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读书笔记
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让我们好好写份读书笔记,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那要怎么写好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我的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的读书笔记1
本书简介:作者出身卑微,家境贫苦,六岁丧父,小小年纪成绩优秀但却被迫退学上山当采石女,担负起养活全家的重任,供妹妹上学。就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她依然以坚韧不拔的意志与艰难的生活做着顽强的抗争,对生活怀着无限的憧憬与希冀。19岁那年,她因母亲治病欠下巨债而辗转到了上海打工,先后做过餐馆服务员、服装厂流水线女工、时装公司技术员、广告公司业务员??吃尽千辛万苦,但她怀着一股”一定要出人头地”的信念顽强拼搏,终于在海纳百川的大上海成就了自己的梦想,成了打工族中的佼佼者.
在艰难的打工生涯中,作者一直没有泯灭对文学的喜爱,打工之余坚持读书写作,终于以飘逸的文笔,超然的灵气敲开了文学的大门,最终被?知音?杂志社领导慧眼识珠,破例录用为记者/编辑,圆了她梦寐以求的愿望.
本书是一本自传,写了赵美萍挑战苦难人生的经历,她贵在真实/感人.她将自己的人生经历告诉读者一个颠扑不破的人生哲理—苦难,是一所人生的大学
读书感悟:赵美萍的生活是困苦的,她在生活上可以说是饱受摧残——酷爱读书的她,却因生活而放弃读书,成为一名采石女,因为活干的不好而换来继父的一次次怒吼,她想过自杀、也尝试过,但是想到母亲和妹妹,她还是选择了忍受。在慢慢地成长中她是这样排解自己的——人必须有两个世界:一个是现实的,一个是精神世界的。如果现实世界令我们痛苦,那么,我们就从精神世界获得安慰,这种安慰
来自于我们的心,我们也要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的东西,不要沉溺于苦难无法自拔,怨天尤人,要学会自己拯救自己,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我们又何尝不是呢?作者在如此困苦的生活中还能如此坦然,而我们呢?生活上有一点的不愉快就会抱怨、不开心,试想要是我们也出生在六七十年代,那我们能够像作者一样坦然面对吗?
赵美萍在上海时装公司做技术员时遇到这样一位领导,他在赵美萍因自己是外来妹而受到鄙视时,说过这样一段话:“萍,没有什么比实际能力的展示更有说服力了。一个陷入绝境的人,当他几乎不可能获得任何援助时,就会把他全部和最后的希望寄托在精神力量的优势上,因为精神力量的优势可以使每个勇敢的人奋不顾身。相信自己,就是成功的关键。”受到这样一位领导亦老师的鼓励,赵美萍每当受到职工的刁难时,就会用自己的实力来回击,她也越来越有自信,慢慢地受到了包括上海本地职工的佩服。这告诉我们只要你有实力,努力去干好每件事,总会有你的立足之地。
我的苦难我的大学确实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读它也能使我联想到父亲一辈的生活是多么的艰辛困苦,我要说一句: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
我的读书笔记2
我一拿到《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这本书,我就如饥似渴得把它看完了,合上书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这本书是由俄国的马克西姆.高尔基写的,他生于俄国中部的尼日尼.诺夫戈罗德城,幼年时期父亲就去世了,勤劳善良的母亲因无法养活他,只好把他送到外祖父家度过童年,十一岁就走向社会,开始了自食其力的生活。他当过学徒工.搬运工.守夜人.面包工等。十六岁时,他只身来到喀山,进入了“社会大学”,在与生命的斗争中他深入俄国社会的最底层,和各个阶层各种人物接触,饱含了生活的艰辛,从而丰富了他的社会知识和生话经验。
我虽然生活在新社会,不知道旧社会是什么样,但通过这本书,我知道了旧社会是什么样。
这本书告诉我们了一个道理:做什么事情,都要坚持到底,永不退缩。
这是苏联作家高尔基的著作,是高尔基三部曲的第三部。讲了:在一个中学生的股动下,阿廖沙来到喀山准备读大学,却发现梦想根本实现不了,只好在复杂的生活环境中小心工作,并认识了很多有思想的热心人,自己也成了一个有抱负有责任感的新青年。
我一下就想到了今年陕西省高考理科状元李宁宁,她家也很贫困,可是她考上了北大,北大还免了所有学费,还给了奖学金。所以,如果生活在现在的社会,只要学习成绩好,不用为钱发愁。
