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读后感范文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字经》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我想到的是孝,尤其是那句“百善以孝为先”。
许慎认为,“孝”字是由“老”字省去右下角的形体,和“子”字组合而成,可以见得”孝“就是子女对父母的一种善行和美德。但是现实却与道德相反。
南宋《三字经》中第一句就是”人之初,性本善“说明人一出身就拥有着好的本性,但是为何时间长了这本性就慢慢的褪去?说到这里思想就向例子慢慢靠近。
春秋时的曾子,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子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后来就有了“啮指痛心”,此类事情在几千年前是层出不穷,有晋代郭巨“埋儿奉母”,王祥“窝冰求鲤”,等等,他们每个人都记得父母的养育之恩,心中都还记得真正的道德规范,就是有了他们的行为与心德,所以才有了孝子的美名,就是因为他们依然保存着“性本善”的品性,所以有了孝道,这一美德流传了上千年,直到今天我看到的却是冷漠的眼神。
大人们总说“你还是个小孩子,你不懂”但是我不明白为什么许多事情大人却远远不如小孩,就比如孝道,在小孩子眼中父母是自己的一切,自己的最信任的人,所以无论父母怎么样教育,他们都会接受,看着自己的父母对自己的爷爷奶奶打骂,他们无能为力,懂事的会为爷爷奶奶辩护一段时间,但是时间久了,他们会觉得自己的父母是对的,所以就这样又一个不孝子被教育出来了,这也应证了一句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等到那些“犯罪者”老时,他们就会感受到自己父母的心情了,那是无奈与痛心吧。
我不明白为什么有的人在父母在世时不知道珍惜,待到双亲驾鹤西归后才会留下两行眼泪,或许这两行眼泪会为他带来孝子的美名,与至高的权利吧!我常常在想他们难道不内疚么?或许有“野心的人”字典里没有内疚两个字吧,农村里的人说:“谁家的人死了,那么那家的猪狗就会哭,”我有些失望,难道那些人连牲畜都不如?我想这或许就是传说中的“猪狗不如”吧!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孝道最为突出,这一美德让多少人完善人品,但是在今天我看到的却是“xx拿刀杀父母”“xx官员将母亲抛之街头”我有些心痛这一美德流传了千百年后成了这样,如今的孝道可能不再让人感到孝了,可能更多的是笑吧!
由古至今有很多孝与不孝的列子,但是我在这个年代看到的不孝却比古时多许多,曾经我将这些罪过全怪在社会上,但是现在我觉得这一切还有自己的原因,父母的原因,教育的原因,面对这些错,我在笑,在嘲笑,在嘲笑哪些所谓的“潮流”,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还有那校训上的,“尊重父母,孝敬父母”或许在有一个千百年后,这个被埋没的美德会被挖掘出来,但是有谁还记得,在那之前,有多少人被伤害?
《三字经》中那句“人之初,性本善”是对的,但是在这之后更需要的是“持善性”。中国人的美德是“孝道”,而不是“笑道”。
【《三字经》读后感】相关文章:
《三字经》读后感09-10
《三字经》读后感09-04
三字经读后感03-18
三字经的读后感01-10
(精选)《三字经》读后感12-11
《三字经》(转载)04-14
高考三字经04-14
《三字经》教案03-08
【推荐】三字经读后感09-01
(荐)《三字经》读后感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