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红楼梦读书笔记20篇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需要写一篇读书笔记好好地作记录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楼梦读书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红楼梦读书笔记1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我读完它感触颇深。它揭露了我国古代封建制度的黑暗,与它最终将会走向灭亡的必然命运。
《红楼梦》里面的人物各有各的特点。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有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
贾宝玉从小被祖母和母亲溺爱,每日只与女孩儿们玩乐,不顾学业,因此造成了他不知世事、优柔寡断的性格特点。也是因为这样,他的父亲贾政才会不喜欢他,宝玉也很惧怕他父亲。
林黛玉多愁善感、经常落泪,别人都说她小心眼,可是只有她才是贾宝玉的知己。贾宝玉和林黛玉真心相爱,谱写了一段纯真的爱恋,但是最终却逃不过封建制度下婚姻由长辈做主而造成的悲惨命运。
薛宝钗在大观园里可算是最有心计的一个了。她为人处事能干,蒙住了很多单纯人的眼睛,她人缘极好,却得不到宝玉的真爱,她极力讨好每一个人,连贾母也不在话下。
王熙凤是最泼辣的`一个了,不仅办事干练,而且心直口快,常噎得人说不上话来,却也逃不过早逝的命运。
读完了《红楼梦》让我见识了人间的美与丑,善与恶,让我懂得世界上并不只有美好的事物,也有肮脏与丑陋的灵魂。
红楼梦读书笔记2
乳白的灯光下,我段坐在桌旁,翻开《红楼梦》,如品茶一般细细品读。
《红楼梦》这本书永远带着忧伤、凄凉的气息,让人经常想落泪,而里面的诗词之多又让人不得不折服其下。黛玉的葬花吟,宝玉的种菊,湘云的如梦令,宝钗的临江仙……都让我感受至深。它探究到人物灵魂的深处,描写了不同人物的精神面貌,塑造出不同的典型。《红楼梦》带着忧伤、凄凉的气氛,让人经常想落泪,而里面的诗词之多又让人不得不折服其下。
它以宝黛爱情为线索,以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它是十八世纪中国封建社会的一面镜子,大观园是这个封闭王国的`缩影。
“丢弃了不离不弃黄金琐,遗忘了莫失莫忘通灵玉”,好一个多情洒脱的贾宝玉,娇嫩多病的林黛玉,塑造了一个发生在清朝封建家庭的动人爱情悲剧。从两小无猜,青梅出马,到长大后的坠入爱河。曹公简直就是顺水推舟,让读者感到,人间又一份千古流芳的爱情故事诞生了。它的显现是那么的自然,几乎没有人疑心过,它的显现是那么纯净,纤尘不染。
在我国文学史上,还没有一部作品能把爱情的悲剧写得像《红楼梦》那样富有冲动人心的力量;也没有一部作品能像它那样把爱情悲剧的社会根源揭示得如此全面、深入,从而对封建社会作出了最深入有力的批判。
如今才发现,看完《红楼梦》最大的感觉不是空虚,也不是茫然,而是前所未有的安静,心的安静。这才深入体会心如止水的感觉。
红楼梦读书笔记3
《红楼梦》不是一本单纯的恋情小说,且正面描写占了极少的一部分,但对女子神态、着装、内心的描写古今还无出其右者,金陵十二钗,钗钗动人心,阅读下来,对书中的女子的遭遇愕然惋惜,能瞬间想起,印象较深的有金钏儿、晴雯、林黛玉、司琪、尤二姐、尤三姐、秦可卿,这些女子是已生命的代价痛斥封建社会女子的遭遇,与大家族荒淫无度,草菅人命的控诉。一朵海棠花不合时宜的`开放,正式宣告封建大家族走向灭亡,对续书吧红楼梦否极泰来,我突觉想来,就当下而言,体制内看体制与体制外看体制,竟然会完全不同。书中女子个个性格鲜明,敢爱敢狠,有着强烈的反封建、反压迫的反抗精神。
过情关,谁敢闯,读红楼,心悲凉,浅啜酒,醉红颜,春犹卷,夜不眠,月阑珊,红妆零,滴不尽,胭脂泪,盼故人,再梦回。——江湖笑,江山美人多惹娇,江湖乐,一剑一萧伴天下,江湖悲,恩恩怨怨何时休,江湖愁,谁赢谁输谁知晓……
执剑聆听三妙音,敢向苍天借明月,可笑尘世缘难尽,梦烬韶华是何年。
花谢花开花满天,桃李飘飞一树春,莫叹花开终有落,此去经年会有时。
流水无情,花有情,春残花落终有时,花魂恋春总难留。
莫问落花何处去,化作春泥更护花,惜花叹花花不知,梦里探花把花还。
红楼梦读书笔记16
在读了第四回之后我体会到了古代社会中的种种不公,在本回中薛家姨母之子姨表兄薛蟠为了与冯渊争英莲作丫鬟,竟然将冯渊打死而后竟然扬长而去,令当时补授应天府的贾雨村骂道“竟有这样放屁的事。”
而当他将让人捉拿薛蟠时,当年在葫芦庙内的一个小沙弥却在对其使以眼色将他引到密室后将自己所抄的“护官符”给贾雨村,并对贾雨村说了这“护官符”中的奥妙。而在之后的断案过程中贾雨村竟真的`没有将薛蟠绳之以。
这可见当时社会的黑暗,特别是那个原是沙弥的门子所说“连这个不知,怎能作得长远!如今凡作地方官者,皆有一个私单,上面写的是本省最有权有势,极富极贵的大乡绅名姓,各省皆然,倘若不知,一时触犯了这样的人家,不但官爵,只怕连性命还保不成呢!”更是体现了这点。那时已经官复知府的贾雨村如果得罪了贾史王薛任意一家都性命堪忧,可以说当时的法律在大家族的面前已经算是废纸一张,以至于案情如此简单的案件竟然因薛家的势力而难断异常后来竟是以“薛蟠今已得了无名之病,被冯魂追索已死。其祸皆因拐子某人而起,拐之人原系某乡某姓人氏,按法处治,余不略及”为由而不了了之,也说明了最后四大家族的灭亡是多行不义必自毙。
