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农机调研报告15篇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报告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机调研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农机调研报告1
乡镇农机管理机构是农机化工作的最基层单位,是联系广大农机手的桥梁和纽带,是农机技术宣传推广、修配服务、安全生产管理和发展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等工作的主力军。乡镇农机管理机构建设得如何,直接影响到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和新农村的建设。根据湖南省《关于改革完善乡镇农技推广服务机构的实施方案》精神和娄底市农机局的要求,我局在今年4、5月份,利用一个月的时间,采取查阅档案、实地走访和召开座谈会的形式,对我市12个乡镇农机管理机构进行了细致如实调研,了解历史,查明现状,找出问题,提出建议,并在20xx年5月12日召集全市的农机管理员集中座谈,征求意见,力促我市乡镇农机管理机构改革有序进行。
一、基本情况
(一)机构设置情况。20xx年,全市乡镇机构改革后,乡镇农机站进行了调整,实行农、林、牧、渔、水、机等多站合一,全部归入乡镇农业综合开发中心。目前,全市共有12个乡镇,共设12位农机员。
(二)经费来源情况。全市乡镇农机站经费拨款形式主要是财政全额拨款和差额拨款两种,除毛易镇农机站实行全额拨款外,其余11个乡镇站均实行财政差额拨款,农机管理人员的工资收入基本有保障,但养老保险等福利保障难以落实到位。
(三)管理体制情况。自20xx年乡镇机构改革后,乡镇农机站合并入乡镇农业综合开发中心,原农机员继续从事农机管理工作,管理体制为市和乡镇共管,以乡镇政府为主,市农机局主要负责农机化工作业务指导。
(四)人员结构情况。目前,全市乡镇共有农机员12人,农机员结构为:干部1人,职工11人;大部分为高中及高中以下学历;30岁以下的1人, 30-50岁10人, 50岁以上的1人。
二、存在问题
(一)编制不够合理。目前,全市12个乡镇仅有12名乡镇农机管理人员,且兼职人员多,占乡镇总数的80%,有6位农机员在岗不在编,占乡镇总数的50%。兼职人员不仅要负责该乡镇的农机化工作,还要承担常年驻村包片、森林防火、乡村规划、计划生育、社会稳定、安全生产等非农机行政事业管理的其他工作。即使是农机专职人员,也经常被乡级政府临时抽调承担其他任务,难以集中精力从事农机管理业务工作,使上级业务部门安排部署的农机化工作在贯彻落实中出现“梗塞”,难以传达落实到农村、农民和机手,给全市的农机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影响。通过调查,只设立1名兼职农机管理人员的乡镇,其农机化工作的各项指标都严重滞后。
(二)保障不能到位。全市12个乡镇站共12人,只有毛易农机站站长实行财政全额拨款,发全额工资,其余11名乡镇农机人
员,实行财政差额拨款,工资收入连续几年为年工资总额的70%左右。又加之乡镇对农机工作不够重视,工资补助不足,在养老保险等福利方面落实难以到位,特别是那些在岗不在编的农机管理员,更是难以安心工作,影响了农机工作的积极性。
(三)经费投入不足。乡镇农机管理机构办公条件简陋,因为乡镇农业综合开发中心的设置,一般没有独立的办公场所,都是几个人挤在一起办公,乡镇农机管理的办公经费几乎为零,办公经费没有得到有效保障。由于正常的办分经费和必要的管理、公益性培训,技术服务经费无法得到保障,经费严重不足,应用于农机管理、推广等的'设施设备基本没有,不同程度制约了农机技术人员作用的发挥。致使农机业务工作无法开展。
(四)管理难以协调。农机站管理体制为市和乡镇共管,以乡镇政府为主,市农机局主要负责农机化工作业务指导。通过调查,乡镇政府只管用人,乡镇农机管理人员随意更换、调动频繁、错岗错编的问题比较突出,没有充分考虑农机化的可持续性发展。农机局进行农机工作调配时,农机员每次都有新面孔,并且难以到位和适应农机业务与政策,影响了农机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主要建议
我市自从20xx年进入国家农机购置补贴项目笼子后,全市农机保有量快速增长,农机化工作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而我市拖拉机挂牌率、持证率和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与省内先进地市相比差距较大。乡镇农机站的改革势在必行,因此要进一步理顺乡镇农机管理机构体制编制,充分发挥乡镇农机管理机构的作用,促进我市农机化的科学发展。
一、 合理设置编制。根据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办发[20xx]4号)和湖南省《关于改革完善乡镇农技推广服务机构的实施方案》文件精神,结合冷水江乡镇农机管理机构和农机化发展实际,合理设置乡镇农机站编制。冷水江工业比重大,多为丘陵山岗地形,走现代农业是唯一选择,作为现代农业支撑的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尤其重要,现在每个乡镇仅一名农机员,并且多是在岗不在编,严重影响农机员的积极性,制约农机工作的深入开展。综合座谈会各方意见,我市每个乡镇以设置2个编安排 2名农机员(其中含1名农机技术人员)为宜。
二、明确工作职责。在科学设置农机编制后,应赋予相应的工作职责。在立足三农的基础上,全市乡镇农机职责还应结合冷水江市城乡统筹,明确其工作职责,让乡镇农机机构切实担负起乡镇农机推广、技术培训、信息服务、协调组建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农机数据统计、农机购置补贴宣传监管等工作,协助农机监理机构抓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三、理顺管理体制。农机站现有管理体制为市和乡镇共管,以乡镇政府为主,市农机局主要负责农机化工作业务指导。这种管理体制经过实践表明,便于乡镇管理,但却使农机局与乡镇工作
难以协调一致,导致乡镇农机工作边缘化、无序化局面。难以进行业务指导。因此,在“市乡共管”大原则不变的前提下,实行市农机局管理为主的管理机制,即人员的考核、调配、晋升和业务经费由市农机局管理,乡镇政府负责综合协调、监督等行政管理,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生活保障。
四、落实经费保障。一是将乡镇农机员工资纳入市财政统发中心,使乡镇农机人员基本生活有保障。二是落实乡镇农机工作经费,经费来源由市和乡镇两级按一定比例拨付,并列入财政年度预算,确保乡镇农机工作的开展。
五、加强自身建设。乡镇农机员在机构改革后加强农机工作责任感和积极性,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促进法》为准,按照以农业机械化为技术支撑的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强化工作职责,结合本地实际,以办点示范和组建专业合作社等服务方式,促进全市农机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农机调研报告2
湖南省涟源市根据上级指示精神,紧密结合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实际,按照“依法规范、有序引导、分类推进、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基本原则,大力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对全市农机合作组织进行了调研,截止20xx年底,全市依法登记的农机专业合作社2家,分别是:涟源市农机作业专业合作社、涟源市星天伟业农机专业合作社。 入社农户226户,从业人员281人,拥有各类机具512台套,其中中型拖拉机组16台套,小型农田改造挖掘机2台,装载机1台,耕整机102台,联合收获机85台,插秧机20台,资产总值达近591.85万元。服务范围涉及全市20个乡镇573个行政村和邻近的安化县渔水、新邵张家冲、双峰太平寺、冷水江三尖等周边县市的乡镇。经过几年的发展,合作社服务内容更加丰富,服务手段更加完善,服务方式更加便民,深受广大群众欢迎,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成效显著,“龙头”带动作用更加突出。
一、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一是促进了农机化水平的整体提升。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进一步推动了大型、复式、高性能机械和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优化了农机装备结构,提高了农机化的发展质量。同时,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进一步完善了农业科技推广体系,降低了农业技术推广的成本,示范带动能力强、效果好。
二是完善了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机专业合作社进一步充实了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中间环节,有效承载了基层技术推广、政策宣传、农机维修、技术培训、生产组织和安全教育等农机管理工作,为基层农机服务工作搭建了新的平台。作为农机服务的延伸和补充,农机专业合作社有效地把广大机手组织起来,联合起来闯市场,提高了农机的规模化作业程度。
三是提高了农机作业的标准化。农机规模化作业和示范区发展,提高了农机作业标准的推广和应用。同时依托专业合作社,建立和发展起了3处农机化示范区,为农机作业标准化的实施起到了良好的保障作用。
四是促进了劳动力转移和土地流转。农机专业合作社通过代耕代种、农田托管、土地承包、股份合作等形式开展规模经营,可以在不改变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前提下,推动土地经营方式创新,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促进统一经营向农户的联合与合作。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可以有效解决农田弃耕、撂荒问题,支持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
五是提高了农民科技素质,增加了农民收入。专业合作社为成员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和培训平台,他们在技术上互帮互学,利益上互助互惠,信息上实现共享,增强了标准化生产和协作意识,提高应对市场的能力和水平。农机户以资金入股合作经营,实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减少了一次性投入,降低了农民的投资风险,使农机作业有了更大的利润空间。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已经逐步渗透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参与到农村经济发展各个领域中来,农机作业市场的'扩张,技术装备更新,作业模式的创新都将成为农民增收的新的增长点,农机专业合社将不断为农民搭建更加广阔的增收舞台。
二、农机专业合作社运行模式
