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教育》读后感

时间:2023-08-07 11:08:10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精选】《爱的教育》读后感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你有什么体会呢?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爱的教育》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选】《爱的教育》读后感

《爱的教育》读后感1

  我在四年前得到此书的日译本,记得曾流了泪三日夜读毕,就是后来在翻译或随便阅读时,还深深地感到刺激,不觉眼睛润湿。这不是悲哀的眼泪,乃是惭愧和感激的眼泪。除了人的资格以外,我在家中早已是二子二女的父亲,在教育界是执过十余年的教鞭的教师。平日为人为父为师的态度,读了这书好像丑女见了美人,自己难堪起来,不觉惭愧了流泪。”这段话令我一直想拜读这本让夏丐尊先生如此感动的书《爱的教育》,这个暑假终于如愿以偿了。

  《爱的教育》,我是一口气读完的。虽然我没有流泪,可是我的心已经承认这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吸引我的,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在于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真的很伟大。《爱的教育》在诉说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使爱在升华。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你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它让我感动的同时也引发了我对于爱的一些思索。来自:作文大全 首先《爱的教育》的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思考,我与这个意大利小学生一起跋涉,去探寻一个未知的答案。一个四年级小学生在一个学年十个月中所记的日记,包含了同学之间的爱,姐弟之间的爱,子女与父母间的爱,师生之间的爱,对祖国的爱…………。让我们读了犹如在爱的怀抱中舒适地躺着。爱,像空气,每天都在我们的身边,它生活在每一个角落。因为它无影无形,所以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可是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因为他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例如父母的爱,恩里科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现在很多学生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而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

  《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们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之外,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的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这里面不能忽视的是每个月老师读给那群少年听的“精神讲话”。这一个个小故事,不仅使书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样让我这个外国读者也被其中所体现出的强烈的情感所震撼。面对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是一次没有尽头的旅行,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读《爱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

  《爱的教育》中,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的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因为“爱”是没有限制的,小到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大到捐献骨髓,献血,帮助希望工程!

  当恩里科与妈妈出现在幼儿园里,当那些小人儿围着妈妈团团转,等妈妈逃出幼儿园时,“全身的面包屑和污渍,头发凌乱,......”,“从幼儿园里还能听到小孩们像小鸟啼鸣般的`声音:‘再见!再见!请再来呀!夫人!”时,孩子们那天真幼稚的形态,妈妈那宽容仁爱的形象,逼真地出现在眼前,我轻轻地笑了。孩子们对大人的友好是真实的,妈妈对孩子们的喜爱是发自内心的!谁无年幼?谁无幼子啊?这是人间一种最纯粹的感情!

  当恩里科去参观斯塔尔迪的图书室,被斯塔尔迪的正统严肃感染,“竟不敢跟斯塔尔迪开玩笑,而且感觉他好象不只比我大一岁似的。出门时,他仍然煞有介事地板着脸对我说:‘再见!’我差一点儿像大人似的回答他:‘向您致敬!’”时,我扑哧一声笑了!是的,当一个人自身有了自尊感,也拥有值得人敬佩的言行时,他就有了人格魅力;当一个人对他人发自内心的敬佩的时候,他会受到同样人格魅力的感染。

  读〈爱的教育〉,有泪有笑,但一直在心底涌动着的是融融的爱意,暖暖的感动!书中几乎涉及到了人世间所有高尚的爱,博大的爱。?(三)让我们体会同理心的可贵。

  有人会比那些了解无家可归之苦的人,更愿意打从心底去帮助无家可归者,只有曾受难的人才能深切体会其中的痛。挫败带给我们的,是非常可贵的怜悯心。

  (四)教导我们普遍的真理:生命本来就不公平。

  人们总是太早离开人世;彼此相爱的夫妻总是因争执而分离;大企业集团总是并吞小公司,让无辜的职员饱尝失业之苦;学校活动时总是由其他人出风头。我们小时候总是天真地以为生命应该是无忧无虑,正义总能赢得胜利——唯有让我们早一点认清事实并非如此,我们才能享受较轻松的人生。

  希望我们同学能够正确对待逆境,能够在逆境中不断崛起。请记住:绝望只能让你更加绝望,它与事无补,而希望却常常让你柳暗花明,让你走向成功。

《爱的教育》读后感2

  泰戈尔说:“爱是亘古长明的灯塔,它定睛望着风暴却无不为动,爱就是充实的生命,正如灌满了酒的酒杯”

  夏丐尊说:“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题记

  红色给人以热情温暖的感觉,蓝色给人以忧郁悲伤的感觉,绿色给人以清新凉快的感觉,而《爱的教育》这一本书给人一种说不出的感觉,而这种感觉是彩色。《爱的教育》原名为《心》,全文以日记体的形式展开,是意大利的亚米切斯于1886年发表的。通过发生在安利柯身上及其身边的故事,反映社会各阶层的人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他们的生活状况以及他们对各种事物不同的态度、不同的情感与不同的处理方式。

  夏丐尊先生曾说过:“我在四年前时的次数的中译本,记得曾流了泪三日夜读毕,就是后来在翻译或随便阅读时,还深深地感到刺激,不觉眼睛湿润。这不是悲哀的眼泪,乃是惭愧和感激的眼泪。除了人的资格以外,我在家中已是二子二女的父亲,在教育界是执鞭十余载的教师,平时为人父为人师的态度,读了这本书,好像丑女见到了美女,自己难堪起来。”

  《爱的教育》的文采不是十分的华丽,语言也不是十分的优美,故事情节也不是十分的生动曲奇,初读起来有些乏味,但仔细琢磨,它堪比任何一部《教育学》或《教育概论》。虽然没有任何豪情壮语,也没有任何虚伪说教,却对生活的朴素的描写,从而体现出最根本的东西——爱。

  父母与子女之爱。当可怜的、坚强的、勇敢的小马克历尽磨难,饱尝艰辛,来到梅基内斯工程师的家;当那位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正心如死灰地等待死亡的可怜的母亲听到一个好消息,“腾地一下子做起来,一动不动瞪圆眼睛??”我的泪夺眶而出!是对母亲的爱,支撑这13岁的小马克孤身一人,长途跋涉,历尽坎坷;是对母亲的爱,给了小马克巨大的精神力量,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终于母子相见,皇天不负有心人!因为儿子的爱,使得刚刚还拒绝手术的.母亲,要马上做手术,为了爱与被爱,她要活着!

  对同学之爱。奈力是个既瘦小又驼背的男孩,在学校经常收到一些人的取笑,卡罗内毅然挺身,出手相助。奈力的母亲在校长办公室里,摸索着要找礼物送给卡罗内时,是对他保护自己儿子的发自内心的感激之情!

  对弱者之爱。当安利柯与妈妈出现在幼儿园时,那些小人儿围着妈妈团团转,等妈妈逃出幼儿园时,“全身的面包屑和污渍,头发凌乱??”,小孩子像小鸟般的声音:“再见!再见!请再来呀!夫人!”孩子对大人的友好是真实的,妈妈对孩子的喜爱是发自内心的!

  对不幸者之爱。泼来可西是铁匠的儿子,身体瘦弱,眼光悲哀而温顺,十分胆小,但十分用工。他的父亲总是无缘无故的虐待他,但他从来不承认是父亲打的他。同学向他伸出援助之手,后来在一次比赛中,泼来可西得了第一名,父亲知道自己错啦,失声痛哭,从此父子和好!

  对学习之爱。柯莱蒂一边忙着扛木材,招呼顾客,一边见缝插针地复习功课,学着煮咖啡,照顾生病的妈妈,在做这一切的时候,他又是那么开朗乐观!这是多么难得的爱学习的品质啊?柯莱蒂所做的,现在哪个孩子能做到?

  对军队之爱。在打仗时,一个少年为了帮助指挥官传送纸条给远方阵地的士

  官,不惜冒着生命危险而勇敢直前。虽然脚被抢射中,但还忍痛咬牙继续前进,因想着如果放弃的话,战死的人会更多,少年秉持着意志力,总算完成使命。指挥官脱下帽子向他行礼时,少年惊叫:“不要这样。”而指挥官说道:“我不过是小小的指挥官,但你却是英雄啊!”

  对祖国之爱。有一个贫穷的意大利青年,从小被卖给戏班,受尽虐待。戏班到西班牙后,他趁机逃了。在意大利领事的帮助下,他登上了回国的船只,与各国达官贵人同坐二等舱。乘客了解他的遭遇后,纷纷给他些零钱,正当他庆幸有钱填饱肚子时,他听到给钱的人在侮辱他的祖国。于是,少年愤怒地扔回钱,大声喊道:“我不要说我们国家坏话的人的东西!”

  不仅有这些爱,此外还有同学之爱,师生之爱,对劳动之爱,对大自然之爱,对人民的爱??平凡的人物反映不平凡的思想品质,因而让我们感动。

  “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小到同学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大到捐献血液,骨髓,帮助希望工程??读《爱的教育》,我走进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的学习,怎样的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生活的追求!

