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时间:2024-12-01 09:59:13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随着人们自身素质提升,报告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你还在对写报告感到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篇1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实现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已成为当前及将来一段时间农村工作的主旋律。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力量和资源的聚合。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资金是经济发展的“血液”,加快新农村建设,离不开金融的支持。

  一、当前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存在的难点

  目前,我国农村领域普遍存在着需求型金融抑制、供给型金融抑制和生态型金融抑制现象,金融服务难以满足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需要。长期以来,国家对农村缺乏周密和强制的金融制度安排,造成农村金融服务战线大幅收缩,支农金融机构主体出现缺位,使得农村出现资金外流、服务退化和经济“贫血”的状态,进而导致农业资金投入上呈现财政无力投入,政策性金融无权投入、商业性金融不愿投入、合作性金融力不从心、民间借贷一片混乱的尴尬局面,农业发展的资金“瓶颈”制约严重,广泛存在的农村金融抑制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所谓金融抑制,是指一国的金融体系不完善,金融市场机制不健全,金融运行中存在过多的金融管制措施,金融与经济发展之间处于互相制肘、双相落后的恶性循环状态。

  (一)需求型金融抑制。需求型金融抑制是指农村有效需求不足而导致的金融抑制现象。这一现象广泛存在于农村中。

  1、一方面是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与农业固有的双重风险导致农村领域自然需求与投资需求的不足,另一方面是农业受到自然条件与经营风险固有的双重风险的制约,减少了农户的投资性需求。

  2、长期存在的农村土地制度缺陷与不合理的农村金融制度安排导致农村金融市场的有效需求不足。一是政策性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不为农户发放贷款。二是商业性银行——农业银行名不副实。三是支农主力军——农村信用社的支农贷款比例缺乏刚性约束。四是“劣币驱逐良币”现象——非正规金融组织对正规金融机构具有挤出效应。

  3、弱势的农户群体与有限的归还能力难以有效获得金融的支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13亿人口中有80%左右的.人口分布在农村,“农业落后、农村贫穷、农民困苦”是当前我们无法回避的现实,特别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形成了收入差距巨大、层次十分明显的社会结构,其中处于最底层的则是我国农村居民中为温饱所困扰的弱势群体。

  (二)供给型金融抑制。供给型金融抑制是农村金融贫困所产生的一种效应,当前农村金融贫困的现象十分普遍和突出,供给体系残缺不全、供给总量严重不足、供给产品传统单一。

  1、金融网点的大举撤军导致支农供给体系残缺不全,部分乡村出现金融服务盲区。

  2、严重失衡的农村信贷资金供需矛盾造成供给总量不足,导致农村经济严重“贫血”。

  3、单一的服务品种与农村金融产品创新的滞后,导致农村经济发展步伐的缓慢。

  (三)生态型金融抑制。生态型金融抑制是指农村各种外部环境的贫困性不适合于金融的生存和发展,从而造成金融与经济发展之间处于互相掣肘、双相落后的恶性循环状态。

  1、不公平的教育体制与低层次的文化素养导致农村大面积的知识贫困。

  2、个人能力的有限性与特殊亚文化的侵染性导致农村弱势群体的精神贫困。

  3、信用控制体系的缺失与社会地位分配规则的改变导致农村领域的信用贫困。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金融深化对策

  1、健全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形成金融支农合力,减少供给型金融抑制。一是重新界定农发行的职能,切实承担起政策性金融职能,使农发行逐步建成支持农业开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的综合性政策银行,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基础力量。二是调整商业银行经营策略,满足农村金融市场多方面需要。要注意发挥基层行靠近农村、贴近农民的优势,适当下放贷款审批权限,做到责、权、利相结合,充分调动基层行市场开拓的积极性。三是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发挥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和经营机制的转换,支持农村信用社做大做强,增强支农服务功能。农村信用社要发挥地处农村、与农民联系紧密的优势,在防范风险条件下,简化贷款手续,加强对“三农”的信贷支持,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信用社发展的良性互动。四是完善邮政储蓄制度,建立资金回流机制。以成立邮政储蓄银行为契机,发挥邮政储蓄机构网点多、深入农村的优势,按照商业原则引导邮政储蓄资金以适当形式回流农村,增强其在农村地区的储蓄、汇兑和支付服务等功能,增强其对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五是规范民间融资行为。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积极培育和发展小额贷款组织,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农村金融市场,实行激励政策,鼓励开办小额农贷业务,增加对农村金融市场的服务供给,满足新农村建设多层次金融服务需求。六是推进农业保险进程。农业保险制度由于与世贸组织农业“绿箱政策”的理念相符而成为市场经济国家扶持本国农业发展的通行做法,我国也应通过立法明确农业保险的地位以及政府在开展农业保险方面所应发挥的职能和作用。政府对农业保险实行低费率和高补贴政策。建立农业再保险机制以避免农业巨灾风险对农民和农业的影响。

  2、增加制度供给渠道,建立政府支农正向激励机制,减少需求型金融抑制。一是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增加土地制度供给渠道。土地承包的长期稳定,有利于农户的生产性投资增长,应该赋予农户长期的、完整的、独立的土地承包权,这种承包权包括流转、继承、抵押、入股等合理的处置权,这样也有利于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二是推进农村市场化建设,增加收入制度供给渠道。加大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生产的市场化,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有利于扩大就业,增加收入。农民收入增加了,消费增加了,投资也必然增加,自有资产也随之增加。自有资产的多元化必然促进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也会解决农户贷款缺少抵押的问题。三是建立健全农村社保体制,增加保障制度供给渠道。社会保障机制的缺乏已经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有了社会保障机制,一方面通过构建农产品期货交易、农产品收购制度等方式消减农业生产中的自然风险,可以减少农户非生产性借贷,从而提高生产性借贷资金的使用效益;另一方面,通过完善农村的医疗、养老、就业培训、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制度安排,提高农户抵御风险的能力,激励农户进入市场并进行投资。四是加大对金融业服务新农村建设风险补偿力度,增加补偿制度供给渠道。对用于支持农户生产经营性的小额贷款,按照其成本和利率上浮的适当比例给予相应的财政补贴,而不是由农村信用社上浮利率,向农民转嫁成本。国家尝试建立一种以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负担的专项支出为主体,按农村信用社存款量一定比例提取的资金为辅助的特别基金,对“三农”贷款实行政策性补贴。政府每年直接用于投资农业的专项资金,转变成对农业投入的补偿基金,并按财政增收率逐年增加补偿基金额,用于部分农业贷款贴息和补偿金融机构支农贷款的风险损失,调动农户和金融机构双向贷款的积极性。

  3、创新农村教育模式,提高农村弱势群体综合素质,减少生态型金融抑制,脱贫必须先脱盲。教育对于改变农村弱势群体及其后代的贫困处境,其作用是带有根本性的。要提高农村弱势群体及其后代的综合素质,必须创建和实施普教与职教并存的“双轨”教育模式,即全面实施基础教育,将扫盲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点,通过教育与激励的方式,引导农村弱势群体成员学习、掌握基础文化知识,以减少知识贫困、精神贫困,并进一步达到减少信用贫困的目的;通过实施职业技术技能教育与培训,使广大有劳动能力的农村弱势群体成员学到一技之长,在社会上能自谋职业,自我生存与发展。

  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篇2

  乡村公路是乡镇人民对外联系、发展经济、交流文化的纽带。近几年,我县乡村公路建设发展较快,全县交通状况得到较大改善,但是对于乡村公路的管理养护问题,却没有从根本上得到妥善解决,长期需要上级投入。没有投入,公路质量就逐年下降,致使很多乡村公路无法正常发挥作用。为解决这一问题,xx乡、xx乡结合产业发展,探索乡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机制,改变了过去乡村公路建设难、管理难、养护难的状况。

  两乡交通概况

  xx乡地处渝鄂边境,原有12个行政村,1968户,6996人,地域面积75平方千米。境内公路,1981年建成,当时作为省道,路况较好,国家每年拨付专款,统一组织道路的养护。1990年后国家不再统一组织维护,乡政府缺少资金,公路养护便无法落实。经年累月,致使该段公路路面大坑套小坑、大槽套小槽,过往运煤、运货车辆都带着锄头、被子、方便面,司机开一段车,又下来用锄头填几个坑,陷车、断轴、破胎或堵车就卷着被子在车里睡觉,37公里路车辆正常行驶就需11个小时,如遇堵车,常要三五天才能疏通。

  xx乡位于县城东部渝鄂交界处,原有7个行政村,1870户,6700人,地域面积48平方千米,素有 煤炭之乡 之称,以前只有唯一一条通往县城的公路,全乡的煤炭都是通过这条路颠簸45公里,运至县城码头,再借助长江水道辗转到其它地方。为降低运输成本,1979年,乡里决定打通zz至长江边一渡口的出境干道,乡里召集民工修建了3公里后,由于技术方面原因而搁浅。1985年,乡里再次召集村民民工建勤修路,在原有基础上延伸了8公里后不了了知。1990年,乡里又一次牵头修路,将原来的测设方案完全否定,重新进行了勘测,修至11公里左右,因为资金、技术等因素的制约,再次搁浅。1999年,在有关部门的帮扶下,xx乡第四次实施长红公路的修建,历经两年,终于实现了初通,但路基不牢、路况极差、无人管护, 下雨一身泥,天晴一身灰 便是对它的真实写照。并且乡政府还欠下160多万元的债,摊下一大堆遗留问题。