按照“立足现代农业,发展农业机械”要求,该社实行股份制管理,开展集约化经营和积极探索现代农业的发展路子,并面向全市及相邻县市,为农民提供农作物产前、产中、产后农机专业服务。其经营涉及机耕、机播、机收、运输作业、农机修理、信息技术咨询、小型农机具销售等。其利润分配采取两种方式:一是按股金比例(包括入社股金和拖拉机折价股金)进行分配;二是按出勤作业率和工作效益进行分配,制定统一收费标准和作业金提成,实行单人单机核算,作业收入按10%上交为集体积金,扣除平常正常开支外,其余部分年终按股份进行分红。在管理上,先后制定了《合作社章程》《合作社服务纲要》《合作社纲要》《合作社社员管理办法》《合作社机具维修维护细则》《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等5个制度,并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合作社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农机服务助民富,互帮互助促发展”为主题扎实开展创先争优和“结对共建”活动。一是推行价格公开制,向服务对象公开承诺耕地100元/亩,收割100-120元/亩,价格低于市场价,使广大群众得到了更多实惠。二是开展帮扶互助活动。党员社员主动与家庭劳动力不足的困难户结对子,通过“一对一”和“多对一”的方式为困难农户免费提供农机服务。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发展数量少、影响带动小。我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到目前还只有2家,影响力和带动力明显不足。
二是主体结构单一、服务领域不宽。农机合作社大都由青一色的农机大户组成,主体结构单一,缺乏专门的技术人员、专业的管理人员、专职的信息人员以及其他后勤保障方面的人员,且以从事单一的机收服务居多,机插、机耕、机烘等各个作业环节的服务明显不足。
三是管理制度有待规范、运作机制有待完善。对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湖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的规定,农机合作社在章程制定、股金设置、工商登记、民主管理等方面还不够完善;合作社管理水平不高,经济效益偏低,发展内在动力不足。
四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扶持政策没有完全落实。存放高性能、大型农机具的厂库棚建设用地短缺,农机维修服务组织建设滞后,农机服务组织在享受工商登记、金融信贷、税收减免、用地安排、用电用油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仍未能得到落实,或难以执行到位。
四、几点建议
一是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今后农机化发展与农民增收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各级农机主管部门及各级党委和政府应把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作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战略措施来抓,明确农机化发展的组织模式以合作社为主,将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支持主体,在财政、税收、信贷、政策性保险、用电、用油,特别是用地上给予支持,协调各部门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二是加强农机专业合作社场库棚设施建设,确保农机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目前,农机具场库棚建设严重制约了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农机具损失浪费现象严重,亟待各级财政的扶持与投入。
三是依法发展规范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做好典型示范、推广工作。在认真贯彻落实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基础上,运用法律手段促进农机专业合
作社的稳定发展。按照“先发展、后规范”的工作思路和“农民自主、政府扶持、市场引导、社会服务、共同利用、提高效益”的原则,逐步将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纳入法制化发展轨道,使其有序健康发展。
四是加大培训力度,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由初级阶段向规范的高级阶段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的宗旨是“民办、民营、民受益”,农机专业合作社隶属于现代农业企业行列,是发展现代农业的组成部分。内部管理水平高低,代表着一个专业合作社的成熟规范程度。按《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要求,制定内部管理人员培训计划,每年利用农闲季节定期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内部管理人员进行一次政策法规、管理知识、服务意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提高他们管理水平、操作水平、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社会化服务水平。建议市级财政将培训经费纳入计划,做到专款专用。
农机调研报告3
为进一步优化全区农机装备结构,提升农机装备水平,__区农机局利用冬闲季节,组织专门人员对全区农机化装备情况进行调研,调研结果如下:
近年来,__区农机装备水平迅速提升,大中型农业机械逐渐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和领航力量。截至目前:全区农机总值已达10.25亿元,农机总动力达到156万千瓦,农业机械总数量分别为:拖拉机总数量14703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数量达到5647台,小麦联合收割机2387台,玉米联合收获机1081台,播种机械3658台,其中免耕播种机械1627台,小麦、玉米粮食生产作物耕、种、收已经全部实现了全称机械化,小麦机收、机播率在99.9%以上,玉米机收、机播率均已达到了85%以上。以目前的生产能力,农民机收小麦只需3——5天就能顺利完工。玉米生产能力虽然还不够完善,但从目前的生产能力来说,已完全去除了人工从事生产作业的现状,基本实现玉米生产机械化。目前的农业机械保有量已基本能够满足当地农业生产的需求。
一是农机装备结构还不尽合理。即存在着动力机械多,配套农具少;农田作业机械多,其它作业机械少;小型机械多,大型机械少;单项作业机械多,复式作业机械少;陈旧机械多,新型机械少等诸多现实问题。
二是农机化作业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即粮食作物农机化水平较高,经济作物农机化水平偏低。我区是农业大区,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得到迅速发展,小麦生产实现了全过程机械化,玉米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上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三是资金投入还不能满足发展需求。近年来,各级不断加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投入力度,进一步促进了农机装备水平的提升和结构的优化。但是,长期以来,各级对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特别是对农民购买农机的`直接补贴投入较多,而对基层农机服务组织、机具场、库、棚等基础设施建设补贴仍然较低,难以进一步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1、合理调控和运用国家惠农政策的实施。灵活把握政策取向,从促进农机装备结构布局优化,提高薄弱环节农机化水平出发,科学、合理的谋划资金需求和使用计划,充分发挥省、市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导向作用,确保效益最大化。
2、加强对玉米联合收获技术的改进和完善。__区目前应用的玉米联合收获机种类比较繁多:现有两行、三行小型玉米收获机、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等多个品种,产品虽然已完全脱离了人工收获玉米的历史,但在使用过程中,功能还不够完善,不能完全实现一次性玉米摘槌、烘干、秸秆还田、机械深耕、小麦播种等多项服务项目内容。在机械构造、使用性能、理想收获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3、加强对花生、大蒜、山药、辣椒等经济作物机械化的探索和研究。
农机调研报告4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各类农机数量迅速增长,农机道路交通运输、田间作业日益繁忙。由于人、车、路、管发展不协调,农机交通管理工作存在的深层次矛盾逐渐显现出来,农机事故发生频繁,给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重大损失。造成农机事故的原因很复杂,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农机驾驶人素质不高。驾驶人作为农机安全管理的基础和源头,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农机事故的多少。但是近年来随着驾驶人队伍的日益壮大,整个队伍良莠不齐,鱼龙混杂,驾驶人文化素质低下,思想素质不过硬,安全观念不强等问题日益突出。同时,由于驾驶人教育培训比较落后的局面还没有根本好转,在培训、考核中,培训课程、方式方法、考试内容、程序、严格程度等都在不断完善和提高的过程中,因此,在现实中,驾驶人技术不高,处理问题能力不强,尤其是在紧急状态下,如何正确采取果断措施等都影响农机安全。
二、农民农机安全和农机法制意识淡薄。由于农机安全知识宣传教育面相对较窄,农民的安全知识普及程度较低,相当一部分缺乏必要的农机安全常识,不遵守交通法规,随意行车走路现象十分普遍。近年来,虽然农机管理部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不断翻新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形式,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由于宣传少,群众缺乏对农机管理工作的认识,不能正确理解和自觉遵守农机法规,甚至认为农机管理部门执法是故意刁难,从而不支持、不配合农机管理工作。另外,受传统观念影响,一些农民没有认识到农机交通、作业违法行为的严重后果,随意违法行车、走路,甚至逃避、抗拒执法现象时有发生。
三、农机监理队伍力量薄弱。农机管理部门编制少,人力不足,人员构成复杂,素质较低,经费、装备、科技投入等方面都有诸多困难,直接影响农机管理工作水平。人员的严重不足,导致日常管理捉襟见肘,顾此失彼,尤其是乡村道路长期处于失漏管状态。此外,由于财政困难,不能及时拨付必需的办公经费,车辆装备、通讯装备落后,不能适应农机管理工作的需要。
针对目前农机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以消除农机事故隐患:
一、提高驾驶人素质。驾驶人的素质提高决不仅仅是驾驶技能的提高,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学习及安全意识的养成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首先要做好农机驾驶人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使其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不断提高预防安全事故的'意识。其次要严把驾驶人“进门关”,强化驾驶证考领工作,把好考试、发证关,以确保考试质量。此外,还应坚持开展技能培训、法规学习,切实提高驾驶人熟练驾驶技能,农机管理部门要坚持每月一次的安全例会制度,组织学习农机各项法律法规、观看警示片、通报安全形势、剖析典型事故,使驾驶人对农机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从灵魂深处得到高度认识,做到自觉遵守农机法律法规。
