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

时间:2024-09-21 04:29:43 读后感 我要投稿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1

  高尔基在给茨威格的回信曾写到:“以其惊人的诚挚语调,对女人超人的温存,主题的独创性,以及只有真正的艺术家才具有的奇异表现力,使我深为震动。读着这个短篇小说,我高兴的笑了起来——您写得真好!由于对您的女主人公的同情,由于她的形象以及她悲痛的心曲使我激动得难以自制,我竟丝毫不感羞耻地哭了起来。”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奥地利著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优秀短篇小说之一。

  著名的小说家41岁生日的那天,从外面游玩回到家里,在信箱里看到一封厚的奇怪的信,他好奇的打开信封坐下来看:

  一个女人,在生命以最美绽放的十八年,去守侯一份仅仅是她所珍惜的感情。看着深爱的人周旋在香肩软腰里,一次邂逅,一次遗忘;再次邂逅,再次遗忘,心是怎样的痛?

  不是没有失望,只是任失望一次次侵袭,却控制不住自我继续爱着,又或者,她根本没想去控制。从年幼的她撞到他怀里那一刻开始,爱,是那许多年一向支撑她活下去的勇气。“世间再没有比置身人群之中,却又孤独生活更可怕的了”,“我一心想着你,在心灵深处始终单独和你呆在一齐。”不在他身边六年,就是这样靠回忆,不到一年的点点滴滴的回忆度日。然后,回到他的周围,希翼着能到他的身边。

  “我一回来就去找你!”这是他离开前的承诺,一个男人是这样能够轻易的将承诺说出口,却又完全不留任何痕迹的忘记。能够不拥有,但是不要拥有后再失去,那种空白的痛让人难以承受。这个坚强的女人却带着深深的失望,和一个属于他们的孩子,孤身远行了,带着爱离开了。

  “我期望你想起我来总是怀着感情,怀着感念。纪念那忘却的时刻。”然而,他却不会想起,如果没有这最终的一封信。

  8年,又是8年的时间,她回来了,她游弋在形形色色的男人中间,为了让他的孩子,能够过和他同样的生活,不沾染灰尘,杂质的生活。她永远理解不了任何人,在内心,她只爱一个人,一个将她遗忘的那样彻底的一个人。能够放下自尊,放下一切去爱他,不在乎自我会不会让他觉得低贱。又是一次离别,同样的房间,同样的话语,“我一回来就去找你。”她灼灼的看着他,期望他能够回忆起她以前的幸福,但是,他没有,终没有记起这个女人。她明白,这又是一次永远不会实现的承诺。

  她这样失落的穿戴着,即将离开那间承载着她一生梦的房间时,在镜子里看到他往她暖手套里塞进钞票时,我体会着心如刀割的感觉。在他眼中,她只是个风尘女子。是的.,没有自尊的风尘女子。那一刻,她绝望了吧?疼到颤抖。

  头发花白的管家都能记得的,而他却能这样忘记。眼泪最后在无人看见的地方滴落。

  “可一夜之间他就残忍的撇下我走了。一去永不复回。我又是孤零零的一个人了,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孤单。”恒久以来她的爱转移的承载体也失去了,最后,内心不可承受的坍塌的了。绝望,彻底离开,结束自我的伤,自我的痛。

  这样一个为爱而生,为爱而死的女人,让我心疼,让我动容。这就是女人,为爱能够不计一切,能够飞蛾扑火,为了一点点的幸福,即使再短暂的幸福,能够用一身的伤痛去守侯。无论那是个怎样样的男人,无论是否值得。爱了,永不回头。

  信最后看完了,一些零碎的片段似乎能够拼凑起来,他似乎记起当初的小女孩,记起那三天的相处,那个年轻女郎的美丽,但是他不明白她的名字!他的身体已经麻木,手上的信滑落在地,桌子上的花瓶,在这天他生日的这一天,第一次空着,他也明白已经也将空着,他似乎吻到了白色玫瑰淡淡的味道还弥漫在这个屋子!他的眼泪最后掉下!