《我的大学》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的第三部,小说记叙了饱尝人间辛酸的阿廖沙,抱着进大学读书的理想来到喀山,不久便参加了秘密的革命活动,可俄国的腐朽和个人的困境使他自杀未遂而受伤,伤愈后,他带着新生的力量离开了喀山,重新踏上了流浪的道路。
高尔基(1868―1936年)是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苏联文学的创始人。原名阿列克塞·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1868年3月28日出生于俄国伏尔加河畔的下诺夫戈罗德城(今高尔基城)。
高尔基的爸爸是木匠。高尔基童年丧父,从小寄居在经营小染坊的外祖父家。11岁就开始独立谋生,高尔基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贫穷和受人欺负的家里度过的。
苦难、辛酸,磨练了他的斗志;他在为别人做保姆时,勤奋学习,次被主人骂;有时差点油灯被眼睛熏坏。
是啊!只有读书才能使生活更美好。
我的读书笔记3
本书是高尔基著名的自传体第三部曲,其余两部为《童年》、《在人间》。作者描写了他青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从这个被真实记述下来的教程中,我们可以看出青少年时代的高尔基对小市民习气的深恶痛绝,对自由的热烈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在生活底层与劳苦大众的直接接触,深入社会,接受革命者思想影响和如饥似渴地从书籍中汲取知识养料是他得以成长,从生活底层攀上文化高峰的重要条件。
在《我的大学》里,高尔基用自己的笔触反映了当时俄国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民粹派反抗沙皇统治的活动,展示了这一时期俄国知识分子的思想状况。在高尔基的自传小说,我们看到青少年时期的高尔基就已经对俄国的丑恶现实十分憎恶,一直努力探索生活的道路。他曾经幻想自己做一个强盗,劫富济贫或者用祈祷上帝的方式来改善人们的生活,但当时他还很年轻,当然这只是天真幼稚的幻想。在大量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中,他也未能找到曾苦苦思索的“我该怎么办”的问题的解答。接触了许多具有革命情绪的知识分子,高尔基又想从他们那里找到新的生活道路。
长篇小说《我的大学》是高尔基一九二三年在国外疗养期间完成的自传体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也是他在十月革命之后写的第一部重要作品。小说叙述十六岁的主人公满怀着上大学的愿望,告别了年迈的外祖母,从下诺夫哥罗德来到了伏尔加河岸的喀山市。到了喀山,主人公就清楚的看到,严酷的现实生活使他上大学的美好愿望顿时化为泡影,因为他必须直面人生,必须首先为生存而受雇去干活。于是喀山的贫民窟、穷街陋巷和轮船码头变成了他踏上人生之路的头一所社会大学。
《我的大学》描写他在喀山时期的活动与成长经历。他16岁报着上大学的愿望来到喀山,但理想无法实现,喀山的贫民窟与码头成了他的社会大学。他无处栖身,与人共用一张床板。在码头、面包房、杂货店到处打工。后来,因接触大、中学生、秘密团体的成员及西伯利亚流放回来的革命者,思想发生变化。他阅读革命民主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著作,直至参加革命活动。在革命者的引导之下,摆脱了自杀的精神危机。喀山的4年使他在思想、学识、社会经验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
我的读书笔记4
《妈妈不是我的佣人》这本书是韩昌旭的作品。刚看到这本书的题目时,我就被它深深地吸引。一直以来在我的心里都觉得妈妈就像我的佣人,只是妈妈因为太爱我而自愿做我的佣人。难道故事的主人公也像我一样把妈妈当成自己的佣人……我怀着疑问和好奇把这本书认认真真地读完。
原来这本书的主人公阿章真的也把妈妈当成自己的佣人,从来不体会妈妈的辛苦。从首尔的学校转到乡下的学校的他在新学校发生的许多生动有趣的事情,这些事情深深地影响并且改变了阿章。阿章由原来的依赖妈妈,把妈妈当成自己佣人的顽皮无赖的孩子,变成了自立自强、不依赖妈妈的好孩子。
其中最让我感动的一篇是《梦想中的游戏机》。它主要是讲阿章为了得到一部游戏机而拼命地阅读,哪知到最后才明白妈妈以前为什么让自己要如饥似渴拼命去阅读的目的。原来妈妈是用心良苦,为了让自己健康成长,妈妈付出了许多的心血。经过了这些事,阿章不仅爱上了阅读,也深深了体会到妈妈的一片深情。文章的最后阿章发自肺腑地说:“妈妈不是我的佣人”。
读完这本书,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妈妈确实不是我的佣人,凡事不要太依赖妈妈,要靠自己,要学会自立!”
