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昆虫记》读后感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昆虫记》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昆虫记》读后感1
读《昆虫记》比《海底两万里》要耗时很多,这也许是《海底两万里》比它更好理解,故事性也更强一些吧。总之,今天终于把《昆虫记》读完了,原来昆虫世界也是如此有趣,和海底世界一样令人着迷。我知道了蝉是怎样脱壳的,蚂蚁是以蚜虫分泌物为食,格朗多克蝎子和纳博讷狼蛛谁更胜一筹……
这本书并不像那些标准的科普书,从来没有东拉西扯:这种昆虫是什么门什么目,但又不在什么属什么种。《昆虫记》给人的感觉是很平易近人的,虽然是在描写昆虫的特点,但却时常会令人发笑,感觉和作者一起走进了一个诗化的昆虫世界,去探寻一些诗化的昆虫的奥秘。就像天牛幼虫是破坏树木的罪魁祸首,终日在树木体内以木屑为食物;螳螂的那对危险而完美的捕猎工具是如何为民除害的;松毛虫会绕着花盆排着长队转圈圈;蟋蟀的住宅有多么豪华,靠自己双手奋斗出来的'才是最好的……。让今人头痛的科普文变得和戏剧小说一般有趣,让我们不由自主的想要走近昆虫,了解昆虫,让平凡的昆虫世界变得多姿多彩起来。
所以,在我看来作者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昆虫学家,它更像是一个拥有特殊素材进行创作的文学家。他以千奇百怪的昆虫为对象,以它们的生长习性为材料,用优美的文字向我们展现了另一个世界的可爱之处。
记得罗丹的一句名言:在我们的世界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法布尔发现了属于自己的美,在自己的眼中留下了永久的快乐的世界,并用文字把这些美这些快乐传递给我们每一个人。拨开生活的浮云,就可以发现那份属于自己的美。我们曾经不也是这样吗?希望大家都可以将美留在自己的眼中留在自己的心中,不一定要和法布尔相同,却一样可以让你感受到无比的快乐。
《昆虫记》读后感2
《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观察记录。在书中,法布尔在对昆虫日常生活的描述中体现出作者对于生活的独特欣赏,他真是拥有“哲学家一般的思,美术家一般的看,文学家一般的感受与抒发”。
对于昆虫,我的第一感觉就是不喜欢,特别是苍蝇、蚊子、毛毛虫,更是令人恶心。而法布尔则把昆虫作为自己最好的朋友,把研究昆虫作为一种乐趣,融毕生心血于其中。因为他喜欢昆虫,把昆虫当作知己来看待,所以才能把昆虫写得如此富有神秘色彩,令我这个讨厌昆虫的人也不知不觉地被他的文字所吸引了,开始了解昆虫,愿意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昆虫,但是有时我也会害怕。蜘蛛在他的观察下,已成为了一个超级的“几何大师“,它们发出的电报线可以感知远处的动静;而蟋蟀的家政、住所、乐器也真的可以和人类相媲美。
洋洋十卷的《昆虫记》,我只读了小小的一部分,却已从中看出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和他观察的仔细。从他的文字中可以看出,昆虫是可爱的,是有感情的,它们是大自然的'生灵,是人类朋友,而不是令人憎恨、厌恶的对象。
在法布尔的书中,昆虫们演绎着大自然的经典故事,扮演着主角。它们的一举一动,都被赋予了人们的思想感情;作为生灵,它们与人有着缕缕共同之处,让你不得不为之惊奇、喜悦。今天,我是在通过法布尔的眼睛,享受这份读书的乐趣;而法布尔为此付出一生的艰苦劳动,我却毫无体会。我们只有用心去品味这本书中的精华,才能对他所研究的昆虫有更深一层的认识。
《昆虫记》读后感3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但我认为前提是必须情投意合,而这本书并没有华丽的词语,也没有过多的装点,却令我喜爱,它就是《昆虫记》。
