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调研报告
我们眼下的社会,报告十分的重要,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内容的完整。一起来参考报告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物联网调研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物联网调研报告1
物联网被世界公认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在物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职业教育必须紧跟物联网产业发展步伐,做好充分准备。
一、物联网产业发展情况
1.物联网的定义
物联网的概念最早于1999年提出。物联网的英文名称为"the internet of things”,由这个英文名称,我们可以更好的理解物联网的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之上的延伸和扩展的一种网络;第二,物联网不仅仅是现在的互联网的延伸,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对于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2.国内物联网发展状况
我国早在十多年前就开始了物联网相关领域的研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科技计划中已部署物联网相关技术研究并取得重大进展,与欧美发达国家处于同一起跑线,是当前制定物联网国际标准的主导国之一。国务院总理温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工作报告时提出要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其后温总理多次在发表的讲话中强调要促进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开发。工信部也明确表示物联网已正式列入国家重点发展的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在的大力号召下,我国的物联网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发展。目前,北京、上海、江苏、成都、福建、浙江、深圳等多个省、市先后制定了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或行动方案,出台扶持产业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从全国来看,物联网产业正在逐步成为各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领域。
我省是国内物联网产业起步较早和相对集中的地区,在技术标准、市场应用、人才资源等方面拥有一定的先行优势。针对美国“智慧地球”,温总理提出了发展自己的“感知中国”,并将“感知中国”的中心定在无锡。20xx年11月12日,江苏省、中科院与无锡市共建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并初步形成了以无锡为核心,苏州、南京为支撑的物联网产业聚集区。
3.无锡物联网发展状况
无锡市通过做强、做大龙头企业、加快引进优势企业、孵化培育中小企业、鼓励推进现有企业转型,培育物联网产业新的业务增长点。围绕物联网产业的四大核心领域,截至到20xx年6月份无锡市已有各类传感器、新型传感网芯片设计、制造和封装、软件/中间件、
系统集成、网络服务、内容服务、物联网技术应用等企业361家,从业人员7。31万。20xx年底,无锡将在新型传感器、系统集成、应用软件开发、网络运营及信息服务等领域集聚具有较大规模的各类传感网企业500家以上,形成销售额在10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5家以上,孵化一批具备较强竞争力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培育上市企业5家以上,到20xx年,产业规模将达到2500亿元。
二、物联网产业结构和对人才的需求状况
1.物联网系统架构及其产业链
物联网系统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其系统架构如下图所示:
软件、终端,整机、网络到业务应用,主要涉及芯片与技术提供商、应用与软件提供商、系统集成商、网络提供商、系统集成商、运营及服务商、用户七个环节,包括了rfid芯片设计、二维码码制、电子标签、读写器模块、读写设备、读写器天线、智能卡、系统集成解决方案、专业性的软件产品及解决方案、数据的传输承载网络服务、终端接入控制、终端管理、行业应用管理、业务运营管理、平台管理等技术。
物联网的应用领域覆盖到工业、农业、交通、医疗、环境、娱乐、公共事业、安全等各个领域,可以说是包括了各行各业、各个物品。但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不同国家都确定了各自发展的重点。从我国的情况来看,以下五个重点领域值得特别关注:
物联网的五个重要应用领域。
2.物联网对于人才类型的需求
我们对围绕物联网产业链的硬件、软件、系统集成和运营服务四大领域的相关企业如: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中科怡海科技有限公司、无锡软通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无锡英臻科技有限公司、无锡大为科技有限公司、无锡泛太科技有限公司、无锡无线龙科技有限公司、无锡天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无锡慧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美新微纳传感系统有限公司、中科怡海科技有限公司、无锡锐泰节能系统科学有限公司、上海亿道电子有限公司等十多家物联网企业进行了人才需求调研,调研结果显示每家公司都有高科技人才与技术背景,都有公司在物联网产业中的产品,都有自己的核心技术,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划,并已初具产业规模。这些企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如表所示。