  二四层法 化解公路建管难题

  xx乡和xx乡境内都蕴藏着丰富的煤矿资源, 近几年,两乡以煤炭为主导的产业得到迅猛发展,交通运输量大幅度增长。去年,xx乡原煤产量达到12万吨、烤烟4500担,xx乡原煤产量达到25万吨。随着两乡产业的快速发展,本就瘫痪的公路,已成为制约两乡经济发展的瓶颈。为打破这一瓶颈,乡党委、政府一般人在对辖区已形成规模的煤炭企业经营现状进行深入调查、论证后认为,从产业发展角度,两乡道路最大的收益户是煤炭企业,解决道路管养问题,可以探索企业参与的路子,改善企业只用不管的道路建管现状。于是,两乡提出了由政府统筹,煤炭企业出资的办法,着手开始乡村公路建管各项工作。并从统一思想认识、精心制定方案、认真组织实施、进行长效管护四个层面探索出乡村公路建、管、养的长效机制。

  第一层:统一思想认识。让企业自愿拿出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针对这一困难,两乡分别成立主要领导为组长、乡镇干部全部参加的思想工作小组。从煤炭产业发展、煤炭企业发展的角度,从为群众办好事的角度,进行宣传发动,与企业负责人交心谈心,耐心的同企业老板计算道路整修后运输成本降低、产量提高、企业效益的增加值,对比分析整修公路投入与实际产生的效益比,让企业认识到整修公路是企业发展的需要。xx乡采取主要领导与分管领导一人一矿,分片发动,据介绍,为做通某煤炭企业的思想工作,负责该矿的乡领导曾连续三天在煤矿吃、在煤矿住。zz乡党政主要负责人则实行白天工作,晚上登门的办法,开展这项工作。

  动员企业的同时,乡镇干部还走村入户,以院坝会等形式,进行公路整修宣传,结合乡里煤炭、蔬菜、烤烟、药材、农产品运不出去,生活、生产物资运不进来,过往司机和行人谈 路 色变的道路状况,给群众分析公路整修后带来的好处,让群众知道修路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企业的需要,更是惠及自己的大事,使广大群众积极支持道路的整修。

  功夫不负有心人,两乡煤炭企业后悔自己没有及早重视运输道路建设,影响了效益,思想很快统一到乡党委、政府的认识上来。群众也对乡上的这些行动拍手称快,表示一定积极支持。

  第二层:精心制定方案。在煤炭企业同意自愿出资后,两乡庚即成立政府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出资企业负责人为副组长,乡镇干部、村社干部为成员的公路整修领导小组,制定公路整修具体方案。一是决定公路整修统筹协调工作和资金的管理由乡政府负责;二是制定整修公路的规模、工期、工程质量、青苗损失、安全措施、奖惩办法等,如xx乡要求整修的公路背水沟要畅通、铺三米宽的碎石、路面不准有大于10厘米的坑;三是落实各煤炭企业出资比例,xx乡由境内的四家煤炭企业承担道路整修资金。zz乡由两企业负责公路的整改资金及zz乡政府在原公路建设过程中的债务偿还。

  制定方案的过程中两乡还重点抓住三个环节:一是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广泛听取出资企业的建议,尽可能的'尊重企业的意愿,xx乡曾四次向企业印发意见征集书、两次组织企业讨论规划,xx乡曾三次召集企业负责人对规划进行讨论;二是强化村社干部大局意识和为公路整修的服务意识,使村 两委 主动配合公路整修;三是广泛听取群众对公路整修的意见和建议,并通过村社 一事一议 ,完善公路整修过程中有关群众损失补偿的办法。

  第三层:认真组织实施。为确保公路整修的顺利进行,xx乡和xx乡成立了统筹协调组、财务管理组、材料采购组、质量安全巡查组、矛盾纠纷调解组和公路整修组,实行统筹协调、分组作战。统筹协调组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企业负责人和村社负责人为成员,重点负责公路整修过程中各组之间的工作协调、与邻近乡镇在整修过程中需要进行的协调工作。财务管理组由乡长任组长,企业代表为成员,负责公路整修的经费管理。材料采购组由一名副乡长为组长,企业代表为成员,负责炸药、石子、水泥等材料的采买。质量安全巡查组由乡政府与企业代表组成,全天进行安全和施工质量巡查,对发现的问题责令施工队现场整改。矛盾纠纷调解组由乡和村社干部组成,负责对施工过程中沿路植被、农民庄稼被损等可能发生的纠纷进行调解处理。公路整修组由乡政府、企业负责人组成,负责组织具体整修工作。在实施过程中,两乡还强化 三公开 ,一是公开经费的开支,设立公示栏,随时公布开支情况,每月由出资企业负责人集体对开支情况进行审核。二是公开材料采买,各项材料的价格由政府、企业负责人按照 质中求廉 的要求共同决定。三是公开质量巡查情况,做到每天一公布,每半月一评比。

  交通改善促进产业发展

  通过 四层法 ,xx乡投资110万元,完成37公里的公路整修,原来车辆正常行驶需11个小时,现在只要2个小时;xx乡投资310万元,完成全长18公里的公路整改,政府在公路建设过程中的债务全部偿还,运煤里程比原来减少27公里,每吨煤炭运费降低6元,过去一天跑一趟,现在每天可跑两趟。公路建设大大改善了投资环境,扩大了两乡对外经济技术和物资交流,加快了优势资源开发,在去年基础上,今年xx乡原煤产量增加5万吨、烤烟产值增加177万元,xx乡原煤产量增加5万吨。长效管护机制的建立为两乡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了基础条件保障。

  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篇3

  根据县委、县人民政府XX县委组织部的统一安排部署,我作为宝秀镇石灰塘村委会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于xx年3月14日入住村委会。在驻村期间,采取召开座谈会、走村入户、实地调查的方法,对石灰塘村委会新农村建设的现状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石灰塘村委会,属于山区,距离镇20.00公里, 国土面积37.00平方公里,海拔1855.00米,年平均气温17.00℃,年降水量898.40毫米,全村辖9个村民小组,有农户418户,户籍人口1197人,常住人口1160人,其中,全家外出的户数为17户,全家外出的人口数为61人,从业人员为811人,其中农业从业人员为756人,全村以农业为主,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种植业和养殖业,农作物以玉米、小麦、豆类为主,经济作物以烤烟为主,家庭养殖以牛、猪、羊、家禽为主,该村水资源极度匮乏,严重影响当地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高度制约着石灰塘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在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中,村“两委”真正做到了及时把群众关心的事情全部公开,重大问题向党员、村民代表征询意见,逐步走向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二、优势条件

  (一)村“两委”班子团结。石灰塘村“两委”班子成员平均年龄不大,现任村“两委”班子履职能力较强,班子较团结,民主作风好,能为群众办实事,理清了促进本村发展的思路,熟悉政策和新农村建设导向,在具体实践中为实现奋斗目标付出了诸多努力。目前全村党员积极性高,带头示范作用好。

  (二)群众基础好。石灰塘村离县城较近,近1个小时就可达到,群众科学意识强,民风纯朴,都有通过新农村建设改变现在生存现状的强烈愿望,对改变村庄面貌期盼度非常高,有的村民自觉植树美化门前屋后,大家都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项目建设。石灰塘自然村村长在积极争取村里公房建设,并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自己垫付2万多,群众意识较好。

  (三)农业资源开发利用前景较好。石灰塘村境内虽然连年干旱少雨,但近几年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新建了许多小水窖,这些分布于各个山头的小水窖保证了干旱时节的农作物的栽种和灌溉,确保了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石灰塘村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注重耐旱农作物的开发种植,该村属山区,若能扬长避短,充分利用山区的优势,积极打造林果、中药材等种植品牌产业,便能闯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对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存在的问题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石灰塘村委会各自然村经济社会得到了极大发展,群众生产设施和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群众生活水平得到了不断提高,但作为山区村委会,石灰塘各自然村的发展仍然有许多制约因素,主要表现为:

  (一)产业结构依然单一。 农作物主要以种植水稻、玉米、豆类为主,经济作物主要以烤烟为主,辅以林果,没有科学立体种植经验,还没有发挥地域特点,没有规模化产业,形成不了规模产业,这严重影响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二)基础建设依然薄弱。一是道路交通建设有待加强;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但深入走访了解发现,由于缺乏项目资金,除行政村进村道路已硬化外,其余自然村进村道路目前尚未得到硬化,还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的状况,公路路况较差,由于资金困难,管护和修复工作滞后,部分路面已变得沟壑纵横,严重影响了群众出行和农副产品的销售;二是水利设施建设亟待加强;虽然近几年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石灰塘各自然村新建了许多小水窖,能在一程度上缓解旱情,但仍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缺水的现状。

  (三)农村劳动力素质仍然很低。由于石灰塘地处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绝大多数的农民素质还比较低下,思想保守,观念不新,普遍存在得过且过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关心集体等集体主义观念比较淡薄,脱贫致富、奔向小康的思想和认识有待提高。

  四、加强新农村建设的建议

  作为新农村建设挂钩单位,作为县委第九批指导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结合自身实际,全力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为石灰塘村新农村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作为山区,强村富民的有效突破口是进一步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一要立足本地区实际,引导群众发挥区位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向导,抓好以优质粮烟基地建设,发展高效农业和特色农业,把优势农产品做大做强,增强市场竞争力,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压低品质差、市场滞销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促进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二要充分利用山区的优势,引导发展以规模化养殖为重点的养殖业,提高养殖效益,让群众得实惠。三是利用石灰塘村各自然村适合种植蔬菜和中药材的有利优势,借鉴XX县北部山区“公司+基地+农户”的蔬菜种植模式,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蔬菜和中药材种植,同时,大力推进核桃、桔子等林里种植,着力推进种植业从单一的粮食生产结构向粮、林、果、蔬等多元结构转变。

  (二)积极争取项目及资金,进一步夯实基础设施建设。针对石灰塘各自然村行路难、饮水难和部分自然村公房建设资金短缺的实际问题,积极向上级政府及职能部门协调资金,本单位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帮扶的方式,尽力解决群众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进一步夯实山区群众基础设施建设。

