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作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学生作文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学生作文 篇1
春天里,小草坚持地破土而出,是因为它奋斗过;天空中,雄鹰自由的展翅飞翔,是因为它奋斗过;贝壳中,珍珠毅然的华丽出场,是因为它奋斗过。奋斗可以使一切坏事变为好事,奋斗是青春的魔法棒,它让青春美丽。
为了事业奋斗,不死不休。沙漠中,平沙莽莽黄入天,有这样一个人,他为了国家,为了事业,为了心中的一份责任,入住沙漠十余载,潜心研究原子弹与核武器,在他回到妻子身边没多长时间就因病去世,他就为事业奋斗,不惜一切奋斗着的人—邓稼先。他当之无愧于英雄二字,他所有的成就,为之付出的汗水都没有白费,皆因他奋斗过。邓稼先,他用奋斗开启了科技之门。
为了抗癌斗争,死而无憾。
还记得那位被称为“抗癌斗士”的埃里克.尚托了吗?还记得他是怎样坚强地走过来的吗?他是一个真汉子,在检查出自己身患癌症后,他依然选择了体育长跑,他曾经说过:“我还没死,就应该抗癌,就应该奋斗地为国家做最后一份事。”他作为体育运动员,他是成功的;作为国家公民,他是合格的;作为抗癌斗士,他是骄傲的。埃里克.尚托,他用奋斗奔跑出生命之路。
为了大爱奋斗,心甘情愿。
白芳礼,一位用奋斗书写大爱的老人,每天骑着破旧的三轮车辛苦的为了贫困学生攒钱,有时在大雨天也要为别人看车才掐几分几角,少得可怜,但他却每月会拿出几百元捐到希望小学,他希望孩子们都可以获得知识,所以他奋斗着,拼搏着。是大爱在坚持着这个老人奋斗着。白芳礼,他是中国最美的老人,他用奋斗点燃了孩子们的希望。
纵观世界,有多少的.人为了生活、梦想、工作、学习而奋斗着,可是也会有一些人承受不住命运的鞭策而想到轻生。米兰.昆德拉说过:“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的确,只有我们经得起命运的打击,都会在打击下蜕变,要永远记住:赿挫赿勇,努奋斗吧!要打败命运的不堪!
青春中的我更应奋斗,为了不负父母的期望,自己的梦想,奋斗化笔,在青春上写下最美丽的华章!
评语:文中的例子不是证“奋斗的青春最美丽”而是“奋斗的人生最美丽”
中学生作文 篇2
晓色中,事过境迁,明明感觉你就还在眼前,伸手去触碰的时候,你却又烟消云散,仿佛你就从来不曾存在过。
——题记
“晓色云开,春随人意,骤雨才过还晴。古台芳榭,飞燕蹴红英。舞困榆钱自落,秋千外、绿水桥平。东风里,朱门映柳,低按小秦筝。”
“你看那里,那片云真像是一只小绵羊。”小男孩头也不回的说,他的小伙伴也转过头盯着天空说:“才不是那,明明就像是一只小狗嘛。”“不,不是的,就是像小绵羊嘛。”小男孩坚定的说。“不不不,就像小狗。”小伙伴争辩道。“小绵羊!”“小狗!”“小绵羊!”“小狗!”………
两个人在山腰上扭在一起,并没有真的打架,而是抱成了一团在草地上滚成一团,笑着、闹着、争辩着。谁也没有注意到那片云早已被风吹散了。
小伙伴是小男孩唯一的朋友,而小伙伴的朋友也只有小男孩一个,仿佛他们的童年只有彼此一样。其实并不是小伙伴找不到朋友,而是小男孩,没有人愿意和小男孩做朋友,因为小男孩性格孤僻,做起事来像一个小女孩一样,而且爱哭鼻子,更重要的是——他是被别的家长用来说:“你看看人家多听话,学习又好,你那?”的那种存在。没人愿意和他一起,除了他的`小伙伴。
两个人玩累了,默契的站起来,夕阳以降到了山脊。两个人踩着彼此的影子,无异于这世间最美的画面。
“多情,行乐处,珠细翠盖,玉聘红缨。渐酒金榼,花田蓬瀛。豆蔻梢头归恨,十年梦,屈指堪惊。凭阑久,疏烟淡日,寂寞下芜城。
或许时间过的真的太快了,转身的时间,拉着手奔跑在夕阳下的小伙伴,再回头以由一个小女孩长成了一位翩翩少女的摸样。
因为没有在一个班里,小男孩每天都会站在他的教室外等待,他的同学也会打趣的说:“还不快点,你的青梅竹马都快等急了哦。”她只是笑笑,也不知道算不算默认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两个人的话也越来越少,只是莫名的走在回家的路上。男孩已不知多久没再牵过女孩的手。有时也会有别的男生趁他一个人的时候,威胁他离女孩远点,但他也是什么也不说,面无表情的站在那,恼羞成怒的他们有时也会给男孩施以拳脚。
