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读书笔记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书笔记了。那么如何写读书笔记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史记》读书笔记,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史记》读书笔记1
《史记》是我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倾其一生心血创作的我国古代第一部通史。书中记述了黄帝以来的传说,商周的史迹,春秋战国时期的动荡。时间跨越三千多年,比较详细地记述了我国这一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史,是一部伟大的史学巨著,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珍宝。
《史记》既是一部史学著作,又是一部伟大的文学著作,开创了我国传记,文学的先河。《史记》中对古代优秀任务的颂扬,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高尚情操,对丑恶现象的揭露,显示了中华民族嫉恶如仇的精神品质,如其中的大禹治水,表现了一个为民造福的大英雄,他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塑造中,可以看出他的.心非常善良,肯为别人付出。他治理了九条河流,为人民立下了丰功伟绩,也体现了劳动人民改变大自然的雄心壮志。我还从赵氏孤儿,塑造了忠臣程婴和公孙杵同奸臣屠岸贾斗志斗勇的故事。让我们感动于忠诚、善良、正义;鄙视邪恶,痛恨不忠不义。其中的《武王灭纣》通过文王和武王用他们的仁义、善良为民造福,让百姓安居乐业,和纣王的残暴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让子孙后代永远记住他们。《陈胜吴广》的故事讴歌了我国古代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农民起义,陈胜吴广带领奴隶推翻秦朝的暴政。陈胜从起义到牺牲只有6个月,然而他点燃的反秦之火越烧越旺。《飞将军李广》写的是飞将军李广爱兵如子抵抗匈奴进犯,保卫国土,立下了赫赫战功,受到人民的爱戴……
司马迁为了完成《史记》,忍受了别人无法忍受的奇耻大辱,受到了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打击,但他还是完成了《史记》,实现了自我生命的最高价值,启发和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学大师,被鲁迅评价是“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
《史记》读书笔记2
《史记》是中国史学上第一本记传体通史,而且是司马迁走遍大江南北,经受了各种打击,呕心沥血在公元前91年完成的旷世巨作。这本书中,最吸引我的是撰些时代中各领域英雄豪杰和记载国内外少数民族的“列传”,是它让我感受到了历代英雄人物的气概与豪迈。比如说列传中的“刺客列传”里的聂政、荆轲等人。以前,我认为刺客不过就是那些品行不正,只知道搞偷袭的人,但史记上的叙述,让我明白,有些刺客是不仅仗义疏财、劫富济贫,而且对君子赤胆忠心,像有些为了自己的国家去行刺君王,是冒着生命危险的,随时都有可能被处死,真可谓是有去无归。虽然如此,但他们依然一心为君,就像荆轲临走时在易水河边“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更有那后来身中八剑却仍一心想着太子丹,这就是他们的赤胆忠心的最好表现。
在《史记》里,我认识智勇双全的蔺相如,立木取信的商鞅,巧言退兵的陈轸,少年有为的孟尝君,错失良才的魏惠王,贪利失地的楚怀王。其中最吸引我的是不从浊流的屈原。