调研结果显示,物联网企业对高职层次人才主要需求为:电子产品生产技术员、物联网软件程序员、物联网软件测试员、物联网工程项目技术员、网络维护技术员、物联网系统管理员、物联网应用系统管理员、物联网设备、软件营销与技术支持人员等。
3.物联网对于人才数量的需求
根据各地的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江苏、浙江、广东、北京、成都等地都纷纷上马物联网项目,并制订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其中江苏力拟在20xx年全省物联网产业销售收入超1,500亿元,20xx年超4,000亿元,其中无锡要达1000亿元。浙江要在20xx年物联网产值达到1000亿元。广东提出2年内物联网设备制造业产值超1000亿元;物联网信息服务业产值超100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超过1000家。产业的大力发展造成对物联网人才的大量需求。以无锡为例,无锡到20xx年总投资40亿元,建成引领中国传感网技
术发展和标准制订的中国物联网产业研究院,集聚各类传感网企业500家,实现产值500亿,需要引进和培养高级物联网人才5000名,集聚从业人员5万人。仅仅无锡就需要5000名高级物联网人才,全国需要的物联网人才数量可想而知。
三、物联网相关人才培养现状
虽然我国早在1999年就开始了物联网相关领域的研究,然而目前在我国从事物联网产业的人员,很大一部分都是半路出家,并没有接受过系统和专业的物联网知识培训。目前来说,国内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大型企业是物联网研究的重要力量。
20xx年6月18日,中国电信物联网应用和推广中心与无锡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在无锡新区联姻筹建“物联网技术学院”,成为中国高职类院校中首家物联网学校。众多的高校也纷纷申请设置物联网相关专业。20xx年7月教育部公布的高校新设置的140个本科专业中,共有30所高校设立了物联网工程专业,2所设立了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5所设立了传感网技术专业。
四、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规划
充分发挥江苏省示范性高职院建设优势,紧紧依托全国物联网人才实训基地、省财政支持的计算机软件实训基地、无锡市公共实训基地的资源优势,建立与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无锡市信电局、无锡物联网产业园区、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无线龙科技有限公司等的合作,探索“政、行、企、校”四方联动的合作机制;完善以全国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实训基地及省级软件实训基地等校内实训基地、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研究所)、合作企业、校企信息化交流平台四位于一体的立体化培养平台;完善“师傅带徒弟”式的个性化能力培养平台,深化“立体化培养与个性化能力拓展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按基本能力、专业能力、综合能力三个依次递进的模块,构建“项目主导、模块递进”的专业课程体系,培养方案对接企业岗位任职要求,专业课程标准对接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对接工作过程;建立人才培养、引进、激励机制,校企“互兼互聘、互培共育”, 优化“精专业,强实践”的专兼结合教学团队;建设“内外结合、功能互补”的专业实训基地,推进深度融合型校外实训基地及“厂中校”建设,充分满足实践教学要求;推进校企合作的技术研发,面向行业、企业开展技术服务,提升“技术研发、技能培训”的社会服务能力。在“十二五”期间,建成社会效益明显、特色优势彰显的江苏省重点专业,对全省高职院校物联网技术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起到引领和带动作用。
物联网调研报告2
自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物联网概念后,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相互融合,促使物联网技术日趋成熟,以“物物智能互联”为核心的时代快速到来。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相继提出了物联网战略,投入巨资进行研究开发,我国也高度重视物联网产业,在“十二五”规划和其他政策意见中做了重点部署,物联网产业迎来了良好发展机遇。
一、物联网概念和关键技术
物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利用射频识别(RFID)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协议完成物品与物品、人与物品、人与人之间的互连,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需要利用物联网才能解决的是传统意义上的互联网没有考虑的、对于任何物品连接的问题。
(一)物联网涉及的主要关键技术
