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AI》读后感

时间:2024-06-24 10:38:11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人工智能AI》读后感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工智能AI》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工智能AI》读后感

《人工智能AI》读后感1

  这个暑假我读了一本好书——《未来的日常人工智能AI》。我为什么说这是一本好书呢?因为它让我知道了我以前许多不知道的知识,例如:人工智能会不会造反?人是不是机器?······这本书我推荐大家一起去看看。那这本书具体好在哪儿?且听我细细道来······

  这本书一共分为四个板块。第一章是人类的选择,第二章人工智能说明书,第三章共同的未来,第四章狂想曲。在这四个篇章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第四章狂想曲了。它不但告诉我了人工智能会不会造反,而且还告诉我了人工智能机器人吃什么饭?

  其中我最好奇的就是人工智能机器人会不会吃饭了?在许多的电影中,智能机器人都是可以吃饭的,这就使我有一个误区,所有的机器人都可以吃饭。而读了这个篇章之后我知道了,不是所有的人工智能机器人都可以吃饭的。

  那我就很好奇了,如果人工智能不吃饭,那它吃什么呢?对于它们来说有价值的“食物”肯定就是大数据了。许多人都不明白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我们人类具体的关系,或者只有一个笼统的'印象,觉得大数据就是很多很多人类的信息。而实际上但凡涉及到大数据,就必定会有人工智能参与。大数据就是人工智能的养分,只有不断的吸收学习大数据,人工智能才进化的更加完善,表现的越来越智能,就像我们人类从食物中吸取营养一样。

  这解开了困扰我很久的疑惑,原来人工智能的“食物”是这个啊,真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现在的世界绝大多数都需要依赖于人工智能,例如我们进小区需要的刷脸就需要人工智能里面的“图像识别”和“人脸识别”功能啊,原来人工智能离我们这么近!

《人工智能AI》读后感2

  爱好人工智能的我在暑假期间快速啃完了一本有趣的书——《未来的日常一人工智能AI》。这本书让我知道了许外关于人工智能的秘密。人工智能又叫AI,它分为三大种类,弱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和超人工智能。弱人工智能包含扫地机器人等,强人エ智能有AlphaGo等。

  AI的代码是0和1,我们没有接触过人工智能的会认为这个很难,但在程序员的眼里却很筒单。我们说得语言对于机器来说,就是一串串很长的0和1组成的数字,而这一串0和1组成的数字就是机器的程序。

  曾有科学家表示,如果我们可以研发出一种24小时工作的机器,并把它到投入到实际工作中去会有出人意料的结果。比如将机器人发射到大空,那我们就可以实行24小时的`太空数据收集,这会更方便我们了解太空。众所周知消防员的工作是充满了挑战和危险的,如果有智能消防员24小时无休息原地待命,那么当有危险发生时智能消防员可以代替真正的消防员解决问题,就可以消防员不再遭遇危险了。人工智能还可以当老年人的跟班,可以代替家人随时保证老年人的安全。

  但是人类如果过度依赖人工智能,那么人类就会变得非常懒,久而久之人类就会退化,从以前的高质量生活退化到低质量生活。

  未来?不,就是现在!让我们争做优秀的科技兴国学子。带领人エ智能走向辉煌。

《人工智能AI》读后感3

  在这个暑假里我,我读了美国戴夫·邦德著作的《人工智能AI》这本书通过介绍何为人工智能;机器的意识和情绪;人工智能如何影响整个社会;机器的伦理问题;人工智能的未来。

  这一本书主要写什么是人工智能,我们为了理解“人工智能”这一概念,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智能”。考试通常可以测试知识和记忆,却测不出“智能”因为智能的'定义是有很多变体,所以通常涵盖以下内容:

  1、从不同渠道(包括经验)学习新观念。

  2、通过理解和运用信息来影响所处的环境。

  3、·能够处理前所未见的问题,应对困局。

  4、遇见事件和行动后果。

  智能的其他因素还可能包括自我意识,对他人的认知,以及道德感,等等。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在计算机中创建出这些特性呢?到目前为止,我们又已经走到哪一步呢?

