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八部读书笔记7篇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书笔记了!到底应如何写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天龙八部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天龙八部读书笔记1
1
这一次,想多跨越几回,从《天龙》第二本后半部分写到第三本前半部分,包括第十八回到第二十四回:胡汉恩仇、须倾英雄泪、虽万千人吾往矣、悄立雁门、绝壁无余字、千里茫茫若梦、双眸粲粲如星、塞上牛羊空许约、烛畔鬓云有旧盟。
因为重读时偶然发现,这段书中嵌着两个人物自己讲述的童年旧事,先是乔峰,后是康敏。
2
先说乔峰。
引几段他自己讲述的故事:
“从前,山里有一家穷人家,爹爹和妈妈只有一个孩子。那孩子长到七岁时,身子已很高大,能帮着爹爹上山砍柴了,有一天,爹爹生了病,他们家里很穷,请不起大夫,买不起药。可是爹爹的病一天天重起来,不吃药可不行,于是妈妈将家中仅有的六只母鸡、一篓鸡蛋,拿到镇上去卖。“母鸡和鸡蛋卖得了四钱银子,妈妈便去请大夫。可是那大夫说,山里路太远,不愿去看病,妈妈苦苦哀求他,那大夫总是摇头不允。妈妈跪下来求恳。那大夫说:‘到你山里穷人家去看病,没的惹了一身瘴气穷气。你四钱银子,又治得了什么病?’妈妈拉着他袍子的衣角,那大夫用力挣脱,不料妈妈拉得很紧,嗤的一声,袍子便撕破了一条长缝。那大夫大怒,将妈妈推倒在地下,又用力踢了她一脚,还拉住她要赔袍子,说这袍子是新缝的,值得二两银子。
“那孩子陪在妈妈身边,见妈妈给人欺侮,便冲上前去,向那大夫又打又咬。但他只是个孩子,有什么力气,给那大夫抓了起来,掼到了大门外。妈妈忙奔到门外去看那孩子。那大夫怕那女人再来纠缠,便将大门关上了。孩子额头撞在石块上,流了很多血。妈妈怕事,不敢再在大夫门前逗留,便一路哭泣,拉着孩子的手,回家去了。“那孩子经过一家铁店门前,见摊子上放着几把杀猪杀牛的尖刀。打铁师傅正在招呼客人买犁、锄头,忙得不可开交,那孩子便偷了一把尖刀,藏在身边,连妈妈也没瞧见。
“他在床上翻来覆去,说什么也睡不着,又听得妈妈轻轻哭泣,想是既忧心爹爹病重,又气恼日间受了那大夫的辱打。
孩子悄悄起身,从窗子里爬了出去,连夜赶到镇上,到了那大夫门外。那屋子前门后门都关得紧紧地,没法进去。孩子身子小,便从狗洞里钻进屋去,见一间房的窗纸上透出灯光,大夫还没睡,正在煎药。孩子推开了房门……”
……
“……那大夫听得开门的声音,头也没抬,问道:‘谁?’孩子一声不出,走近身去,拔出尖刀,一刀便戳了过去。他身子矮,这一刀戳在大夫的肚子上。那大夫只哼了几声,便倒下了。”
——引自第十八回 胡汉恩仇 须倾英雄泪
3
再看康敏。
引几段她给段正淳讲述的故事:
“我七岁那一年上,我爹爹说,到腊月里,把我家养的三头羊、十四只鸡拿到市集上去卖了过年,再剪块花布,回家来给我缝套新衣。我打从八月里爹爹说了这句话那时候起,就开始盼望了,我好好的喂鸡、放羊……”
“好容易盼到了腊月,我天天催爹爹去卖羊、卖鸡。爹爹总说:‘别这么心急,到年近岁晚,鸡羊卖得起价钱。’ 过得几天,下起大雪来,接连下了几日几晚。那一天傍晚,突然垮喇喇几声响,羊栏屋给大雪压垮啦。幸好羊儿没压死。爹将羊儿牵在一旁,说道这可得早些去将羊儿卖了。不料就是这天半夜里,忽然羊叫狼嗥,吵了起来。爹爹说:‘不好,有狼!’提了标枪出去赶狼。可是三头羊都给饿狼拖去啦,十几只鸡也给狼吃了大半。爹爹大叫大嚷,出去赶狼,想把羊儿夺回来。眼见他追入了山里,我着急得很,不知道爹爹能不能夺回羊儿。等了好久好久,才见爹爹一跛一拐的回来。他说在山崖上雪里滑了一交,摔伤了腿,标枪也摔到了崖底下,羊儿自然夺不回了。我好生失望,坐在雪地里放声大哭。我天天好好放羊,就是想穿花衣衫,到头来却是一场空。我又哭又叫,只嚷;‘爹,你去把羊儿夺回来,我要穿新衣,我要穿新衣!’”