我的读书笔记5
不要以为读了一本黑手黨的书,就可以出来收保护费了。
这句话是我改编的,套用我看书上来,就是,不要以为读了一部名著,就可以写日志炫耀了。
肖复兴读的书多的要要超过了著名的书评人王小波了,至少伯仲不分。
我是在广西图书馆看到的,办了一张借书证,押金50元,可以借四本中文书刊。
从肖复兴的读书笔记看到一般多页之后,我才开始逐渐进入佳境。内心波澜起伏。
是啊,现在看书的人少了,放眼整个图书馆,基本上都是由看书进入工具的状态了。
其次,我也想起了自己的父母,我无法用简炼的文笔去描述出来了。我老爸就是太过于强势了,其实真的是没有遇到大风大浪,买房就是一个大风大浪,我哥之前相亲不成功,又是一个大风大浪,故此,我老爸总算是认清了现实,但是仍然不甘放心。
我能否超于父辈,真的很难以说。
这也苦了我娘,我娘就是一直默默地站在我老爸背后的一个角色,如果老爸能够真的是认真对待平等地看待我娘的话,双手联合起来的话,那么日子估计会更好的。
隐隐作疼啊,如果我没有读这么多书的话,我也难以感悟到这么深的事情,或许会重复老爸的路,重复未必不是一件好事的。但是我明白了这么多,也难以说服老爸一些什么。
写文章什么时候都可以写,什么时候都可以练,但是工作就不行了,就必须要老老实实地做事。故此我想白天去做一份赚钱的工作,晚上来写文章。
最后肖复兴也提到关于写作的几点。
小点、小点再小点。
细点、细点再细点。
新点、新点再新点。
是的,内容就是那个内容,关键还是要把事情讲的更好一些。
总之,一个下午没有白过。
我的读书笔记6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个不断在奋斗的过程,有些人的过程艰苦些,有些人的过程容易些,但是每个人的奋斗都是充满泪水和汗水的,但是我们必须相信有奋斗就会有所收获,因为有一个美好的信念才能更好的坚持下去。
近段时间看了罗永浩的《我的奋斗》这是一本励志书,写的也是罗永浩自己的故事,相信会看这本书的人都对罗永浩不陌生,以前飘荡在江湖中的是老罗的语录,慢慢的罗永浩一步一步的走来,慢慢的成就了自己。
在书中,这就话,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很多时候,有理想的人能够继续坚持下去,靠的不一定是坚强,而是想得透彻。”是啊,很多人都在不断的追梦,不断的坚持,但是有些人没能坚持下来,有些人成功,也许没坚持下来的是因为想得还不够透彻,没真正的把自己的理想当回事。
书中的语言文字虽不是那么的细腻,甚至有些粗俗,但是这就是罗永浩别具一格的语言魅力和幽默的方式。他上幼儿园的时候,就被老师描述成一个“思想特别复杂的孩子”;他在学校里跟愚蠢的制度对抗了九年,成为一个高中没毕业的小混混,然后,一直混到“中国第三著名的英语教师”、百度年度风云人物、牛博网创办人、“老罗培训”学校的校长。罗永浩每一步都走得很不错,我想这除了运气之外,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实力和所付出的努力。
书中的这句话“尽管会碰到无穷无尽的混蛋和笨蛋,但总会有一些人,让你感觉到生命的温暖和满足,让你感慨生命的不虚此行。”我觉得写得也是相当的在理,都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不管人生的旅途中遇到的是什么人,什么事,大概都是可以给我们一些领悟和学会一些东西。
正值青春期,正值奋斗的年华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奋斗呢?也许奋斗的路程中不是那么的容易,但是到最后不管结果如何,至少我们是快乐的,因为我们努力过。
我的读书笔记7
对《谁动了我的奶酪?》这本书我早有耳闻。主要内容是生活在一个迷宫里两只小老鼠和两个小矮人,他们不同的追寻奶酪的事。我喜欢这本书,因为它是一个可爱的故事,轻松愉快地便澄明了混沌的生活。奶酪代表我们生命中的任何最想得到的东西。我们的生活的迷宫很大,你会滞留在其中一角安身立命,久了,年纪渐长,就“懒得变动”,或者是“没有勇气和激情”再去变动和追寻。
这时,《谁动了我的奶酪?》就像一位被变化所困惑的人坐在一面肮脏的镜子前,使我们希望看清自己的真面目而不得时,《谁动了我的奶酪?》就像一位智者,用一条白毛巾从容不迫地擦去镜子上的污迹,让困惑者真正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
我的读书笔记8
《我的大学》是一部有着深刻教育意义和巨大艺术魅力的作品。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是高尔基最卓越的作品之一,也是世界无产阶级文学的宝贵财富。小说以其现实主义写实风格和热情勇敢的生活态度征服了全世界无数读者的心。它问世之后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鼓舞着无数渴望光明和知识的年轻人勇敢前进。
《我的大学》主要描述了作者在喀山时期的生活。16岁的他满怀希望的来到喀山想进大学读书,但他的大学梦很快就破灭了。他开始为生活奔波忙碌,他在那儿上了一所特殊的大学——社会大学。在这所大学里他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接受方方面面的生活考验,受到各种思想的启迪和教育,对人生的意义和世界的复杂性进行了初步探索,这所大学为他展现出一个越来越广阔的世界 。