这本书的作者是法国作家法布尔,法布尔是著名的昆虫学家和文学家,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被人世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的维吉尔”而称来自于《昆虫记》,这么一听亦是不朽的著作。
但上述对法布尔的评价只是刻板的百度标准式答案,可以说只是作者的介绍,我对他的评价是:细心的一面,在书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也正是因为如此,读者如同身临其境。了解并融入这本书,我第一反应觉得很无趣,疑惑怎么会有人写虫子好奇他会怎样描写他们?法布尔写了。而且用了许多幽默风趣的语言,把昆虫写的生动有活力。
法布尔等待人民改变态度的同时,开辟了让他肆无忌惮的荒石园,这是不毛之地,有时让他劳神伤心,但却孜孜不倦。这时便实现了他的.愿望,对昆虫不会开膛破肚,而是高淡阔论,对于法布尔说是一块风水宝地,因为他不探究死亡,他在蔚蓝的天空下工作。
法布尔写出蝉的形象,具体有力的说明蝉的传说,根本是,表达了法布尔对这些谣言的厌恶,轻蔑对蝉的同情,对于那些不观察,不思考的人的反感。在法布尔的笔下,那些昆虫仿佛有活力了些,善于伪装的枯叶蝶让人们惊叹不止,人们通过观察动物的生活习惯和生理结构,有了很多的发明创造。他对昆虫多么的热爱,他就是我们的榜样,是我们的热爱大自然的榜样。其实,一个人的潜力是无穷的,就像法布尔一样热爱昆虫,所以他有毅力写下《昆虫记》,可见,他非常有决心了。
法布尔的这本书揭开了昆虫世界的神秘面纱,同时还将昆虫生活与人类社会巧妙的联合在一起,成为社会与文学文明完美的典范,正是如此,我们要多读这样的好书,把读书的精神发扬光大!
《昆虫记》读后感4
你了解昆虫吗?世界上的昆虫你又知道多少呢?
也许有些人会说知道,上网查一下,就全知道了;的确,在这个互联网十分发达的时代,万能的搜索引擎几乎能够告诉我们一切。但作为学生,应该学会从书中汲取知识,而不是依赖网络。
这个暑假,我又看了一遍《昆虫记》。
这部书是来自法国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书中法布尔写了各种各样的昆虫,从它们的生活习性,生活地方,捕食方法等来介绍昆虫。
这本书简单易懂,知识丰富,很多昆虫的名字很奇特,比如:豌豆象,莱豆象等,还有许多奇特地习性。
以前我认为昆虫都是很恶心,令人厌恶的,但自从读了《昆虫记》后,昆虫在我心中的'形象彻底变了。原来昆虫和人一样有生有死,有劳动,掠夺等许多活动,他们中有食草的昆虫,有食肉的昆虫,好像身临其境般,把我带进了昆虫的世界。
继续阅读《昆虫记》,我看到法布尔细致入微观察毛虫旅行,我看到他不顾危险捉黄蜂,看到他大胆假设,谨慎实验,反复推敲过程,一步一步推断高鼻蜂毒针的作用时间与效果,萤火虫的捕食过程……
一次实验失败了,他收集数据,分析原因,转身又设计下一次。严谨的实验方法,大胆的质疑精神,勤勉的作风,这一次,在他身上,我看到了“科学精神”及其博大精深中的内涵。
我想,这部书不仅要学习书中的昆虫知识,更重要的是他那种精神。今后,我也要向法布尔学习,与他一样,做一个热爱科学,孜孜不倦,勇于探索、坚持不懈的人,好好学习,努力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
《昆虫记》读后感5
小小的昆虫根本不明白死是怎么回事,同样也不知道自杀是怎么回事。用人类的语言来说,就是即刻中断生命极端痛苦的一种表现。我读了昆虫记中白蝎自杀的一篇文章后,我才知道昆虫面对绝境时的选择。
这篇文章讲了法布尔为了弄清白蝎会不会自杀的事而自行实验了一番,最后发现白蝎等其它的小昆虫不会在绝境中放弃自己生命的`道理。我也明白了提前结束生命是一种懦弱的表现。
作者用一只大白蝎来做实验,把它放在一圈烧红的木炭围成的火墙里。一开始,蝎子被火烫了一下,它倒退着在火圈里打转,一不留神又被烫了一下。只见它左一闪,右一闪不顾方向的乱蹦乱跳,结果被通红的木炭烫了一下又一下。这下它发疯了,挥舞着长枪,再反卷成钩子,没有章法的乱舞自己的钳子。突然它变得一动不动,平卧在地上。当时作者认为它可能已死了,在最后的狂舞中有一剑刺中了自己,死去了。直到作者停下看时,才恍然大悟。原来那只大白蝎并没有死!当作者把它再放到沙地上时,它又变得活蹦乱跳,生机盎然。它的装死行为让我看到了昆虫的生命观,在死亡面前,它们也把生命看得无比重要,何况我们呢?