“我爹爹说道:‘小妹,咱们赶明儿再养几头羊,到明年卖了,一定给你买花衣服。’ 我只是大哭不依。可是不依又有什么法子呢?不到半个月便过年了,隔壁江家姊姊穿了一件黄底红花的新棉袄,一条葱绿色黄花的裤子。我瞧得真是发了痴啦,气得不肯吃饭。爹爹不断哄我,我只不睬他。”
“……那天是年三十,到了晚上,我在床上翻来覆去的睡不着,就悄悄起来,摸到隔壁江伯伯家里。大人在守岁,还没睡,蜡烛点得明晃晃地,我见江家姊姊在炕上睡着了,她的新衣裤盖在身上,红艳艳的烛火照着,更加显得好看。我呆呆的瞧着,瞧了很久很久,我悄悄走进房去。将那套新衣新裤拿了起来。”
“我才不是偷新衣新裤呢!我拿起桌上针线篮里的剪刀,将那件新衣裳剪得粉碎,又把那条裤子剪成了一条条的,永远缝补不起来。我剪烂了这套新衣新裤之后,心中说不出的欢喜,比我自己有新衣服穿还要痛快。”
——引自第二十四回 烛畔鬓云有旧盟
4
两人讲的都是自己七岁时的故事,而且都记得清清楚楚,讲得明明白白,说明这两件事在他二人的心里的确是难以忘怀。老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故事中的主人公都是七岁,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些他们从小的性格,再结合后来他们三十多岁时候的人生经历,又仿佛真的印证了这种从小时候就延续下来的性格特点。
出身贫困农家,父母没有武功也没有权势,七岁,虽已渐渐懂事,怎奈人小力弱,对人对事都缺少手段,能够想到的对待命运不公的办法,很单一。乔峰是偷刀杀人,康敏是剪人衣衫。乔峰杀人的缘由作者交代了,一方面是气愤母亲被大夫殴打,另一方面是父母误解他偷拿了看病钱去买刀做玩具,他受了冤枉。他说“他生平最受不得人冤枉”。我觉得这固然是一个重要原因,当然,还有就是对大夫对他父亲的病不闻不问,还嫌弃、欺负他们母子产生了仇恨。乔峰年幼,不知道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抱负,只知道去直接行动——杀人。康敏是个穷家女孩,她更加缺少手段,她自己也说“小时候使的是笨法子”,看到邻家姐姐有新衣,自己家里却因羊圈遭狼袭击、没钱给她换新衣,除了大哭和叫嚷,她还有什么办法?原来,自己获得不了好物事,把别人的破坏掉也可以得到满足,甚至是更大的满足。
乍一对比,两人还真是有不少相似之处,家境贫穷,又突然遭逢困境,父母的困苦波及到自己,一个受人冤枉,一个美梦破碎。两人采取的也都是极端的破坏手段,直接针对的是“敌人”,就是要破坏“敌人”,而没有想到要利益自己,乔峰没有在杀人之后拿钱拿药,康敏没有去邻居家把新衣服偷回来自己穿。最后一条,两人在二十多年后回忆旧事,仍然没有觉得有做得不对的地方,可见二人对于自己小时候的处事方式,是认同的,甚且是一以贯之的。
不过,不同之处也很明显,那就是,乔峰杀人,针对的是确实恶意伤他的人,康敏剪人衣衫,针对的却并非与她有仇之人。论产生的破坏性,自然是人命关天,而且大夫之死还连累一大家子人的官司并最终家门败落,乔峰这仇报的真是牵扯甚大,“防卫过当”,连阿朱都不禁说出“这样凶狠的孩子,倒像是契丹的恶人”;康敏呢,剪坏邻居的新衣服,虽然可恶可憎,却也难把这罪过牵扯到多么大奸大恶。
5
那么,再把时间拉远点,看十年、二十年之后呢?