  布菜士·帕斯卡于1642年制造了第一台机械式的数字计算机。1801年,约瑟夫·玛丽·雅卡尔发明了雅卡尔织布机,这可是使上第一台可编程的机器,可以用打孔纸片来控制。17年后,玛丽·雪莱出版了《弗兰肯斯坦》讲述某位年轻的科学家创造出了个一个具有独立意识造物。1936年,艾伦·图灵提出了通用图灵机的构想——这便是第一台数字计算机的起源。到1950年他又设计了图灵测试,用来判别计算机的智能行为。人工智能的现代发展始于约翰·冯·诺依曼在1953年发明的存储程序计算机。1956年约翰·麦卡锡于达特茅斯会议上首次提出了“人工智能”这个概念。同年,艾伦·纽厄尔、约翰·肖,以及赫伯特·西蒙编写了第一个人工智能计算机的程序——“逻辑理论家”。

  对人工智能AI我还不太了解,长大后我会对这门学科更加深入的学习。

《人工智能AI》读后感4

  你知道什么是人工智能吗?人工智能,从字面上来看,可以把它理解为由人发明的,能够像人一样思考并解决问题的机器。这,就是我最近读《未来的日常—人工智能AI》这本书学到的。

  《未来的日常—人工智能AI》主要从人工智能的起源、人工智能的说明、人工智能的`未来和对人工智能的猜想四个方面介绍了人工智能。读完这本书我还清楚地记得书里面提出的好几个问题:“人工智能有生命吗?”、“人工智能有大脑吗?”、“人工智能会造反吗?”、“人是机器吗?”……

  这本书让我对人工智能有了比较清晰的理解。人工智能并没有生命,因为它不需要呼吸,它没有新陈代谢,而且它也没有繁殖能力。人工智能它不像我们人类,不能完全自主思维,都是按照我们人类设计的程序在工作和学习。人工智能在各项能力方面都比我们人类有提升,比我们人类更聪明,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做很多事情,比如像医生一样做手术、帮助我们做家务、代替人类从事危险工作等等。未来,人工智能还可能进化出自我意识,实施“造反”,但只要我们人类好好控制它们,这种事情应该是不会发生的。我们人类的大脑比人工智能复杂千倍万倍,各个方面对比人工智能我们都略胜一筹,这是我们人类最值得骄傲的事情。

  现在我正在努力学习机器人编程,我想长大以后创造出更多有利于人们生活和工作的人工智能机器人,让它们替代我们人类做更多的事情。

《人工智能AI》读后感5

  国之创者,合肥争先。科之魅者,合肥尽显。

  最近我读了梁琰团队的《人工智能AI》读了这本书,我知道人工智能,了解了人工智能,原来人工智能它经历了爆发式兴起、第一个和第二个“商业寒冬”、到如今的稳定发展,技术逐渐成熟。人工智能藏在生活中的方方方面面,小到手机里的智能语音,家用音响人机对话,大到新能源汽车的自动驾驶功能,我们每一个人时时刻刻的`都和人工智能不同的方式联系着。

  这本书一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人类的选择、人工智能说明书、共同的未来和狂想曲,其中我最感兴趣的一个章节就是狂想曲中的人工智能会“吃饭”吗?讲述的是人工智能不需要吃牛肉、鸡肉之类的,因为它不需要这里面的营养,而它们要“吃”的是“大数据”。大数据就是它的“养分”。约翰马尔科夫的一段话我影响深刻——互联网延伸了计算所及之处,并改变了我们的文化......每一个足迹、每一句话语都将被记录和收集。“凡走过必留下痕迹”人工智能通过大数据可以知道你爱看哪方面的电影,爱吃那种口味的美食,爱读哪方面的书籍......

  读完这本书,我更加坚信我们的国家会变得更加的高科技、更加智能、更加发达。大马路上都开着新能源汽车,而且都是无人驾驶的,既环保又安全。危险的工作就交给智能机器人,保证了我们的人身安全。还有很多种可能,都需要我们去探索。

  未来的世界,人们会更加的科技和便利!

《人工智能AI》读后感6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人工智能,这本书给了我巨大的启发,让我虽不能亲眼看见,却也能身临其境的了解和认识这些人工智能。另外,这本书讲述了人工智能的产生、发展、现在的情况,更加是介绍了人工智能在生活实际的各种应用,从而体现出Ai的神奇之处。

  是为什么让我觉得这本书很棒呢?初次翻开这本书时,感觉这本书是枯燥而又无味的。但是,你只要坚持不懈的把这本书看到底,你就会发现,这是一本用问题与解答的方式告诉我们人工智能在实际生活运用的书,通过这种方法让我们更能清楚地了解人工智能的道理。

  此外,这本书不完全是介绍人工智能的本身,最后一章还介绍了人与人工智能机器的对比,写了我们人类如何可以更好的利用人工智能以及人工智能的未来。

  这本书最让我喜欢的并不是里面说的这个机器干什么,那个个机器人能干什么。重点不在这,而是在AI的工作原理里面和所讲的科学道理,就好比杯中水和杯子一样,杯子是用来做效果展示的,水是原理、实际的东西。让我们想想,如果没有水,那么你喝水难到喝杯子吗?比如,一段程序去完成,没有了里面的代码,难道效果会自己跑出来吗?人工智能是有着本身的`科学知识道理的。