《爱的教育》读后感3

  爱的教育的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 带着这个思考,我与一个意大利小学生一起跋涉,去探寻一个未知的答案。

  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就总被我们忽略。其实他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爱,不说操劳奔波,单是往书架上新置一本孩子爱看的书,一有咳嗽,药片就摆放在眼前,临睡前不忘再看一眼孩子,就是我们需要张开双臂才能拥抱的深深的爱。当我们陷入困境,没人支持,是父母依然陪在身边,晚上不忘叮嘱一句:早点睡。读了安利柯的故事,我认识到天下父母都有一颗深爱子女的心。安利柯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现在很多学生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

  如果说爱是一次旅游,也许有人会有异议。但爱正是没有尽头的,愉快的旅游。就像生活,如果把生活看成一次服刑,人们为了某一天刑满释放,得到超脱而干沉重的活儿;那么这样的生活必将使人痛苦厌倦。反之,把生活看成旅游,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读《爱的教育》,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

  如果爱是奔腾的热血,是跳跃的心灵,那么,我认为这就是对于国家的崇高的爱。也许它听起来很"口号",但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人,这种爱应牢牢植入我们的心田。当读到安利柯描绘的一幅幅意大利人民为国炸断了双腿,淋弹死守家园的动人场面时,我不禁想到我们祖国大地上也曾浸透了中华儿女的血。同样是为了自己国家的光明,同样可以抛弃一切地厮拼,我被这至高无上的爱的境界折服。我不需为祖国抛头颅了,但祖国需要我们的还有很多。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

  《爱的教育》中,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已经完成了对于爱的思考——爱是博大的,无穷的,伟大的力量。

  爱的教育》的作者为意大利的亚米契斯,本文写作特点为:采用日记的形式叙述可本文。

  本文讲述一个叫安利柯的小男孩成长的故事,建记录了他一年之内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祖国、父母、师长、朋友的真挚的爱,有着感人肺腑的力量。文章中孩子们所表现的更多的是闪光的美德,这正是小说颂扬的地方。小说记录了长辈们对孩子的教育和启示,附在日记后面还以第二人称写了他们呕心沥血的教子篇。这本小说在漫长的岁月里,它陪伴一代又一代的孩子成长。可以说,这是一本永远不会过时的书。它用爱塑造人,引导我们永远保持一颗勇于进取而善良真诚的心,爱祖国,爱人民,同情人民的一切不幸与苦难,

  这其中最令我难忘的是“医院的天使”。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叫齐启禄的小男孩,由于他的父亲到法国做工,前天回意大利。在那不勒斯市下船后突然生病,因此住进了医院。一面写信给他妻子,告诉她自己已经回国,及因生病入院的事。妻子得信后虽然担心,但因为有一个儿子正在病着,还有着正在哺乳的小儿,不能分身,不得叫大儿子到往看望父亲。孩子在医院却一直照顾着一个外人,最后不但不和真正的父亲回家,却要坚持照顾着那陌生人。

  爱自己的亲人是应该的,也是容易的,但如果一个人只懂得爱自己的家人,除了家人之外的人一概不爱,那他就是一个可悲的人,他并不真正明白爱。然而又有多少人真的去感受去学习那种爱呢?! 再请回过头看看现实,这世界上并非充满着爱,穷人对富人,许多都是将真正的爱看作是一种奢侈品,而将金钱、利益至上的人。

  我认为《爱的教育》虽然讲的是情感教育,却洋溢着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充满乐观向上的精神。在阅读时好似把我带入了广阔的社会中去,它真是让我懂得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每个故事都讲述了那些朋友的友谊和宁肯牺牲自己的高贵品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儿童。爱可以比成很多东西,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已经完成了对于爱的思考——爱是博大的,无穷的,伟大的力量。

《爱的教育》读后感4

  当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并没有马上翻阅里面的内容,而是被书名和一张图片所吸引,而后进入了一段深深的沉思:什么是爱?世间的爱有很多种:亲情间的爱、友情间的爱、恋人间的爱,那么师生间的爱会是什么样的呢?我的思绪被问题所包围。什么是爱的教育?顾名思义,从书名的字面意思理解:在教育的过程中一定存在着爱,无论是教师对幼儿的爱,还是幼儿对教师的爱,之间一定存在着必然的关系。带着这些疑问,我迫不及待的打开了书,开始慢慢的品味其中的奥妙。

  《爱的教育》一书是以日记形式撰写的小说,书里的每一个故事篇幅都比较短小,语言文字浅显易懂,讲述了一个名叫安利柯的小男孩的成长故事,详细地记录了他一年之内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祖国、父母、师长、朋友的真挚的爱,有着一种感人肺腑的力量……这一切的一切永远都离不开一个字——爱。

  起初开始读它的时候,我并没有什么感觉,因为书里的每一个字每一个句子都是那么的简单而频繁,才读了几篇日记我就有些厌倦了。但是我每天都坚持读几篇,谁知我越读越着迷,越读越感动,越读越感概,也许这就是“爱”的魔力吧!这一篇篇虽然语句普通,但是内涵深刻的故事,是让我从心底发出由衷的赞叹,赞叹故事中人与人之间那份美好的“爱”。

  在所有的日记故事中,最最令我难忘的是一个叫齐启禄的小男孩,由于他的父亲在那不勒斯市下船后突然生病,就此住进了医院。父亲写信告诉了母亲自己已经回国及因生病入院的事。妻子得知后很是着急和担心,但由于家里当时的情况,不能分身,不得不叫大儿子前往看望父亲。在医院,孩子不但照顾父亲,还一直照顾着一个外人,最后不但不和自己的父亲回家,却要坚持照顾着那陌生人。看完这个故事后,不经让我感概万分:爱自己的亲人是应该的,也是容易的,但如果一个人只懂得爱自己的家人,除了家人之外的.人一概不爱,那他就是一个可悲的人,他并不真正明白爱。然而又有多少人真的去感受去学习那种爱呢?!再请回过头看看现实,作为一名普通的幼儿教师,爱孩子是每个教师的职责。在平日里,我的爱是如此的平凡:每天早晨,我都会得到孩子们最真诚的笑脸和问候,如果我哪天没去上班,孩子们会反复念叨:周老师怎么还不来?周老师去哪了?每天午睡,我都会给孩子们讲讲小故事,让他们可以在安静的环境中,听着童话般的故事甜甜地入睡;每天放学,我都会和孩子们聊聊今天一天中,你觉得最开心的事,孩子们都会滔滔不绝,哪怕是很小的事情,从他们的嘴里说出来就是如此的开心。正如高尔基所说:“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谁;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好孩子。”爱时刻陪我左右!

  爱,无处不在!点点滴滴都在身边!

  读完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它教会了我感恩父母,感恩老师。作为老师的我,其实和其他普通的老师是一样的,老师的职业是神圣的,因为他们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孩子,他们是启发孩子心灵、培养孩子智慧的人,他们的地位并不亚于自己的父母,有着同等重要的位子。老师是亿万儿童心灵的智慧之父,他们得到并不富裕的报酬,却在培养未来一代的优秀接班人而辛勤劳动着。所以永远要爱自己的老师,永远要以尊敬的口吻来称呼“老师”这两个字,因为世界上除了父母亲之外,“老师”就是人与人之间最崇高、最亲切的称呼了。回想自己的读书时代,身边出现过许多老师,曾经不经意的小事现在想来却是如此的意犹未尽。老师对于同一个问题会不停反复的念叨;老师对于开小差的孩子会适时的提醒;老师对于薄弱的孩子会个别的指导;老师对于生病的你会时时的关心……这就是我们身边的老师,他们对我们的爱是默默的,是真挚的,是特别的。他们无时无刻不在爱着我们!

  有时躺在暖绵绵的床上,仿佛书中这些故事都一一漂浮在我的眼前,我的心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爱”的洗礼。我如梦初醒,原来爱一直伴我左右!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就让爱随时随地陪伴在我们身边吧!

  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没有爱的教育是虚伪的,但只要我们用心感受,爱就在我们身边。作为一名新教师,我们的爱就爱在平凡的工作,爱就爱在生活中点滴之处。爱体现在扎实的基本功、高度的责任感、精深的专业知识、以及一颗爱孩子们的心。所以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努力对幼儿更多地给予一份真情、一份关注、一点呵护、一些宽容,让幼儿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爱。我手写我心,把真心亮给幼儿看,用真情诉给幼儿听,把真心带给幼儿读,我相信作为新教师的我,从中也会获取到无穷的动力与爱与被爱……

  爱,无处不在!