乔峰得玄苦大师亲授武功,又得丐帮汪帮主提携锻炼,一路披荆斩棘,却又大致风平浪静地走了过来,学成一身绝世武艺、继任帮主之后,行走江湖惩恶扬善,又能立身持正,直到契丹人身份被揭出之前,可能都没有再遭遇太多小时候那样的屈辱不甘。但随后的疾风骤雨,痛失父母和恩师,遭遇千古奇冤,追寻不到真相,更在这过程中,连刚刚得到的爱人阿朱也被他一掌击毙——这一连串的生死重击,让乔峰一下又回到了七岁那个孤立无援、咬牙切齿的暗夜。他最受不得冤枉,但偏偏要被人冤枉,先是被人冤枉为契丹人,冤枉他为掩盖真相杀害副帮主马大元,然后被冤枉弑父弑母弑师,再被冤枉杀害其余的雁门关事件知情人灭口,最后,阿朱也是乔峰自己失手打死的,这笔账又成了他头上挥之不去的冤案。乔峰是个粗豪汉子,流血出力不怕,脑筋也不傻,甚至还很机智,三槐公夫妇对他慈爱有加,少林寺高僧对他谆谆教诲,丐帮上下也都和他相亲相敬,可以说,他从小到大并不缺少爱,所以随着年龄增长,他小时候的那种戾气逐渐消减了,他学会了以德服人,发自内心地匡扶正义,严以律己,做群豪的表率。受到天大的冤屈后,他没有去乱杀一人,而是要求得真相,只是在聚贤庄“英雄大会”,众人不义在先、群殴在后,他被逼无奈,终于才开杀戒,而到后来,他甚至为救阿朱,甘愿舍命同死。读到此处,确实感受到乔峰偶尔闪现的佛性。我想这与他多年领受的教育是有关系的,玄苦大师是真正的得道高僧,整部《天龙》应该鲜有人能超越。乔峰从小不会转弯抹角,不会动那些歪邪心思,加上后来接触的人与事,使他长到三十一岁,本质也没有什么改变。对于不明白的事情,他力求直接地去查明真相,可世易时移,当得知他是千夫所指的契丹杂血之后,这个社会却变了,所有人都不容许他去直接追问,这个社会在掩盖真相,也同时向他揭露出他这么多年来没有看明白的世道和人心。直接的回击,直接的追索,得到的,不是死亡,就是骗局,最终,全都是一幕又一幕的悲剧。
再看康敏。七岁时的花衣衫没穿成,十七岁时认识了段正淳,这真是“一见段郎误终身”,她意图和段正淳做长久夫妻,原本没错,可偏生碰上的这人是大理段二,此人年轻时到处留情、与谁都情真意切,但终究没能把任何一位情人明媒正娶回家,可恨耽误了不少女子的婚姻乃至一生。康敏无奈,嫁给了丐帮副帮主马大元,心心念念想当个正帮主夫人,可马大元并非雄心勃勃之人,只踏踏实实一心辅助乔峰、处理帮中事务,康敏对他很不满,后来她设计害死马大元、阴谋揭露之后还大骂“我就是看不惯你这副脓包样子!半点大事也担当不起的胆小鬼!”康敏心气甚高,对自己的相貌自负,对地位也看得重,认为自己的价值应该得到所有人认可甚至膜拜。与段正淳的一段失败的感情,或许更多地激起了她的一种恨意,求而不得的痛苦,伴随了她短暂的一生,尤其是在结识乔峰却勾引不得之后,更加体现出这种不甘。小时候那种毁人好物的心性,或许大部分是物质匮乏导致,但随着年岁增长,经历渐多,反反复复因求不得而着恼,更使她逐渐认可、并放大了她这种脾性,甚至早已总结出了这个性格特点,她对段正淳说,“段郎,你可知道我为什么要跟你说这故事?我要叫你明白我的脾气,从小就是这样,要是有一件物事我日思夜想,得不到手,偏偏旁人运气好得到了,那么我说什么也得毁了这件物事。”可见,这是她从小到大、经历如此多的世事之后,逐渐确立起来的性格。直到死,都没有改变。
马夫人恶狠狠的道:“你难道没生眼珠子么?恁他是多出名的英雄好汉,都要从头至脚的向我细细打量。有些德高望重之人,就算不敢向我正视,乘旁人不觉,总还是向我偷偷的瞧上几眼。只有你,只有你……哼,百花会中一千多个男人,就只你自始至终没瞧我。你是丐帮的大头脑,天下闻名的英雄好汉。洛阳百花会中,男子汉以你居首,女子自然以我为第一。你竟不向我好好的瞧上几眼,我再自负美貌,又有什么用?那一千多人便再为我神魂颠倒,我心里又怎能舒服?”
