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

时间:2024-05-30 18:09:2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

《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1

  这几天,我认真拜读了 吴非 老师的著作《 一盏一盏的灯 》,虽然书中的 各种 教育案例都是出自中小学校园,然而却关系到所有教育战线上的教师们对教师这个职业的理解。今天,我们应该怎么当教师?书中一言以蔽之:光有良好的师德是不够的,光激情燃烧是不行的,还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真正的专业水平。 教师是一种使人类和自己都会变得更加美好的职业。教师以其创造性的劳动去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并在创造性的劳动中,享受因过程本身而带来的自身生命力焕发的欢乐。教师在为事业奉献的过程中,其生命和才智也不断获得更新和发展。教师在为孩子操劳的过程中,也享受着教育的快乐和幸福。那今天,我们应当怎样做一名好教师呢?

  一、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我们一直认为:没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就不可能成为一名好教师,也决不可能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创造成绩,做出贡献。我选择教师这一职业,是因为我们崇拜蜡烛精神-- 他燃烧了自己却照亮了别人。同时我们坚信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我想,只有当我们对事业注入深厚的感情时才能在教育的过程中得到内心极大的充实和满足,甚至可以以苦为乐,以苦为趣,达到物我两忘,醉迷其中的" 孔颜之乐" 的境地。做一名教师既是我们对人生事业的追求,也是自己人生价值的体现。我们想要体现自己的价值就必须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干出事业,干出成绩。

  我任教的是体育,对于小学生而言体育就是“玩”,我崇尚在玩中学,在学中玩。面对一个个活泼可爱、天真烂漫的孩子,我就是他们的头,他们离不开我,我是他们的榜样,即使累点也值得的。小学教师的爱心更是特别要表现在关心和体贴上,是无微不至的.:气温骤冷,提醒学生“多穿一件衣服”身体不舒服,提醒学生“按时服药”,直至再三叮嘱:吃饭前一定要把手洗干净。我爱天真烂漫的学生,作为一名教师,我只能用我的无私,奉献给学生一份快乐,奉献给学校一份荣誉,奉献给社会一份热诚。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乐于奉献、勤于探索、勇于创新是新世纪优秀教师的必备品性,三者缺一不可。

  二、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很喜欢一首歌中唱的:“爱是人类最美的语言,爱是正大无私的奉献。”我总是在想,是不是就像鸡妈妈爱小鸡一样,爱学舌功能也成了我们教师的一种本能,而且又正是这种爱,才得以使我们每天能满腔热情地迎接他们,无怨无悔地教育他们。三来年的教学,我们全力营造一种热情洋溢的教育环境,以和蔼可亲的教态,关切温暖的语言,温柔亲和的目光组织教学。由只提要求到多给关怀,由一味指责到千方百计让学生品尝成功。在教育工作中把信任和期待目光洒向每个学生,把关爱倾注于整个教学的过程之中。用爱赢得每一位学生的信赖。爱,包容了教师工作的所有内涵。每个学生都需要阳光,多给他们一份爱心、一声赞美、一个微笑,竭力寻找他们的优点,出自真心地赞扬,去鼓励。为他们提供更多体验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扬起自信的风帆。相信“丑小鸭”一定会变成美丽的“白天鹅”。

  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不仅要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育人者必先行为示范,为人师表,教师的言行对学舌功能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来说具有示范性。身教重于言教,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起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是生活在学生中间的,他的言行举止都是广大学生看得见的,因此我平时能严于律己,处处检点。只有这样,才能有力地说服学生,感染学生、熏陶学生,收到好的教育效果。

  要当好教师,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在工作中,对待问题要多问“为什么”,学会理性的思考进行分析。老师们,让我们轻松上阵,用智慧教出趣味,用新观念育出不同的人才,快乐地生活,快乐地工作,做一个享受教育的阳光教师吧!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但愿被称为" 人类灵魂工程师" 的所有教育者,都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去感染人;以渊博的知识去培育人;以真诚的爱心去温暖人;以高尚的师德去影响人;以优秀的成果去鼓舞人;以充实的人格去塑造人。辛勤耕耘,默默奉献,让美好的人生在教育事业这面火红的旗帜下熠熠生辉。

《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2

  这学期我读了吴非老师主编的《一盏一盏的灯》,感受颇深。品读这本书中的60个教育故事,从序言到后记,让我一次次的感动。

  生命需要照亮,这种照亮首先来自自我,来自理想,来自人性的本质力量。对于教育工作来说,这种照亮更具有真实而永恒的意义。她对于我们自己,对于我们的学生,远比所有眼前可以争取到的功利都来得长远与珍贵。这“一盏一盏的灯”,能点亮我们的记忆,点燃教育的灯芯,更能照亮学生未来的路,也是我们自己前行的动力。在这些故事中,我最爱的是《开在角落的花》。

  《开在角落的花》是一个可爱的“星星的孩子”(患有自闭症),她在角落被人们时常忽视,然而在她寂寞的世界里,同样存在美和爱。教育的价值是对生命的尊重,作为老师更应该关注这样的孩子,给他们的爱是无所不在的。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我们的脚步太过匆忙,我们总在错失一些美好的人和事,而清清在她的世界里寻找到了美。也许,你在感慨上帝的不公,为何将这样的孩子生下来,不能像我们常人一样享受生活,其实不然,她的'心里其实不需要你的怜惜。因为,我们的眼睛只能看到秋日湛蓝的天空,秋日的碎金般的阳光,而清清,这个可爱的“星星的孩子”,却能看到花坛角落里被人们忽视的小花,能懂得欣赏花的美,甚至能勇敢而直接地表达内心的欢喜!看到这样的孩子,内心是一次的震撼!

  我班的赵艺同学是智障儿,不会写一个字(包括名字),整天用水彩笔在自己的脸上涂鸦,有时还放声的装哭,看见老师来了就用一张白毛巾一边擦眼泪一边大笑,把眼睛擦得红红的,惹得老师哭笑不得,有时把同学的本子淋湿后再撕坏,把老师用的田字格撕得不成样子……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两个小动作让我的心灵受到震撼:一次是我用抹布抹窗台,他快速的来到我身边,“老师,我来抹。”他话没说完,我还没回过神来,我手中的抹布已经被他一把抢过,认真地抹起窗台来,()我的心莫名的痛了一下,有多少个优秀的好孩子在我身边,对我抹窗台熟视无睹,他们玩的好开心,而赵艺这样的孩子,我不知道当时他是怎么想的,抑或他根本什么都没想,他就那样说了,并且那样做了。记得第十三周星期二,医院来我们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叫留守儿童在老师的带领下到小会议室,我班的赵艺同学在我的带领下,刚走到操场,他一看见那么多陌生人站在小会议室外面的走廊上,立即躲在我的身后拉着我的衣角,跟着我进了小会议室,健康检查的最后一项是抽血,我抚着他的肩,连声说:“不痛、不痛、不痛……一点都不痛……”他也跟着我反复着说:“不痛……不痛……”并且不断地摇着头。抽血刚一结束,我弯下腰正准备去叫他跟我一起回教室,没成想这孩子一下子站起来,说:“老师,我们走。”说完,抬脚就走出了小会议室。这一瞬间,我的心又一次感动,他居然晓得叫老师走。我在他后面慢慢吞吞的走,心里一边感动着,步子就走的慢了些。谁知他走到操场上,转头看见我走得很慢,又叫了一声“老师,走快点,跟紧我,别丢了。”说完他就放慢了脚步,真的害怕我走丢了,这个时候的我,心灵再一次震撼(其实我心里是五味杂陈),谁说智障儿没有情感?他们也有情感美。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有着极其丰富的情感,只是他们平时不容易表露,也不容易被别人发现和认同,他们的智商不高,情商确是惊人的高。他们就像是开在角落的花朵,需要我们细心发现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美。面对赵艺这样的孩子,作为老师的我,内心是一次又一次很大的促动,让我知道对这样的孩子需要更多的关爱,更多的尊重,让他们在的爱的环境里健康快乐的成长。