作者是一个孤儿,没有人给他呵护,没有人给他引导,他大敞着年幼的心,睁大眼睛观察周围的一切。作者从小善良懂事,当他来到喀山,寄住在一个贫困中学生家里。他会很早发现这位可怜的妈妈的厨房哲学,分给他的每一块面包,在他心中都“如岩石般沉重”,由此他决定“出去找点活儿干,自个儿养活自个儿”。在暴风骤雨的日子里,躲在废墟底下的大地洞里,他顿悟“上大学——美梦而已”,而他又动情地写道:“这个地方令我永生难忘,它是我的第一所大学”。这是他在喀山的第一个成长片段。面对苦难的生活,他没有一点抱怨,他的善良的心充满了感恩和希望。他知道苦难的日子很漫长,他对自己说:“苦难的`日子里我变得更加坚强了,我并不奢望他人的救渡,也不渴求偶然的好运降临,生活环境越艰苦,越能磨练人的意志,增加人的智慧,这个道理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了。”在苦难面前,他更深切地觉察出的是苦难带来的无与伦比的财富,正如赫胥黎所说:“没有哪个聪明人会否定痛苦和忧愁的锻炼价值”。
《我的大学》作为回忆性的自传体小说,故事情节简单,并且很明显,小说的内容和结构的组织与安排亦没有经过谨慎细致的构思揣摩,仿佛缺乏一定的有机性和完整性,然而,正是这些看上去存在的缺陷焕发着强烈的感染力,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作者用简洁优美的言语勾勒他的成长片段,在其中我们感到浓浓的真实和那些在灰色的环境中闪耀出的感人的光辉。
我的读书笔记9
今天,我读了一本书名叫《亲亲我的妈妈》,感想颇多。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小说的行文流畅,情节起伏跌宕,刻画了一对母子由精神忧郁走向关系和谐的这一过程。这本书对单亲家庭儿童和留守儿童的教育有着很钟表一样准确、精细的微波炉加热时间;不会做家务却能不怕麻烦为弟弟改变食谱;为弟弟默默治疗自己的抑郁症;为弟弟包扎伤口……这些不都是母爱最真实的写照吗?不都是妈妈在冷的背后藏着的对弟弟的热吗?
还有父爱。“想吃清蒸的还是爆炒的”,这是絮叨中琐碎的爱;在危急关头,用自己的大手救下弟弟,自己却……这又是何等的大爱呀!还有外婆对孙子的爱、姑妈对侄子的爱……无数的爱汇成海,所以弟弟说自己是一条被海水包围的鱼,四周都是温暖和幸运。读到这里,我再看封面,心里有暖暖的感觉。
合上书,文中的弟弟浮现在我眼前。他非常懂得感恩,而生活比他优越的我们并不懂得,读后感《亲亲我的妈妈读后感》。很多时候,我们习惯接受这种关爱,并且认为是理所当然。有时稍不顺心,还会怨天尤人。这个时候,我建议您也读一读这本书,相信您会有感动的心跳。
前几天,妈妈帮我买了一本黄蓓佳写的《亲亲我的妈妈》。
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一个男孩,叫赵安迪,被别人叫做弟弟。他的爸爸因为一场车祸而离开了人间,被一个叫妈妈的陌生人带走了。接下来的几年,弟弟跟着妈妈去了个陌生的地方,在那里认识了一个喜欢咬指甲的男孩—张小晨、眼镜店老板卫东平。弟弟终于搞清楚妈妈和爸爸的关系,差不多每天都要问:“我妈妈为什么要离开我和爸爸?” “妈妈为什么不要我们?”弟弟把爸爸的生日记住了,可妈妈舒一眉却忘记了,后来妈妈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最后,两人在一起快快乐乐地生活着。
这本书是有关单亲家庭孩子成长的小说。原来单亲家庭的小孩是很脆弱的。笑嘻嘻的单亲小孩,面具下面,或许隐藏着一颗破碎、伤感的心。弟弟虽然不喜欢妈妈的做法,但弟弟心里还是很关心、很喜欢妈妈的。因为妈妈始终还是自己最最亲爱的妈妈。
我的读书笔记10
读着《谁动了我的奶酪》这本书,给人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但是当你停下来思考的时候,你的心情就会变得凝重起来。
故事中出现了四个人物——老鼠嗅嗅和匆匆,小矮人唧唧和哼哼。嗅嗅总是能及早的嗅出外界变化并及时作出反应以适应变化,而匆匆总是能根据嗅嗅的指示快速做出行动,发现新的奶酪。它们两个头脑简单,所以考虑问题也很简单,而我们总是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唧唧是个讲义气的好哥们,但他心里始终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而不是为了朋友的面子失去自己的个性,失去自我本色,他最终离开了哼哼,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并且很快找到了奶酪N站——那里有很多的新式美味奶酪。最可怜的当数哼哼了,当奶酪不见时,这个贪图安逸的小家伙,被惊得目瞪口呆,不知所措,当朋友劝他开始新的冒险时,他却显得如此害怕,整天沉迷于对过去美好的日子的回忆里,总是幻想不见的奶酪会再回来。
我在思考我自己更象谁,我身边的朋友又象谁。毫无疑问,大多数人不喜欢变化,他们喜欢安稳的过日子,我自己也是。但生活总是不断变化的,不管你是否愿意,所以问题的关键在于你对变化的态度。每个人都可能面临着与过去完全不同的境遇。我们时常会感觉到自己的“奶酪”在变化,但是,谁又会时时刻刻地准备,谁又会常常居安思危,谁又会跟着变化而变化,为“奶酪”而坚持不懈地追求呢?我觉得这本书在我眼中更像一位智者。当一位被变化所困惑的人坐在一面肮脏的镜子前,不能看清楚自己的模样时,他就用一条干净的毛巾循序渐进地擦去镜子上的污痕,让困惑者发现困惑的根源所在,从而走出困惑。
世事变化本无常,《谁动了我的奶酪》这本书告诉了我们一个最简单的应对方法:把跑鞋带在身边,时刻准备穿上它,在千变万化的“世界迷宫”中奔跑,探索,努力地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奶酪”。
我的读书笔记11
最开始被这本书的画风吸引,清新唯美,带着点水粉画的质感,《好好照顾我的花》的书名引人遐想,好好照顾我的花,那么我去哪里了?又是拜托谁照顾我的花呢?两个人是什么关系?