——引自第二十四回 烛畔鬓云有旧盟
年少时无论看电视剧还是读书,都那么地讨厌康敏。她私通、拉拢多名丐帮长老,谋杀自己的丈夫,陷害乔峰,到最后死在手段更毒辣的阿紫手上,看到这里的时候竟然很是快意。现在再看,却也觉得康敏的一生也是一场悲剧,她家境贫寒,女孩儿没能富养,本就先天不足。青春年少时遇人不淑,难托终身。后来好不容易嫁入叫花子堆里,有了副帮主夫人的身份,也衣食无忧了,但无论是家庭生活,还是精神世界,这个圈子都满足不了她的高要求。按照她的做法,得不到的,就去毁灭,所以,悲剧就此发生了。但,终究,还是不能容忍她对乔峰的恶毒,不能原谅她看似精明实则鱼死网破的报复手段。
康敏是个悲剧,但我也无法同情她。没办法,这是真心话。
6
到这回书结束,康敏在吐露了构陷乔峰的前因后果之后死去,唯一没有说的,是带头大哥到底是谁;而乔峰苦苦寻找带头大哥和大恶人是谁的答案,最后的希望则在康敏这里破灭。故事进入了一个死局,之后,该当进入某个新局面了。
天龙八部读书笔记2
这次写写第十八回,胡汉恩仇 须倾英雄泪。
这一回,写尽英雄气,流尽英雄泪。这一回的字里行间,又透出无尽的温暖和悲凉。
对比第一位主人公段誉的家庭结构、遭遇的种种磨难,乔峰的身世给我带来的温暖和感动更多。这从两人的出身来分析,可能缘于段誉本身是个王子、是个书生(有英雄气的书生),但当时的他还不算是英雄,是在后来才慢慢成长起来的,他的家庭也没有那么和睦,父母的关系中有很多其他人的纠缠,再加上皇室为家、礼数侵蚀了日常生活,父母虽然都疼爱儿子,却又都不那么纯粹,可能只有保定帝对他,才更多的是纯粹的疼爱。乔峰的家庭则不同,父母只是少室山下的普通农民,父亲曾因看不起病差点儿丧命,家里一个断柄的茶壶使上几十年都不换,父母对他一直都甚是爱护,从不打他骂他。儿时记忆里的甜枣、小鸡、犁耙、锄头,样样都还在那里。这些景和物自然地把读者也带回了乔峰的童年。再加上乔峰在书中甫一出场,便已是英雄豪杰、一帮之主,此处再翻回头来看到他儿时的家,自是另一番感触。
对比段誉在前书中遭遇的回回困境、一次比一次遭逢更强大的对手,又一次次以非同寻常的手法化解了危局,乔峰之困境则又有不同,后者是刚刚出场就马上遭遇了一个致命困局,而且这个困局,是无论如何不可能很快解开的,那就是他的身世之谜,他到底真的是“契丹野种”,还是正经汉人遭人构陷?此局未解,因之而起的连环困境又紧随而至,乔峰的父母和他的授业恩师玄苦大师接连被杀害,这三人之死给乔峰造成天大的痛苦,也让乔峰背上了天大的黑锅,弑父母、弑恩师,罄竹难书!对比起来,段誉的困厄是一次次经历与成长,而乔峰的困厄则是命运一次次的颠覆与毁灭。
乔峰满脸都是眼泪,越想越悲,忍不住放声大哭。
……
他此时心中悲苦,虽见来了外人,一时也难以收泪。
想起此次归家,便只迟得一步,不能再见爹娘一面,否则爹娘见到自己已长得如此雄健魁梧,一定好生欢喜。倘若三人能聚会一天半日,那也得有片刻的快活。想到此处,忍不住泣不成声。他自幼便硬气,极少哭泣,今日实是伤心到了极处,悲愤到了极处,泪如泉涌,难以抑止。
——发现父母死后,乔峰放生大哭。
他定了定神,心意已决:“我若此刻悄然避去,岂是乔峰铁铮铮好汉子的行径?今日之事,纵有万般凶险,也当查问个水落石出。”他走到屋外,朗声叫道:“方丈大师,玄苦师父圆寂了,玄苦师父圆寂了。”这两句呼声远远传送出去,山谷鸣响,阖寺俱闻。呼声虽然雄浑,却是极其悲苦。
……
乔峰恍然而悟:“原来适才众僧已知师父身受重伤,念经诵佛,乃是送他西归。”他含泪说道:“众位高僧慈悲为念,不记仇冤。弟子是俗家人,务须捉到这下手的凶手,千刀万剐,替师父报仇。贵寺门禁森严,不知那凶人如何能闯得进来?”
