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种子课》读后感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种子课》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种子课》读后感1
感谢学校、感谢教研组、感谢数学学科带头人,让我的寒假有俞正强老师的《种子课》陪伴。这个寒假不是空闲空虚空洞的,而是充实收获丰满的,这本书举了很多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例,让我走进了一位特级教师的数学课堂里,感受到了俞老师带给我们的科学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俞老师这本书不是纯粹枯燥的文字,而是用一个个鲜活的例子,让我们明白数学课不光光是数学知识的学习,更多的是要培养学生数学思考的方法。
本书分为两大块,一是从课的角度进行阐释:什么是种子课及如何上好种子课这两个问题。另一块是从人的角度进行分析:学生的成长和教师的发展。
在叙述种子课时,俞老师没有对种子课下定义,也没有根据定义来演绎,而是采用了举例的方法让我们看到:像这样的课就上种子课;就某一单元而言,这几节课应该是种子课;就某一知识领域而言,每一节种子课应该如何呈现,才能成就孩子们的学习乐趣。
叶圣陶先生说,学生“跟种子一样,全都是有生命的',能自己发育自己成长的;给他们充分的合适的条件就能成为有用之才。”种子课就是合适学生生长的条件之一。如果将教师的专业发展视为一个生命体,那是可以描述为若干个显性阶段的。当发展至一定时候,便能了然课与课之间的差别,了解学生的特点帮助学生成长。这句话成立的前提是教师的不断思考和实践。
一堂课从知识属性上来说可以分为:概念课和计算课等;从教学要求来说可以分为: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俞老师的观点是无论什么课无非就是种子课和生长课之分。有的知识是显现在外部的阅读性学习,有的知识是隐性的体验性学习,而将两种结合起来的便是种子课。
关于先期学习,即在授课之前就已经积累的经验,俞老师提到先期学习有时会导致个体差别较大,有的孩子理解很有质量,有的孩子理解肤浅。有的问题老师刚提出来,学生便把本节的知识讲出来了,打乱了老师的预设和探究的氛围。原本预设是课堂中经过师生互动形成的过程和结论,在学生的思维成果或开展的实验操作结论与老师预设相左或意想之外有意义的学习这样非预设生成时,教师如何面对解决,合理驾驭课堂,为学生进行合理解释,非常关键。往往会出现两极性——尴尬与精彩。预设和非预设生成是课堂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老师支持与否对学生的学习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俞老师认为:现代课堂中,保持安静、整齐的课堂是开展学习的必要前提,如果学生为了做一个“好学生”而时刻警惕自己的一举一动,学习起来必不能安心地思考,而太嘈杂的课堂也不可能有好的思维,这就需要教师恰当的把控和调节。
作为一个新入门的数学老师,首先要模仿参照,再积累实践,不断地反思改进才有可能慢慢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只有不断地思考尝试改进教学方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总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种子课》读后感2
有幸接触到俞正强老师的《种子课———一个数学特级教师的思与行》这本书。
俞老师在书中说:如果将某一知识系统作为一棵树,,这棵树的生长过程表现为若干节“课”。通常处于起点或节点,谓之“种子课”。处于点与点之间,谓之“生长课”。在我看来,“种子课”是学生进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而学生的知识拓展和延伸将在“生长课”里得以实现。
俞老师在书中说到“种子的力量”在于生长,在小学数学中,,每一块知识都可以描述为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具有内在联系。如果将这种内在联系的不可断绝视为生命过程,那么,,种子课的提出和实践就不是不可理解的了,而是可以改善我们的数学学习的。
从我站在讲台上那一刻起,我就想要在学生的心中种下一颗喜欢数学的种子、种下一颗数学思维的种子、种下一颗爱思考、勤动脑的种子,这样学生的学习才真正具有一定的动力。
俞老师的这本书,很多话都让我感同身受、很多观点都值得我深思、很多教学实例都值得我学习。让我感触比较深的是《厘米的认识》从俞老师的教学片段中,学生体会到了厘米是一种单位,不论是什么尺子,不论在哪里,,同一单位都是一样的,也体会到即使环境变化了,单位还是不变。俞老师的这节“种子课”,就是将数学知识植根于学生的经验之中,这样,学生的所有经验就会支撑种子的芽进行生长。反思自己在教学这节课时,只是让学生通过尺子感受厘米这个单位,感受一厘米有多长,并没有过多的将知识渗透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中去,这样直接的知识传授使得学生的学习缺乏活力。