  他努力的站起来,走到门口,推开房门,望向对面的屋子,隐隐约约,那个不起眼的小房间,有依稀的灯光,窗户微微的开着一线,窗户后面是女人十八年前童年时的样貌,她纯洁,美丽的眼睛,偷偷的观察着他的一切。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2

  没有一个故事像这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这样如此的沉重。

  如同我看陈丹青笔下的专门描述旧上海女子上官的女儿露露的命运那般让人窝心和难过。

  一切还没开始便已宣告了结束。

  什么是什么啊?什么又是什么啊?一切都是什么?人生就是被这样的什么给毁灭了,可毁灭的操纵者,竟然还是自己。

  只是因为喜欢一个男子,宿命般的喜欢,便不顾一切的飞蛾扑火。

  可是,又因为爱,百般的隐忍,爱得如此低调和黯然失色。只为,所爱的这个男子是个滥情之人,如同胡兰成,每到一处总是拈花惹草,风流韵事不断,亦不觉心愧。而这个滥情之人,一点儿也没觉察这个爱他到极点的女人,为了他怀孕,为了他忍受了一切的痛苦是是非,为了他千般的等待万般的企盼,却依旧没有得到他的任何一点关注。

  通过这种方式接近的男子,转身,这个男子就已经忘记了她。

  她的所有为爱忍受的一切痛苦,他不知道,孩子不知道,别人也不知道。

  但是,因果知道的。最直接最残忍的惩罚,是这个孩子的因病夭折。而这一切,这个孩子的父亲,竟然还是一无所知。从一开始就不自知的,所有,到最后还是不自知。知道的时候,这个属于他的孩子已经远去,而这个爱他到骨子里的女人,也是和他永别的时刻了。

  女人用一封厚厚的信,将前因后果来来回回仔仔细细啰里啰唆的全部讲述给了他听,包括如何开始注意他,包括他如何用眼神征服了她。其实,他的眼神不只是对着她一个人的,所有经过他身边的女人都能享受他的这种眼神,那种充满柔情蜜意的,天生就会诱惑女人的眼神,脉脉含情,又荡人心魄。彼时,这个女子还是个女孩,才13岁,缺乏呵护缺乏关爱毫无抵抗能力的爱上了这种注定是悲剧的眼神。

  死心塌地、舍身忘己的爱着这个花心的男人,年少的爱恋那么幼稚那么肤浅那么愚蠢,以为爱上了就不会再变心了,过去是这样,以后也就这样,就这样会爱一个人一辈子到老了。似乎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比得上一个孩子暗中怀有的不为人觉察的爱情更让一个孩子觉得内心有种隐秘的快乐了。这种爱情不抱希望,低声下气,曲意逢迎,委身屈从,热情奔放,这和一个成年女子的那种欲火炽烈、不知不觉中贪得无厌的爱情完全不同。

  毫无阅历毫无思想准备的一头栽进了自己编织梦里,自己的父亲早已去世,母亲成天心情压抑,郁郁寡欢。这个时候,内心极度缺乏关爱的女孩遇上了这么温柔的一个眼神,就这样爱上了。即便这个男子不值得爱,但是因为那样的一个眼神,他就成了她的一切,世界上的一切都成了他,尽管他一点也不知情。无数次的想象接近它靠近他温暖他关怀他,同时也被这种想象温暖了自己。

  若是这种温暖的想象一直持续下去,那有多好。可是,为了接近他,她去了夜总会做小姐。只有这样,才能接近他。是的,在夜总会,她如愿以偿。他把她当成了一个小姐,一点都不知道她从一个孩子的时代起就狂热的恋上了他。那一夜之后,他就忘了她,如同忘了其他曾经和他有过肌肤接触的女子,那般绝情那般平淡。是的,就这样。

  收到她的信,看完信的他,还想不起来,她到底长得什么模样,但是,拿着信的.手却止不住的哆嗦了,然后陷入了长时间的凝神沉思。那个没见过面的他的孩子,那个邻家女孩,一切似乎都在梦中出现过,一切又都是那么的飘忽让人捉摸不定,像幻觉,只是梦见过而已。不曾想,这梦境,还真是一个现实。