  (三)依托自然优势,加快经济增长点培植力度。据石灰塘村支书介绍,石灰塘种各自然村适宜发展核桃、梨、桔子等林果,近几年来,部分自然村核桃种植户收入好的年收入已达2万多元,核桃种植已成为继烤烟之后部分村民最稳定的收入来源,目前,群众种植林果的积极性较高。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充分利用石灰塘各自然村广大群众对核桃等林果栽培和管理具有一定的经验,且近年来随着核桃等林果价格连年走高,产品供不应求的趋势,积极宣传各项惠民政策,大力引导群众发展林果种植,使之成为规模化产业化种植,从而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四)千方百计,提高村民文化素质。针对大部分村民的相关种养殖知识和信息来源主要是依靠广播、电视、集市和邻里传播的现象,积极联系农技部门和林业部门,协调争取专家或技术员多到田间地头为村民开展种养殖知识培训,让农民掌握科学种养技术,积极推广新品种,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

  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篇4

  调研主要采用实地考察,理论联系实际的策略。通过查阅《村志》了解历史,通过走访群众得知他们所之所想。在调查访问过程中,村民就对制约我村发展的问题提出了建议。针对本村所存在的诸多问题,结合乡亲父老发表的对于改变本村发展现状,尽快脱贫致富的想法、看法,我也思考良多。

  农村的发展繁荣离不开国家政府的支持。很多村民表示最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不断出台一系列有利于农村发展的好政策,像小麦,棉花等作物的补贴,生猪养殖补贴,农村医疗保险,新宅基法等。这与国家的好政策是分不开的.,在我个人看来,国家政府应继续关注农村,关注居民,将现已出台的关于农村的政策不断加以修养,同时根据时势出台新的有利于农村发展的政策。

  (一)发展农特产品,扩大农特产品的生产规模,进行农特产品的深加工

  村中有些村民表示:不是不想发展农特产品的生产,只是因为生产规模较少,这种单户单干的规模易造成农特产品的出售困难。村民们说:“种植太少了,成不了规模,人家不愿来收,还往下压价。”村中领导干部应号召发展农特产品的种植、生产,形成生产规模,将本村打造成一个以某种农特产品为主的生产基地,吸引购买商前来收购,并在此基础上号召有能力的村民进行农特产品深加工,过大生产链,取得经济效益。

  (二)开展农贸集会,扩大村民收入,消费渠道

  像我们临近村盐厂村就是一个农村发展的典型。村中带头人本着“先富带动后富”的思想,在村中投资盖起楼房,建起工厂、学校。为取得经济效益,开展了“九月九农贸会”“元宵大型农贸会”,这些或大或小的农贸集会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其村的经济发展。像这种发展农村经济的模式很值得借鉴,开展本村的农贸招商活动,促进村民多方面、多途径收入。另外若赶上好机遇,还可以吸收外商投资。

  (三)完善水里灌溉系统,扩大人工河流的范围

  我村远离河流、湖泊,水源缺乏,这是客观原因所致。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发挥人力资源,不断完善水里灌溉系统,扩大人工水流影向范围。随着村庄经济的不断发展,村民为了增收、创收,开凿了地下井。村中也曾组织两次开凿人工河流的活动,让村民受益颇多。我们村领导干部还应继续发挥作用,解决摆在村民面前的用水、吃水难的问题。

  (四)丰富农民头脑,增加农民科学种田知识

  在调查访问的村民中有%的村民认为制约本村发展的最大因素是科学知识。这个数据表明一部分村民是认识到科学种田的重要性的。像现在科技员下乡讲述科学种田的活动就应继续下去。要在村中进行实打实的实验,让村民尝到科学种田的甜头,从而达到运用科学知识达到稳产、高产的目的地。

  (五)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增强农民乡村生活情趣

  自从电视普及以来,农民的文化生活越来越单调了。有些村民表示:现在生活很乏味,电视节目也不好看,闲来逛去也无趣。我想在村中农闲时节,大家满可以组织一些文化活动,比如像元宵前夕的闹秧歌。由本村一些好事人士组织,还可以联合邻近几个村庄一起,到时还可以比赛,自娱自乐,增添村民生活乐趣。

  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篇5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20xx年11月,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再一次引发人们对农村文化建设的关注和思考。然而落实到行动上来,由于种种原因,农村文化建设依旧摆脱不了困境。这从我们的调研过程中也可以明显看得出来。为了解当前农村文化建设情况,为了使文化建设赶上经济建设的步伐,为了能使人们更深一步认识到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更为了探索文化建设落后于经济建设的深层原因,我们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9人和公共管理学院本科生3人,在陈维达教授的指导下,我们以大邑县作为调研对象,于7月21日——7月31日展开了为期十天的暑期调研活动。相关情况及分析如下。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的目的

  本次调查旨在全面了解西部农村新农村建设中文化建设的实施情况,我们选取了成都市大邑县作为样本深入当地取得第一手资料,为西部新农村文化建设提供参考资料。

  (二)、调查的范围和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总体为成都市大邑县大邑县政府的各个部门及个乡镇全体农民.调查范围包括5个乡镇(悦来镇、王泗镇、安仁镇、新场镇和鹤鸣乡)15个村(社区)。

  (三)、内容设计

  本次调查内容设计主要有四个方面,包括:受访者人口统计特征、农村文化建设的基本现状、农村义务教育实施情况及与文化有着密切关系的农村经济情况等。

  (四)、调研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面访和座谈会相结合的调查方式.其中问卷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调查方法上我们采取点面结合的方法,面上我们走访当地各个相关职能政府部门了解情况收集资料,点上针对农户我们采取入户访谈和调查的方式,确保数据的真实可靠。

  (五)、问卷发放与回收情况

  本次调查向大邑县五个乡镇共15个村、社区的农村居民发放问卷220份,共回收205份,回收率93.18%.清除无效问卷21份,实际有效问卷184份,问卷有效率达89.8%。

  (六)、受访样本的基本情况

  1、性别和年龄结构

  本次受访农民中,男性占45.7%,女性占54.3%,女性所占比例较高。从年龄结构上看,31至40岁周岁的中年人比例最高,占到35.33%。

  2、受教育程度

  调查数据显示,受访农民受教育程度以小学、初中为主,比重分别占到40.22%和39.23%,高中占到15.22%,大专及本科以上仅占5.43%.考虑到样本的年龄结构和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等因素,大邑县农民受教育程度应该高于此次调查结果.

  3、受访农民收入状况

  根据问卷调查数据显示,被调查的5个乡镇家庭年收入以9000元以上为主,占到整个样本的39.67%,某些乡镇的个别家庭年收入达到30000元左右.家庭年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有19.02%,主要集中在边远的丹凤乡,30006000元之间占25.0%,6000元9000元的家庭有16.3%.这与我们在大邑县统计局收集的农民人均年收入3200元基本相符.

  二、被调查地区和农民的经济生活状况

  (一)大邑农村经济生活状况概述

  大邑县地处成都平原向川西北高原过渡的前沿地带,其西部为成都平原与龙门山脉隆起的缝合带。是一个农业大县,平原,丘陵,山区皆有。20xx年大邑整个国民生产总值545406万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0697元,最近几年经济增长保持在10%以上。20xx年农村居民人均总收入7773元,纯收入4649元。当地主要收入来源于农业,工业,旅游业。农村居民收入层次划分较为明显,山区(如西岭镇)收入最高,平原地区次之,丘陵地区收入最低。在本次调研的几个乡镇,王泗(地处平原地区)20xx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710元,悦来镇(大部分面积属于丘陵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4310元。而人均农民总支出达6865元。通过大邑统计年鉴,如果剔除通货膨胀因素,人均收入增长在10%左右,而人均支出增长达30%。而主要支出依旧是生活消费支出和教育支出,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这说明居民生活成本在增加。

  城乡一体化取得明显效果,成都市统计局统计20xx年大邑县城市化率为31.1%,20xx年城镇化率的目标是提高2个百分点,达到33.1%。大邑农发局土地流转管理中心统计,截止20xx年6月底,全县农用地流转总面积达19.43万亩,增长16.07%,其中:耕地流转面积4.82万亩。农用地流转面积已占全县农用地总面积的28.24 %。安仁镇在城乡一体化中走在最前面,成功的创造出安仁模式。安仁镇将打造成为西部一流的历史文化名镇,为了配合整个工作,安仁镇对安仁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涉及的征地拆迁农户,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风格,启动了规划占地450亩的农民新村建设,完成了新村广场、道路建设、5000平方米的绿化,已有100多户农户入住。许多人在政府的推荐、培训下,到周边企业实现就业。政府还出谋划策让居民自主创业,开办农家乐,并制定了证照办理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县就业局还对新村内的部分失地农民进行了烹饪、礼仪、服务等职业技能培训。

  城乡一体化改革主要通过城乡之间的生产要素的双向流动和重组以及劳动力素质的提高,缩小工农之间的收入差距;通过农民新村建设,使农村居民享受城市的现代文明,从而实现城乡一体发展、繁荣,逐步缩小并最终消灭城乡之间的差距。

  (二)、农民收入状况分析

  1、农民收入提高与收入差距

  据统计,20xx年大邑县农村居民人均总收入为7773元,则一个三口之家的家庭年总收入约为20000元。而调查显示,约60%的家庭年收入在一万元以下,家庭年收入在两万元以下的比例则更大,农村居民也存在收入差距问题。且由此可看出,农民收入的提高也主要集中在收入较高的那40%群体中,而收入较低的那60%收入并无显著变化,农民收入差距有增大的趋势,农民收入差距问题函待解决。