还有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教学实例是在网上看到的,俞老师上的《线的.认识》,将数学知识扎根于经验之中,利用原知识中迁移、同化,通过一根绳和学生画的数学书本的宽中得知:线无曲直,可以自由转化,本质没有发生改变,线无粗细,唯有长短;再通过设疑引导让学生试着画出三类“线”。学生在课堂中自然地区分出三类线不同的特点。反思自己在教这节课时,简单得从画一条线段切入,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引出射线,接着学直线。
这本书让我对数学教学、对学生数学学习有了更多的启发。学生对客观世界的定性把握能力和定量刻画能力不是一夕之间就能培养的,而是在许多课时中作为一个有机的系统发展起来的。 “种子课”上的点点滴滴,让我意识到应该慢下步伐,精心设计教学、悉心呵护”种子”,静待开花。看到过这样一段话:每个孩子都是一颗花的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会很灿烂的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等待。我们要坚信———不同的花都有不同的花期。细心地呵护自己的花,慢慢地看着长大,陪着他沐浴阳光风雨,,这也是一种幸福。相信孩子,也相信自己。就如书中所说:“我相信终有一天,这位教师不经意间会发现,自己的教学已深受学生喜爱,虽然不会富有,人生却悠然自得了。”我希望有一天,我的教学能深受学生喜爱。
《种子课》读后感3
20xx年的暑假,我认真拜读了俞正强老师编著的《种子课》一书。这本书从什么是种子课;如何上好种子课;感悟学生发展;反思教师成长四个部分来阐述他的教学思想。读完这本书,自己对什么是种子课、如何上好种子课有了一定的认识,梳理如下:
一、什么是种子课。
书中这样介绍种子课,如果将某一知识系统作为一棵树,这棵树的生长过程表现为若干节“课”,那么,一定有些课需要“莳也若子”充分理透脉络;一定有一些课可以“置也若弃”,让学生充分自主。“莳也若子”的课,通常处于起点或节点,谓之“种子课”。“置也若弃”的课,通常处于点与点之间,谓之“生长课”。种子课就是可供迁移、可供生长的关键课。例如《厘米的认识》是长度单位的第一节课,而长度单位又是计量单位八种类型之一,所以它就是一节种子课。对于长度单位的认识,课本会安排三个课时,即厘米的认识、分米的认识、毫米的认识等等。《厘米的认识》让学生意识到:单位是一种规定;单位与整体的关系和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不同。学生无论学习什么长度单位都会将这两种经验进行迁移。种子课就是可供迁移、可供生长的关键课。
二、如何上好种子课。
俞老师认为上好种子课的前提是上好每一节数学课,在上好每一节数学课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思考哪些课是“种子课”。
(一)上好种子课需要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经验,琢磨他们知识理解的“内因”、“内在图式”。小学生他们的“内因”、“内在图式”大多隐于经验之中,教师只有完全了解学生“内因”、“内在图式”,才能使学生的学习落在支撑点上,不至于浮在半空,如云无影。
(二)上好种子课教师要学会“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俞老师认为在教学中学生很多样,方法也很多样,但不管怎么多样,知识的结构、人的认知方式是有定式的,这个定式就是我们所说的“序”。要循序渐进,首先要明确“序”,并将“序”立起来;至于“材”的选择,一定要简单、朴素,有利于呈现数学的本义,千万不要给材料附加太多的行头,从而将数学淹没在修饰之中。
(三)上好种子课教师要让学生经历、体验与探索知识。俞老师认为探索是过程的最终目标,经历是基础,体验则是学生由经历走向探索的`泵体。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把探索材料组织得有吸引力,同时教学组织形式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对探索材料的关注中不知不觉地经历这个过程,享受其中的乐趣,然后在学生意犹未尽的时候,教师及时带领学生进行过程整理。因为学生的体验一方面来自教师的有意识引导,另一方面是对经历过程所带来的情绪回味。在学生独立探索的时候,教师应把握的是让自己走出学生的具体学习过程,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欣赏、去指点就可以了。
一本好书需要你细细品味,了解其中的内涵和精髓,然后再去应用于你的教学。读完这本书,我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有了很大的提升,相信我的课堂会让孩子们学得更有质量、教学过程更有魅力!