  不仅每个老师都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一盏灯,其实,有时候孩子的一个举动也能够点亮老师的心灵,让每一盏灯,照亮彼此前行。

《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3

  《一盏一盏的灯》这本书我一口气读完了。一个个小故事背后都有着一个个不同的人生,温暖,智慧,更耐人寻味。他们离我们是如此的近,如此的近,没有说教,有的是思考和感悟。

  读这本书的第一感悟是书名起得好。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人们习惯将老师比喻成蜡烛,蜡炬成灰泪始干;比喻春蚕,春蚕到死丝方尽;比喻成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雕琢别人的灵魂……伟岸、高大、无私、奉献、能主宰一切。其实教师,极其普通,甚至卑微。我们教师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那样,因为教师首先是人,然后才是教师。这本书的名字叫《一盏一盏的灯》,把教师比喻成“灯”非常贴切。我们教师是学生引路人,指导者,帮助者,但不能错位包办一切。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我们教师仅仅比学生早知而已,是学生人生中的某个驿站中的一盏灯罢了。作用就是为经过此地的路人照明,帮助他们安全通过。我们老师是灯,我们的学生就是那灯下的行人。在黑暗泥泞的夜晚,我们是他们赶路的希望、动力,能给他们信心、温暖,是他们短暂栖息的地方,暂时依靠的臂膀。在学生的读书生涯中,我们各个学段的老师都亮起各自的那一盏灯,一程又一程,一盏又一盏,那么我们的学生就能顺利达到所去的彼岸。灯,在黑暗里照亮别人,也照亮自己。温暖别人也温暖自己。我们教师就该像灯一样爱学生也要爱自己,教育学生也在教育自己……灯,就是对我们教师最好的写照,所以我非常喜欢这本书的书名《一盏一盏的灯》。

  翻开《一盏一盏的灯》的书,书里的故事如清泉流过,给在炎日夏季的我以清新。整本书共三辑,美丽的爱与微笑,为了人,先照亮自己。书中有发生在公开课中的故事,为“我想听你把话说完”拖堂的代价,有“坐在讲台边的学生”给上课带来的惊喜,有向“课托”说不传递正能量的勇气。书中也有记叙引发我们教师深思的故事,“她从不穿裙子”是有原因的,我的姓名为什么被打了红杠,多年前的那个不经意的“中”给学生的伤害是如此的深,“凭什么称差生”告诉我们差生真的不差是我们出了差错……书中还有小事大教育,如“虽然只有一元钱”但关系到诚信;“一念之差”不要小题大做,谁不会犯错,改了就行;“郑重其事的道歉”是勇于担当的勇气……特别是最后一篇文章《我要这样生活》告诉老师我们要做什么样的老师呢?颠覆着传统的观念。八小时内高效教学工作的教师,心中有学生;八小时之外自由的人,心中是家人朋友。教师不能被动的被推向道德制高点的神坛,因为退去教师身份还有其他身份。教育的基石是真实,无需为之感动,感动的.背后其实就是摧残,摧残教师,摧残学生,摧残课堂,摧残教育。病牛犁不出好田。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但是并不一定要做太阳底下最无谓的牺牲。奉献教育,不是短暂的生命消耗,而是该持久的动力支撑。所以,“病了,就休息。累了,就放松。看,休憩之后的奔流更有力量。听,调整之后的步伐更为坚实。深谙动静之理的工作才最能体现高效,懂得进退的人生才是真有意义的人生。”

  《一盏一盏的灯》告诉我们,教育要充满爱,爱别人也爱自己;教育无大事,教育也无难事,做一个有心的教师吧。是的,《一盏一盏的灯》也照亮了我对教育的重新认识,以人为本,关爱学生。我郑重地点亮起自己这盏灯,追随名师们而来,也让自己的灯下像名师们那样留有许多小而有味的故事,照亮学生前行的道路,温暖自己的时空。坚持留心、坚守信念、坚定信心,做一盏默默无闻的灯,平凡不凡,简单不简,小而不小,让走过灯下的人,过之忆之,想之念之,也说这盏灯下风景好。

《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4

  寒假期间,我按照学校的要求阅读了《一盏一盏的灯》,书读过了,但心得久久无从下笔。一是读书不太深入,二是有一种懒散心态作怪。新学期初,再次捧起书来读,细细品味书中一些教育教学小故事,顿时醒悟才发现这些小故事真的就像一盏一盏的灯,照亮我教书育人的道路。每一个故事,就是解决问题的每一种方法;每一个故事,就是每一位老师的育人智慧。以小见大,深入浅出,提炼出美丽的教书育人精神和教师职业道理。

  古往今来,多少哲学家、诗人饱含深情地讴歌教师,他们把教师比作“春蚕”、“蜡烛”、“园丁”、“人梯”和“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也是人们对教师职业的赞誉。然而在赞美老师的这众多比喻之中,吴非老师喻为“灯”的这个比喻是最为贴切的。当我们在黑夜里前行,如果有一盏灯在前方隐约地点亮,我们就会看到希望;当我们在辛勤的劳作之后返回家中,看到窗口那柔和的灯光,立刻就会品味到幸福的滋味……而我们教师,就应该成为学生心中的那盏灯,让学习与成长的过程更加温馨,给学生的心灵带来一丝温暖……

  然而我们教师却是清贫的。选择了教师就意味着选择两袖清风,选择了教师就意味着选择责任和奉献。要当好一名教师,就要爱岗敬业,热爱学生,爱得专心致志,爱得无私无畏,爱的无怨无悔……

  我们常说:教育的本质是什么?那就是爱。爱是教育永恒不变的主题。世上有很多的.东西,给予他人时,往往是越分越少,而有一样东西是越分越多,这就是爱。在这里不由得想起在书上看到的这样一段文字:爱是教师最美丽的语言。

  工作八年,和我的学生一起成长的这段时间,让我更加懂得了什么是爱,让我学会了该怎么去爱我的孩子们。爱是用春天般的温暖感化迷途的精灵,用春风般的柔情唤醒孩子沉睡的心灵,用春雨般的情怀滋润干涸的心田,用春草般柔韧的力量守望生命的成长!爱是可以传递的,爱可以产生信赖,爱可以点亮心灯……

  就像这本书中的题记说的一样:我们都希望在万灯之间找到一生寻求的东西,却发觉身外的成就再高,灯再亮,也只能造成身后的影子,惟有——点亮一盏心灯,不仅照亮自己,更照亮学生。

《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5

  细读此文,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故事,真实,亲切,给我快乐,教我反思。《我想叫你把话说完》的老师,因为想保护一名小学生的自信,拖了堂,而没有拿上赛课的名次,一点都没有后悔,内心反倒很安静;作为教师,虽没有把握拯救每一个学生,但在相遇的一段缘分中,老师尽量用真诚去感化,小心从事,学生因此对他说:“老师,你很天真!”;为培养孩子们正确的思维,养成良好的习惯,引领学生真正认识实践的意义,教师明知故犯地做了符合科学教育的《“低效率”的事》;《希望所有人都幸福》中的“罗海洋”,让我一次次感动,激励我始终要坚守心灵的静土,挚爱自己的事业……整本书,看似零散的一个个小故事,其实却是浑然一体的。每一个故事都是一种真情的流露,每一个故事都有发人深省的地方,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

