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管理调研报告

时间:2024-07-24 10:00:50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农村管理调研报告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十分的重要,报告根据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类型。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农村管理调研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农村管理调研报告

农村管理调研报告1

  农村客运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到农民日常出行,提高生活质量和生产效率的一件大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客运发展是一项长期而又繁重的历史任务。笔者通过对宜昌市远安县农村客运市场的调查,结合远安县农村客运市场的实际,就如何加强远安县农村客运市场管理提出以下浅见。

  一、远安县农村客运发展现状

  远安县地处鄂西,东邻荆门,南接当阳,西连宜昌,北靠南漳、保康,总面积1752平方公里,全县现设6镇1乡111个行政村,总人口19.5万人。远安县一无水路,二无航空,三无铁路,公路运输是唯一的交通运输方式。现在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全县公路里程达到1300公里,营运总里程达到700公里,农村客运车辆42台559座,农村客运线路25条,通客车7个乡镇80个村84个班次,大大方便了人民群众的出行,促进了远安县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远安县客运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大量的非法面的车参与客运经营冲击了农村客运市场,严重干扰了农村客运秩序,形成了不安全隐患和不稳定因素。对于打击非法经营黑面的,远安县政府从xx年起至现在,每年都成立县政府牵头,交通、公安、税务、工商、城管参加的整顿客运市场秩序专班,但是屡禁不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下岗职工的参与,不易查处,一旦扣车,频频上访,一级级一直上访到宜昌市政府;

  二是取证难,稽查人员在稽查时都是谎称“亲戚”坐车,如果取不到证则很难查处,弄不好反当被告;

  三是关系网难于打破;

  四是横搅蛮缠,以死相威胁;

  五是暴力抗法,今年9月远安县运管所副所长带队稽查时,被“黑面的”司机打成轻伤。

  由于以上原因很难查处,对此现象,基层运管所的同志苦无良方,对此很伤脑筋。笔者认为最主要原因在于对面的车参与农村客运经营尚未放开。

  三、对规范远安县农村客运市场的几点建议

  一方面,面的车以其方便快捷还拥有相当大的市场,另一方面,他们无证经营,严重干扰农村客运市场秩序,损害了合法经营者的正当权益。因此,运管部门要采取疏导与打击相结合的办法,大力宣传,按照农村客运发展计划引导愿意合法经营的面的车参与到村级客运班线经营中来,对于不愿意合法经营的“黑面的”,坚决打击,形成高压态势,使无证经营“黑面的”无经营市场。同时,因现在村级道路硬化,路宽仅3.5米,只适合面的这种小型客车从事农村客运。

  (一)降低门槛,严格准入标准

  开放农村客运市场,有计划开通通村客运班线,让10座以下的面的'车进入农村客运市场。严格准入标准,凡进入农村客运市场的面的车,必须经过交警部门安全检测和运管部门的综合性能技术检测合格,车辆使用年限须不超过两年。从事客运的驾驶员必须符合《道条》规定的客运驾驶员标准,持客运驾驶员营运资格证方可参加经营。

  (二)核准标准,规定经营范围

  进入农村客运市场的面的车,经检测合格后,核发道路运输证。由职能部门核准规费标准,缴纳客附费、税金、工商管理费、运管费和保险费,由运管部门设计面的车的农村客运标志,以便区别。根据远安县实际,乡镇以下的客运线路可划给面的车经营,并制作线路牌。凡不按上述要求从事客运经营的面的车,按非法经营论处,对无道路运输证,没有悬挂客运标志的车辆、超范围从事客运经营的,予以严厉打击,以保证农村客运市场的有序和规范。

  (三)统一管理,规范经营行为

  进入农村客运市场的面的车按乡镇规属分别由县内各专业车队管理,这样便于相互监督和运作,畅通客运站统一设立售票点,对所有客运车辆进行配载售票,月底按规定提取站务费,凡参加经营的面的车统一进站经营,实行滚动发班,统一售票签章,统一进行场检、门检,不符合技术要求的车辆不准载客上路,确保安全运输。

  (四)农村冷热客运班线实行捆绑经营

  对农村冷热客运班线,不管是实行招标或利用各乡镇客运车队经营,都要实行冷热客运班线捆绑经营,确保边远乡村农民出行乘车方便。

  (五)组建道路运输协会,加强行业自律。将远安县农村客运经营者组织起来,组建道路运输协会,让他们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让道路运输协会充分发挥作用,有效遏止“黑面的”的非法经营行为,稳定农村客运市场,规范农村客运市场秩序。

农村管理调研报告2

  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总体朝着美化、香化、绿化的方向发展。历史上形成的人畜(禽)混居问题所引发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农村畜禽养殖管理,切实改善和保护农村环境已成为地方政府和环保部门必须面对、必须解决、必须处理好的一个课题。

  一、农村畜禽养殖存在的突出问题

  我国城市化进程在不断加快,农村和农民向城市的转移也在加快,但毫无疑问,农村和农民问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仍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工作,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是各级政府不懈努力的方向,而解决好农村畜禽养殖问题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一个重要内容。根据对宾县17个乡镇养殖情况的抽样调查,以及对宾州镇、平坊镇等养殖户比较集中乡镇的详细调查分析,农村畜禽养殖主要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一是小而分散。

  农村畜禽养殖大多是小规模的,历史形成的,而且主要分散在各家各户。以宾县为例,2004年全县共有黄牛饲养户4万余户,而年饲养量达百头以上的仅有280户,占总户数的0.7%,其余都是年饲养几头到几十头的小养殖户,分散在各村屯。

  二是逐年增多。

  在国家和地方大力发展养殖业政策的引导下,农村养殖户逐年增多,养殖量也在逐年增加。以宾县为例,20xx年黄牛饲养量为35.1万头,比20xx年增长9.6%。由于增多的养殖户仍然在村屯就地养殖,原来的养殖户又没有及时规范搬迁,增加了养殖量,因此,对农村环境造成了更大的影响。

  三是人畜(禽)混居。

  农村居民住房和牛棚、鸡舍、猪圈同在一个院子里,基本上是鸡犬不宁,牛粪、鸡粪、猪粪遍地都是,污水横流,臭味相闻,特别是阴雨天气,更是无处下足,让人难以忍受。

  四是缺乏管理。

  由于很多农民生活习惯不好,不注意平时卫生,不及时清扫庭院,致使畜禽粪便长时间积存,尤其在夏季,臭气熏天,苍蝇乱飞,严重污染环境。

  以上问题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村建设缺乏规划,导致很多私建乱建,特别是一些牛棚、鸡舍等,建在房屋边,遗留问题还没有解决,新问题又出现了;

  二是缺乏资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供排水不配套,污水排不出去;

  三是风俗习惯很难在短期内改变,农村家家养鸡养鸭,习惯在一起居住;

  四是农村畜禽养殖的管理不到位,基本是无人管或者是检查时管一管;

  五是对农村养殖管理的.地方性法规还需进一步完善。20xx年国家环保总局制定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于同年5月8日公布实施,但第十九条规定“本办法中的畜禽养殖场,是指常年存栏量为500头以上的猪、3万只以上的鸡和100头以上的牛的畜禽养殖场,以及达到规定规模标准的其他类型的畜禽养殖场。其他类型的畜禽养殖场的规模标准,由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地区实际,参照上述标准作出规定”。也就是说,国家环保总局制定的《办法》不适用于广大农村分散的小养殖,必须有更细致的地方性规定方可。据宾县环保局统计,20xx年农村畜禽养殖问题引发的上访案件87起,20xx年增加到96起,20xx年提高到109起。这些案件都是由于环境问题引发的邻里纠纷,虽然经过调节都得到了逐个解决,但由于涉及面较广,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能最终达到农民群众满意。

  二、对策

  一是全面规划农村建设,实现畜禽养殖规模化、规范化。

  改变小而分散的畜禽养殖方式,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具备一定养殖规模的养殖户集中到一起,迁出村屯,重新选址,在远离居民区,对环境影响较小的地方建设养殖场。按照环保“环评制度”和“三同时”制度要求,严格建设内容,建设新型的规范化、规模化养殖场。例如,宾县二龙山上游平坊镇是历史上养猪大镇,出现了养猪专业屯28个,养猪专业户300多个,养猪近5万头,很多猪场建在河边,污水直接流入河内,进入下游二龙湖,污染非常严重。二龙湖作为宾县县城10万居民饮用水源,受到被污染富营养化的威胁。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建在河边的猪场全部实行搬迁,镇政府专门为养殖户划拨搬迁资金,解决土地等问题,从而把污染环境多年的让老百姓头痛的“猪粪屯”变成了卫生模范屯。

  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对于短期内转移搬迁不了的村屯,特别是对于各家各户零零散散养殖的畜禽,一般在几头、几只左右,不可能搬迁的农户,在加强管理的同时,要切实加强村屯基础设施建设,解决污水排放问题和粪便处理问题。例如,宾县宾州镇英杰村养殖户比较多,全村共有30多户,都集中在一个屯子内,但养殖量比较小,一家养几头猪,建设大型养猪场达不到规模,屯内没有排水沟,冲刷猪舍的脏水直接淌到院子里,流到别的农户院子中,排不出去,夏天不但开不开窗户,甚至无处下脚,导致邻居关系紧张,矛盾很大。对此,我们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入手,在屯外建设了堆粪场,养殖户必须把粪便及时清运到粪场内,同时,清挖出排水沟20xx多米,雨水和脏水通畅排出屯外,既减少了污染,又成为灌溉农田的“肥水”。

  三是制定地方性相关管理办法。

  对于农村散养农户,必须有相应的管理办法加强管理。目前,根据国家环保总局《畜禽养殖管理办法》制定的地方性规章还没有出台,对于农村小规模养殖的管理还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在处理类似上访案件时显得力不从心,不管不行,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管又管不好,只能协调解决,带来很多麻烦。因此,制定适合当地的管理办法或规章迫在眉睫。

  四是制定相关村规民约,建设模范村屯。

  在农村广泛开展环境教育,让农民群众保护环境,珍惜好的环境。净化民风民俗,广泛开展建设文明村活动,评比模范村屯、农户,改掉农村脏乱差的陋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逐步引导农民学会规模养殖。可以探讨制定相关村规民约,对于违反村规的农户进行批评教育和相应的处罚,从而加强农户自律。

  五是合理开发利用畜禽粪便。

  畜禽粪便是可利用资源,用畜禽粪便生产生物有机肥是一个很好的项目。随着畜牧业的发展,特别是养殖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畜禽粪便产生量也在不断增加。在养殖场或养殖专业屯附近建设生物有机肥厂,低价收购畜禽粪便,生产出的有机肥就地销售,既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又带来了较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农村管理调研报告3

  近年来,随着我县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农民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居住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但是,在不断高涨的农村建房热潮中,农民个人建设用地普遍存在着“不批就建,少批多建,无序乱建”等现象,既违反集约节约用地政策,对耕地保护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也严重影响了村容村貌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阻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一、农民建房用地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土地利用效益低下。据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县农村居民点用地20764公顷,按农村人口76万人计算,人均占地面积273平方米,远远高出国家规定的农村村镇人均用地150平方米的上限标准。主要表现为:单户用地面积较大,通常户与户之间都会留有巨大的间隙,并且前有禾场后有庭院,以及人为形成的湾子林,破坏和浪费了大量耕地;一户多宅现象普遍,建新不拆旧、农村人口进城不归还宅基地等,造成相当数量的农村住宅和宅基地闲置荒废;公路沿线建房盛行,但受公路控制红线的约束,房屋与公路之间的土地基本闲置或低效利用。

  (二)房屋建设布局散乱。大多数村民建房随意选址,建设用地杂乱无序,一般都选择在自家自留地、承包地或交通较为便利的公路两侧建房,形成不少空心村,也有相当一部分农民新房建设见缝插针,哪里地势好、风水好就在哪里建,造成新房旧宅斑驳错杂,住房的朝向、大小、高矮参差不齐,乱建乱占现象严重,村容村貌较差,浪费了大量土地资源,也不利于基础设施配套,这些都与新农村各项建设要求格格不入,严重影响了村庄规划的落实。

  (三)违建现象非常普遍。 年以前,全县90%以上的农户都在新建住房前,到国土部门履行了申报审批程序,建房用地秩序较好。但自XX年以来,由于税费改革取消了土地管理费,加之土地二轮延包实行长久不变政策,农民以为个人建房不收费,并且是在私有土地上建房,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随意建设,主动办理申报审批手续的农户数量也因此急剧下降。年起,每年办理建房报批手续的农户不到500户,违法建房已成普遍现象。

  (四)隐形市场极其活跃。在城市和集镇规划区、城郊结合部、交通区位优势明显的区域,受城镇化进程加快和房价高企的影响,农民和集体经济组织往往不顾土地管理相关法律规定,在社会资金的加入下,采取对手成交、以租代征等方式变相交易集体土地,并非法在集体土地上进行小产权房地产开发,致使大量耕地被占用,扰乱了正常的城区建设用地和房地产秩序,造成了巨额土地收益流失。表现尤为突出的是斗湖堤城区及周边地区,其中王岗村一、七组的小产权房群就是典型代表。

  二、农民建房违法用地的主要原因

  (一)村庄建设规划滞后。我县现行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于上世纪末期,由于以前各级对规划重视程度不够,且缺少公众参与,加上受当时农村发展情况及编制技术水平的限制,规划从一开始执行就显现出它的不适应性。虽然现在土地修编已经完成,但仍然缺少可以有效规范和引导农民建房的村镇建设规划,导致违法建房的行为时有发生,出现了公路修到哪、自己的责任田在哪,房屋就盖到哪里的现象。尽管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各村都制订了村庄建设规划,但大部分都无法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规划的控管作用并不明显。

  (二)耕地保护政策受限。农村税费改革实施后,我省对涉及占用耕地的,由所在的集体经济组织负责落实占补平衡,但现实情况是绝大部分集体经济组织既无财力也无能力来落实,致使农民建房的耕地占补平衡成为一句空话。国家实行土地的用途管制,严格控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即使是农民建房占用农用地,也要报经省政府授权的市人民政府批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但受到土地利用计划、农民建房用地的面广点多及随机性的.影响,需要大量扎实的工作投入才能办理规范的农民建房用地审批手续。

  (三)建设管理缺位越位。一方面是部门和乡管理职责缺位。年以前,国土部门基本上实行的是自收自支财务体制,处于唯钱管地的状态,出于部门利益追求和生存考虑,忽视和放松了农民建房用地管理。在实际工作中,乡镇政府履行耕地保护的责任也不够,在经济发展和耕地保护上,更加倾向于经济发展。同时,县直相关部门普遍认为农民建房用地是国土部门的事,配合管理力度不够,加上机构改革后,乡镇国土资源管理人手少且素质参差不齐,造成了土地违法行为多发。另一方面是村级管理越权或越位。部分村干部片面理解土地管理相关法律制度,以所有者和管理者的双重身份,越位行使对集体土地的完全所有权,擅自将农用地出让、转让、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谋取经济利益,违反了国家土地用途管理制度,造成了农村用地秩序紊乱。