屈原是楚国著名的大诗人,他知识非常渊博,口才也很好,无论是对外交际,还是管理内政,他都能处理得有条不紊,楚怀王很赏识他。可是,屈原的才华受到了上官大夫的嫉妒,只要一有机会他就在楚怀王面前造谣生事,楚怀王听得多了,也就信以为真,渐渐地疏远了屈原。德才兼备又清高孤傲的屈原,怀着悲愤的心情,写下了长诗《离骚》,多年来屈原报国的愿望未能实现,最终跳进汨罗江自尽了。
读了《史记》后我才明白,原来在古代所谓的'“品行不正”也大多都仅仅是“行”不正而“品”正,他们一心只为王,他们如果没有那“品”不正的王,一定是英雄,这让我深刻的了解到了一个决策者的重要性。包括屈原等人在内,都是因为社会腐朽、堕落的现象,导致有些人只想着个人利益,才会让那些真正为国家着想的忠臣落到悲惨的下场,也许在古代,皇权才是最重要的吧。
《史记》读书笔记3
我读了一本既生动有趣又能增长知识的好书==“史记.虽无暇博览全书,粗读部分章节。但已感到这是一本丰富头脑、补充知识的神奇的好书。
【史记】是距今两千多年前汉代的司马迁所著。这部鸿篇巨制不仅是一部杰出的历史巨著,而且,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他处处闪耀着优秀中华文化的灿烂光芒,篇篇蕴含着华夏文明历史积淀的丰厚底蕴。是一部贯穿古今的通史。从传说中的黄帝一直到汉武帝,记载了上下三千年的历史大事和政治、经济、文化的变化。不仅如此,史记还是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通史。在司马迁的笔下,生动形象的历史人物有声有色的展现在你的面前。带领你进入她们的世界,讲述着他们身上发生的有趣的故事。既有帝王的言行和政绩,也有世家王侯的兴衰。还有社会各阶层有显著事迹可传的人物。他勾画出了古代社会几千年来的历史面貌。作者用轻松幽默的语言,把各地的风土人情、民族的风俗习惯表现的淋漓尽致。我感到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虽粗读其书,只能领略一二,但感触颇深。很多历史画面久久萦绕在我脑际。其中刚直不阿的爱国诗人屈原的遭遇,更使我想了很多很多。也许是家乡有端午节包粽子以纪念屈原的缘故吧,阅读其文后,我感到屈原不仅是诗人,更是一位伟人。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生活在楚国衰亡的时候。他在政治上有宏伟的报复和深远的预见,但遭到统治集团当权派的打击。随胸怀大志却忧郁失望而死。当时正处在战国末期,楚怀王昏庸无能,屈原虽持正确的政治主张,终因楚怀王听信小人之谗言而疏远了屈原。 使屈原的报复不能实现,也使当时的楚国在政治、军事、外交上受到严重挫折而面临危亡。古之帝王出一言而满庭称圣,发一令而四海讴歌。在他们儿中,只能听进歌颂之声,而对不歌颂者视为忤逆,时日一久他们看到的都是趋附谄媚、惟命是从之人,这些人虽是庸碌之辈却精于迎上之道,他们可弄虚作假,造谣惑众迎合圣意,粉饰太平,讨得“龙心大悦”而对正直的有抱负、有能力的贤良之士予以迫害而使这些嫉贤妒能的小人往往得逞。
正是:贪顽只顾讨便宜、前奸已笑其遭变、后狡方思又出奇、败败亡亡常若此。
纵观历史,何止皇帝老爷如此,而今一些地方长官,当权者患此疾者也为数不少,耳之所听皆歌颂之声,目之所见皆恭敬之态,心之所想无不如愿以偿。时日一欠,自然是宵小之徒环绕,正直之士远离!
但愿这历史上的悲哀不再重演!
《史记》读书笔记4
《史记》作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一直受到很多人们的喜爱。当然我也不例外,自我读了这本书后,一直想写一篇读后感,可总是没能实现。这次,有机会写一篇,真称得上尽诉心之所想。
从神话般的三皇五帝到建立奴隶制的夏朝;从迁都至殷的商朝中兴到烽火戏诸侯的西周末年;从五国争霸的春秋到七雄交战的战国;从统一中国的秦朝到休养生息的西汉,这三千年曲折的中国古代历史,《史记》用自己独特的语言,将它们描述得更加精彩。不仅是我,凡是读过《史记》的人都会对它的情节念念不忘。
当然《史记》的魅力不仅在它那曲折离奇的情节,也在那些鲜为人知却被它一一记录下的.故事。