红楼梦读书笔记17
从小便爱看红楼,喜欢冰清玉洁的黛玉,喜欢率直的湘云,喜欢泼辣的王熙凤,喜欢懂事的袭人,喜欢——里面的所有人物。近来听说要重拍《红楼梦》,看见报纸上热闹的宣传,不禁也来了兴致,回家从书橱里翻出了〈〈红楼梦〉〉。
再读红楼,觉得她还是那么的吸引人。还是喜欢红楼里宝黛的红粉痴恋。从两小无猜,青梅竹马,到长大后的坠入爱河。使我感到,世间又一份千古流芳的爱情故事诞生了。它的出现是那么的自然,几乎没有人怀疑过,它的出现是那么纯洁,纤尘不染 。当然其中我最欣赏的还是黛玉的诗情画意,灵秀慧黠。黛玉每每与姐妹们饮酒赏花吟诗作对,总是才气逼人,艺压群芳。然而最叹息的.也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红颜薄命。黛玉的身世,注定了她的孤独无依,而她的性格,又注定了她的寥落忧伤。纵使大观园里人来人往好不热闹,可是这里没有她可以依靠的亲人,没有她可以倾诉的知己,只有风流多情的宝玉让她芳心暗许,却又总是患得患失。
于是她无奈着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悲哀着“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套无情”,伤感着“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终落得“一缕香魂随风散,三更不曾入梦来”的凄凉结局。喜欢红楼梦,也感叹红楼梦。
红楼梦读书笔记18
在寒假,老师让我们读《红楼梦》。没错,《红楼梦》是清代著名小说家曹雪芹所写。
他的祖父三代四人曾领任江宁织造,前后将近六十年,深受皇帝信任。所以,曹雪芹少年时代过着富贵荣华的贵族生活,还曾在皇族学堂“右翼宗学”里当过杂差。雍正五年曹家因行为不端,织造款项亏空甚多等罪名被朝廷抄家入狱,曹氏家道从此败落。曹雪芹晚年移居北京西郊,生活贫困艰难,他却以坚韧的毅力,专心写作《红楼梦》。乾隆二十七年,其幼子夭亡,贫困交加的曹雪芹在过度的忧伤和悲痛中离开人世。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高峰。全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写林黛玉爱情的悲剧。书中贾家荣、宁二府父子、兄弟、妻妾、主仆之间错综复杂的人事纠葛和矛盾冲突,真实地展现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生活。
《红楼梦》一书就像一面透shi镜,凝聚着当时社会的缩影。其中,红楼诗意是一大看点。全书诗歌数量惊人这些诗词佳作,极富华章,新奇可诵。最难得的是,在于曹雪芹能针对不同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学识,来为他们量身打造不同体裁和风格的'诗词。此外,整部《红楼梦》,犹如一部诗化的小说,自始至终纵横诗意,字里行间,行云流水,处处透着诗意的芬芳。
《红楼梦》是中国历史上最经典的文学巨著,堪称古今第一奇书。所以,我很喜欢读红楼。
红楼梦读书笔记19
用79天读完了曹雪芹《红楼梦》前八十回,这创造了我读书8年来的最慢纪录。
《红楼梦》这一中国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我虽然出于口味不适和担心影响性情的缘故,一直不喜欢,但20年来从各种形式的评述、引用、改编中,了解的程度也不弱于其他三大名著。我能知道的书中兴趣比它大的,基本上都读过了,这才肯去领略这座高峰的风光。
《红楼梦》刻画人物最可贵之处,在于表现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如林黛玉的高洁嫉俗却难以相处,薛宝钗的工于心计却颇有人缘,晴雯的刚强却暴烈凌下,王熙凤的阴毒却精明干练,都难以用好坏简单界定。
对于宝黛钗的评价,出于对爱情故事的寡言和观察力的迟钝,我不愿谈论,只对两个次要人物谈几句。
其一是晴雯。我在小时候仅有的一本《红楼梦》连环画中对她一生的三个侧面——平时的气势、临危时的愤慨、临终时的凄凉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数年前才得知晴雯是前八十回中独有的人物,也就是说她是在曹雪芹笔下展现了整个人生,这令我瞬间产生了一种强烈的震撼,从此倍加注目。这次读了在电视剧中熟知的“撕扇子作千金一笑”、“病补孔雀裘”的原文,体会了晴雯与贾宝玉心灵由远及近的接触,还首次得知晴雯身后的.凄惨,不禁悲叹她这种“过刚易折”导致的命运;
其二是尤三姐。我也是从一本京剧连环画里得知她的故事。我一直认为尤三姐姐妹的故事是可以独立成篇的,而尤三姐更是游离于贾府之外的。对于她,我是钦敬而不是像晴雯般喜爱。在反抗贾府恶势力时,尤三姐表现得比晴雯更加有力而机智泼辣,最后悲愤自刎的一幕将她的性情达到了极致——然而正是这一举动,让我不禁同意闫红《误读红楼》的看法了:将自己终身托付给一个毫不了解自己的人,不仅太草率,而且据我看事后还使自己姐姐失去了一面保护的屏障。
还有一位红楼女子得提一提。电视剧中我一向认为最漂亮的是演平儿的沈琳,读了原著才明白这样表里如一的人物是应该配那种形象的。
此外能稍感兴趣的只有布满前八十回的大小谜团了,我在网上曾逐一探究过。虽然《红楼梦》是以贾府“小中见大”地描写社会,但直接写外界的很少,在诸多文艺学术内容中比重最大的诗歌又是我理解困难的,这样它对我的吸引力自然是难以增强的。
红楼梦读书笔记20
红楼梦,梦红楼,红楼梦中梦红楼,日薄西山,梦亦消散,梦中佳人,是否还笑得嫣然?