  2、农村居民主要收入来源与主要支出

  (1)主要收入来源

  由下图可看出,以传统农业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居民所占比重仅排第三位,低于个体经商和打工收入。这说明农业作为一项收入在居民中的重要性已经大大降低,传统农业经营的低收益表现得非常明显,被人们在逐渐抛弃。

  超过一半的`居民的收入主要来源于打工所得,且有将近一半的被调查居民打工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七成以上。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农民社区的建立,农民手中的土地减少,这一比例有可能会继续增大。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政府应作好农民创收、增收的跟进措施,切实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2)主要支出

  家庭支出里面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食物支出、教育支出和日常生活用品支出。在被调查的184个样本中虽然有31个样本将农业开支作为家庭支出的第一位,但是有130个样本没有选择农业支出作为其家庭前三位的支出,可见农业支出占家庭指出的比例是较低的,主要原因是调查的地方农民失地严重和外出打工的较多从而造成了农业支出不足。

  在被调查的184个样本中,有115个样本将食物支出列入其主要支出。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家庭还在为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而努力时,说明农民的收入太低,经济问题仍然是农民的主要问题。

  在家庭第一大支出选项中教育支出是仅次于食物支出的第二大类支出,这个教育支出不是对中小学义务教育的教育支出,而主要是子女高中及大学教育的支出。对于收入不高的农村家庭来说,孩子上大学的教育支出几乎是其家庭全部收入的总和。

  三、大邑县文化建设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问卷调查主要分布在悦来镇、王泗镇、安仁镇以及鹤鸣乡四个区域,农村文化建设有其共同性,但也有区域上的差别。下面以农户的问卷调查为依据,首先总体分析大邑县农村地区在文化建设方面的现状和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然后针对有较大差异的指标进行地区横向比较,分析地区差异的原因。

  农村文化主要包括个人文化活动与公共文化活动两个方面。下面分别从这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个体文化活动

  1、日常娱乐方式

  针对空闲时娱乐方式的调查中,农户的选择集中在电视,看书看报和麻将扑克上,80%以上的农户都选择看电视作为首要的娱乐方式,分别有9.14%和4.0%的将看书看报及麻将扑克作为自己的第一选择。农户除了电视外,第二主要的娱乐方式为看书看报,比例占到36.0%,第三为麻将x牌,比例为14.29%.

  可见,农民目前主要的休闲方式是看电视,自然而然,他们获得信息方式也主要通过电视,这与我们的调查完全一致,92.4%的被调查对象选择电视作为获得信息的方式,同时,通过报纸获得信息的也占到35.9%。其他方式(广播、网络、手机短信等)则不足10%。

  在我们的调查中,不会使用电脑的比例达72.1%,绝大部分家庭没有电脑,而手机普及率也较低,且主要用于日常通信,并非作为获得市场信息的工具。所以,农民只有通过电视和报纸获得信息。

  电视和报纸作为农村居民获得信息的主要方式,因而,针对农户看电视和报纸的兴趣偏好的分析可以看出农民关注的方面。

  2、电视收视情况调查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民最喜欢看的电视节目主要是新闻,占有效样本的64.9%;在66个有效样本中,选择看报纸是为了了解新闻的占64.6%。可见,绝大部分农民还是很关心时事的,尤其时与农民利益密切相关的时事新闻。

  在农户经常看的电视节目类型中,除新闻外占绝大部分以外,其他一些农民感兴趣的节目包括连续剧电影,法制,综艺娱乐和农业科技,选择比例分别占到55.9%,29.4%,22.4%,18.8%。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农民的法律意识逐渐增强,法制方面的节目需求也就进一步的增多。

  与之相对应,农户希望地方电视台增加的节目也以地方新闻为主,占64.9%,与前面不同的是,选择希望增加连续剧电影的人数只占16.6%,而希望了解农业科技和经济政策解读的排二,三位,分别占有效样本的32.5%。

  这充分说明了农民尽管经常看连续剧,电影类节目,但他们最希望增加的节目还是关于农技知识和经济政策方面的节目,这说明农民对自身利益的日益重视,并且对当地经济发展状况的关注。但由于电视台尤其是地方电视台这类时事节目太少,而多是连续剧,电影,农民没有更多的选择,除了新闻节目就只有收看电视剧,电影。所以,农民看电视剧,电影的比例才会较高。

  除电视外,报纸也是重要的信息渠道,从我们的调查来看,64.6%的看报者目的是为了了解新闻。另外,为了增长见识和了解市场信息的也占到了56.9%和36.9%。可见,报纸对于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有很重要的作用。

  3、农民看书情况调查

  针对农民日常读书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有50.5%的农民从来不看,在余下的样本中,选择法制法律类书籍的比例最高,为23.9%;其后依次是农业科技和小说类、文化教育和经济管理,比例分别为14.7%、14.7%、11.4%和8.7%。

  可见,从来不看书的农民比例占到一半以上,这主要是因为我们所调查的对象多属于留守在家的妇女和老人,不识字的比例较大,即使识字的农民文化程度也较低,没有看书学习的习惯。但值得欣喜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一代平时读书的比例在增大,他们有一定文化基础,也渴望通过书籍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

  读书学习是提高农民个人素质的重要途径,政府应该鼓励农民,尤其是年轻人多读书,读好书,通过阅读书籍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身素质。另外,政府也应该为农民的读书需求提供条件,如开办免费图书室,丰富图书种类等。只有这两方面结合起来,才能加快农村地区经济文化建设的脚步。

  (二)、公共文化活动

  除开个人进行的娱乐活动以外,村里及当地政府或民间团体组织的文化活动的丰富程度也是体现农村地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在我们的问卷中也涉及了乡村公共文化方面的调查。由于公共文化具有区域性,同一地区是一致的,所以我们主要通过地区的横向比较来分析公共文化建设的现状。

  从所调查的情况来看,公共文化建设方面做的较好的是安仁镇,而王泗和悦来的丹凤乡以及鹤鸣乡在公共文化设施方面则相对较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免费放映电影次数

  我们在调查村里一年免费放电影的次数时,累计有近70%的安仁农户选择放过一次以上,其中42.9%的农民选择3次以上,这些农户多集中在安仁镇金井社区。而王泗镇和丹凤以及鹤鸣乡分别有77.9%,97.6%及92.9%农户选择了没有放过(这里不考虑为商业宣传而放免x电影的情况)。

  2、公共文化组织

  针对村里是否有文化团以及逢年过节是否进村演出的问题,仍然呈现出较大的地区差异,有79.3%的安仁被调查对象选择“有”,而其他三个地区则选择“没有”的占绝大多数。

  从我们的调查中可以看出,不少农民对于平时的文化生活并不重视,觉得无所谓,而逢年过节则希望能够有丰富的文化生活,比如观看文艺表演等。这主要是因为平时家中的青壮年都出外打工,留守在家里的妇女和老人一方面要担负起繁重的农活,另一方面还要负责孩子的教育,全家的主要任务都是为了多挣钱,为生机而奔波,没有时间和精力参加文化活动。而逢年过节则全家都在家团聚,也没有繁忙的农活和工作任务,是一年中最清闲的时间。如果有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更能增加节日的喜庆氛围。

  此外,农民对文艺演出的水平要求并不高,只要有农村特色,贴近农民的生活,有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就可以了,这样的文艺演出费用并不高,加之有特长的农民还可以自己亲身参与演出,又能减少演出的成本。与此同时,在愿意为文艺演出支付的票价的调查中,选择5元以内的占43.82%,不愿意花钱的占38.2%,另外,愿意花5-10元以及10元以上的分别占13.48%和4.49%。

  可见,愿意花钱看演出的农民占到了60%以上。所以,政府可以适当收取5元以下的费用,加上当地乡镇企业对演出的赞助,资金的问题可以解决。为了让所有农户都能享受到有限的文化资源,针对农户居住比较偏远,比较分散的乡镇,单独举行演出不符合成本收益原则,可以采取免费接送的形式,将他们集中到人口集中的大乡镇,这样可以充分发挥文化演出的外部性。当然,具体采用分散还是集中的表演形式,取决于文化演出的规模,以成本收益对等的原则,最大限度满足农民的文化要求。

  3、公共文化设施

  在对各地区公共文化设施的调查中,情况同样如此,安仁的总体情况远远好于其他三个地区。在安仁居民社区,报栏,多功能活动室,图书室和体育设施都比较齐全,选择的比例分别占42。9%,46。4%,67。9%,60。7%。安仁镇农户对当地公共文化建设的满意程度较好,选择非常满意及较满意的合计占51。7%。而王泗镇,丹凤乡以及鹤鸣乡的公共文化设施都十分缺乏,甚至没有。而农民对于公共文化设施的满意程度也较差。王泗和悦来镇选择不满意的比例都在60%以上,鹤鸣乡则达到80%以上。

  安仁的公共文化设施十分齐全,但是选择一般以及不满意的比例仍然达到了48。2%,接近有效样本的一半,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调查样本选取的问题,我们在调查安仁镇时是以社区为主,也有小部分被调查农户不是属于社区范围以内,文化设施并不健全,无法享受到社区文化设施的便利,这部分农户选择一般或不满意的比例较高。

  另一方面则主要反映了农村居民还没有养成文化消费的习惯,平时多喜欢呆在家里看电视或者打麻将,而不习惯看书看报或者锻炼身体。

  4、知识培训

  针对农民的技能培训也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培训对于提高农民素质,增加见识,扩展知识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认为,在文化建设中,针对农民的知识和素质方面的培训比休闲娱乐方式更加重要。

  由于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农民素质普遍偏低,这对于经济的发展会产生不利影响,也是制约经济更快更好发展的瓶颈。经济发展是当前农村发展的头等大事,提高农民素质也应刻不容缓。只要经济发展起来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自然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文化生活方面,农村文化建设就能更快更好的展开。