  (四)群众法律意识淡薄。由于农村个人建房用地需求的急速增长,群众对国家惠农政策认识不足,以及珍惜保护土地意识淡薄,不少农民群众思想上存在一些错误观念和不良倾向,助长了农村个人建房用地随意性,导致农村个人建房用地管理出现了较为混乱的局面。同时,土地管理法对农民违法用地建房实行只能拆除的特殊处罚措施,而依法拆除新建房,农民经济损失大,会产生许多不稳定因素,因而真正拆除的违建房少之又少,违法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助长了违法占地违法建设气焰,导致城区及结合部非法哄抢及转让宅基地甚至耕地建房的现象愈演愈烈。

  三、加强农民建房用地管理的建议

  (一)建立齐抓共管的联动机制。目前,国土资源管理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制度框架,其中关于农民建房用地管理的一些限制性、禁止性、程序性的规定也在各级关于宅基地的文件中均有出现,关键是要加以贯彻落实,并针对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出台切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措施。一方面,要加强农民建房用地管理考核。充分发挥乡镇人民政府在农村宅基地审批中的审核作用,对各乡镇农民建房用地管理状况实行考核和责任追究。建议在县政府对乡镇的重点工作综合考核体系中,加入国土资源管理考核指标,除考核容易留于形式的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外,重点内容应放在涉及面广的农民建房用地管理上;在乡镇对村级的年度考核中,也应把农民建房用地管理放在与计划生育、社会治安同等的位置。另一方面,部门要形成规范农民建设用地管理的合力。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执行有关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法律和政策的通知》的规定,结合农民建房的一些程序性要求,电力、供水部门凭农民取得的合法建设用地通知书及规划许可证(包括改扩建)通电、通水;房产部门凭土地使用证书和规划许可证办理房屋产权登记;对涉及农民进行经营性建房的,工商税务部门凭合法的土地房屋产权证明办理工商税务登记。

  (二)大力推行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据公安县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研究专题报告显示,到20xx年,全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为14542.8公顷,但农村建设用地复垦整理在我县尚未真正展开,而江浙一带经济发达地区早已尝试并受益。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管理办法〉的通知》和省国土资源厅有关文件的规定,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将若干农村建设用地地块整理复垦为耕地或农用地后并经国土资源部门验收后纳入增减挂钩指标储备库,试点市县国土资源部门按照“总量控制、封闭运行、定期考核、到期归还”的原则,使用增减挂钩指标的新增建设用地不占用土地利用计划指标,不缴纳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和耕地开垦费。在如此政策背景下,建议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积极推行农村建设用地复垦整理,增加耕地有效面积,提高耕地质量,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布局。对新建中心村或居民点所需用地作为村组公共用地,不承包到各家各户,为农民建房相对集中创造条件;对已分到农户需调整承包经营权的,可以用复垦新增加的耕地来调整平衡,多余的耕地村组统一对外发包用于农业生产,农户复垦的拥有优先承包经营权。

  (三)加大土地隐形市场整治力度。土地隐形市场非常普遍的一个手段就是利用户口迁移转卖土地,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整治。比如对迁入中心城区的农业户口,村组不论什么情况均不安排宅基地;对迁入城郊和城乡结合部的农业户口,采取限制措施安排宅基地,由迁出地村组和国土资源所、迁入地村组和国土资源所共同确认是否符合申请宅基地条件。此外,加强土地价值明显地区村组干部群众的教育管理,预防土地违规交易。对在非法转让耕地上新建的小产权房,要组织强有力的专班,从重从严查处,甚至拆除部分影响大的违法建筑,让违法者不仅无利可图,还要付出高昂的成本,从而震慑和打击隐形交易后违法用于房地产开发的现象。

  (四)发挥规划的管控和引导作用。在充分征求公众意见的基础上,尽快实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的完全对接,用来控管和引导农民建房。特别是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发挥项目建设效益,避免重视房屋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轻视乡风文明、管理民主;重视农业生产条件建设,轻视村庄环境综合整治,造成只见新房不见新村的现象,发挥项目建设的整体功能。各部门要在项目规划设计时充分征求农民意愿,从农民生产生活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各项目的作用,在引导农民新村建设时,可以依托项目先行搞好基础配套设施,然后农民视生产生活的条件逐步改善居住条件。同时,各支农项目也要优先考虑小城镇周边的道路、水、电建设,为农民进城镇居住创造条件。政府还应出台优惠政策,在防止出现新的违法用地情况下,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到小城镇进行农民公寓建设。

农村管理调研报告4

  农村食品药品市场远而散,加强农村食品药品市场的监管是摆在各职能部门面前的一项十分艰巨紧迫的任务,特别是对我们乡一级市场监管站的一种挑战。农村食品药品市场摊小、点多、线长、面广、分散,远离各级执法机关。前几年在食品药品安全法规的宣传教育上成了空缺。如何在农村营造一个放心的消费环境,引导广大农民群众科学消费、健康消费、安全消费、节约消费、文明消费,是各职能部门必须认真思考和对待的重大问题。当前,在农村食品药品市场监管问题上必须克服以下以下几种不良倾向:

  一、克服小而松的现象,坚持统筹规划的原则。

  农村食品药品市场受条件的影响和制约,无论从经营形式、规模上看都比较小,并且从业人员素质都比较低,法律法规知识缺乏,山高皇帝远等。针对这一特点,我们不能因其小而放松对他们的监管。因为我乡总人口80%是分布农村,并且农村是一个巨大的消费群体。所以我们基层市场监管站必须把市场监管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抓。力求做到宣传要到位、自律制度要健全、监管措施要落实、巡查要到位,防止和克服小而松的现象。

  1、必须要做到宣传到位,加强食品药品安全法规的宣传,充分发挥村协管员的职能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各种渠道,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大宣传力度。让广大干群充分了解食品药品安全的基本知识、假冒伪劣商品鉴别的基本方法、依法维权的基本程序等、切实提高其自我保护能力。

  2、必须要落实责任制,按照属地管理实行辖区负责制的原则。首先各级必须签订各项安全责任书。各级的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同时加强对村协管员监督管理和业务指导,对工作中不负责的协管员必须严格查处,对玩忽职守、工作不尽职履责的责任人报请上级部门进行查处,严格逗硬奖惩,实行在食品药品安全上一级负责一级的监管运行机制,从而增强各级的工作责任感和事业心。最终保证农村食品药品市场监管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3、必须坚持农村各项制度,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业务要求,对食品药品经营户要求落实以下制度:

  ①进货检查验收制度;

  ②购销台账制度;

  ③质量承诺制度;

  ④索证索票制度;

  ⑤协议准入制度;

  ⑥市场开办者质量责任制度;

  ⑦食品药品质量自查制度;

  ⑧不合格食品药品退市制度;

  ⑨仓库管理制度。通过以上制度的建立,要求经营者做到合法经营、诚信经营,消费者达到合理消费、放心消费。

  二、克服因远而疏的现象,坚持把远拉近管的原则。

  由于我乡人口众多,且大多数分布在农村,条件造成那些食品药品经营户脱离监管,远离执法机关,并且各项法律法规知识缺乏,山高皇帝远的思想根深蒂固。为此我们乡一级监管站必须采取多种渠道来加强管理。

  一是选派好农村协管员,充分发挥他们的职能作用;

  二是经常深入基层,搞好巡查;

  三是在各村社重点地段设立投诉点及时掌握辖区内食品药品经营底动向。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和谐的食品药品消费环境。

  三、克服因散而乱的现象,坚持把散集中管的`原则。

  农村食品药品市场最大的特点是“散”。基本上都是小户经营,比较分散。首先要建立集中教育的长效机制,采取定期或者不定期形式进行宣传,切实提高从业人员的自律意识和安全意识。其次,最可能的实行统一规范管理模式。在农村食品药品规范管理上,可以结合当地实际,从业人员文化知识、自身素质等因素,简化程序管理,突出重点规范指标。形成简洁易懂、操作性强的农村食品药品统一规范模式。从纵横向和动态上去最大限度地利用、整合方面的资源加强市场监管,增强农村药品食品市场管理的效能,确保农村食品药品市场的安全。

农村管理调研报告5

  在我国,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要求的束缚,小学班级管理尤其是农村偏远地区存在许多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概括而言,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长期以来,我国实施的都是应试教育,分数和排名是教师工作业绩的衡量指标,这就导致了班主任滋生分数第一、排名第一的教学理念,在分数和排名的压力下,班主任过分重视课堂教学、考试成绩,偏爱成绩优秀的学生,歧视后进生,根本就不重视课堂管理工作,或者只有在班级出现问题时,才会想办法应付。

  很多班主任往往认为班级管理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情,从而忽视其它力量。主要表现在以三下个方面:

  (1)忽视家庭教育力量。在农村,大多数班主任认为家长没有文化,或者只顾着挣钱,对孩子关心甚少,便从不与之联系,甚至把对学生的不满发泄到家长的身上,对家长横加指责。有些家长因害怕被教师指责也不愿去学校,这样长此下去,班主任就彻底失去了家长的协助。

  (2)忽视任课教师的力量。有些班主任比较高傲自负,以为自己是班主任,其他教师就要听从他们的指挥安排。在班级一些重大事项上,缺乏与任课教师沟通交流,不愿意虚心听取任课教师的建议,以至于决策难免失误,师师关系紧张。家长与任课教师就好比是班主任的左膀右臂,失去任何一方的力量,都不利于班级的良好发展。

  (3)忽视学生的自身力量。小学生是能动性的个体,充满朝气、富有活力,表现欲强。他们会为了得到表扬而努力地朝着老师希望的方向去做,有时甚至还会帮班主任解决一些小问题等等。但是很多班主任认为小学生年龄太小,缺少办事的方法,难以独立地完成事情,所以班级管理的一切事情,都自己包办。

  受传统的赫尔巴特“教材中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学模式的影响,班主任在管理理念上偏向于控制型,以体罚或变相体罚来要求学生严格遵守纪律而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内在要求,学生处于极端被动的地位,对班主任惟命是从。对于犯错误的学生也只是重说教、轻身教,甚至一味批评学生,缺少教育智慧。班级管理缺乏活力,缺乏民主。例如班主任设立班干部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民主作风,让学生学会自治。然而有些班主任在选拔班干时缺乏公平公正,或者长期任用某些班干,从而助长了学生的干部作风,不能平等的对待同学。而其他多数学生因为缺少机会和受社会环境及家长的影响,误认为班干部是荣誉和权利的象征,这些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往往缺少自主性。这种管理模式下的班级,很可能形成班主任统治班干部,班干部统治学生的被动状态。

  班主任是全面负责所在班级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各方面工作的引路人,是班级的`组织建设者和领导者,是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促进者,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学生的健康成长、学习成绩的高低,与所在班级的好坏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新时期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扮演好自己的多重角色,担负起多种责任,不仅要勤于管理,更要善于管理。

  班级管理工作做得好,对于维持班级秩序,营造良好班风,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学习进步等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农村班主任要摒弃分数第一的观念,从思想上重视班级工作,并以实际行动,认真做好管理工作,为学生的快乐学习,健康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班级管理光靠班主任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需借助和团结其它一切教育力量。首先,班主任要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利用家长的配合来管理好班级。定期召开民主开放式的家长经验交流会,以谦和的态度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交流学生在家庭和学校里的表现,征求家长对学校和班级工作的建议。其次,班主任要注意调动任课教师的管理积极性,细心关注任课教师在班上遇到的每一个问题,哪怕是非常细小的事情,班主任都应尽全力帮助他们解决,提高任课教师的信任,使其积极投入管理,发挥他们的教育优势。这样不仅可以减轻班主任的负担,还能为班级管理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再次,班主任要善于关注社会这个大舞台,并从中挖掘教育因素,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促发展。比如组织学生去敬老院,让他们真实体会到团结互助的力量,懂得尊敬长辈的道理等。最后,依靠学生自身力量管理班级。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老师在谈到班级管理时说:“普通学生能处理的事,班干部不用做;班干能处理的事情,班长不用做;班长能处理的事情,班主任不用做。”因此,班主任要充分信任学生,把管理的权利适当的放给学生,交给学生管理班级的方法,让他们自行处理可以解决的事情。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还有力地锻炼了学生的办事能力,而这对于他们的成长也是非常重要的。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老师认为班级管理要做到民主化,千方百计让学生成为班集体的主人。

  笔者认为班主任在处理事情的时候可以和学生商量,与学生对话,尽量做到集体表决。比如,开学初制定班级计划和班规的时候,班主任应让学生一起参与,充分听取他们的建议,对于学生中好的想法给予肯定和表扬,从而激发更多的同学为班级发展献言献策。这种由学生自己制定出来的“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违反班规如何处罚等”与单纯由班主任制定的相比起来会更加周

  密完善,详细具体,切实可行。此外,由于是学生自己制定的,学生就很愿意去遵守和维护,即使犯了错也心甘情愿接受处罚,这样班级管理的目标就有效的转化成了学生的内在目标。

  成功的教育离不开成功的班级管理。因此,农村小学班主任应与时俱进,抛弃“一切向分看”的旧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新思想,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与学生保持心灵零距离。此外,班主任还要注意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用新的观念新的思想来管理班级,使班级管理工作有新意、有趣味,灵活多样,不拘一格。

  (编辑:华华)

农村管理调研报告6

  ×年月日至日,对林州市合涧镇集中供水工程和郭家园村茶店乡集中供水工程、茶店村和庙郊村,临淇镇临淇村、前寨村,东岗镇集中供水工程和大河村汤阴县菜园镇北街村、广平厂村,宜沟镇肖下扣村、石庙村、后李朱村,瓦岗乡瓦岗村、东江窑村,五陵镇严庄、朱家营等村,共个乡镇,个集中供水工程,个行政村,就农村饮水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三区一闸”工程四年规划等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调研。我们采取听取县(市)、乡、村三级情况介绍,看工程、算经济帐,以及和部分承包人座谈的方式,听取并翔实记录了他们的意见和发展思路。这个村饮水工程所有权全归村集体,其中个村饮水工程采取承包经营,个村饮水工程由村委指派专人管理。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已建工程管理状况

  (一)林州市

  水利产权改制主要涉及机井、库塘等,形式有拍卖、承包、租赁、股份经营。其中农村饮水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情况:一种是深井供水约占。管理模式有:、产权归集体所有,村委指定专人管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所有权归集体所有,个人承包,村委核定水价,电费、维修费、人员工资由承包者从水费中支付。第二种是引泉水供水约占。管理模式仍是集体管理,基本上是按人头收费,人均年收费元。第三种是吃旱井水窖水约占,“谁建设,谁管理,谁使用,谁受益”,产权全部归个人。