  奥地利小说家、诗人、剧作家和传记作家斯台芬茨威格,他无比细腻的心理活动和描述手法,很容易让人看着他的故事就这样的陷入了进去。这是他的短篇小说代表作之一,让人赞叹的是,他讲故事的细致和能力,不知不觉地就把读者带进了他所要描述的故事中去了。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真得很沉重。人生原本不该这样沉重的。作者穷尽他的笔墨,极端的反反复复,他想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3

  如果等待有一种姿势,那么它该是怎样令人心动的一种。当感情成为信仰,那该演绎出怎样惊心动魄的故事。

  《海的女儿》中的小美人鱼为获得人类的生命和灵魂,获得王子的感情,她用自我的声音换来了美丽的双脚,忍受着肉体的痛苦,坚忍不拔地抗争着,最后,却化成海上的泡沫。当她踩着疼痛,迈向王子时,当她放任心去滴血,看着王子走向公主时,有着怎样的忧伤和凄凉。我时时在想,怎样会想这么残忍的童话故事?怎样会有这样忧伤的感情,这样痴傻的女子?

  听说,世界上有一种鸟,飞行是它们唯一的出路,停止意味着死亡。它们终其一生都在飞翔,与死神搏斗,从不服输,它们是坚韧的,是勇敢的。

  但是,再坚韧勇敢的鸟,有一天也会老会累,那时那日,它必定会坦然地停下来,迎接死亡。

  所以,陌生的女人,你但是累了?

  歌德有句名言——我爱你,但与你无关。我爱你,以我整个的一生,无论你认识我与否,无论你在我身边与否。也许,在我内心深处也会感到寂寞,疼痛。但我以我的方式爱你。这已然成了我的事,与你无关。

  但,亲爱的,你就真的一点都不曾在意过么?

  不期然,读完小说就想起了这个话题——平常人的暗恋。暗恋,之所以长久的维持这一姿态,多是单恋,多是苦恋。

  不知怎的,她就爱上了他。着了魔,上了瘾。细细的观察他的习惯,他的喜好,他的小动作,他微笑时嘴角的弧度。在心底放了颗“喜欢”的种子任其疯长。几乎卑微的去接近他,读着那女子卑微的守望,突然就想起张爱玲的哪句——“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留意翼翼的守望。为着他不经意的一句话而雀跃,而失落。总是习惯在人群中寻他的影子,远远的见了,或是单是听了那人的名字心跳就蓦然漏了一拍。怀有秘密感情的女子,宛如一朵悄然结籽的莲花,含蓄而笃定。

  在学校论坛上看过一个帖子,写的很好——当喜欢只有喜欢。

  “当喜欢只有喜欢,那该是很纯粹的喜欢吧?没有欲|望,没有纠结,也没有悲伤。只是在走路的时候,会因为一个相似的背影而驻足好久,会因为一句暖暖的话而偷乐好久。

  缘分那么短,短到我寂寞了难过了也看不见你。但是,缘分又那么长,长到我们每一天呼吸着彼此呼吸过的空气,长到我一条信息一个电话就能接触到你。

  也许,无欲的爱恋果真比无果的恋爱完美。当喜欢只有喜欢不必苦恼对方是否喜欢自我这件无聊的事情。多好,在你看不见的大千世界,我每一天都优游自在地呼吸,尽管某些呼出的'气息里有你的名字。

  不是钟情于玫瑰却不敢吐露真诚的怯懦之人,然而吐露真诚不等于妄自菲薄或者强人所难。正所谓两情相悦、花好月圆,有些人,恰如那空谷幽兰,喜欢,却不能携它归去~当喜欢只有喜欢,我期望你幸福,我快乐,就好~”

  读到我想落泪。回到纯粹的喜欢,放手么?又有几人能够释然?朋友问,当没有了喜欢的那份淡然,那份纯粹,却又无法放任自我去爱,那又该怎样办?

  曾有人说过,暗恋像是一口痰,吐出来恶心别人,吞下去恶心自我。比喻本身就有几分恶心,但却也贴切。自我心心念念如此爱恋的一个人,自然不想去做他门口的那口浓痰,去?扰他的生活,带给他一丝一毫的苦恼。

  书中的那女子说,“我是有自尊的,我要一辈子的生活永远不会给你带来烦恼和忧虑。我宁可独自承担一切后果,我只期望变成一个只会让你联想到爱与感激的女人。”

  我总是会想起那作家R,那书中陌生女子深爱的他。在于他,她深深的爱恋只但是是模糊破碎的片段。亲爱的,你真的就释然了吗?