虽然那只昆虫并没有自杀,但它却告诉我们,生命是一种很严肃的东西,不能一遇到拦路荆棘和烦恼琐事就把它摒弃。这正是昆虫给给予我们的它们全然不知的道理。相比之下,我们人类常常感觉有勇气和魄力从生活的苦难中自行解脱,这似乎是我们比动物高一级的标志,但这一刻,我倒觉得我们变得非常渺小。
在有些人眼里,只有人类才知道生命的狂欢后会怎么去结束;只有人类才能预见自己的末日;只有人类对死才怀着崇拜之情,动物们无一能想到。但是,人虽然懂得这些,却从未真正意识到芸芸众生渴求生命的平等,当你看到被人圈养的动物时,它们的哀嚎可是对生命自由的渴望?它们的沉默可是对家园的思念?我想,这些或许都有,可是我们却常常忽略了它们,今天,我从昆虫身上看到了,它们有着比人类更强烈,更直接,更伟大的本能!
《昆虫记》读后感6
《昆虫记》(Souvenirs Entomologiques)又称《昆虫世界》《昆虫物语》《昆虫学札记》或《昆虫的故事》,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创作的长篇生物学著作,共十卷。1879年第一卷首次出版,1907年全书首次出版,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它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也是一部科学百科。
第一位把《昆虫记》导入中国的就是鲁迅的弟弟周作人。《昆虫记》中,法布尔把各种各样的昆虫描述的栩栩如生。让大家了解昆虫的生育、劳作、狩猎与死亡,平实的文字,清新自然;幽默的叙述,惹人捧腹……人性化的虫子们翩然登场,多么奇异、搞笑的故事,让我没有梦幻感,那些具体的`文字,不时让我感觉放大镜、潮湿、星辰,还有虫子的气味存在,仿佛置身于现场一般。从中,我明白了禅是怎样脱壳的;屎壳郎是如何滚粪球;蚂蚁是怎样去吃蚜虫的分泌物的……
昆虫记是法布尔用尽毕生心血观察研究昆虫所写出的,其中详尽的讲述了昆虫的特征,本能、习性、劳动、婚姻、繁衍和死亡。这些朴实的文字让人如同身临其境一般,可以感受到湿润的泥土,高大的树木,广阔的天空。那些对昆虫的细节描写不得不让人佩服法布尔观察得细致入微。
《昆虫记》不仅是一部科学百科,更多的是作者对于世事的思考。文中无不包含了对生命的尊重。我们要学习敬畏自然。敬畏自然就是敬畏自己。我觉得《昆虫记》是值得一生阅读的好书希望大家读一读。
《昆虫记》读后感7
今年暑假,我看了《昆虫记》一书,我获得了许多收获。
这本书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从事研究昆虫学,他用了一生的精力,长期在荒山野岭收集了成千上万种昆虫的资料,如:昆虫的生活习性和成长过程等等。最后撰写了科学巨著《昆虫记》。
看完了这本书,我认识了捕食高手螳螂、爱美的被管虫、快乐的蟋蟀、挖隧道的矿峰、不会迷失方向的蜜蜂、环境清洁工绿蝇、有两颗毒牙的狼蛛、“小鬼”恩布沙、吃枯露菌的甲虫、捕食苍蝇的捕蝇蜂、娇小的赤条蜂、喜好唱歌的蝉……
其中,我觉得最搞笑的昆虫就是松毛虫了!它们也叫“列队虫”,至于它们为什么叫“列队虫”呢,你先好好想想,再来看我的答案吧!看!第一条松毛虫走到哪,其余的就跟到哪。它们排着整齐的队伍,中间没有一点儿空隙。它们总是单行排,无论第一只松毛虫走的路弯弯曲曲、打转,后面的松毛虫依然照做。就算是在原地打转了几天几夜,它们也都照着第一只松毛虫做。松毛虫走路是都会一边走一边吐丝,这些丝都是让它们回家时会更方便。此刻明白他们为什么也叫“列队虫”了吧!。瞧!这些小昆虫是多么的搞笑呀!