……
……乔峰心中悲苦,哽咽道:“师父他……”
——刚经父母之死的悲痛,又亲眼目睹师父之死,再加上寺内情势危急,谜团纠绕不清,乔峰虽悲苦哽咽,却已无力痛哭。
英雄之泪,充满咸涩凄苦,最亲最近的三个人在同一天离开了他,带走了他心中自小种下的温情暖意,又给他留下了巨大的疑团,这世间的孤独凄凉,自此方才图穷匕见。
好在后面,阿朱出现了,乔峰进入了又一个大困境,几重困境交织,故事更加复杂。下次再说。
天龙八部读书笔记3
《天龙八部》是一部经典的武侠小说,作者是大名鼎鼎、才华横溢的金庸老先生,金庸写过许多以武侠为主题的书,有《射雕英雄传》、《飞狐外传》、《书剑恩仇录》……他把每本书最前面截取下来,组成了一幅脍炙人口的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天龙八部》中有许多人物,其中我最喜欢段誉。在段誉年少时,他就饱读四书五经,甚至连一些让别人读不懂的佛经也烂熟于心。他的父亲段正淳会一阳指,而在大理国会一阳指的人也屈指可数,寥寥无几,这种武功可称得上是绝技了。段誉却怎么也不肯学,生怕出手伤人。于是,段正淳与段誉发生了争执,段誉独身一人,离家出走了。先后遇见了许多有着高强武功的人,长时间的交往,段誉也误打误撞地学了许多武功。
我十分佩服段誉,他在学武功的过程中,吃尽了不少苦头。有些是皮肉伤,读文章让人都觉得疼,有些则是心灵上的刺激与打击,听了让人觉得心酸。这些困难,把段誉的意志磨炼的十分坚强。
是啊,“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一个人要想成功,必须面对各种困难的挑战,不断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达到自己向往的目标,不经过磨炼或失败,一帆风顺的只想成功是不可能的。
天龙八部读书笔记4
看完厚厚一套天龙八部,略有所悟:民不与官斗,无论个人力量多强,如乔峰,历史的裂变与进化,非一人之力可以为之。乔峰之死谓之曰,痴情阿朱确又妄心一己之力改天下,居其南院又无心伐宋,皆因阿系为宋人矣,英雄一生,自然难以自然老死,其父与慕容博经无名老僧点化而终得悟,佛法无边,回头是岸。段誉:就一痴人,终得善果,得道于其精研佛法,以身证法,出世佛矣。虚竹子:虽出身佛门,实乃机缘巧合,多为入世佛。其余各大门派世家,皆为名累,不到至死之地,皆无明入相。穷文富武,江湖义气,皆智勇因缘,然出来混,皆得还。
天龙八部一书,实来参世事而悟真经,与当今世界有何不同,持强伐弱,阳谋阴火,实则是雌雄之争罢了。无欲则刚,无心则眠,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自然就有背景音乐,如酒色财气,爵位万人,冰窑之恋,水井之变,然天下人无常性,皆自寻烦恼。自掘坟墓,而后人前仆后进,至死不渝,然人生百年,真正的快乐并非全是心想事成,心安理得,而是内心平静,不起涟漪,自然而然,苍生万象,皆各得其缘,又各自为业,各得其果。