二、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农机安全意识。提高全民的农机安全意识是当务之急,但仅仅依靠农机一家是远远不够的,这需要依靠整个社会的力量进行共同努力。农机部门可以通过对驾驶员、车辆和道路田间的管理以及向社会和群众宣传来达到预防事故的目的,但是要提高全民的农机安全意识,还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农机安全应当从娃娃抓起,从儿童一入学就要灌输农机安全意识,转而会进一步影响其父母、祖父母等亲戚朋友,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在提高全民农机安全意识方面,要多作一些有关农机安全方面的宣传报道,使大家都知道我们每天都要进行的各种活动,怎样行进才能保障安全,怎样才能避免发生农机事故,使农机安全这个主体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
农机安全宣传是一项社会工程,仅靠农机一家唱独角戏显得势单力薄,很难做到面面俱到。为推进农机安全宣传的社会化进程,全方位开展农机安全宣传,首先要由政府牵头,将农机安全宣传教育纳入普法教育的轨道,明确各职能部门在宣教工作中的职责,建立社会化的宣传教育网络,形成强大的宣传教育声势。其次要更新宣传教育形式,寓教于乐,潜移默化地提升群众的安全道德水平。以往宣传教育形式的单一很难产生深入的影响,要适应当前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行政理念,通过开展文艺演出、征文比赛、摄影比赛等活动,广泛调动社会参与的积极性。还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办好宣传教育栏目,扩大社会影响。
上述问题,归根结底是与政府管理农机的整体水平不高,与农机管理法制化的不完善密不可分。因此,为了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的发生,保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及其他合法权益,必须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农机化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切实解决处理农机安全生产中的各种难题。通过规范农机驾驶行为,明确权利义务关系,保证人民群众合法权益。通过确定法律制度,增强农机安全的有效管理,提高管理水平。通过规范执法行为,增强公民的守法意识,保障农机安全生产有序、安全和畅通,推动我市的现代化农机事业进一步发展,建设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农机安全管理体制。
农机调研报告5
为在今后的农机购置补贴工作中更好的制定工作思路、工作措施,引导农民科学合理地购置适合自己的机械,推动全县农业生产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自8月1以来,临邑县农机局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农机购置补贴项目专题调研活动。成立了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财务股、推广站、乡镇农机站等部门技术人员为成员的专题调查组,在全县12个乡镇(街道)开展了详细的摸底调查。通过与享受补贴户及农民座谈、听取乡镇(街道)领导及村委负责人介绍,实地察看地块、发放征求意见表等方式,获得了大量基础性资料。经分析研究,进一步认识到实施农机购置补贴项目所起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不足,并提出对策及建议。
一、实施农机购置补贴项目的基本情况及取得的成效
(一)基本情况
今年,上级安排给临邑县第一批农机购置补贴资金610万元。该县农机局在省、市农机办的领导和指导下,针对本地农业生产发展的需求,创新机制、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引导农民科学合理的购置先进、适用机械。共补贴各种农机具321台,其中,玉米联合收获机184台、小麦免耕播种机13台,大型拖拉机39台,其他各种机具85台,228户农民受益,直接拉动农民投资XX多万元。这些机具的投入使用,促进了临邑县农机化事业迅猛发展,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取得的成效
1、农机装备水平快速提高,配置结构进一步优化
农机购置补贴项目的实施,极大的激发了广大农民投资农机的积极性,农机总量持续增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截至目前,全县农机总动力已达到176万千瓦,农机总值7。9亿元,拖拉机4。1万台,其它机引配套田间作业机械3。6万台。由于补贴额度达到机具总额的'30%,使农民对大中型、新型机具买的起,买起来划算,大马力、联合作业机械增长较快,全县玉米联合收获机新增184台,大中型拖拉机新增153台,小麦免耕播种机新增15台,农机配置结构进一步优优化,土豆收获机、条播机、耘耕机等新型农业机械也从无到有,逐步增长。这些性能优越、先进适用、节能环保机具的迅速普及,为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装备支撑。
2、农机作业水平持续攀高
农机购置补贴项目的实施,有力地推进了临邑县农业生产机械化进程,尤其是主要粮食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今年由于气候原因,小麦成熟晚,与河南等地仅差3—5天,从外地引机数量锐减,加上麦收期间正值汛期,小麦抢收工作形势严峻。为此,临邑县农机局积极协调近年来补贴的307台自走式收获机和279大型拖拉机(配备小麦割台),紧急投入三夏抢收工作。并引导农民开展小麦机收、秸秆还田、玉米贴茬播种的“一条龙”农机作业模式,减少作业环节,缩短作业时间,加快播种进度,提高播种质量。全县77。83万亩小麦全部及时收获、颗粒归仓,实现小麦机收76万亩,机收率达到98%。
3、保护性耕作实现新跨越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从而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不仅减少作业环节、节约成本、增产增效,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临邑县农机局在实施农机购置补贴项目过程中,把玉米联合收获机、小麦免耕播种机等保护性耕作机具确定为补贴重点,大力推广普及。截至目前,临邑县拥有玉米联合收获机728台,小麦免耕播种机145台,今年小麦免耕播种面积达到9万亩,建设成方连片小麦免耕播种示范基地12处,其中,临邑镇刘双庙村的示范基地达到1200亩,500—1000亩的2处,200—500亩的3处,200亩以下的6处,实现新的突破。经专家测产,实行保护性耕作的小麦亩产达到580公斤,比常规播种增产23公斤,增产效果明显。
农机调研报告6
为在今后的农机购置补贴工作中更好的制定工作思路、工作措施,引导农民科学合理地购置适合自己的机械,推动全县农业生产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自8月1以来,临邑县农机局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农机购置补贴项目专题调研活动。成立了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财务股、推广站、乡镇农机站等部门技术人员为成员的专题调查组,在全县12个乡镇(街道)开展了详细的摸底调查。通过与享受补贴户及农民座谈、听取乡镇(街道)领导及村委负责人介绍,实地察看地块、发放征求意见表等方式,获得了大量基础性资料。经分析研究,进一步认识到实施农机购置补贴项目所起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不足,并提出对策及建议。
(一)基本情况
今年,上级安排给临邑县第一批农机购置补贴资金610万元。该县农机局在省、市农机办的领导和指导下,针对本地农业生产发展的需求,创新机制、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引导农民科学合理的购置先进、适用机械。共补贴各种农机具321台,其中,玉米联合收获机184台、小麦免耕播种机13台,大型拖拉机39台,其他各种机具85台,228户农民受益,直接拉动农民投资XX多万元。这些机具的投入使用,促进了临邑县农机化事业迅猛发展,取得显着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取得的成效
1、农机装备水平快速提高,配置结构进一步优化
农机购置补贴项目的实施,极大的激发了广大农民投资农机的积极性,农机总量持续增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截至目前,全县农机总动力已达到176万千瓦,农机总值7.9亿元,拖拉机4.1万台,其它机引配套田间作业机械3.6万台。由于补贴额度达到机具总额的30%,使农民对大中型、新型机具买的起,买起来划算,大马力、联合作业机械增长较快,全县玉米联合收获机新增184台,大中型拖拉机新增153台,小麦免耕播种机新增15台,农机配置结构进一步优优化,土豆收获机、条播机、耘耕机等新型农业机械也从无到有,逐步增长。这些性能优越、先进适用、节能环保机具的迅速普及,为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装备支撑。
2、农机作业水平持续攀高
农机购置补贴项目的实施,有力地推进了临邑县农业生产机械化进程,尤其是主要粮食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水平有了显着提高。今年由于气候原因,小麦成熟晚,与河南等地仅差3—5天,从外地引机数量锐减,加上麦收期间正值汛期,小麦抢收工作形势严峻。为此,临邑县农机局积极协调近年来补贴的307台自走式收获机和279大型拖拉机(配备小麦割台),紧急投入三夏抢收工作。并引导农民开展小麦机收、秸秆还田、玉米贴茬播种的“一条龙”农机作业模式,减少作业环节,缩短作业时间,加快播种进度,提高播种质量。全县77.83万亩小麦全部及时收获、颗粒归仓,实现小麦机收76万亩,机收率达到98%。
3、保护性耕作实现新跨越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从而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不仅减少作业环节、节约成本、增产增效,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临邑县农机局在实施农机购置补贴项目过程中,把玉米联合收获机、小麦免耕播种机等保护性耕作机具确定为补贴重点,大力推广普及。截至目前,临邑县拥有玉米联合收获机728台,小麦免耕播种机145台,今年小麦免耕播种面积达到9万亩,建设成方连片小麦免耕播种示范基地12处,其中,临邑镇刘双庙村的示范基地达到1200亩,500—1000亩的`2处,200-500亩的3处,200亩以下的6处,实现新的突破。经专家测产,实行保护性耕作的小麦亩产达到580公斤,比常规播种增产23公斤,增产效果明显。
4、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勃蓬发展
