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读后感

时间:2024-04-29 16:38:09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读后感4篇[优秀]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读后感4篇[优秀]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读后感1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是罗尔德·达尔的一部经典儿童文学作品。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一个家境贫寒,名叫查理的小男孩,与巧克力工厂主人威利·旺卡先生之间的故事。

  在查理生活的小镇上有一个全世界最大的巧克力工厂,工厂非常神秘,大门紧锁,从来没有人从大门进出过。有一天,威利·旺卡先生发出告示,他将邀请五位幸运的孩子参观巧克力工厂,全世界购买旺卡巧克力的孩子都有机会。前提是得到藏在包装纸里的金奖券。查理就成为了一位幸运儿。参观工厂的过程是一次奇特的经历,每个参观者都感到了无限着迷、狂喜、好奇、惊讶和迷惑不解。在此过程中,五个孩子经历了一段不可思议的旅程……

  最早接触《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源于它的同名电影。电影中诱人的巧克力河流、可爱的小矮人、充满魔力的巧克力工厂当时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时隔多年之后,当我看到这部电影的原著时,除了儿时充满童趣的回忆外,更加吸引我的则是源于书本的文字和情感表达。

  儿童文学最大的魅力在于它的趣味性。用孩子们喜欢的语言去描述有趣又富有哲理的故事。《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就是这样一本经典读物。整本书在描写环境,刻画不同人物外形、语言、动作上,让我觉得格外出彩!

  比如书的开头在介绍查理的家庭环境时,并不是单一的用“贫穷”来形容,而是通过多角度描写,来衬托出环境的贫苦。比如“这一家六个大人和一个叫查理·巴克特的孩子,全家住在一个大市镇边上的一栋小木屋里。”(通过居住条件描写)

  “清汤寡水的卷心菜汤”“他们都巴望着星期日到来,因为这一天他们吃的东西虽然和平时吃的一模一样,但每个人可以再添一点儿。”“从早到晚都有一种肚子空空的感觉。”(通过饮食条件描写)“这四位老人家都已年过九十。他们皱缩得像李子干,皮包骨头像骷髅。”(通过人物外形描写)

  通过这一系列的描写,既让我们能更加准确地体会到主人公查理的家庭情况,又能为后文的'故事发展埋下伏笔,更加衬托出查理的单纯以及对家庭浓浓的爱,使得情感得以升华。

  在阅读这本书时,第一次让我发笑的就是作者对第一个拿到金奖券的小男孩儿奥古斯塔斯·格卢普的描写。文中这样说到:“照片上是个九岁男孩,胖得像用强力打气筒打足了气一样。他浑身都是鼓出来的松软肥肉,脸像一个大面团,上面有两只小葡萄干似的贪婪眼睛窥视着外面的世界。”

  作者通过夸张、比喻手法的运用,将这个贪吃的小胖子形象活脱脱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既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又精准地刻画了人物形象。“鼓出”“贪婪”“窥视”,这些词语准确地描绘出小男孩儿体态的臃肿以及他对巧克力的无比喜爱。这一段文字,堪称人物描写的范本。

  这本书看似是少儿文学,但是书中对于自制力的描写以及家人之间亲情的守护,对于成年人也是生动的一课。

  查理之所以能成为最后的胜利者源于他遵守规矩,并且对于自己的行为能自我约束、自我控制。巧克力是孩子们都爱吃的甜食,为了赢得金奖券,经济条件好的家庭,会为他们的孩子成箱购买巧克力。就像奥古斯塔斯·格卢普和维鲁卡·索尔特一样。正是因为家庭条件太好,这两个孩子也被宠溺的为我独尊。在参观工厂的过程中,一个因为贪吃掉进了巧克力河,被吸进了玻璃管里;另一个则因为不遵守规矩,擅自进入果仁车间,伸手去抓一只小松鼠,结果被受过训练的小松鼠们,拖到了垃圾滑槽里。

  故事中,每一个挑战规则,试图肆意满足自己的愿望而破坏工厂秩序的孩子,都接受了相应的惩罚。只有查理,规规矩矩地跟随着旺卡先生参观工厂,认真地聆听他对每一处介绍。小查理即便看到让他兴奋、好奇的事物,也都严格按照旺卡先生的要求,不乱动、不乱摸、不乱尝。或许规则教育就是罗尔德先生想向大家讲述的道理。