  我们用爱,可以点亮一盏盏熄灭的心灯;我们用爱,可以唤醒一个个沉睡的心灵;我们用爱,可以指引一个个迷路的孩子;我们用爱,可以驱散一缕缕内心的严寒。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老师要善待、关爱每一个学生,把学生当作人,给学生以心灵的自由,多与每一个学生接触,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与学生打成一片,做学生最信任的引路人,真正做到“感受心灵,走进心灵,培育心灵,用心灵去赢得心灵,用爱去交换爱,用真情赢得真情,用真情去点燃自信的火花”。《开在角落的花》中一个患有自闭症的孩子,能看到角落里被人们忽视的小花,在她寂寞的世界里,同样有美和爱。教育的价值在于对生命的尊重,教师的眼睛,要能看到每个角落,不管孩子们是否需要你的关注,你的爱都应当无所不在。

  对教师而言,面对学生微笑,也许不过是职业本能,也许仅仅是一份善意,然而学生不仅心存感激,而且长久地以之为精神动力。学生对教育的记忆,往往正是这样一些我们意想不到的细枝末节。《因为我当年的微笑》中的“我”手术后在讲台上职业性的微笑,让毕业了多年的学生依旧心存感激,还特意回母校看望“我”,让“我”深深体会到教师的责任,教育的价值。()作为教师,我们的微笑拥有着无穷的.教育魅力。你亲切的微笑,你信任的目光,你所做的一点一滴,对儿童来说,都是人间给他的温暖和爱,成为他的世界。这些琐细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所传达的慈爱是无私的,永恒的。对儿童来说,我们的每个笑容都在培育他们的真诚和善良。

《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6

  记得小时候读书时,冰心笔下的小桔灯就给了我温暖、希望、光明、胜利的象征。今天,我又一次从吴非老师的笔下深深地感受到了灯的教育内涵。

  这是一本很平凡的书,书中记录了很平凡的小故事,没有惊天动地,没有豪言壮语,但温暖从一个个故事中流淌,思考从一个个案例中产生,智慧从一段段经历中生成。这六十个小故事,就像一盏一盏的灯,以小见大、深入浅出,提炼美丽隽永的教书育人精神、教育教学常识和教师职业道理,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一线教师的思考与智慧。他们用自己的真情,讲述了自己从教过程中印象深刻的一节课、一个案例、一段经历。

  《窗帘钩成了精》:小信损坏窗帘,把窗帘钩掰成各种形状,丁爱平老师不仅没有生气,而是发现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再买来些窗帘钩让小信掰。智慧的老师,因势利导,奋力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在孩子心中点亮了一盏灯。

  《不一样的“阿慢”》:凡事比别人慢一拍的“阿慢”,虽然慢一点,但总是能做到最好。张小兵老师无限“纵容”了他的慢,尊重、保护、发展了“阿慢”的学习个性,并启迪他在这一过程中树立自信心。每个班里都有慢的孩子,思维慢,作业慢,讲话慢,每天花在学习上的时间总是最多,效果却最差,是最令老师头疼的学生。面对这些学生,如果我们能摒弃急功近利的应试教育观,承认每个孩子的差异,因材施教,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孩子的优点,激励他,给他展示自我的机会和平台,而不是一味追求优秀的成绩,比赛的名次,那么,你就能看到他们的点滴进步,这些孩子也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快乐。

  《藏族班的晚自习》:藏族班的孩子很不容易,小小年纪便要离开家乡去几千里地之外的地方学习,他们羞涩、内向却又单纯,我们应该换位思考,给孩子们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小志的石榴》:一个纯真的孩子要送给老师半边石榴,竟然在手中握了整整一天,才最终散发出它的甜蜜。

  《你知道我在找你吗》:那一个个特殊的孩子,特教老师那坚忍的爱,让我更加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至少,我能和我的孩子们正常的交流。

  细细品味这一个个故事,我仿佛一次又一次地找到了我的学生,我的同事,和我这么多年教学生涯中的'小事:

  还清晰的记得,那是一个学习成绩很差的男孩子,放学后到处游荡,不是在网吧,就是在台球室,家长和老师提到他都较头痛。我曾经连续几个双休日到各游戏厅找他,带他参加了兴趣小组活动,平时多关注他,让他在课余为班级做点事情,锻炼和加强了各方面的能力,并及时的表扬和鼓励他,他慢慢地把兴趣转到了学习上,再也不去上网了,成绩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对于每学年都会出现的特殊家庭的孩子,我更是付出了全身心的爱。班里有一个女同学,父母离异,与奶奶生活,性格孤僻,不愿与外界交流,同学们都不喜欢和她来往,从而影响到她的学习和生活。我从日记中了解到该生的情况后,多次找她谈心,邀请同学一起陪她聊天,星期天带着她和几个同学、自己的女儿一起到公园游玩,并与她的父母沟通交流,给予她更多的关爱。她渐渐地开朗起来,融入了班集体,最后取得同学们的信任当上了班干部。

  还有一个男孩子,父亲不务正业,专门帮人看守赌场和网吧,作息时间日夜颠倒,受其影响孩子也染上了不良习惯,作业基本不做,上课睡觉、下课打闹,跟老师对着干,对自己的成绩无所谓,而孩子的妈妈在家里没有地位,说不上话。我找他的父亲谈话,他父亲拉着孩子就走,劝都劝不住。他还发短信来说不让孩子读书了,反正也读不好,就跟着自己混日子吧,也能混得很好。为了这个孩子,我一次又一次的找家长谈心、讲道理,让他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最后我难过地流泪了:“我既然教了他,他也是我的孩子,我有权利也有义务要让他至少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家长感动了,后来对学校的工作非常支持和配合,孩子的成绩也直线上升。我很多年都保留着那两条短信,为的是时刻提醒自己,有的家长也是我们必须教育和帮助的对象。

  我为学生的可爱、纯真、懂事、进步而欣喜,我为老师的爱心、责任、付出、细致而感动。

  这本书成为了我们的灯,我们更应该成为学生的灯,:点亮孩子眼中的世界,点亮孩子内心的真善美,照亮他们起航的方向,增添一分他们未来的辉煌灿烂。

  我愿用我的一生,作这样一盏灯,一盏最亮的明灯。

《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7

  这几天,我认真拜读了吴非老师的著作《 一盏一盏的灯 》,虽然书中的各种教育案例都是出自中小学校园,然而却关系到所有教育战线上的教师们对教师这个职业的理解。今天,我们应该怎么当教师?书中一言以蔽之:

  光有良好的>师德是不够的,光激情燃烧是不行的,还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真正的专业水平。 教师是一种使人类和自己都会变得更加美好的职业。教师以其创造性的劳动去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并在创造性的劳动中,享受因过程本身而带来的自身生命力焕发的欢乐。

  在奉献的过程中,教师的生命和智慧不断更新和发展。教师在为孩子操劳的过程中,也享受着教育的快乐和>幸福。那今天,我们应当怎样做一名好教师呢?