实施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吸引了更多农民购买大型、新型农机具,造就了一批农机大户,临邑县农机局因势利导,把他们组织起来,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组织,整合农机资源,开展规模作业、合同订单作业、以及玉米联合收获、秸秆粉碎还田、小麦播种“一条龙”作业,不仅促进了农业生产,而且他们所取得的巨大的经济效益又吸引越来越多的农机手加入到农机合作组织。当前,临邑县已建立农机合作社12个,社员335人,拥有各种农业机械389台,总资产800余万元。农机协会75个,拥有各种大型农业机械6700多台。同时,积极引导农机中介组织、农机专业大户等各类服务组织迅速发展。目前,以农机合作社为龙头的农机服务组织承担了全县50%以上的农业生产作业量,对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推动土地流转、农业规模经营发挥了重要作用。
农机调研报告7
为更好的推进__县农机合作社规范发展,更好地发挥农机合作社在全县农业生产中发挥的示范、引导、支撑作用,县农机维修站利用1个月的时间对全县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农机合作社建设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全面、详细调研。现就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截至目前,全县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合作社达到21家,入社社员2300户、从业人员4000余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50人,社员机械5900多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450台,小麦联合收割机750台,玉米联合收割机720台,旋耕机1100台,其他配套农机具1880余台. 20xx年小麦机收作业面积26万亩,玉米机收作业面积24万亩,深耕、深松作业面积6万亩,玉米机械化还田作业面积26万亩,小麦宽幅精播28万亩。全县8个镇农机合作社全面覆盖。__农机合作社20xx年被评为全国农机示社、省五星级文明维修网点。
二、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主要类型和组建形式
该县农机合作社依据“农民自愿,积极引导,多元创办,规范发展,统筹兼顾”五项原则成立,主要是对原有各类农机服务组织如农机作业队、农机大户等带有股份合作性质的农机服务组织的改制、扩建、整合与规范,鼓励和引导农机各类服务组织通过不同的方式组建农机合作服务组织。
全县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主要类型为:维修型,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户(如__、__、田丰等);外营型,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户(如__);农机管理服务站组建型(如索镇腾飞、陈庄强盛、果里惠民、田庄中兴、马桥金马、唐山运宏);农机大村组建型(如北辛裕民、荣家富隆、东营兴营、昝家兴农);涉农企业兴建型(如__、__、森源联邦)。
三、农机专业合作社运营情况
全县21个农机专业合作服务社内部管理机构基本健全,成立了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日常的经营服务工作,决定经营方向、经营决策、财产处置、利益分配等重大问题;建立了财务管理、机械管理、职工奖罚、利益分配、安全生产等制度;农机合作社产权关系明晰,责任、权力、义务明确,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初步形成一套自我发展、自我壮大的运行机制。随着该县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不断发展壮大,农民购机积极性进一步增强,各类大中型、高性能农业机械拥有量快速增长,农业机械更新速度加快,机械装备结构趋于合理化、大型化,农机合作社以农机大户为依托,以资金、技术、信息、服务为纽带,整合农机管理、技术资源,积极推进农机专业合作社服务市场化、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有力的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对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机使用效率,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将农机手与有需求农户连结起来,提高了机具利用率,增加了农机手收入。在__县 “三夏三秋”农忙时节,农机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其农机具生产作业安排调度、信息资源共享作用,减少了机具闲置和田间转移,农机具的利用率大为提高,为农机手和农户都提供了便利,受到了农民们的欢迎。在跨区作业中起到重要作用。在每年组织的跨区作业中,利用合作社信息系统可以及时获取信息,降低作业成本,取得最佳效益。特别是夏、秋两季由合作社统一考察跨区作业,统一调度,每台机械节省200-300元的差旅费和通讯费。若按全年1200台次计算全县机手可节省30万元费用。通过合作社组织跨区作业,每年可以实现收入2400余万元,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
(二)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__县__、__、__、__农机合作社以创新的服务理念、专业的维修技术水平在社会上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省人大、省农机办、市人大等各级领导多次对__、__、__等专业合作社进行了考察指导。二是作为新机具新技术示范推广提供载体,农机专业合作社在近年该县农机管理部门开展的玉米直播技术、小麦宽幅精量播种、深松施肥等新技术示范、推广应用中起到了较好的试验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20xx年、20xx年,中国农业大学、省市农业、农机、统计部门有关专家组成的小麦测产,小麦宽幅精量播种、深松施肥耕作的麦田对照传统耕作产量增加分别达到6%、8%以上,增产效果明显。此两项技术都作为全省近年重点推广的新技术。
(三)政策贯彻推进作用。作为农机化新技术和新机具的推广使用载体,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在农业生产中起到了农机化作业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的示范作用。特别是在玉米机收、土地深松、免耕播种、秸秆还田等保护性耕作技术及创新技术推广项目实施过程中,农机专业合作社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20xx年开始,全县推广深耕作业,果里镇、索镇农机专业合作社购置了大量深耕犁,政府的深耕补贴每亩曾达到了60元,起到了良好的带头引导作用。在农机购置补贴工作中,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会员和机手提供新技术和新机具信息,确保了机手买到合适的农机具。每年秋季农机专业合作社为全县及各镇组织的玉米秸秆禁烧机械作业及深耕、深松作业带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高标准合作社数量少,影响带动小。截至目前,全县“五化”标准农机专业合作社较好的有5个(__、__、__、腾飞、__),达到规模化、“一条龙”作业模式的更少,合作经营方式相对松散,抱团经营紧密度不够,难以满足农机社会化服务的需求,影响力和示范带动力明显不足。农机专业合作社规模和带动力还需统一扩大,作业项目及服务范围也需要扩充,要与农业生产的要求及农机化的发展趋势相适应。
(二)主体结构单一,服务能力较低。一是农机合作社大都由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户组成,主体结构单一,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信息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才;二是合作社大都以农业生产机械化作业或维修为主要服务内容,且以从事单一的机收服务居多,作业能力不足,服务项目少,农闲时期车辆闲置,不能充分利用有效资源;三是农机专业合作社现代化信息设备缺乏,影响了合作社的信息化办公进程。
(三)运作机制有待完善、人员素质亟需提高。农机合作社多数由家族
式成员组成或以小投大相互兼并的方式组成,对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__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的规定,农机合作社在依法登记、章程制定、民主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还不够完善。农机专业合作社社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合作社专门的技术人员、专业的管理人员、专职的信息人员以及其他后勤保障方面的人员,需要加强学习培训。
(四)基础设施和资金投入不足。场地库房等基础设施不足,金融部门贷款难并且利息高,国家扶持政策资金达不到合作社的需求,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亟需财政资金和涉农项目的大力扶持。
五、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建议
(一)政府支持,领导重视。继续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把各项扶持政策落到实处。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及政策的规定和要求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切实引导农机服务组织依法经营、规范运作、诚信服务,努力营造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和谐发展氛围。要把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工作纳入到政府农业重点工作中,各级领导要重视,职能部门加强指导和协调。不断优化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环境,进一步争取和落实工商登记、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信贷贴息、政策性保险等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各项政策。
(二)项目带动、加强补贴支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安排项目时,要优先安排农机合作服务组织。把国家、省、市安排的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农机新技术推广、现代农机装备推进项目等项目资金向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倾斜,给予重点扶持和带动。以此为依托,引进资金、新机具、新技术,示范、带动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发展和创新,增强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的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