  听一个朋友诉说他的暗恋,甜蜜,挣扎,痛苦,许久,许久~

  朋友最终没有向深爱的女孩表白,只是默默的守望。或许,许久以后,她辗转从别处明白了这份爱恋,不管理解与否,他们都回不去了。或许,女孩会深深感动。又或许,她终究一无所知,以前有那样一个男孩深爱过她……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4

  我的一生一向是属于你的,而你却对我的一生一无所知。

  就像空灵的旋律,缓缓流淌的忧伤,贝多芬的《月光曲》在充满着爱的夜晚温柔地弹奏着,这就是我读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最深的感受。

  高尔基曾说过,茨威格是一个倾向于杯具性的艺术家,而在他之前还没有人这样深刻地怀着对女人的惊人的慈悲之心描述过感情。他选择了最艰难的文学主题,可他笔下演绎的感情却拥有着无与伦比的美丽与光辉。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以一种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笔调刻画一位被遗忘的“陌生”女人临死前向她心目中那个天神发出深沉的爱的宣言。

  “你,从来也没有认识过我的你啊!”这种悲伤的叹息,这种爱到绝境的无奈是信的首句。作者以他细腻精确的语言和与人物融为一体的心,在默默诉说着那位陌生女子的柔情、爱恋和缱绻缠绵的思念。

  “我在大门口千百次等待过你,总在楼梯上偷听你的脚步声。”是的,正如她说的,“我整天什么也不干”,只是坐在冰冷的门廊前耐心数着他回家的钟点。日复一日,她犹如跌进爱的深渊。不幸的是,母亲的再嫁迫使她与R分离,不能再借邻居之便接近观察R了。而那离别之夜,她奄严寒冰冻里足足等了R一夜,想向他表白心迹,结果换来的却是心的破碎——R和另一个女人相拥而归。

  即使受到如此巨大创伤,她在离开R后,一心仍全维系在R身上。她拒绝外出,拒任何人于千里之外,她只想在心灵深处与R单独在一齐,不愿分心。一个孤独少女以这种爱的痴狂折磨自我,以至是悲惨绝望的狂热。茨威格的自然而近于本真的文字里,流露出他悲天悯人的'情怀,行文笼罩在一种淡淡的却深入骨髓的忧伤里。

  她终是受不了思念的煎熬。于是,她义无反顾地与父母决裂重回R所在的城市。她每一天在商店辛苦工作,而邻街是R的居所。每一次她抬头望向窗外,只是单纯地期望能远远地用她的目光搂抱R的脸。下班后,她常常在街上来回走,渴望能有一次与R的重逢,就像真实再现席慕蓉的那首《一棵开花的树》一样:“长在你必经的路旁/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命运终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时垂青了她,让她与R擦肩而过,更惊喜的是R似乎被她的光彩夺目所吸引,驻足与她交谈,并用他特有的那种仿佛把对方紧紧拥抱起来的勾魂摄魄、脉脉含情的目光注视着她。

  尽管R早已不记得她就是那个邻家女孩,她仍心甘情愿地为这次相遇奉献了她的全部。而R只留给她几朵白玫瑰,可却是她一生的记忆——每年R的生曰她都会匿名送出一束白玫瑰。当然,这次相遇也带给她意料之外的喜悦——她有了R的孩子。她明白R是个一往情深却爱不专一的人,只喜欢简便愉快地游戏人生,不愿去承担职责或牺牲什么,于是她将一切守口如瓶。可是好像孩子承载不了她的爱,很快因患流感而被天使带走,她也不幸染上恶疾。