  一、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我们始终认为,没有奉献精神和奉献精神,就不可能成为一名好教师,也不可能为人民教育事业做出成绩和贡献。我之所以选择教师这个职业,是因为我们崇拜蜡烛的精神——他燃烧自己,却照亮别人。

  同时我们坚信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我想,只有当我们对事业注入深厚的感情时才能在教育的过程中得到内心极大的充实和满足,甚至可以以苦为乐,以苦为趣,达到物我两忘,醉迷其中的 孔颜之乐' 的境地。教师不仅是我们对生命的追求,更是我们生命价值的体现。

  要体现自己的价值,就必须热爱工作,无私奉献,努力工作,取得成绩。

  我任教的是体育,对于小学生而言体育就是“玩”,我崇尚在玩中学,在学中玩。面对一个活泼可爱、天真无邪的孩子,我是他们的头,他们离不开我,我是他们的榜样,即使累了点也值得。小学教师的爱心,特别是爱心和关爱,是一丝不苟的:

  气温骤冷,提醒学生“多穿一件衣服”身体不舒服,提醒学生“按时服药”,直至再三叮嘱:吃饭前一定要把手洗干净。我爱无辜的学生。作为一名教师,我只能用我的无私奉献给学生一份幸福,一份对学校的荣誉,一份对社会的激情。

  教育是一种职业,其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其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乐于奉献、勤于探索、勇于创新是新世纪优秀教师的必备品性,三者缺一不可。

  二、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很喜欢一首歌中唱的:“爱是人类最美的语言,爱是正大无私的奉献。”我总是在想,是不是就像鸡妈妈爱小鸡一样,爱学舌功能也成了我们教师的一种本能,而且又正是这种爱,才得以使我们每天能满腔热情地迎接他们,无怨无悔地教育他们。

  三来年的教学,我们全力营造一种热情洋溢的教育环境,以和蔼可亲的教态,关切>温暖的语言,温柔亲和的目光组织教学。由只提要求到多给关怀,由一味指责到千方百计让学生品尝成功。在教育过程中,要把信任和期待传递给每一个学生,把爱倾注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用爱赢得每一位学生的信赖。爱,包容了教师工作的所有内涵。每个学生都需要阳光。给他们更多的爱,赞美和微笑。努力找到他们的优势。真诚地赞美和鼓励他们。

  为他们提供更多体验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满怀信心地扬帆起航。相信“丑小鸭”一定会变成美丽的“白天鹅”。

  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不仅要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育人者必先行为示范,为人师表,教师的言行对学舌功能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来说具有示范性。身教重于言教,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起身不正,虽令不从。

  ”教师是生活在学生中间的,他的言行举止都是广大学生看得见的,因此我平时能严于律己,处处检点。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说服、感染、陶冶学生,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要当好教师,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在工作中,对待问题要多问“为什么”,学会理性的思考进行分析。老师们,让我们轻松作战,用智慧寓教育乐,用新的理念培养不同的人才,快乐生活,快乐工作,做一个享受教育的阳光老师!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但愿被称为' 人类灵魂工程师' 的所有教育者,都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去感染人;以渊博的知识去培育人;以真诚的爱心去温暖人;以高尚的师德去影响人;以优秀的成果去鼓舞人;以充实的人格去塑造人。艰苦奋斗,默默奉献,让美好生活在教育事业的红旗下熠熠生辉。

  (二):开在角落的花

  这学期我读了吴非老师主编的《一盏一盏的灯》,感受颇深。品读这本书中的60个教育>故事,从序言到后记,让我一次次的感动。

  生活需要被照亮。这种启迪来自自我、理想和人性。对于教育工作来说,这种启迪更具有现实和永恒的意义。她对于我们自己,对于我们的学生,远比所有眼前可以争取到的功利都来得长远与珍贵。

  这“一盏一盏的灯”,能点亮我们的记忆,点燃教育的灯芯,更能照亮学生未来的路,也是我们自己前行的动力。在这些故事中,我最爱的是《开在角落的花》。

  《开在角落的花》是一个可爱的“星星的孩子”(患有自闭症),她在角落被人们时常忽视,然而在她寂寞的'世界里,同样存在美和爱。教育的价值在于尊重生命。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更加关注这些孩子,对他们的爱无处不在。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我们的脚步太匆忙了,我们总是错过一些美丽的人和事,清清在她的世界里找到了美丽。

  也许,你在感慨上帝的不公,为何将这样的孩子生下来,不能像我们常人一样享受生活,其实不然,她的心里其实不需要你的怜惜。因为,我们的眼睛只能看到秋日湛蓝的天空,秋日的碎金般的阳光,而清清,这个可爱的“星星的孩子”,却能看到花坛角落里被人们忽视的小花,能懂得欣赏花的美,甚至能勇敢而直接地表达内心的欢喜!看到这样的孩子,内心是一次的震撼!

  我班的赵艺同学是智障儿,不会写一个字(包括名字),整天用水彩笔在自己的脸上涂鸦,有时还放声的装哭,看见老师来了就用一张白毛巾一边擦眼泪一边大笑,把眼睛擦得红红的,惹得老师哭笑不得,有时把同学的本子淋湿后再撕坏,把老师用的田字格撕得不成样子……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两个小动作让我的心灵受到震撼:一次是我用抹布抹窗台,他快速的来到我身边,“老师,我来抹。”他话没说完,我还没回过神来,我手中的抹布已经被他一把抢过,认真地抹起窗台来,我的心莫名的痛了一下,有多少个优秀的好孩子在我身边,对我抹窗台熟视无睹,他们玩的好开心,而赵艺这样的孩子,我不知道当时他是怎么想的,抑或他根本什么都没想,他就那样说了,并且那样做了。

  记得第十三周星期二,医院来我们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叫留守儿童在老师的带领下到小会议室,我班的赵艺同学在我的带领下,刚走到操场,他一看见那么多陌生人站在小会议室外面的走廊上,立即躲在我的身后拉着我的衣角,跟着我进了小会议室,健康检查的最后一项是抽血,我抚着他的肩,连声说:“不痛、不痛、不痛……一点都不痛……”他也跟着我反复着说:“不痛……不痛……”并且不断地摇着头。

  抽血刚一结束,我弯下腰正准备去叫他跟我一起回教室,没成想这孩子一下子站起来,说:“老师,我们走。”说完,抬脚就走出了小会议室。

  这一瞬间,我的心又一次感动,他居然晓得叫老师走。我在他后面慢慢吞吞的走,心里一边感动着,步子就走的慢了些。谁知他走到操场上,转头看见我走得很慢,又叫了一声“老师,走快点,跟紧我,别丢了。

  ”说完他就放慢了脚步,真的害怕我走丢了,这个时候的我,心灵再一次震撼(其实我心里是五味杂陈),谁说智障儿没有情感?他们也有情感美。在他们心中,有着极其丰富的情感,却不容易表现出来,也不容易被别人发现和认可。他们的智商不高,情商出奇地高。

  他们就像角落里的花。我们需要仔细寻找他们深沉的情感美。面对像赵艺这样的孩子,作为一名老师,我的心一次又一次地受到极大的激励,让我知道,这样的孩子需要更多的关爱和尊重,让他们在充满爱的环境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不仅每一个老师都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一盏明灯,事实上,有时候一个孩子的行动也能点亮老师的心灵,让每一盏明灯相互点亮,向前迈进。

