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地理》读后感

时间:2024-08-14 16:57:39 读后感 我要投稿

《中国国家地理》读后感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国国家地理》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国国家地理》读后感

《中国国家地理》读后感1

  昨晚我百无聊赖地来到了学校读书馆的期刊室,随手拿起来两本书:《旅游学刊》和《中国国家地理》。随便看了一下其中一本书的目录,感觉那本《旅游学刊》好像没有什么好看的。《中国国家地理》还不错,里面有说到格聂的“第十三女神”——格聂山,新疆的红色作物、还有盐路……不过最吸引我的是《难以相信中国发现大量的弃老洞》!

  我们中国不是以敬老爱幼为传统美德么?怎么会有弃老洞的存在???我带着一大堆的问号往下看。

  在我国的湖北等地大量的弃老洞,它们的存在与当地广为流传的弃老传说,对中华民族的敬老传统提出了质疑和挑战。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一些游牧民族或者是一些野蛮人所为。可是在以前的中原也就是现在的山西也有类似弃老洞的生藏存在啊,把一个活生生的老人放里面,想着就让我觉得难过。

  但是更让我心寒的是:居然会有自杀型的弃老洞!!设计这个自杀装置的设计者,要么是一位彻底无情的嗜血杀手,要么是一位完全绝望的.温情孝子。这个自杀孔的设计,究竟是对生命极度的冷漠,还是对亲情的最后眷顾?是对无奈命运的屈服,还是对生命尊严的捍卫?

  但是潘世东教授却认为弃老洞昭示的是最自然、最理性的道教死之观。

  我对他的这种说法不甚赞同,既然是顺其自然为什么还要做

  一个洞规定人家要在里面死?为什么要做什么自杀型的孔,不让其不顺其自然的死呢?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就在于我们个人的想法了。但是我还是认为孝敬老人是我们应该做的事,他们为我们辛苦了一辈子,我们该回报他们!

《中国国家地理》读后感2

  因为工作的原因,在整理生物地理数据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对中国地图有了一个大致的概念,对于我这种地理渣来说,这简直是个惊喜。当时正好看到这本书,就决定读一读,也算是工作和业余的一个补充。

  《中国国家地理百科》是以中国地理区划的形式来编写的,这本书作为套书系列中的第一本,介绍了华北地区和华东地区两大区。

  看每一章内容都会有一种“哦,这个景点原来在这里啊?”或者“啊,原来古诗中描写的是这里啊!”的感叹,将自己熟悉的和不熟悉的联系在一起,找到共通之处,还是很有意思的,在这个过程中也是收获颇丰。

  不过本书的缺点也是很明显的。

  内容空泛。大概由于中国地大物博,随便拿出一个省份来,都可以轻松介绍几万字,但本书却要用200多页介绍华东地区和华北地区的八个省三个市,这就使得内容大而空,每个省只能捡主要的写,介绍既不全面也不深入,比较浮于表面,给人一种“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感觉。缺少必要的.地理图片。在我最开始看书的时候,迫切地希望这本书至少有中国行政地图、七大地理分区地图、中国地形图,这样看起来才会在头脑中形成印象。对全国各地有了解的人大概不会看这种书,所以这套书的受众人群应该是儿童或者我这种地理小白,考虑到读者地理知识的匮乏,编者应该配备这些基础图形,让读者先有大概念,再根据每章内容,给里面一点点填补细化。排版不合理。大概是由于从纸质版转化到电子版的缘故,图片有时候不能和内容及时对应上,同时也会出现一页只有一个图片标注,其余什么都没有的情况,这让一个常写论文的人看着极其不舒适啊。细节处理有待提高。比如有一节标题是“汾河,汾河盆地,汾酒”,结果内容中只介绍了前两项,完全没涉及到汾酒。总而言之,这本书对我这种情况还是有一定用处的,但是对很多人来说可能有点鸡肋,希望可以不断完善。