透过看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在昆虫世界也有许多好妈妈,它们为自我的.儿女们到处寻找食物,就算在去世之前,也时刻为自我的儿女们着想。比如捕蝇蜂妈妈,它的孩子会越来越大,食量也越大,捕蝇蜂妈妈就得出远门给宝宝找食物,如果找不到,宝宝就会挨饿。直到宝宝完全长大,繁忙的妈妈才能够松口气。我的妈妈也一样,她每一天辛苦地工作,照顾我们,时刻为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操劳。
听完了我的介绍后,你已经迫不及待地要来看这本书了吧?说不定你的收获比我还要多呢!
《昆虫记》读后感8
弱肉强食,物竞天择,残酷的从林法则在昆虫的世界中一样适用。法布尔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昆虫之间相互残杀的情景。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蝉和蜗牛,两者都是性情温顺的昆虫,但也因此遭到贪婪残忍的昆虫的欺压。
先说蝉,尽管蝉是个宠然大物,但仍然拿那些居心叵测的小蜂科昆虫没撤。这种昆虫用穿刺工具刺破蝉卵,把自己卵产进去,蝉卵就成了孵化出的幼虫的.食物。
法布尔叹息道:“宽厚的宠然大物啊,你转过身来,把这些侏儒踩扁吧!”可是蝉做不到,它的善良,让这侏儒肆意妄为。说白了,就是人善被人欺,被人利用,自己却毫无办法。
再说蜗牛,蜗牛时常被金步甲攻击,尤其是有些缺口的蜗牛,正如法布尔所说,“金步甲需要的是我残废者。”这就是昆虫世界,弱者得不到同情与怜悯。
这个社会也是如此,只有强者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这就如同“门可罗雀”这个成语一样。
相传,汉朝时,有位翟公,时任廷尉,声名显赫,有权有势。很多人就来巴结他,翟府门口每天都堵得水泄不通。可是没过多久,有人上书弹劾翟公执法不公。皇上见后震怒,并未详细查证,就罢免了翟公。而翟公过去的门客,无人为他平反,反而疏远了他。可是不久后,皇帝查明翟公是被冤枉的之后,今其官复原职。那些阿谀奉承的人又都跑了回来,但这次翟公不再像过去一样热情地招待他们,而是在门上写道:“一生一死,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不过我个人以为,翟公不必如此,毕竟人顺境时的友谊,往往不是那么牢靠的,因为投靠弱者,没什么前途,只有依附强者,才有可能更上一层楼。
《昆虫记》读后感9
在暑假,我带着一个个问题以及内心深处的兴奋花了4天时间读完了有趣的《昆虫记》。
我发现《昆虫记》是以人性关照虫性,又用虫性反观社会人生,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
我读到《昆虫记》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
我感到法布尔通过仔细观察后,深刻的描绘了多种昆虫的生活,真实地记录了昆虫的习性、活动、婚恋、繁衍和死亡,种种描写无不渗透这法布尔对人类的思考,睿智和哲思跃然纸上。
在书中我认识到了很多朋友,它们都是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昆虫:树林和田野的居民、在青草中追逐嘻戏或在地下开凿动穴的住户、披针带刺和身着鞘翅甲胄的战士、所有那些要向我们吐露某个秘密或传授某项知识的朋友、被寓言掩盖了真实面目的`蝉以及赫赫有名的墓室圣甲虫。
其实,它们之间还有你不知道的趣事。比如“受害者联盟”队的:蝉、螳螂、被管虫。蚂蚁是它们的公敌,它们深受其害。蝉的食物会被蚂蚁掠夺,螳螂的幼虫会被蚂蚁残害,有时被管虫连“衣服”都没穿好,就会被蚂蚁咬得粉碎。它们可以联盟,对抗蚂蚁。又比如“八方食客”:螳螂、西班牙犀头、白面孔螽斯。它们都很贪吃。螳螂凶器很多,专为捕杀猎物――蝗虫、蚱蜢、蜂蜜,甚至同类;西班牙犀头,把大量食物积成乱七八糟的一堆,这些积蓄可以吃多久,它就在地下待多久;白面孔螽斯既吃新鲜的肉食,比如蚱蜢、蝗虫,又吃莴苣叶等蔬菜,荤素搭配重养生。八方食客,食遍八方!
