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名人传读后感10篇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名人传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名人传读后感 篇1
本书讲述了三位不同领域的名人: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其中,贝多芬身上所拥有的高尚品质与永不屈服、坚持努力的精神让我感慨良多。
贝多芬出生在一个世代以音乐为生的家庭里,虽然祖父位居乐团要职,但父亲却没有什么音乐才华,而母亲又是一个女佣。在贝多芬三岁时,外祖父逝世了。眼见家境一天不如一天的父亲经常酗酒,并把巨大的压力压在了小贝多芬身上。小贝多芬在日复一日的疯狂练琴中几乎失去了对音乐的热忱,但他仍然坚强的长大了。幼年的苦练使他技艺高超,他早早便声名鹊起。但苦难依然在折磨着这位音乐天才。身为音乐家的他耳朵竟然失聪了!这无疑是贝多芬一生中最大的痛苦了。但苦难压不垮贝多芬的意志,他以对音乐的狂热与天赋创造出了许多惊人的乐曲。但肉体终究是凡胎肉体,生活和精神上的煎熬使他那运动家般的身体变得一蹶不振。当在身体所承受的煎熬达到了极致的时候,这位伟大的音乐家与世长辞了。
贝多芬的故事使我想起了一句话:欲入天堂,先下地狱。贝多芬的成功,不仅仅是因为他有别人所无法企及的音乐天赋,也是因为他幼年不分昼夜的苦练。尽管人生无常,在享受着别人赞誉的同时,作为音乐家的贝多芬经历了双耳失聪的悲剧后,他坚强的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屈服!这正是他一生的最好写照:不向命运屈服,永远坚持努力。
看完贝多芬的故事,我感觉非常惭愧。贝多芬经历了无数的苦难与不公,但他仍然坚持创作,他的光芒也最终照耀后人。而我一旦遇到一点挫折,就会愤怒、甚至颓废。还记得我在做暑假作业时,原本并不很多的量却让我仍然难以接受。有时遇到一个小小的难题,就会愤怒的直跺脚,甚至抱怨起出题老师。现在想到贝多芬,真是无比惭愧啊:贝多芬面临生活的苦难而始终坚持,而我仅仅因为一点点的困难就开始屈服,而不是坚持去做。有时一旦遇到一点不公平的事,就会斤斤计较,有时竟会愤怒的失去理智。我要向贝多芬学习,不向所谓的命运屈服,而是坚持努力,去做更好的自己;也不去计较那一点不公,勇敢地向它挑战,努力发挥自身的能力,用自己的能力让别人钦佩。
引用贝多芬墓碑上的一段铭文来作为结尾:当你站在他的灵柩前,笼罩你的一定不是志颓气丧,而是一种崇高的感情。我们只有对他这样的一个人才可以说:他完成了一项伟大的事业!
名人传读后感 篇2
打开窗子罢!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呼吸一下英雄们的气息。
——于是,循着这句铿锵的序言,我打开了读《名人传》的好奇窗,打开了追寻征服者的敬畏窗,也打开了蜕变进行时的心灵窗。
作者在传记中还原了三位英雄在苦难中追求真善美的心路。贝多芬,被命运捉弄的耳聋的音乐天才,于是他把自己包裹起来,表面的强悍掩饰了内心的孤独。米开朗琪罗,患忧郁症的雕刻艺术的巅峰,他恨不得给世界来一场雕刻的洗礼,只知道工作却不肯去改善生活。托尔斯泰,文坛上一颗永恒的'明星,近乎疯狂的信徒却被扣上了“邪教徒和叛教者”的帽子,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下定决心摆脱贵族生活。
——我想起了中国的一句古训: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人生不是来吃苦的,但我们每个人都难免会被苦难突袭。所以苦难把我们人生轨迹安排成了一个岔路口:你可以选择怨天尤人,或者选择直面苦难。这三位巨人在面对生命的激流时毫不妥协,所以成为了被痛苦和磨难造就的伟人。
那我们呢?是拿出不倒翁的精神去打倒苦难,还是干干脆脆、爽爽快快地被苦难打到?