当女孩问起他的伤痕的时候,他只是说摔了一跤而已,没关系的。还是沉默的走在回家的路上,女孩突然哭了,大叫着说:“笨蛋,你个大笨蛋。!”就转身跑了。男孩很惊慌,但不知道该怎么办。
男孩已经三天没见到女孩了,男孩依然每天去教室找女孩,可是怎么也找不到,人仿佛消瘦了许多。
就在男孩手足无措的时候,女孩主动找到了他,什么也没回答,只是将男孩带到了小时候一起看云的山坡上,就在出校门的时候,女孩拉着男孩的手,不顾门卫的呵斥,飞一般的跑出了学校,那么果断,又那么决绝,仿佛再也不会回来一般。到了男孩才发现,女孩早已哭的面带梨花,女孩只是盯着男孩伤心的说:“我明天就要走了,搬到很远的地方去,可能再也不会回来了。”男孩却笑了起来说:“放心吧,小女孩长大了,要飞走了,但我不会因为她的离开而难过的,因为,我觉得这十年的陪伴已经足够了,谢谢你的陪伴。”可是他的心里却在呐喊:“别走,为什么要这样?可不可以不告而别,因为我怕,怕你看见我,伤心的样子!”
女孩强忍住了泪水,止住了啜泣,笑着抹干眼泪说:“对,我也不会难过,或许时间能冲淡一切,但你留下的痕迹,却永远也不会磨灭。”
和男孩比起来,此刻影帝又算得了什么那?
开着女孩离开的背影,直到看不见了,男孩也还没有离开,但他的泪水还是忍不住的滑了下来,他哭了,哭的那么无声,有那么强烈。
爱,如花,花凋落;是雾,风吹雾散,永远经不住的——凉。
中学生作文 篇3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作文是衡量其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在教学实践中,常听有些中学生说:"我就怕作文,一提笔就头疼,总觉得没东西可写。"有的干脆说:"我真不知道该写什么,从何写起"。有的学生作文虽然也交上来了,但仔细一看,刚开个头,敷衍几句,就草草收场。内容空泛笼统,材料陈旧,改头换面,东拼西凑……如何指导初中生写作文?这确实是很多中学老师深感头疼的事情。如何指导初中生,让这些刚刚踏入中学校门的孩子们写出一篇像模像样的作文,确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在十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我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重视积累打好基础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泉,阅读是作文的基础,作文要在阅读中吸取养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古人这些总结,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阅读、积累"在写作中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对刚刚踏入初中的学生来说,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多侧面、多角度的小练笔,任意选取一个小片段,由于内容短小、选材自由,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所以比较受学生欢迎,同时也从多方面积累学生的素材。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对百草园景物的描写有一特殊句式"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我让同学们仿写,由于同学们已学过且对课文理解的较深刻,所以多数同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再如教材中有许多地方给学生流下了思考余地,教师要充分把握好教材,把空白留给学生,让学生的想象来补充空白。如《珍贵的教科书》一课在叙述敌机轰炸后写道:"我两耳一阵轰鸣,就什么也不知道了……"省略号省略了我昏迷以后指导员护书的经过,我让学生加以想象并写下来,有同学这样写道:"炸弹在我身边爆炸了,弹片纷飞,眼看就要落到那捆珍贵的教科书上,那捆毛主席从印文件的纸里节省出来并印刷的教科书上,说时迟那时快,指导员一个飞跃,趴在那捆书上,那捆珍贵的教科书保住了,而弹片却穿透了指导员的胸膛,鲜血染红了那捆珍贵的教科书。",通过补写空白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而且也提高了学生写作文的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生有兴趣了,就可以循序渐进,进行"百字新事"训练、"剪报作文"训练等,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落实"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进而从多方面积累素材,达到"厚积而薄发"的目的。