法布尔对科学一丝不苟的精神是值得我敬佩的。为了观察虻蝇蛴螬,法布尔甘愿在烈日下屏息观察数十天,酷热的天气连蝉都难以忍受,法布尔却耐心坚持。这是多么可贵的精神啊!
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去品味《昆虫记》,感受自然昆虫的可爱,感受法布尔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
《昆虫记》读后感10
暑假里,妈妈给我买了一本名叫《昆虫记》的书,看了以后使原本就对昆虫非常感兴趣的我,就越发地喜欢上这些小虫子。
《昆虫记》这本巨著的作者是法国作家法布尔,他拥有哲学家一般的思想,美术家一般的观察能力,文学家一般的感受和抒写。他耗费一身的光阴来观察、研究昆虫,并将其记录下来,这本让他花费毕生心血的杰作先后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
通过作者的描写,我能想象昆虫在活动的画面,蝉在歌唱,蟋蟀在管理家务,蜘蛛在捕获食物……多么神奇的大自然啊。兽类动物有弱肉强食、寄生的现象,昆虫里也有类似的情况,蝉产卵的时候,有一种比蚂蚁还要小的`小虫子,会将自己的卵产在蝉卵上面,而这种小虫子发育要比蝉快好几个月,这种小虫子的幼虫便拿蝉卵作为食物,供自己生长发育所需。
小时候,在看《黑猫警长》动画片时,有一集是说母螳螂在结婚当夜将公螳螂吃掉,然后黑猫警长来破案的故事。一直以为这只是编造的,看了《昆虫记》后发现,这个动画片是真实的科教故事。让我了解了螳螂是一种无情的昆虫,母螳螂竟会六亲不认地把它的亲人吞食掉,产卵后便再也不回来了,不管自己的亲生子女能否健康成长!
在这本书里,作者将专业知识与人生感悟融于一体,娓娓道来,在对昆虫日常生活习性、特征的描述中体现作者对生活特有的眼光。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本人对生命的热爱。
在这本书中,作者不是经过解剖等工序来完成自己的作品,而是亲身溶入大自然,不顾野外冒险的危险,就好比描写黄蜂,作者很细致地描绘了当时怎么冒着危险去观察黄蜂巢,又怎样弄懂黄蜂的习性,写得非常精彩有趣。
我非常喜爱《昆虫记》这本书,没事时我拿起它,沉浸在其中,仿佛和法布尔一起探究昆虫世界的奥秘。
《昆虫记》读后感11
看了这本书,我才知道原来昆虫世界有这么多的奥秘,我仅仅翻开了《昆虫记》的第一页,我就被这本有趣的书迷住了。接下来的几天,我就窝在家看这本令我兴趣盎然的书,从中我知道了许多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的东西:蝉是怎样脱壳的;蚂蚁是怎样去吃蚜虫的分泌物的;蟋蟀是怎样建造巢穴的。这些奇妙的事情让我不禁浮想联翩,我仿佛看见了自由自在嬉戏的小鱼,看到了蹦来蹦去的蚱蜢,听见了蝉的鸣叫,听到了百灵婉转的歌声。
这本书还让我交了许多“朋友”,有勤劳的蜜蜂,有挥舞着双刀的螳螂,有爱唱歌的蝉,还有温顺的`猫,团结一心的蚂蚁,恐怖吓人的蜘蛛??这是一部讲述可爱的昆虫们生育、劳作、狩猎与死亡的科普书,作者法布尔只用了简简单单的文字,就幽默的向我们介绍了许许多多新奇的昆虫,让人无比新奇,无比赞叹法布尔的文笔之妙。
看着看着,虫子们都翩然登场,多么有趣的故事啊!我从不知道昆虫的世界里也有弱肉强食,也有劳动,也有天敌。法布尔的《昆虫记》让我明白了这些道理,让我对昆虫的了解更上了一层。法布尔的昆虫记没有不真实感,因为这些原本就是真实的事。没有空虚感,因为那些文字,那些描写写得非常详细,不时让我感觉仿佛置身于现场一样。从来没有被我重视过的昆虫在不知不觉间已经融入了我的心灵,走进了我的生活。我敬佩法布尔,敬佩他对科学的严谨,敬佩他观察的细致,敬佩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追求自己的理想,追求昆虫的精神。
我们要向法布尔学习,学习他的坚持不懈。我们要向法布尔看齐,争取做到对事物严谨的态度。
《昆虫记》为我们打开了知识的大门,为我们开启了通往昆虫世界的大路,让我们一起走向那神奇的昆虫世界吧!