  在针对是否有知识培训的调查中,安仁要稍好于其他三个乡镇,有48。3%的调查对象选择有,而在王泗,悦来以及鹤鸣三地,选择有的分别只占14.5%,27.5%,7.1%。

  除开培训的数量,我们也对培训的质量进行了调查,从调查中发现,各种知识培训对于农民增长见识、学习技能有十分明显作用。在参加过培训的被调查者中,有71.43%的人选择了“很需要,增长了见识,学到了技能”;选择“一般,还凑合”的占14.29;还是有10.39%的人选择了“内容没有实用性,走走过程”。

  可见,由于培训对丰富农民文化知识有明显的效果,绝大多数农民都希望能接受某些类型的培训。但我们也应注意到,仍有少部分人(14.29%)认为培训缺乏实用性、或者太简单、或者太深奥,说明效果较差的培训还是存在,有个别培训仍然不符合农民的需要,缺乏针对性。这种情况应该尽量避免,基层政府在组织培训时,对培训类型以及难度的选择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以农民的切身需要为准,而不是农民去被动适应培训。

  此外,在对培训的宣传上,基层政府也应发挥积极的能动性,大力宣传、号召、引导农民积极参加,而不应抱着“愿来者来,不愿来不来”的态度。这样才能使农民有积极性参加各种培训,使有限的培训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

  (三)、地区对比状况

  在对农民希望参加的培训项目所进行的调查中,选择法律知识,就业知识以及子女教育方面的人数比例没有明显地区差异,而其他选项如农技知识,计算机网络知识,卫生健康知识以及产品销售,经营管理知识等都呈现出较明显的地区差异。

  (1)、无地区差异的指标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希望接受法律知识培训的人数都在30%以上,说明随着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农民的法律意识有所加强,法制观念有所提高,开始重视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的生产、生活与法律密切相关。农民的生产环节、销售环节、消费环节都会涉及到法律知识。比如,“厂家+农户”模式中,如果农民有法律知识则能更好地指导生产;在交易农产品,特别是批量农产品时,则更易涉及到法律方面的知识。农民法律意识的提高将指导农民生产、销售过程中运用法律保护自己,避免利益受到侵害,从而促进生产的发展和生活的改善。

  相比之下,政府在法律宣传方面做的工作则很不够。针对基层政府是否组织有法律知识进村宣传活动的调查中,总共有58.3%的被调查对象选择没有,不清楚的占22.8%,选择有的仅占18.9%。

  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篇6

  在今年3月,我采取的嘱托,省委和县支行护理,并开始新农村建设的工作和生活教师。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我心目中的宗旨,以维护和认真履行职责,并积极通过访问和聊天的形式和村庄的乡亲和了解民意的村庄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分析思考,并获得相关信息后,调查报告。县,乡,乡镇政府,村位于从124公里外的县,东,南邻村,西镇,北县,三组村民管辖村38公里,基本情况现有农民638人,农村人口19。在农村经济的1.6607万亿元的总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1599元,是一个贫穷的村庄。村森林资源丰富,是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75%,大面积的原始森林,森林面积。是保持最好的,物种多样性和立体分布在世界上的生态环境。村土地面积474平方千米,人均耕地1.81亩,有效灌溉面积157.8亩,251.8亩农田耕地,林地5400亩,包括经济水果,85亩,每秒0.13英亩人均经济林果,主要种植核桃和经济成果;18xx年平均气温14℃,年均降雨量760毫米,适合种植玉米,大麦和其它农作物。基础设施,接近年底,村里已实现水,电,道路,电视,电话,五通。所有住户安装太阳能;所有家庭的力量;自来水的16访问,仍然有饮用水,或不符合水质电视农民87固定电话或手机号码与农民40。房屋土木结构的房屋在村里的农民,农民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村到乡镇公路,泥泞的`道路,农村道路,是一条土路,主干道,除了村道中的污垢集团,中村26日,28拖拉机,摩托车,汽车。车站,市场等。经济,万村农村经济总收入1.6607亿元人民币,其中:农业收入为513,000元,约占总收入的30.89%,畜牧业收入614,000元,占收入总额的36.97%;林业收入13,800美元,占总收入的6.85%;1214,900第二个和第三产业的收入,约占总收入的12.94%;工资收入1.892亿元人民币,约占总收入的1.39%。1599元的人均纯收入的农民,农民的收入,牲畜收入,畜牧业产业化的主要特点和水产养殖。数的18.92元,每年的52移徙工人(占14.08%的劳动力),在全省所有工人村的农民收入。

  文化,教育,卫生,小学学校4995平方米,建筑面积,与教师和81名学生。123个行政村的农村学生接受义务教育,其中包括81名小学生,42名中学生。村建立了文化活动室,业余文化生活的村民网站。卫生设施几乎是准备设立的三个村庄,乡村医生,村民的普遍滥用条件下的医疗室。

  村土地纯藏定居点的人文地理,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除了藏族传统节日,很有当地特色的丹巴节7月15日农历9月第15届农历京山,跑马节的节日。二,村(一),畜牧业,牲畜种类和数量的村庄,牲畜品种,畜禽品种的大量人口,牛,牦牛,犏牛,绵羊,山羊,马,骡的主要支柱产业的地位,猪,共有村牦牛,黄牛和犏牛4843;马,骡,785;绵羊,山羊,1781猪895的藏族牧民放牧牦牛村,以家庭为单位,从每户牲畜公牛的40多头不等xx年的羊村养殖的人数正在增加。西藏小型猪养殖村的各种特性,一般喂食萝卜,土豆,谷物,牧草,饲养藏猪喂酸奶,不要使用混合饲料,添加剂,肉类是优秀的琵琶藏猪生产的猪肉是一个村该产品的特点。12,农业的特点很长一段时间,村里的牧民挤牧养牛羊,它是很难圈养,终年放牧管理。只要可能越冬,牧民冬季草场和牲畜,以保护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季度过度放牧,从高海拔到低海拔地区在冬季和春季,夏季和秋季的迁移,从低海拔到高海拔地区放牧牲畜保护和顺利生态保护,无论是有用的家畜村牲畜屠宰率的销售量,但单一的销售渠道,主要依靠村民自发收购,或牧民直接牛县交易,交易成本,销售价格和数量的变化,市场得不保护非肉类产品,深加工

  (二)耕地的农业村,主要是在海拔2300-2800米的山谷,高原气候,日照时间长,雨量充足,年平均气温,17℃,年均降雨量700毫米,主要用于种植小麦,玉米,大麦,土豆,萝卜,油菜,蔬菜,水果,干果等。村特殊的自然和地理形成了独特的农业土地和生产方式,培育村分布有两种类型的年度作物灌溉在干旱河谷耕地,水浇地,水浇地主要分布在村庄附近,比种植玉米,小麦,大麦收获更多。在过去的两年中介绍,村里的塑料薄膜地膜覆盖技术种植玉米产生显着的改善。灌溉生产,提高冬季作物轮作,苗施肥。超过一年的是一个熟悉的两种作物,缺医少药的地区,萝卜和其他种牧草,绿肥,提高土壤肥力,而且也有利于牲畜的目的。12,干热河谷干热河谷位于离村,主要种植玉米,马铃薯和其他农作物,一年一熟的壮族房子。干热河谷近年来,大规模引进核桃种植经济作物的比例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目前,大部分核桃树仍处于苗期,预计五年后要承担水果,会有更好的经济效益。在村庄,牧场,强房间耕作,放牧,在村中心的主要房子,畜牧业和特殊的自然环境,村和传统的生产方式,形成了独特的“一个三口之家和生活方式的生产和经营。

  农业,形成多点之前,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模式,广泛分散种植的特点,根据调查发现,在一个单一的作物品种,生产成本高,粮食作物和现金的比例;作物不合理的低收入村的农业总产值。

  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篇7

  按照中央和省委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工作部署,*月10日--17日,**省水利厅派出八个调研组就“水利如何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赴全省11个设区市开展调研。省水利厅领导高度重视调研工作,**厅长亲自带队赴**县、**县、**县进行调研,**副厅长带队赴**市进行调研,并在吉安主持召开了6个县区政府分管领导和水利局长参加的座谈会。

  调研通过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进村入户等形式,到了全省11个设区市、31个县(市、区)、44个乡镇、45个村,召开了38次座谈会,与县、乡、村670多名干部和群众代表进行了座谈。水利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基础设施、作为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条件、作为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保障,受到了各级政府和农民群众的高度关注。调研组详细了解了水利当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基层政府和农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水利问题,并虚心向基层干部和群众学习,总结和梳理水利工作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的经验和做法。

  在调研的基础上,省水利厅形成了《江西省水利厅关于水利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并开始组织编制《江西省水利服务于新农村建设五年规划》,为水利服务于新农村建设提出积极的建议和对策。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历史任务,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个字描绘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蓝图,实现这一蓝图对水利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部署,使水利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xx年5月10日-17日,我厅派出8个调研组,就“水利如何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赴全省11个设区市开展调研。厅领导高度重视调研工作,孙晓山厅长亲自带队赴南昌县、修水县、武宁县进行调研,朱来友副厅长带队赴吉安市进行调研,并在吉安主持召开了6个县区政府分管领导和水利局长参加的座谈会。

  这次调研的主要目的:一是现场了解全省各地水利发展情况;二是进一步了解当地政府和群众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对水利的需求,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三是与当地政府和群众共同探讨解决相关问题的办法,就水利如何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意见和建议。

  这次调研通过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进村入户等形式,到了全省11个设区市、31个县(市、区)、44个乡镇、45个村,召开了38次座谈会,与县、乡、村670多名干部和群众代表进行了座谈。