(三)政策倾斜、资金扶持。一是依托国家政策给予资金扶持,加大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资金扶持力度,鼓励其购买和使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提高装备水平。二是有关部门要在合作社建设和农民购机过程中开展银行贷款、降低贷款利息等优惠业务,帮助农机专业合作社解决资金不足问题。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和完善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好政府的分配、协调、指导、服务作用,使各类农机合作服务组织逐步实现规模化、集约化、信息化。
(四)积极引导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问题是制约农机合作社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政府有关业务管理部门应该在政策引导、项目带动、保障体制等方面做好工作,为农机合作社健康发展创造适宜的环境。
(五)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强合作社内部管理。一是对现有的农机推广、维修、培训部门的社会服务体系进行扶持,为农民提供作业信息、农机维修、农机操作人员培训等服务工作,为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储备一定的技术人才。二是加强农机专业合作社内部管理,完善合作社内部制度,加强技术培训,抓好作业质量,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规范化运行、标准化管理、可持续发展。
(六)开展多元化发展,打造新型农机合作社。通过拉长合作社服务链条,重点开展依托土地流转、土地托管、规模化经营模式,加快农机合作社建设步伐,建立起一个以农机合作社为桥梁的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既方便群众,又增加合作社收入,全面提升农机合作社综合服务水平,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不断完善和壮大。
农机调研报告8
一、基本情况
1、产品情况
消费者更加追求服装的质量(面料、版型及做工)。
结合调查结果,男装需求的个性化、差异化主要反映在服装面料、版型、及做工上,这将逐渐改变过去产品同质化的现象。特别是近年来流行的休闲、复古风以及对环保面料、功能性产品的需求,让男装市场的细分更加明确。相比面料而言,突出个性化设计更加重要,而原创风格品牌对消费者的影响力会越来越大。从营销的角度来看,石家庄市场品牌男装产品的面料呈现趋同化状态。面料运用上均钟情于天然材质,麻、棉、丝则是首选。男装都有了防缩水、耐磨、防虫蛀、抗静电等功能。西服的面料强调进口,采用毛料、仿毛类面料,质地细腻的哔叽和花呢组织中加入传统典雅的细条纹,新颖的人字纹复合组织、席纹组织中加入明暗相间的宽条纹,突出表面的肌理,展现服装立体感和动感的凸条效果。另外,棉或亚麻与锦纶混纺的条纹西装面料占有一定的比例;T恤产品以桑蚕丝、牛奶丝、丝光棉等面料为主,强调透气性;衬衫以棉织面料为主,大量使用纤维之王的棉织物,包括精纺棉、捻纱棉和丝光棉。
商务休闲款式的产品比例加大。
虽然石家庄市场各品牌男装产品的款式相对较为趋同,但是整体的款式变化更加趋向于休闲化。各品牌的款式风格更加趋向于以时尚、风格、经典、精品为主,以满足目标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和时尚要求,具有较高的附加价值。
西服以合体的单排三粒扣、四粒扣经典西服,领位上移的平驳领和小枪驳领西服,侧开衩、单开衩,明袋、暗袋,针迹明显的拱针款式为主,重点体现在宽条纹,细条纹,斜条纹,横条纹,竖条纹齐等时尚条纹面料的运用上。衬衫、T恤的款式中条纹和方格的产品居多。
二、值得企业关注的问题
前面所提及的产品、渠道、价格、促销四方面都对品牌男装的销售有着不同程度上的影响。但是,单个企业若要寻找、制定营销策略还是应该运用SWOT的方法从自身企业出发结合整体外部的情况进行更加详细的分析,才能找出品牌制胜的要素,同时拟定出合理的营销策略。我们以下的分析是针对在特定的条件下,初次购物的消费者进行的研究。通过我们调查得出的对影响其购买决策因素的'梳理,希望能够给进驻石家庄商场的新的品牌男装企业一些启示。
调查数据显示,七成以上的消费者都较熟悉一些国外服装品牌,而倾向于国内品牌的多不足半数。品牌知名度越高,其购买的人群范围越广,如耐克、阿迪达斯、KAPPA、等国际品牌,而李宁、七匹狼、雅鹿、波司登、鄂尔多斯等国内知名品牌也成为消费者心目中国内品牌的代表。
然而从上面各表的统计却看出,消费者虽然对一些男装品牌很熟悉,真正实际买过的却很少,这又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品牌男装的广阔市场前景,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目前人们的消费水平还不是很高,消费观念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其次,人们对于目前品牌男装的质量水平还不是很满意,品牌男装的发展路程还有很长路要走;另外,男装品牌的营销手段还是相对较单一,这是应受到更多男装企业、商家注意甚至重视的问题。
三、调研总结
在当今市场大环境下,本地区的男装品牌消费与一些发达地区仍有不晓得差距,但相信本地区的男装品牌市场会发展的越来越好,现今,本地区的品牌男装企业、商家也在不断努力,争取更好的市场局面。
农机调研报告9
为充分发挥农机化在粮食高产创建中的重要作用,全面落实好省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切实完成今年的农机深松整地作业任务,近日,我们进行了认真的调研。
一、基本情况
保护性耕作技术已在全市推广多年,主要应用的是秸秆还田和免耕播种两个技术环节,且应用面积越来越大,但缺乏土地深松作业这个重要环节。推广应用土地深松作业技术已势在必行。
根据全省机械化深松技术要求,适合农机深松作业的地块主要为壤土、粘土、沙壤土等,且土层较厚,而耕层小于23厘米且耕作层以下为沙石的地块不宜深松作业。除我市的山区丘陵薄地外,大部分土地均可实施土地深松作业,共约240余万亩,应主要在春秋季节重点在秋季实施作业。
今年,我市计划重点在四个区实施土地深松作业项目,计划在全市完成77万亩的深松整地作业。按照机械作业效率,约需要1150台深松机,而目前全市仅有166台。由于春季深松面积较少,完成全市77万亩的任务非常严峻。
根据全市土壤条件,一般性土地可以用75马力以上的两驱拖拉机及65马力以上的四驱拖拉机,土壤粘度较大的地块需80马力以上四驱拖拉机做动力。而全市8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保有量就达到2100台,完全达到了实行土地深松整地作业的要求。
二、制约因素
目前,制约全市土地深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传统深耕习惯是影响深松作业的主因。对土地实施耕翻作业已在我国流传了几千年。农民群众已习惯于历史流传下来的传统耕作方式,加之他们的文化水平较低、对先进科学知识的认知能力有限,间隔深松作业仍还不为大部分农民群众所认可。
2、深松作业机械不足。现全市仅有土地深松作业机械166台,缺口近1000台,是制约全市土地深松作业最大因素。
3、作业补贴资金依然不足。今年我市四个区新增的4000万元国家农资综合补贴资金,虽然已落实用于农机土地深松作业2230万元,但依然较少,尚不能满足完成农机深松作业任务的需求。
4、缺乏土地深松作业的组织模式。虽然已落实了部分农机土地深松作业资金,但如何应用好这笔补贴资金、如何组织好农机深松整地作业,适时完成全市的土地深松整地作业任务,还需要进行认真的探讨。
5、部分作业机械及机手的作业质量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是深松深度不够,机手操作技术不熟练等。同时,受柴油涨价、雇工费上涨等因素的影响,也影响了机手开展深松作业的积极性。
6、深松技术的宣传、推广还不够。今年是大面积推广应用土地深松作业的第一年,而我市的土地深松作业又主要在秋季进行,因而缺乏广泛的宣传和示范,这也是农民群众认识不足的'重要原因。
三、推进措施
土地深松整地作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机化工作重点,为到“十二五”末适宜耕地全部深松一遍,应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1、广泛宣传开展深松整地作业的意义。开展农机深松整地作业是保护性耕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改善耕地质量,增强土壤蓄水保墒、抗旱排涝,提高农业防灾抗灾能力的有效途径。据测算,2—3年深松一次,深松达到30厘米,每公顷地块可多蓄水400立方米左右;实现玉米亩增产100公斤左右,小麦亩增产50公斤左右,效益十分显著。
因此,各级要高度重视开展农机深松整地作业对于实现粮食等主要农作物稳产高产的重要性,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新闻媒体,采取现场演示会、举办培训班、发放明白纸等形式,广泛宣传农机深松整地作业的意义,克服农民群众传统的耕作思想观念,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2、明确目标,落实责任。为推进全市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进程,按时完成全市77万亩的农机深松整地作业任务,各级农机部门要强化责任意思,层层将作业任务分解到各区(市)、乡镇、村庄,并层层签订深松整地作业责任书,落实责任到基层、到个人,努力在全市形成一个责任到位、目标明确、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3、加大补贴力度,推动深松作业。首先,各区(市)要根据各自的土壤类型、地表情况、作物种类等因素,及早试验示范,及早选定机型,及早协调生产企业和供应商,确保所需机械及早足量供用。其次,要根据全市深松作业机械保有量较少的实际,充分利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重点用于土地深松作业机械的补贴;并根据各自实际,拿出一定的地方财政资金,重点用于深松作业机械的累加补贴,以确保全市有足够的深松作业机械上阵,满足
农民群众需求。第三,要进一步增加对农机深松作业补贴的投入力度,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
4、探讨深松模式,确保作业实效。推广应用土地深松整地作业是一项新鲜事物,没有成功的经验可借鉴。各级要根据各自实际,积极探讨农机深松作业的补贴方式和方法,或按照作业面积对农机手补贴,或直接对深松深松作业的农民补贴,或委托农机专业合作社实施深松订单作业、合同作业等,逐步实现整村整乡推进。要积极开展好农机深松整地作业使用技术培训,使其真正掌握土地深松整地作业技术要点,并正确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以保障深松作业质量,确保工作实效。
5、搞好机艺融合,强化技术指导。在开展农机深松整地作业同时,要注意与玉米机收秸秆还田和小麦播种等农机农艺关键环节的科学衔接,大力推广应用玉米机收、秸秆还田、深松整地和免耕播种“一条龙”保护性耕作作业模式。要加强技术指导,严格按照技术标准开展深松作业,提高深松作业质量。
6、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监督检查。实施农机土地深松整地作业不仅仅是项目区的工作,更是全市农机化事业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各级要引起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切实摆上重要日程,成立组织机构,制定实施方案,落实工作责任,积极争取资金,推进土地深松作业全面开展。要加强监督检查,建立专门的检查小组,对各区(市)实施深松整地作业的地块进行检查验收,确保深松整地作业任务全面完成。