二、创造情景、学会观察
什么是观察?所谓观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远"观"近"察",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并养成一种习惯。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有意识的指导学生欣赏、体会作者在文章中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技巧,并以此作为范文让学生进行仿写练习。记得20xx年冬天的第一场大雪,也正赶上上作文课,学生被漫天的雪花所吸引,时不时的往外探头,心思已不在教室内,这是一个"调皮"的同学诡异的说:"老师,我们不愿意写作文,咱们打雪仗好不好?"我灵机一动马上说:"好"!教室内立刻沸腾了,各个摩拳擦掌准备往外冲。这是我说:同学们,我先来朗读峻青《海滨仲夏夜》中的一段描写,再去好不好?教室内立刻鸦雀无声,各个激情昂扬非常专注的听我朗诵:"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接着我分析作者抓住了海滨夏夜的特色,用"橘红色"来形容晚霞,用"染成了红色"写海水的色彩,用"燃烧"一词生动的描绘了晚霞的情态。写出了晚上海滨的独特美景,使读者如临其境。为什么峻青能把海滨夏夜的景色写得如此逼真形象呢?是因为作者以生活为写作素材,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感受和思考,才把这一景色写活了。现在我们就走出教室去看、去玩、去感受,玩够了,闹够了,再静下来写一篇关于"雪"的作文。这次的作文写的非常成功,现摘录于下:"积雪有一尺多后,站在教学楼上遥望操场,象面对一面镜子,它照出了一串串快乐的脚印"。"龙爪槐静静地迎着雪花,像撑起一把厚厚的大伞,为鸟儿留下一片觅食的空地"。生活是色彩斑斓的,只要不断的引导学生以自己独特的方法向生活投射自我的.眼光,他们就能感受到生活的独特,就能产生有个性的思想和独特的情感,就能用自己的话语大胆展示自己独特的精神世界,就能写出好文章。
三、贴近生活,亲身体验
马克思文艺理论认为:现实生活是文学写作的唯一源泉。学生作文虽然不同于文学创作,但习作也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环境,学生的生活越充实,作文内容就丰富,学生才能写出耳目一新的作品来。例如:写作文题目"记一次比赛活动",为了让学生们有内容可写,我举办了一次拔河比赛,当时的场面真令人激动,赛场上队员们汗流满面,一旁的啦啦队员喊的声音嘶哑,场下的观众心潮澎湃。赛后,同学们自动总结了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并主动写成文字,这次作文成功了许多。他们抓住了细节,写出了自己的感受,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像参赛的同学写自己比赛时的感受,啦啦队员写到自己眼看绳子一点点挪向对方,却无能为力,只得振臂呼喊,场下的观众则双手紧握,把心提到了嗓子眼儿,为本班默默的加油……正是由于在活动中学生们细心体验,写作兴趣才会浓厚,主动性也越来越强,促使他们去全面、细致、深入的观察、体验胸有成竹,写什么也就迎刃而解了。
"学无止境,教无定法"。在作文教学中,只要我们有意识的依据教材让学生积累素材,有目的的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从现实出发反映生活,就能解决写作中的"无米之炊"问题;学生就会由讨厌作文变为喜欢、热爱写作文,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提高作文水平的基础:素质训练
