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囊》的读书笔记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书笔记吧。那么如何写读书笔记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皮囊》的读书笔记,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皮囊》的读书笔记1
少年不经事,那时的我目光总会停留在那些有曼妙身材的美女或帅气逼人的男生身上,当然谁见了美女、帅哥春心荡漾,这也很正常。
毕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不过,越经岁月沉淀,越发现最好看的皮囊也不如有一个有趣的灵魂。
1、
姑姑家的表哥阿浩娶到了全村最漂亮的女孩莹露。那女孩丹凤眼、笔直高挺的鼻梁、有一张红润的樱桃小口、身材高挑苗条、皮肤白晰、左脸颊那个迷人的小酒窝,谁见谁瞪直眼。
可以说所有赞美的语言,都不能形容她的美!结婚那天,我被表嫂的美貌打动了 ,围着她转,“表嫂、表嫂”的叫她,她羞涩的答应着。
婚礼过后再见到表嫂是另一年的春节,平常大家各忙各的,只有春节期间,亲朋好友才有时间聚聚。
漂亮的表嫂已经产下一个大胖儿子,产后的她身材看上去虽稍微发福一些,倒更显女人的韵味,脸色红润有光泽,脸上的肌肤像刚剥了皮的鸡蛋,吹弹可破。
趁表嫂在给孩子喂奶,我嘻皮笑脸的上前轻轻掐了一下表嫂的脸,感觉这脸能掐出水来。“嘻嘻”!表嫂真的太诱人了!
不过,这美好的感觉没过多久就让我改观了。表嫂给孩子喂奶喂睡熟后,就和我们几个来姑姑家玩的表姐妹聊天。
一聊不知道,一聊吓一跳,她满嘴爆粗让我瞪目结舌:“卧靠,你们知不知道,我算瞎了眼,嫁了你们这个窝囊废表哥。什么破中学老师,每个月就拿着几千元的工资,就这点工资是我收入的零头,我让他辞职到我公司上班,他不愿意,还跟我僵,整整一个灌了铅的书呆子。我真是悔不该当初,当初那么多条件比他好的追求者不要,偏偏上了他的贼船。”
我听了这话,表嫂光辉的形象瞬间倒塌,心想:咋这么粗鲁,可惜这一身皮囊。
后来,姑姑偷偷的告诉我,表嫂可难待候了。全家把她像祖奶奶的供着,好吃好喝让她先上,除了生孩子、喂奶的活让她自己干,别的活她基本不干。但她就不领情,想骂谁就骂谁,想给谁看脸色就给谁看脸色。有时全家人好好在吃饭,也不知谁说错了一句话,她立马甩筷子走人,翻脸比翻书还快。
姑姑说,等孙子大一些,就和他们分家,不想住一起了,太受气,这媳妇一点教养也没有,也不知她爹妈怎么教的?当初你表哥非她不娶,说她长得好看。现在倒好,这后悔药可是无处可买。她后悔我们还后悔呢!
再后来,漂亮的表嫂出了绯闻,她在我心目中的形象更加削减。再见时,她的美貌已不让人心动。
皮囊再美,终究只是皮囊。
2、
曾看过一档求助类综艺节目,男嘉宾求助主持人,他从来都没有看过自己的女朋友素颜,就算是去三亚旅游男嘉宾特地蹲点,但是最后还是没有看到女朋友的真正面容。
主持人问如果你的女朋友素颜很丑,你还爱她吗?
男嘉宾说,我爱的是她的善良和温柔,还有懂事。就是丑,我也爱她。
主持人请出了他的女朋友,化妆的她看起来是个清秀小家碧玉型的女孩。
她说出了不肯卸妆的原因,小时候人家说她丑,而父母也都不帮她。长大后学习工作也有人因她长得不好看而攻击她,所以她从小就因为长相的原因也很自卑,从小也很懂事。后来在化妆中找到了自信。
说完原因之后,工作人员找到女孩的父母,父母其实并没嫌弃她,而且都觉得她长得很清秀很好看。
而男孩也说我爱你不仅仅是你的外表,而是你的懂事,你的温柔和善良。
最后女孩卸了妆,其实也没有她说的那么难看,而且很有古典风格。男嘉宾和她手牵手的走下台,一脸深情。
其实好看的皮囊让人喜欢,但是有趣、懂事的灵魂更让人喜欢。
3、
有趣会不会让你很浅薄,何为有趣?