我本无意笼身,自法笼心,岂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大智必大傻,而去患得失之有,浪迹江湖,身疲而心之自由矣……
天龙八部读书笔记5
一部好书,能够令人多年难忘,可能个中细节不再记忆清晰,但其中蕴藏的那种感情,总是会在不经意间荡涤心胸。少年时代会更喜欢包不同、风波恶、南海鳄神岳老三这样的古怪角色,当然也钟情于萧峰阿朱雁门关外牧马放羊的田园牧歌,对于段誉人生中一下多出来好多个好妹妹也颇觉神奇。现而今活到三十多岁,虽然仍旧涉世未深,但重读起书来感觉却是完全不同。年少时总听人说,某某书过些年再读,感觉就像新书一样,因为视角变了。那时不了解,因为也没有重读过书,哈哈。直到这次——才真的理解了。
就从《天龙》前四回说起吧。
青衫磊落险峰行/玉璧月华明/马疾香幽/崖高人远
这是前四回的回目。每一回,有一个主题,其实回目都已经点出了,这里简单介绍两句:第一回,写段誉离家游历到无量山上的奇遇,初入江湖、结识钟灵、险象环生。第二回,段誉为救钟灵前往钟家,不料掉下峭壁幽谷,遭逢绝境,又得遇仙人(神仙姐姐石像),找到出路,见到钟灵父母。第三回,段誉借马,赶往大理途中遇袭,担忧马主人被袭而返回报信,结识木婉清,逃出敌人围攻,搭救钟灵。第四回,再遇围攻,策马越崖,马死人伤,段誉救木婉清,先因防卫而头一次出手杀人,后又文斗南海鳄神,木婉清揭开面纱,与段誉私定婚姻。南海鳄神逼迫段誉拜师,掳走木婉清。
这四回书是段誉初涉江湖,从白丁一个到见识初级武功,再到理论上接触高级武功秘籍,逐渐碰到武功逾强之人,因一股呆气和一腔正气一而再再而三犯险又化险的过程。这几回书里,推动情节发展的有三次笑,下面就来说一说。
眼见那少年与中年汉子已拆到七十余招,剑招越来越紧,兀自未分胜败。突然中年汉子一剑挥出,用力猛了,身子微微一晃,似欲摔跌。西边宾客中一个身穿青衫的年轻男子忍不住“嗤”的一声笑。他随即知道失态,忙伸手按住了口。——一、青衫磊落险峰行
第一回,段誉看到无量剑的弟子比武时站立不稳感到滑稽,忍不住“嗤”地一声笑,是书生看到旁人动作有趣时作出的正常反应,对比斗剑双方和其他观众的严肃,这一声笑为何如此突兀呢?因旁人皆是行家里手,明白比武时的举手投足都是招式,是招式就有目的,站立不稳似欲摔倒也是诱敌之法,只有段誉才会看到单纯的滑稽,所以只有他一个人会笑出来。
干光豪道:“你依了我,若是我日后负心,就掉在这水里,变个大忘八。”那女子格格娇笑,腻声道:“你做忘八,可不是骂我不规矩吗?”
段誉听到这里,忍不住嗤的一声,笑了出来,这一笑既出,便知不妙,立即跳起身来,发足狂奔。——二、玉璧月华明
第二回,段誉因偷听到无量剑东西宗的师兄妹两人谈情说笑骂“忘八”而忍不住嗤地一笑,是一个年轻人对于同龄人互相揶揄着拉近感情的一种共情,是他几个时辰内连遭惊险刺激、长时间紧张屏息后没hold住,原本活泼性格的一种自然流露。
钟夫人低声道:“你心中念念不忘的,总是记着那回事,我做人实在也没意味。你不如一掌打死了我,一了百了,也免得你心中老是不快活。你另外再去娶个美貌夫人便是。”
钟万仇提起手掌,在自己脸上拍拍两掌,说道:“我该死!我该死!”