人们只了解儒家创始人——孔子的博大思想,却不知他一生过着流荡的生活,未能安享天年;人们只知道那位雄才大略的开国之君汉高祖,却不知他晚年贪图美色;人们只认识辅佐秦始皇的丞相李斯,却不知陷害公子扶苏,与赵高同流合污的李斯;人们只认识周朝的开国天子周文王,却不知他曾经受过牢狱之灾。我们对于这些人恐怕只知道他们的一面,却不知另一面。但这却被《史记》记下了,我们应感谢它,感谢它使我们全面了解了历史人物。
然而,最让我感动的还是书中所记载的古代圣贤,他们那种忍辱负重、顽强拼搏的精神。
周文王被拘禁,完善了《易经》;孔子终生困顿,编写了《春秋》;屈原被流放,创作了《离骚》;左丘失明,完成了《国语》;孙膑断了双腿,撰述了《孙膑兵法》;吕不韦流放蜀地,留下了《吕氏春秋》;韩非子被秦国拘禁,写下了《说难》、《孤愤》;就连《史记》作者司马迁本人也受过宫刑,但他写下了《史记》这部历史和文学巨著。这种坚韧不屈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的。
《史记》使我知人详细,知事全面,也使我懂得了一种高贵的精神。它确实是本好书,无愧于“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个称号。
《史记》读书笔记5
我看了《史记》这本书,这本书里有六十六篇历史故事,分别有:《大禹治水》、《纣王失天下》、《不食周栗》、《周公旦辅政》、《烽火戏诸候》、《掘地见母》、《齐国称霸》……
《大禹治水》这一篇讲的是:在尧执政时,很多地方都发了大水,老百姓生命、财产没有保障。尧派鲧娶治水,一直到尧逝世都没有治好水,舜执政以后,便派鲧的儿子去治水,他到了水灾严重的.地方调查,研究水的规律与流向,禹带领老百姓日夜开凿河道,带着测量工具出发了。一天,禹刚好遇到了自己的家,他刚想走进家里跟他妻子聊天,就担心地说:“我还没有治好水呢!”他看了一眼,就走了。为了治水禹三过家门而不入,黄河上游有座龙门山,山很大,挡住了黄河水的去路,禹想:“要把黄河的水引入大海,必须凿开龙门山,可这工程量很大!”禹带领大家,用原始的工具在龙门山开山劈岭,最后治好了水,禹和大家欢呼起来!
《纣王失天下》这一篇讲的是:殷商的最后一个首领叫纣王,他养了很多飞禽走兽,纣王整天吃喝玩乐,不理朝政。百姓生活痛苦,骂他昏君,谁反对纣王统治,纣王就施以重刑,把他们绑在烧红的铜管上。姬昌、九候和鄂候是纣王手下的三个部落首领,九候知道纣王喜欢美女,就将美女送去。美女不笑,被纣王杀掉。纣王还下令将九候杀了。鄂候劝纣王,纣王又将鄂候杀了。姬昌最后也被杀了。纣王临时抽调奴隶匆忙应战。战场上奴隶倒戈帮助周武王攻打纣王。纣王大败,只好自焚。
通过看这本书,我知道了很多成语,我一般般喜欢这本书,因为有些词语还不是很明白。
《史记》读书笔记6
假期里,我读完了《史记》。通过它,我看到了卧薪尝胆的勾践,善于用兵的孙武,围魏救赵的孙膑,知错就改的廉颇……仿佛真的看到了魏惠王的十颗夜明珠,赵惠王的和氏璧;秦始皇焚书抗儒,商鞅立木取信也令我印象深刻。
其中,项羽的故事最使我受教。
在“鸿门宴”之前,项羽的谋士范增早就看出刘邦是日后与项羽争夺天下之人,请求项羽在宴会上将其刺杀,以除后患。但项羽没能听从他的建议。范增又派项庄在宴会上舞剑刺杀,可时机太晚,被刘邦看出,刺杀失败了。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要听得进劝告,不要自以为是,一意孤行。
这让我想起了以前的一件事:有一次,门口有个小贩在搞抽奖游戏。正好我兜里带了五元钱,看着那些“奖品”,不禁心动了。于是,我拿出一块钱。这时,一个同学走过来,说:“不要抽啊!那是骗人的!”我却听不进去,把所有的钱都买成奖券。结果,我一个也没中。直到现在,我还十分后悔,五元钱,就这么装进了小贩的腰包。这都是因为我没有听那个同学的`劝告,一意孤行。
之后,项羽和秦军展开了一场战斗,项羽凭着勇气,破釜沉舟,把所有的船只凿沉,又把所有做饭的锅砸碎,每个人身上只带三天的干粮。军队由于没有了退路,个个视死如归,以一当十,赢得了战斗的胜利。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我们不能知难而退,要有破釜沉舟的勇气。