Part One。
读完绘本,被这个美丽的故事感动到。故事讲述的是巨人莫亚和少女罗兰的爱情故事。
巨人莫亚住在大城堡里面,老管家退休前决定找个新管家来,少女罗兰就这样进入莫亚的生活。
罗兰个子娇小,但是工作非常卖力,她照顾巨人的生活起居,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闲暇时候,巨人会弹琴或者念故事给罗兰听,随着时间的流逝,两人感情逐渐亲密。
罗兰想让房子里面有更多生命,于是种了很多花。在她的悉心照料下,房间里面生机勃勃。
有一天,巨人莫亚说要出远门,归期未定,留下罗兰独守空房。罗兰非常想念莫亚,但不愿意沉溺其中,于是开始读莫亚的书。她个子矮小,从书架最底层的书开始读起,读完一层,再看上面一层。当读到最顶层的书时,罗兰发现自己居然不用梯子,站起来就能够着了。
原来,罗兰已经和莫亚一样高了,她现在能看到更大的世界,于是给莫亚留下纸条,让他好好照顾她的花,然后拎着行李去探索更广大的世界。
某天大雨滂沱,巨人莫亚回来了,看到了罗兰的纸条,伤心又失落。巨人后面又请过几个管家,但总是挑剔对方,新管家来了又走,莫亚变成了炸药桶,随时都会爆炸,于是没人愿意来了,莫亚过着孤独的生活,某天他起身下床,却惊讶地发现自己变小了,他体验到了罗兰从前的辛苦。
莫亚疯狂地思念罗兰,决定好好照顾已凋谢的花儿,他在院子里种花,建造花园迷宫,邀请附近的孩子过来玩。美丽的花,快乐的小孩,让他的心逐渐充实起来。
有一天,莫亚正在整理花园时,无意间起身,发现自己变得和原来一样高了,更让人惊喜的是,罗兰从远处回来了,她和莫亚一样高。两人激动地拥抱,最后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Part Two。
《好好照顾我的花》作者是郝广才,他擅长用讲故事的方式,来阐释人生中的重要课题,莫亚和罗兰的故事虽简单,意蕴却丰富,引人遐想,这就是好绘本的魅力吧。
巨人莫亚和罗兰这对CP,让人联想到美女和野兽。这两个故事有很多地方相似:
首先,都是不同寻常的组合,《好好照顾我的花》中是巨人和凡人,童话中是美女和野兽。
其次,看似不可能产生爱情的两人,在日常相处中却产生了微妙的反应。
再次,这两组CP都喜欢看书,书是他们沟通的桥梁。在《好好照顾我的花》中,巨人莫亚喜欢看书,罗兰通过读书,和莫亚实现了精神上的平等。在《美女与野兽》中,野兽藏书丰富,贝儿公主通过读他的书,了解了野兽的内在。
最后,两个故事的男主角都是住在城堡,与世隔绝,过着沉闷孤单的生活。女主角的到来,打破这种沉闷,给他们的生活增添色彩。
故事中莫亚和罗兰个子变化的设定也非常有意思。
罗兰本来个子很矮小,在读完莫亚书架上所有的书之后,突然变成了巨人。这是不是寓意着,多读书能增长见识,让你成为思想的巨人?
