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

时间:2024-11-09 08:16:12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合集)《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合集)《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1

  教育问题是人类的永恒性话题之一,家庭教育更是教育之中的一个重要领域。近期通过对《卡尔威特的教育》的阅读使我深受触动,中西方在教育上的方式、方法上存在太多的不同,中外在家庭教育子女方面的差异非常值得国人的深思。通过阅读也让我对这个问题产生了比较深入的思考。

  《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无论是老卡尔威特写的还是小卡尔威特写的核心的内容都是生动描写了小卡尔威特受家庭教育的全过程,小卡尔威特出生以后是一个很不精气的孩子,他是老卡尔威特50多岁才有的孩子,与老卡尔威特同龄的邻居都有了孙子,虽然所有的一切似乎都没有其他人幸福,但是通过父亲没有为此而苦恼,他通过自己对小卡尔威特从小实施独特的教育方式使小卡尔威特从平凡走向了伟大、从起初的愚笨蜕变成为全球瞩目的天才式人物,而嘲笑他们的邻居依然是祖孙三代都目不识丁。书中通过对小卡尔威特各个生长阶段的教育,使我们清晰的看到了小卡尔威特的成长过程。书中描述的家庭教育让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难看出小卡尔威特的家庭教育与中国当代的家庭教育之间有着重大的区别,在当今这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时代小卡尔威特教育的成功给我们无限的启示。对于孩子的成长而言十岁之前是性格、兴趣爱好各方面发展的关键期,需要成人精心的呵护与引导,使其形成完善的综合能力,十岁以后儿童各方面的成长都受之前发展的制约。好比树木的成长需要强壮的树根作支撑一样,孩子的成长更需要在开始阶段打好基础,基 1

  础不牢必然导致发展不理想。而我国家庭教育存在太多的误区,我们需要看到小卡尔威特成功的背后隐藏的秘密,不应该只关注他的成功的表面。下面我主要通过中国家庭教育的方式与小卡尔威特的教育方式做一个比较,如上所述,主要集中在孩子十岁之前的家庭教育。老卡尔威特的教育理念很先进即使与现在的中国教育观念相比依然是如此,与现在所提的素质教育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令我感触最深的有三点:一是对孩子的秩序感培养;二是非常从兴趣出发进行教育;三是以游戏的方式进行教育。书中老卡尔非常重视对儿子学习秩序感、兴趣感、游戏的培养。当然在其他方面还有很多值得思考的教育理念。

  首先就秩序感而言,中国当代家庭主要是6+1模式,即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和孩子所组成,由于经济水平的提高、家庭生活环境的改善,再加上计划生育的影响,每家几本都是一个孩子,这样的结果就是对孩子无止尽的溺爱,“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思想可谓“深入人心”。过犹不及就是对现今我国家庭教育最好的描述,存在这种问题的中国的家庭虽然不是全部,但是有很大一部分是种情况。在儿童四岁之前的秩序感、规则意思没有养成的话,此后会异常艰难。秩序感的培养是儿童成长的一个关键能力,自我控制、规则意思、良好的秩序感,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的,这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基础。经常会听到一些母亲说孩子管不了,不听话,其实这绝大部分都是父母的责任,在培养孩子秩序感的关键期根本没有受到重视,全家都视孩子为掌上明珠、乖儿子,顺从孩子的一切要求,对其

  违反规则、秩序的事情都当做是孩子的天性,根本没有加以限制,强化了小孩子的无秩序意思,认为谁都需要听从他的,如果不听从自己的意愿则会以哭闹作为还击,直到满足自己的需要为止,久而久之孩子的秩序感变荡然无存。这是我国家庭教育中的常态事情。

  我们反观老卡尔威特对其儿子的教育,他非常注重小卡尔威特的.规则意思、秩序感的培养。“纠正,反而将错就错,随声附合,这是大错而特错的。因为这样将使孩子永远无法发觉自己的毛病,以致习惯成自然,难以纠正”这是老卡尔威特的一句话。我们并不难发现他在纠正孩子不良习惯方面的决心与态度。他认为放纵孩子的过错如同将自己的孩子推向毁灭的深渊,如果让孩子在做错事之后没有丝毫的罪恶感将是极其可怕的错误,这是父母的责任,在孩子还没有对错之分时如果成人不加以干预和引导后果将会不堪设想。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秩序意思是很不容易的,需要付出很多努力,但是毁坏一个好习惯确是很轻松的一件事。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的教师。爱护孩子自然没错,但是如何才是真正爱我的们孩子卡尔威特已经说得很清楚,只是我们想不想做的问题。

  其次就兴趣方面而言,我们可以清晰的发现现在中国的家庭对自己孩子的兴趣干培养似乎非常的重视,他们给自己还不大的孩子报各种兴趣班,钢琴、围棋、书法、数学、英语等都是我们随时随地都能看到的场景。与此相对应的就是家长们每天忙碌着接送这着孩子奔波于各种培训班,可谓风雨无阻。似乎他们很爱护自己的孩子,但是