1.提高写作兴趣,培养写作情感
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开发智力的动力。因此,任何形式的教学都必须严格遵循兴趣性原则。只有当学生对写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时,快速作文训练才会有成效。心理学同时告诉我们,兴趣与当前的需要有关,因此提高学生写作兴趣的办法虽然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其中重要的一条便是向学生进行快速写作目的教育,如果学生认识了快速作文的必要性,他就会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另外,出作文题要紧跟形势,与时代同步,要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命题要尽量新,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学生有话可写。
2.积累写作材料
这一点要贯穿到整个快速作文训练的始终,但在基础训练阶段要重点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写作材料,再好的写作高手也难以完篇。因此,一定要求学生分专题记住;一些典型材料,譬如有关爱国主义,党的领导,尊重知识,改革开放,廉政建设,学雷锋等等,每个方面都要记住一两个典型材料。材料的积累,教师只能做指导,要让学生自己去找,不要全班统一,全班统一了,写作的论据就会雷同。所积累的材料要注意三点:一要典型,二要准确,三要记牢。要强调用脑记,要背,不能光靠笔记本。材料越充足,写作速度就越快。
3.丰富写作语言
如果学生语言贫乏,写作时搜索枯肠也找不到一句恰当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往往写了涂,涂了又写,就无法提高写作速度。如果词汇不丰富,写到中途某个字不会写或者没有一个恰当的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这样写作就会“卡壳”,当然也就达不到快速作文的目的。因此,写作语言的训练和词汇的积累是十分重要的。丰富写作语言的方法之一是,背书和加强课外阅读,书读得越多,背得越熟,作文就会越通顺,语言就会有文采,不会老说口水话。再就是指导学生学习群众生动活泼的语言,克服学生腔。另外,要指导学生积累词汇,词汇丰富,写起作文来就能得心应手,速度也就快了。
4.训练书写能力
书写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写作速度。因此进行快速作文教学,必须强化书写能力训练。作文不是书法竞赛,并不要求铁画银钩,但也不能龙飞凤舞,我们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把字写得清楚、规范、工整。具体做法主要是临摹字帖,每个学生应备有两本字帖,一本正楷,一本行书,先练正楷,后学行书,逐日临摹,坚持不懈,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总之,通过素质训练,要使学生想写作文,爱写作文,并且有东西可写,话写得通顺。
中学生作文 篇4
“刷刷刷”,苏道雪以特快的刀功切好了藵笊藤,又捣碎了栝荠草和芫蓠花。接着把藵笊藤给白衣男子服用,又把栝荠草和芫蓠花敷在了白衣男子的伤口上。很快,3天过去了,白衣男子痊愈了。这天,苏道雪趁着奶奶出门又去砍柴,想要看看白衣男子。不料,却发现他不见了,空空的稻草堆上只留下了1张纸条。
上面写的是:后会有期。
不知为何,苏道雪心里忽然有了一丝淡淡的舍不得。“没事,肯定是闲得太无聊,所以才会这样。”苏道雪完全忘记了十万两黄金的事情。
不对呀,苏道雪这时候才想起来,阿牛的.药材钱她还木有拿,算了算了,有点钱也不错,去拿钱吧。苏道雪刚走到阿牛家门口,阿牛就跑了过来,高兴地对苏道雪说:“苏道雪姐姐,这些草卖了十两银子,这是给你的六两银子。”“哦。”苏道雪拿了银子后就拍拍屁股走人。
这个时候,村里的一个人跑过来着急地对苏道雪说:“苏道雪,你怎么还在这里啊,你奶奶出事了。”“什么?奶奶出事了?”
