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魂》读后感

时间:2024-08-16 03:32:03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叫魂》读后感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叫魂》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叫魂》读后感

《叫魂》读后感1

  《叫魂》这本书还是自己在上研究生的时候马锋老师推荐的,当时在图书馆借了也就看了一半,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没有看完,但是当时的一些感受还是历历在目。记得刚开始看的时候看到民众对剪发辫者的各种行径,完全是失去理智的暴民形象,官员欺上瞒下,或者好大喜功,或者碌碌无为,揭露清代的官场百态。而乾隆皇帝弘历在这次叫魂案中的表现也是大跌眼镜。一直认为这是一本好书,但是本身还是偏学术一点,学术性的书籍对于我来说还是过于枯燥,工作之后便又买了一本,这本书是今年春节期间买的,一直没有看,或者说一直没有把心静下来,它就一直静静地躺在宿舍里,最后便把它带到办公室了,刚开始也是看了几页就看不下去了,今天终于把它看完了。

  说一说自己的一些感受吧,这本书的一个特点是前面是在论述事实,因为是关于一些鬼神之类的事例,读起来也比较感兴趣;到了中间部分则是对对叫魂案中所牵扯的各方势力的解读,这一步是最枯燥的,后面的内容则是作者对整个叫魂案件的总结,个人认为是整本书的精华,可能读到这里你才能够明白在当时的情境下不同阶层对同一事件的不同反映:弘历对叫魂案的过度关心,对官员的表扬或批评都透露出一丝过激的意味,到最后不过是统治者感到自己的统治权利受到威胁之后的所采取的措施罢了。而当时以文官为代表的知识阶层在这次事件中充当的不过是君主试图进行权术控制的`傀儡。

  个人认为作者所提到的,在此事件中犹如乌合之众的民众,表现出来的种种过激行为是由陌生人引起的,因灵魂丢失而造成的死亡恐惧,从另一方面也可以反映出民众 对当时社会制度的怀疑,以及当时环境的不安全感,但这是浅层次的分析,更深层次的则是作者所说的普通民众对拥有权利的欲望,在当时社会中,僧人和乞丐是比普通民众更低级的人群,自然也就成为普通民众欺辱和运用权利的对象。

  暂时先写这么多,多读点数没有坏处。

《叫魂》读后感2

  在老师的要求下读了《叫魂》这本书,抱着完成作业的态度打开了这本书,但当我深入阅读之后才体会到这本书的魅力也惊叹于作者的智慧。在有限的时间只阅读了部分章节,并不能够完全理解《叫魂》真正的内涵。下面我想谈谈我对于这本书的感悟。

  首先作者以一种讲故事的方式介绍“叫魂”的案例及其兴起的背景、渊源、及民众对其的态度。让人不禁思考,在后代我们称之为“盛世”的时代也会发生看似荒唐实则必然的事。“叫魂”看似在冲击着清朝的官僚体制,实则又在维护清朝的统治。剪人发辫即被视为“叫魂”,而众所周知,发辫不仅是清代人的'发型,更代表了满族人对汉族人的统治。

  “叫魂”最先兴起于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这是很多人诧异的地方。经济发展快理应思想解放的较快,为何又是这封建迷信的源地呢?密集的商业网络、活跃的交易市场、生气勃勃的经济都是人们评价“盛世”的指标,但在这背后所带来的问题更加难以忽视,快速的人口增长、巨大的贫富差距、迅速上涨的物价都带来了大量的人口流动。正是这些流动人口的到来才使得“叫魂”如此风靡。落后的政治文化跟随不上快速发展的经济,“叫魂”一定程度上又展现了政治文化的相对独立性。

  而“叫魂”又有着一定的进步意义,它使得政府官员听从普通民众的意见,使得普通民众获得了一定程度上的自主权利。当然这只是违背其目的的一个附属利益。

  正如书尾所说:“没有什么什么能够伫立其间,以阻挡这种疯狂。”。“叫魂”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更是统治者巩固其统治的一种政治手段,是官员维护自身利益的真实写照。

  “叫魂”不仅是在描述过去,更是对当今现时的警醒,我们要不断反思及改进我们的社会及制度体系,避免历史的重演。

【《叫魂》读后感】相关文章:

《我的小学》读后感 -读后感05-15

哈姆雷特读后感范文 读后感03-05

《高老头》读后感_读后感02-15

西游记读后感读后感11-10

活法读后感活法读后感与心得09-09

受戒读后感 《受戒》读后感精彩06-25

笑猫日记读后感_读后感01-10

《和时间赛跑》读后感_读后感01-10

边城学生读后感想最新 读后感03-05

《飘》读后感 葵花飘飘读后感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