  (三):我想听你把话说完

  最近细细地品读了吴非老师主编的《一盏一盏的灯》,感受颇深。读了这本书的60个教育故事,从序言到后记,让我一次次哽咽和感动。

  在所有对教师的比喻中,也许“灯”是最好的一个。我同意吴非老师的观点。生活需要被照亮。这种启迪来自自我、理想和人性。

  对于教育工作来说,这种启迪更具有现实和永恒的意义。她对于我们自己,对于我们的学生,远比所有眼前可以争取到的功利都来得长远与珍贵。这“一盏一盏的灯”,能点亮我们的记忆,点燃教育的灯芯,更能照亮学生未来的路。

  《开在角落里的花》,一个可爱的“星星的孩子”;《窗帘钩成了精》,一个心灵手巧的小精灵;《老师,你很天真》,一位心灵纯净的好老师;《因为我当年的微笑》,老师的笑有永恒的力量;《不一样的“阿慢”》,教育就是慢慢的艺术,慢慢的等待……我最爱的是《我想听你把话说完》。

  不拖堂,应该成为教师的好习惯。但当一个孩子正在努力组织语言、想把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的时候,下课的铃声响了,教师该怎么办?是立刻打断孩子的发言,结束这节课的内容,还是坚持让孩子将要说的话说完?

  《我想听你把话说完》的作者黄雅芸老师就遇到了这样一个难题,而且还是在一次明确规定拖堂就扣分的大奖赛的课堂上。她坚定地选择了后者,继续给这个孩子一分钟的时间,鼓励他把话说完整。黄老师坚信,只有今天让孩子慢慢地把话说完整,将来他的发言才会准确简练、既精彩又睿智。

  和是否获奖相比,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信心更加重要。如果我们的教师都能像文中作者描述的那位教师一样,呵护我们孩子柔弱的自信,把孩子放在第一位,教育或许会简单很多。

  每个老师都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一盏灯,如果你这盏灯亮一点,孩子就能走得远一点;如果你这盏灯过于暗淡,孩子就可能过于徘徊;教师要用真诚的心,点亮一盏明亮的灯。

  但愿我就是这样的一盏灯,一盏能让孩子们走得更远、更踏实的明灯!

《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8

  寒意渐浓的冬日里,坐在洒满阳光的温暖阳台,读着吴非老师的《一盏一盏的灯》。书中呈现了许多生活中细小故事,有的是帮助自卑的孩子重获自信,有的是使迷途的孩子走上正道,有的让本不怎么和谐的`家庭变得融洽……一个个事例似乎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看起来那么微不足道,不经意间就被我们忽视,而正是这些老师处处留心,时时用心,用他们的爱之灯温暖了学生的心,照亮了更多学生的路,影响了他们一辈子,使他们今后的人生道路更光明更平坦。

  上学期试行的发放“学习币”——给孩子们每天有期待和惊喜,收获的不仅仅是孩子们对数学的信心和热情,也让孩子们慢慢感悟到与人和谐相处的为人之道,小组互助、师徒结对、坚持不懈、勇于担当……良好的学习的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式会让他们终身受益,这也是教育的力量,一枚小小的学习币会给予孩子不断前行的动力。还有你瞧:我们办公室的美女时老师精心制作的爱心饼干,让孩子们笑口常开……孩子们的要求真的不高,唯有我们老师真的放下身段走近他们,一个微笑、一次拥抱、一句鼓励……都是及其简单的动作,但对很多学生来说确实是一件很期待的事情,甚至让某些学生因此而变得自信了。

  举个身边的例子:班上的小孔同学,初一刚开学就出现多次拖拉或缺交作业,找他个别谈话竟然起不了很大作用,联系家长后才获知“恶习”的根源,于是改变方式更多的关爱他激励他表扬他,惊喜地发现孩子地变化:上课认真了,举手积极了,成效显著的表现在居然两次反超“师傅”,这就是“爱”的力量,激发了孩子的潜能,不用说“孩子小学时咋样咋样的”,我只要看到孩子现在的努力就够了,千万别“一棍子打死”!

  其实,只要我们多用心去了解学生,你会发现,每个学生都是一本书,等待我们去阅读,每个孩子都是一张白纸,等待我们去书写。我愿自己也是一盏灯,照亮一个个孩子前行的路,我也愿自己是一缕阳光,温暖每个孩子的心。

《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9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盲人点灯的故事。

  在漆黑的路上,一个盲人正打着灯笼前行。因为这盏灯光的照耀,夜行的人们看清了道路和方向。有人好奇地问,既然自己看不到一丝光亮,为什么还要打着灯笼呢?这位盲人说道:我在黑夜里行走,从来没有被人碰到过。因为我的灯笼既为别人照了亮,也让别人看到了我。盲人点亮的这盏灯,在照亮别人的同时,更照亮了自己。

  吴非老师主编的《一盏一盏的灯》一书,收录了十多个省市各学段教师的六十个故事,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一线教师的思考与智慧。他们用自己的真情,讲述了自己从教过程中印象深刻的一节课、一个案例、一段经历。阅读这些故事的过程,仿佛就看到一盏盏的灯在逐次点亮,温暖着人们的心灵,让人感受着教育工作的幸福。

  一盏灯,温暖人心

  教师像什么?有人说教师是园丁,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人说教师是春蚕、蜡烛,有人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在赞美老师的这众多比喻之中,吴非老师认为“灯”这个比喻最为贴切。

  当我们在黑夜里前行,如果有一盏灯在前方隐约地点亮,我们就会看到希望;当我们在辛勤的劳作之后返回家中,看到窗口那柔和的灯光,立刻就会品味到幸福的滋味……而教师,就应该成为学生心中的那盏灯,让学习的过程更加温馨,给学生的心灵带来温暖。

  不拖堂,应该成为教师的好习惯。但当一个孩子正在努力组织语言、想把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的时候,下课的铃声响了,教师该怎么办?是立刻打断孩子的发言,结束这节课的内容,还是坚持让孩子将要说的话说完?黄雅芸老师就遇到了这样一个难题,而且还是在一次明确规定拖堂就扣分的大奖赛的课堂上。她坚定地选择了后者,继续给这个孩子一分钟的时间,鼓励他把话说完整。黄老师坚信,只有今天让孩子慢慢地把话说完整,将来他的发言才会准确简练、既精彩又睿智。和是否获奖相比,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信心更加重要。

  小学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儿童节,班级里有一个合唱节目,班主任袁媛要求大家统一服装,女孩子们都换上亮闪闪的七彩裙。一位女同学从来不穿裙子,其他女同学都已经换好了装,她仍然穿着那条洗的发白的牛仔裤。耐心地说服,没用;当着全班同学们发脾气,没用;将她拉到办公室逼着换,孩子无奈换上了裙子。这时袁老师惊讶地发现,女孩子的腿上有一大块黑色的胎记……合唱的时候,这个女孩是穿着牛仔裤上场的,虽然站在最后一排,但她的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

  午休时间,一个电话让周键老师睡意全无。“你是周老师吗?你的学生王露在我们超市偷东西,被我们抓住了。”赶紧跑过去,看到王露站在保安办公室的一角,面前放着一个叫不出名字的塑料玩具。看着保安气愤的样子,周老师赶紧说:“这玩具多少钱,我来付吧。”两人一前一后回到了学校,周老师满肚子的怒气也慢慢地消失了,该怎么教育这个孩子呢?周老师一下子还没有想好,只好盯着王露看。过了几分钟,王露憋不住了:“老师,我错了,我不该偷超市里的东西。”听到孩子嘴里说出“偷”字,周老师心里一震:“你……你怎么这么不小心,把东西带出超市的时候竟没有付钱。”王露低着的头一下子抬了起来,仿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以后在这些地方一定要小心谨慎,快上课了,你去吧。”这件事情就这样过去了,周老师再也没有提起过。直到毕业典礼之后,王露过来,将一支钢笔郑重地送到周老师的办公室,说了一声:“老师,谢谢您!”