中学生作文 篇5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10年来,由于广大语文教师的辛勤劳动,中学作文教学积累了许多可贵的经验,为进一步提高中小作文教学质量作出了新的贡献。但就大面积学生而言,其水平仍然是不能令人满意的,有些问题还相当严重。
从学生方面看
1、心理上。对于作文,学生普遍怀有程度不同的畏惧心理。“作文作文,听到就头疼”,怕写作文,又不得不写作文,背上了不轻的思想包袱。
2、内容上。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空洞的多、实际的少,半僵化的多、富有灵气的少,随大流的多、畅述个人观点的少,动辄编故事、说假话,这类作文约占一半以上;另一种是,能说真话、抒真情,但往往是苦闷、孤寂、失落、迷惘情感的渲泄,表现出一种青少年不应有的空虚消极心态,这类作文约占六分之一到五分之一左右。
3、结构上。多数学生硬套范文,死守模式,记叙文总是那么几大块,平铺直叙,不少人甚至写成了“流水账”;议论文脱不了惯常的三段论,比较机械、缺少变化。
4、语言上。大多数作文八股调、学生腔,青少年说成人的话,不自然,不活泼,缺少朝气和活力。普通中学许多学生的语言不过关,错别字不少,病句较多,词汇贫乏,文气不贯通;即使是重点中学,也有不少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不理想。近几年又出现了一个新问题:部分学生观念上的迅速更新跟语言表达能力的滞后产生了矛盾,语言跟不上内容表达的需要。有些学生囫囵吞枣地搬用新名词、新术语和港台流行歌曲中的某些词句,欧化的句式和朦胧的词语时有出现,搞得不伦不类,十分别扭。
后果是令人担忧的。现以1992年江苏省高考作文得分为例:一千份试卷的抽样结果是:记叙文平均分,理科为17.4分(满分为25分),文科为18.2分;议论文平均分,理科为16.7分(满分为25分),文科为15.4分。也就是说,作文成绩在60分至68分之间。浙江省平均分还要低。上了六年中学,最后作文只得了及格多一点的分数,这不可悲吗?要知道,上述两个省是文化教育比较发达的省份,平均分尚且如此,其他省份的成绩恐怕也好不到哪里去。
从教师方面看。
1、心理上。相当一部分教师视作文批改为一大包袱,费力多,见效慢,但又不能不改,无可奈何,精神负担沉重。
2、命题上。多数教师想出什么题就出什么题,计划性差,盲目性大;而所出的题目,多数不受学生欢迎。
3、指导上。教师在学生作文前极少作具体指导。讲评时的指导也多半是老一套,挑几篇好文章读一读,小结几句,就此了事;概念化地传授写作知识的较多,针对学生作文弱点作具体剖析的较少,有的教师甚至一学期不搞一次讲评,只给学生作文打个分,算作批改。失误的原因
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说,有以下四点:
1、领导思想的片面性
这一条是关键。两个问题值得反思:①过分强调统一性。统一本是件好事,但统一总是相对的,暂时的,特别是在作文领域里。世界的丰富性和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处理问题的灵活性。任何事物都有个“度”,超过了“度”,往往容易走向反面。多数领导强调文道结合,这是对的;问题是,有些领导常常按“左”的一套,把“道”强调得过了头,而且对“道”的理解只允许有一种,这就容易导致僵化、生硬,从而无形中造成了一种压抑的气氛,不利于师生双方智力潜能的充分开发。②过于追求高标准。“高标准,严要求”本身没有错,但“高”和“严”落实到不同学校的不同学生身上,应有不同的具体内容。有些领导,借古人
之口,强调“取法乎上”。殊不知,此话是对已有相当水平的文人说的,而中小学是基础教育,作文训练应从最基本的东西抓起。脱离大多数学生的实际,一味强调“上”,以获奖作文或中考、高考优秀作文答卷作为学生仿效的范本,这无异于拔苗助长。要知道,在一个拥有两亿三千万文盲、全民文化素质偏低的大国里,教育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高标准”与低素质之间的巨大反差,决定了必须从绝大多数师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出发去考虑问题。
2、教学内容的单一性
从课堂教学到课外活动(不少学校没有任何课外活动),教学的多数内容严重脱离社会生活实际,大多数学生只会从书本到书本,而对多姿多彩的人生和纷繁复杂的世界缺乏应有的体验,这就难怪学生的作文空洞无物、无病呻吟了。狭小的天地限制了学生的思想。
3、考试制度的禁锢