《爱的教育》读后感5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艾得蒙多·德·亚米契斯于1886年写的一部儿童小说。作品描写了发生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上的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它以孩子的眼光、孩子的口吻,孩子的心灵来观察周围的世界,描写了种种人世间最伟大的爱:老师之爱、学生之爱、父母之爱、儿女之爱、同学之爱……书中的每一件事、每一种爱都不是惊天动地的,但却感人肺腑。主人公十二岁的安利柯极富有同情心,喜欢帮助他人,是一个有上进心、不可多得的少年。他通过自己的眼睛,观察身边的每个人、每件事。他看到的多数是别人的优点。这本书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告诉人们:真正的教育都要建立在真挚的情感和爱的基础上。

  《爱的教育》,我是一口气读完的。吸引我的是那平凡而细腻的文笔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情感。《爱的教育》书中那些平凡的人物:小石匠、卖炭人、父亲的老师、“我”的老师、铁匠的儿子、盲童等常常浮现在我的眼前。

  首先,《爱的教育》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可是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它的意义已经融入每个人的生命中。就如父母的爱,安利柯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记下每天发生的事是他们一家人最快乐的时刻。想到现在很多学生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不想让父母看见,怕父母指责自己有许多想法,不知道这是不是中国父母的悲哀?最简单的东西、事情最能体现亲人之间的情感,可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我作为班主任,深感对学生的教育中,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是教育行为的方向。 爱像人生旅途中的鲜花,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幸福,于是,就想继续不停地走下去,投入满腔的热情,不在乎旅途有多久。我们要告诉学生:“爱”是没有限制的,小到同学之间的友好相处,老师对学生的鼓励教导,父母对孩子关爱照顾,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大到为他人捐献骨髓,献血,捐助希望工程……爱的身影无处不在。

  其次,《爱的教育》里的每章每节,都把各种爱表现得精髓深入、淋漓尽致。

  《爱的教育》这本书,诉说了大量的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这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也使爱在一次次碰撞中升华。虽然,每个孩子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都能体会到经历过的那些爱。爱之所以伟大,还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看完这本书之后,其中有几篇是我特喜欢的。 例如,书中有一篇《高尚的行为》,内容是这样的:作者上课室时,看见三四个同学正在戏弄红头发的克洛西,他是一只胳膊残疾的小孩,他的母亲卖菜为生。有些同学捉弄他,还有人学他一只手挂在脖子上的样子。克洛西坐在座位上,脸色苍白,用求饶的眼光望着他们。那几个戏弄他的同学见他这样,越起劲了,弗兰谛还跳到凳上,扮着克洛西母亲挑菜担的.样子来,学生们见了便哄堂大笑起来。这时克洛西气极了,从桌上抓起墨水瓶,向弗兰谛掷过去,但是弗兰谛闪在一边,默水瓶恰好打在正走进课堂的老师的身上。大家见了,都逃回自己的座位上去,老师变了脸色,厉声问:“这是谁干的?”没有人回答,老师提高了声音再问,这时,卡隆突然站起来,承认是自己干的,但老师说不是他。过了一会儿,老师说决不处罚扔墨水瓶的人。克洛西站了起来,哭着把事情的经过告诉老师。教师便叫那四个顽皮的学生站起来,教育他们要尊重同学和同学的家人,不嘲笑残疾孩子,这是一个优秀民族应有的表现。然后他走到卡隆面前,赞扬他的心灵是高尚的。卡隆还求老师饶恕那些顽皮的孩子。这个故事中,教师及时处理了这个不良事件,教育孩子要有同情心和民族自尊心,学会尊重别人关心别人,就是一个很好的爱的教育的例子。

  想想如今我们的教育中,仍有体罚孩子的行为。许多家长对老师说:“他(她)要是不好好学习,你就狠狠教训他(她)。”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打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吗? 我们身为教师就更应该用一颗宽容的心来对待孩子们,孩子的天性决定他们会在成长道路上犯很多错误,还会重复犯同样的错误。我们应该多包容孩子们无心犯的错,耐心的帮助纠正他们的错误,这样才会真正对他们的成长有益。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牢记的。

  《爱的教育》的确是为人父母,为人师长,一生必读的经典作品。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涵的那种深厚,浓郁的爱的力量,真是很伟大!读读这本书吧。它定会让你受益匪浅!

《爱的教育》读后感6

  这是一部以教育为目的的儿童文学作品。它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歌颂人与人之间团结友爱的高尚情怀;它鼓励人们消除阶级观念,在日常生活的交往中,努力实现各阶级人民相互尊重和相互平等。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爱的教育》都一直是整个意大利的青少年们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爱的教育》这本意大利文的著作它原来的标题是“Cuore”,如果直译的话,应该是“心”的意思。用“心”,也就是用“真诚的心和平等的概念”来对待你身边的每一个人,是该书的教育主旨,也是这本书最局限、甚至可以说最“失败”的一个地方。作为一个专业的新闻工作者,作者对自己生活的那个时代有着深刻的认识,他明知道在他生活的那个年代里,人与人最大的交流障碍在于他们分属于不同的阶级,而这一点不是简单的对“心”的召唤能解决的,但是,他却没有勇气把自己心灵深处最真实的想法讲出来,而只能采取逃避和迂回的办法来号召所有的青少年都做一个有“心”的孩子。这一点,作者自己也早就认识到了,所以,在《爱的教育》获得成功之后,他在一些媒体上对自己的所谓“理智上”和“感情上”的矛盾作了深刻的自我批评。

  该小说是充满着童年情趣的,用通俗简短的语言讲述着一个个的小故事。如《高尚的行为》中的卡罗内同情弱小的克罗西,主动承担责任,他的行为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正如日记中所写:“今天发生的事情,让我们真正了解卡罗内的为人”《全班第一名》的德罗西是全班同学学习的榜样,我有点嫉妒他,但他不仅成绩好,而且很热情有绅士风度,我更加佩服他了。这些故事写出了同学之间的纯洁的爱,是充满着童年的乐趣的,一件小事在孩子的眼中可能会被无限扩大化,孩子的矛盾复杂心态被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我的母亲》《热爱祖国》等写出了父亲深沉的爱。老师“每月的故事”更是一个个有意味的故事。《帕多瓦的爱国青年》《伦巴第的小哨兵》《佛罗伦萨小抄写员》《撒丁岛的小鼓手》《爸爸的护士》等等,这些故事是老师先让孩子抄写然后在课堂朗读的,在孩子当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小学生是一个乐于接受新事物和观念的阶段,在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中,让他们更好地理解了什么是坚持,什么是勇气,什么是孝心,什么是爱国等。

  在《我们的老师》中,作者通过描写老师的表情和语言,勾勒出一个慈祥、亲切而又不失威严的好老师,当他看到同学扮鬼脸时,他并没有责怪,而是说了一句“以后不要这样了!”最后那个学生请求老师的原谅,这一个小小的故事体现了老师用真心感化学生,而不是简单的批评。最感人的老师是思里科父亲的老师,一个八十四的老人,他把一生都献给了教育事业,他每年留出每个学生的作业保存起来,作为他永久的回忆,他是令我们肃然起敬的。当然,小说还写了《学校里的女教师》,她们温和、乐于助人、为人善良《病中的老师》生活拮据,重病中却想着孩子们,如小说中:“我在发高烧。我病得快死了,记住,要用心学算术,多做练习,开始做不出,休息一下继续做,还不行?再休息一下,再从头开始。要慢慢来、向前走,不要着急,头脑发热。……”写出了一个尽职尽责的老师形象,正所谓“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真实写照。

  父母对孩子的爱也是无私的。孩子是父母的希望,是父母的一切。有句话说得对,家长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孩子从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就接受了父母的教育,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他们不仅要言传身教,还要把握着孩子发展的方向。在《爱的教育》中,无论是来自底层的父母,还是有钱有势的绅士,他们大都是以正面的积极的姿态出现的,没有当今社会上父母对孩子的溺爱,而是严格要求孩子们,引导他们与人为善,和睦相处。小说中引人注口的是老师给我们的“每月故事”,许多故事是讲述爱国小英雄的事迹的,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爱国意识。像《帕多瓦的爱国少年》开始所说“不,我绝不是‘懦弱的士兵’!但如果老师每天都能给我们讲一个像今天早晨讲过的.故事,可能我会情愿上学呢!”老师的故事显然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伦巴第的小哨兵》为祖国捐躯而令人敬佩,《撒丁岛的小鼓手》为执行任务而丢了一条腿,激起了孩子们无限的爱国热情。

  该小说不仅写出了人间的多种真爱,也用许多故事告诉了读者一些道理。正如许多小标题一样,告诉读者不要有虚荣心和嫉妒心,要怀有感思之心,做任何事情要有勇气,有胆量,有毅力。《爱的教育》在写父子之爱,同学之爱、师生之爱时,逐渐上升为对社会、祖国的爱。