  近几年,林州市在省、市水利部门的支持下,依据当地实际,大力兴建以乡镇水利站为主体的乡镇集中供水工程,取得了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走出了一条农村饮水工程的新路子,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林州市东岗镇、姚村镇、城郊乡、合涧镇、桂林镇、茶店乡、原康乡、临淇镇等个乡镇以水利站为主体,建立了乡镇集中供水,解决万余人饮水安全,东岗镇水利站投资万元建成一套水净化处理系统(其中水净化处理设备万元),保证了饮用水的卫生合格。合涧镇投资万元,购置消毒净化水处理设备,保证了供水符合饮用水标准。

  (二)汤阴县

  年以来水利工程产权改革主要采取了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所有权归集体,经营权竞价拍卖或承包。该方式以宜沟为主,水价由村两委制定,水价包括电费、管理人员工资、少量维修费。第二种方式是所有权归集体,管理人员由村两委指定或村干部或村电工代管,实行按方收费或按人收费。

  从林州市和汤阴县饮水工程管理模式调查情况看,无论是个人承包制还是集体管理;无论是按方收费还是按人收费,其水价中都不包含折旧费,有的甚至连人员工资和维修费仍需村集体补贴。通过几年的运行,总的来看,情况基本是好的。首先,基本解决了农村人畜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基本生存条件的解决,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人民安居;其次,水利基础产业的不断发展,促进了种植业、养殖业、乡镇企业的发展,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三,通过对水利工程产权政策的宣传、实施,水的商品意识,水利工程政策观念正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接受;第四,在农村进行水利工程产改,可盘活水利资产,拓宽投资渠道,增加水利发展活力;第五,农村水利工程产改后,促进了用水量占的农村节水工作,这个社会效益是无法用金钱来表达的,对安阳市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必将起到积极作用。通过调研活动,也发现了一些在改制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出现的问题需要在今后工作中加以解决。详情在第三第四个存在问题和几点建议中谈。

  二、××年项目区情况

  (一)林州市

  林州市××年计划围绕东岗镇、合涧镇、原康乡集中供水工程,优先解决项目区人畜饮水安全问题,即把项目区饮水安全村庄纳入集中供水范围,扩大现有集中供水规模。思路是:上级补助经费作为国有股埋设主管,建调节池等,村饮水工程经营者筹资建设支管和村内管网,收取的水费除上缴水利站外,即为自己的。

  例如:项目区合涧集中供水工程,水源地有弓上水库和淅北渠,淅北渠归水利站管理,弓上水库归林州市水务局管理,从弓上水库引水,水库负责总干管,合涧水利站负责干管和调节池的建设、管理,每方水交弓上水库元。对下放水收元。郭家园村:口人,人均收入元,个自然村,原有深井四眼(米以下),淅河从村南穿过,户户有水窖。深井供吃水,每人年交费元,隔天定时供水。由于村庄地势不平,高差近百米,加深井水量不足,村内高处供水不正常,村民有意见,造成收取水费困难。为解决群众吃水难,决定改引水库供水,村委通过召开群众、党员代表会议,决定把此次饮水工程推向市场,由个人投资,竞价承包。××年冬,由高陆洲、程林虎、李如增人筹资多万元承包村内饮水工程,承包期年。年后,饮水设施仍归集体所有。饮水工程项目是,合涧水利站负责干管和调节池建设,调节池以下米管路和村内管网的完善由承包人负责。目前水费暂按每人每年元计收并详细规定了牛、羊、猪及建房交费标准,如建房用水按一层元,二层元计收,只羊,三头牛顶一个人水费。由于人均每年降低了近元水费支出,村民对饮水工程改制赞同,满意。

  (二)汤阴县

  项目区宜沟镇后李朱村,半岗半坡,人,亩地,户。拟建工程为:打米的机井眼,埋管到村内,建村内管网等,总投资近万元。拟改制方案一是把上级补助的万,全补助给个人,不再收回,其余部分,由个人竞标筹资,个人负责兴建全部饮水工程。二是如果上面情况没有人有能力建,滤布则村委把修汤伏铁路时卖地款万元再补贴进去,个人再筹万元,工程基本上可完工。该办法,目前正在讨论中,需要通过详细算账才能明了。

  五陵镇朱家营村:人,耕地亩,人均收入元,户,目前吃水靠多眼联户小口井解决。新建工程是打井,埋管,村集体没钱。拟招标建设人畜饮水安全工程,按照上级精神,股份制或承包制。

  对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市、县、乡是积极的,而且已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例如:林州市乡镇集中供水工程管理模式;临淇镇临淇村农灌工程竞价承包农灌工程经营权,一次交清承包费模式;汤阴县宜沟镇竞标饮水工程经营权,一次交清承包费模式的方法值得推广,虽也存在欠缺,但主流是好的,要给予肯定。

  当前,农村正在进行村级换届选举,对饮水工程改制有一定影响,换届结束后要加强工作,加快进度。

  三、目前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村干部和群众对饮水工程改制认识模糊,观念陈旧,对改制后可能出现的问题,不是积极想办法从制度上防止,而是苦等苦熬,要吃不上水都吃不上。对饮水工程,部分人认为自己投工投劳也投过资,吃水应当享受优惠政策;如果进行改制,把集体财产(也包括自己的一部分)卖给个人,成为私有财产,想不通,也担心会不会形成新的水霸。承包期年、年,后期供水工程老化后,投资额增大,在剩余承包期内,回收资金不足以弥补投入,如经营者不再投入,势必造成饮水工程瘫痪。例如:林州东岗镇大河村,人,原吃水工程借用岩峪眼机井解决本村吃水困难,二次提水,年本村群众刘某以元承包金承包,水价定为元立方米,其中元交岩峪村一级提水费,剩余元作为大河村二级提水(扬程米)电费、设备维修费、承包人工资等,该村属山区地势,落差达百米,供水管网经常崩裂、跑水,运行个月后,承包人认为无利,不合算,要求提高水价,或停止承包,追还承包金,都被村委拒绝,承包人不要承包金,也坚决不干了,加上班子不稳定,停止运行年,××年该村利用农村饮水解困资金,又动员原籍大河村的新疆乌鲁木齐市民营企业家李江洪投资万元资金,打井配套埋管,才二次解决饮水困难。现该村饮水工程为集体管理。

  (二)有关人员对产改政策及相关法律知识知道很少。对股份制、承包、租赁等知识学习少,一知半解,对操作程序掌握更少,调研中,普遍发现合同签订过于简单,张稿纸,手写不足页即为合同或协议,一旦发生争议,无章可循。例如:临淇镇前寨村,有个自然村,人,原先个饮用水机井,米深。年承包后,由于合同不规范,对双方约束力不大,导致承包者在设备坏了后,不维修、不更换,××年供水瘫痪。××年村委在通过资格审查的基础上公开招标,现场测算,重新确定了承包合同,使工程效益得到发挥。前寨村本次承包,注重了承包人的可信度,但从签定合同看,还是过于简单,总共条,不足页稿纸。

  (三)单项工程解决人数少,运行成本高,工程效益低。目前,多数饮水工程普遍存在覆盖人数少,运行成本高,经济效益低,经营者投资难以在短时间内收回,这是部分村庄仍实行集体管理、喝大锅水的'主要原因。如:茶店乡西沟自然村,人,“八五”期间,以工代赈解决人畜饮水工程,实行“一表一户”制,采取集体管理,由村支书代管(村支书饲养几百头猪)。水费元方,收取的水费不足支付电费、维修费和人员工资,所以不足部分集体给于补贴。茶店乡庙郊村,人,也是“八五”期间,以工代赈人畜饮水工程,年产改时,由于无利润,招标时无人问津,现由集体管理。临淇镇洪土沟村,机井供水,口人,耕地亩,效益太小,没人干,现由村民组长代管。

  临淇河东村,人吃水,灌溉面积亩,年,村民张章希个人投资万元,打米深井眼,静水位在米左右,××年月又投资万元建容量方压力池座,现村内未建成管网,群众吃水是用水带从压力池直接放水到院内水窖,灌水窖和浇地都按每小时元收费。××年净收入元,××年净收入元,××年丰水年没有收入,工程运行无效益。用张章希自己的话说:“在农村搞饮水工程,人少,灌溉面积小,投资万元,别说利润,连工资都保不住,回收投资更不知道到猴年马月了”

  相类似情况还有:汤阴县菜园镇,几年来解决了个村万多人,村平均人左右;宜沟镇肖下扣人,石庙村人;五陵镇闫庄人等。截至××年底,林州市共建饮水工程处,其中日供水立方以上的处,日供水立方有处,日供水立方有处。汤阴县建饮水工程处,其中日供水立方处,立方处。从调查情况看,人均日用水量在立方左右,按国家规定人均日饮水量是升。

  (四)按方收费,单一生活用水,使饮水工程运行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山丘区屋顶接雨水,旱井水窖蓄水,平原区自备联户小口井与使用饮水工程吃水并存、除吃水用自来水外,其余均用旱井水窖水或自备井,使饮水工程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林州市东岗镇个行政村,除个自然村使用纯旱井水窖水外,其余各村均同时使用饮水工程水和旱井水窖蓄水,全乡共有旱井水窖多处,现在还以年均增长旱井水窖处速度建设,并且有新的发展趋势:南木井村,已有多户在新建宅基地建两座旱井水窖,一座用于蓄住天上水,一座用于蓄积自来水。汤阴菜园镇人,亩耕地,个行政村,个自然村,多数都有小口井汲水。宜沟镇肖下扣村,人,由个人投资元建井房承包年,水费元方,月用水量只有方,日均方,没有利润,村委以七亩半地,免费种植年作为补贴,以保证全村人饮用水。五陵镇朱家营村属氟水区,人,耕地亩,人均收入元,原先全村户联户打小口井多眼解决吃水,新建吃水工程后,吃水条件改变了,群众为节约支出,其他用水还是原来的。汤阴平原项目区,苦、涩、咸水,用于洗衣服、洗澡,吃水才用自来水。

  (五)部分县乡领导(包括水利部门)对于涉及多村的农村集中供水工程,认为工作量大,协调任务重,麻烦事多,搞不好还会引起纠纷,因此借口中央有文件不能增加农民负担,压滤机滤布不能乱摊派,乱集资,怕群众上访为由,不愿管,群众观念不强,为人民服务宗旨不牢。部分村干部都愿自成体系,自立山头,自己说了算,有可能还可以免交水费等,不热心集中供水工程,本位主义、自私自利思想严重。部分群众担心多村集中供水工程能否长远解决问题,水价是否很高,能否承受住,出了问题谁来挑头解决等。以上这些是农村集中供水工程进展慢的主要原因。

  (六)工程改制后若干年,因一些不可抗因素导致一方利益受到损失,在签合同时又无法预见,也不好写入合同,但实际却是发生了,对这类事没有明确的政策规定。比如地下水位下降,导致供水工程水源枯竭,工程报废;小城镇规模扩大,灌溉面积减少,原承包工程效益严重衰减等,使经营者利润降低,甚至无法经营。例如:临淇镇临淇村,年前有亩耕地,由于城镇扩大,现有亩耕地,口人。有眼机井,年拍卖眼,租赁眼,所有权归集体。许栓喜出资万元(包括井,寸泵,变压器)购买眼机井,××年由于水位下降,机井报废,该井涉及个村民小组,多亩地,个人无力兴建新工程,集体又出资万元打了眼多米机井,仍由许栓喜经营。赵宝根租赁的机井,随着临淇城镇规划发展,灌溉面积由原来的亩减少到现在亩,××年全年灌溉个小时,每小时收水费元,共收入元,除去电费、维修费,几乎没有利润。赵五林,年通过拍卖,以万元的价格购买眼米机井,运行年无利润,主要原因是当时电费元,随着电价上涨,水费没变,当时承担着亩灌溉,现减少到亩,承包人无利可图。这里就存在一个问题,承包期是年好、年还是年为好,如果一些不可抗因素发生,如水源变化,耕地减少等,经营者利益减少,如何办?

  (七)部分村庄未按计量收费,又全天供水,村民没有节水意识,用水浪费大,另一方面又造成提水费用增大,供水效益差;部分群众用滴水形式收集水,既解决吃水,水表又不走,节约支出。例如,林州市合涧镇郭家园村,从弓上水库引水,水管进户但未安装水表,又常天供水,全村人,今年前几个月试用期,日用水量达,人均达,人均月收费元,收费率,才够交水利站供水水费元。如实行按方收费,人均月用水左右,所收水费除上交元外,还会有剩余元。调研中,一部分村干部反映部分村民采取用滴水形式解决吃水,但水表不走,水费收入不抵支出。有的承包人员为减少亏损,采取倒算形式,即每月能收取多少水费,扣除本人工资,少量维修费后,其余作为电费按天平均,以钱定开泵供水时间。汤阴县瓦岗乡东江窖村,××年以前承包人实行的是这种办法,群众时有吃不上水现象,意见较大,××年该井因水位下降报废,重新打井,供此机会,撤换了承包人,现为集体管理。

  (八)林州市、汤阴县“三区一闸”规划正在进行,但速度较慢。

  通过实地调研我们十分担心一个问题:

  在××年农村饮水水利工程建设时,部分经济效益低的工程,会不会出现群众没人愿意参与拍卖、承包、租赁和股份制改革?部分县、乡、村为争取到工程建设资金,会不会联合做假搞产改,一旦经费到位工程完工后,仍会回到以前的管理模式上?