现行的'考试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造精神。考试作文题怎么出,教师就怎么指导,只要能考上学校就行。于是,小学瞄初考,初中瞄中考,高中瞄高考,路子越走越窄。为了适应考试要求,为了确保作文“基本分”,大多数学生的作文四平八稳,思想内容大同小异,基本格局千篇一律,形成了地道的新八股。
4、教师素质的偏低
全国有一批合格的、优秀的语文教师,但毋庸讳言,也有相当一批教师的素质偏低。他们缺乏系统的教育理论,动辄不自觉地违背教育规律,其中不少人自己从来不写文章,或写不好文章,却给学生规定了不少条条框框,甚至不按他们的路子写,就被认为不是好文章,这在小学阶段的作文中尤为突出。不少教师不是顺应青少年的心理,放手让学生愉快地自由发挥,而是用各种模式去束缚学生。比如,造一个句子一定要用多少个形容词;写参观访问的访问,一定要如此这般开头,不这样就得不到好分数。在作文中,学生自己真正想说的话不多,而他们不一定愿意写的东西又非写不可。难以言表的内心苦恼使许多学生在作文训练之初就失了兴趣,倒了胃口,对作文的畏惧心理也由此而生。
基本的出路
从1988年下半年起,国家教委从振兴中华的高度,明确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这无疑是一项宏伟的战略目标,但要真正落实到全国每所学校、每个学生,其间需要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把作文教学归入素质教育的轨道,是逐步改变现状的根本出路。这当中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我认为,至少有这么几条:
1、加强理论修养,尊重客观规律
从教育行政的各级领导,到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要认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马列主义哲学,坚决排除“左”的干扰,严格按认识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地制订教学目标,既正视目前中国的国情,又想到社会发展的需要,努力更新观念,重视发展个性。我们时刻不能忘记两条常识:第一,教育是科学,不按客观规律去瞎搞,断无出路。第二,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促进大面积学生的提高,是我们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只抓“尖子”,忽视多数,方向就偏了。领导认识对头了,教师水平提高了,就为问题的解决创造了前提;否则,一切都将落空。
2、经常面向社会,强化实际应用
中学作文教学的主要目的不是培养作家和小文人,所以应该使中学生从纯作文中解脱出来,联系现实生活,多搞应用写作,以适应现代社会多方面的需要。中考、高考的作文命题也应尽快朝这个方向转移,使作文反映生活,有益社会,而不是仅仅为了应考。这在近两年的高考作文命题中已有所体现,但所占比重较小,还需加快改革步伐。
3、狠抓语言训练,切实打好基础
不能眼睛朝天,把作文要求提得太高,而应面向多数学生的实际,先从基础抓起。错别字多,词汇贫乏,句子不通,就根本谈不上写文章。初中要巩固并逐步扩大识字量,努力消
灭错别字,同时积累和丰富词汇,并弄清句子最基本的结构,使之规范化。高中要在巩固上述成果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分析理解能力,逐步做到使多数学生的作文内容实在、感情真切、条理清楚。除生源很好的少数学校外,一般说来,在语文表达基本功尚未练好之前,不宜提出什么“逆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可以制订若干个训练阶段,一个阶段侧重抓好一种基本功,使之环环相扣,逐步提高。前一阶段任务没有完成,不要急于进入下一个阶段。
4、不断改进教学,提倡灵活多样
