在为不可知的未来服务,教师和学生间的代沟从来没有像今天那么大,教师第一次不得不抛去因经验丰富而摆出的架子,虚心向孩子学。这是我们怕见到而不得不见到的一幅图景,教师此时有一桶水也是不够用的”。

  面对我们的学生,面对他们突然冒出的新花样、新想法,我们常常会发出感叹:现在的学生啊,我们常常有无所适从的感觉。这时,你的脑海里应敲响警钟:你已经落后于你的学生了。在教育新形势下,做一个与时俱进的教者,学习是唯一的途径:学习,学习,再学习;以平常的心态对待学习,不急功近利,不心浮气躁;从错误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

  二、做一个宽容的智者

  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有一条就是宽容在《中国教师缺什么》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我很欣赏:土地宽容了种子,才拥有了收获;大海宽容了江河,才拥有了浩瀚;天空宽容了云霞,才拥有了神采;人生宽容了遗憾,才拥有了未来。宽容意味着承认儿童的差异,承认儿童的未完成状态。

  教育应从宽容开始,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你会得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喜悦;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意味着他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教育手段更加成熟;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时,就是科学地看待教育过程。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

  对待工作如此,对待人生也是如此人生在世,难免有许多不如意,同事相处、朋友相交,难免有一些误会,但如果能用宽容的心对待一切,那么,你就是生活的智者。

  通过假期静心读书使我受益不浅,并体会到作为教师,尤其要多读教育类书籍。愿读书能让我们的人生充满智慧。

教育书籍读书笔记11

  “爱孩子是连母鸡都会做的事”。学生在老师的眼中就是孩子。既然是孩子,我们就得用我们的爱来教育他们。我们每天最主要的工作是什么,上课、批改作业?不是,那只是我们工作中很小的一部分,我们主要的工作是把我们的爱给学生,并且,要把我们的`爱给每一个学生,不要有所遗漏,因为,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原来每个孩子都是那么可爱。

  用心做教育,就要竖立一颗恒心。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不是朝夕之功,而是一个周期性较长的工作,也许作为我们来说,体会到的只是重复:上课、作业、辅导……,然而,正是在这单调的重复中,学生却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年龄在渐渐长大,知识在逐步增多,思想越来越成熟,与人交往的能力越来越强……当然,这些不会展现在我们面前,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学生的一言一行体会得到。这是我们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教育的结果。我们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经过多次思想工作,顽固不化的调皮学生爱上了学习;经过耐心辅导,成绩落后的学生迎头赶上……这些都是我们长期教育的结果。

  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从事着教育这一事业,我们应该用童心、爱心、恒心去撑起这一工作,我们应该用心地去做好我们的工作。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夕阳之辉。一个人的一生中之所以能不断提高,与其始终如一的学习是分不开的,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知识是没有穷尽的,坚持学习让人始终处于不败之地。反之,没有知识的不断补充和积累,人便会落后于时代。歌德说过,谁落后于时代,就将承受那个时代所有的痛苦。特别是在现今知识爆炸的年代里,不能接触新的知识便会被时代所淘汰。

教育书籍读书笔记12

  看过石中英老师著的《教育哲学》导言和第一章,小有感触,现记如下。

  导言中写的是“教育与哲学”,在这一部分中石老师通过对三个问题的解读来说明的这两者的关系的,那就是:“教育活动需要哲学吗?”;“哲学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吗?”;“一般哲学可以替代教育哲学吗?”。在第一个问题的解释中,石老师分别从教育活动与哲学的关系,教育政策与哲学的关系以及教育理论与哲学的关系三个方面点明了哲学对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在第二个问题的解释中,石老师首先阐明当下对哲学的两个基本的理解和认识,那就是静态和动态的。不管是哪一种都让人感觉哲学似乎是一种一般人难以企及的学问。为了更好的回答这个问题,石老师又带领我们一起回顾了哲学的源头,追溯哲学的起源。这让我们真真切切看到其实哲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每个人都在行为哲学,都在思考哲学,都在演绎哲学。在第三个问题的解释中,石老师首先肯定和追溯了老一辈教育家思想家对这个问题的探索和成果,最后石老师从一般哲学的立足点和主要功能方面让我们看到了一般哲学不能够对具体的教育活动提供实用性的指导和帮助。所以它不能够代替教育哲学。