  元旦前夕,一个毕业几年的学生到学校里来看望袁佳老师,让袁老师很感意外。这是一个自己中途接班的高三年级的学生,自己给他们上课的时间不长,对这个同学也没有很深刻的印象,他为什么会想到来看我?这位同学说,不如意的时候,会想起您的笑容,那是一种温暖的动力。“我的笑容竟有这等魔力?”那年您不是动了一次手术吗?但你只休息了两天就来给我们上课了,更奇怪的是,你始终微笑着,脸上丝毫看不出半点病容,全班同学都很佩服您!袁老师听了非常的感慨,一个小小的微笑竟有如此的魅力,并在若干年之后积淀成了一股催人勇往直前的力量。

  教师,应该成为温暖学生心灵的一盏灯。让在成长旅途中跋涉的心灵有一个慰藉,让学生感到疲惫的时候有一个温暖的依靠。

  一盏灯,指引道路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为了使他人幸福而奉献出自己的精神力量,并由此享受到高尚的、无私的欢乐——这种榜样是照耀青年一代生活道路的强大的光源。让学生在刚刚开始认识生活的时候,就能遇到一位可敬爱的老师,这种学校才会具有强大的教育力量。”

  每个教师,都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一盏灯。你亮一点,孩子就能走的远一点;如果你过于暗淡,孩子可能就不得不徘徊。作为教师,应该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强大光源,坚持正确的教育观,恪守教育常识,具有人道精神,培育学生的创造性人格。教师要有文化判断力,在大是大非面前坚定立场,在多元化的价值追求方面明辨是非,用自己挺直的腰杆和教育的光辉,照耀孩子人生的`道路。

  魏洁老师接手这个小学毕业班的之后,发现班级里有一个留过三级的15岁的孩子,数学成绩极差,应用题不会分析数量关系。魏老师找他聊天,他的一句话让老师格外酸楚:“老师,我笨,我学不会应用题。”魏老师去家访,才知道该同学的父母在菜场的旁边开了一个小面店,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孩子正帮着父母算账收钱。顾客报出所消费的类型,他很快就通过心算报出钱数,而且正确无误。能连续做出如此复杂的运算,为什么不会算应用题?魏老师有了办法,从孩子自身的生活经验出发给他编制作业,让他尝试着做。孩子逐渐有了兴趣,后来遇到难题的时候自己还知道先转换成“卖面条”的情境,在给出答案……终于有一天,孩子说出这样的话:“老师,原来应用题并不难啊。”

  我想起了自己上小学的时候,因为知道跟着妈妈去买菜有好吃的,所以总是逃学。但在观察妈妈买菜的过程中,也学到了很多计算菜价的方法。回到学校老师编一些题目考我,我都能够对答如流,老师也就不管我了,让我在小学低年级的时候多吃了不少烧饼和丸子汤。对一个知识的理解,就是学习者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作出解释的过程,这其中的经验学习者自己的经验,而不是教师的经验。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已有的经验储备,将所学的知识内容与学生各自的生活经验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从而获得对知识确定性的意义。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这是学生智力生活中的第一盏、继而也是主要的一盏指路灯;是他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会他们尊重科学、文化和教育。”

  周五放学的路上,李刚老师看到一个学生站在路边在翻自己的口袋,还原地打转,好像在找什么。李老师过去询问才知道,这位同学掉了一元钱,无法乘车回家。李老师给了他一元钱,让他早点回家,他非常感激地说,老师,我会还你的。一个多星期之后,李老师在校园里再次看到了这个学生,但他丝毫也没有还钱的意思。找到一个没有他人的地方,李老师问他是否忘记了什么事情,提问了几次,他才说忘了还老师的一元钱了。李老师对他说,老师知道你不在意这一元钱,老师也不在乎,但自己既然承诺要还,就一定要说话算数……

  读李老师讲述的这个故事,我心里很有感触。一个老师追着学生去讨一元钱,是否显得太小家子气?恰恰相反,这正是对孩子爱的表现,是在给孩子指引一条正确的人生道路。我们都在痛斥今天的社会缺乏诚信、很多商家违背诺言等等,为什么不在孩子成长的阶段就让他们保有诚信的品格,让他们能庄重地履行自己的诺言呢。当我们将一盏盏灯点亮,讲诚信、守德的光辉播撒在每个孩子的心田的时候,我们还会为未来的社会担心吗?

  一盏灯,照亮自己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这行职业和劳动工艺的精神基础和哲学基础就是这样:为了在学生眼前点燃一个知识的火花,教师本身就要吸取一个光的海洋,一刻也不能脱离那永远发光的知识和人类智慧的太阳。”吴非先生也说:教师比学生善于学习,他才有资格“教”,因而才可能是“师”;也只有比学生更清楚学习的作用,他的“教”才可能是有价值的。

  随着孩子们离开学校,和任课教师渐行渐远,那些所教过的课程会逐渐被学生所淡忘,但老师们的职业精神,对学科的热爱和好奇心,在教育领域的进取心和学习态度,不断反思的专业习惯等等,都会放射着永恒的光芒,照耀着学子们前行的道路。这是因为,每一盏灯,照亮的首先是自己。教师自身的榜样力量是无穷的。

  因为车祸,王平在六岁的时候就剩下了一条腿。在艰难的求学过程中,她有一个梦想挥之不去,那就是做一名教师。她刻苦学习,并积极争取,终于在老校长那里找到了一份代课教师的活儿。课上的很好,学生也爱听,可是右手拄着拐杖,左手往黑板上写字实在是别扭,于是就自己尝试用残下肢压住拐杖,用右胳膊夹住拐杖移动,在身子移动的同时,右手迅速落笔,写出连贯的粉笔字。先是教英语,后来又教语文、政治,这对一个肢体残疾,又是代课教师的她来说是多大的压力。她经历过在楼梯上摔倒滚下的苦楚,经历过在沼泽地里找寻学生的焦虑,感受着相邻乡亲以及孩子和家长情真意切的问候,品味着一届届学生成长的快乐和幸福。她永远直立的姿态,她不屈不挠的精神意志和品格,让孩子们明白什么是最好的教育。

  曾做过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的陈日亮老师,在学校里一做就是52年的时光。他以一直不停地学习的姿态和习惯,告诉学生好教师应该是怎样的。他一直坚持读书,不仅每天要挤出一个多小时的时间读,周末还是自己雷打不动的读书日。他还养成了动笔写作的好习惯,通常会在口袋里装着一个本子,随时摘记点什么;外出排队的时候,就拿出来翻看一番;发现了什么新鲜的词语,立刻记录下来。还随时记录读书的心得体会,捕捉住稍纵即逝的灵感。他还注重说话的锻炼,让自己的课堂教学和建言献策更加准确简练、从容得体。

  一个好教师就是这样的人,他精通自己所教的科目据以建立的那门科学,热爱那门科学,并了解它的发展情况——最新的发现、正在进行的研究以及最近取得的成果;他永远不会说:我的知识已经积累够用一辈子了。他一生都在为上好一节课而准备着;他如饥似渴地读书,把读书作为精神的第一需要;他对学生怀着真挚诚恳的感情,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