——我想,不如放手一搏吧。苟且偷生的活过有什么意义呢,不如把苦难当做太上老君的炼丹炉,像战士一样撷着希望去参与这场炼狱。过程乍一看很残酷,实际上到了最后,说不定我们还能收获一双火眼金睛。当然,这个奇异果可是需要我们用信念去播种,用拼搏去灌溉,用坚持去呵护,用顽强去护理。
再悉数古今中外的名人志士,哪位不是顶着暴风雨前进的呢?前苏联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身体瘫痪、双眼失明的情况下依然以笔为武器,用一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来激励后世青年;美国最伟大的总统之一罗斯福,39岁时患上小儿麻痹症,但他的生命并未就此止步,而是以更耀眼的生命之光获得了美国人民更高的支持率;同样,身患卢伽雷病的物理学家霍金,全身唯一能动的地方只有两只眼睛和3根手指,但他依然行走在向宇宙进发的道路上,把人类对世界的认知推向更高的高度。
——成长,便在这美丽的疼痛之中。
名人传读后感 篇3
我愿证明,凡是行为善良与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 ——贝多芬
一本厚重的《名人传》,仿佛蕴含了名人们所有的精神与智慧。那深蓝色的封底,映衬着贝多芬沉郁而深邃的眼神,不知不觉地让人内心为之震颤。
贝多芬的一生震撼着我,我敬畏贝多芬的一生。
那首时而颓丧时而骄傲的《幻想奏鸣曲》,反映着贝多芬的悲剧。压抑的曲调,仿佛是贝多芬内心痛苦的对白。它向我们哭诉着贝多芬悲惨,被禁锢了的童年。他的父亲蛮不讲理,酗酒,将生活的重担过早的压在贝多芬稚嫩的肩膀上。可悲的事实在他心上留下了深刻的伤痕,但他对自己的童年以及其住处,永远保持着一种温柔而凄凉的回忆,正如曲中沉重却温和的曲调。
那首具有浪漫底克风雅的.《第四交响曲》,是一朵精纯的花,蕴藏着贝多芬一生比较平静的日子的香味。轻松的曲调,如同一支从山上跳跃下来的小溪,纯净的不含一点杂质,欢快,活跃。此时的贝多芬已同特雷泽·特·布伦瑞克订了婚,攀上了成功的顶峰。贝多芬为爱情妥协着,处处彬彬有礼,忍耐讲究。这也许是贝多芬一生中最辉煌的时段了,但甚至,《第四交响曲》的幻梦与温柔的情调下,还深深埋藏着他雄狮般可怕的脾气。这也许暗示着贝多芬失败的婚姻与一生的悲剧。
那首惨痛绝望的《降B大调奏鸣曲》,就如同贝多芬痛苦的反抗的怒吼。作为杰出的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失聪绝对是致命的一击!那双给予他荣誉,又剥夺他自尊的双耳,使贝多芬千疮百孔的心在死亡的边缘痉挛,挣扎,抽搐,反抗!生性不羁的他,终于以毅力坚强的战胜了命运无情的捉弄,多么伟大的英雄!上帝是不公平的,贝多芬的侄儿雪上加霜的折磨得他焦头烂额。他对侄儿的爱,就如同一去不复返的海浪,渗透沙滩,不留痕迹。在重重压迫与苦难下,贝多芬竟创作出了如此繁多而经典的钢琴曲,这需要何等的毅力与信念!他出色的证明了凡是行为善良与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他雄狮般坚毅,坚定的眼神,永远烙印我心……
不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不经过劫难磨练的超脱是轻佻的,逃避现实的明哲是卑怯的;中庸,苟且,小智小慧是我们的致命伤。这一切都源于贝多芬的启示。
以上就是我们学大的专家们编辑汇总的名人传读后感500字的全部内容了!希望能够帮助各位同学更好的进行相关的学习,相信一定能够帮助各位同学有一个完美的人生!