  查理没有陷进诱惑的漩涡,成为了最后的胜利者。而当旺卡先生说要把查理带走,把全部的财产包括巧克力工厂都给查理,但是查理将永远也看不到家人时,查理毅然选择了亲情,选择了和贫苦的家人们在一起。查理说:“我不能抛弃自己的家人,即使给我再多的巧克力也没用。”

  爱是永恒,是任何物质、地位、权利都无法换来的财富,这或许是罗尔德先生想分享的另一个真谛。

  书的结语部分,写着罗尔德·达尔的一句话:“要是你心灵美的话,这种美就会像阳光一样在你的脸上闪耀,你看上去便总是那么可爱。”

  希望以后,我能多读些他的其他作品,多从不同类型的书中汲取营养,努力做一个始终可爱的人。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读后感2

  对于《查理与巧克力工厂》,我想只看它的剧照似乎很难提起观看的兴致来,也许会很快的将它归入《戴帽子的猫》、《特工小子》及《鲨鱼男孩与火山女孩》之流。对于它的观看与否一直犹豫不决。最后还是蒂姆·波顿与强尼·戴普将我强拉了回来。蒂姆·波顿是一个顶级的造梦大师,他的梦总模糊于成人和孩童之间,在它的梦幻国度里,总有着那一丝丝的诡异与黑暗,但也总是透露着一些你隐约可见的希望。对于蒂姆·波顿与强尼·戴普的四度梅开之作也许真不应错过,但谁又会错过呢?

  很难讲电影特效带给电影的影响,但似乎可以肯定的是,特效使片商对从前许多忘而却步的题材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特别是在《哈利·波特》后吧,相当一部分的儿童文学作家的作品相继被翻了出来,这其中又怎么可能少得了罗尔达·达尔呢。华纳为此投资了一亿五千万美金,这个投资的数字没有人敢说它少。在技术上与投资上都有了可能以后,华纳找来了诡异而且黑暗的蒂姆·波顿,来打造这个素有“残酷童话"之称的《查理与巧克力工厂》。波顿的不老童心终于又一次作祟了,今次,他对准了孩子们的恩物——巧克力,辅天盖地的巧克力。

  贫穷的小查理居住的小镇上有一个全世界最大的巧克力工厂,主人是威利·旺卡,这个工厂不同以往,他神秘,他从来不不开大门,也未见有人出入,但全世界依然畅销着他出品的巧克力糖果。这在全世界孩子的心中,成了一个神秘又难以自制的美梦。终于有一天,威利先生将五片金卡放在了五块巧克力上,吃到金卡的五个小朋友将被其邀请参观他的工厂,而我们的主人公,贫穷的小查理也意外的获得了这殊荣。故事就这样开始了。这是一个完全的童话式的故事开篇,就有如那未穿上水晶鞋的灰姑娘。又如那依旧生活在恶后母压迫下的白雪公主。一切都是那么童话式的进展着。也一如童话式的进行故事的完结。虽然从题材、从故事上来讲影片很普通,没有脱离老式的窠臼,但这根影片是否精彩没有等同号的连带关系。蒂姆·波顿弃用了迪斯尼的主流温情,用一种诡异且华丽的手法进行解构,却也另辟蹊径的讲述了一个有关亲情的、无比温暖的童话故事。

  一亿五千万的投资营造的影片美美唤,其实用这个词来形容这么一部近乎卡通卡的儿童片来说不甚贴切,因为波顿的风格将影片塑造的接近于童话式的风格,色彩极尽斑谰。但影片在巧克力工厂外进行的特效却有别于以童话为根基的童趣式特效,而变成了接近于仿真式的特效。这样的视觉效果就完全将它与《鲨鱼男孩与火山女孩》之流相区分。

  影片这样的题材如掌控稍有失当便很容易变成不疼不痒的庸品,固然不会得到赞赏,观众也会吝啬给予,好在蒂姆·波顿抓住了观众的心理,不管庸俗还是创新,他是闭着眼睛使用的,然后用他那特有的华丽进行包装,当然还会一如贯性的在片中若隐若现的出现适时的诡异。而他的御用演员强尼·戴普也是片中最大的亮点,他那种神经的纤弱,那种怪异的惨白到底是脱胎于波顿的影片还是根本就与生俱来,我们很难说清楚了。