  作者以一个儿童的视角来叙述故事,通过对儿童视角的准确把握,对儿童世界、成人世界作了逼真展示和深刻剖机“童年永远是一种心理距离,永远是一种心理切入,永远是一种心理觅寻”,在某种程度上,守望童年成为作家们的审关理想,而儿童视角的叙述则是表达他们这一审美理想的最好载体。在小说中读者看到的是一个孩子的日常生活和所做所想,除了这个孩子的天真的活力和丰富的内心世界,读者看不到作者的感情表达,他的感情倾向是隐藏在文宇背后的,这种表达方式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感和说服力。这种在当代叙事学中称为“内聚焦型”视角的采用,一改传统叙事中无所不知的叙述者的位置,通过儿童的感官去看去听。儿童视角的叙述是一种乐于为儿童接受的表达形式,这种儿童文学作品有利于激发儿童读者的联想,想象他们是故事的主人公,从而激发了他们的阅读热情和审美能力。

《爱的教育》读后感7

  耐心等待,给孩子足够的时间,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一个学生在学习上后进了,是因为以前的学习问题如雪球越滚越大,日积月累形成的,哪么化雪过程当然也需要一个时间。

  对学生要有耐心,首先就要对他们有信心。知识的积累,思想意识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育好学生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需要树立信心。有的教师面对学生总是唉声叹气,却不知自己已经放弃了成功。成功,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构成的。转化差生,是我们经常遇到的问题,对差生没有了信心,失去了兴趣,也就失去了耐心。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这无疑是致命的错误。对学生没有耐心,失去耐心就等于失败,因此,耐心需要树立信心,需要坚定的信念。

  其次要有责任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阳光下最纯洁、最伟大的、最光荣的职业,这是世人对我们的尊重,同时也是给我们的一种压力和责任。倘若一个教师的工作不负责任,对学生没有负责任,也就很难做到耐心细致的教育工作。

  《爱的教育》读后感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就总被我们忽略。其实他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爱,不说操劳奔波,单是往书架上新置一本孩子爱看的书,一有咳嗽,药片就摆放在眼前,临睡前不忘再看一眼孩子,就是我们需要张开双臂才能拥抱的深深的爱。当我们陷入困境,没人支持,是父母依然陪在身边,晚上不忘叮嘱一句:早点睡。读了安利柯的故事,我认识到天下父母都有一颗深爱子女的心。安利柯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现在很多学生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读后感《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如果说爱是一次旅游,也许有人会有异议。但爱正是没有尽头的,愉快的旅游。就像生活,如果把生活看成一次服刑,人们为了某一天刑满释放,得到超脱而干沉重的`活儿;那么这样的生活必将使人痛苦厌倦。反之,把生活看成旅游,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读《爱的教育》,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如果爱是奔腾的热血,是跳跃的心灵,那么,我认为这就是对于国家的崇高的爱。也许它听起来很“口号”,但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人,这种爱应牢牢植入我们的心田。当读到安利柯描绘的一幅幅意大利人民为国炸断了双腿,淋弹死守家园的动人场面时,我不禁想到我们祖国大地上也曾浸透了中华儿女的血。同样是为了自己国家的光明,同样可以抛弃一切地厮拼,我被这至高无上的爱的境界折服。我不需为祖国抛头颅了,但祖国需要我们的还有很多。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

  《爱的教育》中,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已经完成了对于爱的思考——爱是博大的,无穷的,伟大的力量。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一部著作。这部书很有意思的是作者以一个小学生的名义,通过日记本的形式,讲述了很小的故事,然后将“爱的教育”融入这些故事,用以培养年轻一代的思想情操。天性纯良,观察敏锐,是个乐观进取的好少年。他的健康成长与书中所描写的真诚宽厚的人际之间的爱是息息相关的。《爱的教育》里没有乏味的说教,也没有豪言壮语,更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它所写的只是一些平凡而善良的人物:像卖炭人、小石匠、铁匠的儿子、少年鼓手、带病上课的教师……以及他们的平凡的日常生活。正是这些看似平凡、实则真实可信的记叙,把读者带入一个爱的世界,让我们在爱中受到教育。这本书中还用了很大的篇幅描写了对祖国崇高伟大的爱,有《帕都亚的小爱国者》、《伦巴底的小哨兵》、《撒地尼呀亚岛的小鼓手》、《爱国》、《意大利》等等。《伦巴底的小哨兵》是一则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故事,故事讲述了一位流浪的小男孩给一支骑兵小队当哨兵,为了看清楚敌军的情况,他不顾危险,勇敢地爬上树梢,最后为祖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故事宣扬了普通的人对祖国的热爱之心,从故事中,我感受到了勇敢和忠诚,感受到了拳拳的赤子之心。《爱国》是一篇爸爸写给恩里科文章,爸爸在恩里科听了一个爱国故事以后,用这个故事的内容教育、启发恩里科。通过这本书我感受到恩里科对祖国崇高伟大的爱国情意。

《爱的教育》读后感8

  笛卡尔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还有一句话,“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所以我认为,在一个人的成长中,离不开好书的阅读,但在关键的时候,还需要有高人为我们指点迷津,这两者好比鸟儿的两只翅膀。如果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拥有了这两只翅膀,他就会在幸福的天空飞得更高、更远。《爱的教育》里面的主人公安利柯就是这样一个幸运的小男孩。他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可以自由自在地读自己喜欢的书,还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有通情达理的父亲和善良的母亲,最重要的是后来他遇到了睿智而伟大的舅父,他教会他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人生哲理。

  安利柯是幸运的,我也是幸运的。我有幸通过上网读到《爱的教育》这本书,更有幸在这本书的续集里认识了舅父这位平凡而伟大的人物。从他的身上,我学到很多,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的“日行三善”的做法。

  “日行三善”,最初是作为一种赠物,在父母双亡后,由本村牧师唐。爱培里斯德送给舅父的。那天早上,牧师告诉舅父:每朝起来,请先自誓一日中须行三件好事,晚上睡时请自省今日预定要做的三件好事曾否实行。这样行去,你的'一生没有一日浪费。刚开始得到这份“赠物”时,舅父很不以为然,认为还不如给他一、二枚银币的好。但第二日,当他独自坐在海边的岩石上时,竟情不自禁地把牧师的话回想起来,坐在那儿沉思了一会儿。结果就是从那时起,他决心依守牧师的教言,每日搜求足以使自己身心与知识完善的三件事。

  五十多年来,他一直不忘唐。爱培里斯德的教训,每日在努力着:

  第一,增进自己的健康;

  第二,把心弄好;

  第三,修养思想。

  这样直到垂老的日子还照样行着。那么,这“日行三善”的经历到底给舅父带来了什么呢?他是这样说的:“我读过很多哲学书,但我感受到,最好的哲学就是每日想努力把自己完善的时候在心里所发见的东西。”他还说:“这最好的哲学这样教示我:人要身体、感情、思想三者平均协调才好。如果其中有一者不完善,就不能成为幸福善良贤明的人。”正因为“日行三善”的“赠物”给他的一生带来了莫大的安慰和幸福,所以舅父决定把这种做法传给他的外甥安利柯,要他养成每日行三件好事的习惯。

  为此,他专门给安利柯制定了一月份一个月的善行计划。比如一月一日的三件事是:

  一、自省自己身体的缺点。

  二、自省自己品性的缺点。

  三、自省自己头脑的缺点。

  一月三十一日的善行计划是: 今日是一月的末日了,自问自答地来考查一月间的成绩吧。

  一、为强健自己的身体起见,本月做了些什么事?

  二、为修养自己的精神起见,本月做了些什么事?

  三、为培养自己的知识起见,本月做了些什么事?

  纵观舅父的“日行三善”,其实就是告诉我们:多做实事,少说空话;多做有益于自己身体、思想、情感的好事,每天积累自己的健康、德行和知识,使自己生活得健康、充实和快乐。由此我想到了古人曾经说过的两句话:“吾日三省吾身”,“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又想到了陶行知的“每天四问”:

  第一问: “自己的健康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

  第二问:“自己的学问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

  第三问:“自己担任的工作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

  第四问:“自己的道德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

  我还想到了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的一段话:“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所有这些,都是告诉我们:要做一个有目标且脚踏实地的人,认认真真地做事,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完人生之路。

  联系自己的实际,我发现,其实我已经在无意中践行着舅父的“日行三善”。比如,我曾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今天我很高兴,因为早上我坚持跑操了;今天我很高兴,因为我上网观看了魏书生关于“教育与人生”的讲座视频;今天我很高兴,因为我帮婆婆干活了……虽然我做的不够完善,坚持得也不够好,但通过自己断断续续、有意无意的亲历行为,我还是感受到了这种做法给我带来的好处。它让我的生活充实了,少了一些无聊空虚;它让我更自信、快乐了,让我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体会到了自己的进步以及帮助别人所带来的快乐……所以我决心将“日行三善”进行到底,真正有意识地用它来指点人生,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让我的生活更健康、更充实、更快乐,让我的人生更有意义!

  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来践行“日行三善”,让我们的生活从此变得充实快乐起来吧!