一是射频识别技术。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通过射频信号识别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是物联网关键的技术之一。RFID标签,具有读取距离远、穿透能力强、无磨损、抗污染、效率高、信息量大等特点。当带有RFID标签的物品通过特定RFID读写器时,标签被读写器激活并通过无线电波将标签中的信息传送到读写器以及信息处理系统,完成信息的自动采集。
二是下一代网络技术。下一代网络以软交换为核心的,采用开放、标准的体系结构,能够提供丰富业务,具有分组传送、控制功能从业务中分离、业务提供与网络分离、端到端QoS和透明的传输能力、融合固定与移动业务等特征。这些特征对实现物联网人与物品和物品与物品可靠互连具有重要意义,现在已经成为现实的多种装置的互连网络,例如手机互连、移动装置互连、汽车互连等等,都揭示了下一代网络在互连任何物品方面的发展趋势。
三是深度嵌入式系统技术。物联网实现人与物、物与物连接的主要目的是对物理系统的控制,这要求物联网系统具有自我反馈与智能控制的特点,嵌入式系统是实现这一要求的必要手段。嵌入式系统综合了计算机、自动控制、通讯等多项技术,是针对某一应用开发出的智能化机电产品。广泛应用于飞机、汽车、家电、工业装置、医疗器械、监控装置等各类物理设备中,国际上把利用计算技术监测和控制物理设备的嵌入式系统称为深度嵌入式系统。
(二)目前关于物联网的认识误区
一是把传感网或RFID网等同于物联网。事实上传感技术也好、RFID技术也好,都仅仅是信息采集技术。除传感技术和RFID技术外,GPS、视频识别、红外、激光、扫描等所有能够实现自动识别的技术都可以成为物联网的信息采集技术。传感网或者RFID网只是物联网的一个领域,不是物联网的全部。
二是把物联网当成互联网的无限延伸。事实上物联网可以是传统意义互联网向物的延伸,也可以根据现实需要组成局域网、专业网,没必要也不可能使全部物品联网,类似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电网等专业网、局域网才是其最大的应用空间。
三是认为物联网是很难实现的技术。事实上物联网是实实在在的,很多初级的物联网应用早已在为我们服务。物联网理念是在很多现实应用基础上推出的聚合型集成创新,是对早就存在的具有物物互联特征的网络化、智能化、自动化系统的提升。
二、我国和我市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
(一)我国物联网研究起步早,技术研发位居世界前列
我国早在1999年就开始进行无线传感网络及其应用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都部署了物联网相关技术攻关,并在芯片、通信协议、协同处理、智能计算等领域取得突破,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走在世界前列,是为数不多能够实现产业化的国家。2010年10月,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物联网列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主要领域,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科技部等多部委也在加紧研究制定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积极为物联网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二)我市拥有较好的物联网产业基础和丰富的示范应用经验
是省内物联网技术研发和应用研究的先行地区之一,在标准制定、示范应用、人才资源和新型产业培育等方面拥有一定的优势,聚集了北洋集团、新北洋、华菱电子、双丰电子、卡尔电气、渔翁科技等一批骨干企业。北洋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在国内较早地开展了物联网核心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广等,在射频识别和图像读取领域技术标准制定中占有一席之地。我市拥有哈尔滨工业大学()、大学分校、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在人才培养、专业技术培训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我市拥有省光纤传感重点实验室、国家计算机内容信息安全重点实验室分实验室、国际微电子研究中心、省嵌入式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RFID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13家从事物联网相关技术研究的科研机构,在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科技攻关能力。在物联网应用方面,我市先后启动了工业、海洋、环保、电力、交通、物流等领域的物联网技术应用研究,北洋集团研发的国际海运物流管理系统和港集团建设的智能物流仓储管理系统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同时应当看到,我市物联网产业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与省内外先进区域相比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产业体系尚不完整,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创新体系不健全,应用领域不广、层次偏低,运营模式不成熟等。面对激烈竞争,我市必须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快产业资源集聚,大力推动示范应用,才能确保在新一轮技术和产业竞争中的优势地位。
三、我市物联网产业的发展目标定位
主要目标是将建设成为专业化水平强、产业化应用好、市场化程度高、辐射带动面广的物联网强市。