有一个周末,爸爸带我去“跳跳虎”游乐园玩。其中有一个项目是走钢丝。开始,我很害怕,有爸爸拉着我的手才敢走。可是刚走了一会,爸爸突然把手松开,自己先走了。我很害怕,心想:怎么办?钢丝这么危险,我一个人怎么走啊!这时,我看到一个比我小的男孩在我后面,一步一步地走着,旁边没有一个大人。我心想:他那么小都敢走,我为什么不能呢?于是,我也开始走。走了几步,我找到了窍门,走得越来越快,终于到达了终点。
《史记》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我非常喜欢它。
《史记》读书笔记7
暑假,总比平时多了一点空闲,想读一读书柜中平时无暇顾及的书,一本司马迁《史记》映入眼帘,那是爸爸以前带回来的。
赤足踩在历史松软的沙滩上,俯身拾起一个散发着智慧光芒的五颜六色的贝壳,细细的把玩,心中一片感慨。历史是一座巨大的宝藏,智慧之人善于从中挖掘经验和长处,以便借鉴和学习。历史是一为和爱又不是为威严的老人,他的口袋里装着无数无价的珍宝,那是智慧和思想的产物,了得到这些珍宝就必须翻开历史的长卷孜孜不倦的学习学习。
这本司马迁《史记》是 已经译成白话文的。原著是司马迁,对于历史,我兴趣不浓,对于此书,我却一改往日,兴致勃勃地翻阅起来。
虽然是译文,但里面的历史人物错综复杂故事繁多,古典成语还是让我读起来颇费劲的,但越读你就越感到,司马迁《史记》是一部巨大的历史画卷,在这部画卷中,看到了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文明史。
司马迁《史记》是一部历史词典,从中我知道了中华民族的.创建者——黄帝,他使中国从野蛮的时代进入了文明时代,黄帝是中华民族的文明始祖,然后才出现了“尧”“舜”“禹”和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回的动人故事。在这部画卷上我了解了从商国到春秋战,直到秦始皇统一了全国,漫长的历史,每个细节,司马迁竟写的如此详细,真让我最佩服。我不国禁对司马迁肃然起敬,这么一部巨作,没有一点文动底,没有对祖国历史的负责精神,是不可能写出这一部千秋不朽的巨著的。
司马迁《史记》是一部历史词典,我从这本书里获取了很多名人故事和成语古典。从“完璧归赵”“负荆请罪”让我了解了蔺相如的历史故事。读了此书我还知道了“一鸣惊人”“指鹿为马”“管鲍之交”“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这些成语的来源,司马迁《史记》也更详细的记载了孔子的一生以及他在中国历史上对中国文化所起的作用。
司马迁《史记》是一部历史词典,在这部巨作中我知道了中华民族音乐的起源,也知道了音乐能与天地相和,音乐能与国家安定想和,音乐能展示一个民族的文明史,这时我联想到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张艺谋导演的一场气势恢宏的音乐盛典,中国音乐能让人惊叹,XX名演员为奥运而歌,让世界瞩目,音乐的魅力之大,打响之歌,让世人明白这悠久的文明历史。
《史 记》是一部历史词典。里面的内容太丰富,读一读只能了解它的大意对于我来说,以后要读上几遍或几十遍,才能真正了解它才能真正了解中华民族古老悠久的历
史,而读了后记,更是对作者司马迁的佩服,司马迁身陷监狱,还在研究历史,出狱后继续编写史记,直到五十岁,才基本编成,可见他的敬业精神。
《史 记》的前言中是这样评价司马迁《史记》的,“司马迁《史记》有史鉴的明智,诗歌的颖慧,数学的精神,博物的深沉,伦理的庄重,逻辑与修辞的善变”。做为一个初中生的
我,平时喜欢读小说,欣赏散文,但自从初读了司马迁《史记》,让我又一次感受,我们读一些古书,了解自己祖国的历史,那也是受益匪浅啊
《史记》读书笔记8
在《史记》的许许多多人中,我最偏爱项羽。那顶天立地的奇男子,盖世风流的伟丈夫!
项羽的一生,是一个“人”的一生,他不靠显赫的家世,不凭异兆祥端,只凭自己的胆略气概,写下了一个大写的“人”字。
项羽,从不掩饰自己。他有着赤裸裸的征服欲和表现欲,他敢于在秦王朝最强大时宣称:“彼将取而代也!”何等的气魄!何等的`风流!
为达目的,他不顾惜手段;他矫杀宋义,夺了领导权。他刺杀怀王,夺了君权;甚至,他一举坑杀20万降卒,巩固了政权。
何其残酷!何其暴虐!但我不能不原谅他!