《爱的教育》读后感9

  几年前曾看到过这样一段话"我在四年前始得此书的日译本,记得曾流了泪三日夜读毕,就是后来在翻译或随便阅读时,还深深地感到刺激,不觉眼睛润湿。这不是悲哀的眼泪,乃是惭愧和感激的眼泪。除了人的资格以外,我在家中早已是二子二女的父亲,在教育界是执过十余年的教鞭的教师。平日为人为父为师的态度,读了这书好像丑女见了美人,自己难堪起来,不觉惭愧了流泪。"我一直想拜读这本让夏丐尊先生如此感动的书《爱的教育》,这个寒假终于如愿以偿了。

  《爱的教育》,我是一口气读完的,虽然我没有流泪,可是我的心已经承认这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吸引我的,似乎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在于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爱的教育》在诉说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使爱在升华。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你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可我们对此的态度行为可能不同。它让我感动的同时也引发了我对于爱的`一些思索。

  首先《爱的教育》的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思考,我与这个意大利小学生一起跋涉,去探寻一个未知的答案。一个四年级小学生在一个学年十个月中所记的日记,包含了同学之间的爱,姐弟之间的爱,子女与父母间的爱,师生之间的爱,对祖国的爱使人读之,尤如在爱的怀抱中成长。

  《爱的教育》中,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知道"爱"是没有限制的,小到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大到捐献骨髓,献血,帮助希望工程……虽然如同空气般的爱有时会被"污染","稀释",甚至"消失",所以希望更多的人去感受一下朴实语言中深厚的爱,我想这部好小说将会把这种美好的感受带给更多更多的人。

  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就总被我们忽略。其实他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爱,不说操劳奔波,单是往书架上新置一本孩子爱看的书,一有咳嗽,药片就摆放在眼前,临睡前不忘再看一眼孩子,就是我们需要张开双臂才能拥抱的深深的爱。当我们陷入困境,没人支持,是父母依然陪在身边,晚上不忘叮嘱一句:早点睡。读了安利柯的故事,我认识到天下父母都有一颗深爱子女的心。安利柯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现在很多学生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

  如果说爱是一次旅游,也许有人会有异议。但爱正是没有尽头的,愉快的旅游。就像生活,如果把生活看成一次服刑,人们为了某一天刑满释放,得到超脱而干沉重的活儿;那么这样的生活必将使人痛苦厌倦。反之,把生活看成旅游,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读《爱的教育》,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

  如果爱是奔腾的热血,是跳跃的心灵,那么,我认为这就是对于国家的崇高的爱。也许它听起来很“口号”,但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人,这种爱应牢牢植入我们的心田。当读到安利柯描绘的一幅幅意大利人民为国炸断了双腿,淋弹死守家园的动人场面时,我不禁想到我们祖国大地上也曾浸透了中华儿女的血。同样是为了自己国家的光明,同样可以抛弃一切地厮拼,我被这至高无上的爱的境界折服。我不需为祖国抛头颅了,但祖国需要我们的还有很多。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

  《爱的教育》中,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已经完成了对于爱的思考——爱是博大的,无穷的,伟大的力量。

  来吧,朋友们,多对别人付出一点关爱,别人一句轻声的道谢会是你最大的安慰。让我们在彼此间搭筑起心灵的桥梁,让这个世界开出爱的繁花!

  得如何去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父母亲即使工作辛苦看见了也高兴,而我自己也交到了许多好朋友,心里更是暖洋洋的。

  其实,所谓的关爱也可以很简单:在他人疲惫的时候递上一杯香浓的热咖啡;在他人困难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在他人失落的时候送上一句温暖的安慰……这些都是对别人的关爱。并且你对别人付出爱的同时,你也会收获到许多,你人性道德的一面也折射出耀眼的光芒。

  来吧,朋友们,多对别人付出一点关爱,别人一句轻声的道谢会是你最大的安慰。让我们在彼此间搭筑起心灵的桥梁,让这个世界开出爱的繁花!

《爱的教育》读后感10

  年前,带着娃去书店买了这本《爱的教育》,看娃读得津津有味,写出阅读记录卡。开学时老师还为此专门打电话说,让娃第一个进行谈天说地三分钟演讲,讲的就是这本书。说实在的,这本书我只听说过,没系统的读过,只在春节和娃读了一小部分。平时事多,我也只能抽空,有空就读一点,有空就读一点。

  书的作者埃·德亚米契斯和译者王干卿在看资料卡时已和娃一起读过了。我先浏览了目录,书是从十月份开始,一直写到了七月份,起初有些疑惑,当读到开学的第一天时,我恍然大悟。本文的主人公是恩利科,一个刚上小学四年级的意大利小男孩子,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在开头中,写到“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三个月的乡下假期梦幻般地过去了。今天早晨,当我母亲送我到巴列迪学校去注册上四年级的。”想一想,这里不正是孩子们刚开学时的生动写照吗?

  名著就是名著,读来给人的感觉是震憾的。这本书越读越喜欢,尽管都是些寻常的小事,但却通过凡人小事给人以深刻启示。书里包念了同学之间的友爱,姐弟之间的爱,师生之间的爱,父母对子女的爱,对国家的热爱,爱贯穿全书的始终。我把自己读的一点体会简单总结如下:

  第一、老师对学生的爱。

  恩利科二年级的女老师,除了带病上课,数年如一日,每逢星期四都带领学生去参观博物馆。每天晚上有一大堆作业等着她去批改,每天晚上都得工作到深更半夜。另外,下午上完课,她还得马不停蹄地去给一个女店主上算术课,当家教老师。

  可以说老师是这个世界上最无私的人了,也只有老师会对你倾囊相授。孩子们的学习老师要操心,孩子的作业要负责,孩子们在学校有矛盾了,老师要解决。尽管老师劳累不堪,但对孩子们却总是循循善诱,关怀备至。当有的孩子写字的姿势毛病,老师就会伤心难过;当孩子们个个品学兼优时,老师也总是那样的喜气洋洋,像温柔慈爱的母样那样对待孩子。

  我也提一下我家娃的老师,就是这样一位爱孩子的老师。孩子有一次,在班上上课突然呕吐了,吐的本子上、书上都是脏的,一股刺鼻的难闻味道。当时正在上课的陈老师,不顾脏,把孩子的身上、书上本子都擦了,清理的干干净净。这样的老师,难道不值得学生、家长爱戴吗?所以,我们要永远怀着肃然起敬的心情称呼“老师”这个字眼。因为老师是一个人能够获得的最崇高最亲切的称呼了。

  第二、父母对孩子的爱。

  在这本书中,恩利科所写的是记忆,每一月的后面,都有父亲或是母亲写给孩子的孩子的信。当恩利科觉得学习是件苦差事时,妈妈教育他要学习。工人们劳累了一天,每天晚上照样到夜校去学习。那些普通人家的妇女和姑娘辛劳了一周后,她们星期天也要到学校去。即使聋哑和双目失明的孩子也不误学习,甚至监狱的'犯人也读书认字。是啊,想一想,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而学习从来都是苦差事,不吃苦你要青春干什么?只有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当恩利科对自己的母亲言行失礼时,他的父亲又耐心地教导他。人世间最神圣的爱莫过于母爱,不管谁践踏了这种爱,他必然落个可悲的下场,这样的父爱沉沉啊。我们都爱孩子,可是我们会爱孩子吗?是一味的宠爱,溺爱,还是有规则的指点教育,通过一件件的小事来引导孩子,恩利科父母给我们作了最好的榜样。

  第三、同学之间的友爱。

  文中通过主人公的笔触描写了很多学生,比如克莱帝,恩利科的好朋友,懂事好学,由于母亲病重,父亲又有事在身,所以克莱帝不得不在学习之余照看母亲和自己家里的小店。比如卡隆,体魄强健,富有正义感和侠义精神,维护了班里的正气。

  当我读到同学们凑钱时,文中对凑钱的细节进行了详细的叙述,既表现出了凑钱的不易,又写出大家积极踊跃的态度。所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们总是觉得这世界缺少爱,其实根本不是这样,只是我们缺少发现爱的的眼晴,爱是无处不在的。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我强烈地感受到孩子们都是非常具有同情心的,看到令人伤心的人和事,都要力争伸出援助之手,这是出自于内心的一种善良品质。那种关心是急切的,也是真诚的。女孩们倾尽全力、不求回报的帮助不仅感动扫烟囱的小女孩,也感动了我。

  当你帮助别人的时候,你的心灵是快乐的,奉献一片爱心,收获无限快乐,你的人生从此就会变得五彩缤纷,世界也会因你的存在而动人。

  第四、对国家的热爱。

  文中运用了大量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和外貌描写,在每月故事中,如帕多瓦的爱国少年,这位意大利的少年,因为那些人辱骂自己的国家,而把别人施舍给他的钱扔了回去;像伦巴第的小少年那样为自己的祖国献身;还有那个少年鼓手为了报信,原本可以保住自己的双腿,而失去自己了一条腿。

  祖国是一个神圣的称呼,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所以当听到某个外国人骂自己的祖国时,我们一定会热血沸腾,满腔怒火。当我们的国家需要我时,我们也一定会像华罗庚那样,不顾自己在美国的优越条件,义无反顾地回到祖国的怀抱!当我们的国家有灾难时,我们会像那些英勇无畏的消防官兵,解放军战士一样,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来悍卫它的尊严!