一是建立较完善的物联网产业体系。建设物联网特色化产业基地、产学研合作基地、应用示范基地,形成完整的物联网产业布局、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核心产业、关键技术、公共平台建设以及示范应用取得突破,在新型传感器、系统集成、应用软件、信息服务等领域集聚一批规模较大企业,培育一批具备较强竞争力的`创新型中小企业。
二是形成较强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聚集一批国家级研究机构与研发中心,在传感器及节点、应用软件、高端集成、应用服务、信息安全等领域攻克一批关键技术,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物联网产品系列,自主研发、产业保障和核心技术掌控能力显著提升,并在国际和国内相关标准制定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是培育一只结构合理、创新力强的人才队伍。建立物联网人才培养体系,优化物联网人才支撑环境,引进一批物联网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培养一批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物联网工程师,形成合理的人才结构和梯队,初步显现产业发展与人才集聚的联动效应,建成国内一流的物联网人才高地。
四、我市物联网产业的发展重点
依托现有产业发展基础,紧密跟踪国际技术发展趋势,攻克一批制约物联网产业发展和应用推广的核心技术与关键技术,研发一批具有自主产权的重大创新产品,实施一批重点示范项目,推动应用创新及产业化。
(一)集中突破物联网重要核心技术
1.新型传感器与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重点围绕关键传感器件、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开展技术攻关,着力突破物联网感知层技术。发挥北洋集团、双丰电子、卡尔电气等企业技术优势,重点加强超高频射频识别、打印与扫描图像、地震检波、石油勘探传、光纤测温、智能家居、物位监测、海洋环境监测等各类新型传感器研制,和低功耗传感节点及监测设备的嵌入式微系统技术研发。
2.物联网信息安全及智能处理技术。依托卡尔电气、渔翁科技等重点企业,加强网络数据传输加密、大规模网络行为模拟、信息与内容安全等技术研发;加快云安全技术的研发;开发快速、高精度、高效率数据挖掘、比对分析算法与模型;研发高效率传输光缆及数据压缩、传输、处理技术。
3.物联网系统集成关键软硬件技术。加强面向特定应用领域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及中间件开发与产业化,推进系统解决方案标准化;加强各层次数据接口信息交互的标准化研究;加强应用管理、服务软件以及信息服务平台技术的开发力度,推动物联网技术应用的发展;鼓励商业模式创新,大力开发面向特定应用领域的新一代网络服务业务。
4.物联网共性支撑技术。重点加强可编程、系统测试、数据保护等共性技术研发及现代信息通信、计算机及网络、先进微电子、新材料、新能源等基础支撑技术的研究。加强关键技术协议与规范、平台软件开发环境、开发工具、核心框架及中间件构造等技术研发,重点加强面向行业和领域的物联网应用软件支撑平台研发。
(二)重点培育物联网关键产业领域
1.先进传感器产业。围绕物联网感知层技术,抢先发展先进传感器、无线传感器及智能终端设备制造产业,抢占物联网产业发展关键点。引进和培育一批低功耗、微型化、智能化的新型传感器研发和制造企业,迅速提升高端传感器市场的影响力。大力支持北洋集团开展高性能射频识别标签设计、封装,开展相应读写器具研发和生产;引导新北洋、卡尔电气等企业开展融无线数据通信、交易支付、信息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终端设备研发和产业化;支持华菱电子研发高精度图像传感器、北洋集团研发光纤测温传感器、双丰电子研发地震检波和石油勘探传感器;支持和引导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发海洋环境检测传感器、短距离无线通信传感器并产业化。
2.数据传输与信息安全产业。积极开展传输技术和安全技术研究,引进一批基础设备生产和关键技术研发企业,加快培育新一代网络产业。大力支持宏安集团研发高性能光纤光缆、通信电缆、超五类数据缆;支持东兴电子、宝岩电气、新康威等企业研发智能数据传输与连接线缆;支持渔翁科技研发高性能数据加密设备和信息安全设备;积极引导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发大规模网络行为模拟、信息与内容安全、数据加密等,并尽快进行产业化。
3.物联网基础支撑产业。加快发展微纳器件、集成电路、网络与通信设备、微能源、新材料、软件等相关基础产业。支持家和科技研发智能家居系列产品与集成方案;支持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大学(分校)联合相关企业研发面向领域的物联网应用软件支撑平台、核心框架及中间件产品;支持哈尔滨工业大学国际微电子研发中心研发汽车电子芯片;支持农友软件研发新一代农村信息化集成服务系统。
4.物联网应用提升产业。利用物联网对传统产业的重大变革,积极推进带动效应明显的现代装备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现代物流业等产业的发展。重点推动港集团、威东航运、胶东国际海运、汇峰物流园、鑫通物流园、华东海运等发展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物流服务;积极推动威高集团、金猴集团、光威集团、天润曲轴等大企业集团实施制造业物联网工程;支持好当家集团、寻山水产集团等企业发展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海产品加工和海水养殖。
5.物联网集成和服务产业。以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电信运营企业为依托,重点推进与物联网产业发展和应用相关的通信传输、智能处理、数据存储、信息安全等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工程。尽快形成以网络传输、信息处理、内容提供以及运营服务为主的物联网网络运营和服务产业快速聚集、可持续发展的网络基础条件和服务支撑体系。