有趣就是,当别人和你聊天时,不会觉得你很庸俗,也不会觉得你很毒舌。
很多人总会用一句:没有办法,我这人说话很耿直。
乐嘉在《性格色彩学》里把人的性格分为:红、蓝、黄、绿四种性格色彩。其中红色性格色彩的人,说话耿直,性格直爽,可却很容易得罪人。每一个颜色的性格色彩,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物极必反,大黄、大红也不行,人要学会红蓝相间,这样才能取长补短。
有趣便是相处上,能让彼此轻松自在;有趣也是灵魂上,彼此能够相溶以沫。过于耿直,过于直爽也会伤害与你交往的朋友。
有趣就是你曾读过很多书,看过很多不同的风景。当你与别人交流时,不会显得浅薄弯酸,咄咄逼人。
有趣的人,总会有着不同的思想和经历让人痴迷。在她们的思想里,总是积极向上,不会轻易满足现有的状态。与人聊天时,会让人觉得谦虚谨慎,轻松自在。
4、
有趣不止是,在文字与心灵的区别,更是一种心灵的碰撞。而喜欢一个人,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忠于人品。
美貌让人喜欢,有趣让人痴迷。有趣的灵魂,总会吸引有趣的人。
我有个离了异的姐妹,和她出来吃饭,她说她老公找好了。
我先是恭喜她,而后问她是不是她心目中的一类,她说并不是,我问那为什么会选择在一起。
她说:“因为他对我好,他不帅不高,但是他爱我很多。”
或许有的人工作很好,很富有,但是爱和尊重远比物质上的富有要重要的多。
一见钟情看脸蛋,长期共处看性格,一生相守看人品……两个人在一起总有一天要卸下所有。
真诚对待,刻意的说和做,太累,做自己,才是对,你的开心你的沮丧你的荣耀你的失败他都喜欢,那就没错了。
有趣的人,总会坚持自己喜欢的事情,也会尊重喜欢自己梦想的人。
你的人生有限,不要苟且而活,与有趣的人在一起,才是最大的乐趣。
《皮囊》的读书笔记2
《皮囊》,在我看来,是一本很朴实的书。本书作者蔡崇达,通过冷静、细腻的描写,将自己所经历过的一件件刻骨铭心的故事描述得撼人心灵。每一篇故事都给人以心灵的启发……
《皮囊》是一本很有分量的书,它的两个序者,一位是少年辍学独辟蹊径走出一条成才之路的文坛新秀韩寒,一位是影视歌三栖明星劳模刘德华。
一开始看《皮囊》,其实有些茫然,我几乎看不懂这本书在写什么,不就是说家常、写日记嘛。但是仔细看下来,发现整本书其实极具哲理。
本书一直是以"皮囊"两个字为中心展开的。首先,什么是皮囊呢?按照阿太的说法,皮囊,就是包裹人们灵魂的东西,也就是指人们的肉体。阿太,从来都不珍惜自己的。或别人的肉体,总是随意、大胆地使用——反正这只是包裹自己灵魂的皮囊,也可以说是自己生命的累赘罢了。总之,一句话——"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不是说要虐待自己的肉体,是不是应该多加磨炼自己的肉体呢?本来,肉体对自己的生命来说就够累赘了,那是不是应该让自己的肉体更灵敏、更具有存在的价值呢?应该让自己的肉体成为自己生命的强大依靠,而不是累赘。让自己的肉体吃点苦,体会世间种种磨难、困难,逐渐让自己活的价值体现出来。
皮囊,也是分臭皮囊和香皮囊的。臭皮囊,是活得空虚的人,他的存在没有任何意义。香皮囊,是活得有价值的人,他们或多或少都为他人、为社会做出了贡献。司马迁有句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想必大部分人还是更倾向于香皮囊的。
读完《皮囊》这本书,我受益匪浅。我一定会努力做个香皮囊的。
《皮囊》的读书笔记3
如果皮囊朽坏,我们还剩下什么?