名人传读后感 篇4
“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托尔斯泰
《名人传》描述了处于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三位伟大艺术家的精神力量和心灵之美,他们是19世纪德国伟大音乐家贝多芬、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著名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文坛巨子托尔斯泰,写出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担荷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让我们用心去贴近英雄的伟大人格,感受他们为追求真善美,真理和正义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令我们启示更多,获得更多。
他在《贝多芬传》的结尾这样写道:
“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好似他用那句豪语来说明的——那是可以总结他的一生,可以成为一切英勇心灵的箴言:用痛苦换来欢迎。”确实,“用痛苦换来欢乐”正是罗曼·罗兰追踪贝多芬一生命运的视野,这句话构成了《贝多芬传》内在的紧张和扣人心魂的思想魅力之所在。
是什么支持着贝多芬?是不向皇权低头的品质,是不被金钱收买的决心,是扼住命运咽喉的勇气!正是依靠着这些超凡的精神力量,贝多芬越过了人生的无数个痛苦险峰,达到了对人生最清醒的领悟。
《复活》是托尔斯泰暮年的又一部力作,罗曼·罗兰所说:“妻子、儿女、朋友、敌人都没有理解他,都认为他是堂·吉诃德,因为他们都看不见他与之斗争的那个敌人,其实这个敌人就是他自己。”
“托尔斯泰,你是否依照你所宣扬的主义而生活!”他痛苦地回答:“我羞愧欲死,我是罪人,我应当被人蔑视。”终于,在82岁的暮年,托尔斯泰在一个寒冷的冬夜,独自逃出了家门,在一个无名的小城一病不起。弥留之际,他号啕大哭,对守在他周围的`人们说道;
“大地上千百万的生灵在受苦;为何大家都在这里只照顾一个列夫·托尔斯泰?”
其实,托尔斯泰发出的是对苍生的疑问,也是对痛苦心灵的回应,在这里我们分明又听到了贝多芬对生命的欢乐歌唱。
只要我们体会到《名人传》给我们心灵崇高的升华,使英雄的鲜血呈现在我们面前,英雄的红旗在我们的头顶上飘扬,我们就慢慢地感受到,在这个人们躲避崇高、告别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会里,我们的灵魂也被所升华为一种崇高。
名人传读后感 篇5
家,如一团金黄色的火焰暖烘烘地燃烧在我们心头。但在托尔斯泰的心中,家却是那样的沉重,冰冷和无奈。
以往,从老师口中触到他神秘的面纱,他蒙着面纱淡淡一笑,离去。指间徒留那冰凉的触感。
我也笑他,无知地笑他痴,笑他傻,笑他年至垂暮还玩离家出走的把戏,却不知,这一出戏的幕后,藏着多少愁苦,多少无奈。
托尔斯泰面容丑陋至极,目光犀利如寒剑,正视他,他的眼眸能长驱直入直刺内心,正因此特点,托尔斯泰思想与家人格格不入,另外宗教信仰的冲突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无法想象,至亲至爱极力反对自己,击伤自己是怎样的场景,外人不理解也就罢了,连唯一的家人也......
心中的信仰,心中的追属只能含泪埋葬在心底,满腹愁苦无处可诉,生活苦涩如一杯陈年旧茶,日子的心中沉淀着苦闷与无奈,强逼着自己灌下那一杯杯苦胆水一般的陈茶。
该怎么办?能怎么办?
那是一个解不开的谜,寻不到的'答案。
面对至亲至爱,选择拥有,等于选择失去,而选择失去,换来的,是捆绑一生的痛楚。
无奈,不得不含泪离开。
眼睁睁地看着熟悉的房屋渐渐模糊,渺远。踏上去往他乡的路,沉重,冰凉。
生命,在那一刻飞逝。
是什么,酿成这冰霜一般的悲剧?我不敢妄下结论,只觉得心中有一丝丝闪动的火光在咝咝作响。
生活,何必要斤斤计较。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不同的想法,何必要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在他人头上?
倘若现在莹蓝的天幕中钩着一弯浅月,要说这月儿像什么,一般情况下,没人能保证每个人都异口同声地说:像小船儿。
又如卢沟桥的狮子,一百多只惟妙惟肖的狮子形态各异,妙趣横生,这也是不同思维模式的结果。
在数学这门学科中,也有定向思维和逆向思维。
倘若全世界都信仰同一个宗教,说同样的话,守同样的礼节。还会有这堂皇的教堂么?还会有缤纷的语言文化,多彩的风俗习惯么?那时,生活只是一杯冒着氤氲白气的白开水,索然无味,单调枯燥。
与其造成那样的结果,不如互相尊重,友好相处,共同进步。
湛蓝的天空下,雪白的鸽子衔着嫩绿的橄榄枝立在浓翠的树间,树荫下,不同肤色的孩子欢跳着唱着歌谣:
小皮球,圆又圆,阿姨带我去公园......