(三)加快建设物联网公共技术平台
1.构建适合物联网应用的下一代网络平台。积极引导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广电优化整合网络资源,构建开放、标准、安全的下一代网络平台,广泛开展物联网技术应用业务。支持网络运营商、行业骨干企业、科研机构联合搭建物联网信息中心,构建综合性物联网数据共享、交换和测试平台,为物联网相关用户提供数据接入、数据处理以及系统测试等服务,支撑物联网各领域应用业务的快速实施。
2.建设物联网技术创新支撑平台。依托北洋电气集团的省智能光纤测温重点实验室和省RFID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相关企业、研究机构和高校,加强物联网领域的核心技术研发,主导和参加标准制定,建成国际前沿、国内领先,具备引领作用的国家级物联网核心技术研发中心。以哈尔滨工业大学企业与服务智能计算技术研究中心为基础,组建哈工大物联网应用技术研究中心,充分利用哈工大的技术、人才优势,围绕推进技术产业化应用、执行重大示范项目等主题开展集中攻关。
3.物联网信息和中介服务平台。以网络运营商、龙头企业、研究机构为主体,鼓励行业协会以及中介机构积极参与,围绕物联网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产品和技术检测和标准化工作,搭建立足、辐射全省的物联网技术交流平台,推进省内物联网技术交流合作,对接国家物联网标准联合会工作组,推动企业参与跨区域物联网应用项目。
(四)积极推进重点领域示范应用
智能工业示范应用。加快三角轮胎、万得集团的射频识别项目建设,实现生产过程监视、质量控制智能化。在黄海造船、成山集团、天润曲轴推广数字化设计、电子识别、可配置信息集成等先进生产技术。在威高集团应用产品质量和成份智能监测技术。
数字渔业示范应用。加快物联网技术在“海上110”、海洋捕捞、水产养殖、海洋产品加工及等领域的应用,以公安边防为依托,加强海上基础设施建设。以好当家渔业集团、鸿洋神为重点,推动海洋产品分类、质量检测、产品流转、生产加工等智能化。建立海洋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实现传统优势产业的整体提升。
智能物流示范应用。以港(国际物流园)、华东海运、家家悦集团为主体,建设港口集装箱智能调度、职能仓储系统、商品分拣调拨、物流信息处理、车辆调度等智能信息系统,积极推动物联网技术在制造业物流、仓储管理、商品配送等物流模式的应用,推动以物联网为主要特征的第三方、第四方物流新模式发展。
智能电网示范应用。积极推动北洋集团分布式光纤测温预警系统在我市电网中应用,实现重要输变电设备和电缆温度实时监测和远程预警。以佳衡电子等企业为依托,建立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电力远程抄表、自动通知和缴费系统,提升精细管理和智能运营能力。
智能交通示范应用。加快射频识别和传感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应用,积极实施智能交通行车诱导、城市道路智能交通管理、高速公路智能管理、道路基础设施管理与维护等系统示范应用,建立智能交通标准体系和应用模式,全面提升交通管理智能化水平。
数字节能环保示范应用。推动基于传感技术的高耗能行业传统工艺改造和生产流程优化项目建设。加快物联网技术在污染源监控、水环境质量监测、空气质量监测、城市噪声监测和海洋环境监测、森林防护等系统领域的应用,构建智能化的监测、防控体系。
智能城市管理示范工程。依托已建成的应急指挥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及建设中的城市精细化管理信息系统,大力推广应用物联网相关技术,实现对突发事件、事故灾难、大型活动实时监控、应急指挥。以机场、火车站、港口等为示范,探索建设周界防入侵系统。
五、我市物联网产业发展对策
(一)确立物联网产业战略高技术产业地位,予以重点支持
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成立强有力的促进和推进机构,制定并组织实施“物联网产业推进计划”,科学确定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和战略重点。提高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的管理水平,加强政府科技管理部门间的沟通协调,研究解决影响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制定市场支持和政府采购支持政策,在政府采购中要优先使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本地企业产品。成立物联网专家咨询机构,聘请技术、经济、公共管理等领域知名专家,就物联网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提出建议,对前瞻性的技术进行论证。
(二)加快推动基地园区建设,培育物联网产业集群
支持物联网产业基地(园区)建设,通过专业园区建设,集成创业服务、技术支撑、投资融资、人才培训和信息服务体系,营造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促进物联网项目在基地(园区)布局,打造涉及研发、制造、集成、运营多个环节,涵盖传感器、嵌入式系统、系统集成等领域的完整物联网产业体系。加快完善创新体系,促进创新要素向基地(园区)集中,引导企业、研究机构、大学及其它机构之间相互合作,推动新型企业、新型技术的产生,促进区域创新网络的形成和发展。
(三)加强企业联合与协作,促进产业技术联盟发展
由政府牵头组建若干产业技术联盟,协调联盟各方利益和冲突,消除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诸多现实的或者潜在的风险。发挥政府资源整合作用、核心企业的产业化推进主体作用、科研院所的技术创新源头作用、应用部门的市场牵引作用,共同推进关键技术研发、技术标准制定、重要市场开拓。提升各高校之间合作办学、联合攻关层次,推动物联网企业与大学、研究机构的产学研合作。加强与国内和国际大型物联网企业合作,通过合作研发、合作营销、互相交流管理经验等,促进产业联盟的国际化。