《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10

  做一盏最亮的灯

  最近,读了吴非老师主编的《一盏一盏的灯》一书,书中写了一个个平凡而又感人至深的教育故事,让人心情澎湃,受益匪浅。书中收录了六十个教师的故事,这些故事就像一盏一盏的灯,以小见大深入浅出,提炼美丽隽永的教书育人精神、教育教学常识和教师职业道理,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一线教师的思考与智慧。他们用真情讲述了一堂课、一个案例和一段在教学过程中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的经历。

  读着这一个个故事,仿佛置身于其中,许多故事又似曾在自己身上也发生过或正在发生着。阅读这些故事的过程中,仿佛看到一盏灯一盏一盏点亮,温暖了我的心,让我感受到了教育工作的幸福。

  在书中,看似零散的小故事实际上是融为一体的。因为每一个故事都是真情的表达,每一个故事都有深刻的地方,值得我们去品味。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又想到了:

  灯,要点在暗处,放在高处,光才能照射的又广大又深远。生命的灯也是这样,你要时时留意,你的灯还有没有油?有没有接上电源?

  不要让你的灯熄灭,不要让你的灯成为一种装饰品。想着点,不仅为自己也为别人亮一盏灯。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灯亮着,但我们不知道。爱是相互的。

  赢得别人的爱并不难,但我们必须先敞开心扉去爱他们。

  在序言中,吴非老师这样写道,“教师是一盏灯,人的能力也许有差异,但我们多多少少能照亮一个学生一点点路,仅此而已。一个学生在基础阶段可能会遇到很多老师,而你就是其中之一:如果你稍微亮一点,他就可以走得很远;如果你太暗,他就可能要走来走去。

  ”很明显,吴菲老师认为教师应该是学生成长中的精神标杆,是一盏指引他们前进的灯。

  那么,教师应该是一盏什么样的灯呢?书中提到,“教师先得照亮自己,审视自己走过的路,让心中充满光明。”在这六十多个平凡朴实的故事里,我们看到的是一盏盏闪烁着智慧和希望的灯。

  如同寂静的黑夜里,那盏盏昏黄却倔强地照亮小路的灯光,给予人的不仅仅是光明,更多的是心安,一种被小心呵护着的幸福和感动。比如,在《我想听你把话说完》中,我们看到了一位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与自信,主动放弃了比赛名次的教师;在《每个儿童都是珍贵的唯一》的中,我们看到了为剥夺九名学生参加骨干教师展示课的资格而自责难受的教师。也许,吴非老师就是想用这些故事来告诉我们:

  教师要做学生心中的明灯,不仅要让学习过程更加温暖,更要给学生的心灵带来温暖。

  这60多个故事离教学如此之近,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影子。

  什么样的教师会被称为一个好教师?他一定要精通自己所教的学科,热爱这门学科,不断地研究这门学科,永远不满足于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一辈子都在备课,他对学生有着真挚的感情,把自己的心献给了学生。

  在六十个故事中,最能打动我的是保志明老师写的《“低效率”的事》和张小兵老师写的《不一样的“阿慢”》这两篇文章都是反映现代社会以分来衡量学生是非常不可取的。现在,许多教育新政部门和校长用分来衡量学生,也以分数来衡量教师,势必导致“一切向分看齐”,而那些“低效率”的事情恰恰是培养孩子能力必不可少的过程。就像保志明老师所讲的那样,如果只为分数,可以在几分钟内搞定一个化学定义或化学公式,可是,要让学生通过化学实验来解决这些就需要花费很多时间。

  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最后一段话,摘抄下来让我们共勉:“很多教师教学中常常有种莫名的紧迫感,总是担心来不及,于是不舍得花时间做实验,不舍得花时间探究,不舍得花时间讨论问题。科学课上,很多老师特别重视那些掷地有声的科学结论,心急火燎地把这些‘真理’塞给学生。

  然而,比科学结论更重要的是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方法的掌握需要经验,思维的形成需要长期的训练。这些都不是短期内有效的。如果一味追求高效率,直截了当地得出结论,甚至以问题代替教育,或以考试代替教育,都会与科学教育背道而驰。”现代是经济社会,无论什么都与经济挂钩。

  许多教师之所以有上述紧迫感,与教育行政评价体系有关。如果一个老师很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其所教学科就难以保证学生的分数一定会高,校长以分数来评价老师,评聘职称也以教学分数来衡量,难怪老师们会有莫名的紧迫感;难怪许多老师会走捷径,心急火燎地把这些‘真理’塞给学生;难怪许多老师会以题代教,以考代教。学生是家庭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是活生生的人。如何将它们简化为学习机器?

  《不一样的`“阿慢”》讲的是一位凡事比别人慢一拍的“阿慢”,虽然慢一点,但总是能做到最好。运动会三千米比赛,“阿慢”获得了第三名是他建立自信的一次契机,他的成功与张小兵老师“纵容”他的慢有着密切的关系。是的,教育最像农业和林业。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必需经历必要的过程。

  欲速则不达,学校和教师不能违背教育教学的规律,拔苗助长;要尊重、保护、发展学生的学习个性,并启迪他们在这一过程中树立自信心。正是当年张小兵老师“纵容”他的慢,使他有了自信心,才有了他博士毕业和获得四项专利,到材料研究所去工作这样的结局。

  每个教师,都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一盏灯。你亮一点,孩子就能走的远一点;如果你过于暗淡,孩子可能就不得不徘徊。作为教师,要成为孩子成长的强大光源,坚持正确的教育理念,遵守教育常识,具有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

  教师要用挺拔的腰杆和教育的光辉照亮孩子们的人生道路。我想成为最亮的灯。

《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11

  读完吴非老师的《一盏一盏的灯》一书,引起了我的一些思考。他将老师的作用比喻成“灯”,里面有几句话说的非常好。“灯光亮一些,学生就走的远一些,灯光暗淡,学生就会徘徊。”所以,老师是学生的成长道路的引路人和指导者。书里通过一系列的故事,案例,向我们传递了教育的智慧和思考,洗涤着我们的心灵,启迪着我们的智慧。 张小兵老师写的 《不一样的.“ 阿慢” 》,黄雅芸老师写的《我想听你把话说完》,《开在角落里的花》,《窗帘钩成了精》…… 这些有爱心,有耐心的老师,用心呵护着每一个幼小孩子的心灵,成为一盏盏明灯,照亮了孩子前进的道路。

  我回想我十几年的学习生涯,有几个老师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们的余光依然时时影响着我,我的幼儿园的老师,我的小学的班主任,我的初中的英语老师,我的高中的第一位英语老师和第二位班主任,我的大学的一位老师,想想他们之所以给我留下这样深的印象,是因为他们给了我深深的爱,他们对我的宽容,给我的温暖。虽然我也有错的时候,可是他们的殷切的希望感染着我,让我一直怀念着他们。还有他们人格的魅力。

  反思自己的教学,也应该给予孩子爱和温暖,呵护他们的心灵,在他们的成长中用真诚和真心浇灌心灵的花朵。让自己也能成为一盏灯,也能引领学生走一段路程。

  书中有几句话说的非常好:“一个人在接受基础教育的12年里,会有几十位老师教过他。他会记住其中的多少人呢?有多少人能像灯一样在他的生命中长久地闪烁呢?他会记住的是魅力的爱与微笑——那些在他跌倒时轻轻扶他站起来的,那些在他迷惘时给他指过路的,那些在他登攀时托了他一下的,那些在他绝望无助时投来信任的目光的…… 那些富有智慧的人,那些有鲜明个性的正直善良的人,像一盏一盏的灯亮在他面前,留存在他童年世界最早的画面中,成为他青春歌谣中难忘的意象”抄录至此,值得思考。