淡金色的阳光下,纯净欢快的童声圆滚滚地碰撞着欢乐的乐音,如烟如雾,在空气中缭绕。
梦醒,远方,又一声炮起,又一声划破黄昏嘶哑的呼喊......
为了孩子,停手吧!
名人传读后感 篇6
人生是艰苦的,在不甘平庸风俗的人,那是一场无休无止的斗争,往往是悲惨的,没有光华的,没有幸福的,在孤独和寂寞中展开斗争。——题记
在无尽的黑暗中,在冷漠的社会下,在宗教的压迫下,能够不向孤独屈服的恐怕只有他们了。他们从沉默的人群中脱颖而出,顶着外界的打压,家族的反对,身体的缺陷,宗教的束缚,强忍着内心的痛苦,精神的折磨,依然留下了传世的杰作,成为不朽。
《名人传》的作者是法国人道主义思想家罗曼·罗兰,同时他还是一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谈从小爱好音乐,醉心于托尔斯泰和雨果的作品,形成非暴力主义的人道主义思想。他一生为争取人类自由,同黑暗进行不屈的斗争。罗兰当时处在一个骚动不安,弥漫着腐败气息的欧洲社会,这样的社会破烂不堪,需要英雄来拯救痛苦的.世人。由此,罗兰写下了《名人传》,通过叙述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意大利画家和雕塑家米开朗琪罗和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来颂扬他们高尚的品质与顽强奋斗的毅力,鼓舞世人。
然而,《名人传》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贝多芬的一生怒吼:“谁也不能战胜我,我要死死扼住命运的咽喉。”
贝多芬的童年是痛苦的,人生对他来说就好像是一场悲惨而又残酷的斗争,父亲急于想开发他的音乐天分,使用暴力迫使贝多芬去学习各种乐器。当他稍大一些,又一件厄运使得他悲痛欲绝,他丧失他最爱的母亲,只有写信向朋友们哭诉。
当贝多芬长大以后,曾有过一段快乐的时光。在法国大革命爆发之时,贝多芬曾遇到莫扎特,后来又拜海顿为师,渐渐地,贝多芬开始斩头露角,尝到了喜悦的味道。
突如其来的耳聋,使贝多芬感到压抑和痛苦,再加上两次爱情的破灭,又给贝多芬带来了难以估量的伤害。耳聋,对平常人来说是一部分世界的死灰,对音乐家来说是整个世界的死灰。然而,贝多芬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他耳聋后所创作的,可有人想到这背后的付出,流下的泪水。
多少次,他将痛苦化作欢乐的乐章,多少次,他把祝福送给那些苦难的人们。而人们往往惊羡于他凛人的天赋,去不曾想到他一个人,坐在钢琴前,将内心的世界,不屈服的勇气呈现在那气势磅礴的演奏中。一首《命运交响曲》真实的展现了他人生的跌宕起伏以及闪耀在他内心火焰。
我对他们感到由衷敬佩,真正英雄就应该像他们那样面对困难,不抱幻想直面人生,与其搏斗,经受得住残酷的命运。
名人传读后感 篇7
我不喜欢读名著,那些不熟悉的,认为它们无趣,然而这个假期,我却捧起了这本《名人传》。
《名人传》分别记录了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列夫·托尔斯泰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贝多芬极富音乐才华却失聪,米开朗琪罗是伟大的雕刻家,却一生饱经苦难,列夫·很早就拥有了财富、荣誉、地位,但它却抛弃了家庭,离家出走,客死郊荒。但这三位伟人在经历磨难时,没有选择逃避,没有知难而退,而是接受现实,承受上天给予他们的痛苦与磨砺,最终成为了各自领域中的成功者。
三位名人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贝多芬。
贝多芬一生坎坷,十七岁丧母,被迫承担起家庭的责任,二十六岁开始耳聋,《名人传》记录了他人生从辉煌到低落。因为不想让人知道,他只好离群索居。他没有知音,甚至连朋友也没有,贝多芬就这样在孤独与苦难中创作,他一直都在与不幸的命运抗争,但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依然是凄苦悲凉的。
而面对悲惨命运的贝多芬,又是怎样面对这些磨难的呢?他勇敢的直面坎坷,接受现实,自己一个人默默承受住一切,而也正是这些经历,才培养了贝多芬坚毅而顽强的'品格,是他在人生的道路上得以冲破艰险,战胜命运。
而作为初中生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也会遇到困难与挫折,比如成绩下降,被老师批评等。而我们在面对这些阻碍时,是怎么做
的呢?大多数人会选择逃避,或请求他人的帮助,而很少的人会像书中的贝多芬那样,直面命运对自己的打击,并以自己坚毅的品质承受住它们。贝多芬在面临人生中的巨大挫折时,丝毫无惧。而我们虽是学生,也许不会有贝多芬那样的遭遇,但我们仍需磨练自己,培养自己的毅力,这样我们才有能力战胜生活中的各种困难。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有经过磨砺才能变得更加强大,只有克服困难我们才会更加优秀,所以,当我们遇到挫折时,不应感叹命运的悲哀,而是把生活中的各种坎坷、沟壑,当做对自己的磨练与考验,培养自己战胜困难的勇气。
贝多芬跨过了生命中的一道道坎坷,并把它们当作垫脚石进一步的提升自己,而我们也要学会勇敢面对挫折,使自己更加优秀!