(四)积极参与技术标准制定,掌握产业发展主导权
技术标准是技术化的资本,是高新技术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支点,也是高新技术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通行证。我市应充分利用已有优势,发挥政府、协会、联盟等的作用,完善市场驱动技术创新机制,推动核心企业参与国内、国际技术标准制定。要加强与国内重要系统集成商和龙头企业合作,探索新的产学研合作方式,使之成为我市技术标准合作者,加快我市参与的技术标准的推广、应用和完善。要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参加国际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要通过直接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修订,及时了解国际相关产业发展动向,培养国际标准化人才。
(五)创新多种形式的金融市场,快速聚集产业资本
建立政府主导的物联网产业发展基金,支持物联网产业重点研发项目建设、示范推广项目建设、公共技术平台建设。鼓励企业申报国家创新基金、信息服务业专项资金、集成电路专项基金及国家重大产业化项目基金等。积极组织物联网产业园、产学研合作示范园区申报国家级物联网创新示范区,争取国家相关优惠政策。完善多元化风险投资体系,建设风险资本与优质企业、项目的对接平台,推动社会风险投资积极参与我市物联网产业化项目和示范项目建设。做好上市融资协助工作,切实推动物联网企业到国内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上市。
(六)进一步完善培养引进机制,壮大物联网人才队伍
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拓宽人才引进渠道,积极培养和引进优秀研发人才、中高级管理人才;加强与国家级科研院所的战略合作,选拔优秀人才互派交流;鼓励企业、研究机构与国外知名院校和研究机构联合,不断吸引国际团队来交流、创业;鼓励驻高校设立物联网相关专业,为物联网产业发展系统培养专业技术人才;落实我市关于高级人才的各项优惠和奖励政策,为高层次人才在创业营造良好环境。
物联网调研报告3
一、调研目的
物联网产业是继计算机、互联网后的第三次信息产业浪潮,将形成万亿级的新兴产业。20xx年8月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视察无锡物联网产业时发表的重要讲话,开启了中国物联网发展的新纪元;我国政府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已将物联网正式列为国家新兴战略性产业。市经济信息委从20xx年组织我市物联网相关力量,开始规划和推进我市物联网,并着手产业布局。市经济信息委提出了重庆物联网发展思路及产业聚集实现的路径,20xx年6月完成了《重庆市“十二五”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20xx年3月正式颁布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物联网发展的意见》。
在市经济信息委的积极组织和努力下,市政府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分别签署了发展物联网的战略协议。中国移动物联网基地落户了重庆,建成了中国移动的全国物联网研发中心、运营中心和结算中心。中国联通筹备建设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NFC)基地。工信部批准了重庆成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电子信息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重庆成为国家发展物联网的重点区域。工信部电信研究院西部分院落户重庆,建成了国家级物联网检测公共服务平台。成立了重庆市物联网产业发展联盟,目前联盟会员单位200余家。20xx年,重庆8个重点项目获得首批国家工信部物联网专项资金支持,项目数与资金支持额度名列各省市前茅。上述优质资源的聚集,使重庆发展物联网的优势凸显。
我校组织相关专业教师,对该专业人才需求的调研,目的是获取企业对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的第一手资料,以指导我校培养的物联网专业人才能适应市场需求。
二、调研范围
目前,重庆物联网应用成就主要表现在:中国电信智能调度与实时监控平台的全球眼视频监控系统已在渝中区、南岸区、高新区、九龙坡区、渝北区等区县实施;中国联通在环保监控、车辆定位等方面开展了应用。
因此,我校在对物联网专业人才需求调研过程中,主要以南岸茶园新区物联网产业发展核心区域,北部新区、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同兴工业园、双福工业园等多家物联网相关企业作为调研对象。
三、调研方法
市场调研是获取人才需求的重要渠道和方法,我校在对重庆相关物联网行业进行人才需求调研过程中,广泛采用走访、问卷调研、开座谈会、电话问询等多种形式的调研方法相结全合,力争获得精准的调研数据。
四、调研资料
1、行业人才需求分析
物联网主要由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组成,物联网产业主要包括围绕整个产业链的硬件、软件、系统集成和运营服务四大领域。我们对围绕物联网产业链的相关企业如:重庆物联网产业研究院、中科怡海科技有限公司、重庆软通动力科技有限公司、重庆英臻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大为科技有限公司、重庆泛太科技有限公司、重庆无线龙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天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重庆慧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重庆万博信息技术公司、上海亿道电子有限公司等十多家物联网企业进行了人才需求调研,调研结果显示每家公司都有高科技人才与技术背景,都有公司在物联网产业中的产品,都有自己的核心技术,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划,并已初具产业规模。这些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2、企业对物联网专业行业岗位定位