《昆虫记》读后感12
《昆虫记》这本书,在人们眼中看来,似乎听起来就是一本无聊的有关昆虫的小说,而实际却是一部科普说明文。在法国著名科学家法布尔的笔下,谱写出了一部部关于昆虫的乐章,字里行间中都充满了这个科学家对大自然深深的热爱,将自己的毕生所学写成了这本《昆虫记》。
法布尔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尊重和敬仰,为自己所热爱的事业竭尽全力,倾尽了自己的所有时间来仔细研究昆虫,《昆虫记》极为详细的为人们介绍了昆虫的生活如: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甲虫、蟋蟀等等。这给后世对昆虫界的研究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使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有了更深高层次的提升。
法布尔获得这么大的成就,并不是来自什么运气的,而是通过对昆虫的细心观察,法布尔出生在农民家庭,就依靠这自己的坚持,获得了多个学位。法布尔的前半生一贫如洗,后半生才几乎解决温饱,他勤于自修,精心选择研究方向,坚持不懈地进行观察研究昆虫及植物,不断获得新成果。
《昆虫记》不是一本无聊的有关昆虫的介绍,而是一个人用自己的一生撰写出来的经验,是人类打开昆虫世界的钥匙,更是一个充满知识的宝库。人们都很喜欢动物,但我们的喜欢远不及法布尔的那种痴迷,他的这种求知欲和他探索精神是值得我们探索的,而《昆虫记》更是我们一生中宝贵的财富。
我们要学习法布尔勇于探索世界、勇于追求真理的勇气和毅力,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像第一次做一样,用心去学。
读完《昆虫记》我终于读懂了他所说的`:“当疑问解开时,觉得没有比这再简单不过的了,然而在寻求解答的时候,简直就像捕捉天上的云彩。”让人明白了法布尔为世界做出的重要贡献。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有仔细的观察到周围的一切,才能理解这个世界的奇妙之处,这是我读完《昆虫记》后所理解到的。
《昆虫记》读后感13
法布尔是一位法国著名的科学家,科普作家。今天,我终于读完了法布尔所写的一部著作——《昆虫记》。法布尔是第一位在自然界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穷其毕生精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写成了《昆虫记》这部昆虫学巨著,他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和爱 法布尔刻苦钻研,牺牲了自己私有的时间去观察昆虫。《昆虫记》详细地描绘了昆虫的生活:如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甲虫、蟋蟀,等等。这给后世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使人类社会迅速走了现代文明。
法布尔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并不是容易。他出生于农民家庭,家里没人上过学从小生活贫困,靠自学先后取得多个学位。他前半生一贫如洗,后半生勉强温饱,但法布尔没有向各种困难屈服,他勤于自修,精心选择研究方向,坚持不懈地进行观察研究昆虫及植物,不断获得新成果。法布尔一生最大兴趣,尽在于探索生命世界的真面目,发现自然界蕴含着的科学真理。他正因为热爱真理所以撰写《昆虫记》。
我多么渴望像法布尔那样,到知识的海洋中去遨游,到科学的世界去探索,去揭开自然界中的一个又一个奥秘,为人类造福啊!然而同法布尔相比,我真感到羞愧。法布尔能在这么困苦的环境下研究昆虫,而我在这么好的条件下连最起码的数学题都不认真,不刻苦,一遍做不出来,就不想动脑筋,有时还乱发脾气。
读过《昆虫记》作者的生平和《昆虫记》,我感受非常深刻,《昆虫记》不仅仅充满着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蕴涵着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求真精神,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在生活中和学习中,我们要学习法布尔勇于探索世界、勇于追求真理的勇气和毅力,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像法布尔那样,要有一种严谨的科学精神,我们要坚持“世上无难事,只要有心人”。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不懈,即使条件艰苦,也要为了理想而不断奋斗。