  强尼·戴普饰演的威利旺卡是一个没有家庭温暖的超级富豪,同时也是一个才气四溢的孤行者,他拥有了世上的一切,却缺少最宝贵的亲情,这与一贫如洗的小查理对比的非常鲜明。其实威利旺卡代表着并不是大人,他也是一个迷失了自己的孩童,他是介于成年与孩童两者之间的一个异数。其实就整个影片来讲,这个主流的`故事真的很适合一家人一起观看,特别要注明的是要带孩子,因为现在的影片想要找出适合全家人观看,又让孩子从中得到教育的并不多。而且影片的剧情真的很简单,老少咸宜也不过份,我相信,不管你有没有看过原著小说,对于现在这个无任何悬疑的结局相信你不难估到,更不难理解。而且对于里面满布世界的巧克力,相信孩子没看也许已经先醉了。虽然影片对孩子的教育多由那五个孩子入手,而且面谱化十足的性格设定有些直白,但只有这个直白的近乎简陋的表现,才会让小观众们对贪婪,对娇横,对刻薄,对残暴有深刻的刻痕,当然还有善良。看着影片中人最后一起的其乐融融,我想多数人也许会想起点什么,你也许不会流泪,却仍能感觉得到有一股热流在心里涌过。这种感动到激动是温馨的,不管它外皮包着的是不是精心营造的俗套。因为它里面真的是有我们应该去关注的,它提醒我们亲情与亲人才是最值得我们去珍惜的,值得一生去珍惜。也许兜兜转转后,我们才能明白,才能理解。不过,现在的珍惜与理解,起码不会造成以后的无奈与遗憾。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读后感3

  电影《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是由蒂姆·波顿执导的奇幻片,这是一部充满了童趣的电影,讲述了名叫威利·旺卡的人拥有世界上最大巧克力工厂,工厂里面没有工人却每天能生产出最好的巧克力并送到世界各地,迫于工厂继承的考虑他邀请了世界上幸运的五个孩子参观他的巧克力工厂,并对参观的获胜者赠予一份奖品,因此五个家庭带着孩子一起参观已经十五年无人进出但充满诱惑的旺卡巧克力工厂,为夺得终极大奖而在五个孩子身上发生的神秘探险故事。

  作为一部极具有想象力的奇幻电影,在“视听奇观”的制作上导演以其最擅长的制作手段将观众集中在情节与特效上,整部影片为观众构建了五彩斑斓的童话世界。艺术的想象与电影手段的结合,让影片在叙事层面上有了更深层次的表现意图。“这是导演蒂姆·波顿第一部拍给儿童看的电影,但是让他放弃其黑色荒诞感就像让他放弃他的姓氏一样不可能。”影片与蒂姆·波顿导演其他奇幻电影《爱丽丝梦游仙境》、《小飞象》相似的是,他给成年人创造了具有深度寓意的童话故事,在展现令人惊奇的审美效果的同时也是对人性的披露和对家庭关系的展望。

  影片中的巧克力工厂亦或是最终大奖作为特殊符号代表了欲望和利诱。在如期参观巧克力工厂的过程中四个孩子因为贪念、任性和自大而被一个个地淘汰掉,巧克力工厂里每一件事物都是导演用出奇荒诞的形式所创造的物品,如巧克力河流、糖果草地、软糖山等这些在影片中让孩子们充满好奇心与贪念心理的事物也给成人世界留下了值得思考的空间。四个“任性”孩子的身上代表了四种不同人性的卑劣,深挖到背后是一个家庭所影响下的结果,孩子的性格在很大程度上是原生家庭的产物,在巧克力工厂那个充满诱惑的天堂里,家长的愚昧观念与教育弊端造就了被淘汰的结果。导演以黑色荒诞元素、直白易懂的.电影情节传递了善恶的真谛,即便是金钱可以买来参观巧克力工厂的入场券,但却买不来糖果真正意义上给人带来的快乐和美味。