调研结果表明,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就业前景广阔,存在很大的市场空间。 通过我们对企业的调研及总结,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就业领域。
3、专业定位
我校通过深入调研与研讨,明确了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主要面向物联网产业链的系统集成、运营服务领域,归纳出了面向的物联网工程物联网产品制作技术员、物联网系统管理员、物联网终端设备技术支持工程师等3个核心职业岗位,以及每个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从而确定了专业的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物联网产业,服务区域与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具有扎实的物联网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具有可持续发展与创新能力,掌握物联网应用技术,具备物联网工程项目的规划与施工管理、物联网设备安装与调试、物联网应用平台设计与开发、物联网维护与管理、物联网设备营销与技术支持等职业能力和素质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五、反馈的意见
1、物联网行业企业对学校培养人才的要求是,学校要牢固树立以行业市场为导向,以服务学生、提高学生满意率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岗位能力为核心,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平台,以学生基础知识、专业能力、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合理构建学生的知识、技能、职业素养结构,改革和优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强实践教学,面向物联网技术应用、物联网产品开发等领域,培养能胜任物联网应用和设计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调查结果显示,企业中不同部门的负责人对应聘者专业技能的要求不同。大部分企业在招聘员工时会看重实践工作经验,而我们的学生恰恰缺乏实践经验。通过了解,一些企业会先安排新员工直接进入工作实践,然后在实践当中根据需要再进行针对性的培养。所以目前成熟的企业并不回避再培养问题,但迫切希望有效地降低再培养成本。
3、加强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
企业对刚参加工作的学生,普遍反映缺泛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这些问题不易被察觉,也无法提供定量的分析和评价;而一旦出现问题,损失则可能很大。在对“管理项目时员工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回答中,前5项依次是:
(1)对工具和方法的应用技术不足、经验不足;
(2)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责任心不足;
(3)职业道德和纪律性不强;
(4)知识体系结构不合理,范围狭窄,内容陈旧;
(5)沟通能力较弱。有近50%的项目主管认为员工责任心不强。不少管理者抱怨有些员工跳槽太频繁,往往更多地考虑个人的待遇,而不太考虑集体和社会利益。人力资源经理和项目经理都表示不太愿意要那些频繁跳槽的求职者。可见,价值观的问题已经排在专业技术问题前面了,因此我校在今后的教学中,渗透职业教育、强化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是非常重要的。
六、我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
针对市场调研反映出的问题,我校在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规划与设置中,明确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信念和职业道德水平为师德建设重点目标,广泛开展“以人为本、敬业奉献”的专题教育活动,并在长期实践中将师德建设制度化,采取有力有效的措施促进和推动师德建设。
从申报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开始,学院就不断加大对师资队伍的建设投入,不断优化教学团队专兼比例,努力建设成为一支高学历、高技能教学团队。通过各种渠道引进、吸收行业优秀人才,致力于打造一支符合学校发展实际需求、素质精良、结构合理、敬业爱岗、对高职教育高度认同的师资队伍。
目前我校教师队伍结构合理,专兼比例优化的教学团队。学校建立了一套以提升师德师风建设、专业水平建设为核心的师资管理制度,注重教师的“双师素质”,注重在职教师的培训和提高,注重提高教师的职业技术能力。
【物联网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1.高考调研报告
2.物业调研报告
3.民企调研报告
4.板材调研报告
5.别墅调研报告
6.寒假调研报告
7.违章调研报告
8.装潢调研报告
9.快递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