名人传读后感 篇8
名人,更大意义上是“明人”。何为明人?说真话,办实事,行正举。名人很多,明人却很少。这些少有的明人之间总有一种牵系,无关时代,无关界域,无关信仰,只关乎顽执于真理。
《名人传》的首译者,傅雷先生说过:“唯有真实的苦难,才能驱除浪漫底克的幻想的苦难;唯有看到克服苦难的壮烈的悲剧,才能帮助我们担受残酷的命运;唯有抱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才能挽救一个萎靡而自私的民族。” 智者总是命运多舛。贝多芬、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他们是名人,更是明人。贝多芬十七岁便担起照顾兄弟的责任,他的生活举步维艰。十八世纪末,他离开故里,只身前往维也纳。四年后,贝多芬的听觉日渐衰退,而他爱上的姑娘朱丽埃塔,也是有缘无分。在极度的消极中,一场法国大革命,又让他重振旗鼓,写下了举世闻名的《英雄交响曲》。可光芒的背后就是黑暗。生活的苦难接踵而至,无力招架。他却说:“谁也无法战胜我,我要死死扼住命运的咽喉。”
米开朗琪罗从小被寄养在一个石匠的家里。他得天独厚的画功,让他受到历代教皇的'任用。但他的创作自由却并不允许,或者说,他的思想被局限在他人的思想中。他的生活和爱情都是无味的。直到他死时,他还在雕刻着一幅《哀悼基督》。可他说:“愈使我痛苦的就愈让我喜欢。” 托尔斯泰九岁时父母双亡,他便随祖母迁至喀山。托尔斯泰是一个不受约束,思想独立的人。他对周旋在上流社会中的生活十分厌倦,决然辞官,回归自然。几年后,又同兄长参加志愿兵,抗击山民。
之后,托尔斯泰跨入文学界,他的一部《战争与和平》在俄国文学史中影响重大。他同情下层人民,忧心俄国前景,一生都在为国家为民众考虑。他说:“科学的事业就是为人民服务。” 无论是贝多芬、米开朗琪罗,还是托尔斯泰。他们顽执一生所追求的,他们用自身所体现出的,无非是“自由”“平等”“希望”。概括点说,就仅仅是“真理”二字。这才是,所谓,名人。
“竭力为善,爱自由甚于一切,即使为了王位,也永不欺枉真理。”——贝多芬
名人传读后感 篇9
《名人传》由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组成,它们均创作于二十世纪初期,无论在当时是在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这三部传记中,罗曼·罗兰是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拥有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了他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
在这本《名人传》中最令我感动的就是贝多芬的故事。贝多芬是个音乐天才,他的天分很早就被他的父亲发现了,不幸的是,贝多芬的父亲并不是一个称职的好父亲,他天天让贝多芬练琴,不顾及他的心情,一个劲儿的培训他,有时甚至把贝多芬和一把小提琴一起放进一个屋子里关起来,一关就是一整天,用暴力逼他学音乐。贝多芬的童年是十分悲惨的,他的母亲在他16岁时就去世了,他的父亲变成了挥霍的酒鬼。这些不幸一起压到了贝多芬的头上,在他心中刻下了深深的'伤痕,也因此导致他的脾气暴躁而古怪。但是贝多芬没有因此而沉沦,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所热爱的音乐事业中去了。由于他的天分和勤奋,很快地他就成名了。当他沉醉在音乐给他带来的幸福当中时,不幸的事情又发生了:他的耳朵聋了。对于一个音乐家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耳朵,而像贝多芬这样以音乐为生的大音乐家,却聋了耳朵,这个打击是常人所接受不了的。贝多芬的一生是悲惨的,也是多灾多难的,但他为何还能成功呢?为何正常人做不到的事,他却能做到呢?这引起了我的深思。我认为,贝多芬之所以成功,是由于它有着超与凡人的毅力和奋斗精神。面对困难,他丝毫无惧。这就是他成功的秘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遇到困难时,经常想到的就是请求他人的帮助,而不是直面困难,下定决心一定要解决。而贝多芬,因为脾气古怪,没有人愿意与他做朋友,因此,他面对困难,只能单枪匹马,奋力应战。虽然很孤独,却学会了别人学不到的东西:只要给自己无限的勇气,再可怕的敌人也可以打败。