常言道?繁华似锦,可为什么单单它就繁华如梦。红楼只是一场梦,梦越深,情越浓,越沉醉其中。可当梦醒后,迎来的却是心碎,看着满地的落红,没有泪,只有烟花灿烂后的余白。
初读《红楼梦》时,梦里还只是朦胧,似在雾中,随着雾一点一点地消散,我看到了那些蕙质兰心,清韵雅洁的少女,和贾宝玉这红楼里的少年。我渐渐的着迷了,在这充满了“花招秀带,柳佛春风”的地方。它充满了青春的痴怨,悲欢,和年少轻狂的无奈。
宝玉和他表妹林黛玉,表姐薛宝钗之间的爱情纠葛是红楼里的一场噩梦。黛玉她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难怪宝玉称她为“神仙似的妹妹”。
黛玉她又是 “世外仙株寂寞林”,性格中含有几许叛逆。宝钗是“山中高士晶莹雪”,尤其符合当时贤德媳妇的标准。爱与不爱,宝玉坚持了自己的选择,但是娶谁做妻子,宝玉一点选择的权利也没有只能听从父母长辈之命。黛玉“孤高自许,目下无人”,最后也只能落得“一缕香魂随风散,三更不曾入梦来”含恨而亡的凄凉结局。可她与宝玉的爱情在一年年的花开花落中传递着。
围绕三人的还有一群少女少妇们,她们都是“薄命司”册上注定没有好结局的人。她们同样清纯美丽,却又有着同样悲惨的命运。可惜,可叹:繁华易逝,感情易断,红颜易薄,痴情不改,花开几度,蕊冷香残,轮回之中,道不完你我的爱恨纠缠。
红楼一梦,恍如梦一场。女子们的泪水酿成了芳淳甘洌的红楼梦。在《红楼梦》中,女子们的执着让人又敬又爱,但她们却一个个地香消玉碎了。她们该怨谁呢?那些封建道德礼教吗?那些封建婚姻制度吗?还是那些恣意玩弄女性,奴役女性,在女性面前自命清高的可恶男人?风儿吹,落叶飞,她们的怨嗔也被风儿吹到了各个角落。窗外风声凄美,看不见凄美背后的怨,听不见风声背后的'哭泣。如今红楼不在,我们只能用笔,刻下一幅幅爱恨的篇章,用自己的回忆去祭奠那逝去的女子。
弱水三千,望不穿你的流年,又一夜的斑斓惆怅,吹开了已朽的绵绵思绪,月光清莹,渗透了每一夜的清冷。梦醒,奏一阕诀别乐,在月下绽放的谧夜下,聆听胭脂忧柔泣断肠;洒一杯诀别酒,在秋风瑟瑟的落叶下,祭奠沉睡千年的红颜霓裳。
红楼很美,繁华绚烂,春风拂人,一如残花散尽的枝头空留余香阵阵;红楼很美,如梦似幻茕茕而孑然,更似一绝世的流水,流向它方,绝美天堂,绝美于万古流芳。
红楼梦读书笔记4
《红楼梦》是一部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百科书。小说以讲述讲述宝黛爱情为主线,上层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换为背景,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是这段历史生活的一面镜子和缩影,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真实写照。把一个个的人物写得栩栩如生。
任何一部文学杰作,都是历史的产物,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红楼梦》亦然。十八世纪是世界史中的一个转折时期,在封建体制之中孕育着资本主义。
《红楼梦》是一部含笑的悲剧。《红楼梦》不只描写了封建贵族家庭由荣华富贵走向衰败得生活,而且还大胆地控诉了封建贵族家庭的堕落,指出他们的种种虚伪、欺诈、贪婪、腐朽和罪恶。它不但暗示了家族必然崩溃,同时暗示了这一社会阶级必然崩溃。
曹雪芹笔触下所同情的是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所批评和否定的是封建制度的虚伪道德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一边是木石前盟,一边是金玉良缘。一边是封建社会下必须追求的功名光环,一边是心驰神往的自由之身。这一切都在做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中表现了出来。
其中,《红楼梦》中黛玉葬花的一段情节,是以她的个性体现的焦点所在。她的自卑、自尊、自怜在她的《葬花词》中袒露无遗:“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觅寻。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独把花锄偷洒泪,撒上空枝见血痕。”“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捧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面对落花,她想到自己死后的情景,无法释怀,又悄然泪下。在封建礼教前,她的自卑激发了她的自尊,当宝玉挨打后,精于世故的薛宝钗送来了药丸,而且还用训教的.口气劝宝玉改,但作为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宝玉的支持人——善良孤傲的林黛玉却只是一味的哭,把眼睛都哭成了桃儿一般,她的哭不是软弱,她以哭这种独特的情感体验来真诚声援宝玉,默默对抗封建礼教,因此只有他二人的心才贴的最近。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假假真真,让人捉摸不透《红楼梦》中的一切,林黛玉作为灵魂人物,她与常人不同,她就是她,一丛清高孤傲、孤芳自赏的空谷幽兰。林黛玉的自卑情结是命运所赐的,也从此写成了她的命运。