  看完书,我一直在想,什么是爱,什么是教育?爱的教育里没有乏味的说教,也没有豪言壮语,更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它讲述的只是一些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人,过着与我们一样普普通通的生活。读来,就是这么真实可信,把我们带入一个爱的世界,让我们在爱中受到教育的洗礼。也难怪《爱的教育》被公认为是一部人生成长中的“必读书”。

《爱的教育》读后感11

  曾有人说:“今天的师德水准就是明天的国民素质。”这句话诠释了“教师”这一职业的重要性与特殊性,更让人感受到里面沉甸甸的份量——这里面包含多少爱与责任的担当:有对社会与国家负责输送合格公民的大担当,也有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的点滴之爱。

  《爱与责任的担当》里面的主人公——青岛市即墨区通济街道城西小学一年级三班班主任崔金华老师就是这样一个负责任、有担当与大爱的好老师——一个学生迟到,哪个班级没有发生过?哪个老师没有经历过?可有几个人能像崔老师一样细心,马上电话联络父母;联络不上,即刻向学校汇报,并随即赶往孩子家里,翻墙而入,直到将孩子一家抢救出来。而这一个过程中,哪怕某一个环节没有衔接上,墨妍一家三口的性命十有八九难保。而墨妍一家全部生还的美好结局,是班主任崔老师用责任和爱心诠释着“人民教师”这一崇高职业才能设定的。爱与责任是教师之本,没有它们,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崔老师具有的细心和大爱、高度的职业敏感和责任心,是我们每个三鑫人更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

  我们学校是一所全寄宿制学校。与公立学校不一样,孩子们全天候生活在学校,吃喝拉撒学习均由学校老师负责。与公立学校的老师相比,我们更多了份父母的责任与担当——不仅要教授知识,更要从心理、身体多个维度全方位给予孩子关注与爱,若差之毫厘,务必谬之千里。尤其我们一年级的老师,更需要有一双“透视眼”、一个“小心眼”、一张“灵巧嘴”,从点滴细节关爱学生,做教育教学的有心人。

  一双“透视眼”

  一年级的孩子大多表述能力弱,当自己身体不舒服或者心里有不良情绪时很

  难准确清晰地表述清楚,因此一年级的老师们大多有双“透视眼”。

  例如:每进入任何一个学生活动场所,均要先点名,发现学生未到堂活动,要能马上发现,采取正确措施落实未到学生去向;

  再比如:要能根据孩子当时的肢体语言来判断孩子们的具体诉求,以便及时给予孩子们支持:或送医务室,或帮助孩子解决情绪困惑……

  之所以能形成这双“眼睛”的特殊功能,正因为我们的老师基于对寄宿在校的孩子深沉的关爱呵护。现15班有个特殊孩子,因有轻微的自闭症,常常无法自控自己的情绪与行为。老师们都得时刻要关注这个孩子,发现孩子表情稍有异动立即做出相应的反应,避免孩子情绪失控时造成对其他人的意外伤害;同时还要调整其他学生的情绪,让他们面对这种情况不慌乱,不传播不良信息。就是在这样一群有爱、有担当的老师无私的关爱下,孩子目前仍在学校就读。家长对三鑫的教育是感恩不尽的。

  一个“小心眼”

  一年级是孩子入学伊始,也是脱离家庭建立“社会化行为准则”的关键期。

  老师们在这个关键期一定要“心眼”小一点,从点滴细节入手,指导好孩子们明确每个规范的`行为的准则,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学习习惯;“心眼”也要多一点,灵活采用各种正面管教的方法,适当的时候引导家长们配合支持,家校共建,使教育效益最大化,更使孩子的人格得以健全培养。

  一张“灵巧嘴”

  大家都知道阅读习惯的养成对孩子个人、家庭、民族与社会的发展的重要性。而一年级的孩子刚入学,识字不多,对阅读的兴趣不一。一年级老师应该基于孩子成长需求、社会发展需要,想方设法培养孩子们浓厚的阅读兴趣,为孩子建立广阔的阅读背景,其中最简单便捷的途径便是“为孩子们读书讲故事”,因此需要我们的老师有一张“灵巧嘴”,为孩子们娓娓动听地朗读或讲述,吸引他们进入其情境,产生美好的遐想。

  从军训的第一天开始,一年级老师就全员坚持每天中午提前10分钟到教室,为孩子们进行整本书的午读;傍晚,又踏着西下的夕阳的余晖,老师们又为孩子们开启了二十分钟晚读的旋律。“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要知道,没有一分钱报酬为孩子读一天书不难,读一周书也不难,但坚持一个学期天天如此无私付出,还真不简单。但本着这份为孩子未来发展奠基的爱与担当,老师们默默地、无私地、不懈地坚持着。相信多年以后,每个孩子回忆起自己启蒙阶段老师为自己读书的场面,一定会觉得这是世界上最温暖的声音、最温馨的画面哦!而这一本本好书中的人物形象,也将紧紧扣住孩子们的心弦,合上书本时,他们的性格已受正面的影响。这又是多么的功德无量的一件事呵!

  老师们是这样,员工也是这样。就说我们小学部楼的邓红星师傅吧,仅只是个内保,却坚持在每个课间站到一楼,发现有小朋友追跑打闹,立即制止,十多年如一日……瘦小的身材里蕴含着无限的力量……

  当然更多的老师与员工是默默无闻的,他们不是英雄模范,他们的名字也并不为人熟知,他们只是在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老师的爱与责任。

  是的,在教学生涯中,我们辛苦,我们清贫,有过急躁,有过彷徨,但是选择了这份职业,我们就要努力爱上这份职业,视这份职业为成长自己的平台,感恩每个家长的信任,将孩子们送到我们手中;感恩每个与我们相遇的孩子,愿意用生命中的时光陪伴我们成长……有着这样的心态,才会更愿意在浮华喧嚣里,给自己一处净土。

  我们愿零落成泥,只为香如故。在教育的路途上,我们要做教育教学的有心人,用无微不至的爱、无处不在的责任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爱的教育》读后感12

  读《爱的教育》,有泪有笑,但一直在心底涌动着的是融融的爱意,暖暖的感动!书中几乎涉及到了人世间所有高尚的爱,博大的爱。

  有父母与子女之爱,姐弟之爱,同学之爱,师生之爱;还有对弱者之爱,对不幸者之爱,对劳动之爱,对学习之爱,对环境之爱,对大自然之爱;及至对人民的爱,对军队的爱,对祖国的爱... ...

  所有爱的内容都不空洞,都是生动丰富的,都是融入了生活的,是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这样的爱的教育,才能够真正地被学生所接受。

  新学期,这本书一定要成为我们孩子们首选的爱的教育的引领者!我甚至有些心急,如果孩子们能够一下子就读完全书,该多好啊!或者,在上学期,这本书的内容就已经深入孩子的心中,学生的精神面貌是不是会有很大变化了呢?

  这是一本学校生活的书,书中的某些闪光的人物,一定会成为许多学生心中的偶像,他们应该会使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教育。下学期,期待我的班级能够出现一个“卡罗内”似的学生,这对一个班集体,对一个班主任是非常重要的!期待着爱的教育,会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灵!

  在《爱的教育》中每个月安利柯都会收到父亲或母亲的留言。在留言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这样一段话:老师的名字,永远要用最虔敬的态度来称呼,除了自己父亲的名字以外,老师的名字是世界上最珍贵,最值得怀慕的名字。也正是这些信促使安利柯不断反思自己的言行,也使我们这些读者反省自己言行举止。

  在《爱的教育》中真正吸引我走进去的还是一封安利柯的父亲写给儿子的信,父亲在信中,很严肃的告诉儿子,为什么要尊敬母亲,怎样尊敬母亲。读到这封朴素的信,我想读给我的学生听多么适合。因为他们和安利柯差不多同龄,但是他们有时候对待父母的态度比安利柯的情况要严重的多,有的甚至小小年纪与父母吵架,有的言谈之中不满意,甚至看不起自己的母亲,有的甚至母亲接自己,在深秋的寒风中冻得发抖,儿子却对母亲说出“冻死你才好呢!