  仅有在这个彻底绝望的时候,她才怀着将她燃烧成灰烬般的热烈而无望的爱,向R发出来自肺腑的深情,并低诉着过往。这是一位女子生命垂危之际的告白,是发自内心和口唇的痛苦告白。像普希金的诗“我以往默默无语地、毫无指望地爱过你/我既忍受着羞怯,又忍受着嫉妒的折磨/我以往那样真诚、那样温柔地爱过你”。可她一辈子忍受这种不为R所认出的命运,随着这种命运而死,一向没被认出来。

  小说的结尾如晶莹的水晶、琉璃,充盈着轻轻浅浅的蓝色。R在看完那封信后,双手哆嗦。他只隐约感到这一切仿佛是在梦里发生。而那陌生的女子,她飘忽不定,却热烈奔放,就像远方传来的一阵乐声。

  茨威格让故事到那里结束,可我却如海子所言“万里无云如同我永恒的悲伤”,这份感情扎根于我的心底,开出花朵,散发出芬芳……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5

  “我只有你,你从来没有认识过我,而我却始终爱着你。”--《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爱情是什么呢?从古至今,人类都在歌颂爱情,也留下了数不尽的爱情故事。比如“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也有牛郎织女、梁祝化蝶、孔雀东南飞、白蛇传、爱情天梯、罗密欧与朱丽叶…..感天动地的爱情故事,而美人鱼与王子、陌生女人与R作家的爱情却是所有经典爱情故事中的经典。

  这已经是我第四次阅读斯蒂芬·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第一次阅读是七年前在本科学校的图书馆兼职——借还书岗。这本书借阅率极高,好奇心驱使下我也粗略浏览了一遍。看完后留有的印象仅为——一个可怜的女人爱上一个渣男。三年前闺蜜毕业论文写的是《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的三对矛盾关系》,为此有了第二次阅读的契机,我开始去关注人物的心理,以及造成女主爱情悲剧的原因。第三次则是看了徐静蕾导演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当时只觉得女主执念太深,反复强调自己不求回应的爱着R作家,尽管R作家从头到尾没有一次认出她,记住她。书中女主为爱献出自己的一生,不求回报。前不久读英文版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怀着一颗学习英语的心选择了这本书,为此开启了第四次的阅读。阅读了4遍后,有了一些不同的感触,也喜欢上了这本书,喜欢上了这个温婉的陌生女人。

  乍一看或许你与我前几次阅读的'感受一样,会觉得这只是一个如泣如诉的爱情故事,实则它蕴涵更深刻的思想,关乎陌生女人,关乎茨威格,也关乎我们。这篇小说发表至今已有98年,仍能久远流传,让我们久久难以释怀,除了动人的情感,更多的是作品本身具有的生命力。

  我们可以直观的感受到女主是一个温柔的人。从来信的称呼开始有一丝悲凉,怨却不怒。女主反复强调:你始终没认出我;我的儿子死了。在双重打击之下,女主并没有咒骂、质问R作家,而是温婉的为他担忧。她说,只有自己死了,才让R作家知道故事的原委。尽管R作家直接或间接让女主失去求生的意志,但她在生无可恋之时依旧不想增添R的痛苦“Now,you will know,though you can never fully understand,how muchi have loved you;and yet my love will never be a burden to you.”依然牵挂着谁还会在R作家生日时送白玫瑰“butwho,ah who,will now send you white roses on your birthday?”.这是女主的第一个请求,也是最后一个请求,让R作家为他自己的生日插上一束白玫瑰。其实,此刻,我觉得女主已经从爱情的执念中解脱了。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以女主渴望被R作家认出为主线,女主不断的以不同面貌、身份出现在R作家面前,渴望被认出——没被认出——渴望被认出——没被认出。这一次次失败,都是女主人生困境,而女主选择用温情来抵御一个个困境,最终失败了,因为过于温柔甚至柔弱是战胜不了困境的。回想一下女主整个人生的三个阶段:孩童时,遭遇了父母的孤立,孤独使得她走向了爱慕的R作家;少女时,爱情理想的瓦解,孤独使得她转向了她与R作家的孩子;当女主成为母亲,孩子之死让她生无可恋。最终温柔没有改变任何困境,反而被困境摧毁。

  为爱献出自己的一生确实是超凡脱俗的爱情,但人生在世,或许应该多想想自己,刚柔并济才是生活的王道,活得潇洒一些。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6