  相比之下,物质生活不尽如意的查理一家给了查理最强大的精神财富,家庭的温暖和爱促成了查理正确的成长道路,也是让人性在美好中发扬的最好体现。在参观巧克力工厂时别人对威利千奇百怪的发明和他的想法表示猜忌与不解,但查理却能在工厂里面找到一些独特的见解。其实,通往这座梦想天堂的关键是拥有一颗和查理一样谦虚体谅的心,这也是美好人性的关键。“孩子就是巧克力,父母就是工厂”这句话很大程度上诠释着父母三观对孩子的影响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电影《教父》中有句话:“没有什么比家人更重要了”,的确作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家长需要亲身示范和指导,让孩子指导并体会到来自家庭的温暖和爱护,与之相对应的人性中的贪婪、骄傲自大也需要让孩子知道其所会带来的后果是需要自己承担的。蒂姆·波顿将人性与家庭因素在童话的世界中融入并搬上大银幕中,原来,童话故事真的不是只留给孩子看的。

  电影中除了有五个不同家庭对孩子造就的影响外,威利·旺卡与父亲之间关系的设定与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有着极其相似之处。影片中威利的父亲是个对孩子有极高限制性的牙医,从小在父亲的严厉管控下不能享受任何美味糖果因此却促成了威利建造世界上最大的巧克力工厂,而对应的,福柯的父亲是个内科医生,福柯原名是保罗·米歇尔·福柯,但从小也因为与父亲之间僵硬的亲子关系将名字中的保罗去掉了。在影片当中,威利的父亲将儿子当成是“证明自己是优秀牙医”的实验品,他从未将儿子当成是一个有需求有渴望的个体来看待。对威利而言,他以自己的力量对四个极度贪图、任性的孩子实施对应的惩罚。而福柯的著作《规训与权力》一书中权利的深层结构及由此而来的监禁、惩戒过程也在威利父亲对威利的控制以及威利在巧克力工厂中对四个孩子的惩罚得到对应的印证。电影通过影像手段将欲望幻化成糖衣炮弹,这个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的童话世界对于孩子和成人来说都是具有反思意义的。

  旺卡巧克力工厂和查理家为观众展现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对于影片而言,技术的投入为影片建构了让所有孩子梦寐以求的巧克力工厂中的童话世界,这也是作为奇幻片最需要在视觉层面抓住观众眼球的关键。这里所有事物在孩子眼中都是干净美好的存在,是孩子在心中加工着色后的纯粹世界,在某种意义上也促成了影片的奇幻色彩。但回归到故事本身,这些画面只能存在于孩子的想象当中而在现实中却是荒谬的,工厂中巧克力的生产模式以科技的作为基点但却又出现“反科学”的生产形式。如通过“抽打”奶牛进行奶油处理、利用电视进行巧克力传送,影片将这种对科技的思辨以一种荒诞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显然是对科学主义两面性的反思过程。

  《查理与巧克力工厂》是一部寓教于乐的奇幻电影,它将善良、谦逊、家庭的爱和与之对应的人性的丑恶,以简单而又具有带有趣味性的方式将道理传递给孩子,同时也是一部值得成人寻味与思考的童话电影。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读后感4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描写的是查理一家有七个成员——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小查理,只有父亲一人在一家牙膏厂工作,收入非常低,挣到的钱甚至不够买食物让大家吃饱。查理每天上学、放学都要经过旺卡工厂——全世界最大最有名的巧克力工厂。但这可是最可怕的折磨人的东西,因为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他只有在生日时才能尝到一点儿巧克力糖。这一小块六便士的巧克力糖,查理却可以吃上一个多月:收到巧克力时,小心的放到自己的盒子里,宝贝得像是一根金条,开头几天只是看着从不去碰,后来实在忍不住才把糖纸角拉开一点点,露出一点点巧克力,然后轻轻地咬一点点,只让那可口的甜味足够在舌尖上慢慢散开,第二天再咬一点点,第三天又咬一点点,一天天一点点咬下去……所以每天两次经过巧克力工厂,查理都禁不住把脚步放得非常非常慢,高高地抬起鼻子,深深地久久地吸进他周围沁人心脾的巧克力香味。

  一天,巧克力工厂的主人——前所未有的最伟大的巧克力发明家和制造商旺卡先生贴出了告示:宣布允许五名小朋友由他陪同参观世界上最宏大、最神奇的巧克力工厂,可以看到工厂里全部秘密和魔法,参观结束后,作为特殊礼物,他们每个人可以得到足够吃一辈子的巧克力糖和其他糖果。查理成为了第五个幸运儿,和其他四位小朋友一同参观了巧克力工厂。