《中国国家地理》读后感3

  中国是一只色彩斑斓的雄鸡。

  前几天,我读了《中国国家地理选美中国特辑》,真正领略到了全国各地不同的风光。

  这本书里分别有“中国最美的十大名山”、“中国最美的五大湖”、“中国最美的十大瀑布”等等评选,充分展现了中国各个地区的风采。山峰连绵不断,草原一望无际,河水碧蓝碧蓝的,丹霞火红火红的,还有纵横千里的沙漠,与世隔绝的海岛,晶莹透亮的冰川,灌木丛生的森林。这本书里对美的评选标准和往常的评选标准有所不同,以前只有东方,东北方的名山名湖,因为这些地方比较接近华夏祖先的最早定居地,所以很少有西部地区的风景名胜入闱。这次的'评选却让边缘文化大放异彩,让人们更加熟悉我国的边缘地区。我国的边缘美景主要集中在两个地方:川滇藏的交汇处和新疆天山。而且这本书里还配置了一些清晰可见,拍摄角度极佳,让人看了心旷神怡的图片,再加上恰当而优美的文字,让你看了就像如临其境,让你如痴如醉,甚至不想放下书。

  看完这本书,我的心深深地被它震撼了。这些纯粹自然的风景,没有被人们过度开发的地方已经成为了人们心中无比向往的地方。大自然是非常美丽的,可人们却想方设法地在这儿建旅馆,在那儿砍筏树木修渡假村,达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对这些美丽的事物造成破坏,甚至使这些美景变得平常,不再有它的独特之处。西沙群岛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因为它远离大陆,人迹罕至的缘故,它的美丽被完整无缺地保留了下,因此被评为“中国最美的十大海岛”之首。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只有我们更有力地去保护它们,才能它们的美永远延续下去。

《中国国家地理》读后感4

  在家里,我饶有兴趣地读了《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这是一本关于中国地理的地理和科学杂志。我被书中的自然景观和许多地理知识所吸引,包括梯田、冰川、千岛湖、雪山、各种颜色的湖泊、新疆的红土、各民族的文化等。

  其中,2011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专门规划世界下水道,埋在地下的城市实力”。这一章,从巴黎开始。在建立完整的下水道系统之前,巴黎野参遭受了内涝、肮脏和恶臭的困扰。拿破仑三世直到瘟疫发生后才注意到下水道的`建设。此外,世界上罕见的“城市下水道博物馆”也诞生了。与中国直径约1米的下水道相比,真是小巫见大巫!

  雾都伦敦有一段可怕的历史——瘟疫肆虐,污水横流,整个城市都被恶臭和恐慌包围着。然而,在伦敦的下水道“大革命”之后,这一切都成为了过去。这个项目也被称为“工业革命七大奇迹之一”。

  接下来是日本巨大的下水道工程:江户川工程。虽然东京的台风和暴雨平凡,地势低洼,但城市就像一块巨大的海绵,街上有一层薄薄的水,河流的流位也不温不火。书上写着“下水道在哪里!其实我在一个巨大的殿堂里,面积和半主体球场一样大,高度和几十层一样高。即使巨大的混凝土柱像一座巨大的塔一样巍然屹立……”

  中国的下水道落后于城市的发展。中国的下水道远远落后于城市的发展。夏季,在暴雨的洗礼下,武汉、杭州、北京相继成为“水城”。事实上,消失的湖泊才是真正的原因——没有地方去,水还会泛滥。为了城市建设,人们经常填补湖泊:与20世纪50年代武汉主城区相比,武汉主城区的水面积普遍减少。

  在我看来,我们应该挖出更多的湖泊,收集雨水,合理利用雨水资源;合理设计,借鉴古人等国家的方法;为了保护环境,人们必须与自然相协调,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灾害对人民的损失。

  通过阅读《中国国家地理》,我学到了很多地理知识,学到了徐霞客和探险家不断探索的精神。保护环境,协调自然。

【《中国国家地理》读后感】相关文章:

《国家地理》读后感05-28

《中国童话》读后感07-14

《感动中国》读后感02-22

《中国寓言》读后感02-27

《可爱的中国》读后感11-25

乡土中国读后感(经典)07-09

乡土中国读后感06-21

《乡土中国》读后感05-29

《乡土中国》读后感01-27

乡土中国读后感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