  四、几点建议

  根据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调研组经过多次研究、讨论,仅根据我们对林州市、汤阴县少数乡、村的调研提出几点建议。

  (一)乡镇水利站是农村水利工程规划、建设、管理、产改的直接组织和领导者,是水利系统代表政府行使水行政职能的最基层组织,其人员素质高低、政策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农村水利工程能否良性运行,长期发挥效益,关系到水利基础产业地位正常发挥作用。建议对水利站有关人员定期对水利法规政策、产改政策以及相关知识进行培训,召开县、乡、村不同层次人员参加的座谈会或专题座谈会,请专家从政策到如何按政策具体操作,请搞的好乡、村领导介绍思路、做法、达到效果等。比如请专家讲股份制政策、章程、具体操作程序,应注意问题等;请安阳县白壁镇介绍全镇成立水利协会从创意到实施运作以及起到效果;请白壁镇东北务村支书赵玉生讲现行体制下如何搞农村公益事业,如何建立行业组织协会等。北郭乡龙凤村介绍拍卖荒沟植树经验等。我们认为,通过专题培训或座谈会,人们的思想认识会有不同层次的提高,对农村水利事业的发展是大有益处的。

  (二)创造条件,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和“三区一闸”工程进行集中联片建设,以提高工程效益,建议制定相关政策给以扶持,资金运作上给以倾斜。

  (三)农村安全饮水集中供水工程,在条件具备的乡镇建议以水利站为依托,建设乡镇集中供水工程,向外辐射,以此为产业,发展基层水利站的经济实力。

  (四)为使产权改革到达群众和经营者双赢,发挥工程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改革的方式建议采取多样并举。工程效益较好的采取拍卖,一次性到位;效益一般(仅能维持人员工作)的采取承包;经济效益是负数的,建议仍由集体来负责管理,加强管护。

  (五)建议农水科按不同产改类型,提出指导性意见。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我们认为存在的问题和所提建议,只是根据在林州市和汤阴县少数乡镇、个别村调研时看到的听到的一些做出的判断,不代表全部,错误在所难免,敬请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农村管理调研报告7

  一、学校概况及课题的缘起:

  镇地处翠屏区北郊,属于典型的浅丘地形,土地贫瘠,资源比较匮乏。大部分农村青壮年长年在外打工,留守子女、空巢老人情况比较突出。高店镇管辖十一个自然村(其中一个街村),辖区呈“一”字形,镇政府及学校恰好在“一”字形的一端。大部分学生读书路程都比较远,天宫、新桥、骑龙、金鹅、金川等村的孩子早晨要走两个多小时才有到学校,寄宿需求量很大。

  学校占地14亩,在编教职工41人,现有学生512人,其中寄宿学生225人(要求寄宿人数达到334人)。办好一所管理规范、教学优质、服务一流的农村寄宿制学校,符合高店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需求。学校也一直致力于寄宿学生的精细管理,让学生有家的感觉和安全,让在外打工的父母放心。特别是在教育局科研项目《区域推进学校安全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的带动下,学校一方面注重了对农村住校学生的过程管理,一方面加强了对农村住校学生安全管理的理论学习与研究,取得了一些经验,更有一些问题和困感,特向上级领导,各位专家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及研究策略

  (一)子课题《农村寄宿制学校住校生安全管理的研究》紧密配合区域课题的研究进度。学校的研究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立项阶段(.9—.9)。从开始,我校就有意识的对住校学生管理进行理论思考与探索,针对住校生安全管理方面的薄弱环节,学校做了许多扎实有效的实际工作。恰好这时教育局提出了《区域推进学校安全文化建设的研究》,借此机会,学校申请了《农村寄宿制学校住校生安全管理的研究》子课题。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让大家知晓课题研究对学校管理和发展的重要意义;本着“暴露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的态度,深入学生、家长中进行调查、了解学校在住校生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他们的需求;组织宿管老师、管理人员参观学习邻近学校如凉姜中心学校、金坪中学住校生管理的操作方法,对该课题在我校实施进行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第二阶段:探索研究阶段(.10—现在)。成立了住校生管理领导与行动

  小组,制定了住校生管理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务实开展了住校学生寝室文化布置、住校生安全文化建设,初步探索了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搞好住校生安全管理的途径和方法,重点进行了住校学生的自理能力培养,安全自我防护的培养,这方面工作现在仍然在继续。

  第三阶段:总结结题阶段。后一阶段,学校将积极配合教育局《区域推进学校安全文化建设的研究》的时间安排,加紧对住校生安全工作的总结与提练,形成具有一定理论深度和可操作推广的成果论文,形成适合学生个性和谐发展、师生共同成长的浓郁的校园安全文化氛围。

  (二)课题研究的策略

  1、组织研究团队,完善研究方案。

  2、学习文献资料,拓展理论视野。

  3、规范内务管理,营造“家”的感觉。

  4、丰富实践活动,强化养成教育。

  5、创新管理方法,提高安全实效。

  三、课题前一阶段的具体做法及取得的成果

  (一)课题前一阶段的具体做法:

  1、更新观念,提升理念。学校始终坚持“和谐、务实、创新、奋进”的办学思路,坚持“让高店孩子享有优质教育,让家长放心”的办学宗旨,秉承“以人为本、依法办学、常规立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努力践行“安全、规范、精细、服务”的管理理念。

  2、建章立制,强化职责。构建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制度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是校内和谐人际关系的基础。学校既有针对住校学生特点的教育管理制度,又有带一定强制性的针对管理人员的管理制度,如:《高店中学学生一日常规》、《高店中学学生寝室管理制度》、《住校生请假制度》、《文明寝室量化评比制度》、《学生食堂管理制度》、《公物损坏赔偿制度》、《学生违纪处理制度》、《住校生安全问题管理的若干规定》、《班主任寝室管理签到制度》、《行政人员工作日志》、《行政值周工作规定》《值周教师工作条例》等。

  3、真抓实干,细化环节。农村住校学生,或为留守子女,或为偏远村落路途极为遥远的同学,或为单亲家庭父母无法管教,寄托在学校,希望学校帮助教育的孩子。素质的参差不齐,生活自理能力的缺乏,住校学生安全意识起点几乎为零。为了落实管理目标、实现管理的简捷高效,我们着重细化和强化了以下几项工作:

  (1)强化安全第一的.观念。安全问题是住校生学校最核心的问题,家长、社会关注度最高。住校生的安全包括有饮食安全、校园生活安全和生命防护安全。我们要求全体教职工尤其是门卫、宿管老师、食堂操作人员、以及全体班主任,

  要把安全意识内化于心,把安全事务实施于行,落实在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上。重点加强防火、防盗、防触电、防食物中毒、防意外和故意伤害等事故的发生;重点加强学校重要部位和重要时段的安全工作,宿舍、食堂24小时全监控;课外活动、晚间就寝熄灯前后值班教师、宿管老师全程管理;加强学生周末回家及返校时安全管理,通过集会通讲、班会专讲、告家长书等多种形式加强预防交通事故、预防溺水事件的警示教育。

  (2)加强管理人员培训,提高物防、技防能力。门卫、食堂、宿舍管理人员各司其职,并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严格履行职责。加强了物防、技防装备,消防器材、应急设备按规定配齐配全。门卫室严格出入管理,确保校园治安稳定,学生安全。宿管员、食堂操作人员定期进行安全知识培训,提高服务水平,让学生吃得放心,睡得安稳。

  (3)注重学生养成教育。一方面加强对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包括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卫生习惯。利用多种形式或载体,对各类习惯都提出明确的要求与标准,让学生参观、模仿和训练。重点加强住校学生生活自理、内务自理的训练教育。住校新生入学,学校统一教学生折叠被盖,整理床上用品,示范统一摆放生活用品、床下鞋袜一条线等内务自理培训。另一方面加强遵规守纪的教育,对学生迷恋网吧;打架斗殴;破坏公物;抽烟;偷盗;不假外出、翻墙外出等现象进行严肃的教育和处理。

  (4)构建寝室文化,营造温馨“家园”。寝室是住校学生最重要的生活场所,是教育学生的重要阵地。整洁、和谐、温馨的寝室文化,对学生心灵升华起着润物无声的作用。我们从学生身心特点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自主设计、自己动手完成寝室文化布置。学生打造寝室文化的过程,就是美好心灵赞放的过程。

  (5)加强学生安全培训,增强学生应急自救能力。农村住校学生安全意识普遍比较淡薄,突发事件面前常常不知所措,惊惶失措。针对这一情况,学校积极采取措施,通过主题班会、专家讲座、现场展示、电影电视等形式,增强学生对社会复杂性的认识,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每学期定期对住校学生进行预防各种突发事件的知识培训和逃生演练,增强学生应急自救能力。

  (6)关注学生心理,正视学生祈求。针对学校住校学生比较多,留守儿童、单亲家庭比较突出的现状,学校成立了心理咨询室,倾听学生的心声,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有效遏制学生极端事件的发生。总务处、教导处、政教处定期召开学生代表座谈会,了解学生对学校管理工作的看法,对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学校均给以正面答复,及时解决。

  4、拓宽渠道,多元结合。农村住校学生管理,仅靠学校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合理利用家庭、社区、政府资源,可以有效的提高管理效率,保障学生安全,学

  校安全。我们注重了与派出所联系,警校共育,保障校园周边无干扰;注重与村社联系,确保住校生生活补助落到实处,注重小手牵大手,文明共进步。注重利用原“三元庵”中学(高店中学前身)工作、学习的老师、校友的情怀,加大对住校生的关爱力度,为更多贫困住校学生减轻经济压力,让他们能完成学业,实现梦想。

  (二)课题取得的成果

  学校经过近几年对住校生的管理工作,获得了许多有价值的经验,特别是在近一年教育局课题《区域推进学校安全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的背景影响下,学校对住校学生管理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1、认识性成果:

  (1)全体教职工对住校学生安全管理意识明显提高,对“一岗双责”的理解更加深刻。

  (2)住校学生安全意识得到提高。

  (3)家长对学校管理措施逐渐认同,社会声誉逐年升高。

  (4)以课题为载体,各管理人员管理理论水平得到提高。

  2、实践性成果:

  (1)初步形成了一套农村住校学生精细化管理的思路和方法,效果明显。住校生管理逐渐步入正轨。

  (2)住校学生的自理能力、自我保护能力有较大提高,近三年来学校没有发生一起学生安全责任事故。

  (3)住校生行为习惯明显好转,寝室违纪行为明显下降。

  (4)敬业的教风、良好的学风逐渐形成,学生成绩提升明显。

  四、存在的问题和几点思考

  (一)存在问题:

  1、学校寝室严重不足,家庭较远学生家长意见大;学校生均占地不足,学生课外活动受到限制;

  2、社会风气不正,住校生管理压力无限增大,学生在校,家长不理,稍有不是,家长不依。

  3、政策考核滞后,有住校学生的学校,教师管理压力大,管理时间长,而考核上的体现杯水车薪,比例不太适合农村学校实际。

  (二)几点思考:

  1、住校学生从周一到周五,学习、生活在学校,除了学习,还能做哪些方面的事情?老师素质怎样跟上?

  2、留守儿童、单亲家庭越来越多,这些学生的心理缼位怎样补救?他们的心理防线怎样突破?怎样确保住校学生的长治久安?

农村管理调研报告8

  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农民群众关心的焦点,也是农村工作的重点,它直接影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安定、稳定的重要因素。自全镇实行“村财乡管”以来,其作为一种新型的农村财务管理模式,在保持村级集体财产所有权、审批权、使用权、收益权和监督权不变的前提下,由乡镇对村级资金和账务实行双代管,村级所有会计事项由乡镇进行代理,使分散管理、各自核算的村级财务管理转变为集中统一核算的财务管理模式。经过调研,在过去三年中,在我镇“村财乡管”的运行中,显现出一些特点,现将调研情况综述如下:

  一、全镇农村村级财务管理的现状一是全面实行农村财务“村财乡管”。从xx月开始,镇政府在坚持村级资金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管理权不变的前提下,按照统一票据管理程序、统一报帐程序、统一操作程序和统一财务处理程序的要求,依照村民自愿,依法委托的原则由镇政府成立了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对全镇xx个村委会、xx个村民小组的村级财务核算及审核等业务进行代理,各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不再设立会计机构,只设一名报账员,负责本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的资金、资产、单据等财务管理工作。

  二是建立健全农村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实行“村财乡管”工作后,xx镇镇坚持以制度管人、以制度办事的原则,首先,制定了《xx乡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的意见(试行)的补充规定》对原管理意见作了适当的补充调整:一是在货币资产管理方面,要求不论金额大小,必须及时交报账员存入开户银行,严禁坐支现金,若发现一次,将扣除本村委会主任二个月财政补贴;二是在财务公开管理方面,由原来每季度公开一次调整为每月公开一次;三是在零星支出无法取到正式发票的管理方面,由乡农经站统一印制零星购物明细表,并附销售单位出据的付款证明单或收款收据(必须盖章),按规定填写清楚,手续完善后方可报支,但单笔支出不可超出30元;四是票据管理方面,由乡农经站统一制作《伙食费报销单》、《村小组零星工时费报销名册》、《支出报销封面》、《自办伙食购物清单》等进行票据规范。同时还印发了《xx省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暂行办法》、《xx省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机构及人员管理暂行办法》、《xx省村务公开的民主管理暂行办法》、《xx省村集体经济组织报账员管理办法》、《xx省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机构会计电算化管理暂行办法》到各村委会,并将制定的一系列制度措施及职责等进行上墙。

  三是严格制定日常开支审批制度。结合工作中各村委会提出的每月领取备用金的手续不方便,报账时间长等问题,经乡党委政府认真研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措施规范简化程序,一是将备用金领取审批单和备用金签字等两项原由镇长签字审批的程序下放到农经站,对符合规定的小额备用金,由农经站认真把关后,即可由农经站审批领取,避免了有时因镇长工作繁忙签字难等问题的发生,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二是将每月报账时间统一为当月最后一周的周三、周四、周五三天,xx个村委会按上、中、下三片划分,每天报x个村委会的账,逢报账日,农经站全体人员全天候值班,会计、出纳分工合作,保证在规定时间内报完账;三是遵循群众看得懂的原则由农经站统一制作财务公开格式,在每月报完账后,即可打印放大至各村组要求在三天内进行公开,并由政府各联系点点长实地查看公开情况后签字认可,各村才可以领取下月备用金。

  四是认真开展审计监督。为认真执行村财监督,每个村委会认真选任x-x名村民理财小组,民主理财小组的具体职责为:监督财务收支预、决算的落实执行情况;监督各项财务制度的实施和财务公开工作;对村委会、村民小组的年度、季度、月度财务收支和会计帐目进行审计,并把结果公布上墙;征求并反映群众对村财务管理的意见和建议,督促村委会或村民小组作出答复和整改;年终向村民代表会议汇报民主理财工作及村委会财务状况,并提出今后财务管理工作建议。在开展理财活动时,民主理财小组对帐目、凭证、实物、现金、存款进行全面核实,出具审核意见,并按县财政局要求进行公布。公布的资料须经村委会或村民小组负责人、报账员、民主理财小组成员、联系点点长共同签字。此外,结合财务公开工作,组织专项审计,并将审计结果及时向群众公布;结合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村委会范围内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审计;结合村干部换届,组织对村干部的任期和离任审计。审计内容主要包括集体资产的管理使用、财务收支、生产经营和建设项目的发包管理、集体的债权债务以及群众要求审计的其他事项。

  五是实行了财务公开。为确保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落到实处,各试点村都在村民聚集地醒目位置,制作了有防雨设施的固定财务公开栏。自各村、组财务由乡镇农村财务代管中心代管,坚持先理财后公开,实行“一月一公布”、每月递交公开回执单的财务公开方式。营造了公开透明、公开用财的环境,进一步保证村民民主理财权利的落实。为防止个别村组在村务公开上弄虚作假,明确规定各村组将本季公开的详细内容,报乡镇经管站审批把关,对内容不具体、不真实的一律不予批准,直至符合要求后才公开,全面接受群众监督。