《种子课》读后感4
俞正强老师的《种子课》这本书,它呆在我书架上已经很久了,是我大学老师推荐给我的,但是一直没有认真细读它。逢今年的暑假里倒是得空不少,把书架清了清,也理出来不少教育丛书,想着马上要进入教师这个行业,多读多看些也是应当。俞老师,曾经看过他不少的教学视频,在印象中是一个风趣的儒者,在课堂上能自然引导学生,使其能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最后又能做到收敛升华。想到此,已经许久不看书的我,又拿起这本《种子课》,想从书
中一睹俞老师的风采。
种子课,寓意每个学生如同种子一样,正处于生长萌芽阶段,在这个阶段中,给他们充分的合适的条件,“阳光”、“雨露”、“空气”等,经受时间慢慢的锤炼,他们就能成为有用之才。所谓办教育,最主要的就是给受教育者提供充分的合适条件,开发他们的潜能。
要知道上来讲道理的书虽然开始的时候让人热血沸腾,但久了,难免让人感到乏味。什么样的书最吸引人品读下去——故事书,所以俞老师在书中为我们精心挑选了一个个教学实例,从课堂、学生中得出来的道理更直观鲜明,说服力也更强。通过一则则课堂教学实例,俞老师向我们传递了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不仅是关于课的教学,更是关于人的教育。教书育人,育人为本,一个教师做不到育人,那么教书即使再好,也是空有其表。
这本《种子课》开头第一篇,数学课,我们教对了吗?犹如当头棒喝,教书的时候很少会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总把自己设计的教学课件、教案等等放在重要的位置,揪着书中的知识点反复研究,细化算理,强调算法,但是我们真的教对了吗?其实不然,很多时候,我们在用自己大人的思维分析书中的知识,但是我们却忽略了最重要的学生。教师教的是人,并不是流水线上的各种零件似的产品。学生有自己的思想,像一颗种子一样,能自己发芽、生长,只是,学生的发芽、生长,需要我们教师为其保驾护航,为其提供充足的养料及合适的生长环境。所以教师所要做到的不仅仅是钻研教材,更要钻研学生,立足于学生的基础,学会从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分析问题,才能明白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混淆点,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意义的。
坚持打磨自己的课堂,学会跟自己较劲。俞老师在书本的最后还提到了“教育情怀”,何为教育情怀?它是一种教育报国的志向,是一种教育为人的慈悲,是一种教育清贫的淡泊,是一种教育化民的乐趣。教学的专业之路虽然属于时间,但这条路的厚度与长度,取决于教师对教育的情怀!一个有教育情怀的教师,他的专业成长是有温度的,既温暖自己,亦温暖同行者!
【《种子课》读后感】相关文章:
一粒种子说课设计02-25
《一粒种子》的说课设计05-06
《一粒种子》说课设计03-03
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种子排队01-08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找种子》04-09
种子小学作文02-14
《种子的萌发》教案01-08
大班教案《种子》01-04
《蒲公英的种子》教案09-05
《找种子》教案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