  他们所作的就是在积极地培养孩子的兴趣吗?可以明确的说他们没有懂得如何正确的培养孩子的兴趣,他们只是在按照成人自己的愿望来强加给自己的孩子,他们不懂得孩子发展的顺序,盲目的跟从社会的错误导向来教育自己的孩子,结果必然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儿童的兴趣需要成人的培养,我们需要做的是引导,而不是强迫。卡尔威特是怎样培养孩子的兴趣的呢?老卡尔尊重儿子的意愿,当儿子不愿意学习数学时,他并没有强迫儿子学习,而是帮助儿子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培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怎么培养学习兴趣呢?那就得靠游戏了。游戏是培养孩子兴趣的最好方法,孩子最爱游戏了,我们平常所说的“寓教于乐”就是要把教育融入到玩耍中,让他们在玩乐中学习知识。这一点老卡尔威特反复强调,也一再证明了游戏能让孩子更好地学习、更好地受到教育。还是学数学,小卡尔起初不愿意学,老卡尔通过生活中的交易买卖、玩纸牌等游戏学习数学,淡化了学习数学的痕迹,让儿子感觉是在玩。在这个过程中,其实已经在学习数学了,而且学得有滋有味。这就是我们需要的最高境界,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找到了学习的兴趣,而不是我们看别人的孩子学什么我们就迫不及待的强迫自己的孩子也去学习。每个孩子的兴趣点是不一样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这里面家长的作用至关重要。我们还能看到他的教育行为很多都是在生活实践中完成的。在小卡尔威特学习地理时,他带儿子走遍了周围的村庄、道路、山坡,甚至到各地旅游;学习外语时,他带儿子去听音乐剧;学习天文时,他带儿子用望远镜观察星空??其耐心和爱心,是很多父母少有的,令人敬佩。试想现在的家长如果懂得一些几本的育儿知识都不会出现现在中国出现的教育状况,现在的孩子在幼儿期就备受摧残,他们本性中原有的兴趣被成人的错误教育抹煞殆尽,才回出现如此多的厌学状况。

  最后游戏教育是卡尔威特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在儿童的兴趣培养中我已经提到,在现在我国的幼儿园中已经提倡以儿童游戏为活动主的课程。儿童时期是他们最喜欢游戏的年龄,从游戏中他们能够获得角色的扮演,能够体会到各种社会角色。老卡尔威特对小卡尔的培养都是在游戏中逐渐培养起了他的兴趣。

  当然《卡尔威特的教育》中可能依然存在许多的问题,例如老卡尔威特不让小卡尔与同龄的孩子玩耍,无论出于什么动机我都不认为这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孩子与同龄的孩子在一起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的。但无论如何我们都无法否认老卡尔威特的教育的史诗般的地位,他的教育方法、教育理念都值得我们当代国人深入的分析学习,从中找到我们自己教育孩子的方法。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2

  看过《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也使我这个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明白了一个什么样的人就会教育出什么样的孩子。虽然,这本书重点讲的是卡尔威特的父亲是怎样培养孩子的,但是,对我们小学教师来说是一样的,因为,孩子的大部分时光都在学校里度过的,我们应该担负起做父母的责任,因为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就有责任让我们的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全面的发展,挖掘每个孩子的潜力。好多父母对孩子可能很了解,也都想让自己的孩子有所作为,但是有的是方法不得当,有的则是没有真正走进孩子的世界,适得其反,更有的家长用暴力促使孩子的成长,按自己的意愿来教化孩子,这些现状的出现,都和家长们的认识有很大的关系。所以作为我们,有责任来帮助家长教育好我们的孩子。

  爱尔维修曾经说过:如果所有孩子都受到一样的教育,那么他们的命运就决定与其禀赋的多少。可是今天的孩子大都受的是非常不完全的教育,所以他们的禀赋连一半也没发挥出来。比如说禀赋为80的,可能只发挥出了40;禀赋为60的,可能只发挥出了30。爱尔威特这段话告诉了我们,孩子生下来的时候都一样,仅仅由于环境。人如同瓷器一样,小时候就形成了他一生的雏形。小学时期好比制造瓷器的粘土,给予什么样的教育就会形成什么样的雏形。威廉曾教导我们:儿童是成人之母。此言确实千真万确,我们谁都无法否认,成人的基础是在小时候形成的。所以,对孩子的教育必须尽早开始,取得的效果就越显著,孩子越有可能成长为接近完美的人。

  卡尔威特是19世纪德国的一个著名的天才。他八九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这六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时他进入了哥廷根大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他发表《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他的天赋有多高超——恰恰相反,他出生后被认为是个有些痴呆的婴儿——而是全赖他父亲教育有方。卡尔的父亲把小卡尔长到14岁以前的教育写成了一本书,这就是《卡尔威特的教育》。书中详细地记载了卡尔的成长过程,以及自己教子的心得和独辟躁径的教育方法。