也许,你告诉我,还有灵魂。
可是,那脱去了皮囊的灵魂,他们在忙着什么?追逐名利或填补欲望?看过鬼片里那些孤魂野鬼,它们所渴望的,不过是投胎、转世为人,再得一具皮囊。
蔡崇达写的这本书,也叫做《皮囊》。文中作者的阿太对皮囊有着自我的理解“肉体不就是拿来用的,又不是拿来伺候的。如果你整天伺候你这个皮囊,不会有出息的,只有会用肉体的人才能成材。”老人的话,似乎透着人生的哲学。
书中对父亲的感情,由仰视、尊敬到审视、反抗的对象等等一系列的改变。父亲的形象,他离家,归来,他病了,他挣扎着,全力争取尊严,然后失败,退生为孩童,最后的离去。蔡崇达揭开内心的伤疤,重新历数过去的家庭经历,把自己的心再伤一遍。
“生活从来不是那么简单的梦想以及磨难,不是简单的所谓理想还有阴谋,生活不是那么简单的概念,真实的生活要过成什么样是要我们自己完成和回答的。”
就像如今的人们,往往只扮演所穿皮囊的角色,一味的迎合社会与他人。却找不到灵魂所归何处。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我们从不曾了解,也不曾放下匆忙的脚步问问自己的内心,寻求真相。
生活像一张庞大的问卷,你不回答这个问题,就永远看不到下一个问题。
全文,我是带着感动读完,给我最大的收获是:“要珍惜那些跟你一路同行的人,用心爱,就算不能天长地久,也可以拥有曾经最真挚宝贵的记忆!”
《皮囊》的读书笔记4
放下《皮囊》这本书的第三天。
我发现这类书的特点,它不似小说一般,开篇是无味冗长的人物铺垫,高潮全在后头。相反,这类书最精彩最打动人的反而是开头的那几章,《皮囊》是这样,正在读的《文化苦旅》也是这样。
李敬泽给《皮囊》写的序有这样一句话:“人生或许就是一具皮囊打包携带着一颗心的羁旅。”
说的轻巧,因为大多数人其实不明白自己的心,包括你我在内,都是过着行尸走肉般的生活,真正很少有人看得清自己。
最喜欢的两章:《母亲的房子》和《我的神明朋友》。
母亲的房子
“我”的父亲残疾,瘫痪在床,需要医药费,“我”也即将大学,家里多了一笔开销,姐姐因为窘迫的家被男友质问“你家出得起多少嫁妆?”
在这样的背景下,母亲坚持着“我要建房子”。
后来,崭新的二层楼房建成了,但是这个家也透支得差不多了。那个时候,母亲甚至偷偷买了老鼠药,被一家之主的“我”拦了下来。
那包药,第二周在父亲乱发脾气的时候就暴露了。我掏出来,大喊要不全家一起死了算了。全家人都愣住了。母亲抢过去,生气地瞪了我一下,又收进自己的兜里。
接下来的日子,这个暴露的秘密反而成了一个很好的防线。每次家里发生些互相埋怨的事情,母亲会一声不吭地往楼上自己的房间走去,大家就都安静了。我知道,那刻,大家脑海里本来占满的怒气慢慢消退,是否真的要一起死,以及为彼此考虑的各种想法开始浮现。怨气也就这么消停了。
这药反而医治了这个因残疾因贫穷而充满怒气和怨气的家庭。
过了六年,“我”大三暑假的一个晚上,母亲问我“我们再建两层好不好?这附近没有人建到四楼,我们建到了,就真的站起来了。”“我”不能说不。
房子建到第四层后的第二年,父亲突然去世。然后再过了两年,家里遭遇拆迁,母亲仍问“我们还是把房子建完整好不好?”