  一、水利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基础

  农业生产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农民生活环境改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近年来,特别是“十五”时期,我省水利在实现治水思路的深刻转变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截止20xx年底,对2162座大、中、小型重点病险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提高了水库的安全保障;解决了18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和50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为农民增收创造了条件;完成“十五”10个电气化县建设任务,新增农村水电装机62.74万千瓦,增加发电量15亿千瓦时,农村水电年均发电量45亿千瓦时;对6个大型灌区进行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建设了21个县级节水增效示范区。全省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10多万亩,新发展节水灌溉工程面积92.11多万亩,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44;完成水土流失初步治理面积98.16万公顷,修筑小型水利水保工程2.35万座(处);20xx年,我省启动了对上饶市的鄱阳、余干、万年县的机电排灌泵站应急更新改造工程,项目总投资8711.4万元。20xx年5月,省财政又列出专项资金2亿元,计划用2年时间对全省1980年以前投入使用的农村中型机电排灌泵站共117座进行应急更新改造,20xx年已完成71座10.9万KW的泵站更新改造。这些成绩的取得,既为“十五”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建设新农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水利的发展,保障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水利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设施,生产发展首先指的是农业生产的发展,指的是以粮食生产为中心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调研当中,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对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大水利建设的投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表示出由衷的感激,群众对调研组说的“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有收无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重要的是解决我们农业生产条件”等言语是对水利与农业、与新农村建设关系形象和真实的表述。

  (二)水利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水利对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达到生活宽裕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一是通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建设和改善与农民生活直接相关的基础设施,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调研当中,农

  民群众反映最多的就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通过工程的实施,使农民用上了卫生、方便的饮用水,带动了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条件的改善,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已喝上卫生、方便自来水的村民告诉调研组,祖祖辈辈都没有人过问过我们喝水的'问题,现在党和政府不但让我们喝上了干净水,还用上了自来水,现在我们也用上了热水器、洗衣机,这要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

  (三)水利的发展,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自然基础。近年来,通过水土保持、农村饮水安全、小水电代燃料生态工程、门塘建设、渠道整治等工程实施,改善了农村的生态环境,提高了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调研组在赣州市兴国县调研时,江背村农民万耀宗给调研组回顾了他自己亲历的农村水利发展变化的历程。他说:“当年我们农民是靠水利部门解决‘命脉水’,才解决了生存问题,今天又是水利部门解决‘干净水’,让我们走上文明生活的道路,我们还盼望水利部门进一步搞好渠系配套,搞好农业灌溉,让‘致福水’帮我们农民走上富裕的道路”。大量生动的事例表明,农村水利的发展,直接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因此,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水利工作客观上承载着帮助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对此,水利人要有高度认识,要有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水利工作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主动参与,当好参谋。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的系统工作,水利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工程。水利部门主动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和实施,给政府当好参谋,是做好水利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关键。赣州市水利局在新农村规划之初,及时组织调查摸清了全市水利设施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联合市村建设办下发了《关于做好新农村建设改水工作的意见》,提出了水利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工作重点和切入点。

  (二)通过政府资金为引导,发挥农民自愿出资出劳的主体作用。萍乡市上栗县上栗镇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实行“以奖代补”政策,明确凡是经镇农业服务中心立项验收的工程,统一按工程总造价的30-50%给予奖励和补助,取得了明显效果,20xx年,镇财政投入90多万元,吸引和带动了社会和农民投入230多万元,对调动农民群众积极性参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积极推进农村水利改革,建立工程良性管理体制。德安县政府出台《关于鼓励兴建小型水利工程和改革水利设施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制定了“民办公助、以奖代补”的政策,成功引导和发挥农民群众自愿投资投劳参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投资主体,落实了工程管理的责任主体。在宜春市召开的座谈会上,万载县、潦河灌区工程管理局等介绍了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管理工作经验。宜春市针对小型水利工程产权不明、管理不落实、水费征收难的难题,已出台以组建农民用水协会为主要形式的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意见(讨论稿),计划在5月下旬开展试点工作,通过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来解决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后运行管理、维护和水费收取等工作。

  (四)发挥村组集体的带动作用,开展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宜春市袁洲区寨下乡白沙村,原来是个村容脏、乱、差的村组,在20xx年开展文明村建设以来,村组干部带领村民,通过集体出一点,群众筹一点,政府帮一点的办法筹集资金,修建了自流引水自来水工程,使全村村民用上了干净的自来水;对流经村内的200多米渠道进行三面砼衬砌,并修建了排污渠网和化粪池;在乡财政资金的支持下,新建了400多平方米的门塘。通过这些工程的实施,村容整洁了,卫生条件好了,村民的环境意识得到了提高,农村水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三、当前水利存在的突出问题制约了水利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近年来,特别是“十五”期间,我省的水利工作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具体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程问题。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效益衰减,是调研组听到的最多的反映。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饮水工程建设与农村巨大的需求有较大的差距;二是渠道淤塞破坏,水资源利用率低,灌溉得不到保障;三是小型电排(灌)站老化失修严重,部分已瘫痪多年,农田灌溉与排涝得不到保障;四是还有众多的病险水库,还有大量没有加固除险的万亩圩堤,防灾减灾体系还不够健全;五是水利生态建设和水土保持工作任务艰巨;六是蓄水工程特别是山塘水库淤积严重,蓄水能力衰减;七是渍害田等中低产田改造力度仍需加强;八是农村水环境亟待治理。

  (二)体制机制问题。一是投入机制。一方面,我省水利工程量大面广,建设管理和维护投资需求巨大;另一方面,虽然近年来,各级政府逐步加大了水利的投入,但随着农村税费改革“两工”的全面取消,“一事一议”制度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农民自愿投资投劳办水利仍处于滑坡状态。据我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报表数据显示,20xx年与20xx年相比,政府投入增幅达到60%,群众投入却减少了23%。而我省农建投入的大头仍然是靠群众投入。水利工程建设投入不足仍是水利发展的根本难题。二是管理机制问题。从调研情况来看,造成工程老化失修、效益衰减,资金短缺是个原因,但更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管理。面对工程管理的问题,基层干部及农民群众仍然希望国家包办。目前,大部分水利工程尤其是小型水利工程没有一个明确的管理主体,没有形成一套良性的管理机制,工程水费收取困难,当前推行的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管理由于工程设施落后、思想认识不够等原

  因,也遇到了较大困难,造成工程日常管理维护经费短缺,水利工程使用周期缩短。

  (三)水利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和技术指导。农田水利建设涉及面广、参与建设管理部门较多,“多龙治水,群龙无首”是水利建设长期存在的难题,农田水利建设一直没有一个长远的综合规划。加上20xx年政府机构改革后,乡镇水利管理站全部并入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乡镇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受到削弱,农田水利建设缺乏一定的技术指导。造成许多水利工程无序建设、盲目建设、工程质量差等现象普遍存在,影响了工程效益发挥。

  (四)当前水利与新农村建设工作结合存在的问题。“当前水利工作如何更好地结合新农村建设试点开展?”是这次调研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与当地政府、水利部门和群众代表的座谈,调研组了解到了一些在工作衔接上存在的困难。一是试点建设与全面推进的问题。新农村建设是个需要长久持续推进的工作,水利工作也是如此。而目前新农村建设以示范点为推进,示范点多选择在经济条件较好,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较好的自然村。这样一来,一些原安排在相对贫困落后地方的资金向新农村建设示范点集中,可能造成农村新的发展差距,不利于农村的平衡发展。二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与新农村建设试点的问题。由于农村饮水不安全地区主要在山区和农村边远地区,规划工作早已完成,而目前正在开展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采取“统一扶助标准、择优选择定点、实行以奖代补、农民自主建设”的新模式,选择在交通、住房、水源等条件较好的地方,因此,客观上增加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新农村改水工程建设结合的难度。据这次调研情况来看,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与农村饮水不安全地区相符的只有5%-30%,同时,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以自然村为基本单位,示范点相对分散,这样就必然造成今年大部分农饮安全项目不在规划范围内,且工程规模较小,影响工程效益和管理,并造成水价过高,工程难以长期有效地运行。

  四、对策和建议

  (一)水利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工作对策

  我省东南西三面群山环绕,内侧丘陵广亘,中北部平原坦荡,整个地势由外及里,自南而北,渐次向鄱阳湖倾斜,构成一个向北开口的筲箕形地形。省境中、南部地形复杂,低山、丘陵、岗地与盆地交错分布。北部以平原和水域为主,间以丘陵、岗地。调研当中,在不同地区对水利工程的要求和重点也有所不同,如:普遍反映的农村饮水安全、防洪和农村水环境问题,赣南山区反映的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治理,丘陵地区的提灌和蓄水工程建设,湖区排涝泵站的改造等问题。归纳起来,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水利建设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一是以提高农村饮水保障程度为着力点,把解决农村人口的饮水问题放在第一位。“十五”期间,饮水解困工程解决了饮水困难人口180万人。据20xx年调查评诂,截止20xx年底,我省共有饮水不安全人口1340.41万人。调研中,地方政府和农民群众代表反映最强烈的就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对已解决饮水特别是喝上自来水的地方,为改善村容环境和树立文明乡风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农民群众感激之情溢于言表;目前没有解决饮水安全问题,仍然在饮用不干净、卫生不达标水的村民,大多数表示,群众积极性很高,希望能得到政府政策和资金支持,早日喝上干净卫生的饮用水。为此,水利要将让群众喝上放心水作为工作的首要任务。

  二是以消除病险水库的安全隐患为着力点,坚持继续搞好农村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水利工程建设。继续加大病险水库和圩堤除险加固的推进力度,加强农村中小型水库安全管理工作,进一步重视中小河流防洪建设和地质灾害防御,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和农村防洪安全。各调研组了解到,在全省各地,圩堤防洪标准低、病险水库需要治理、排涝泵站老化失修、河流淤塞、水土流失形成地质灾害等问题均不同程序地存在,严重威胁到防洪的安全。