段誉见到他一只大手掌拍在长长的马脸之上,实在滑稽无比,再也忍耐不住,终于嗤的一声,笑了出来,笑声甫出,立知这一次的祸可闯得更加大了,……——二、玉璧月华明
第三回,段誉在钟灵父亲惹恼钟夫人、向她赔礼道歉自打“马脸”时嗤地一声笑,则是他偶然看到江湖异人别样面貌和有趣情态时的一种真实表现,读书笔记.因为他在家里恐怕很少见这样的怪人,虽则品貌端方的能人侠士肯定不在少数,但能够去跟镇南王世子搞笑的人只怕不多。所以段誉才会实难忍耐而笑出声来。不过这笑声中,可能有一半是对钟谷主虽然貌丑却爱妻的同情和认可,还有一半才是对此人行貌举止的善意嘲笑。
三回憋不住的笑,都招来了严峻紧张、濒临绝境的后果,第一回引致无量剑的仇视攻击,第二回直接导致段誉坠落悬崖,第三回引出钟灵父母的情仇,使段誉独自走上救人之路而继续遭受更多风险。段誉天真不羁的性格,热爱发现生活中有趣和美好事物的特点引出的笑,导致他见到了人性中许多的恶,遭遇了武林中的弱肉强食。但他虽然逐渐发现了些什么,经历越来越丰富,但还是一次次忍不住发笑,这就充分地表明他就是这样的性格,而这也正是金庸塑造人物一以贯之的稳定性。
若说段誉痴和呆(书里也反复提到),也不假,这是他有别于武林人士的一种特点,他从小跟从天龙寺高僧研读佛经,父亲给他聘请老师教习诗书,熟读熟解易经,这些都使他具有了独特的另类气质。段誉虽呆,却不傻,反而因为他读经学易的深厚根基,加上在皇族经见的世面和礼教,使他能够准确地、一针见血地识别人心、了解人性。对于钟灵放貂咬人,他要规劝,劝了不听,他无奈在心里叹息。对于钟夫人那句“我不会救人,难道还不会杀人么”,他也一下体味到冷飕飕的寒意。对于木婉清,他既抗击她出手杀人狠辣,又理性地分析她之所以成为这样的原因,推断她前半生吃了太多苦。对于滥杀无辜的岳老三,他则借力周旋、以文智斗、以理服人,因为他认识到岳老三还是能讲理的,说明这人还没坏透。
短短一段话,南海鳄神说了两遍“这话倒也有理。”
这就是前四回金庸让读者看到的段誉,天赋不错,善良热情,好管闲事,不论力所能及还是不及,一条命当九条命使,这是初入江湖的无知无畏,更是性格使然。后面的段誉还有许多奇遇,我们慢慢再说。
天龙八部读书笔记6
李秋水的妹妹,在同人中各种刷存在感,比如得名李沧海(编剧多么看好她,把李秋水比成井底之蛙),比如是隐藏BOSS,甚至还有考据成扫地僧的……但实际上真有可能么?
逍遥子只有三徒,可见李妹妹并非逍遥派门人。
没有传承,尤其是在这种武侠世界里,近乎仙侠的传承。那么即使根骨悟性相若,这种差距最终将会近乎于仙凡的分野。
陌路殊途。
至于画中人那一点红痣……究竟是误墨成蝇,还是保管不当的`巧合。
毕竟,这一画卷是取信于李秋水的信物啊。无崖子再怎么样马虎大意,也不可能在这里出错 。
想想看啊。这卷画卷交付到了虚竹手中,究竟经历过了什么。
被追杀,上蹿下跳,
和段誉喝酒,酩酊大醉。金书中的豪情喝酒,你懂的。喂了多少到衣襟。
在冰窑。
多次的急剧温度湿度变化。
一路上多次pk,而且并非毫发无伤。不说有没有汗水的濡湿。李秋水曾用一把晶莹的匕首斩断了童姥一条腿。可以想见当时的血泉喷涌。
同样在战场之内的虚竹身上有可能彻底干干净净么?
还是说那个所谓的红痣,其实是童姥的鲜血凑巧浸染。
当时李秋水,已经是弥留之际。自然不会有多余的心力来仔细鉴别。
其实觉得,与其说神话中皮默利安爱上雕像,毋宁说是他在雕塑的过程中,将心目中的一切美好品质赋予了这个无生命之物。
唯其无生命,因此不会令人失望。
与其说无崖子爱上的是,和李秋水相差很多年的幼妹,不如说是,他爱着的,一直都是他想象中的李秋水。
(毕竟天山童姥和李秋水争夺得你死我活的时候,李秋水的妹妹仅有11岁。无崖子又不是恋童癖。何况李秋水和妹妹长得一模一样,仅出自于她自己口中。毕竟又不是双胞胎,这种几率其实并不大。很多时候在明确知道亲近血缘关系的时候,会不由自主的先入为主。比如说父子母女,在外人清楚的知道他们关系的时候,很容易就会看出容貌的相似之处,但若是事先不知,就不会对这一点很敏感。甚至于没有反应过来他们的相似。
无崖子和他们是同门,朝夕相处。真的有机会见到她的妹妹吗?一个并未拜入逍遥派门下的外人?尤其是还知道,她的妹妹长大后的样子?)
在恋爱的过程中,展示自己最美好的一面,将所有的缺点隐藏起来,这不是很多人都会做的事吗?