红楼梦读书笔记5
这个暑假里,我十分认真地阅读了名著《红楼梦》。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清代文学家曹雪芹所著。故事情节十分曲折,主要描写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凄美爱情故事,反映了那个年代对个性解放和人权平等的要求,闪烁着初步的民主主义精神,同时还叙述了荣国府和宁国府由兴盛走向衰败的过程。
读完此书,我热忠于它动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我爱故事中的主人公,尤其是爱故事中的“凤姐”——王熙凤。
大家都知道,王熙凤在故事中扮演的是一个反派角色,可是我仍然喜欢她。这并不因为她美丽的外表,而是因为她的才能。王熙凤是荣国府炙手可热的管家婆,王熙凤凭着她的`万人不及的聪明才智和猴一样的敏锐和精灵,征服了贾家上下人的心。同时他办事十分泼辣,因此在贾家十分有威信。
这谁也不清楚,也许只有问早已长眠于地下的梦阮了,最后王熙凤的身体因不堪精神上的折磨也就很快垮了下来。
其实,王熙凤的本性并不坏,她并没有恶念,莫不是有人推波助澜,是不会有那么多人冤死的。因此,我同情王熙凤,更热爱这个人!
红楼梦读书笔记6
试看看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花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葬花辞》
读《红楼梦》,读透了林黛玉这如诗的一生……
在她的世界里,没有什么功名利禄,也没有尔虞我作,只有一个宝玉、一本书、一个人、一颗心、一段情……乐也宝玉,悲也宝玉……
前世里绛珠仙草受神瑛侍者朝暮甘露灌溉,便有了今生林黛玉还贾宝玉的眼泪。
落花是她的归宿,流水是她的闲愁。
林黛玉多愁善感,置美好景色无暇眷顾,春花零落,她便哀愁葬花,春花飘落零落成泥也黯然伤神,抹几点眼泪在残花之上,将落花葬在它曾经开放的地方,望尽黄尘古道,衰草凄迷,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积千缕……黛玉,黛到哀伤……
或许在很多人眼里,黛玉是一小心眼的人,也许,这是对的,但她以只是针对宝玉的感情,事实上她是有容人之量的,相比薛宝钗的圆滑,
黛玉自是望坐莫及,她之所以会小心眼,会吃醋,那只是因为她的在乎,她不在乎功名利禄,在乎的只有和宝玉的感情。这一切的一切并非是斤斤计较而是执著,只是黛玉黛的.纯结,不容许任何污垢。只是在那个院子里,这种不成熟的性格注定了她命运的的悲剧,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而黛玉却黛到哀伤……
最残忍的事莫过于把最美好的事物毁灭,而黛玉这块无瑕的黛玉最终还是被命运无情的摔碎。曾几何时,黛玉终于泪也流尽,香没玉损,黛玉死去,百花凋零,家族颓败……于是,一个风光无限的家族灭亡,一个风华绝代的美人死去,给《红楼梦》画上了
一串省略号,说不完的故事,诉不完的衷肠,只
是黛玉,黛得过于哀伤。
林黛玉,无家无国,无夫无父,从院子的繁华中消逝在百花丛中,风花雪片,园林清流,花落人亡。
读完黛玉,顿觉愁绪满怀,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红楼梦读书笔记7
《红楼梦》是我最喜爱的一本书。我经常说,在所有名著里还有名著的名著,经典的经典,有的时候我会建议我们应该选一到两本国书。
我们中国有国树,有国花,有国歌,有国旗,那么中国为什么不应该有一本国书呢?中国应该有一本书代表中国,让众人可以了解中国。如果中国有国书的话,我想《红楼梦》应该是首选之一。
说到《红楼梦》,我觉得把它作为国书,最少应该是有三个理由。
第一个理由,它是爱的圣经。所谓爱的圣经是指,它代表着我们民族的眼光,代表着我们民族对传统社会2132年漫长历史的一个判断。
大家都熟悉《三国演义》,我经常说《三国演义》强调的就是让一部分人在中国先道德起来。大家可能也熟悉杜甫的诗歌,我也常说杜甫的诗歌就是让一部分人在中国先幸福起来。那么《红楼梦》呢?《红楼梦》就是让一部分人在中国先爱起来。