对中学生,特别是高中生,首先要理解他们,尊重他们,以极大的热情和耐心保护其写作的积极性。在教导学生遵守社会公德的前提下,要放手让他们讲心里想讲的话,写自己愿写的事,同时辅之以适当的技巧指导。教师要大力发扬教学民主,提倡师生相互切磋,允许作文形式不拘一格,鼓励学生形成个人风格。在教学实践中,以下几点要引起注意:第一,要妥善对待两类学生。课内的重点一定要面向大多数学生,少数“尖子”的训练则通过办文学社等多种形式,放在课外进行。第二,要加强指导的针对性。作文讲评应举中等水平的文章来解剖,通过讨论,寻求提高大面积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第三,要冷静对待别人的经验。对任何经验都要作具体分析,因为任何一种经验的产生都有它特定的条件;一定要从本地区、本校、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据实而思之,择善而从之,决不能生搬硬套别的模式。在教学实践中闯出自己的路子,才是一名脚踏实地的教师应取的态度。第四,要科学总结自身的经验。经过若干年的教学,每位教师都或多或少有自己的体会,其中有些是很可贵的;但显示教学成果的周期较长,所以决不要把零星的感想等同于经验,更不能急于事功,把仅在自己班上的某段时期内行之有效的做法轻易宣布为“××法”。真正值得推广的成功经验,必须以正确的教育理论作指导,并经多次实践检验,证明其有效。总之,应取科学的态度。
5、重视对外交流,引进新鲜经验
在认真总结、推广国内先进的作文教学经验的同时,要适当引进国外作文教学的好做法,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日本、美国、俄罗斯、新加坡和世界其他各国以及港台地区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经验,我们都应有所了解,否则,坐井观天,缺少比较,难以有大的发展。建议中央教科所能组织专人撰稿,分批介绍各国的作文教学情况,以供借鉴。
长期以来,我们忽视了对人的研究,更缺乏对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的深入探讨,在各种总结中,往往报喜多、报忧少,以致使涉及到大面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许多问题得不到及时而切实的解决,其中就有作文教学领域中的问题。我始终认为,一个能正视并经常反思自身弱点的民族,才是真正有希望的、拥有光明前途的民族;同样,一个能正视并致力于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教师,才是有良心的合格的教师。我们再不能漠视当前作文教学中存在的各种弊端了!作为一名身在教学第一线的普通教师,我愿与全国的同行一道,扫荡由于“左”的长期干扰而形成的做假人、写空文的恶劣风气,从基础抓起,从做人教起,为切实提高中学作文教学质量而努力工作。
写作是一种思维和情感十分活跃的创造性劳动,既需要通过观察去获取材料,通过想象去丰富材料,又需要通过构思,运用一定的表达技巧去结构和安排材料。但无论观察、想象、构思还是表达,都离不开思维。因此,要提高中学生的写作水平,必须将思维训练贯穿于作文教学的全过程,按照思维发展的规律,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到创造思维循序渐进地训练。
中学生作文 篇6
窗外的雨淅淅淋淋的下着,多情的雨丝和飞扬的风打湿了梧桐的叶子。一段熟悉的'故事像一首动听的乐曲,在我心里悄悄弹起。
在前一阵子期末考试公布成绩后,我的心情非常高兴,于是决定到公园里去散散步。一路上,花儿仿佛也在冲我微笑;小草也为我跳起了华尔兹……
突然,我看见了一个老乞丐,他的头发都拧成了小结,衣衫褴褛,连鞋子也是破的。反正今天心情好,一摸兜,给了他一元钱。等我靠近他,一股臭气迎风吹到我的鼻子中。我赶快把一元钱放到他身前的一个破碗里。
天有不测风云,忽然下起了倾盆大雨。这可怎么办啊?我仅剩的一元钱还给了那个老乞丐,只能跑着回家了。这是,后面传来了一阵呼唤:“小姑娘,小姑娘……”我回头一看,原来是老乞丐在叫我,只见他拿着一把伞朝我跑来。
虽然他的身上很难闻,但比起淋雨,我还是选择了,站在他的伞下躲雨。可还是有很多雨水打到我的身上,我抬头一看,原来是伞上破了个洞!老乞丐好像也发现了这件事,只见他把伞轻轻一转,有洞的那一面转到了老乞丐的那一边。雨水打湿了他的衣裳,空气中飘来了泥土的味道。
这一刻,我的眼角不知是雨水,还是泪水。
过了几天,我和朋友聊起这件事,她说道:“你给了他钱,帮助了他,他也帮助了你,这就是人间的温暖啊。”
【中学生作文】相关文章:
中学生作文01-29
中学生作文11-05
中学生作文01-29
中学生作文[经典]07-25
(经典)中学生作文07-27
(精选)中学生作文07-27
中学生作文[精选]08-03
中学生作文【经典】08-01
中学生作文【精选】07-21
中学生作文(经典)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