  热了几天的广州,最后在风神带来的雨水中迎来了怡人的清凉。

  这天周日,雨水又是没完没了的下个不停,名符其实的豪雨,看着雨水在空中的变化,也是美丽的景致辞。窗外,路人在浸满水的大街上艰难行走,想必天河岗顶,海珠的一些地方浸水肯定更严重。前几天,一位远在浙江长兴的朋友还透过QQ问我近来状况,看报道说,广东这边暴雨很严重,为我担心。

  能在这个多水的周日,凭风临窗,享受清凉,也算是快乐的事情。

  昨日晚上,等一个朋友从阳江过来,本以为五点左右就能到,最后却等到八点。好在附近有家大超市区,就在超市的图书区看起了书。无意中看到了茨威格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先是粗略的翻了一遍,这是一本他的作品集,《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只是其中的一篇,篇幅不大,就有想把它看完的感觉。

  很早就听过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名子,但他的`作品还没有看过。最先听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因为曾有部根据其资料拍摄的同名奥斯卡获将电影。几年前,老徐自导自演了一个中国版的这部电影,我没有看过,也不想看,我认为让姜文去演里的的男主人公本身就是个失败。

  茨威格的心理描述很细腻,我几乎是一气呵成的读完的这部小说。女主人公从他十三岁起就爱上了风流倜傥的男主人公,一开始也就明白他虽才华横溢,但也是采花无数,处处留情。当她十五岁的时候,因母亲另嫁,离开她初恋之地的时候,她竟然晕了,最后临走鼓足勇气,去按男主公的门玲,向他表白,却没有人在家里,那段的心理描述最不错,看着就让人紧张。

  感情的力量是无穷的,正是因为有了她对男主人公的爱,她看了很多很多的书,成绩也突飞猛进,对她以后的人生的成长,气质塑造作用巨大。成人之后,为了见到朝思暮想的爱人,女主人公到维也纳,租住在男主公公寓附近。最后有了机会,两人相约一齐吃饭,进而发生了关系,经过三夜的缠绵,她竟怀上了爱人的孩子。她从孩子身上看到自我爱人的影子,活的虽清苦,便很充实。为了孩子,为了自我的爱人,她出卖肉体来改善自我的生活,使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但她说她的灵与肉是分开的,她的心里唯一爱人的位置只是男主人公。之后,她也曾以自我贵妇人的高雅气质,又打动过男主人公,可惜当两人在一齐时,男主公却认不出来她了,还要给她钞票。最后因孩子因伤寒去世,女主人公所有的爱破灭,心灰俱冷,才决心把这自我,把自我十三岁以来的心理和人生轨迹写出来告诉男主人公。

  已过中年的男主人公,却是想了好久,也没人想起女主人公的样貌,他从不明白她的名字,和他在一齐的女人有无数个,到底是哪一个,他也分不清了。到底是谁,或许永远是一个谜了。

  每个人都有一个完美,纯洁的初恋。初恋是青涩,酸楚的,而女主人公却把自我的初恋融入了自我的一生。我个人认为是不值得的,但时代不一样,先择差异造就了各种各样的人生。

  读后我在想,作家本人茨威格会不会就是小说中的男主公呢?他出身豪门,受教育完整,十七岁就发表作品,一样的年轻有为,风流儒雅。早年看过《茶花女》,里面的女主公的命运和本小说中女主公的命运有些相似。前些天,看到一篇关于歌德的传记,说73岁的歌德喜欢上了19岁的乌尔丽克,频频的书信进攻,最后还向乌求婚,因家人的反对,歌德只好做罢,郁郁而最后魏玛。而美丽的乌尔丽克也是终生未嫁,以95岁的高龄仙逝,想必她的内心里也很多的故事,若展示出来,肯定也很感人。

  又看了一部好的小说,犹如又登过一座山,一座不高,绿色,让人简单的山。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相关文章: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06-27

一个离婚女人的4条反思06-23

熟悉的陌生人02-27

陌生人的善意读后感12-11

陌生人日记03-27

陌生人教案小班03-17

小班陌生人教案03-26

陌生人写人作文11-17

小班安全教案《陌生人》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