我们经常说爱不是万能的,即便是在孔子的《论语》里,在庄子的所有文章里,他们经常强调的其实也都是爱不是万能的。但让我们自豪的是,在《红楼梦》里,曹雪芹第一次自豪的代表我们民族宣布:爱,当然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爱是慢慢不能的。
我推荐《红楼梦》的第二个理由是因为它还是文学宝典。在中国所有文学名著里,只有《红楼梦》,把美的东西、丑的东西、悲剧的东西、罪恶的东西和呼唤我们应该去爱的.东西,应该去悲悯的东西讲得最最清楚。
我记得越剧红楼梦里有一句非常著名的场次,叫"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说得真是非常精彩,因为在红楼梦里,林黛玉、贾宝玉包括还有一些非常可爱的男神和女神,我们几乎应该说,他们都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当然,还有一些在我们现实生活当中非常得势的,比如说《红楼梦》里有一些高官达人,有一些贵妇,他们在曹雪芹的笔下都成为什么呢?成为被批评的对象。
所以诗人臧克家曾经说过,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在《红楼梦》里我们就看到了在现实生活里悲剧死去的人,还让我们欣慰地活着。那些在现实生活里活的特别志得意满的人,在红楼梦里已经死了。
《红楼梦》第三个非常优秀的特点是,它还是我们民族的灵魂史诗。我记得德国有一个著名诗人叫海涅,他在讲到犹太民族的时候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他说全世界都知道犹太民族是一个没有祖国的民族。但是他又说,谁说犹太民族没有祖国呢?圣经就是犹太民族的袖珍祖国。
那么我们也可以借用这句话来讲到我们民族的《红楼梦》。《红楼梦》是什么?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袖珍祖国。当我们阅读红楼梦的时候,事实上我们看到的不是一本书,而是一个民族,是我的人生,你的人生和他的人生。换句话说,其实当我们看《红楼梦》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记住在红楼梦的背后,还有一本更大的红楼梦,那就是我们的祖国,我们的民族,也是你我他现实的人生。
我为什么特别喜欢红楼梦,我为什么经常在很多场合都向大家极力的推荐红楼梦,我为什么要说红楼梦是民间应当推选出来的国书,应该是名著中的名著,经典中的经典。其实就是因为,他是爱的圣经,它是文学宝典,它也是灵魂史诗。
红楼梦读书笔记8
《红楼梦》十八世纪中叶问世,即不胫而走,风靡全国,在当时士大夫中流传着,“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在中国文化的历史长河中,红楼梦是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她既承载着中国之文化,又展现着中华之瑰丽,人人推崇,堪称绝唱。
《红楼梦》中描绘的人物有400多人,生动地描绘了在特定环境中不同人物的特定表现,人物鲜活丰满。其中很多人物都会触动读者心灵,让读者感慨人物的命运,为之悲叹。作为主要人物的林黛玉贯穿始终,塑造的这一典型人物,使得“林黛玉”、“林妹妹”已成为一个专有名词。对于林黛玉这一人物,读者喜恶不同,褒贬不一。早年父母双亡、寄人篱下孤独无助的处境让她心思敏感,自矜自重,小心戒备。黛玉才华横溢,孤傲率真,封建礼教下的女子难以主宰自己的婚姻,在与宝玉的感情纠葛中,她无力抗争,内心矛盾而缺乏安全感,不能有个明确痛快的结果。不管读者是否喜欢她,这是当时特定的环境下造就黛玉特定的性格,她就站在那里,柔弱而真实。有人说,如果人人能有一点黛玉的性格,那么我们的社会会更加真实。
我个人比较欣赏尤三姐。尤三姐冷艳刚烈,轻狂豪爽,她以嬉笑怒骂、毫无顾忌的方式戏弄贾珍贾琏,言辞激烈,一针见血;即使是“明示一把火,暗是一把刀”的'凤辣子,她也要会一会。不似其他封建时代的女子矜持柔顺,她有着仿佛超脱时代的个性张扬、无畏无惧、敢爱敢恨。看惯了官僚豪门纨绔子弟虚假丑恶,妖艳于外的她,内心向往纯真美好的爱情,执着而热烈,当意中人柳湘莲因谣言而退婚,她以死明志,二人不能终成眷属,也许只有悲剧才能打动人心,虽然遗憾,却可感可叹,尤三姐这一形象更为鲜明突出。描写尤三姐的笔墨虽然不多,她却是一道亮丽而又震撼的风景线,她是可悲的,她的放浪不羁和过于强势使她没有给双方解释的机会,导致她与幸福擦肩而过,一个香消玉殒,一个抱憾终生。