  理清了教育与哲学的`关系,在第一章的学习中,石老师致力于澄清“什么是教育哲学”这个问题,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他也是通过三个部分来说明的:“教育哲学的定义”;“教育哲学的价值”以及“教育哲学的"学习和研究”。在第一大部分,他追溯了我国教育哲学家对教育哲学的定义、国外哲学家对教育哲学的定义。最后结合上述定义以及自己的实践理论经验作出了自己的评价。从他们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几个共同点:一是,他们为了这一定义的探索确实很努力,即学习了理论更结合自身经验;二,他们的努力确实都有了意义不菲的回报(都创造了代表各自特色的定义);三,他们最后都想把自己的定义普及化,升华为一个普遍性的认识;四,他们的定义都被后人继承发展了。通过这几个共同点我除了看到这种教育哲学发展认识的规律性,我对“科学”有了一个新的认识,那就是:科学在此时。没有哪个时代的科学可以永远戴着科学的桂冠。石老师通过以往定义对教育哲学的作用,结合自身经验,他认为教育哲学在当代应该强调以下几个方面:实践性;反思性;批判性和价值性。在实践性方面他尤为强调和推崇,认为教育哲学应该是从哲学的角度对现实教育问题进行的批判和反思,对教育知识进行的批判和反思,也是对前者的深化和拓展。在第二大部分“教育哲学的价值”中,他通过以下两个部分来论述的:“教育哲学的价值危机”和“重估教育哲学的价值”。在第一部分,他认为因为以往教育哲学学者对教育哲学定义和价值的定位错乱、模糊导致教育哲学内部和实际教育工作者对教育哲学价值都有很强烈的质疑。这也直接导致了教育哲学发展的低速度。他认为过去的定位不当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不能很好的区别教育和教育哲学的关系:把教育哲学简单的当做教育学的概括总结;二是没有很好的把握教育哲学和一般哲学的界限,把一般哲学的理论直接生硬的拿来接到教育上就是教育哲学;三是没有很好的从过去哲学虚无光环上走下来,走到教育实践中去,去解决实际问题。在这种反思中,石中英老师认为当代教育哲学的价值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帮助教育者的思想成熟,增进教育者的理性;二是,引导教育者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活;三是,检验和引导公众的教育观念;四是,对教育政策进行理性分析;五是,促使教育学者对教育知识的批判和反思;六是,为多学科知识的交流和对话提供一个思想平台。在第三大部分,石老师认为因为受到以往哲学误区的影响,当代人对哲学有一种近似天然的排斥,一种近似天然的自卑和退让,鉴于此他对致力于研究教育哲学的人以下几点建议:一,对社会和人生问题高度关注;二,不断挖掘教育生活的经验;三,不断提高自己的哲学素养;四,努力学习教育哲学名著;五,从事教育哲学研究。

  通过石中英老师对上述问题的研究和探索,我们可以看到,石中英老师对教育哲学做了一个基础性(教育哲学定义和价值)的批判和反思。在看到教育哲学未来发展前景无限的同时,也深深被石老师做学问时的严谨和敢于质疑魅力折服。

  合书静思:“在这样一个学者笔下我们该能看到对下面问题的理性而全面的解读吧,那就是:“在教育中政治到底在扮演什么角色?这个角色的作用到底有多大?”因为我认为抛开政治,单纯的谈教育与哲学,无论如何不可能实现。这个问题清楚了,我想“教育科学”也就真的“科学”了!在下面的拜读中,期待“仰慕”继续。

教育书籍读书笔记13

  7明智的善于思考的教师能给学生赢得时间。

  8学习要在一种多方面的丰富的精神生活的广阔背景下进行。

  9尽量做到让有趣的使儿童感到惊奇的东西,同时成为儿童的智慧、情感和全面发展所需要的必不可少的东西。

  10应该使儿童的时间充满使他们入迷的事情,而这些事情又能发展他们的思维,丰富他们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又不破坏童年的情趣。

  11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爱好的`最重要的发源地。

  12无论哪一种爱好,如果它不能触动学生的思想和打动他的心,那就不会带来益处。

  13学生的第一件爱好就应当是喜爱读书,这种爱好应当终生保持。

  14书籍不仅能造就聪明的头脑,而且能培养出灵巧的双手。

  15通过阅读而做好准备的注意力,是减轻学生脑力劳动的最主要的条件之一。

教育书籍读书笔记14

  面对难教难管的学生,我们教师往往是抱怨,发牢骚,比如有的学生上课时做一些无关的事情。我们往往容易对这群学生失去信心,产生厌恶情绪。可以说,当前职业学校的师生关系比较紧张,教师不爱学生,学生也不太尊敬教师。

  我认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保证。那么如何改善师生关系, 从而促进职业学校教学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呢?我觉得应做好以下四个方面:

  1.民主地对待学生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改变居高临下的态度,真诚地与学生交流;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主学习、讨论,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实践证明,教师尊重学生的民主权利,彼此尊重、信任、相互促进,才能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2.全面关爱学生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技巧的全部奥秘, 就在于如何爱学生。”教师都喜爱成绩好的学生, 而爱表现不佳的学生却是不容易的。对于表现不佳的学生,

  教师不能只是一味地指责、批评, 而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爱和关心。虽然这种爱有时毫不起眼, 但它有助于师生间理解桥梁的建立和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

  3.改革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唱主角、少数学生当配角和一问一答式为主要课堂教学形式。大多数学生是被动的听课,“死读书,读死书”。新课改要求教师给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围绕学生来进行。

  4.丰富教学内容

  目前很多教师在教学方式改革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我认为要想真正激课堂教学,单纯在方式上下功夫是不够的`,必须在教学的内容方面有所作为。

  总的说来,教师和学生既是师生关系, 又应该是朋友关系, 否则, 师生之间难以作到真诚相

  待。师生之间有了和谐的关系,教学质量才能得以提高。一份耕耘,

  一份收获。我相信, 只要我们每一位教师都用爱心去教书育人, 那我们收获的将是一颗颗诚挚的心, 筑就的将是祖国的栋梁之才。

教育书籍读书笔记15

  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也,还要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学习,也就是陶行知的教育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也就是我们此刻所推崇的教育的目的。按照他的思想,“生活即教育”就是说“生活即教育”是人类社会原先就有的,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其次,“生活即教育”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第三,“生活即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与人生共始终的教育。只有在生活中,我们的教育才具有鲜明性,脱离了实际生活,教育就只是空洞的说教。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好处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内含教育的好处。”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先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进棺材才算毕业”。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

  陶行知先生把生活教育提高到这么一个高度,是我前所未闻的,更给了我一丝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同时感叹教育家的前瞻性,这不就是我们此刻提倡的素质教育吗?

【教育书籍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教育书籍读书笔记05-16

经典书籍的读书笔记03-03

教育书籍阅读心得体会11-23

教育读书笔记04-07

爱的教育的读书笔记02-27

教育专著读书笔记02-26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03-16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05-15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04-10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