尽管家里的亲戚反对,母亲的想法还是在石木的堆砌下落成了。
我也不明白,人真的争这么一口气有这么重要吗?与其拿着这笔钱建房子,为什么不规划得再长远一些,为今后的生活多做打算?
房子虽然修建得气派,但是生活却更加拮据了。
我开始恨书中这位母亲的任性,恨一家之主的“我”的无限包容,恨这些追求“爱慕虚荣”所做的无用功!
“老家的房子最重要是门口那块奠基的石头,你介意这房子的建造者打的是你父亲的名字吗?”
原来母亲并非任性,老家的房子,是当年父亲对母亲的许诺,尽管父亲病倒了,母亲也继承了父亲的意志,维护着父亲的体面。母亲承受了许多非议,拖着沉重的皮囊讨生活,内心却是热烈而平静。
我突然也明白了阿太的那句话:“肉体不就是拿来用的,又不是拿来伺候的。”母亲看得很透,她依照着自己的心过活,换做是我,别人的议论早已压过内心的声音。
我知道,即使那房子终究被拆了,即使我有一段时间里买不起北京的房子,但我知道,我这一辈子,都有家可归。
我的神明朋友
父亲的葬礼结束后,母亲梦到了父亲,她意外的笃定,“你父亲需要帮忙。”
为了让父亲的灵能够上天堂,母亲为父亲求得“清罪”的办法——给一个神灵打下手,做义工。
母亲也整整一个月都来镇海宫探视父亲。
或许因为自己成长的环境与作者相同,很是理解母亲这种迷信的行为。总是要有所寄托的,即使神人两隔,母亲还是期盼着以某种方式暗示自己,父亲他可以过得很好。
两篇文章,任性,迷信是母亲的皮囊,对父亲的爱是皮囊下跳动着的热忱的心。
昨晚坐着从云霄回家的班车,看着车窗外一幕幕熟悉起来的景色,越长大,越是对脚下的土地有一种惦念。厦门很好,但它不是我的家。这本书让我有一种回家的冲动,像作者蔡崇达那样,总是想找着借口回家。
诸如蔡崇达笔下的阿小,文展,厚朴,我们该用什么姿态去拥抱自己的人生,我仍然坚信着以前看到的一句话“你现在做的事是你当前必须做的事。”所以,不管我现在是否看清了自己,不管我现在是否规划了今后,我总是要先脑袋混混沌沌地过完今天,但不管如何,如果有可能,我也希望能体验阿小、文展、厚朴的生活,而不仅仅只是一个蔡崇达。
以上,自己非常不成熟的见解吧。如果有读过这本书的小伙伴,我们也可以交流交流呀!
我发现,“微信读书”这个app真的巨好用!快来跟我一起读书吧!!!
《皮囊》的读书笔记5
如果皮囊朽坏,我们还剩下什么?
好吧,我们还剩下灵魂和心。
可是失去了皮囊的灵魂和心是孤独无助的,皮囊,在我们心中不过一副躯壳,包裹着我们本该轻盈的生命,携带着我们孤独流浪的灵魂,唤醒了我们沉睡已久的心。
打开《皮囊》,我看到了凡人难以掩饰的喜怒哀乐。有视人生无常曰正常,顿悟世情或是全心冷漠以保持事不关已的距离,自我保护,也有感性的血肉人生。
李敬详说《皮囊》是认心、认人的书。
是啊。《皮囊》这本书记叙的都是关于生活中最常见的生离死别,可为何我看的时候,却泪流不止呢?