  后来我把书放在教室里,给学生们当课外阅读,认为这本书是教育孩子有爱心,学会爱父母,爱别人的继续读下去我才发现,这样的认为太肤浅了,因为我从安利柯父母的做法中感受到了,孩子存在一切问题的根源,是因为有时候我们做大人的还不知道,是谁首先缺少了真正的爱心,而需要接受《爱的教育》。有的家长当着孩子的面就口无遮拦地对老师说孩子的一些缺点,甚至当着小朋友,或客人的面张口就说孩子的短处,当时真的感觉到孩子有时是多么弱小,多么无助,有些做法对他们来说多么不公平或者当父母在质问孩子的.时候,“我说了多少遍为什么你忘带?我怎么对你说的,你为什么写不好?我不是让你好好检查为什么还出错?为什么不好好写?我嘱咐你多少遍了,为什么记不住?你为什么不动脑筋?”用孩子自己在日记中的话说“唠叨地我的头都快炸了”我们大人有没有冷静的问一下自己“为什么,孩子会有这些问题?”根源在哪儿?二年级的孩子存在缺点,学习中做事中遇到困难也是很正常的,我们大人给了这幼小的心灵多少力量的源泉,多少耐心的帮助,孩子不如别人,是他自己不想吗?他做不到除了人之间的正常差异,有没有大人的根源呢?对孩子的爱,什么是真正的爱,怎样爱,什么时候孩子最需要你的真正的爱有许多困惑在《爱的教育》中能找到现成的答案,从中深刻的思考也可以使我们得到更多的启示。

  这本书时刻在提醒我们:在人类的生活中“崇高的心灵”才是最重要的部分。同样感恩是人与人之间联系的桥梁,懂得感恩的人才拥有最崇高的心灵。

  亚米契斯将“爱的教育”巧妙地融入到这本书中所讲述的100个与孩子有关的故事中,让他们在感恩中成长,让他们在“爱”的旋律里,得到高尚的教育。正是因为教育孩子学会热爱学习,热爱劳动,热爱祖国,乐于助人,尊师爱友,体贴父母,才会让孩子懂得感恩,感恩社会,感恩一切对他们付出的人。

  “素质教育就是爱的教育。”对父母,老师,朋友的爱是孩子学习乃至做人的根本,此外,书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

  爱子之情,同学之谊,师生之恩,爱国之感,无不动人心魄,感人至深,尤其是“每月例话”,成为教育孩子感恩和进取的佳作。

  爱的教育,在于爱,而其根本就是感恩,让孩子们在感恩中成长,舞动青春,舞动奇迹!

《爱的教育》读后感13

  一杯茶,一本书,在幽静的心灵氧吧里坐着,这是一种多么美妙的享受。工作后,每天忙于教学,忙于批改作业,看书,成了一种奢望。现在,学校为我们提供了那么多好书,提供了那么好的读书平台。我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读书的重要性。最近,我看了一本《爱的教育》。这是令我终身受益的书,我是用心在读、在享受这本书中的精华。

  爱的教育》这本书的作者是意大利著名的小说家、旅行家亚米契斯,这本书的写作形式与众不同,是以一个四年级小学生在一个学年十个月中所记的日记为主要题材,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患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们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之处,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同学之间的爱,姐弟之间的爱,子女与父母间的爱,师生之间的爱以及对祖国的爱。使人读着读着,犹如在爱的海洋中遨游,感觉特别温馨。

  下面我就给大家讲述其中这样的一个小故事。

  书中的主人公安利柯结束三年级升入四年时,新换了一位老师,这位老师看似相当的严肃,所以学生们对他都有些敬而远之。但在一节上发生的事,让所有的孩子对他开始喜欢起来。在那节课上,这位老师让孩子们默写,这时,有一名学生趁着先生没看见,便跳上椅子玩起洋娃娃来,恰好老师一回头,看见了,这名学生赶紧坐下来,低着头等着挨训。当时我觉得如果换作是我,我一定会对这样贪玩的学生大发雷霆,可这位先生却只是淡淡地对他说:“下次不要再做这种事了。”就转身走开了。当全班学生默写完,他深情地对学生讲述了自己的心声,他说:我们从此要同处一年,让我们好好地过这一年吧。大家要用功,要有规矩。我没有一个亲人,你们就是我的亲人,去年以前,我还有母亲,可母亲死了以后,我只有一个人了。现在除了你们,我没有可爱的人。你们就是我的儿子。我爱你们,请你们也喜欢我。我一个都不愿意责罚你们,请将你们的真心给我看看。请我们全班成为一家,成为我的荣耀。我现在并不要让你们用口来答应我,但我却已经知道你们在心里已经答应了我,我感谢你们。话间刚落,下课铃声响了,所有学生都一改往日的吵闹,都静静地离开了教室,而那名玩洋娃娃的学生听了他这番话以后,()也走到先生身边,哆哆嗦嗦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当读过了这一个小故事后,我当时没有继续再往下读。因为这个故事看似很平常,但却能真实地反映出了这位老师的教育方法。其实这样的事在我们的课堂上也层出不穷,但很多时候我自己却很少能像这位老师一样冷静地处理,而往往都是对学生加以严厉地斥责。虽然淘气的学生表面上是老实了,但过不了多久,他们还会犯同样的错误,究其原因,其实就是自己的教育方法有问题,不会设身处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所以学生当然不会领我们的情。

  记得在自己的课堂上就发生过类似的事情,由于学生在课上不听讲,与周围的同学交头接耳,所以我就大发雷霆,对其大训一番,而学生过了一两天之后,还依然犯错。现在一想起来,自己做得真的不够合格,遇到问题从不能冷静地面对,总是急燥地处理,所以学生们也总是面听计从,但在心里却还是没有真正认识到错误。相比之下,故事中的这位老师才是真正地与学生进行着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地沟通,所以在与这些老师相处的日子中,这些孩子们是那样的活泼,热情,善良,正直……而在他们的影响下,学生每天也是那样快乐地学习,快乐地成长,我想这也对他们今后的人生努力的方向起了很大的决定作用。

  所以,读了《爱的教育》后,我也重新审视了自己平时对学生的教育方法,说实话,虽是同样的为学生好,同样的去用心爱他们,但当自己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时,才会发觉自己对学生爱的方式真的是缺少方法,缺少沟通,最多的却是主观,武断。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是一种关心,一种理解,一种宽容,一种帮助,教师更应该一视同仁地把这样的爱献给学生的。对于不同性格的孩子,作为教师不可避免的会可能有私人的情感选择倾向,但站在教师的立场上,我们就必须用教师的职业的爱去对待每一个孩子,在孩子有困难时,在孩子做错事时,在孩子得到进步时,作为教师都能一视同仁的对待,教师的爱就是渗透在平时的点滴之中,贯穿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

  今后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我也会尽力地像书中那一位位教师学习,将学生看作是成长中的人,看作是自己的朋友,与他们一起品味学习的快乐,享受成长的快乐。

《爱的教育》读后感14

  这是一部写给小学生的儿童小说,作者以孩子的口吻,孩子的笔触,孩子的眼光来写孩子的生活和思想。这样的写法更贴近孩子的内心世界,也更易被孩子们接受。相信孩子用心读完这部书后一定会更爱她的爸爸妈妈,也一定会更互相帮助,互相谦让,他们更会变得比以前善良,勇敢,会更爱自己的国家。不再取笑其他同学,不会再和同学闹矛盾。

  这部小说以日记体的形式记录了发生在主人公安利柯身边各式各样的感人的小故事,如在家里、学校、班级乃至社会生活。像勇敢宽宏大量的卡隆,勤奋能干善良的克洛西,他们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虽然他们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但他们身上却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就是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深深的爱,对亲友、老师,同学、朋友的真挚之情是发自内心的自然流露而毫无做作。但同时也塑造了一些性格不好的人物,如盛气凌人的诺琵斯,不知廉耻的勿兰谛。这样的人在文中与那些善良正直的人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孩子做了一次反面教材。使孩子们在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辨识中慢慢长大、成人,从而形成自己正确的价值观。

  为了更好的读透这本书,建议从以下几点入手:

  1.研读安利柯的的日记部分

  以第一人称讲述了他的校内外生活,以日记的形式呈现,能够让整本书显得更真实,更贴近孩子的日常生活,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让人动情,字里行间洋溢着儿童的纯真与情趣。他可以使孩子了解到如何为人处世,如何成为一个有勇气、充满活力、敢于承担责任和义务的正直的人。

