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制约当前粮食生产的几个主要因素调研报告
在生活中,报告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其在写作上有一定的技巧。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制约当前粮食生产的几个主要因素调研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源。粮食生产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工作,把发展粮食生产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重要举措,全市粮食生产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全市土地流转加快,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迅猛,双季稻面积和稻谷产量一直位居湖南省前列。但还是存在以下几个主要制约因素。
一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
农田基础设施的薄弱和欠账,已经成为当前水稻生产的发展瓶颈。我市的农业水利等基础设施大多修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的农业基础设施基本上是“土质”工程。随着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户分散经营,农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难以大范围发动筹资筹劳对农业基础设施进行有效维护和修缮,在使用过程中,这些设施水毁、老化、失修、废弃现象普遍,即使仍在使用的,也都是带病运行,“渗、透、漏”现象十分严重,防灾救灾能力差,使用效率低下。
二是种粮效益普遍下降。
20xx年,我市稻谷实际收购价格在110—120元/百斤之间,比20xx年下降10元/百斤,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又在逐年上涨,尿素、复合肥、农药、种子涨幅普遍超过15%,用工成本也不断上涨。据调查综合测算,目前规模大户种植早稻成本为885—1070元/亩,晚稻成本1055-1290元/亩,一季稻成本1155-1440元/亩。20xx年种1亩双季稻纯收入为216元(20xx年为493元,20xx年为675元);20xx年种1亩一季稻纯收入为215元(20xx年为382元,20xx年为456元)。特别是去年,种粮效益下降明显,种得好的每亩纯收入可达300元,种得差的甚至出现亏损。种粮效益下降,严重影响种粮农民积极性。
三是土地流转机制不畅。
当前建立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的分散经营制度已经严重制约水稻生产的规模化发展,加快推进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已经成为当务之急。近年来,土地流转存在诸多问题,如随意流转,无序流转和口头流转等,使得土地流转的双方都顾虑重重,害怕失地失权,部分农户不愿意把土地流转给他人耕种,造成大户流转插花,或者流转的时限控制在较短的年限以内;土地流入方因为土地流转的时限短,不敢投入基础水利设施建设。这样使得流转的土地水利设施和耕作条件都越来越差。
四是农业保险支撑乏力。
水稻生产是露天工厂,自然灾害不可抗拒。近年来极端天气呈频发重发态势,病虫、鼠害严重。我国当前推行的农业保险主要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保险公司理赔起点高,一般在农作物损失达到30%以上才予以赔偿。二是保险的理赔标准普遍较低,如水稻苗情100%损失赔偿380元/亩,分蘖拔节期100%损失赔偿440元/亩,成熟期100%损失赔偿500元/亩,其赔偿仅相当于种子、农药化肥等基本生产资料的价值,远低于农民实际投入,一旦发生大的自然灾害影响,很难有效挽回种粮农民的种粮损失。三是保费收缴难,这主要体现在散户入保上。四是查勘定损难。因全省没有一个统一农作物查勘定损标准,定损基本上是采取与农户协商的方式解决,难免存在争议。五是缺乏大灾风险分散机制。申请巨灾资金难,一旦出现大面积大损失的灾情,保险公司很难按农业条例理赔到位。特别是种粮大户,一旦遭遇自然灾害,其后果难以承受。
五是收储不易卖粮难。
水稻在实现规模化生产后,稻谷晾晒、烘干、收储、销售问题显得尤为突出,调查显示由于投资成本高,大部分种粮大户都缺少晒场、烘干设备和收储仓库。一是晒谷难,部分种植面积大的大户只能增加运输成本,送到十几甚至几十公里外的烘干中心。二是启动稻谷保护价收购太迟,造成大户增加搬运收储成本,我市早稻收割在7月下旬基本结束,而实际启动保护价收购往往滞后一个星期,造成大户成本增加。三是卖粮难。由于指定收购点不多,造成卖粮农户排队等候,往往卖一车谷要等上十几二十几个小时。
【制约当前粮食生产的几个主要因素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石斛调研报告10-21
绩效调研报告04-08
返乡调研报告04-09
技术调研报告03-13
基层调研报告03-13
公路调研报告03-13
交通调研报告03-10
商品调研报告03-14
机构调研报告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