  我最喜欢的部分是第一章:什么是人工智能?因为这章最能概括整本书,我觉的我们只要读完这章,就能了解一点人工智能的入门的知识。通过这本书,我了解很多人工智能的知识,对AI人工智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后我也要读更多书,长大了也发明一些方便人们生活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实现“少年强!科技强!中国强!”的强国梦。

《人工智能AI》读后感7

  暑假读了《未来的日常——人工智能AI》这本书,让我大开眼界,科技的发展让人类的很多奇思妙想成为了现实,扫地机人解放了人类的双手,冰箱实现了食物的保鲜,计算机能快速计算极其庞大的数据等等,而这所有的一切都是人工智能发展的表现。

  人工智能分为三个等级,一是弱人工智能,在生活中比较常见如冰箱、风扇等;二是强人工智能,比如会下棋的人工智能“棋手”AlphaGo和深蓝;三是超人工智能,也是最理想的状态,理论上它能够独立思考,拥有人类全部智慧的机器,目前还没有实现。

  在生活中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发展处处都有人工智能的存在。经常去的饭店出现了上菜机器人,它在走廊里穿梭,稳稳的端着盘子;大商场的中央空调冬暖夏凉,每一层还有智能接待机器人为你指路,走累了还有一排智能按摩椅等着为你服务;还有在各种救援中,使用的无人机、救援机器人、探测仪器等,可以看到人类看不见的.角度,深入人类进不了空间。

  虽说人工智能可以帮助人们完成很多任务,但是也有利有弊,好处就是它们可以代替人类进入恶劣的环境,节省部分劳动力,解放人们的双手。坏处就是会导致很多人失业,甚至出现科技垄断的情况等等。但是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真的创造出了超人工智能,这种机器人的智慧超出了人类,并且有了自己的意识,那人类会面临怎样的命运?

  作为科技时代的人类,我们应该对人类的智慧充满信心,通过我们不断的学习和努力,让科技成果更好的服务于人类和地球的发展,每一个进步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威胁和风险,我们不能因为恐惧就退缩,要勇于面对,用知识的力量化解难题,不断推动人类的进步。

《人工智能AI》读后感8

  在这个暑假里我,我读了美国戴夫·邦德著作的《人工智能AI》这本书通过介绍何为人工智能;机器的意识和情绪;人工智能如何影响整个社会;机器的伦理问题;人工智能的未来。

  这一本书主要写什么是人工智能,我们为了理解“人工智能”这一概念,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智能”。考试通常可以测试知识和记忆,却测不出“智能”因为智能的定义是有很多变体,所以通常涵盖以下内容:

  ·从不同渠道(包括经验)学习新观念

  ·通过理解和运用信息来影响所处的环境

  ·能够处理前所未见的问题,应对困局

  ·遇见事件和行动后果

  智能的'其他因素还可能包括自我意识,对他人的认知,以及道德感,等等。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在计算机中创建出这些特性呢?到目前为止,我们又已经走到哪一步呢?

  布菜士·帕斯卡于1642年制造了第一台机械式的数字计算机。1801年,约瑟夫·玛丽·雅卡尔发明了雅卡尔织布机,这可是使上第一台可编程的机器,可以用打孔纸片来控制。17年后,玛丽·雪莱出版了《弗兰肯斯坦》讲述某位年轻的科学家创造出了个一个具有独立意识造物。1936年,艾伦·图灵提出了通用图灵机的构想——这便是第一台数字计算机的起源。到1950年他又设计了图灵测试,用来判别计算机的智能行为。人工智能的现代发展始于约翰·冯·诺依曼在1953年发明的存储程序计算机。1956年约翰·麦卡锡于达特茅斯会议上首次提出了“人工智能”这个概念。同年,艾伦·纽厄尔、约翰·肖,以及赫伯特·西蒙编写了第一个人工智能计算机的程序——“逻辑理论家”。

  对人工智能AI我还不太了解,长大后我会对这门学科更加深入的学习。

【《人工智能AI》读后感】相关文章:

《ai ei ui》教案12-23

《ai ei ui》的教案09-08

《ai ei ui》教学反思11-27

ai ei ui教学反思04-07

《ai ei ui》教学反思02-27

人工智能心得12-17

ai ei ui的教学反思(通用7篇)10-21

汉语拼音[ai ei ui]教案优秀05-06

人工智能心得体会11-28

人工智能心得体会[通用]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