有张图片恰如其分地诠释这个道理,有三个人并排在看风景:
站在地上的人,看到的是外面的蓝天白云、鸟语花香,
站在用书堆叠的台阶上的人,看到的是乌云翻滚、黑暗笼罩,
而站在更高的用书堆叠起来的梯子上的人,看到的是旭日霞光、气象万千。
读书能让你超越黑暗,看到更高层次的风景和更广大的世界。
在绘本中,罗兰个子变高了,而莫亚的个子经历了由高到低,再由低到高的过程。
莫亚在罗兰离开后,脾气变得很差,对后来的几任管家诸多挑剔,导致管家都纷纷请辞,他只能独自生活,有一天他起床忽然就发现自己变小了。
巨人为什么会变小呢?我觉得可以从几个角度解读:
1、爱情让人变得渺小,张爱玲不是说过吗,爱让人低到尘埃。
2、巨人莫亚脾气暴躁,不懂得尊重和体谅人,在精神层面是渺小的。
3、作者郝广才这样安排是为了让莫亚体验罗兰的生活,让他能深刻共情。
后来巨人好好照顾罗兰的花,在院子里面种花,建造花园迷宫,邀请附近的小孩子来玩,他敞开心扉,认真生活,辛勤劳动,善待周围的人,终于又变回巨人。——这其实是巨人找回自己的过程。
Part Three。
这本看似简单的绘本,其实还透露了关于爱情的真谛。
巨人和罗兰相处得正好的时候,巨人突然提出要外出,没有说明原因和归期,画面的处理别具匠心,在画面上,满眼都是飘落的枯叶,这既是在交代莫亚离开的季节,又暗示着莫亚秋风扫落叶般的冷酷无情。——可不是吗?两人感情亲密,结果自己要出远门,却遮遮掩掩,什么都不说,感觉隐瞒了很多事情,对罗兰不是全然的信任。
后来,罗兰想去探索更大的世界,留下信自己离开了,当巨人莫亚在风雨中回来,却等不到罗兰递来毛巾热水,失魂落魄时,让我感觉大快人心,有扳回一局的感觉。——爱情有时候就是博弈。
好的感情会让两个人都有成长。巨人给罗兰弹琴,念书,激发罗兰的求知欲,罗兰在巨人离开后,不沉溺于个人情感,而是懂得看书学习,提升自己,这是罗兰的成长。
罗兰悉心照顾巨人的生活,在院子里种了很多花,给巨人的生活带来生机,巨人在罗兰离开后,学会敞开心扉,接纳并尊重他人,认真生活,这是巨人的成长。
最后,两个人都遇到了更好的自己,终于在春暖花开的时候重逢。
这充分说明,好的感情要互相成全,你只有不断提升自己,才能跟对方比肩而立,收获爱与尊重。
Part Four。
绘本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来描述故事,图片的重要性不亚于文字。《好好照顾我的花》的绘者是吉恩卢卡,意大利插画家,想象力丰富而大胆,他不仅精通绘画,还擅长雕塑、摄影和现代戏剧。《好好照顾我的花》的画很美,有水粉的质感,充满温柔的气息,让人感觉很治愈。
大概因为吉恩卢卡擅长摄影,所以插画的构图非常讲究,绘本中的构图多为三角形,规整而稳定。
巨人和罗兰重逢画面的构图颇具匠心,他们在春天重逢,树木抽芽,鸟语花香,小鸟张开翅膀,将两人围拢起来,整个画面呈圆形,寓意圆满、团圆、相聚。另外,鸟语花香的景色,和莫亚离开时候的秋风瑟瑟形成鲜明的对比。
吉恩卢卡还喜欢使用重复的几何图形,比如,巨人家的方格地板,星星点点的红花,整齐的书架书桌,划分成块状的小山包,等等。
除此外,吉恩卢卡还善于发挥想象力,表现错乱、无限的空间,给人带来独特、又充满诗意的视错觉体验。绘本中有几处这样的表现,比如:
罗兰在擦东西的时候,她手里的抹布,延伸幻化成莫亚吃饭的桌布。
巨人离开的时候,罗兰躺在床上流眼泪,她辫子上的发带延伸开去,幻化成小路,跟巨人走过的路交错在一起。
罗兰在冬天思念莫亚,她长发飞扬,一缕一缕的头发,飘荡开来,变成了连绵的雪景。
……
Part Five。
绘本中,图片蕴含的信息量很大,甚至比文字更意蕴丰富。书里面有几处人物形象和影子的叠加,就非常值得玩味。
罗兰拿着抹布在家里做清洁时,她的影子幻化成莫亚在用餐。可以视为两人关系密切,形影不离,在生活中彼此依赖。
当莫亚变小时,开门都变得费力。画面中莫亚在努力够门把手,而投射在旁边的影子却是罗兰开门的身影。这其实大有深意,暗含着几种对比:
虚实对比:莫亚开门是实,罗兰的影子是虚。
大小对比:巨人变小,站在罗兰的角度,更能体会罗兰的辛苦。
与此同时,还表现了莫亚的失落,以及对罗兰的思念。
莫亚静静地看着凋谢的花,墙上却映出罗兰浇花的身影,这体现出莫亚对罗兰思念更甚。另外,这幅画展现的是在同个空间,不同时间发生的事情,有种平行时空恋人的感觉,让人联想到《触不到的恋人》这部电影。
还有两个画面特别美。
罗兰在院子里种花时,画面中的罗兰站在院子中央,她的裙摆和圆形的花园重叠,院子里面都是花,而罗兰正好在花园中间,这是否寓意着罗兰其实也是花,是最美、最有生机的花?