众女子的判词,揭示了她们各自的命运,不禁让人感叹,人生不过如此三言两语,异曲同工,有人曾形容史书,前一页飞黄腾达人中龙凤,后一页身败名裂阶下之囚,莫要计较太多,人生如白驹过隙,且行且珍惜。其中人物所作的诗词,读者可以从气质、才调、风格、题材等多方面体会人物和所做的诗词对人物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其中更为出色的是那些洞明世事、发人深省的诗篇。比如《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剧,贾宝玉和薛宝钗的结合,便都成了早已注定了的命运。这一方面固然有作者悲观的宿命论思想的流露,另一方面也曲折地反映了这样的事实:在封建宗法社会中,要违背封建秩序、封建礼教和封建家族的利益,去寻求一种建立在共同理想、志趣基础上的自由爱情,是极其困难的。金玉良缘,宝玉宝钗看似是那么般配合适的一对,但他们之间并不是爱情,感情是强求不来的,也正因为如此,从古至今才有那么多对爱情不妥协、不放弃的凄美故事千古传唱。纵然是举案齐眉,你依旧不是我的她,不是谁不够好,只是缘分不够。正因为有这样的美中不足,才创造了有情有义的人间,让我们不会对情感失去希望,相信人间自有真情在。
红楼梦读书笔记9
暑假期间,妈妈给我买了我最喜欢的四大名著。
四本书中,我先读了《红楼梦》,因为书的编排是少儿版的,所以书的画面色彩艳丽,人物栩栩如生。不仅如此,每篇故事还配有插图说明,让我读起来很有兴趣。
这本书中描写的人物众多,主要围绕四大家族人物关系的描写,展开了一个个故事,每一个故事与另一个故事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我把整本书读完后,虽然不能完全明白故事的深意,但个性鲜明的人物却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比如:俊秀的贾宝玉,他出身显赫,因出生时口中含玉,所以取名宝玉;聪明清秀的林黛玉,因母亲去世,所以多愁善感又体弱多病,整天一副弱不禁风的可怜样儿,就连凋零的花瓣,也能让她伤心落泪;心直口快,火辣厉害的王熙凤,她是大观园里的总管,丫鬟们见了都会怕三分;还有端庄大方的薛宝钗;热情开朗的史湘云;我仿佛也走进了大观园,与他们谈笑、作诗、吟唱……
从“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这句话中,使我不难看出,当时贾家尊贵地位非同一般。大观园是大户人家,想要更深入的.了解其中的故事,我还需再读青年版、成人版的《红楼梦》,让我有所期待吧!红楼梦的读书笔记篇38
《红楼梦》一开始的第五回里面有这么一段暗示着整本书悲剧结局的话。
“飞鸟各投林,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照应。欠命的,命以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和聚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循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石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如果不是曹雪芹先生在第五回就预示了贾家必要败落的结果,也许现在看到失去了最后28回的我们根本就猜不到像贾家一样几乎富可敌国的家族会最后败落到穷得一干二净,声名扫地而各分东西的境界。他们的富贵就像是元春的灯谜一样,是爆竹。炫丽地让所有人都瞩目,却瞬间而逝去,凄美而悲伤。
而这么多年来中国人都在不断地研究《红楼梦》这本充满了秘密的书,其中避免不了的一个话题就是什么导致了贾家“三春”之内的破灭。在书中曹雪芹似乎在苦笑着将这些都归功于了命运,就像我们读过的许多古希腊命运悲剧一样。就像他所描绘的太虚仙境这样美好的地方有美丽的仙女轻轻抽开装着每个女孩子命运之签的抽屉一样。但是,也许有些焚琴煮鹤,当我们理性地分析贾家败落的原因时,我们的收获也是巨大的。
红楼梦读书笔记10
或许能理解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中第一位是晴雯了: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人。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挂念。
我曾想,晴雯若放在如今,也是与我们一样的花季少女,是做朋友的最好选择,她会有什么话就立马说出来,不绕弯,直肠子。可惜她却生错了时代。她是不属于大观园的,不属于贾府的,每当我想起那篇《芙蓉女儿诔》,总为其身世感叹。我宁可愿其真的成为一朵芙蓉花,也不会被世俗之礼所束缚了吧。十六岁的绝妙姑娘就在这残破的屋中抱屈夭风流,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陇中,卿何薄命!