我们的时代千变万化,充满机遇,我们渴望成功,但我们却不想奋斗。我们要的是一夜成名。浮躁和急功近利也许会使我们取得昙花一现的成就,但绝不能让我们跻身人类中的不朽者之列。所以,读读《名人传》也许会让我们清醒一些。
名人传读后感 篇10
半开的窗户,柔和的阳光,微风翻动着书页,牵扯着我的思绪。寒假中,我读了《名人传》,书描述了米开朗琪罗、贝多芬、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他们都是家喻户晓的著名人物,其中贝多芬的一生带给我的感触最深。
贝多芬自幼学习音乐,在其父的严格训练下很早就显露出在音乐方面的才华。八岁便开始登台演出,在艺术方面进步飞快。但贝多芬从26岁时听力开始减弱,最终失聪。这对一个音乐家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但他并没有轻言放弃!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颓废或隐退,相反在那个封建、禁止言论自由的年代依然坚持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观念,通过言论和作品展现出来。贝多芬这种敢于与命运顽强抗争的精神无不令人心生敬佩。
贝多芬的命运既是痛苦的,更是幸运的,他曾在法国大革命期间,与莫扎特交流,拜海顿为师,他开始初次品尝胜利的果实。但好景不长,他的听力慢慢衰退,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可是面对种种困难,贝多芬并没有放弃音乐,这需要他多大的勇气和毅力呀!所以有人说,贝多芬的眼神中既有天才的光芒又能看到他悲惨的命运。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遇到困难,名人也好,普通人也罢,上帝是公平的。这时的成败便取决于自己,自己的人生是由自己决定的,自己要走的路也是自己选择的,困难和失败其实并不阻挡自己前进的方向,只要你能锲而不舍,勇于与命运斗争,而不是唉声叹气,怨天尤人就会有所成就。
我有时会思考,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是为了钱、权,或是其他?现在我终于懂了,人活着的意义是为了为社会、为人类作出贡献,物质上的财富终有一天会消失,可是精神上的财富却是永恒的、无价的。就像贝多芬创作的一首又一首乐曲,许多年来一直是音乐界的'经典,丰富着人们的精神生活,那些旋律好像永远也不会停止一样,伴随时光一同流淌。
我总是习惯性地把困难扩大化,考试失利、老师批评、难题难懂……这些在我眼中天大的不顺似乎没有那么严重,只要我们把每天学的知识复习好、巩固好,那么这些问题是否全部解决了呢?答案几乎是肯定的,作为学生的我们有着较重的学习压力,但在同学中总有几个人学习好又十分轻松,这就是因为他们懂得如何去学、怎样学,并且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我们难道不该学习贝多芬的这种不畏困难、积极向上的精神吗?
《名人传》的作者罗曼·罗兰告诉我们:只有克服悲剧的苦难,才能帮助我们坦然接受命运有时的残酷,努力向前!
【名人传读后感】相关文章:
名人传的读后感02-25
《名人传》的读后感01-20
名人传记读后感02-12
名人传读后感08-19
《名人传》读后感09-03
名人传的读后感04-30
名人传记读后感05-01
名人传读后感08-19
名人传读后感[精选]08-01
《名人传》读后感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