农机调研报告10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耕备播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县农机局抓住当前有利时机,为切实做好今年 春耕备播各项工作,更好地服务于“三农”,3月3日召开农机系统会议,县人大副主任孔凡华、县政府副县长程国栋、县政协副主席谢安明、县农办主任张富利参加,对当前的春耕备播、农机安全生产、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工作专门安排。采取六项措施做好春耕备播农机各项服务工作,因地制宜地推广现代化的农业机械,把更多的农民从传统的农业耕作模式中解放出来,逐步满足了群众日益增长的农机化生产需要,大大加快了全县春季农业生产进度,并专门对春耕备播情况进行了调研,有关情况如下:
一、当前春耕备播工作情况
(一)是摸底调查得力。县农机校、推广站、乡镇(街道)农机站选派业务骨干组成农机科技咨询服务队14个,加大对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宣传力度,使全县广大农户普遍了解购机补贴政策,到重点乡镇(街道)、村、农机化发展主要区域开展农机宣传咨询活动,了解全县农机现存情况,摸清各乡镇(街道)春耕春播任务,调查麦田管理及春耕播 种所需机械的种类和数量,采取组织现场会、演示会等形式,积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以及覆膜播种、保护性耕作等增墒保墒技术,提高春耕春播质量,发放宣传资料4300份,向农民朋友宣传农机实用新技术、新机具的使用注意事项等 ,现场解答群众提出的问题237个,为今年有重点地做好补贴工作打好了基础。
(二)是机械供应充足。根据市场调查,针对机具需求情况,及早组织采购人员外出组织货源,与各农机公司、修配网点联系,备好备足机具及零配件,保证农机物资货源充足。目前已积极筹措资金320余万元,准备拖拉机、柴油机、 犁、机引耙、播种机、旋耕机、水泵、水带等春耕播种、麦田管理机具4500余台(套),配件3.6万余件,积极开展送 “农机科技下乡促春耕”活动 ,发挥“农机110” 热线和农机服务队的点多面广和技术实力雄厚等优势,开展送油、 送件、送技术和维修服务到田间活动,大力组织机械进行抽水浇地和春耕备播等,促进了春耕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是检修保养及时。依托乡镇(街道)农机服务组织,积极组建农机具检修服务队21个,深入到村、入户、到田 间地头,为农民排忧解难。对春耕春播机械进行检修、保养和调试,并做好技术指导,提高了农机技术应用到位率, 保证农机具以良好的技术状态投入到春耕生产。
(四)是技术培训全面。对广大农机驾驶员和操作手积极开展安全教育,讲解安全驾驶操作技术和安全常识。进一步增强了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提高了机手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和接受管理的主动性。提高了该县农机驾 驶与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并充分利用驾驶员安全学习日和驾驶培训日,在泗张、泉林、高峪、泗河、济河、杨柳、 金庄等几个乡镇(街道)提供下乡服务37次,受教育驾驶员达1204人,进一步提高了广大机手的安全意识和事故防范能力。
(五)是专项整治深入。针对广大群众和部分农机操作手安全意识不强、操作技能不高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农机监理人员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农机安全宣传活动,共发放“明白纸”3250份,出动宣传车42车次,广播167次,进一步 提高了农机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并对拖拉机、春耕春播机械进行了严格检查,对报废车辆、超载超车、酒后驾驶“黑车非驾”、违章载人等违法行为进行了重点查处,严禁“带病”拖拉机及各种农机具上阵作业。
(六)是监管措施到位。重点对农机零配件及伪劣农机产品进行专项检查5次,净化了农机配件市场,杜绝了假冒伪劣 农机产品流入市场,避免坑农害民事件发生,严把农机产品质量关,消除了事故隐患,增强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维权意识。 同时,设立了投诉电话和举报箱,接受群众投诉和举报。为春季农机优质、高效、低耗、安全作业提供先决条件,确保了春季农业生产工作顺利进行。
二、当前春耕备播工作存在的困难及原因分析
(一)农机作业成本高。农机作业油料价格上涨,人工工时、修理费用高,完成一亩地的机械化耕、耙、播种、收要100多元,有的农民承受不起。
(二)农机补贴资金滞后,购买农机具成本高。今年中央补贴资金虽然已经下达,但是通过省、市下达到我县得二十余天,错过了春耕备播的黄金时间,能补贴的机械现购买不能享受补贴,针对我县手扶拖拉机、花生覆膜机、小旋耕机、犁等小型机具需求量大、价格高的实际,购买只能全额,不能享受补贴,挫伤农民使用农机具的积极性。
三、建议
(一)县政府领导对参加春耕备播农业机械,协调各加油站,确保作业机械保质保量优先加油,并对所使用的燃油进行适当补贴,加快春耕备播进度。
(二)县财政对春耕备播机械进行补贴,尽快落实,并使所购买农机具的农民得到实惠,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农机调研报告11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全面掌握XX市农机教育培训基本情况,为不断促进农机培训事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笔者对全市农机教育培训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一、农机教育培训开展的基本状况
滨州位于黄河下游、鲁北平原,地处黄河三角洲尾闾,北临渤海,东与XX市接壤,南和XX市毗邻,西同XX市和XX市搭界,是山东的北大门。XX市自然资源丰富。拥有土地94.5万公顷,人均占有耕地0.13公顷。XX市辖XX区、XX县、XX县、XX县、XX县、XX县、XX县、滨州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北海新区共六县四区。
目前,滨州各县(区)共有农业机械化学校7所,20xx年在省农机办的正确领导与市农机局的帮助指导下,先后注册成立7个社会化农机培训公司,承担农机驾驶培训工作。XX市各县(区)农机培训机构教职工共49人,其中专职教师33人,理论教员31人,教练员21人,都具有大专以上学历。
20xx年全市新训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员6872人,复训驾驶员8531人,培训保护性耕作、农机经营维修、职业技能鉴定等农机使用技术 7176人,在职培训管理人员、技术人员210人。20xx年全市新训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员5214人,复训驾驶员7798人,培训保护性耕作、农机经营维修、职业技能鉴定等农机使用技术11528人,在职培训管理人员、技术人员20xx人。20xx年上半年全市新训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员2885 人。
二、培训内容与主要做法
全市农机化教育培训以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技术培训、玉米机收、保护性耕作技术培训、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培训为主要内容,主要做法如下:
(一)贴近实际,抓好购机补贴农民机手培训。各县(区)农机局利用现有的培训资源,对购机农民机手进行系统培训,基本实现新购机农民年内普遍接受一次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了新购机农民操作使用水平和对农机化新技术的接受能力,使其不仅学会使用新机具,还获得经济效益,促进了农机化新技术推广应用和农民增收致富。
(二)创新形式,加强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培训。全市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培训以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社员和新购买农机具的农民为主,积极开展农机驾驶操作、维修保养、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知识等培训。大力推行农机驾驶、安全监理、技术推广、职业技能鉴定等组合式培训,努力提高农机安全管理水平,保障农机安全生产。
(三)突出重点,组织好主要农时技术专项培训。各县(区)农机部门在春耕生产、三夏、三秋等农时季节到来前组织开展专项培训活动,送技术到田间地头,送培训进村入户,形式多样,效果显著。举办保护性耕作技术培训班7期,培训760人,组织深松作业现场演示会2场,培训320人。
(四)积极争取,认真实施阳光工程农机培训。近三年来,全市共承担阳光工程“农机使用与维修”培训任务3200人,按照省农机办阳光工程培训有关要求认真做好培训组织实施工作,并加强与专项技术培训、驾驶员培训、职业技能培训、新购机农民培训的结合,提高培训效果,让更多农民享受国家惠农政策。
全市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工作,始终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目标,以机械化技术培训为重点,以农机主管部门、农机培训学校、农机化技术推广、鉴定、监理机构为主体,充分利用阳光工程农机培训政策,有效提高了各类农机从业人员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为建设现代农业和促进农村各业机械化全面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四、资金投入情况
据统计,20xx年全市农机培训资金投入105.3万元,其中地方财政54.1万元,阳光培训36.8万元,自筹14.4万元;20xx年农机培训资金投入117.16万元,其中地方财政60.06万元,阳光培训41.4万元,自筹15.7万元;20xx年农机培训资金投入86.4万元,其中地方财政49万元,阳光培训33.6万元,自筹3.8万元,培训资金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农机校资金完全来源于自筹,20xx年全市农机校自筹建设资金 45.7万元,20xx年73.3万元,20xx年15.5万元,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机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五、存在的问题
1、对培训工作的认识还不足。在工作实践中,至目前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志存在着重机具推广、轻技术培训的认识误区,认为机具量的增加就是农机化水平的提高,忽视了农机技术培训对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安全水平的`主导作用,造成了机具的使用效率不高、收益不丰等现象。同时,认识上的误区也使我们的培训工作难以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协作。
2、师资力量显得较为匮乏。作为担任培训任务的主体,农机学校的师资配备已跟不上农机新技术的更新换代,有一定技术水平的师资现阶段走上了其他新的领导岗位,还有少量在职教师不懂农机专业技术,不能上讲台授课,那种综合性、专业型的农机教学人员尤其缺乏。通过聘请厂方技术服务人员或经销商来搞培训得不到时间上的保证,也不完全符合农民培训的实际需要,同时,也会加大培训的成本。