晴雯是作为一个礼物送给贾母的,其命运就不是她能决定的了。她的'出场无疑是一个悲剧,但她用自己活生生的血肉之躯向世人证明了这样一个礼物是具有怎样不可践踏的灵魂。她的生命毫无疑问是完美的。我眼中的晴雯是相当美丽的,也是任性的,宝玉骂她两句蠢材,她就惹恼了,而且毫无忌惮的说:“要嫌我们就打发我们,再挑好的使……”气得宝玉浑身乱颤。不能不说晴雯眼里没有对主子的畏惧,“晴雯撕扇”无疑是《红楼梦》中最完美的一笔,撕着扇子,就仿佛在撕封建等级那张丑陋污浊的脸,更像是在鞭笞那位“温柔和顺”的袭人。她明白宝玉虽是淘气,却是她的主子,她必须尽到一个奴才的责任与义务,带病连夜为他补裘。她有她高贵的尊严,心里也从未把自己弄得一个奴才的身份。
晴雯是芙蓉之神,高洁但美得孤寂。可以说,她是精神世界的代表,给人留下命运的伏笔。高处芙蓉定以其姿色而常开不败。她是《红楼梦》一书众多人物中、更是“大观园”女儿国中唯一一个敢说、敢做、敢恨、敢爱的人。
她和黛玉是相似的,却有不同,她们心中都有一股难以言说的情节,晴雯表现出来的,是反抗,是与封建社会的斗争体现;黛玉表现出来的是隐忍,是泪水,是把惆怅寄予在诗词上。我欣赏晴雯她那撕扇子时的率真,与宝玉一起大笑时的爽朗,她虽只是个丫鬟,但心里肯定是渴望主仆平等的,她是爱着宝玉的,却碍于这种身份不能表达出来。不像袭人,外表装着粗粗笨笨的,但实际心中虚假得很。在又副册中,晴雯被曹先生安排在了袭人之上,位居第一,或许就是这个原因。晴雯身上流露出来的是一种真,一种封建时代下的悲哀。如若她生养在现代,也不用遭遇这般命运坎坷了。
红楼梦读书笔记11
第二章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该部文书一到,本府官员无不喜悦。那雨村心中十分惭恨,表面上全无一点怨色,仍是嘻笑自若,交代过公事,将历年做官积的些资本家属送至原籍,安排妥当,却是自己担风袖月,游览天下胜迹。
这段话写出了贾雨村被革职后的情形,他没有像别人那样愤世嫉俗,而是选择了隐忍,所谓吃一堑,长一智,这件事为他之后官复原职做铺垫。
将入肆门,只见座上吃酒之客有一人起身大笑,接了出来,口内说:“奇遇,奇遇”。一连串的动词,写出了冷子兴他乡遇故知的.喜悦,生动形象。
第二章介绍了书中第一位女性的结局,娇杏有了“人上人”的结局,体现了作者对女性良好的祝愿。本章还写了雨村因恃才侮上,被上司参了一本,遭到革职,大多读书人,受挫之后,都愤然离职,自视清高,但改变不了游戏规则,只能改变自己,而雨村遭到革职后,面上无一丝怨色,可见十分有心计。
红楼梦读书笔记12
《红楼梦》对任何一个人物的描写都显得格外的细腻,格外的重视,特别是在第三回中,人物描写不但多,而且恰当,恰如其分地把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性格一一呈现在我们面前。
在对迎春,探春,惜春的描述中,作者写道“第一个肌肤裸露,和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见之忘俗。第三个年纪尚小,身量未足。”挥挥几笔,把三姐妹外貌描写得出神入化。而对贾宝玉的.描写又多了几分大气,“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白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结长穗宫绦……”从外到内,从上到下,从粗到细,都把人物的外貌,性格描写得淋漓尽致。再说薛宝钗的,“头上挽着漆黑油光的鬓儿,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如此描写真把人写活了,这是令我感受深刻的地方。
红楼梦读书笔记13
曹公着笔甚密,红楼中的每一个情节在我看来都精准且意味深长,值得我们反复欣赏品味。不过,无事时我最爱的,还是抄检大观园这一段。其中,每个人对此事的态度反映都不同,凤姐表现得太势利,而王善保家的又令我十分不屑,迎春的懦弱、惜春的冷漠都不足谈。
那么,我们暂且只论三人:王夫人、情雯和贾探春。大凡仔细看过红楼的人,应该都知道,王夫人是严守妇道,对晴文这样漂亮且迷人的女子很深恶痛绝的。所以,当晴雯说道自己不常近宝玉时,说你不近她时我的造化,那么,为什么她会如此厌恶漂亮女孩如晴雯黛玉呢?其一,我觉得虽然王夫人与贾政是正式夫妻,可贾政却更喜欢赵姨娘,我想,就是因为赵姨娘比王夫人更有些迷人之处吧,而这迷人之处与黛玉与晴雯的妩媚有着异曲同工的地方。
在王夫人的内心深处,对这些别样漂亮的女孩是既憎恶又嫉妒的。其二,王夫人很注重宝玉身边的人,希望不要有人来带坏宝玉。这其中多半也是为她自己考虑,被晴雯等人迷散了心,又如何在学业上用心呢?若他宝玉是个无用之物,那么王夫人岂不是没有靠山了吗?再来说晴雯,自打我看了晴雯与王夫人之间的对话,感到晴雯反应非常快:当王夫人问到:”宝玉最近可好?”时,她能够清楚地摸清王夫人的想法,并且早就知道自己一定不被王夫人喜欢,所以便不据实回答:”我不太近宝玉,读书笔记大全《红楼梦读书笔记5000字》。”并说明自己本是老太太给宝玉的,既把王夫人所担心的她亲近宝玉一事推得一干二净,又把贾母拉出来为自己挡着。
果然,王夫人信实了。由此可看出,她极其聪慧机敏。再说,抄检大观园时,其他的丫鬟都老老实实地打开自己的箱子,也只有晴雯,敢托着已掀开的箱底往地上倒!每每我看到这儿,总忍不住在心里喝彩:好晴雯!在王善宝家的拉出太太时,她说:“我还是老太太打发来的呢!”这句话其实已经是针对王夫人了,在那样一个时代,一个卑微的丫鬟敢这样说,足见她与那个阶级与时代的格格不入。喝彩的同时,我又不由叹息:虽然她晴雯毫无卑贱之心且气质高贵,但毕竟,她丫鬟的身份决定了她一半的命运,而她的`性格脾气又控制了她另一半的命运。说到底,还是晴雯生不逢时啊!纵使其风流灵巧,终不免诽谤荼毒,谁又能不为其拭一把泪呢?