  2.研读安利柯父母的教子篇

  他的爸爸、妈妈、姐姐非常注意对安利柯的教育,特别是他的父亲,每当安利柯犯错时总会及时的以家长的身份给予严厉的批评和纠正。书中出现的这些书信,可以自成一个教育系列。如在《我的母亲》中,针对安利柯对妈妈说了很失礼的话一事,父亲以书信的形式指出了母亲的伟大和儿子的'错误之处,文中说:“安利柯!你当你弟弟的先生来的时候,对于母亲,说了非常失礼的话了!像那样的事不要有第二次啊!我听见你那话,心里苦的好像针刺!……啊,安利柯!须知道亲子之爱,是人间所有感情中最神圣的东西,破坏这感情的人,实是世上最最不幸的人……我原是爱着你,你在我原是最重要的珍宝,可是,你对于母亲如果不孝,我宁愿还是没有你好。不要再走近我!不要来抱我!我现在没有心来还抱你”。在<<小石匠>>中规劝自己的自己的儿子要爱“小石匠”。“安利柯啊!你去扑椅子的时候,我为什么阻止你的,你知道吗?这因为在朋友面前如果扑了,那无异于骂他说:你为什么把这弄脏了?他并不是有意弄污,并且他衣服上所沾的东西,是从他父亲工作时沾来的,不管他是油石灰、漆或是尘埃,绝不脏。劳动不会生出脏东西来,见了劳动着的人,绝不应该说脏啊……一则:他是你的同学;二则:他是个劳动者的儿子。”多么伟大的父亲。还有<<少年笔耕>>又或<<小小抄写员>>叙利亚那种吃苦耐劳、执著、懂事、默默帮父亲分担的精神不由让所有人肃然起敬。在一月份老师读完了每月例话《少年鼓手》后,父亲马上给儿子写了一封<<爱国>>足见父亲是多么用心良苦。<<我的父亲>>、<<母亲的末后一页>>母亲写给儿子的信。

  3.研读老师的每月例话

  每个故事都在教育孩子如何去爱周围的人,如何去爱自己的祖国,每一篇都感人至深。《少年爱国者》中十一岁的少年在一贫如洗、饥肠辘辘中听到三个旅客中伤、攻击自己的祖国“土匪”“骗子”等,的把刚得到捐赠的几个铜币、银币狠狠的投掷向了他们。《少年侦探》中为了侦探敌情爬上树梢牺牲的孩子。《少年鼓手》中为送情报失去一只脚的孩子。<<爸爸的看护者>>少年西西洛因为照顾错父亲,为了让病人能感受到亲人的爱,将错就错始终照顾直至病人安详的离开,使孩子在无形中受到了不仅仅要爱自己的亲人,也要爱朋友、他人,感人肺腑。<<六千里寻母>>中十三岁少年玛尔可,为了寻找为养活全家人而出国打工的母亲,勇敢的一个人踏上了征程,期间辗转多地,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母亲、唤回了母亲求生的欲念,母子深情感天动地。

  4.把握主人公安利柯的人物形象。

  他出身在一个衣食无忧的知识分子家庭,过着优越的生活。但他有着大多数孩子的优良品质:勤奋、善良、勇敢、有爱心等。从10月入学,到第二年7月结束,安利柯和他的同学整整呆了一学年。他珍惜同窗情谊,用善意的目光仔细观察同学们的优缺点,并真诚的记录下来。由于父亲调动工作,安利柯不得不随父母离开了这座小城。临走前,父亲特意带儿子去探望自己44年前的小学老师,给他又上了一堂“尊敬师长”的好课,感人至深。

  5.整体了解、把握书中人物。

  如:正直勇敢、乐于助人的卡隆;勤奋学习、刻苦读书的克徕帝;成绩优秀、富有同情心的代洛西;知恩图报的卡洛斐;不自卑、喜欢读书的斯带地;相貌平平、异常用功的泼来可西。

  当然也有游手好闲、仗势欺人的勿兰谛;嫉妒和虚荣心都强的华梯尼;盛气凌人的诺琵斯等。

  这部书告诉我们:一个人从小不仅要学好各种科学文化知识,还有比学习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对祖国、对家乡、对父母、对老师、对同学、对周围所有人的爱和尊重。

《爱的教育》读后感15

  《爱的教育》是用日记的形式写的,主人公安利柯是一个年仅12岁的小男孩,他仔细观察每一个人,每一件事,用心去爱、去看、去感受身边的一切。

  男孩的爱国情谊已经开始在心里萌发,准备往更大的空间成长了。小男孩不许别人侮辱自己的国家,他不接受侮辱自己国家人的金钱,即使他很贫穷,很需要这笔钱,他毫不犹豫地把银币和铜板都扔出去了。如果我们人人都为国家着想,顾全大局,那国家就不愁不会强大富有。少年的品德、思想是很重要的,少年是国家未来的主人,所以,少年的品德是关乎国家的命运的。每个少年都应该立志学习成绩优秀、遵纪守法的好少年,那国家的将来会少一些罪人和囚犯。

  心动不如行动,其实做好少年很简单,只要尽自己的能力学好习就可以。学生的职责和义务就是学习,等将来长大后报效国家。

  一个人,在小时候不重视心理、品德教育,只重视学习教育,也是不行的,要两头兼顾才行。如果只注重成绩,那这个人道德败坏,他学的知识越多,那他对社会危害就越大。

  做一个好少年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天使和恶魔分别只在一念之间,即使做一个好少年很难,如果不试试看怎么知道你做不到呢?

  《爱的教育》这本书是我的一个“朋友”,其中我最喜欢《一个贫苦的爱国少年》这一篇。

  读书可以滋润我们的心田,陶冶情操,开拓我们的视野,增长知识,提高写作水平。有时候迷茫的人,读一本书后就找到了人生的道路。书籍就是这么神奇,难怪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呢!

  通过读《爱的教育》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有一天,女儿拿着一本书在自己房间里认真地看,我过去瞧了一眼她在看什么书,她说向同学借了一本《爱的教育》回来看,于是我趁自己闲暇时偶偶翻了翻。

  其中一篇写《我的母亲》让我从中领悟到一些道理。因恩利科不尊重父母亲,而受到父亲的批评,父亲从生活的点滴入手历数了母爱的伟大。并让他牢记:人世间最神圣爱莫过于母子之情了。因恩利科生病,他母亲整夜整夜地守在他的床前,屏息静听他的呼吸。母亲以为马上就要失去自己的儿子而怕得浑身发抖,因过度悲伤而痛哭流涕。为减轻孩子一小时的痛苦,宁可牺牲一年的欢乐。为了自己的孩子,她可以沿街乞讨,为了挽救孩子的生命,她可以献出自己的生命。

  尊重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是如今的孩子尊重父母的越来越少了。现在家庭中的孩子尤其是独生子女,在父母亲的眼里都视如掌上明珠,从小娇生惯养,养成了自私、霸道、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孩子的要求你做父母的就一定得满足他,否则就是对他不公平。

  就像书里所说,孩子对母爱已经习以为常了,而忽视了它的存在,进而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我们接受了母爱,却从不会说一声谢谢,不懂得感激,不懂得尊重,我们就扔掉了道义,抛弃了亲情,没有了以心换心的真诚,人性也黯然失色了。等到父母都离开人世了,再想弥补已经来不及了,会成为终生的憾事。

  如今自己身为父母,有时也觉得自己还是做得不够好。希望得到孩子的理解与尊重。这也许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可怜天下父母心。

  前几天给孩子买了《爱的教育》这本课外阅读书,清明假期我自己也看了一看。虽然是适合儿童读的书,我觉得看着也有一些收获,下面我也来说说我的一些感受吧!

  《爱的教育》读后感这一个题目对我来说不确切,或者说不敢当。因为我没有完全看完这本书,只看了一小部分,但是我觉得这不妨碍我对这本书的评价。

  首先,这本书一定是一本好书,这是我对《爱的教育》这本书的最初评估。装订精美,价格也不贵,是这本书的第一优点;开始几页介绍了本书的阅读方式说明和作者简介以及书名翻译的来源,这样阅读之前人们会有一个大体定位这是本书的第二个优点;第三个优点是目录和封面都用彩页,里面还有配图,很适合儿童阅读。

  再下来,这本书是以一个意大利三年级小学生安利柯的日记的形式来写的'。这是一种很好的写作手法,语言平实,叙事生动,很容易被少年儿童接受。书中描写的高尚整治的卡罗纳、真诚热情的克莱蒂、刻苦顽强的波列科西、品学兼优的德罗西、不幸的纳利、虚荣的敖提妮、坏孩子弗兰迪……等等,孩子们阅读时很容易联系到自己周围同学,这样对孩子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还有,《爱的教育》里面写的主要是爱的故事,包括同学之间的友爱;孩子和父母之间的亲情之爱(有父爱、有母爱也有孩子对母亲和父亲的爱);老师与学生间的爱;每月故事里儿童和士兵对国家的热爱。每一个爱的故事都是用一件事来表达,这些故事就是生活中的平常事,让孩子们和我们读起来很自然。

  最后,重申一下《爱的教育》是一本好书。我会坚持看完它,我相信收获会更多!

【《爱的教育》读后感】相关文章:

爱是教育的源泉 教育是植根于爱的04-15

爱的教育读书日记09-11

幸福教育爱做主04-14

学生需要爱的教育04-14

教育呼唤爱的回归04-15

爱的教育(网友来稿)04-14

爱的教育阅读心得12-19

师德案例爱的教育03-03

孝爱与孩子教育03-06

爱的教育教学反思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