一将功成万骨枯,战争总是残酷的,战场上没有道理,不同的军服就是杀人的理由,能生存就是战场上最残忍但是最有用的道理!
项羽是一血性男儿,他有勇而少谋,他在政治上太幼稚,他只不过是一个初出茅庐的青年,他有的是青年人的朝气,却缺乏一个成年人的圆滑。他平生战胜了无数英雄,最后却败给了一个市井无赖,实乃悲剧!
鸿门宴,他败给了刘邦,他太“仁”,太轻信;封汉王,他再败给了刘邦,他太低估了刘邦;至于四面楚歌时,他已经一败涂地了;别虞姬,自刎乌江,项羽完成了他一生的最后塑造!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惊天地!泣鬼神!
项羽是一个失败了的英雄,他的一生,是英雄的一生!他有真性情,他是个真男子!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史记》读书笔记9
今年暑假,我看了一本叫《史记》的书。
《史记》是西汉汉武帝时期的“史圣”司马迁的著作,记载了上起三皇五帝,下至汉武帝时期中国三千年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多方面的历史,为“二十四史”之首。
我十分佩服司马迁在史书著作上的创新方式,“二十四史”中大多是使用编年体。以时间顺序写历史,而《史记》以人物传记为主,并吸收了编年、纪事等体裁的长处,创造了历史书籍的纪传体的新体裁。其它史书记载的.历史都很短,就是著名的《资治通鉴》,也只是记载了从战国至五代十国的一千多年的历史。而《史记》却记载了三千多年的中国历史,是“二十四史”中记载年代最长的史书。
司马迁当然不愿意忍受这样的刑罚,悲痛欲绝的他甚至想到了自杀。可后来他想到,人总有一死,但“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死的轻重意义是不同的,他觉得自己如果就这样自杀,就像牛身上少了一根毛,是毫无价值的,他毅然选择了宫刑。他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一定要活下去,一定要把《史记》写完,正因为还没有完成《史记》,他才忍辱负重地活了下来,最终完成了《史记》。
《史记》中,我最感兴趣的是《秦始皇本纪》。我觉得秦始皇做出的最大贡献是统一了中国,统一了文字、货币等,为中华文明的强盛打下了基础。但他也非常残暴,焚书坑儒、废黜百家,修皇陵,活埋了上万人,是个残虐的暴君,因此秦朝才短短十五年便灭亡了。
《史记》这本书是司马迁在巨大耻辱下写成的著名史书。让我明白了许多治国的道理,治国不能太残暴,但也不能偷懒放松。我要读更多的好书,学习更多的知识,开创一个繁荣、富强的新时代。
《史记》读书笔记10
暑假里我读了《史记》这本书,通过这本书,我仿佛穿越在历史的时空隧道——看到了利欲熏心的庞涓,残暴的秦始皇,忠厚老实的周公旦。。。。。仿佛看到了宫中的'金银珠宝,看到老百姓安居乐业的生活,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尘灰,汉军和楚军大战的场面,有的让人看得心旷神怡,有点让人神情紧张,还有的让人感动不已。
在《史记》故事中,圣人孔子是我喜欢的人物之一,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他周游列国十四年,虽然他的政治主张最终没有实现,但这十几年的时光却没有白费,他走过许多地方,对各地的社会,人情,风俗等进行了考察,这些都让他获益匪浅。在著书时,将自己的经验和教训写下来,让儒家学说更加成熟,成为后世的典范。从圣人孔子身上我明白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只有自己亲身经历,才会有最深刻的的体会和感悟;自有自己亲眼目睹才会相信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只有自己亲自饱览风情,才能领略自然的奇妙。
读了,《史记》不仅丰富了我的课外生活,还扩展了我的视野,增加了我的知识和见识。让我懂得了“书中自有黄金屋。”我越来越爱看书了!