  三是以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和粮食生产能力为着力点,坚持继续加大大中型灌区的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力度,继续抓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农业综合开发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和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建设,努力提高灌水效率和灌溉保证率。加大对我省中部丘陵山区提灌泵站工程、湖区易涝易渍地区排涝泵站的更新改造。同时,完善农村小型灌排设施,提高灌排效益。

  四是以改善农村水土流失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为着力点,大力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适应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村容整洁”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封育保护力度,提高生态自我修复能力。继续抓好赣江上游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长治"工程农发水保项目、鄱阳湖流域水土保持重点治理一期工程等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大力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和水土保持生态示范区建设及科技示范园建设。要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统筹规划,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优化配置、综合治理,注重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要高度重视对开发建设项目的预防监督,防止新的人为水土流失。

  五是以扩大小水电代燃料试点规模为着力点,积极科学地发展农村水电。在农村水电资源丰富的地区,建设水电农村电气化县,扩大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建设规模和实施范围,解决部分无电地区生活和生产用电问题。改变广大山区农村烟熏火燎以柴做饭的状况,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六是以农村水利改革为着力点,建立水利工程管理良性机制和农村水利服务组织体系。继续推进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明确工程产权,落实管护责任主体,建立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积极推进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管理工作,实行民主决策、自主建设、自我管理,尽快建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良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切实加强乡镇基层水利管理单位建设,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顺利开展提供有

  力的组织保障。

  (二)几点建议

  1、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指导思想。能不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能不能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整个进程中,特别是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和人与水和谐相处的理念落实到建设新农村的具体实践中,使农村经济发展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真正实现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2、新农村建设应点面结合,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在下一步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当中应以点带面、重在面上,要达到新农村建设20个字的目标,要尽早地拿出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规划来,避免出现农村新的发展不平衡。水利工作要根据水利的流域特性、区域特性,在积极服务于新农村建设试点的前提下,同时注重面上新农村建设的开展,按照国家有关项目投资和建设要求,推动整个面上水利建设。即要符合国家关于农村水利建设的政策要求,又要更好地服务于新农村建设。建议省级用于新农村建设资金,在按照使用原则的情况下,由市、县统筹安排。

  3、加强宣传,建立水利建设新机制。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是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必需。工作中要加大对国家五部委关于建设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的意见和三部委关于加强农民用水协会建设的意见的宣传和贯彻力度,结合当地实际,努力推进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产权制度改革和农民用水户协会等改革,切实建立起水利工程良性投入、运行和管理体制。

  4、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引导农民发挥建设管理主体的作用。针对我省水利工程老化失修严重、农民承受能力有限的情况,要实施工程体制改革和建立农民用水户协会,完善的工程体系是基础。当前,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省级应加大水利投入,承担一些基层政府无法解决的问题,解决做一些群众一家一户解决不了的事情。

  5、坚持统筹规划,分类指导。我省农村自然条件、水资源状况各不相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很大。水利在服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应注意区别不同情况,强调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各级水利部门尽快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综合规划的编制工作。在赣南山区,应重点抓好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打造生态赣南,减少地质灾害;在中部丘陵地区,要大力发展集雨节灌工程,抓好提灌和蓄水工程建设;而在北部湖区,要着力解决好排涝泵站改造和重点圩堤的建设。

  6、建立人员稳定、技术过硬的农村水利服务组织体系。水利工作量大面广工作任务繁重,且技术性强,在乡镇建立一级人员稳定、技术过硬的农村水利服务组织,显得尤为重要。建议省政府出台农村水利服务体系建设的相关政策,参照林改等改革措施,切实解决乡镇水管机构、编制和经费问题,使得乡镇水管机制相关专业人员能够进,进来能够留的下,以稳定乡镇水利队伍。

  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篇8

  内容提要:

  本文是在对xx乡xx村新农村建设与城乡一体化发展基本情况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通过一个我们常用的“swot”分析法,对xx村基本情况进行了系统的、逻辑的分析与梳理,最后提出了一些新农村建设及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思路与建议。

  在党中央提出新农村建设及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规划的大背景下,xx村作为xx乡最大的一个村,是乡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如何抓住机遇快速发展、赢得先机,是xx村“两委”班子应该考虑的首要问题。我们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这篇调研报告。

  一、xx村基本情况

  1、人口状况

  xx村共有10个社,642户,2517口人。

  2、产业状况

  (1)种植业:主要以大麦、小麦为主;

  (2)养殖业:主要以牛、羊为主;

  (3)劳务产业:主要在建筑、运输、服务等行业,务工地主要在金川、河西堡、xx;

  (4)其他产业:有一家砖厂,一家沙料厂,一家面粉厂。

  3、社会状况

  (1)社会基本状况:约有80%的人口外出务工,村里留下的多为老人、儿童;

  (2)村民收入状况:XX年人均收入约5000元左右,其中:70%为务工收入,30%为种植、养殖收入;

  (3)党组织状况:设有:1个党支部,下设6个党小组。共有59名党员,其中:男56名,女3名。

  4、资源状况

  (1)耕地资源

  共有耕地面积为6635亩,人均拥有耕地面积约为2.6亩。耕地质量较好。

  (2)劳动力资源

  以16岁至55岁为正常劳动力,占总人口的75%计算,再考虑一些特殊因素,约有1800余人的农业富余劳动力。这些农业富余劳动力中掌握一定技术的以10%计算,就约有200人的技术型劳动力。

  二、xx村“swot”分析

  在了解了xx村基本状况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做一个简单的“swot”分析,将这些基本状况系统化、逻辑化,为我们思考xx村的发展提供系统的依据。

  1、s(优势)

  (1)交通便利。距离县城约30分钟的车程,且在各社都通有乡村公路。各社村民居住地、耕地都比较集中。

  (2)耕地质量较好。土层较厚,较肥沃,且耕地都比较平坦,易于机械化耕作。

  (3)劳动力资源丰富。以16岁至55岁为正常劳动力,占总人口的75%计算,再考虑一些特殊因素,约有1800余人的农业富余劳动力。这些农业富余劳动力中掌握一定技术的以10%计算,就约有200人的技术型劳动力。

  2、w(劣势)

  (1)人均耕地面积较少。人均拥有耕地面积约为2.6亩。

  (2)种植、养殖品种单一,且收益不高。种植以大麦、小麦为主,养殖以牛、羊为主。平均一户在种植、养殖上一年的收益不足5000元。

  3、o(机会)

  (1)国家对农业的政策支持。国家各种惠农政策的大力实施对“三农”的发展是前所未有的机遇;

  (2)西部大开发的机遇。最近,中共中央又召开会议,研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总体思路和政策措施。这对于西部的“三农”事业的发展也是最大的机遇;

  (3)新农村建设及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机遇。前几年,中央提出了新农村建设的思路和要求,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又明确提出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思路和要求,把握好这个机遇对农村来说是一次彻底的飞跃。

  4、t(威胁)

  (1)逐步脱离农业的劳动力增多。在农业的收益远远低于务工收益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农业劳动力不再愿意从事农业,这将造成农业劳动力的短缺和一些耕地的荒废。

  (2)进城务工劳动力缺乏相应的保障。很多的进城务工劳动力存在“钓鱼”的现象,没有固定的收入;还存在要不到工钱的问题;吃住难的问题;心理过渡期的矛盾问题;找不到组织的问题等等。

  (3)留守老人、儿童的生活。很多的留守老人都过了70岁,吃住都很难,还要照顾儿童的生活,有的甚至还要负责家里田地的耕作,牲畜的放牧等农活。

  这些方面如果得不到合理的解决,就有可能成为农村社会的不稳定因素。稳定才能发展,和谐才能更好的发展。如何确保农村的和谐稳定是我们要考虑的`最首要的问题。

  三、xx村新农村建设及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思考

  1、如何利用好xx村农业富余劳动力?

  (1)建立一个进城务工的服务组织,为农业富余劳动力提供政策、务工信息、相关保障的服务;

  (2)将进城务工当作一个产业发展,尝试设立劳务经济开发中心;

  (3)鼓励和支持有一定资金、技术的农业富余劳动力回村创业,带动xx村的发展。

  2、如何利用好xx村的耕地?

  (1)发展经济作物,与一些大型的农业产业企业合作;

  (2)耕地集约化管理,形成一定的农业规模经济;

  (3)鼓励和支持耕地出租,为耕地规模化经营铺路。

  3、如何在xx村发展新的产业?

  (1)延伸农业产业链,发展农业加工企业;

  (2)发展农业服务产业,如农产品销售公司,农资公司等等;

  (3)发展其他产业。

  4、如何构建和谐的xx村文化?