我在《皮囊》里看到了“父亲”不久未出现在各种书里的'人物。
我看见这个父亲,离家、归来、生病、挣扎、离去。
他怀着固执、顽强、好强的心去争取自尊,然后失败,带着怜惜的挂念离去了。
在这期间,母亲也被照亮了,她不同于其他人,她有她自己的隐忍,有她自己的坚持,为了一栋房子,不惜倾尽所有,也许,这就是她的坚持吧。
《皮囊》中每个人物都有他自己的坚持,怀着一颗年轻有活力的心历经世事后,变得伤痕累累,但这并不坏,流泪、流血、留下疤痕,然后依旧敏感着,让每一次疼痛的跳动都如同初心。
生命和生活之所以值得过,也许是因为它有限度,它等待着、召唤着人的挣扎、愤恕、斗争、意志、欲望和梦想。
在读《皮囊》时,我明白了阿太试图留给蔡崇达最好的遗产,在《母亲的房子》是我真正地看见并理解,母亲那永远说不出的爱情,看见《我的神明朋友》,我知道人是需要如何的帮助才能让自己从情感的巨大冲击中逃脱……
在《皮囊》中,我看见生活中我们应该珍惜的人,还有那些,那些我们始终要回答的问题。
人各有异,这是一种幸运,但人本质上又致,这也是一种幸运。如果有心,我们也许可以看见彼此,映照出彼此,温暖彼此。
世间哪个人灵魂不是念变着这一副皮囊,在这无数个轮目中,找到一副又一副皮囊,又失去。正如阿太所说,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
认识温暖自己遇到的每一个人,去关心他们,这就是苏珊来塔格所说的人的世界。
《皮囊》这本书是伤心的,也是温暖的,我们能从中读到人间冷暖,世事无常……
“走向自己內心,是通往他人內心最快的路徑”——蔡崇達
“《皮囊》是一部有着小说阅读质感的散文集,由蔡崇达编写、韩寒监制。文集风格沉稳,表达了作者这一代理想膨胀却又深感现实骨感而无处安身的青年人对自己命运的深切思考。”
“既认心,又认人。”
……
这是一本确实值得静下来慢慢品读的好书,当你读懂了那字里行间的满溢的情感,便会懂得好的文章应该是怎样的。刘心宇的这篇读后感,文笔优美,技法流畅,更重要的是将自己读过《皮囊》后的内心共鸣放置在了读后感中,文章读之感人。
《皮囊》的读书笔记6
阅读完蔡崇达的《皮囊》,让我认识到,人的肉体也就是“皮囊是拿来用来的,又不是拿来伺候的”,“如果你整天伺候你这个皮囊,不会有出息的,只有会用皮囊的人才能成材”。
文中写道作者的外曾祖母,她每次切菜都很用力,有回生生切断一根手指,家人乱成一团,她却像没事人一样。还有一次,在那看似强悍的皮囊下,她曾白发人送黑发人,在挥别女儿时看见一只从菜刀下逃生,洒着血到处乱跳的鸡,她一路小跑出来,抓住它,狠狠地摔死在地上,“别让这肉体再折腾它的魂灵。”这样的文字,无端让人惊心。这样的阿太,让人敬佩又陡生怜悯。
皮囊,无论再坚实,再怎么伪装,终究有朽败的时候。一旦被揭开,里面的人心可能脆弱无助到你不能想象。作者在书中回忆他的父亲,自中风瘫痪后,会突然号陶大哭,会像小孩一样耍赖,发脾气,也会因为绝望而整天跟家人嘀咕,要“抓紧死”。真正死了之后,他又跑到儿子的梦中,责怪儿子只给他烧小汽车,不烧摩托车,“小汽车我不会开”;跑到老伴的梦中,说他“想骑摩托车去海边逛逛”,要赶快给他。原本带着几许幽默的话,此刻却仿若一枚枚坚硬的钉子,要锲而不舍地楔进读者那柔软的心里去。
作者父亲去世以后,母亲认为他父亲在世有没有还清的债务,就去各种寺庙气球祷告、“通灵”、“请父亲”,表面上是母亲封建迷信,但是更重要的是表达了作者母亲对父亲的一种爱,也是在最迷茫的时候找到了一种心理安慰,显示出在那个时候一种无助的表现,这些细节被作者刻画的淋淋尽致。
评论家李敬泽在这本书的推荐语里说:“人生或许就是一具皮囊打包携带着一颗心的羁旅。心醒着的时候,就把皮囊从内部照亮。”我们也都该给自己一个清醒的时刻,让自己从纷扰的尘世中暂时释放出来,看见忧伤,看见人心。
《皮囊》的读书笔记7
青年作家蔡崇达的处女作《皮囊》,是我有限的阅读视野中最真诚的一本书。
一本好书总要讨论一些普遍、永恒的话题,比如父母,比如朋友,比如人生,归根到底体现的都是人,一个代表了人类的“人”。全书14篇作品,作者用平实而真诚的笔触诉说着他对父母和家乡的怀念,对朋友的感谢和关切,以及对一些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人生问题的思考。
这其中,我最喜欢也是最让我动容的一篇就是《母亲的房子》。初读时,我觉得作者写得有些“过”,因为人物的行为让我这个旁观者觉得不可思议——母亲为什么只为“这附近没有人建到四楼,我们建到了,就真的站起来了”这样的理由,白天做苦工,晚上捡菜叶,全然不顾家人反对,历经艰辛建一座明知不久后就会被拆的房子?