《史记》读书笔记11
翻开《史记》看秦王统一天下,项王自刎乌江。廉颇负荆请罪,屈原怀石投江……那一张张鲜活的面孔就在眼前浮现,那些流传千古而不朽的故事仿佛是昨天刚刚发生一般,正如《世说新语》所言“廉颇、蔺相如虽千载上死人,犹凛凛有生气。”这便是一部伟大史书的不朽。
《史记》的成就,首先它是一部规模宏大、体制完备的中国通史,同时也是一部非常优秀、非常出色的文学作品,所以时间只能销毁《史记》的纸张,却永远风化不了那宏伟的气魄、机敏的谈吐、磊落的人格。而在文学上,《史记》最成功的地方是人物形象的刻画上,司马迁用语简练,在篇幅不大的文章中,他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不同类型的历史人物,司马迁在书中的叙述语言非常生动。人物语言富有个性化,从而使人物形象鲜活、富有生活气息。他广泛采用口头流传的谚语、成语、歌谣,而且不回避方言土话,在描述历史事件的过程中,他往往采用叙述和人物对话并用的形式,明而含蓄、细腻而简洁,挥洒自如,自成一格,为了突出人物形象,他还常常适当地强调、夸张。
司马迁独创了中国历史著作的经转体裁,开创了史学方法上全新的体例,司马迁以个人传记为形式,以社会为中心记载历史,为后人展示了一部规模宏大的社会变迁史,无论在历史上还是文学上司马迁都取得了光辉的成就。
读《史记》,我读到了许多荡气回肠的历史故事和司马迁那深厚的文化功底。更重要的是我读到了司马迁坚忍不拔、视困难如粪土的气概。
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并没有改变他的人生航向,面对洪水覆顶般的灾难,他如狂风暴雨中的大树,一任风雨肆虐着枝叶树干。当风雨过后依然挺直身躯,将根扎在地下,枝插进云里,以更加坚强的姿态展开臂膀,笑傲苍穹。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句话用到太史公司马迁身上再合适不过了。伴君如伴虎啊!因为一番逆圣听的话,他身陷囹圄,惨遭刑罚,这对于他来说都算不了什么。“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渗透了他生命的真谛。人若不为大众做事生之何益?人若不为社会做事,生之何益?一泓甘洌的清泉流进司马迁的心里,干裂的大地普降甘霖,行将枯死的禾苗勃然生长,行将熄灭的火焰突遇松脂干草,熊熊燃烧,冰霜联结大地暖阳高照,万木峥嵘,满眼生机,太史公的心里不再阴云密布,而是晴空万里、阳光明媚。
人很多的时候是在一夜之间长大、成熟,一夜之间苍老。伍子胥过韶关,一夜之间白了头。司马迁在遭遇人生的大不幸之后,一夜之间使他青丝如雪染,也让他变得成熟而坚强。就如同一颗瓜果,一夕之间瓜熟蒂落;就似麦收季节的.麦子,一个晌午就熟成黄澄澄一片;就像一座封火的砖窑,经过一番浇灌浸洇,砖块成熟为美丽的青蓝色。太史公终于走出了自我精神囹圄,走出了笼罩自身的阴影,摆脱了束缚,如蚕蛹破茧而出,飞向美丽的天空,在花丛间舞出世间绝美的清韵;如一只小鸟,奋力挣脱蛛网的捆绑,一跃冲天,展翅高飞。
司马迁走出了自我他不在用自己的双手去捆绑自己的双脚,他不再给自己的心灵戴上枷锁,他不再让奋飞的羽翼带着严霜厚冰飞翔。此时的他已经有了一根钢铁脊柱!这根脊柱经历了风吹雨打日晒,坚如磐石、稳如泰山、力能扛鼎,纵万斤之力不能摧折压弯。
他穿过世纪的浅流,穿越岁月的风浪,跋涉行进在苍茫荒凉的古道上,一任背后红尘滚滚、大漠飞扬。
合上《史记》,仔细品味,不禁想到鲁迅先生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瞻仰司马迁不禁想到“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史记》读书笔记12
对于《史记》,鲁迅曾赞誉“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作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的《史记》为何能得到如此高的评价?在暑期读完“史记二十篇”后,我找到了答案。