  老卡尔威特在早期看待卡尔威特智力方面,抓住了儿子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根据儿童潜能的递减法则,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是由某种智力发展最佳时期组成的。这个最佳时期非常关键,它对人一生的智力发展都起着决定性作用,千万不要错过。对儿童早期智力开发的关键,就是抓住最佳期。在书中,老卡尔威特从几方面阐述了自己是怎样对待孩子的关键期的。比如孩子爱吃的食物才是最好的食物,保持孩子的健康心情。愉快是健康的关键。为了尽早开发儿子的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卡尔的父亲做了很多的事情,这些事情很琐碎,小到一个词汇的记忆,大到和大人一起交朋友,还有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他作为孩子成长的伴侣陪伴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更重要的是,他从不轻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认为孩子想象力的发展和培养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必要的。

  老卡尔威特教育儿子的真正目的,就是要为他打开智慧的天窗,使他能够敏锐的观察到社会上的坏事,洞察出社会上的矛盾和缺陷。我们人类的理想,决不应当像亚当、夏娃那样,仅仅满足于在不知自己是裸露着身体的情况下过快乐的天堂生活。孩子应该从这些小事中学会独立的能力,应该让孩子明白,他永远不能依靠父母,要靠自己。

  老卡尔威特品德高尚、知识渊博,本身就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他的家庭气氛也快乐而安宁。作为牧师,他有不少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把教育孩子当作一项课题来研究,为此制定了严密的教育方案,发明了很多具体的游戏式教育方法。老卡尔威特是主体性很强的人,他教育孩子不依赖他人,他甚至不信任学校,因为学校“只是给你知识的积累,而不能赋予你精神的活力和创造性”,“对于孩子来讲,倘若家庭教育不好,就是有那些最优秀的教育家进行最认真的教育,也不会有好的效果。”这些话虽然有些片面,但他以教育孩子为己任的`责任感、勇气和自信还是非常可贵的。事实上,那些依赖学校、给老师当“尾巴”或甘当“助教”的家长,确实常常把孩子的教育弄糟。

  老卡尔威特的教育是素质教育,在他的脑子里完全没有考试和分数,所以他不会犯“重智育轻德育”的错误,也不会忽视非智力因素。他不必逼迫孩子学习,不必把孩子的脑袋分学科切成一块一块,不必做那些为了获得高分而必须做的枯燥的重复性练习。这样,他就保住了孩子的学习兴趣,节约了孩子的大量精力。小卡尔威特的学习是以人为本而不是以知识体系为本的,他的学习是为了自身的发展而不是为了完成教师的指标,他的学习是网络性的而不是线性的,他的学习是允许失败的而不是“差0.5分得100也要挨批评”的,他的学习是没有上限的而不是控制在什么教学大纲的范围之内的。这是最高效率的学习。

  然而,卡尔威特毕竟是19世纪的人,带着那个时代的烙印。成年人对儿童有两个任务,一个是“捍卫童年”,一个是“开发童年”。我认为,老卡尔威特对孩子是“开发”有余而“捍卫”不足,所以我们看到他干涉和控制孩子还是多了一些。教育既要使孩子社会化,又要最大限度地尊重他的个性,好的教育就是要使二者尽可能协调。老卡尔威特的教育是向社会化方向过分倾斜了,这就有了“催熟”的嫌疑。此外,他只相信成人对孩子的教育,否定孩子之间互相教育,这很不妥。同时,他对遗传的作用恐怕是估计得偏低了。

  老卡尔威特最大的贡献是使我们认识到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但是他对其作用估计得偏高了。其实人一生都在发展变化,童年失去的东西,许多都是可以后来补偿的,不是还有“大器晚成”的说法吗?“赢在起点”并不等于一定能“胜在终点”。我很赞成早期教育,我承认放弃早期开发是严重的浪费。但是我同时也有忧虑,因为早期教育绝不是像某些家长所认为的那样等于早期智力开发。历史上爱因斯坦、牛顿、爱迪生等人好像都不是如此“开发”出来的。不仅如此,一味坚持所谓“早期智力开发”对孩子的伤害是终生难以消除的,还不如听其自然,不做什么“开发”为好。

  读过这本书,让我深刻的感觉到不仅仅是因为卡尔威特的聪明和天分,更多的还是卡尔威特的人格和品德,是老卡尔威特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神童不仅仅是因为具有很高的智慧,有很高的学问,更重要的是由各种良好的习惯、会与人友好相处、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真正的神童应该是快乐而健康的。一个人的童年时其实很短暂的,人的发展和超越都是在这短短的童年时期,作为小学教师,了解儿童期教育的重要性时非常必要的,另外,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示就是,父母的知识和认识对孩子向哪方面发展,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是非常关键的。所以,作为一名教师,从现在开始就应该更新自己的观念,朝着对孩子负责的方面努力!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相关文章: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03-22

《小威向前冲》 教案09-19

《小威向前冲》教案05-16

大班小威向前冲教案09-22

《哈尔威船长》教学反思09-16

《小威向前冲》教案优秀04-29

小威向前冲科学教案01-26

中班教案《胆小鬼威利》12-31

特岗转正个人总结10-18

特步服装销售总结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