《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12

  假期我读了吴非老师的《一盏一盏的灯》这本书,书中讲述了六十多个朴实感人的教育教学故事,这些故事就像一盏一盏的灯,以小见大,深入浅出,提炼美丽隽永的教书育人精神、教育教学常识和教师职业道理,展现一线教师的思考与智慧。每个故事以叙述为主,还原现场或情境,让读者从中感受到教育的美、爱、责任。

  六十多位老师从自身实际出发,演绎了一篇一篇精美的篇章,演绎了一位位老师的风采。作为一名老师,我们所担任的不单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更为重要的是我们是他们的引路人和精神的支柱。一个孩子的成功与否可以说和我们有很大的关系。黄雅芸老师写的.《我想听你把话说完》,黄老师遇到的这个问题——是否拖堂?不拖堂我们平时认为应是教师的好习惯,但当一个孩子正在努力组织语言、想把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的时候,下课的铃声响了,教师该怎么办?是立刻打断孩子的发言,结束这节课的内容,还是坚持让孩子将要说的话说完?在一次明确规定拖堂就扣分的大奖赛的课堂上,黄老师坚定地选择了后者,继续给这个孩子一分钟的时间,鼓励他把话说完整。她坚信,只有今天让孩子慢慢地把话说完整,将来他的发言才会准确简练、既精彩又睿智。是否获奖已变的不再重要,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信心成为我们的应该去面对的事情。

  亲其师,而信其道是我国几千年以来的一句话,一个孩子喜欢上一个老师了,相信这个孩子这门学科成绩不可能会差,甚至是这个学科的佼佼者。每位教师,都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一盏灯,你亮一点,他就能走得远一点;当然,我们并非是为了照亮别人而生存的,教师先得照亮自己,审视自己走过的路,让我们自己的心中充满光明。

《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13

  教师像什么?有人说教师是园丁,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人说教师是春蚕、蜡烛,有人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在赞美老师的这众多比喻之中,吴非老师认为“灯”这个比喻最为贴切。当我们在黑夜里前行,如果有一盏灯在前方隐约地点亮,我们就会看到希望;当我们在辛勤的劳作之后返回家中,看到窗口那柔和的灯光,立刻就会品味到幸福的滋味……而教师,就应该成为学生心中的那盏灯,让学习的过程更加温馨,给学生的心灵带来温暖。不拖堂,应该成为教师的好习惯。

  但当一个孩子正在努力组织语言、想把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的时候,下课的铃声响了,教师该怎么办?是立刻打断孩子的发言,结束这节课的内容,还是坚持让孩子将要说的话说完?

  黄雅芸老师就遇到了这样一个难题,而且还是在一次明确规定拖堂就扣分的大奖赛的课堂上。她坚定地选择了后者,继续给这个孩子一分钟的时间,鼓励他把话说完整。黄老师坚信,只有今天让孩子慢慢地把话说完整,将来他的发言才会准确简练、既精彩又睿智。和是否获奖相比,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信心更加重要。

《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14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为了使他人幸福而奉献出自己的精神力量,并由此享受到高尚的、无私的欢乐——这种榜样是照耀青年一代生活道路的强大的光源。让学生在刚刚开始认识生活的时候,就能遇到一位可敬爱的老师,这种学校才会具有强大的教育力量。”

  每个教师,都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一盏灯。你亮一点,孩子就能走的远一点;如果你过于暗淡,孩子可能就不得不徘徊。作为教师,应该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强大光源,坚持正确的教育观,恪守教育常识,具有人道精神,培育学生的创造性人格。教师要有文化判断力,在大是大非面前坚定立场,在多元化的价值追求方面明辨是非,用自己挺直的腰杆和教育的光辉,照耀孩子人生的道路。

  魏洁老师接手这个小学毕业班之后,发现班级里有一个留过三级的15岁的孩子,数学成绩极差,应用题不会分析数量关系。魏老师找他聊天,他的一句话让老师格外酸楚:“老师,我笨,我学不会应用题。”魏老师去家访,才知道该同学的父母在菜场的旁边开了一个小面店,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孩子正帮着父母算账收钱。顾客报出所消费的类型,他很快就通过心算报出钱数,而且正确无误。能连续做出如此复杂的运算,为什么不会算应用题?魏老师尝试用孩子熟悉的生活背景作题材,编成各类应用题,结合不同的“卖面条”的场景,帮助他学习。孩子逐渐有了兴趣,后来遇到难题的时候自己还知道先转换成“卖面条”的情境,然后解答……终于有一天,孩子说出这样的话:“老师,原来应用题并不难啊。”

  周五下午放学的路上,李刚老师上街买东西时看到一个学生站在路边在翻自己的口袋,还原地打转,好像在找什么。李老师过去询问才知道,这位同学掉了一元钱,无法乘车回家。李老师给了他一元钱,让他早点回家,他非常感激地说,老师,我会还你的。一个多星期之后,李老师在校园里再次看到了这个学生,但他丝毫也没有还钱的意思。找到一个没有他人的地方,李老师问他是否忘记了什么事情,提问了几次,他才说忘了还老师的一元钱了。李老师对他说,老师知道你不在意这一元钱,老师也不在乎,但自己既然承诺要还,就一定要说话算数,同时,要知道感激那些帮助过自己的.人。

  读李老师讲述的这个故事,我很有感触。一个老师追着学生去讨一元钱,是否显得太小家子气?恰恰相反,这正是对孩子爱的表现,是在给孩子指引一条正确的人生道路。我们都在痛斥今天的社会缺乏诚信、很多商家违背诺言等等,为什么不在孩子成长的阶段就让他们保有诚信的品格,让他们能庄重地履行自己的诺言呢?当我们将一盏盏灯点亮,讲诚信、守德的光辉播撒在每个孩子的心田的时候,我们还会为未来的社会担心吗?

《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15

  最近读了教育名师吴非老师的《一盏一盏的灯》,书中讲述的一个个真实的教育小故事让我受益匪浅,其中《这些,就是教育》,一文中写到:“我自认为我的化学教得还是不错的,若干年之后,课堂上所讲授的知识学生毫无印象,记忆清晰的竟然是那些非主流的`人和事,但是正是这些非主流的人和事,塑造了孩子们优秀的品质和健全的人格。

  ”时隔多年以后,吴非老师回忆起他教过的一批批学生,虽然不记得他们当初考了什么学校,现在做什么工作,但他坚信,他的学生们的品行、才华一定给周围的人带来了幸福,他们自己,也一定过着幸福的生活。我曾在一本书上看到过:家庭教育成功的最高境界是孩子将来的小家庭和睦幸福,那么,学校教育成功的最高境界不过如此吧––––你的学生走向社会,能给周围人带来幸福,他们自己,也过着幸福的生活!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吴非老师是成功的,也是是幸福的!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学习的楷模!

【《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相关文章:

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03-27

《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04-30

给自己点一盏灯话题作文12-04

我是一盏路灯作文06-18

点亮篇首一盏灯------拟题方法探究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三)12-16

灯叙事作文11-22

亮心灵的灯05-01

灯与光说课稿09-03

星星灯教案04-26

《灯》教学反思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