  (1)留守老人、儿童的集中管理,建议在村里办留守老人、儿童福利中心,采取设立留守老人、儿童基金会,争取上级政府支持一定费用的方式,或者承包给私人经营村办福利中心;

  (2)建立进城务工人员的党组织和进城务工小组,建议以务工地为单位建立组织体系;

  (3)建立信息化的管理渠道,主要应以手机通讯为主建立一个系统的管理网络。

  四、另外一些思考

  1、农村工作千头万绪,且已经和城市的工作逐步接轨,在这个农村转型的关键时刻,各种矛盾和问题都比较突出,比较棘手,容易造成不稳定的因素;

  2、要大力的培养和发展农村专业技术人才、农业产业带头人、农村致富创业带头人,这些人将为我们的新农村建设以及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巨大的动力和活力;

  3、要把农村的党组织工作做到城市里面去,因为我们党组织的成员已经在城市里面了,我们的战斗堡垒也应该向城市转移,这样才能真正的发挥好我们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4、要切实考虑“三农”的真实需求,真正的对症下药,这样就能够更好更快的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5、应该让更多的乡镇干部、村干部与核心骨干农户建立一对一的服务体系,这样能起到三方面的作用:一能更好更快的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二能很好的融洽干群关系;三能真正的培养干部成长。

  6、在机遇对等,政策支持相同的情况下,谁的班子强,思路清晰,谁就能把握住先机,超前发展。

  相信xx村在各级领导的关注关心下,在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在全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抓住机遇、赢得先机,发展的又好又快。

  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篇9

  一、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模式的本质分析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活动,上升至理论层面就是关于建设模式的构建与创新。从当前的情况看,全国各地关于新村建设的模式有很多种,梳理一下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按实践活动分为民间推动型和地方政府主导型。 二是按产业特色又具普遍性的分为工业企业带动型、特色产业带动型、畜牧养殖带动型、休闲产业带动型、商贸流通带动型、旅游产业带动型、合作组织带动型、劳务经济带动型。

  三是按地方特色又具创新的特例,如“模式”、“模式”、“模式”等等。通过对不同发展模式的综合比较,我们可归纳出以下几个规律性认识:

  第一,构建新农村建设模式的关键是符合实际。模式的有效性,是看它是否适合所在村的实际状况。如工业企业带动型模式,这种模式需要有发展工业企业的基本要素,如土地、资源、信息、技术、资金和能力强威望高的村庄领导人。被誉为“中华第一村”的就是这样的典型。又如旅游产业带动型模式,这种模式需要有可以挖掘的旅游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其次是要有便利的交通条件,另外也要有与旅游相配套的娱乐、住宿、餐饮等基础设施。江南名镇周庄.不仅具有优美的自然景观,而且有悠久的历史。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吸引着八方来客,同时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第二,构建新农村建设模式的实质是突破模式。模式不能复制,我们现在所讨论的各种模式正是各地实践基础上的经验总结而已,先前是没有既定的模式的。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全国各地都兴起了到参观考察、学习培训的热潮,但是全国再也没有出现第二个“”。就是因为地处我国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其发展表现为是在城市工业文明辐射下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大环境中进行的,是以城乡一体化为目标,以工业反哺、城市支持为条件,以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各类工程为抓手而展开的。区域发展优势、经济实力和财政支付能力优势,是其它地方所不可比的。各地在经济、文化、资源、技术、人才、区域环境方面的差异,决定了照搬照抄难免会有“水土不服”的问题,在借鉴的基础上创新,这是我们构建发展模式时的唯一正确选择。

  第三,构建新农村建设模式的枉心是探索和创新。创新就是结合,把本地特色和外地经验创造性地结合起来,体现在模式中,是构建新农村建设模式的核心内容,它决定着新农村建设在实践中的成败。就像近20多年来在小城镇发展中以为代表的.“苏南”模式,以柳市镇为代表的“温州”模式,农业发展中的“贸工农一体化”模式等,不论是哪个模式都离不开对本地实际的探索和认识,更离不开实践层面的结合与创新。我省县从欠发达地区的实际出发,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紧迫、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人手,把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完善村镇建设功能、保障农民基本权益有序结合起来,按照“实力型”、“成长型”、和“待哺型”三个层次,分类指导,扎实推进了新农村建设,创造了著名的“模式”,今年七月中央党校在召开了研讨会,总结了经验,为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模式选择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范例。

  二、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模式构建与类型

  纵观新农村建设模式可谓五花八门,经验无不丰富,但有一点已很明白,照搬照抄发达地区发展模式.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是不可取的。欠发达地区由于工业化、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能力有限,自然生态环境脆弱、社会发展层次不高、又无明显区域优势,加之政府财力和农村自我发展能力严重不足,决定了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必然要走一条创新路。

  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篇10

  近年来,随着中央、省、市、区、乡各级党委、政府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和贯彻落实,飞轮村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进当地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一)农业生产情况

  飞轮村现有耕地2680亩,人均耕地面积亩,全村主要是以苹果、蔬菜产业为主,产业发展比较滞后。20xx年末农民人均纯收入约为3100元。产业结构情况:飞轮村一、二组以苹果、粮食种植为主;三、四组以蔬菜种植为主;五组以林木、干杂果,烟草和粮食种植为主。

  (二)、有关农村政策的落实情况

  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全村的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全村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通电、通水、通电视、通电讯。现__村建设有一所卫生室,解决了村民看病难的问题;村上建有1个科技文化活动室;全村享受农村低保户120人,65周岁以上老党员生活补贴6人,困难户基本上得到救助,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人数1424人,参合率90%。

  (三)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

  村“两委”班子共5人,其中:村党支部委员4人,村民委员会委员3人;全村共有党员42人,其中:男性党员39人,女性党员4人;每年召开党员大会2—3次;实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政务公开,坚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加强党群、干群关系,努力调动村民的参与政务、事务的积极性。

  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篇11

  建议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把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第一位,促进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繁荣,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从贺州市的情况看,农村的落后首先是农村经济的落后,农民收入上不去,其中原因,并不完全是生产上不去,更主要的首先是农民发展品牌意识不强,影响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及其商品附加值的提高,二是产业化程度不高,没有形成链条式的生产、加工、销售模式。笔者现就这一问题作些探讨。

  一、影响农村农产品生产和发展的主要问题

  贺州市由于天然条件优越,可以生产许多富有特色、质量上乘的农产品,如富川脐橙糖料充足,甜面不腻,鲜艳饱满;贺州马蹄个大皮薄、味甜、渣少;昭平茶叶清香泌人、口感甚佳。还有信都红瓜子、八步李子、钟山贡柑等无公害蔬菜等也小有名气,在珠江三角洲占有一席之地。但从生产和发展角度,存在以下问题:

  (一)缺少品牌,包装跟不上市场需要。

  到目前为止,全市已进行商标注册的产品和商品只有100多项,而农产品注册商标寥寥无几。贺州马蹄,钟山贡柑等即使有一定规模,也没有进行商标注册,树立品牌。运输销售也以散装或用普通纺织袋包装。没有品牌,包装跟不上,商品的价格就提不上来。

  (二)产业化低,没有完善的销售网络。

  全市的产品,除脐橙等几个品种外,大部分没有完善的购销网络。贺州的无害蔬菜在广州江南批发市场占有一定份额,但也没有形成专门的购销网络,商贩经常是在贺州收到什么,就拉什么,一部车拉的货很杂,没有形成规模,产业化低,因此也没有产生品牌效应。

  (三)以原产品销售多,没有实现深加工。

  由于本地没有发展相应的加工企业,因此生产的农产品虽然质量上乘,也只能直接以原产品外销,没有工业增加值。同时,由于外销的运输费用等问题,使得农民生产的原产品价格偏低,影响农民收入的提高。

  (四)散销居多,“订单农业”少。

  贺州的农产品,相当部分以散卖形式销售,外销部分也由商贩直接到生产地收购,而通过合同订单的交易相对较少,这不利于农民扩大生产规模,影响生产发展。

  以上问题,使得贺州的农产品市场状况不佳,尤其在市外、省外市场所占份额很小,或是有市无价,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民的增收。产生问题的原因,笔者认为有几点:

  一是农民以及农产品的经营者品牌意识不强,没有充分认识创品牌对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增收所起的重大作用,对创品牌提高产品、商品的`附加值不够重视。

  二是宣传和引导工作还做得不够,在农村工作中,政府和有关部门更多的是注意引导生产什么,发展什么,而在引导农民运用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增收,实施“品牌富农机制”上相对欠缺。

  三是小农意识在农村、农民中还比较严重,在如何促进农业产业化、市场化方面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促进农产品品牌战略纵深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作用,从“品牌富农”着手,宜采取以下对策和措施:

  一是积极引导农民利用注册商标实施品牌战略。要将商标注册工作从城市延伸到农村,从工业产品延伸到农产品。特别对富有特色、生产规模较大的农产品,加大引导力度,提高农民运用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增收,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意识。要积极采取扶持和鼓励的措施,如采用财政补贴办法,对大宗质好的农产品先行注册商标,再组织农民、涉农企业使用,创出品牌。

  二是要引导发展“公司+农产+商标”的经营模式,切实发挥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在促进农业产业化,市场化中的积极作用。农产品生产和销售没有形成完善的网络,包装五花八门,品质再好、规模再大也难形成品牌。通过实施“公司+农产+商标”的经营方式,组织农户、销售大户对同一类农产品使用统一品牌和包装,才能真正促进本地农产品牌战略的纵深发展,开拓市外、省外市场。在这方面我们已作了尝试,去年由我局征集适合贺州农产品使用的共用商标,如“八步香”商标等,并印制统一的包装袋,包装箱,供有关农户和涉农企业共同使用,同创品牌,这在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上已初显成效。

  三是要引导发展“订单农业”。将发展“订单农业”与创品牌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以创品牌作为发展“订单农业”的基础,以发展“订单农业”提高农产品品牌的知名度,拓宽市场份额。对本地大宗的农产品,如马蹄、柑、橙等,尤其要建立和创新合同帮农机制,以更有利地促进农产品流通,提高农民生产和发展品牌的积极性。

  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关键在于宣传和引导,因此,要运用各种宣传方式和手段,宣传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的作用和意义。让广大农户、涉农企业增强品牌富农的意识,积极使用农产商标和地理标志,促进生产、流通,最终实现增收的目的。

【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15篇07-25

社区建设调研报告07-23

基地建设调研报告08-09

工程建设调研报告04-20

社区建设调研报告05-26

园区建设调研报告07-16

工程建设调研报告09-09

社区建设的调研报告09-14

市场建设调研报告06-13

作风建设调研报告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