《昆虫记》读后感14
每每下雨时,我都会趴在墙角边观察小蚂蚁搬家,给小蜗牛们做房子。夏天静静地坐在树下听着知了的鸣叫。常常在公园的林荫道上发现一只金龟子绿色甲壳泛着金色的光,惬意的停歇。夜空中,一道细细的绿光在树丛和夜幕间隐约闪烁,这是黑夜间提着灯笼的小精灵们。我是如此欣喜,因为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这可爱的萤火虫。
当我轻轻翻开法布尔的《昆虫记》时,我被里面优美的文字、细腻的刻画所深深地吸引。它似乎我把带进了一个童话般的世界,带进了一个“虫人”的世界,他们每一天上演着各自的电影。它们的生活是那样的趣味、新奇。法布尔花了十年时间记录了昆虫们的习性、喜好、本能,并珍视它们的生命。一座荒石园,里面住着作者和他所珍爱的“小精灵”。打开这本书,就像走进一个多彩的昆虫世界!你能够跟着蝉聆听它在日光中长久不歇的歌唱;你能够随着萤火虫一齐在草丛间飞行,提着它那盏不灭的灯,忽上忽下,戏耍飞舞,在夏夜中玩耍。你还能够欣赏到舍腰蜂、矿蜂那精湛的建筑技艺,狼蛛那凶猛的捕食方式,园蛛那无与伦比的织网水平,蝎子们至死不渝的感情……热爱一切生命,他们尽是精灵。
在作家法布尔的笔下,小动物们是如此的`可爱。它们有一些是庞大的,有一些是弱小的,有些聪明,又有些残忍。可是它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
“像哲学家一般的思,像艺术家一般的看,像文学家一般的写。”法布尔笔下的昆虫世界是如此的奇妙,每一天都充满了新奇,我在作者的笔下感受这份欢乐和幸福。
《昆虫记》读后感15
《昆虫记》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也是一部科学百科。
它熔作者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观照虫性,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这本书以忠实于法文原著整体风貌及表达特色为选择原则,让中国读者首次领略《昆虫记》的真实面目。一个人耗费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虫子”,已经算是奇迹了;一个人一生专为“虫子”写出十卷大部头的书,更不能不说是奇迹;而这些写“虫子”的书居然一版再版,先后被翻译成多种文字,直到百年之后还会在读书界一次又一次引起轰动,更是奇迹中的奇迹。
这些奇迹的创造者就是《昆虫记》的作者法布尔。法布尔拥有“哲学家一般的思,美术家一般的看,文学家一般的感受与抒写”。在本书中,作者将知识与人生感悟融于一炉,娓娓道来,在对一种种昆虫、日常习性、特征的描述中体现出作者对世事特有的眼光。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本人对生命的尊重与热。本书的`问世被看作动物心理学的诞生。
《昆虫记》不仅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法布尔也由此获得了“科学诗人”、“昆虫荷马”、“昆虫世界的维吉尔”等桂冠。人类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包括“蜘蛛”“黄蜂”“蝎子”“象鼻虫”在内,都在同一个紧密联系的系统之中,昆虫也是地球生物链上不可缺少的一环,昆虫的生命也应当得到尊重。
《昆虫记》的确是一个奇迹,是由人类杰出的代表法布尔与自然界众多的平凡子民――昆虫,共同谱写的一部生命的乐章,一部永远解读不尽的书。这样一个奇迹,在人类即将迈进新世纪大门、地球即将迎来生态学时代的紧要关头,也许会为我们提供更珍贵的启示。
【《昆虫记》读后感】相关文章:
昆虫记的读后感07-08
昆虫记读后感07-18
《昆虫记》读后感07-17
《昆虫记》的读后感10-24
[精选]昆虫记读后感07-03
《昆虫记》读后感【精选】07-03
【精选】昆虫记读后感07-11
【精选】《昆虫记》读后感07-06
昆虫记读后感[精选]07-07
《昆虫记》读后感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