  在参观巧克力工厂的过程中,大家都感到新奇有趣、惊叹不已而又迷惑不解,他们看到了叹为观止的巧克力瀑布、川流不息的巧克力大河、郁郁葱葱的口香糖草地……但因为贪欲和不遵守秩序,第一个小朋友被管子吸了上去,变瘦了;第二个小朋友与她的爸爸妈妈满身是垃圾;第三个小朋友全身都变成了紫色;第四个小朋友变得四肢非常的长,只剩下查理一个人从始至终表现的非常好,没有制造出一丁点的麻烦,最不可思议的结局是旺卡先生把整座巧克力工厂送给你查理,成为了巧克力工厂的主人。

  查理是个懂事的孩子,“不肯吃我们省给他的食物”;是个懂得分享的孩子,生日得到的巧克力“要让每个人都尝一尝”;是个善良孝顺的孩子,在工厂里一直拉着爷爷的手;是个自控力超强、遵守规则的孩子,虽然他特别喜欢巧克力,但如果没有旺卡先生的允许,他从来不去碰一下巧克力糖果……正是这些优秀的品质,打动了旺卡先生,使他将工厂送给了查理。

  这本书我是一边流着口水一边看完的,不仅读到了乐趣,还学到了善良、诚实、自律、分享、感恩。

  威利。旺卡的.糖果厂主要以生产各种美味的糖果和巧克力而闻名于世。

  一天,旺卡发出一则广告,说:他在巧克力的包装里放了五张金券,哪五个孩子能得到这五张金券,就可以到工厂参观一天。全世界的孩子都渴望自己成为幸运儿。

  奥古斯特、瓦卢卡、紫罗兰、麦克、查理这五个孩子幸运地得到了金券。他们随家长一同来到了旺卡的糖果厂。

  他们在巧克力工厂里看到了五彩缤纷的世界:绿色的糖果树上挂着红色的果子;薄荷糖草地;巧克力瀑布及巧克力河……让孩子们大开眼界。奥古斯特是个贪吃、不学无术的孩子。一看到巧克力就兴奋不已。他贪婪地吃着,最后掉进巧克力河里,差点被淹死。

  剩下的四个孩子继续往前走。他们来到了一艘巨大的蓝莓飞艇上,这里生产的一种口香糖能使你嚼出各种美食的味道。吃到这样的口香糖就不必再做饭、吃饭了。一心想争强好胜的紫罗兰,拿起一块口香糖放入口中,她果然嚼出了番茄汤、烧牛肉的味道。旺卡劝她快吐出来,可她非要逞能,继续嚼着口香糖。由于这个口香糖还没有完全研制好,所以当紫罗兰嚼到甜品的感觉时,她被变成了一只蓝莓。

  瓦卢卡在家里从来都是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当他们来到果仁车间时,看到许多松鼠正在剥果仁。瓦卢卡太喜欢这些小松鼠了,她决定要一只。于是她命令爸爸给她要一只。爸爸立刻向旺卡要,旺卡告诉他们小松鼠不喜欢别人动它,更不喜欢别人动它的果子。可瓦卢卡太任性了,她才不听这些,她几步跨到松鼠面前,刚要伸手去摸松鼠,就被一群松鼠扔进了垃圾道。

  麦克因为他的狂妄被抻橡皮糖的机器抻成了扁巨人。

  这四个小朋友各有各的致命缺点,谁都没有完成这次参观,并受到了严厉的惩罚。只有查理这个关心、热爱家人的孩子完成了这次参观。旺卡决定让他做工厂的继承人,但不能带他的家人一起去。查理坚决地说:“如果是这样,我就不去了。我不能离开我的家人。虽然我的家很贫穷,但我爱他们!”旺卡被查理感动了,不但让他当继承人,还同意他和家人在一起。查理开心极了。

  这是一个电影,它的名字叫《查理与巧克力工厂》。这篇童话不但惊险、刺激,而且让我们知道了不要象奥古斯特那样贪婪;瓦卢卡那样任性;紫罗兰那样逞强;麦克那样狂妄,这样最终会害了自己。所以我们要向查理学习,做一个善良、有爱心的好孩子。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读后感】相关文章: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读书笔记03-01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读书笔记15篇(优秀)12-21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读后感12-16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读后感12-19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读后感09-22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读后感10-25

读《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有感09-02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读书心得10-13

关于查理和巧克力工厂的读后感09-28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读后感范文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