书里还有一处也有同样的含义。当罗兰决定离开巨人的家时,巨人的花瓶和微微打开的门重叠,罗兰站在门口,同时也正好站在花瓶中间,这其实也是种暗示——罗兰是巨人心里的花,珍贵而美好。
当莫亚在大雨中归来看到罗兰的信时,画面的表现也非常巧妙,莫亚手拿的信纸幻化成小路,这条小路正好通过他的心,而罗兰正拎着行李沿着这条小路离开。巨人背后的桌子上,花瓶中的花已经凋零。这个画面的巧妙体现在三方面:
1、罗兰信的内容,“我要离开了”用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跟整个画面完美融合。
2、信纸幻化成小路,穿过莫亚的心,暗示着罗兰虽然离开了,但是却走进了莫亚的心里。
3、桌上凋零的花既是写实,又关联着信的内容,“好好照顾我的花”,还是巨人心情的写照。
这样的画面实在太多了,每次读都会让人有新的发现,绘者的小心思值得你玩味。
“如果你是石头,便应当做磁石。
如果你是植物,便应当做玫瑰。
如果你是人,便应当做恋人。”
好的爱情是互相成就,无论何时,不管怎样,请记得好好照顾你的花。
我的读书笔记12
翻开我的读书笔记,你会看到那里记录着我的读书里程。一字字都充满了我对知识的向往及期待。
第一页,大大的写着“冰心”这两个字,小时候,我最崇拜的作家就是冰心,她的作品,更是我的最爱。读了《小橘灯》,使我体会到那时侯人们生活困苦中的光明,读了《寄小读者》,使我体会冰心奶奶对我们的期望,有时候会情不自禁的被那美妙的文字所感动。特别是《繁星春水》中的美妙的文字,让我留恋忘返。
再往后翻,是关于四大名著的故事。《三国》的赵子龙力斩五将,诸葛亮智取三城;《水浒》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西游》的盘丝洞七情迷本,濯垢泉八戒忘形;《红楼》的情切切良宵花解语,意绵绵静日玉生香。一幕幕如画卷般在我的脑海中放映,让我与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打赢一场又一场的战争,让我和梁山好汉一起经历无数风波,让我同孙悟空去斩妖除魔,让我跟林妹妹一样多愁善感的哭泣。这就是我对四大名著的诠释。
第5页,是苏轼、辛弃疾的词,他们的豪迈奔放,让我对生活充满希望,把一切看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水调歌头》、《书江西造口壁》深深的刻在了我的脑海中。
后面,是毛泽东最著名的两首诗,《沁园春.雪》和《沁园春.长沙》这两首诗是我在网上的角落里无意间看到的,随手把它抄了下来,北国风光,万里雪飘……,是当时的我一知半解,现在细细品味后才感到一代伟人的壮志。
这几年,我又迷上了对联,笔记本上记满里各种各样的对联,“学问多自虚心得,风物长宜放眼量”使我对学习有了更明确的认识。“草堂传后世。诗圣著千秋”使我对杜甫有了更深的了解,“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使我对济南的大明湖有的更深的向往。也常去图书管苦苦寻找关于对联的书,然后摘录下好的对联,欣赏,陶冶,迷恋……
在初中语文老师的影响下,我爱上了《读者》一篇篇精美的文章,仿佛是人生的缩写,给我的读笔记又增加了精彩的一页。
渐渐地,散文吸引了我的注意力,《珍珠鸟》等美文是我充满遐想。让我沉迷于散文中而不能自拔。
现在我仍然被文学所包围,比以前更加喜欢读书了。因为读书给了我无限的乐趣,使我觉得前方有无限的光明。我也敢肯定的说,我的读书笔记会一直陪伴着我,直到永远……
我的读书笔记13
学习完这篇课文,那位温柔恬雅的蔡老师就好像出现在我的眼前。如果那位老师不温柔不懂得体谅别人的话,作者和他的同学就一定不会那么依恋蔡老师,那么爱蔡老师。
蔡老师可真是多才多艺啊,她可以教同学们跳舞,还可以把诗当做歌来唱,我很敬佩她。因为她可以做别人没做过的事,很有创新意识。没人把一个男孩扮成女孩来跳舞,更没人把诗改编成歌来唱,如果蔡老师什么都不会,大家也不会连她拿笔的姿势都要学,把她当成偶像。
蔡老师不仅多才多艺,而且十分关心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有一次,作者的同伴说了打击作者的话,蔡老师就来关心他,抚慰作者幼小的心灵。她知道孩子的心灵是最容易创伤的,因为她切身体会了孩子们的感受,才能弥补作者心灵创伤的伤口。