只是毕竟时日即久,难免故态复萌。一个人不可能在套子里生活一辈子。完全不崩她给自己定的人设。
于是就有了惊诧,有了争吵。
无崖子对玉像的珍爱和真诚刺痛了李秋水,因为她自认没有那么纯粹。她自认这种虔敬的,近乎于信仰的爱意,不是给她的。
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另外一个和这个承载了所有美好品质的玉像容貌一致的人,她还不会多想。
可是,有的。
造化之奇,莫过于此。
造化之莫测,也莫过于此。
李秋水就好像向风车开战的堂吉诃德,向着自己心目中的情敌发动进攻,向着自认为背叛了感情的丈夫发泄愤怒。
天龙八部读书笔记7
《天龙》第二本,这次说说第十一至十六回:向来痴/从此醉/水榭听香指点群豪戏/剧饮千杯男儿事/杏子林中商略平生义/昔时因。
段誉被鸠摩智一掳到江南,时空场景转换,人物也来了个大换血。除了从南边来找姑苏慕容报仇的崔百泉和过彦之,以及鸠摩智之外,再没有人认识段誉了。段誉在第二本书中,又重新开启了神奇的旅程,只不过这一次,不仅仅是他的旅程,更多的,是一种过渡和转移,主人公的第二位,也是最重要的一位——乔峰,就在此后登场了。这是一种交接棒式的叙述转换,就像《水浒传》一样,从王进到史进,从史进到鲁智深,再从鲁智深到林冲。说书人需要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再逐步推进、演绎,组合起来整个故事和人物关系。《天龙》中,几位主人公、诸多重要配角也是这样徐徐登场的,前面一本书已经交代了南边大理国的方方面面,最后引出中原地区的少林寺,跟着段誉到了江南,阿碧、阿朱、王夫人、包不同依次亮相,秦家寨、青城派两路人马狭路相逢,不同的江湖人物、武林的管窥一豹,都是作者在借段誉之眼揭开整个江湖的半张帷幕。松鹤楼上,段誉与乔峰相识,比拼酒力,互相赞叹,从心中敌对转而结为异姓兄弟,这是人中豪杰的惺惺相惜,更出乎二人率直畅达的性格。叙述的视角从此处开始双管齐下,到了杏子林中一回,则基本转向完全的乔峰视角,交棒换人了。
杏子林是一场大戏,书至此时,方才出现这么一个人物如此复杂、情节如此多变的大场面。对比之前的几场,比如保定帝黄眉僧联手对攻段延庆、搭救段誉,鸠摩智和天龙寺六大高手对决等等,虽然刀光剑影情势危急,但是双方立场鲜明。但这一场戏,无疑是一个超出之前任何一场的全方位矛盾冲突的集中展现。江湖中,尤其是中原武林中的各路势力、隐逸高手、方外人士,牵涉这件关系武林命脉之事的,几乎都赶到了现场,慕容复虽然没有露面,但他的家将亲眷均现身于此,丐帮上至退隐的徐长老,下至一袋两袋弟子,全都黑压压站坐林中,太行山的谭公谭婆、隐姓埋名的赵钱孙、山东铁面判官单正及其五个儿子、天台山的智光大师,皆是武林耆宿、成名人物,而各人述及往事——契丹国高手来犯,二十一名汉族武林高手和契丹武士的对决——当中的风云人物和血腥事件,加上之后西夏国一品堂高手和骑兵来到杏子林,更添上了国家层面的对峙交锋……
这样纷繁庞杂的场面,像非常不和谐的交响乐,乱象突起,难理头绪。但在此之中,主人公的身世之谜被提出,且公布于世,虽然尚有很多谜团待解,但这是最重要的、书中前半部分出现的最大的主题,跟着,读者和作者都要集中注意力在乔峰身世之谜上,把小说引向纵深,涉及更广的地域和人物,还有过去的历史。小说从一两个人物的现状,变成了寻找一个人的身世的纵切面,揭露两个国家的交兵史。
段誉前本书的江湖游历,和这本书开头向来痴、从此醉中的江南之行,虽然渡尽劫波,却常伴风花雪月。而叙述焦点转向乔峰之后,地域从南到北,开始叙述中原武林故事,洛阳、开封、雁门关,成了常用地点。犹如评弹昆曲,转向胡琴羌笛。有几段描写,特别有音乐美、镜头感。
【天龙八部读书笔记7篇】相关文章:
1.天龙八部读书笔记
2.读书笔记
3.读书笔记
4.目送读书笔记
5.《看见》读书笔记
6.《目送》读书笔记
7.《见识》读书笔记
8.读书笔记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