3、经费投入不足,培训工作机制不健全。农机发展大计,教育培训需先行。农机技术培训是事关农民素质提升、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件大事,没有经费投入,学校的硬件、软件要更新成为空谈,培训工作难以正常开展。如果靠其他项目的有偿服务来筹集资金或向农民收钱来促进培训工作,将会使农机培训走入死胡同。
六、几点建议
(一)提高认识。上下一盘棋,真正建立尊师、重教、兴机、富民的新格局;农机技术培训是农机化事业发展的关键所在,是推进现代农机装备及技术的必由之路,是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素质、推动现代农业建设的基本途径。离开了农机技术培训,要推广现代农机装备及技术,就成了一句空话。
(二)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建议尽可能先安排一部分有一定技术基础的教师参加农机技术培训,更新知识,开阔眼界,并且结合农机企业的生产实际,让他们参加一些农机具的生产过程和作业过程,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农机学校基本的教学条件,增添教学设备。建议采取向给农民机具补贴一样给学校配备拖拉机、收割机、电教设备。同时,加大对农民群众学习农机新技术的补贴力度,解决农民群众学技术、学业务而有经济负担的问题。
(四)创新农机技术培训模式。要不拘于传统,不流于形式,真正沉下去,实事求是,真心实意地培训农民,农机科技培训才有生命力,才能持续稳定地向前发展。要根据农民群众学习农机技术的实际需求,选准农闲时节,采取开班到乡、培训到村、指导到人等适合农民特点的形式来开展农机培训工作。
农机调研报告12
一、基本情况
(一)发展现状
县位于市西北部,地处黄土高塬残塬沟壑区,全县总面积17.1平方公里,辖9镇两个发展服务中心171个行政村,总人口18万,其中农业人口16万。现有耕地面积29万亩,年种植小麦11多万亩,玉米5.5万亩。苹果20万亩,拥有各类农业机械3920多台(件),其中拖拉机673台,农机配套机具1768台(件),农机总动力拥有116822千瓦,拥有科技示范户109户,乡村从业人员3700人,年均培训200人。
(二)组织机构建设情况
县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中心是政府直属正科级事业单位,内设农机推广站、安全监理、农机化学校等四个股室,11个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中心干部职工16人;副科级以上领导3人,(本科1人,大专2人)公务员3人,高级工8人,中级工2人,11个乡(镇)共有54人,属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现有人员年龄偏大,知识层次低。资金投资主要来源是:一是国家财政拨款,主要负担人员工资,二是争取农机化项目资金,直接用于公共服务体系资金很少。
二、工作成效
近年来,我县农机化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及市中心的业务指导下和店里支持下,着力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加大新机具、新技术推广,拓宽社会化服务领域,农机服务市场化和产业化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农机耕作水平不断提高,20xx年,完成机收小麦9.5万亩,机收率占98%,还田6万亩,机械碾打3.5万亩,机耕面积11.5万亩,机耕率100%。其中深耕7万亩,机播9.8万亩,机播率100%,其中免耕施肥播种7万亩,全县农机化水平逐年提升,目前平均达到78%以上。
(二)新技术发展步伐加快,从20xx年开始,我县连续七年实施省级保护性耕作项目,先后,建立巨家车圈、亭口、昭仁、枣元等4个示范园区,其推广保护性耕作示范田7。0022万亩。从而转变了广大群众的耕作观念,示范基地宣传带动作用明显。
(三)农机化服务领域不断拓宽,目前,全县新成立农机合作社2个,合作社农机户45户,农机协会14个,从业人员1870人,农机社会化服务范围日益扩大。
(四)农机化培训教育不断投入,近年来,我中心采取课堂教育与操作技能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先后举办培训班4期,培训农机操作人员380人,农机技术人员120人,颁发职业技能资格证30人,驾驶证30本,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农机手的安全知识和安全驾驶操作意识。
(五)农机安全监理规范化建设扎实推进,围绕创建“平安农机”“安全生产月”活动,下大力气提高农业机械化检验率,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工作。20xx年共检验拖拉机405台,职业技能鉴定30人,新增维修网点11个,办理农机互助保险175分,安全互助会员175名。
(六)农机购置补贴项目顺利实施,20xx年我县争取省农机购置补贴资金620万元,带动农民投入20xx万元,购置补贴政策覆盖全县所有农业即其它特色产业,目前,补贴各类农机具3293台,受益户2418户。
三、存在问题
(一)农机管理部门力量薄弱,工作人员少,仅有干部职工16人,农机化服务量大面广,开展推广、培训、监理执法工作受人员、经费限制。开展不尽人意。
(二)服务网络不健全,各镇政府为配套专职或兼职农机管理员,村级更没有农机下属联络员,11个乡镇的农机管理服务站由于工作人员身分、待遇问题得不到落实,多年不发工资,老无所养,站所坍塌,机械设备老化,中枢带头作用难以发挥,导致基层无服务。
(三)专业技术人员薄弱,农机专业技术队伍,人员年龄偏大,大多都出生于六十年代,加之知识老化,专干不专,因此,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等带来一定影响。
(四)发展农机化服务组织后劲不足,专业化程度较低。服务组织发展缓慢,农机作业人员年龄偏大,80后无人从事农机事业,加之特别是专业合作社,在承接土地流转方面启动资金短缺,群众认识还有待提高,致使农机化服务工作发展滞后。
四、对策建议
(一)稳定农机队伍,强化专业技术学习和职工队伍建设。
县级农机管理机构是国家在基层的行政事业单位,全体农机管理服务人员都是国家方针政策的执行者。从有利于农机化事业出发,应加强专业技术培训,稳定农机队伍,因现有职工大多数是非专业人员,专业技术能力差。给农机化工作的开展带来了负面影响,所以现急需加强行政事业单位技术人员培训提高,为农机化的发展打好基础。
(二)培育新的服务组织,开拓新的服务领域
随着农业产业化结构的不断调整,特色农业不断兴起,对于农机来说,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要求我们突破传统的管理经验和服务模式,积极尝试新机具、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并且让技术和机具在发挥作用的同时,也能实现农机自身的效益,使农机活的了持续发展。这就需要我们根据生产的实际需要,发展多种形式,灵活多变的农机服务和经营模式,培育各种专业性和综合型的新型农机化服务组织,适应当前农业生产形式,农机要全方位系列化的渗透到农业服务新领域开展服务。
(三)搞好体系建设规划,提高队伍素质
农机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要有明确目标,进一步理清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做到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稳步推进,使其成为规模适度,功能健全,设施配套。农机成人教育,技术鉴定,管理组织,行政执法等系列化服务的龙头,加强乡镇基层站建设发挥中骨干作用,积极培育新型农机专业大户,有计划的开展对农机科技人员的继续教育,进行知识更新,严格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不断吸收新鲜血液,充实农机队伍,优化结构,不断提高农机科技创新能力和增强农机人员的工作责任感。
(四)优化政策环境,增加农机投入
农机化社会服务体系,发展建设是农业关键,增加农机化投入要走以投入为导向,积极争取各级政府从政策上对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的扶持。提供优惠条件,已达到兴机富民的有效实施。增加农机化投入,走自我积累,自我更新,自我发展之路,要坚持“以服务为主,综合经营”的方针,进一步增强服务功能,要积极探索产业化经营,创办农机产业化龙头,农民专业合作社经济组织结成新的利益共同体,动员社会力量共同投入发展农机化事业。
农机调研报告13
“三农”贷款难,农村经济就难发展。商业银行贷款向大城市和大型企业过度集中,削弱了对农村经济的支持。由于农村金融疲软,农业和农村发展资金日益短缺,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影响了农业、农村发展的后劲。解决当前“三农”问题,单纯依靠财政的支持是远远不够的,农村合作银行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如何创新支农机制,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是一个摆在眼前尚待解决的问题。
1、紧缩政策限制了支农力度。当前,紧缩的信贷政策影响了信贷资金的投向,国家银行对农村信贷总规模和资金投入呈逐年减少的趋势。
2、金融机构“嫌贫爱富”。随着金融机构商业化运作,许多银行宁愿将资金投向非农产业,而不愿投向农业和农村,同时精简了农村基层机构,造成一些应该发放的农业贷款没有发放,并对基层机构贷款权实行“收”多而“放”得少。
3、农村信贷资金严重外流。农村金融市场“抽水机”多,“输血机”少,资金大量流出农村。
4、农村保险体系不健全。农业是弱质产业,受自然灾害和市场影响,风险较大,农民是弱势群体,其自身抗风险能力较差。但目前农业保险一直落后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三农”对风险控制的需求。而政府主导的风险补偿机制尚没有健全,由此产生的风险全部由金融机构承担,这无疑加剧了贷款风险,成为制约支农机制创新的因素。
1、创新风险控制方法。农村合作银行要改变其政策性银行形象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其商业性金融功能,利用其灵活机动的优势和信息优势,创新农村基层风险控制。创新风险控制方法可以包涵如下:农户直接持股、团体贷款合同设计、物权流转的变通方法等。也可以尝试将小额贷款打包证券化,在转移分散风险的同时也可增加资金来源,减弱其在吸收存款上的劣势。
2、创新利率定价机制。实施支农优惠利率政策和灵活的浮动政策,采用灵活的利率定价策略,给予惠农措施,为“三农” 降低资金成本奠定基础。
3、创新信贷支持模式。在信贷项目的选择方面,不能完全以赢利的`高低作为标准,要把政府最关心、新农村建设最需要的领域作为支持的优先方向。虽然农业特别是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周期长、风险高、回收慢,农村合作银行要主动对接政府的支农意图,将信贷资金和财政投入有机结合,创新实施“政府立项、市场运作、企业承贷、财政补贴”的信贷支持模式,按照“有保有压、区别对待”的原则,建立信贷计划需求和调整跨部门协调机制,合理优化信贷结构,造当控制非农贷款,优先保证“三农”信贷计划,确保信贷资金有效满足“三农”发展的需求。
4、创新信贷培育机制。培育以公司化、规模化、市场化、产业化为特征,自主经营、自我完善、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各类规范的经营实体体系,结合农业经营的弱质性和长期性,引导企业要求政府辅以适当的利益和风险补偿机制,以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5、建立财政资金与银行信贷资金有效结合的机制建设。积极探索财政性支农与银行信贷资金相结合的支农机制,通过财政的多渠道支持,帮助金融实现对弱势农业的扶植,如建立贷款项目的配套机制,申请中央和地方财政的专项资金扶持,降低单独由商业性贷款支持的项目风险;建立稳定的信贷扶持农业产业化企业的投入机制,设立龙头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优先安排涉农项目资金,形成多元化支农机制。