首先看这二十篇文章的题目,很容易就发现题目是由人名与“本纪”或“世家”或“列传”组成。其实上述的“本纪”“世家”“列传”,还有“表”“书”都是体例,表示不同类型的文章。如此一来,通过题目,我们就能大概了解文章的内容。例如:《商君列传》,“列传”是记述帝王诸侯以外的人的生平事迹,所以这篇文章是关于商鞅的生平的。能在阅读文章前把握文章的大方向,对我们阅读《史记》犹有意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中悟出道理。
阅读《史记》,就仿佛进行一次时空的穿梭,回到几千年前体验一趟历史之旅。司马迁用丰富多样的语言,塑造了一个又一个形象鲜明的`历史人物。同时,司马迁也是不偏不倚的。正所谓“人无完人”,司马迁笔下的人物,帝皇将相也好、千古英雄也罢,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不可避免的缺点。例如,西楚霸王项羽,虽然他目光短浅、心胸狭窄,最后落得“四面楚歌”的下场,但司马迁也注意到他所拥有的不可多得的军事才能。作者的笔墨恰到好处,在叙述历史事件时也保持着一份难能可贵的理智,没有因融入个人情感而添油加醋。很多著名的历史事件于我的眼前再现,牵动着我的思绪与情感,或因一丝失误而唏嘘感叹,又或因取得成功而兴奋不已。正是司马迁在《史记》中对每一位人物客观的描述,对每一件历史事件详尽的记载,使得包括我在内的广大读者在阅读《史记》时,能得到更加深刻的感受:学习人物的优点,领略成功的秘诀;也要以过去的失败为鉴,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避免重蹈覆辙。正所谓“读史使人明智”,阅读完这《史记》二十篇后,我仿佛与古人进行了一次深刻的思想交流,确实是受益匪浅啊。
为了能向世人呈现《史记》这部千古名作,作者司马迁付出的心血,除了他自己,我们都不得而知。据说《史记》的内容有一半是司马迁在狱中编写完成的。我能想象监狱中的环境十分艰辛,而他所受的刑罚也肯定不轻,但回头看看纸上的文字,条理清晰、详略得当,还有许多名句、四字词今人仍在沿用。若不是事先知道,谁又能想到这如此大的反差是真实存在的呢?顿时,我对司马迁肃然起敬,对他的心血结晶――《史记》用了另一番感受:不仅是一部历史巨作,也是一部不知融聚多少血汗的典籍。
《史记》的语言、内容、立意都是其成就所在。但我相信,其成就绝不仅限于此,也许我们每读一次,又会发现《史记》的另一过人之处,抑或是得到另一感悟。
《史记》读书笔记13
(一)、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
秦始皇巡视会稽,在渡过钱塘江之际,项梁和项羽一块前去观看。项羽说:“我可以取代那个人!”项梁赶紧捂住他的嘴说:“不要胡说,这是会灭族的!”
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刘邦曾经去咸阳服徭役,(秦始皇出行)允许百姓观看,刘邦看到秦始皇,感慨万千:“啊,大丈夫理应是这个样子。”
(二)、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又过了好几天,项羽率军向西挺进,屠戮了整个咸阳城,杀掉了向他投降的子婴,烧掉了秦朝的宫殿,这场大火一直烧了三个月;并席卷了秦朝所有的财宝和妇女,做完这些,准备向东撤离。
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因大破之。
命令全军所过之处,不许掳掠,这使得秦地的人们高兴不已,趁秦军在松懈之际,刘邦率军大败秦军。
(三)、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项羽笑着说:“既然上天要亡我,我渡江又有什么用呢!而且当初,我带着八千江东子弟渡江西进,现在他们没一个人活着回故乡,纵然是江东父老可怜我,拥护我为王,我又以怎样的脸面去见他们?就算他们不说什么,我自己就能安心吗?”