再说探春,她的态度更加强硬“我这儿的丫头个个都是贼,我便是头一个窝主,要搜就来搜我!”在贴身丫头看来,比较了迎春的忍让和惜春的冷漠后,足见她这个主子的好处,受到小姐的庇护当然感激,她们也就会帮着小姐,在王善宝赌气说要走时,她们也还跟上去,道:“你老人家果然走了,倒是我们的造化,只怕你不舍得走吧!”主仆之间如此团结,真是让人羡慕啊!而探春为什么要如此生气呢?当她亲见自己的家竟然也抄起来,弄得不得安宁,人心惶惶时,她是极其痛心的。她在与李纨、宝钗代凤姐管理府内事物时,十分尽心,生怕有半点差错。
甚至,连自己舅舅死了,也不徇私多给点钱。在很多方面,她还改进了府中多余的用度,把大观园中的花木分配与管事的媳妇们。可见,探春是继元春后最关心荣国府命运的小姐。可是,她的用心却并不被王夫人重视,甚至,在她管事期间抄检大观园!这令她非常气愤。探春原是帮着王夫人的,当贾母因为鸳鸯的事责怪王夫人时,她是唯一一个站出来为她说话的,可这次,她已经看透了,王夫人对她只会有戒心。所以,她狠狠地摆了一回主子的威风,给了王善保家的一个耳光,发了一回小姐的脾气。她那一段“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话也是表现了对王夫人的不满。
红楼梦读书笔记14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遇实堪伤。”在香菱的判词中,作者已千里伏笔,道尽了她的一生。
她虽出生于官宦世家,然命运的铁手仍是抓住了这可怜的人儿——拐子把她拐走了。从此,她的生活如洪水般波澜起伏,而这恰恰对应了她的人生中的三个名字,“英莲——香菱——秋菱”。
她一出场,给人的感觉就如初生的婴儿般懵懂无知,却又不失灵性;而当她渐渐成熟,自身开始散发出别样的光辉时,又给了读者更多的盼头;最后她迈入了人生之秋,如流星般滑落,令人感叹不已。
她对诗词极感兴趣,而她学诗的`过程亦是她人生中的一个闪光点。她为寻找灵感,“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只见他皱眉一回,又自己含笑一回”。呀,多可爱的一个人啊!如此专注,如此痴情,香菱烦恼构思、抓耳挠腮的形象仿佛跃然纸上。
香菱无疑是这书中塑造得很成功的一个人物。随着深入的阅读,当香菱的个性被我们慢慢挖掘时,她身上的可爱之处也渐渐地涌了出来,正是她的可爱,才越发让人对她发出来自内心的怜惜,更激起我们对那腐朽黑暗的封建社会的忿忿不平之意。
红楼梦读书笔记15
林黛玉,这个大家所熟知的形象,也是我所为之倾怀的。在我的心目中,林黛玉是一个近乎完美的形象。
多愁善感,年少才高,貌美如花,天真率直。这位封建主义统治的叛逆者因性格之故,而常因感怀身世、自己的体质纤弱等问题悄然泪下。而这些泪,也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重点。
黛玉的'泪,是贞洁的,是悲楚的,也是无与伦比的。当一滴滴晶莹的泪珠从黛玉白皙的脸庞悄无声息地划落,这世间最真挚的情感也随之流露。又言之,柔情似水之感,亦含其中。
黛玉的泪,是纯粹的,是忧虑的,是伤感的,有时,我们不得不承认,黛玉的多愁善感似乎太严重了些。从某种角度来说,不仅仅是我们,社会也不认为多流些泪有什么好处。若换做是我们现在,也就是当今社会中的大多数人去做这些事情,都会和黛玉的行为截然相反。换句话说,在当今社会上,黛玉之行无论如何都会受到排斥。
黛玉的泪,是因感动而划落的泪,是对异端的崇敬,也是对自身的怜悯。这一切,都源之于黛玉的内心敏感,情感脆弱。加之宝玉、黛玉二人常为一些小事争吵,使黛玉抑郁忧虑之情一直未减。若是黛玉常笑,再加之她十分聪慧,或许就不会落得那个下场了吧。当然,这也只是一种无凭无据的猜测而已。究竟怎样,我们无法知晓。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黛玉,她犹一高贵春花,羞也;如一善感秋花,愁也;似一天真夏花,纯也;如一孤傲冬花,慎也。
好一个黛玉,为爱情熬尽最后一滴泪,终得死,且含恨,“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红楼梦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红楼梦的读书笔记03-15
红楼梦读书笔记06-13
《红楼梦》读书笔记02-16
(精选)红楼梦读书笔记07-07
读红楼梦读书笔记11-09
红楼梦读书笔记范文05-30
(优选)红楼梦读书笔记07-10
(热门)红楼梦读书笔记07-07
红楼梦的读书笔记范文09-25
关于红楼梦的读书笔记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