  二、全镇农村村级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代管中心人员缺位。由于代管中心挂靠镇农经站而成立,并没有成立单独的运行机构,自实行“村财乡管”以来,xx个村民村委会,xx个村民小组的村财均交由农经站代管。农经站原本已经兼顾了统计站的职能,现在更是集多种职责于一身,不仅承担了全镇各项专项资金管理的工作,也承担了全镇各项统计工作,自“村财代管”以来,同时承担起了个村委会及村民小组农村财务的核算监督与管理工作。农经站现有x人,x名出纳,x名会计,出纳每月都要承担连各项资金核算及村财在内将近xxx杆账的工作,如此大的工作量,导致与会计工作衔接不上,难以保证村财代管的效率与质量,从而在整体上影响了对村财的监督与管理工作。

  二是村组相关人员素质有待提高。xx个村委会报账员大都没有受到财务会计方面的正规培训,财务知识匮乏,有的报账员还身兼数职,没有充足的时间来对每月报账工作负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票据的合规、合法性进行正确的职业判断,从而影响了财务合规、合法的正确执行。有的村委会村干部仍保留传统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缺乏开拓创新精神和发展经济的办法。个别干部既当家又管钱,既是审批人又是经办人,白条抵库,坐收坐支挪用时有发生。

  三是报账单据制作不够规范。部分村委会,报账时常常出现少数村干部财经纪律意识淡薄,村财务管理制度比较松懈,财务报销制度不够规范,单据审核把关不严,白条报销的现象时有发生,餐费、劳务费等一些费用用“白条子”,造成白条抵库现象。个别村票据审核程序不规范,经手、验收、证明手续不齐全。有的村账务处理程序不规范,不及时记账、算账、对账、结账,导致账目漏记、存在账实不符的问题。

  四是业务招待费普遍偏高。由于财务制度本身的漏洞,再加上财务人员把关不严、村干部财经意识淡薄,有些村招待费过大、非生产性开支比重偏高。招待费开支偏大、偏滥,不仅是一种损失浪费,更容易滋生问题,参与招待往往也会作为一个借口或一种福利,相关的、不相关的都来参加,使陪客人数远远的多于来客人数,无形之中也使招待费支出越来越多,致使招待消费居高不下。

  五是民主理财小组发挥作用不大。部分村民理财小组不是经群众大会或群众代表大会选举产生而是经干部指定,个别村甚至没有理财小组成员,村干部直接担任民主理财小组成员,使民主理财失去本身的意义。部分民主理财小组成员文化水平低,财务水平有限,不按规定理财,不认真审查单据,不认真履行职责,对工作不负责任,没有起到监督的作用。民主理财活动不正常、不严肃。部分村不按期开展民主理财活动,由村会计拿着报账单到理财小组成员家签字,有的干脆由村干部代签,村民主理财小组成员责任性差,其监督只是走过程流于形式。

  六是村级财务公开需要进一步落实到位。虽然省、市、县、乡(镇)对村级财务公开的内容、时间、地点、形式和程序等都有明确规定,但不少村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打折扣。有的村组不按时及时公开,有的村组只重公开,不重效果,内容形式空泛,没有让群众真正了解到财务公开的实质内容。

  三、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对策和建议一是要对代管中心人员进行及时补位。自村财代管以来,农经站集xx个村委会,xx个村民小组的'出纳与会计为一身,管理村财已成为农经站工作人员的主要工作,占据了大部分时间与精力。为保证村财代管的效率与质量,认真履行代管中心对村财的监督与管理工作,对代管中心缺位的人员进行补位显得尤为重要,要让“村财代管”实行专人专岗,职责到人。这样也能让目前身兼数职的农经站工作人员能够腾出精力来,在统计、农业经营管理、专项资金管理、其他会计核算方面,更好的发挥作用。

  二是要加强对报账员的辅导与培训。针对现在报账员素质普遍偏低的情况,一方面农经站人员应加强对他们的辅导,在报账时及时对单据及流程方面的错误进行认真细致的指正,并告诉其改正方法,对不合理不符合规章制度的地方不能姑息纵容,应责令其抽出单据更换符合要求的单据。报账员有业务上困难进行请教的时候,农经站人员应当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耐心指导;另一方面,应当鼓励报账员提高自身整体素质,鼓励其进行继续再教育提高学历,也可以鼓励他们考取相关财经类专业技术资格证使专业技能得到很好的提升;此外,应适时的组织相关的培训,及时为报账员充电,适当考虑增加报账员每月100元的补贴,让其工作无后顾之忧,更尽心尽力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三是要制定相关制度规范报账单据与开支。面对报账过程中部分单据不规范,白条抵库、三联收据、付款凭证常常被当做正式凭证拿来报账的特点,应制定相关制度,命令禁止,坚决杜绝由这些不规范单据可能导致的支出漏洞;对业务招待费过高的现象,也应当制定合理标准,并严格执行该标准,让招待费在整个村委会的运转过程中既发挥其该有的作用,同时又要严防浪费行为的滋生;另外,还要加强对各村委会村组干部的教育,让他们认识到财经纪律的严肃性,认真及时的配合报账员完成审核签字、支出把关的任务。

  四是要认真落实财务公开、民主理财。实行财务公开,是加强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和强化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有效措施。各村委会一定要认真履行好工作职责,规范财务公开制度,不仅每月要将支出情况采取张贴的方式进行公示,还要及时对村民对村委会支出了解的情况进行回访,及时掌握村民对支出情况的了解,从源头上杜绝因为财务不公开不透明,群众不理解而引起的各类上访、闹事事件。此外,民主理财小组必须经村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并实行回避制度,村干部及近亲属不得参加理财,杜绝理财小组不集中审核支出,怕麻烦由其他人代签审核字样的现象,真正发挥,民主理财小组的监督审核作用。联系点点长要加强对各村委会财务公开执行情况的监督,认真督促其执行。

  总之,农村财务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稍有放松,就可能造成村级财务混乱,引发农民上访,危及农村社会稳定。我们只有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充分认识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认真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积极寻求多种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不同形式的农村财务管理方法,才能能把村级财务管理工作搞好,使之成为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坚强后盾。

农村管理调研报告9

  按照区委《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实施意见》要求,我局认真组织开展了大讨论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全体干部职工进一步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把握,增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要求上来,统一到中央和省、示范区、区委的各项决策部署上来。通过这一阶段深入的调查研究和思考,我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和不足,调研如下。

  一、我区农村公路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在示范区党工委和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农村公路得到了迅猛发展,截至目前,全区农村公路总里程为286.51公里,其中县道93.68公里,乡道23.27公里,村道166公里,二级公路47.58公里,三级公路83.6公里,四级公路155.3公里,全区农村公路中沥青混凝土路163.5公里,水泥混凝土路123.1公里,公路密度227.3公里/百平方公里,居全省第一。全区88个行政村实现了村村通,基本形成了九纵六横的公路交通格局。农村公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建设,为我区经济快速、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我区道路管理养护体系现状

  目前,我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按照区政府20xx年制定的《关于加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实施意见》执行,将农村公路养护分为日常养护和养护工程。农村公路日常养护按属地管理原则,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实施,乡镇设立道路办,配备2名管理人员,通过区乡联聘、乡用乡管,对养护人员实行合同养护。区交通局负责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安排养护工程计划,区公路站具体组织实施农村公路养护工程,并对乡镇农村公路日常养护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和考核,各乡镇道路办负责对养护人员的日常检查考核。农村公路日常养护管理资金由交通局和乡镇共同对半承担,根据考核结果,交通局将日常养护资金拨付乡镇,再由乡镇计量支付。农村公路路政管理由区公路站路政队负责全区农村公路的路政管理工作,并指导各乡镇具体做好本辖区内公路管理工作。

  三、我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存在的问题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还较为滞后;管理养护责任不能全部落实,养护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养护机制缺乏活力、养护质量不高;乡镇养护管理投入和重视程度不平衡等,直接影响我区农村公路正常使用、行车安全和长远发展。具体表现在:

  1、养护资金投入不足。目前,我区公路养护资金还未纳入财政年度预算安排,仅靠省交通厅拨付的正常养护经费用于公路养护,资金缺口较大。同时,由于燃油税费的改革,不再征收拖拉机等养护费,造成养护经费严重短缺。每年只能根据省上拨付的养护资金情况,本着先急后缓的原则,制定养护计划,致使有些道路需要维修养护因缺少资金而不能实施,迫使道路待病运行,更增加了损坏程度。

  2、由于各乡镇对农村公路养护管理重要性认识不够,对农村公路日常养护投入不足,养护管理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加之少数群众整体利益意识差、法制观念淡薄,致使乡、村公路的路产路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侵害。

  3、治超工作存在困难。由于农村公路技术等级普遍较低,加之我区交通路网发达,一些超限运输车辆对农村公路造成一定损害,目前,由于我区没有国、省干线公路,无法设立治超检测站,对农村公路治超,仅靠一辆流动检测车进行,从根本上无法解决治超问题。

  4、养护管理机制不健全。各乡镇虽都设有道路办,但还没有完全建立起农村公路日常养护管理机制,养护管理人员少,以至于个别村道存在失养现象。对于大中型养护工程,存在养护机械装备短缺,养护工程以人工操作为主,与规范化养护体制不相适应。

  四、我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要求

  按照省政府《关于印发陕西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陕政发〔20xx〕72号)要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按照统一领导、县管为主、分级负责、各方支持的原则进行,各县级人民政府为本辖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责任主体,具体负责筹集和安排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监督农村公路管理机构的养护工作,组织协调乡镇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做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按照有路必养,确保质量的原则,应纳入政府的财政年度预算,并应随着农村公路里程增加、技术标准提高和地方财力增长,逐步增加养护资金。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费主要由市、县财政按比例承担,县级财政统筹安排,市级财政给予补助,具体安排标准为:县道每年每公里7000元,乡道每年每公里3500元,村道每年每公里1000元。农村公路养护工程费和日常养护费,实行分专户储存,单独核算,专款专用,接受本级财政部门和上级交通主管部门监督检查。

  五、几点建议

  1.建议区上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纳入区财政年度预算安排,专项列支,用于化解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投入不足,实现农村公路“有路必养、养必良好”,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从而降低道路的建设成本。

  2、进一步健全乡镇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机制,按照区政府制定的《关于加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明确以政府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主体,交通局为行业管理责任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加快乡镇政府管理养护体制的建立健全,配齐养护人员,加大管理的力度,使农村公路管理在组织、制度、养护标准、考核、资金保障等各方面规范化、制度化。

  3、实行管养分离,推进公路养护市场化。进一步深化交通行业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实行管养分离,推进公路养护市场化,建立专业化、机械化的养护施工队伍,使全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更加标准化、科学化。

  今后工作的思路和具体措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交通工作要服务于经济发展,要服务于新农村建设、服务于群众快捷方便出行和实现标准化、规范化、集约化、人本化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突出农村公路养管工作,进一步强化农村公路养管措施,力争用一至二年左右的时间,建立符合我区农村实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和运行机制,保障农村公路的日常养护和正常使用,实现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的正常化和规范化。

农村管理调研报告10

  20xx年xx月xx日以来,结合农电配网工程建设,新沂市供电公司高流供电所对辖区内的400v及以下的农村低压电网也同时进行了改造,改造的重点是低压线路和接户线及以下的配电设施。

  一、农村低压电网改造和接户线改造对改善农村用电环境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xx年以来,新沂市供电公司高流供电所积极贯彻落实江苏省电力公司农村电网建设计划、规划会议精神,努力为地方“新农村”建设事业提供电力保障,通过努力,该所共完成了79个新农网单项工程的改造和6580余户的农村低压接户线的改造工作。

  1.供电质量的提高

  在实施低压电网改造后的高流镇高程村,笔者看到:崭新、整齐的塑料计量箱换去了昔日锈蚀、破损的铁皮计量箱,过去,缠绕在低压接户线和套户线上的广播线、有线电视线、电话线等不见了,映入眼帘的是规划整齐的低压线路。该村党支部书记徐佃松告诉笔者说:通过供电所的线路设备的改造,供电质量都得到了提高,如今,我村的400余户用电家庭,70%以上的家庭都用上了电炊具或安装了空调等,电力的发展给我们农民带来的不仅是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生活水平的提高。

  2.低压线路损耗率明显降低

  笔者对高流供电所实施农网改造后的部分低压台变的线损率进行了调查,改造后的台变的低压线损率比改造前有了明显下降,以下是部分改造的台变改造前、后的低压线损率对照表:

  通过以上部分台变改造前、后的低压线损率的比较,改造后的低压线损率明显低于改造前的低压线损率。

  3.电压合格率有明显的提高

  笔者通过调查、统计了解到:通过低压电网和接户线改造,电压合格率有了明显的提高,例如大街北变的电压合格率,改造前0月份的电压合格率为:96.03%,通过户表改造,20xx年xx月xx日的电压合格率为97.52%,改造后比改造前提高了.49个百分点。

  通过对低压电网和接户线的改造,其台变的电压合格率、线路及设备的安全等都得到了保证,用户的安全用电有了保障,用户从低压电网和接户线的改造中得到了实惠,满意度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农村低压配电系统运行的现状

  在对农村低压线路和低压接户线及以下的配电设施的改造中,目前,大多采用的是“一户一表”改造法(即将低压接户线、计量点直接延伸到用户),改变了以往的计量集装模式。通过一年多时间的实际运行,笔者发现:农村低压线路和低压接户线及以下的配电设施(“一户一表”)改造后,对电网安全运行、改善用户的电压质量和居民用户的用电安全等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其对农村低压配电系统的正常运行也同时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致使低压电网的供电可靠性下降。

  现阶段,农村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方式一般采用tt系统,即:0kv配电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直接接地。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接到电气上和电力系统中接地点无关的独立的接地极上。tt系统的故障特点是故障回路电流小,在自动切断供电前,局部故障不会扩大,不会转化为“死”故障,在短接地存在较大的接地电阻。tt系统的防护措施主要是采用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和过电流动作保护器。

  以往的电能计量集装模式的保护方式是:配电变压器低压出线处安装初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电能计量集装箱处装设二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用户进线开关处装设末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

  在采用电能计量集装模式下,当属于用户的线路发生接地故障时,首先是装设在用户进线开关处的末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动作,进而是二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动作,最后是安装在配电变压器低压出线处的初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动作,上述的运行方式,在用户发生故障时,由此而引起的停电范围相对较小,故障点容易查找,维修方便。

  据笔者现场实际调查、走访发现,当前农村居民用电的'状况是:用户的末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安装率低,已经安装的,有的损坏退出运行,有的因为用户家中线路老化,引发末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频繁动作,用户自行、人为的将其退出运行,目前,农村居民用户的末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实际安装运行率仅在0%-30%之间,有的地方甚至更低。