项王已死,楚地皆降汉,独鲁不下,汉乃引天下兵欲屠之。为其守礼义,为主死节,乃持项王头视鲁,鲁父兄乃降。
项羽死后,楚地都相继归降了汉王,唯独鲁地不肯投降。汉王准备率领全天下的`军队来屠杀鲁地军民,但考虑到鲁人对项羽的忠心,便派人提着项羽的人头给他们看,他们才向汉王投降。
汉王为发哀,泣之而去。
史记读后感:汉王亲自为项羽发丧,还为他大哭了一场,然后离开了鲁城。
《史记》读书笔记14
羡慕,但风中的低语却诉说着自负所带来的危难,项羽的死是历史的遗憾,他未能有完美的结局,毕竟这不是故事,无法有善变的结局。项羽的血流入家乡的水,这水的一旁是他曾经守护的地方,而他也将在这萦绕千年,不禁为他叹息,不禁责问历史为何选择了刘邦,但我只是站在历史长河的边缘,无论这里多么汹涌,多么绚烂,我都是一个过客,无法涉足去改变命运的轮迹,乱世的光华似乎就在瞬间,乌江流水已滔滔而去,只是未曾惊醒了沉睡的霸王。
安息至永生,是经历了时间所遗留的`,项羽似乎在千年之前便已沉睡,但他的灵魂在时间中得到永恒,他化为江东子弟心中亘古的传说。
一切已过,英雄也有江水这归处,也许这是一种荣耀。长江边李清照是否为项羽叹息,“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是否亦是多少人的感言?只因那乱世不灭的光华。
《史记》读书笔记15
鼎鼎大名的《史记》,居然没有通读过,实在惭愧。所以,决心读一读,再忙,也要通读一遍,哪怕只是粗粗浏览,也要通读一遍。
近日,读了《五帝本纪第一》中的开篇部分,也就是讲黄帝的.这一小章节。我读的是中华书局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史记》,20xx年8月第1版,20xx年2月第2次印刷。这个版本很好,好就好在注释丰富,将汉司马迁著、宋裴駰集解、唐司马贞索隐、唐张守节正义集成在一起。司马迁的原文很简约,有了集解、索隐、正义等注释,内容更加充实,可读性更强。
我读书,也是不求甚解的,喜欢囫囵吞枣看故事。越是逸闻野史,越是兴致盎然。比如说,《史记》开篇描写黄帝这一段,生僻字较多,不常见的地名较多,读起来有些晦涩,故事虽也精彩却略嫌简单。但看到相关注释里的内容,有些就非常吸引人了。
比如《史记》描写蚩尤的这一段:
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徵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
这段故事本身已很精彩,但再引张守节“正义”之“龙鱼河图书”中一段文字作注脚,就更加大气磅礴,令人心驰神往了:
黄帝摄政,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造立兵仗刀戟大弩,威振天下,诛杀无道,不慈仁。万民欲令黄帝行天子事,黄帝以仁义不能禁止蚩尤,乃仰天而叹。天遣玄女下授黄帝兵信神符,制伏蚩尤,帝因使之主兵,以制八方。蚩尤没后,天下复扰乱,黄帝遂令画蚩尤像以威天下,天下谓蚩尤不死,八方万邦皆为弭服。
再如,有关黄帝“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万民”,注释引“集解”中“帝王世纪”之注曰:
黄帝梦大风吹天下之尘垢皆去,又梦人执千钧之弩,驱羊万群。帝寤而叹曰:“风,为号令执政者也;垢,去土‘后’在也。天下岂有姓风名后者哉?夫千钧之弩,异力者也。驱羊数万群,能牧民为善者也。天下岂有姓力名牧者哉?”于是依二占而求之,得风后于海隅,登以为相。得力牧于大泽,进以为将。黄帝因著占梦经十一卷。
是不是很有意思?《周公解梦》中对“大风”的解释仍然是“忽大风,国有号令”,可谓与黄帝占梦一脉相承。世人总是对占卜等各类神秘文化充满兴趣。这样的注释,便使得此版《史记》益引人入胜。
还有一些引申类的注释,也颇堪玩味:
大戴礼云:
宰我问于孔子曰:“予闻荣伊曰黄帝三百年。请问黄帝者人耶?何以至三百年?”孔子曰:“劳动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生而民得其利百年,死而民畏其神百年,亡而民用其教百年,故曰三百年也。”
炎黄子孙,炎黄子孙!一个伟大人物的影响,何其深远!令人不禁想起关于胡杨木的传说:生而三千年不死,死而三千年不倒,倒而三千年不朽!
【《史记》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史记》读书笔记08-05
史记读书笔记06-07
史记的读书笔记05-09
少年读史记读书笔记07-23
史记读书笔记【合集15篇】06-08
史记读书笔记(通用30篇)08-28
《史记》教案04-21
《史记》 说课稿11-11
《〈史记〉选读》教学设计总表:司马迁其人其事、《史记》的体例、《史记》的史家传统、《史记》的理想人格、《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 教案教学设计06-23
读书笔记读史记有感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