6、创新担保机构与方式。积极探索建立担保机构,创新担保方式,通过与担保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开展担保合作,与动产抵押、权利质押等方式,发掘符合农户和农村经济特点的抵押物,解决“三农”贷款抵押担保难的问题。
农机调研报告14
为破解农民和农机合作经济组织经营农机的资金瓶颈,促进农机化事业更好更快的发展,xx县农机局成立了由一名副局长任组长、3名业务骨干为成员的健全农机化投融资机制专题调研小组。调研组一行深入到全县12个乡镇(街道)和广大农村,通过与部分乡镇干部和群众进行座谈,详细了解了全县农机化事业投融资情况。结合农机化统计资料,经深入研究,深刻分析了当前农机化投融资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归纳整理出几点建议。具体如下:
一、农机化事业投融资需求情况
近年来,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引导、农机社会化服务市场进一步发展以及农民收入持续增加等因素共同作用下,xx县农机化事业的发展逐步与市场接轨,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20xx年,农机总动力达到174.8万千瓦,耕、播、收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81.2%,其中,小麦耕、播、收机械化水平均达到98%以上,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促进了农业稳产高产、农民稳定增收。但是,由于资金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机化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农机化事业发展资金需求情况
1、农机购置资金需求状况。近几年,特别是20xx年以来,由于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引导作用,农民购买先进、大型农业机械的热情持续高涨,农机装备水平显著提高。以20xx年为例,xx县农民共购置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旋耕机、播种机等各种机械6800余台,投入资金7000多万元。但于,现在的大型机具一般需要5万元以上,有的甚至超过10万元,这相对于很多农民的购买力来说,都是天文数字,许多农民由于无法筹集到充足的资金,只能放弃购买大型农机的想法。
2、发展农机合作经济组织资金需求状况。近年来,由于种田效益低,许多农民纷纷外出打工,形成一定程度的土地闲置,促进了耕地的规模流转经营,xx县顺应形势发展的需求,积极引导建立各种形式的农机合作经济组织,开展规模作业,服务农业生产。目前,已建立各种农机协会72个,农机合作社11个,入会会员(社员)4200人,拥有各种大型机械6800多台,总资产达到9000多万元。但是,由于地块分散、机具价格上涨、作业价格低等原因,导致有的农机协会和农机合作社资金积累困难,无力添置设备扩大规模,也无力通过开展技术培训来提升服务水平;甚至有的`协会和合作社由于经营不善,挣钱少,导致许多会员(社员)退出,经营难以为继。
3、农用燃油资金需求状况。自今年1月份开始实施燃油税改革后,农用柴油的税率由原来的0.1元/升上涨为现在的0.8元/升,每升要多支出0.7元。据统计,全县每年农业生产燃油消耗约为0.85万吨,仅此一项,全县农业机械用户每年就要多支出大约700万元,增加了农机户和农机服务组织的费用,降低了收入水平。
(二)农机化发展资金供给情况及方式
当前,xx县农机化事业投融资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农机户自筹资金,这是农机化投融资主要来源。二是上级的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自20xx年以来,中央、省财政共安排该县专项农机购置补贴资金684万元,全部补贴给购买农机具的农民。三是向银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贷款。由于利率高、难度大、手续繁杂、期限短等原因,同时也受大型农机价格高、回收成本时间长等因素影响,选择贷款买农机的只是很少数农民。
二、农机化投融资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财政支农资金数量少、方向单一。尽管近几年该县获得上级安排的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达到684万元,为农机化事业发展注入了较大的活力,但是相对于农业发展的需要和农民的需求来说,缺口还是很大的。而在推进农机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农机燃油等方面,尚未安排资金扶持资金和扶持政策。
(二)贷款难度大、利率高、期限短。目前,该县农机用户贷款主要以农村信用社为主。据许多农民反映,办理贷款难度很大,经信用社严格审核后才能办出来,并且手续繁杂。贷款利率也较高,都在1分以上,农机户的利息负担过重。同时,贷款期限一般都在一年以内,而农民购置一台大型农机一般在5万元以上,有的甚至需要投入10几万元,一般情况下,需要3—5年以上才能收回成本,贷款期限与农民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三)农机户经营资金外流现象严重。很多农机户经营农机挣钱后,由于要盖新房、买家电及操办婚丧嫁娶等事宜,致使农机经营资金大量外流,难以积累资金更新设备、扩大生产规模。农机协会和农机合作社通过开展农机经营获得收益后,很多会员(社员)不是群策群力的积累集体资金,而是各行其是,把资金过多地用到家庭事务方面;同时,由于管理困难,收取会费的难度较大,协会(合作社)难以积累资金、扩大经营规模,严重影响了进一步发展壮大的进程,有的协会(合作社)甚至出现难以继续经营的窘境。
三、健全完善农机化投融资机制的建议
(一)增大财政扶持资金。一是尽最大努力争取更多的中央、省、市各级政府的政策扶持,争取种类更多、数额更大的农机化发展资金,对农机购置、农机燃油、农机合作经营组织都要进行补贴,使农民不仅买得起农业机械,还要用得起、用得好。
(二)建立更为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一是政府与各银行、信用社等金融部门合作,推出针对农机户的专项贷款,出台低息及贴息贷款政策、延长贷款期限。二是借鉴重庆等地的经验做法,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成立小额贷款公司,并加强管理,使农机户和农机合作服务组织更加方便、快捷的筹集到资金,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三)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建立多元化的农机化投资机制。可以制定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和社会投资者投资农业。应逐步建立以农民个人投资为主体,国家财政性投资为引导,信贷、社会资金等各类资金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元化的农机化投资格局。
农机调研报告15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是党中央、国务院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重要内容,是“农民得实惠、企业得效益、产业得发展、政府得民心”的好政策,对推进新农村建设、实施精准扶贫、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科技进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最直接、最有效地作用。但是笔者在审计实践中发现,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在贯彻执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应加以改进和完善。
一、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政策宣传力度不够。部分乡镇存在对农机购置补贴的政策宣传形式过于传统化、公开内容不全面、不及时等问题,使农机经销商和农户难以及时全面准确掌握最新补贴政策的具体内容、操作程序、补贴要求等相关信息,延缓了农机购置补贴实施进度。
二是管理制度尚不完善。农机部门出台的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实施方案,对补贴标准、程序、数量、范围作出了相应的规定,但未出台专门的资金管理、监督制约、信息反馈等制度;实施方案中也没能具体划分各相关单位的职责,导致信息反馈不及时、台账登记信息不完整,不利于对购机真实性进行核查,存在一定监管漏洞。
三是申报程序较为繁琐。购机者需要通过较为繁琐的申报程序才能申请农机购置补贴,即便是微耕机等补贴金额很少的小型农用机具,也必须按照大型农用机具的申报程序申请补贴,这就使得一部分购机者在购买小型农机时放弃申报购机补贴或者请其他购机者代为申报,导致出现年度内申请补贴数量不真实,个别购机者申请补贴数量过大,不利于监管部门的管理。
四是售后服务脱节。部分经销商售后未按照国家“三包”规定执行,尤其是在农业生产关键时节,机具的零部件供应不到位、机具损坏得不到及时修理,影响了农业机械的使用,贻误了农时,影响了农户购买补贴机具的`热情。
二、对策与建议
一是加强政策宣传。农机部门要及时、全面的做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宣传工作,将政策宣传与“送检下乡”相结合,利用农机检验进村入户与农民群众零距离接触的大好时机,让农机补贴政策走进农民群众心中;与农机培训相结合,农机推广站与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可以充分利用各种作业培训班、农机新技术推广培训会等各种农机新技术培训活动,大力宣传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与新闻媒体相结合,充分利用广播电台、电视台、报纸等新闻媒体,播放或刊发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让社会各界尤其是广大农民群众全面了解,切实将补贴政策宣传到位,充分调动农民参与报名购机的积极性。
二是健全管理制度。农机部门、财政部门、乡镇应密切沟通配合,强化责任落实,共同组织完善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方案,建立健全政策宣传、资金管理、信息反馈、监督制约、责任追究等各项制度,认真做到补贴制度、补贴程序、补贴目录、办事人员和监督电话五公开,并建立自查或交叉核查制度和检举有奖制度。
三是简化操作程序。对于补贴资金几百元的小型农机,尽可能从简办理。建议县域内可采取“就地购买、乡镇报备初审、农机复核上报、财政终审结算”的简易补贴程序,以便减少人力、财力的浪费,方便农户购买补贴机具。
四是强化售后服务。农机部门要在职权范围内,积极督促各补贴机具经销商,提高售后服务意识,严格售后三包服务。在售后服务的过程中,可采取召开片区集中现场会的形式,强化对片区内购机农民的培训,使他们熟练操作使用,懂保养、会调试,能够排除简单故障,提高农机作业水平。
【农机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调研报告05-23
校车调研报告05-31
职业调研报告02-25
动物调研报告02-22
调研报告格式02-19
用工调研报告02-23
技术调研报告10-21
基层调研报告10-19
品牌调研报告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