  三、“一户一表”安装模式对当前低压电网运行的影响

  在采用“一户一表”安装模式下,取消了原有的二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中间保护),当属于用户资产的用户室内线路发生接地故障时,由于末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安装运行率低,且无中间环节的二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往往引起配电变压器低压出线处的初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直接动作跳闸,由此而引起的停电范围扩大,故障点查找难度增加。笔者遇到的一个事例是:某台变的一个用户家庭用的潜水泵电机接地漏电,引起配电变压器低压出线处的初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动作跳闸,造成该条400v线路的80余用户断电,用户故障报修、投诉电话不断,而维修人员只好一根根杆塔、一处处t接点、一个个用户排查,花费3个多小时,才查找到故障点,恢复了送电。真的是既增加了维修时间和维修四、“一户一表”安装模式对当前低压电网运行影响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依据gb3955-《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和运行》、dlt499-《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第5部分“剩余电流保护”、dlt493-《农村安全用电规程》等的相关规程规定:农村tt系统台区必须安装剩余电流总保护,对于供电范围较大或有重要用户的农村低压电网可增设剩余电流中级保护;

  农村供电所要加强农村安全用电知识的宣传普及,指导和帮助农村客户正确安装使用剩余电流末级保护装置,发现客户内部漏电故障要及时督促整改,对拒不整改导致上级剩余电流保护装置频繁动作或无法重合,影响其他客户正常用电的,将该客户有关电力设施退出电网,直至故障排除。

  因此,笔者呼吁:在现行的配电系统运行模式下,尽快贯彻、落实江苏省电力公司《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剩余电流保护装置管理的通知(苏电农〔〕925号)》文件精神。提高用户的末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安装运行率,降低故障影响的范围,提高供电可靠率。同时加大电力设施保护和安全用电知识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用户的安全用电意识:安全用电,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农村管理调研报告11

  随着老龄化进一步加剧,我县已经提前进入了老龄化时期。据统计,我县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6.8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8.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人口老龄化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日益凸显,实现“老有所养”的社会和谐目标已经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工作重心之一。20xx年,我县坚持规划先行,发挥村集体力量,采用以奖代补形式,集中力量建设农村幸福院。目前,已建成农村幸福院29处,床位580张,投入运营17处。为深入了解农村幸福院在实际运营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保障农村幸福院稳定运营和良性发展,县民政局组成课题组,对安城镇、孔村镇、玫瑰镇、锦水街道办事处6家农村幸福院进行了实地调研。

  一、调研基本情况

  此次调研主要采取焦点小组访谈、关键人物访谈、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调研方式。调研地点选安城镇、孔村镇、玫瑰镇和锦水街道办事处6处农村幸福院,其中孔村镇范皮村幸福院、安城镇南栾村幸福院、锦水街道毕海洋幸福院、玫瑰镇刁山坡村幸福院为“村级主办、政府补贴、互帮互助”模式幸福院,安城镇安城村幸福院、南圣村幸福院为“个人主办、政府补贴,市场运作”模式幸福院。访谈对象主要包括镇、街道办事处民政、老龄工作人员、村两委工作人员和农村幸福院运行负责人、60岁以上老年人代表。基本情况见表1-1。

  问卷调查对象主要为已经入住幸福院的老年人以及经常到幸福活动的老年人,采用分类抽样调查,样本涉及高龄、空巢独居、生活困难老人等不同类别。针对老年人的描述,由调查员代填调查问卷。调查还实地考察了农村幸福院的运营模式和经营状况。问卷调查样本基本情况如表1-2所示:

  二、当前农村幸福院运营过程中管理服务现状

  作为新兴事物,农村幸福院面临着一些瓶颈制约和不成熟因素,运营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入住率低,服务对象少,运营模式单一,管理粗放、技术缺乏等问题,有些幸福院仅仅做了表面工作,作用发挥不充分。

  (一)老年人入住少,床位闲置

  目前,我县已投入运营的17处农村幸福院,床位340张,入住老人86人,空置床位254个,全县幸福院入住率不到26%。入住老人最多的孔村镇范皮村幸福院,入住8个,入住率40%;2个幸福院建设至今没有老人入住。调研中发现,农闲季节、冬季幸福院入住率相对高,农忙季度、春夏秋季入住率低。多数老年人只把农村幸福院当作休闲活动的场所,闲暇之余来幸福院转转,玩玩。有些幸福院工作留于表面形式,上面来人检查则召集老年人开展活动,平时老人活动少或没有老人活动。调研的6家幸福院入住具体情况(统计入住情况限于当天):

  (二)配套不完备,设施不足

  经过实地调查,已运营的幸福院多数都是闲置校舍、村两委办公室等场所改扩建而成,这样虽然节省了建设成本,但房屋设计建设不合理,缺乏无障碍设施,有高差地方没有采用坡面处理,餐厅、活动室、宿舍、厕所等内外没有扶手,易滑易碰地方没有张贴警示标语等,不方便老人居住。多数幸福院房间少,面积小,床位拥挤,有的房间安放了8个床位,最少的也要3张。调研中,孔村镇范皮村入住的老人普遍反应多人居住生活在一起,没有相对独立的空间,在生活上容易产生纠纷。硬件设施上,大多数幸福院主要配备了床、橱、被褥、风扇、空调等基本生活设施,餐厅配备了桌椅、餐具、冰箱、灶具等餐饮设施,活动室配备了电视、扑克、麻将等基本娱乐设施。这些设施仅仅满足基本生活娱乐需求。多数幸福院基本没有绿化空地,室外活动空间和活动场所面积小,且与住所分享。调研中发现,没有一家幸福院配备必要的医疗设施,连最简单的紧急药箱也没有。所有幸福院冬天没有集中供暖,多采用煤炭或电取暖,厕所多为农村旱厕,面积小,不卫生。

  (三)运营成本高,缺少资金

  幸福院在运营过程中,支出项目包括水、电、暖、气、数字电视费、物品购买维修等必要支出项目,仅这些项目每年支出近3万元。有的幸福院为了提高管理服务水平,雇佣了部分人员。如孔村镇范皮幸福院每月600元雇佣了本村村民为老年做饭、打扫卫生,每年花费7000多元。已经入住、提供就餐服务的幸福院,除去老人自担部分生活费用外,为了吸引老人入住,体现集体福利,有的村集体在就餐饮食方面进行适当资金补贴,范皮村每年生活补贴4000多元。据测算,运营最好的幸福院每年费用近5万元,仅提供休闲娱乐活动的幸福院,每年运转支出也要3万元。市、县财政每处幸福院每年补助运营资金2万元,剩余资金依靠村集体经济收入和村民捐赠或集资。个人兴办的幸福院运营资金除去政府补贴外,全靠个人垫付,如安城镇安城村幸福院还没收费,个人投资安装了摄像头、室内健身器材,重要节日免费为老人提供就餐,已垫付12万多元。有的村集体经济收入不高,村集体补助和财政补贴根本无法满足正常的运营开支,有的只能低成本运营,有的为节省成本时关时开,或者不供应水、电。

  (四)管理松散粗放,缺乏监管

  我县农村幸福院建立时间不长,没有现成的管理经验可以借鉴,许多工作处在探索阶段,运营模式单一。17处中有15处为“集体兴办、政府补贴、自我管理、互帮互助”的运营模式,有2处为“个人兴办、政府补贴、专人管理,专人服务”的市场运营模式。部分街镇和村集体对幸福院的管理服务意识比较模糊,街镇很少去关心和研究幸福院如何发展,没有指导和帮助村集体理顺、优化管理服务。村集体主体责任不明,片面认为幸福院建立后,老人之间互相管理、互相帮助,村集体不必过问和插手运营管理。多数幸福院几乎没有制定管理规范和服务标准,仅仅照搬照用了县民政局统一制定的管理制度。幸福院没有明确专人从事管理服务,而是由村两委干部临时代管,这些临时管理人员对自己的工作任务、工作职责不了解,也不想了解,不去认真履行职责,放手让老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这种“放羊式”管理,存在很大漏洞和隐患。比如,幸福院与入住的老人普遍没有签订协议,没有分清责任,存在意外责任认定的问题;比如,多数幸福院缺乏基本的安全管理意识,宿舍房间内烧火做饭、饮食饮水卫生、用电安全、防止线路漏电伤人等问题考虑不全;比如,幸福院多采取粗放式的财务管理,没有单独的账户和财务管理制度,一般由村会计代管,没有制定相应的幸福院资金管理使用办法,资金使用容易出现问题。县级层面缺少顶层设计,全县没有制定出台相应的农村幸福院管理规范和操作规范,县、街镇、村集体以及社会缺少监督制约机制,幸福院运营好坏没有监督渠道。这种因管理和生活质量差等原因,使部分五保老人不愿进院生活。 技术层面是制约幸福院运营的重要因素,幸福院没有能力配备专业技术人员,老人之间或临时的管理人员没有任何养老服务的技术、技巧,这些不利于幸福院可持续发展。

  (五)服务不到位,功能单一

  调研中发现老年人对精神慰藉至关重要。尤其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带来了农村老年人和子女在生活上的时空分离和地理间隔,父母与子女的感情纽带变得松弛,老年人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多数农村老人在儿女成家后就跟老伴相依为命,在老伴去世后就孤独一身了,非常的寂寞、孤独无助。特别是高龄老人、空巢老人、独居老人、失独老人普遍处于寂寞、孤独的精神状态。没有入住老人的幸福院,老年人来到幸福院就是看看电视、喝喝水、打打牌、聊聊天,打发打发时间,没有其他的精神慰藉、心理疏导、临终关怀等方面的服务。已经入住老人的幸福院,在饮食起居方面仅能提供基本的生活自助服务。饮食方面,还不能本着吃好、可口、卫生的原则,根据老年人的饮食特点确定饮食,只能做到吃饱。多数幸福院不能做到定期为老人清洗更换棉(单)衣、被褥、床单、鞋袜、衣服、蚊帐。医疗方面,老年人是各类疾病多发的群体,不少老年人有老年性疾病、慢性病,很多每天都要吃药或打针,多数情况下老人一旦生病就要自己去就医。目前,我县幸福院缺少必要的基本医疗设施和服务,生病的老人没有专人看护治疗,入住幸福院的'老人生病后,只能离开幸福院,自己治疗,病愈后再返回。

  三、幸福院运营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养老观念落后,经济条件差。受数千年“养儿防老”观念的影响,大多数老年人觉得养老问题是家庭问题,普遍希望在家里养老。问卷中发现大多数老人对幸福院养老不适应而不愿入住幸福院。85%的老人认同只在农闲时到幸福院休闲娱乐,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老人农忙时或种地、或照顾子孙。另外,老人儿女普遍认为 “让父母住幸福院的,不是没有儿女,就是儿女不孝”,因此多数儿女反对老人入住幸福院。老年人经济收入以自己劳动收入和子女赡养为主,靠老年补贴次之。经过测算一个老人入住幸福院需要缴纳的最低费用要200元左右,其中不包括穿衣、医疗等费用。因此,让老人拿出钱入住幸福院在经济方面还存在困难,有的儿女根本不会出资让老人入院。

  设立入住门槛,运营模式单一。建设农村幸福院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农村60岁以上老人有一个生活照料、休闲娱乐、精神慰藉的场所。但是,我县农村养老的重点和难点在困难老年人、空巢老人、独居老人以及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的养老问题。在上级政府顶层设计过程中,为了确保幸福院的老人能自助与互助,便于管理和服务,将失能、半失能、身体状况差、经济状况差的老年人排除在外,恰恰是这部分人最有入住幸福院的愿望和需求。老人入住幸福院的首要原因就是身体衰老,生活不能自理,没人照料,希望在幸福院得到照料。身体条件好,经济条件相对好的老人往往不想入住幸福院,仅仅参加一些娱乐休闲活动。这就造成了“想入住的住不进,能入住的又住不了”的局面,导致幸福院入住率低、床位闲置问题。据统计,我县享受低保的60 岁以上老人3503人。解决这部分老人的养老问题是关键。

  3.政府支持不足,政策不完善。我县农村幸福院管理未得到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应有的关注,群众普遍对人口老龄化认识不够,在敬老养老问题上缺乏主动性。互帮互助的幸福院管理模式与经济发展水平、资金投入程度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状况紧密相关,受到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制约。部分街镇或村集体为了争取补贴政策,只是在建设方面投入了部分资金,在运营管理服务方面投入少或没有投入,仅仅依靠县财政的运营补贴。对幸福院主要采用以奖代补的形式支持,一块是建设资金,每处幸福院补助建设资金18万元;一块是运营资金,每年补贴运营经费2万元,运营过程中容易出现资金短缺情况。目前,我县虽然已经出台了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以及具体的实施方案,但这种意见和方案还没有细化,还不够完善,不能落实到位。比如,对农村幸福院的机构性质不能明确,无法进行登记,明确法人主体;针对幸福院的水费、电费、数字电视收视费等还没有减免政策;没有制定出台幸福院管理规范、服务标准和评估监督机制。

  四、优化幸福院管理服务水平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政策创制,建立长远发展机制

  进一步发挥政府在社会养老事业中的主导作用,把农村幸福院建设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制定符合我县实际的农村养老政策,建立完善幸福院运营工作机制和保障机制,为农村幸福院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一是探索按照公益类社会组织样式,对农村幸福院进行注册登记,明确法人主体。进一步完善农村幸福建设标准和验收标准,细化建筑面积、房间、床位数、设施配备。按照老年人特点,合理规划设计房屋,建立无障碍设施,完善生活、娱乐、医疗、健身、精神慰藉配备设施,加强幸福院环境绿化和卫生保洁。二是完善规章制度。全县统一制定入院登记、互助公约、管理、饮食、卫生、安全、财务等规章制度,要求各幸福院按照实际要求相应制定实施细则。建立健全入住协议、入住老人统计表、全县60岁以上老人信息数据库以及日常活动记录。三是统一入住要求。要求入住幸福院的老人必须年满60周岁以上,经个人申请、子女同意、健康查体、签订协议后入住,也可白天休闲娱乐,明确和告知老年人的权利和义务。鼓励分散五保供养对象优先进入幸福院集中供养。四是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制定农村幸福院监督检查细则,确定检查标准、内容、形式和办法,定期不定期进行抽查,对幸福院实行星级评定,县财政在落实资金上按星级等次通过以奖代补方式,给予分类补助。发挥街镇、社会、媒体、群众、子女监督制约作用,公开举报电话,加强对入住老年人的回访,提高管理服务水平。五是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农村幸福院投入自然增长机制,纳入县、镇街两级预算,运营补贴资金按照市、县、镇三级1:1:1的原则列入预算,对达标幸福院一次性补贴运营资金3万元。补助资金由财政部门根据民政部门提供的人数和既定的标准,纳入财政预算,建立资金专户,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对 60岁以上低保对象、丧失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高龄老人、以及失能、半失能的困难老人入住幸福院,政府应给予适当生活补助。大力发展院办经济,开辟园地种植瓜果蔬菜,养殖家禽,提高集中生活对象生活水平。六是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产业。统筹养老服务业发展规划,逐步开放养老服务市场,形成市场导向、布局合理、供给平衡管理规范、健康有序的养老服务业发展格局,构建投资多元化、运作市场化、对象公众化、内容多样化、队伍专业化、监管规范化的养老服务体系。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通过公建民营、民办公助、项目委托、购买服务和以奖代补等形式,提高养老服务专业化管理和市场化运作。七是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社会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完善责任保险制度、老年人福利补贴制度、农村养老保障法及老年人权益保护法等。让一些符合条件的老人能够依靠低保、退耕还林补助、粮食补助、困难群众一次性生活补贴、老年人生活补助、高龄津贴补助、临时生活困难补贴救助、低收入群众临时价格补贴补助等政策补助颐养天年。