房子建好后,母亲在门口奠基的石头上写上了父亲的名字。看到这里我才明白,母亲所有的努力不过是想让这个由她和父亲撑起的家看上去更圆满。细细品味,正是这些真实又近似痴狂的行为和想法,赤裸裸地将人的本性曝光。
我们每个人都偏执地活着,虽然方式不同,但最终目的都是活出自己的尊严和价值。这些东西看不见也摸不着,但它们确实能支撑我们的生活,证明我们没有白活。物质总是容易消失的,什么样的生活并不那么重要,痛苦和幸福也都不那么重要,灵魂的清澈和满足或许才是最重要的。
感谢蔡崇达,让我洞悉了一些人生的秘密,让我学着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家。
《皮囊》的读书笔记8
看完了蔡崇达老师的《皮囊》一书,不禁为其中的细腻感情而震惊,其中我最喜欢的就要数《母亲的房子》一篇了。
在《母亲的房子》这一篇中,他的父亲在迎娶他的母亲时许诺给她买下一栋房子,并以两人的名字命名。他买下一块地,并以两人的名字写了对联,挂在上面。后来父亲因为工作不顺,颓废了,在家里也不出去挣钱,只剩母亲一人养家,可她也没说什么。后来父亲又因不慎跌落,生了一场大病,最后落下了个左半身瘫痪的下场,使本就贫穷的家更加不堪一击。
可母亲从未放弃过父亲,一直暗暗支持、宽慰他,即使父亲不太理解也不想去理解这种帮助。父亲去世以后,她把对父亲的爱转到了房子上,即便知道房子马上就要被拆掉了,这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可她仍然不顾别人的反对,一有闲钱就去改建房子,最后以她和父亲的名字命名了这座房子。蔡老师虽然知道在他人眼中这是件怪异的事,可他也支持着母亲建完房子,因为他知道,这是母亲对已逝的父亲的一份浓浓的爱。
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家之间的那份浓浓的亲情,是在父亲身患重病时仍不离不弃,打气加油;那份浓浓的亲情,又是母亲坚持替父亲修建好房子;那份浓浓的亲情,还在于母亲四处奔波,只为让父亲的灵魂在天堂过的更好;那份浓浓的亲情,是蔡老师愿意用自己用来买房的钱去替父亲修好那栋房子;那份浓浓的亲情,是蔡老师在闲暇之余会去翻动地图,只为找到母亲的那栋房子,让自己有家的味道;那份浓浓的亲情,是家人对父亲老小孩的任性的宠溺;那份浓浓的亲情……
我同情他们的不幸,不能有一个健全的家,要承担比同龄人更多的东西,甚至苦苦付出,到头来却被人误解的无奈,却又羡慕他们虽然过得清苦,但是有着许多人没有的亲情。如果让蔡老师再重新选择一次,他会选这个家吗,我觉得他会,因为我从他的文字中感受到了他对他的家和他的家人那份浓浓的、无法割舍的、无比看重,值得他为之付出所有力量的爱。
十分感谢蔡老师的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亲情可贵,更是体会到了他们家中那份可贵的浓浓的亲情……
【《皮囊》的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1.读书笔记的种类
2.边城的读书笔记
3.论语的读书笔记
4.教师的读书笔记
5.狼图腾的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