我们一定要学会宽容,明事理。
我的读书笔记14
母亲是伟大的,母亲是无私的。今天,我读到了一篇文章《我的母亲》。我立刻对这篇文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文章讲了老舍的母亲是一个勤俭诚实、做事认真、爱花、爱清洁、乐于助人、善良、坚强、爱女儿的母亲,也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她从来都是勤俭诚实,给邻居做事从不含糊,邻居让他帮忙,他都是有求必应。母亲让老舍上学,虽然十块钱的学费对于我们来说不是很多,但对于老舍他们来说却是一笔巨款,结果老舍的母亲还是凑够了十块钱给老舍交学费。
每位母亲都是伟大的。当然,我的母亲也不例外。她是一位慈爱、善良的人。母亲总是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帮助我,在我失望的时候鼓励我。我是在母亲温暖的照顾下成长起来的。她每天给我做饭、洗衣服……不辞劳苦,不求回报。
母爱是伟大的,是无私的,是温暖的。
我的读书笔记15
《谁动了我的奶酪?》是由美国曾就职于哈佛医学院和商学院的斯宾塞?约翰逊博士所著,看似描述了一个儿童才会感兴趣的童话故事,但是本书却受到很多成年人的青睐,读者纷纷表示这本书给他们的事业、婚姻甚至日常生活带去很多启发,书本的销量更是早就突破千万册,成为一些世界知名企业的员工必读读物。读书最重要的大概就是书本与人的互动,当人们看书时不是为了看书而看,看完之后能够无对自己的生活有所裨益,那么这本书就是一本好书,就值得人们去细细品味。
故事讲述了小老鼠“嗅嗅”“匆匆”和小矮人“哼哼”“唧唧”生活在一个分散着奶酪的迷宫里,为了得到奶酪,他们各自付出着自己的努力。老鼠大脑简单但直觉敏锐,总是在反复尝试中寻找奶酪;小矮人则依靠自己的信念和情感去寻找奶酪,并且依靠着复杂的思考整理了相应的方法。在发现奶酪充足的C站后,也相当于他们实现了自己的一个生活目标后,小老鼠仍旧保持早起和勤奋的习惯,把寻找奶酪所需要的跑鞋随身携带,并且时刻注意着奶酪的变化;小矮人却开始磨磨蹭蹭,开始将生活构筑在奶酪C站丰富的食物上,慢慢习惯了拥有奶酪的幸福,甚至觉得这种幸福就该是理所应当的,享受奶酪的同时消磨着自己的意志。当奶酪C站的奶酪被吃完之后,嗅嗅和匆匆由于简单的头脑而直接选择了用行动去寻找新的奶酪,仍然跟之前的生活一样去反复尝试,对找到奶酪充满信心和热情;哼哼、唧唧却沉浸在莫名的失落中,始终固步自封,不断怨天尤人,直到唧唧克服了心中的恐惧,放弃原有的奶酪站,重新出发寻找新的奶酪并取得成功,但哼哼一直都停留在奶酪C站。
故事中的小老鼠“嗅嗅”“匆匆”和小矮人“哼哼”“唧唧”彼此性格和思想不同,就像我们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人们,为了我们的奶酪——我们想要或者需要的一切东西的代指,所有人都做着自己的努力。有的人拥有敏锐的触觉,可以及早的发现变化的产生并做出应对;有的人很清楚自己的目标,所以会一往无前的采取行动,反复的尝试后走向成功;有的人即使发现变化已经产生却不愿意接受变化,在抵制变化的过程中错失机遇;有的人在变化发生后调整自己的目标和心态,从而将劣势转化为新的契机。不管是我们自己是哪种人,世界确实一刻不停的发生着改变,选择怎样的态度应对变化,决定着我们是不是能够取得成功。
一个简单的道理即是:你需要清楚自己处于变化中,并且你要在变化发生时做出合理并明智的选择。但是对于每个人来说“合理”的定义是不同的,人们会由于种种原因而挑选最趋利避害的道路,也许有时候坚守着自己拥有的东西是“合理”的;也许有时抛弃旧的东西,积极开发新的机会是“合理”的;也许我们没有敏锐的洞察能力,不能及早做出改变,但是结果也不一定是坏的……所有的选择只有放在每个人身上、放到每件事情上,才能发挥其意义。与其问“谁动了我的奶酪?”,不如自己来促成奶酪的变化,接受奶酪的变化。
【我的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5.我与地坛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