  (二)加大宣传力度,促进养老观念转变

  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关心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摆到突出位置。加强宣传教育,大力弘扬新时期孝道文化,在全社会形成以孝为荣,以孝为福,以孝为乐的社会风尚;宣传新的养老理念,转变传统观念,让老年人自愿去养老院,提高老年人入院养老的意识,消除传统思想和观念的束缚;大力宣传建设幸福院的目的和意义,以多种形式吸引老年人到幸福院相聚交流和娱乐。如:通过开办茶舍、说书、讲故事、开展文化娱乐活动等形式,带动老年人参加各类活动,增强老人们幸福院就是我家的意识。引导老年人转变生活观念,开拓新生活,培养新兴趣,提倡看书、练字、绘画、打拳、养花、健身等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加强法制建设,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加大对不赡养老人和损害老年人利益行为的惩处力度,在全社会形成爱好、敬老、助老、养老的浓厚氛围。

  (三)探索医养结合,实现老年人小病不出院

  整合资源,把农村幸福院与乡村标准化卫生室建设相结合,探索医养融合发展新模式。建议卫生部门在农村幸福院内设立医疗站点或设立医疗机构,审查合格后,纳入新农合医保定点。一方面,由乡村医生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强化医疗跟踪服务,实现医养结合;另一方面,在有条件的幸福院配备兼职医护人员,定期为老人检查身体。对入住老年人的健康检查和保健服务,并对老年人要建立健康档案,提供医疗护理保障。探索建立医养服务各项规章制度,深度推进资源整合、功能融合,按照试点带动、逐步推广的原则,确定试点幸福院,形成推动农村卫生、养老事业发展的整体合力。

  (四)发动社会力量,形成促进幸福院发展的合力

  落实《XX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的实施意见》政策要求,按照部门分工,落实好工作职责和优惠政策。水务、供电、广电等部门优惠水、电、暖、气、电视等事业性收费。整合财政、医疗、教育、体育等各种公共服务资源,教育部门组织学校到幸福院开展文体活动,体育部门为幸福院提供各类健身器材;卫生部门成立志愿巡诊队伍为老年人免费义务巡诊,讲解有关疾病预防保健知识;司法部门做好老年人的普法和维权工作;人社部门研究提供一定的再就业公益性岗位,专门用于老人日间照料服务。引导义工等慈善类社会组织关爱农村老年人,组织义工人员定期入户走访看望,解决老人的生活和精神慰藉问题。调动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及个人等多种服务资源参与养老服务。组织青年学生、党员干部和低保人员开展为老志愿服务活动。

农村管理调研报告12

  我从事农村中学财会工作已有近十五年,亲眼目睹了农村中学固定资产管理的过去和现状,从管理方法到管理模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可喜的变化,但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为此我也进行了深深的思考:

  近几年来,根据财政部门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要求,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已逐步开始走向规范化。首先固定资产处置日趋规范。根据资产报废程序及处置要求,报废的资产由财政资产管理部门统一安排,经过这几年的实施,校园能做到按照程序操作,自行处置资产的情况基本杜绝。其次固定资产使用率提高,固定资产实行信息化管理后,以资产的登记情况作为下一年度的预算依据,资产的使用受到学校的重视,学校资产购置逐步趋向理性,校内资产闲置率下降。再次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延长,这是各方思想意识略有提高的体现。

  (一)家底不清。

  很多学校账实不符及账账不符。账实不符主要原因:一是保管人员更换时,交接手续不完善,造成资产的流失和账目不清。二是资产使用者之间的调整、存放处室的变更等没有按规范程序办理,造成账与实物不相符。账账不符主要原因:一是因工程的竣工决算未完结而没有办理验收入账工作,形成账外资产,部分属于行政调拨的房屋等资产,由于没有取得相关的调拨凭证或者没有办理相关的手续,而且年代久远,无法找到经办人,造成入账不及时、不准确。二是设备购置、验收、资产保管、财务核算各项责任人各司其职,相互不通气,造成入账不及时。三是财务核算科目与固定资产管理明细存在脱节,使得财务核算无法按照固定资产管理的类别和数量进行,账账核对存在困难。

  (二)管理人员水平低,无专业素养。

  很多中学在安排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时,要么安排年龄较大、身体健康状况较差、综合能力不太强、文化层次较低的人员从事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其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差,工作效率低,要达到管理的规范性难度较大;要么安排年富力强、综合素质较高的人员兼职管理,但这些人员平时忙于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很少有时间和精力放在固定资产管理上,同样达不到管理的规范性。

  (三)教学为先,固定资产管理领导不够重视。

  领导的不够重视直接影响到农村中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实施的效果。作为教育部门,教学质量是生存的根本,很多中小学校的领导都把精力放在教育教学工作上,往往忽视了作为教育手段、工具的固定资产的管理。一些学校领导盘算的只是本单位的现金余额有多少,很少顾及固定资产余额,没有过问固定资产的保管和利用情况,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评比达标,盲目攀比,不管有用没用,你有我也有,争购高档设备和仪器,有的重复购置,造成固定资产的积压。

  (四)资产购置缺乏科学性。

  近几年国家对基础教育的投入逐年加大,农村中学对原有的教学楼、食堂以及电教化设备等大型硬件设施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修复、新建、购置,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学校的教学条件,以及为学校提供了较好的后勤保障,但由于各种原因,出现了一些重复建设、重复投资的问题,同时由于各校固定资产缺乏统一的管理,难以做到固定资产的整体规范,资源共享,调剂余缺,物尽其用,造成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低下。

  另外,很多学校不能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购置价格昂贵但使用效率极低的设备,造成功能闲置浪费;加之设备的日常管理维护不当,使用人员缺乏正确的操作知识,设备的使用寿命缩短,也形成浪费。更有甚者,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评比达标,不依照实际工作需要,甚至是盲目攀比,贪大求全。有些项目建设不从实际出发,花钱不少,作用不大,形同虚设。

  (一)摸清家底。

  一是设置资产的明细核算科目,使其与固定资产管理类别相符,加强财务核算和固定资产管理的一一对应性,便于财务账与资产账的账账核对。二是加强条形码的管理。扩大扫描机的配置范围,同时,建立资产跟踪、资产处室变更、资产处置等相应的管理制度,保证固定资产信息化数据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三是进一步明确校园无形资产、房屋及建筑物的核算,彻底摸清家底。

  (二)领导一定要高度重视。

  领导重视是工作高效的保证。首先成立资产管理领导小组,由主管领导、采购、保管员、财务组成,避免推诿、脱节等现象,督促相关部门建立和健全固定资产购建、保管、使用、维护和盘存等制度并贯彻落实。其次要安排有能力、有水平的专职人员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注重本单位资产管理人员素质的提升,充分给予各种培训机会。再次建立固定资产的奖惩制度,对于固定资产管理的`情况列入年度考核奖评中,鼓励先进,促进后进,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除此以外,还要加大宣传力度,实行全员管理。

  (三)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保证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顺利、高效的开展。借鉴图书借阅的经验,针对流动性比较强的资产及损坏率较高的资产,实施卡片跟踪制;借鉴入门卡管理理念,针对公用处室资产,实施入门登记制。卡片跟踪制,即每个可流动资产及维修率较高的资产配置资产使用登记卡,该卡随资产流动而登记,有条件的学校可进行数字化管理,对于使用超过期限的资产设置警报装置,

  提醒管理员进行催还,对于维修次数超过计划数的资产设置报警,提高使用者的保管意识。

  (四)培养具有专业素养的管理人员。

  在学校应设置资产会计岗位,对于固定资产管理员有专业知识的要求,至少要求有相关经验,如仓库保管或档案管理经验等。还要对资产管理者进行全面培训。建议国资部门将固定资产管理的法规、程序、方法、要求作为培训的内容,并将培训内容编制成考核大纲,对于各位参加培训的人员进行岗位考核,考核通过者持证上岗。

  (五)科学合理的进行固定资产购置。

  学校要根据每年度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为校园的资产管理者提供设施设备配备的建议和指导,将耐用的、实际效果好的设备介绍给学校,对效果不佳的、容易破损的、不易管理的设备不予接受申请,要综合各方面情况进行优化购置。(蒙城县赵集初级中学李兆军)

  参考文献:

  1、李亮华、胡兴华。《浅议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

  2、史少华、徐伟侠。《论加强固定资产理工作的方法和对策》

农村管理调研报告13

  村级“三资”管理工作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农民群众关心的焦点,也是农经工作的重点,它直接影响农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是农村社会安定、稳定的重要因素。自20xx年实行“村财乡管”,20xx年推行委托代理以来,其作为一种新型的农村集体财产委托代理管理模式,在保持村集体财产所有权、审批权、使用权和监督权不变的前提下,由街道农经办对村级资金和账务实行双代管,村级所有会计事项由街道进行代理,使分散管理、各自核算的村级财产管理转变为集中统一核算的管理模式。

  一、主要做法

  (一)全面实行农村集体财产“委托代理”。从20xx年7月开始,在坚持集体财产所有权、使用权和管理权不变的前提下,按照统一票据管理程序、统一报账程序、统一操作程序和统一财务处理程序的要求,对全街道13个社区,101个居民小组的村级财产核算等业务由街道(社区)会计委托代理服务中心进行委托代理,各社区、居民小组只设一名报账员,负责本社区、居民小组财产、单据等财务管理工作。

  (二)建立健全农村“三资”管理规章制度。x街道坚持以制度管人、以制度办事的原则,先后制定了《x街道集体经济财务管理制度》、《x街道集体财务管理流程图》,《x街道“三资”委托代理管理制度》,以上制度和管理方法从民主理财、收支管理、用款审批、财务公开、票据管理等一系列方面作了祥细明确的规定。结合农村实际,街道农经办统一制作了村级公务招待费用报销单封面,村组务工报销单、村(组)集体用款申请审批表,自办伙食购物清单等进行票据规范。

  (三)严格制定日常开支审批制度。严格执行支出管理,实行报账制统一管理,按照“分级审批、分级监督”的原则逐级审批后方可报销。针对实际,我们在村级财产管理中实行“双签制”“联合审批制”“四级审核办法”的管理新举措。“双签制”,就是在居民小组支出中除需具备一般要素外,还必须实行书记、主任两支笔会签。这样就有效的避免了“一言堂”现象。“联合审批制”,就是根椐资金使用大小,按权限实行村级负责人,街道领导分级联合审批的制度。“四级审核办法”就是书记、主任双签,监委会审核把关,街道纪工委监督,代理中心审核。通过这些新举措的贯彻落实,较好的提高了我街道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工作的整体水平,基本形成“村财、民理、街道监管和组财、民理、社区监管”的管理体制。

  (四)发挥“民主理财、民主监督”的作用。为认真执行财务监督,每个社区及有收入的村小组选任3-5名的村民主理财小组,民主理财的程序为:事前参与、事中监督、事后检查。特别是村内农田水利建设、修建和维护村级道路、植树造林、村庄建设与整治及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决定需要兴办的其它集体生产、生活等公益事业项目,要积极参与,提出意见和建议。在财务事项进行过程中,要切实履行职责,仔细监督财务事项的每一个环节和步骤。在财务事项完成后,认真进行检查,查阅财务会计凭证、账目、报表、财务公开等财务会计基础资料,听取群众的意见,解答群众提出的问题。一般事项民主理财小组应根椐经济业务量多少按月或季开展理财活动。重要事项应随时发生,随时理财。审核结束后,民主理财小组长要将活动内容记录在《民主理财记录薄》上。此外,结合村干部换届,组织对村干部的任期和离任审计。审计内容主要包括集体资产的管理使用、财务收支以及要求审计的其它事项。

  二、农村“三资”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够统一。少数村干部对村财街道管一直存在模糊认识,认为村财街道管是削弱了村级权力,有一定的抵解情绪,工作不配合,还有的村认为已经村财街道管了,与他们没有多少责任了,对村级财务抓的力度轻了,特别是对居民小组的财务一是认为没有什么收入,有点荒山、荒坡、荒地也比较偏僻,不会变成什么资源,就放松了对这些资源的管理,一旦出了什么问题,也认为不是自已造成的。

  (二)村组干部人员素质有待提高。村组报账员多身兼数职,均是半路出家,财务知识匮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票据的合规、合法性进行正确的职业判断。有的村干部仍保留传统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缺乏开拓创新精神和发展经济的办法。

  (三)报销单据制作不够规范。少数村组报账员财经纪律意识谈薄,财务管理制度比较松懈,财务报销制度不够规范,单据审核把关不严,经办人,证明人手续不全。

  (四)民主理财小组发挥作用不大。少数村民主理财小组不是经群众大会或群众代表大会选举产生而是经干部指定,个别村甚至没有理财小组成员,村干部直接担任民主理财小组成员,使民主理财失去本身存在的意义。少数民主理财小组成员文化水平低,财务水平有限,不按规定理财,不认真审查单据,不认真履行职责,对工作不负责任,没有起到监督的作用,民主理财活动不正常,不严肃。少数村不按期开展理财活动,有的干脆由村干部代签,其监督过程只是走过程流于形式。

  (五)集体水面、果园、山林等进行发包民主程序不到位。少数村组在处理群众关心的重大事项时,一事一议程序落实不够到位,没有严格遵行“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处理,损害了大多数群众的利益,容易引发一些矛盾热点现象发生。

  (六)村级财务公开需要进一步落实到位。虽然省、市、县、街道对村级财务公开的内容、时间、地点、形式和程序都有明确的规定,但少数村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打折扣。有的村组不按时及时公开,有的村组只是重公开,不重效果,内容形式空泛,没有让群众真正了解到财务公开的实质内容。

  (七)街道代理中心自身存在的困难。一是工作经费无保障,《云南省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机构及人员管理暂行办法》相关条例有要求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机构正常运转所需经费由县级财政部保障,但没有得到落实,所以运转所需的`打印费、设备维护费、下乡车旅费等难于得到保障,工作真是举步维艰;二是工作量大,但人员少制约会计委托代理工作,13个社区,101个居民小组的账目由街道代理中心进行代理服务,由于代理中心是挂靠农经站而成立,并没有成立单独的运行机构,农经办还要承担土地流转及纠份调解、数字乡村等一系列工作,如此大的的工作量,导致会计工作衔接不上,从而在整体上影响了对村财的监督与管理工作。

  三、完善“三资”管理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抓好政策宣传,提高思想认识。采取警中培训和分散培训,以会代训和下村指导为主要手段,加强对村组干部廉洁自律、报账员业务知识等方面的培训,使各级党员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从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减轻农民负担,维护集体和农民的利益,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高度来认识村财乡管的重大意义,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抓好财务公开、健全监督机制。抓好财务公开,是加强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和强化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有效措施。各村组一定要履行好工作职责,规范财务公开制度,按时采取张贴等形式在三务公开栏上进行张榜公开,及时对村民提出的质询进行解释,从源头上杜绝因财务公开不清引发的的各类矛盾纠纷。此外,应加强民主理财小组建设,让其发挥作用。

  (三)抓好“三资”清理和村干部离任审计。在村干部离任审计中,要对本届任职时所经办的财务进行认真清理,按照“三清三查”的要求做好村干部离任财务审计工作。即:清理各项往来,审查债权债务是否明确;清理发包款、租凭款、拍卖款等,审查资金用途是否合理;清理历年遗留的财务问题,审查有无违规违纪行为。在此基础上,对村级固定资产、债权债务等进行登记造册,由村委会负责人及财务人员签字盖章后,移交村委会档案管理。

  (四)抓好收支管理。一是严格票据管理,定期将已使和末使用的票据进行清查,对开出的票据做到票款同行,及时入账用票据管收入。二是严格奖惩制度,对已实现的收入拒不缴入专户的,要及时查明情况,按照有关规定追究当事人责任,并严肃处理。三是加强支出管理,支出单据必须是税务部门或财务管理部门统一印制的专用报销单、证明单、收条等,不得以白条或不规范的凭证入账,严禁无票据付款。对每张支出单据,都应对其真实性、合理性、合法性进行严格审核,不符合要求的单据坚决予以退回,做到“五不核销”,即:原始凭证要素不全不核销,不是正规发票不核销,单据没有经办人签名和注明用途的不核销,单据末经相关人员审核的不核销,违返有关财务制度的不核销。

  (五)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管理水平。针对少数村组报账员素质偏低的实际,一方面应加强对他们的辅导,在报账时及时对单据及流程方面的错误进行认真细致的指正,并告诉其改正方法。另一方面,应当鼓励报账员提高自身整体素质,有条件的鼓励其进行继续再教育提高学历。此外,应适时的组织相关的培训,及时为报账员充电,适当考虑增加报账员的补贴,让其工作无后顾之忧,更尽心尽力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六)加强协调配合,争取各方支持。建议“三资”委托代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使《云南省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机构及人员管理暂行办法》关于财政部门应提供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机构正常运转所需经费落到实处。横向加强与财政部门的沟通,纵向积极与上级汇报,争取在人员上给予一定帮助,创造一个和谐的外部环境,树立部门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的良好形象,强化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着力把问题转变为思路,把思路转化为典型,把典型上升为模式,把模式普及成常式。

  (七)继续落实村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及征求民意制度。各村组重大项目、重大活动和公益事业项目的规划建设,涉及人民的其它事项,必须坚持集体决策和征求民意制度,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坚持事先征求、吸收合理意见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和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的原则,大力推进四议两公开的贯彻执行力度。

农村管理调研报告14

  20xx年3月份以来,结合农电配网工程建设,新沂市供电公司高流供电所对辖区内的400v及以下的农村低压电网也同时进行了改造,改造的重点是低压线路和接户线及以下的配电设施。

  一、农村低压电网改造和接户线改造对改善农村用电环境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20xx年以来,新沂市供电公司高流供电所积极贯彻落实江苏省电力公司农村电网建设计划、规划会议精神,努力为地方“新农村”建设事业提供电力保障,通过努力,该所共完成了79个新农网单项工程的改造和6580余户的农村低压接户线的改造工作。

  1.供电质量的提高

  在实施低压电网改造后的高流镇高程村,笔者看到:崭新、整齐的塑料计量箱换去了昔日锈蚀、破损的铁皮计量箱,过去,缠绕在低压接户线和套户线上的广播线、有线电视线、电话线等不见了,映入眼帘的是规划整齐的低压线路。该村党支部书记徐佃松告诉笔者说:通过供电所的线路设备的改造,供电质量都得到了提高,如今,我村的1400余户用电家庭,70%以上的家庭都用上了电炊具或安装了空调等,电力的发展给我们农民带来的不仅是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生活水平的提高。

  2.低压线路损耗率明显降低

  笔者对高流供电所实施农网改造后的部分低压台变的线损率进行了调查,改造后的台变的低压线损率比改造前有了明显下降,以下是部分改造的台变改造前、后的低压线损率对照表:

  通过以上部分台变改造前、后的低压线损率的比较,改造后的低压线损率明显低于改造前的低压线损率。

  3.电压合格率有明显的提高

  笔者通过调查、统计了解到:通过低压电网和接户线改造,电压合格率有了明显的提高,例如大街北变的`电压合格率,改造前10月份的电压合格率为:96.03%,通过户表改造,20xx年1月份的电压合格率为97.52%,改造后比改造前提高了1.49个百分点。

  通过对低压电网和接户线的改造,其台变的电压合格率、线路及设备的安全等都得到了保证,用户的安全用电有了保障,用户从低压电网和接户线的改造中得到了实惠,满意度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农村低压配电系统运行的现状

  在对农村低压线路和低压接户线及以下的配电设施的改造中,目前,大多采用的是“一户一表”改造法(即将低压接户线、计量点直接延伸到用户),改变了以往的计量集装模式。通过一年多时间的实际运行,笔者发现:农村低压线路和低压接户线及以下的配电设施(“一户一表”)改造后,对电网安全运行、改善用户的电压质量和居民用户的用电安全等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其对农村低压配电系统的正常运行也同时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致使低压电网的供电可靠性下降。

  现阶段,农村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方式一般采用tt系统,即:10kv配电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直接接地。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接到电气上和电力系统中接地点无关的独立的接地极上。tt系统的故障特点是故障回路电流小,在自动切断供电前,局部故障不会扩大,不会转化为“死”故障,在短接地存在较大的接地电阻。tt系统的防护措施主要是采用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和过电流动作保护器。

  以往的电能计量集装模式的保护方式是:配电变压器低压出线处安装初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电能计量集装箱处装设二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用户进线开关处装设末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

  在采用电能计量集装模式下,当属于用户的线路发生接地故障时,首先是装设在用户进线开关处的末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动作,进而是二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动作,最后是安装在配电变压器低压出线处的初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动作,上述的运行方式,在用户发生故障时,由此而引起的停电范围相对较小,故障点容易查找,维修方便。

  据笔者现场实际调查、走访发现,当前农村居民用电的状况是:用户的末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安装率低,已经安装的,有的损坏退出运行,有的因为用户家中线路老化,引发末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频繁动作,用户自行、人为的将其退出运行,目前,农村居民用户的末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实际安装运行率仅在10%-30%之间,有的地方甚至更低。

  三、“一户一表”安装模式对当前低压电网运行的影响

  在采用“一户一表”安装模式下,取消了原有的二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中间保护),当属于用户资产的用户室内线路发生接地故障时,由于末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安装运行率低,且无中间环节的二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往往引起配电变压器低压出线处的初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直接动作跳闸,由此而引起的停电范围扩大,故障点查找难度增加。笔者遇到的一个事例是:某台变的一个用户家庭用的潜水泵电机接地漏电,引起配电变压器低压出线处的初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动作跳闸,造成该条400v线路的180余用户断电,用户故障报修、投诉电话不断,而维修人员只好一根根杆塔、一处处t接点、一个个用户排查,花费3个多小时,才查找到故障点,恢复了送电。真的是既增加了维修时间和维修四、“一户一表”安装模式对当前低压电网运行影响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依据gb13955-《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和运行》、dl/t499-《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第5部分“剩余电流保护”、dl/t493-《农村安全用电规程》等的相关规程规定:农村tt系统台区必须安装剩余电流总保护,对于供电范围较大或有重要用户的农村低压电网可增设剩余电流中级保护;

  农村供电所要加强农村安全用电知识的宣传普及,指导和帮助农村客户正确安装使用剩余电流末级保护装置,发现客户内部漏电故障要及时督促整改,对拒不整改导致上级剩余电流保护装置频繁动作或无法重合,影响其他客户正常用电的,将该客户有关电力设施退出电网,直至故障排除。

  因此,笔者呼吁:在现行的配电系统运行模式下,尽快贯彻、落实江苏省电力公司《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剩余电流保护装置管理的通知(苏电农〔〕925号)》文件精神。提高用户的末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安装运行率,降低故障影响的范围,提高供电可靠率。同时加大电力设施保护和安全用电知识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用户的安全用电意识:安全用电,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农村管理调研报告15

  积极稳步加快小城镇建设,是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全面实施农业工业化、农村城市现代化的客观要求,更是破解“三农”难题的重要举措。建设好一个小城镇可以带动一批产业,振兴一地经济,富裕一方群众、文明一个区域。建好农村小城镇为提升农村经济,推进农业产业化深化升级,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实现农业现代化创造了有利条件。对扩大农业的土地经营规模,加快第三产业发展,节约农村用地,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富裕程度,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产品加工,促进农村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开拓农村市场,刺激内需都有明显作用。xx办事处城镇化水平较低,辐射力、集聚效应差。因此,研究、探索我办事处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制约因素、潜在动力和政策措施显得尤为必要。

  一、城镇基本情况

  目前,xx办事处有10建制村,其中有3个为全旗“50强村”,10个村总面积为239.4平方公里,居住人口1.6万人,规模最大的是全胜村,面积49.84平方公里,居住人口1608人,最小的是德富村,面积为11.53平方公里,居住人口586人。在各村建设中,除德富村,因地域、资源的特殊原因,发展缓慢,其余各村建设自20xx年以后发展迅速,以双花村、双胜村、义新村、xx村较为突出。通过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各项服务功能逐步提高。从服务功能和服务体系上看,xx办事处的城镇建设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比较落后。在党工委、办事处的高度重视下,加大了小城镇建设的投资力度及管理力度,使基础设施的建设趋于完善,服务功能得到了加强,但小城镇面貌和建设缺乏特色及个性,发展后劲不足,无持续发展的动力。其余村自上世纪90年代至今变化不大,服务设施及服务功能较为落后,小城镇面貌较差,农村居民的生产方式、质量、生活方式没有实质性转变,小城镇建设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明显。

  二、小城镇建设中的主要问题

  (一)建设体制不顺,资金投入少

  由于办事处体制原因,存在建设项目立项难或不予立项的问题,影响制约了小城镇的建设水平。另外,资金扶持力度不大,缺少基本服务设施的启动资金,城镇建设无法进行。

  (二)城镇规划编制滞后,执行不力

  没有进行详细规划的编制,规划不到位,具体表现为:

  1、由于城镇体系规划滞后,小城镇的发展及促进关系模糊,普遍只注重于本地的资源及环境的开发与利用,个别地方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谋求发展,城镇建设没有从经济、人文和环境等方面统筹考虑,政策及资金扶持没有重点,效果甚微,以致城镇建设后劲不足。

  2、有的虽然认识到规划对建设的重要性,但普遍存在精品及特色意识差,规划起点不高,缺乏特色,执行规划不力。

  3、规划实施无监督和管理机制,办事处没有专门的规划管理机构及人员,且管理人员偏少,水平不高,加上规划亦存在随意变动等诸多因素,使规划与实际建设偏差较大,影响了小城镇的建设水平,另外,办事处一级无专门规划建设管理机构,普遍为兼职管理,最终导致了规划与实施的分离状态。

  (三)小城镇建设资金缺乏,建设缓慢

  1、融资力度不够。xx办事处虽然有一些地方资源和特色,但受区位及地形因素的影响,其交通及对外服务、辐射作用较小,同时对资源的开发利用宣传力度不够,使融资力度弱化,建设资金缺乏,导致了多数小城镇投资与建设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2、投资单一。xx办事处非农业人口不足1000人,集聚及辐射能力较差;经济基础薄弱,持续发展的能力较差,而其投资主体主要为当地政府通过土地运作,争取上级资金扶持及银行信贷等模式,其建设资金十分有限,形成了一投资就负债,一欠债就无法建设,无法经营的现状。(四)小城镇管理编制不够,机构不健全

  1、管理体制不顺、资金不足。主要表现在政府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应有的.职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很多上挂部门对下属机构的人、财、物上收,造成小城镇的政府经济、社会管理职能弱化。

  2、小城镇管理机构不健全,人员严重不足,导致开展工作滞后。

  3、管理职责不够明确,管理不到位,没有明确的岗位责任划分及奖惩制度,因管理人员少,不能充分发挥管理和协调作用,执法范围及权限较小,较大地影响到执法水平和执法力度。

  三、意见和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对小城镇建设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相应的建设管理机构

  小城镇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由各级党委、政府齐抓共管。各级小城镇建设领导小组应由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总负责。办事处也应建立健全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的职能机构或派出机构,以便及时处理一些相关业务以提高办事效率及建设质量。

  (二)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合理确定小城镇布局

  应加快规划编制进程,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标准管理,在“提质”上做文章,尽快合理地确定小城镇布局及近期建设重点区域。根据城镇体系规划及近期建设规划确定的行政区划调整及重点建设和改造区域,各级领导应以大局为重,统一认识,为行政区划的调整及重点片区的建设创造条件,从而推动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集中力量和资金,重点突破,形成品位和特色,防止不讲条件的一哄而起,遍地开花的现象。把引导农村各类企业合理集聚,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社会服务等与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科学规划、全理布局,体现特色,规模适度,注重实效,完善功能,发挥作用。

  (三)培育支柱产业,形成地方特色

  把小城镇建设搞上去,经济发展才是小城镇发展的基础,是小城镇建设最坚强的后盾和活力源泉。因此,小城镇建设始终把发展经济,培植财源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小城镇建设必须突出发展特色产业,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了产业的支撑,小城镇发展才会有后劲和竞争力。

  (四)加大改革力度,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滤布在城镇建设中,要与时俱进、立足创新、积极探索,加大改革力度。应深入研究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摸清对小城镇发展的实际需要和主导产业,并以此制定小城镇建设的计划和方案,做到有的放矢,防止出现为建设而建设的现象。小城镇建设要为农业产业创造适宜的软硬环境,为农业生产资料交易和农产品加工、贸易、运输提供便利的条件。同时,不断增强小城镇的吸纳能力,积极引导农民有序转移,推进农户承包地使用权流转,促进农业的规模化经营。

  (五)大力推进小城镇的经济结构调整

  加大城镇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要以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农业提供产前、产后服务的产业为主导,大力发展农副产品精加工业和农产品专业市场,重点扶持一批利用本地资源带动农业发展的龙头企业。

【农村管理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农村饮水调研报告05-21

农村个人调研报告12-18

农村发展的调研报告12-05

乡镇农村调研报告11-30

农村安全调研报告07-23

管理调研报告12-21

农村小学教学调研报告06-09

农村养老问题的调研报告04-10

农村调研报告范文实用02-21

农村卫生调研报告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