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作文

时间:2024-10-16 23:01:00 初中作文 我要投稿

【热门】中学生作文合集五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学生作文5篇,欢迎大家分享。

【热门】中学生作文合集五篇

中学生作文 篇1

  前不久,我在《楚天都市报》上看到这样一篇报道:武汉大学大二学生王正林因从小遭遇意外,失去了双臂。但他没有被伤残压倒,硬是用双脚完成了许多人用双手也做不了的工作。报纸上,王正林面带微笑,正用双脚飞快的敲打着键盘。我想,我们每个人的命运不一样,但不管顺境也好,逆境也罢,却要始终面带微笑去生活,做生活的强者。

  由王正林的事,我想到了我自己。我小时候出生在一个幸福的家庭,在父母的的关爱中渐渐长大。一转眼,我就上一年级了每天早上我都在父母的目送下高兴的去上学,放学后回到家里又有丰盛的菜肴等着我,日子过的无忧无虑。后来父母要去远方打工,开始我硬是要跟去:“你们走了我怎么办啊?”父母跟我说了很多好话,最后我眼里噙着泪水去送他们:“你们一定要早些回来啊!”

  在爷爷奶奶家里,第一夜我就偷偷的哭,直到哭累了才睡去。在学校里看见小朋友一个一个的被他们的父母接走,我想哭,但又怕别人笑话,就只好忍住泪水走回去。饭桌上,虽然香喷喷的饭菜摆在我面前,可我的喉咙里总是梗住的,怎么也吃不下。

  爷爷奶奶看见我这样,就常常安慰我。于是我渐渐的习惯了这里的生活,快乐又回到了我的身上,爷爷奶奶也高兴起来了。有时候我会接到父母打来的电话,在他们温暖的话语中,我更加努力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我有时在学校回收到父母来信,在他们无声而又满怀期望的话语中我找到了自信,坚信我自己能行。第一次寄出我给父母的回信后,我欣喜若狂,知道了世上的事并不难,只要你用心去做,成功就是属于你的。

  当我在学校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时,我的眼前就会浮现出老师教我们的“自尊、自信、自强、自立”,这八个字让我乐观开朗起来,让我既不自卑也不自负,在我成长的路上扫平一切障碍。

  再看一看别的人吧。有的人因为残疾了而自暴自弃,认为老天爷对他不公平。其实这样的人是最愚昧的,老天爷给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一样的重要的.是你是否是在利用这些宝贵的时间去锻炼普通人能做的事!

  比如像霍金,他的双手上只有两跟手指了,双腿又瘫痪了,只能坐在轮椅上。但他没有就这样被压倒,还完成了著名的牛津大学的学业。这一切都是一个残疾人做出来的成绩,我们完整无缺的人就不能这样吗?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是的,如果你面对困难临阵退缩的话,那么你就一事无成,只有用乐观而又积极向上的精神去战胜困难,这样才能走过生活中的风风雨雨。

  所以我们要笑对生活,做生活的强者!

中学生作文 篇2

  啊!森林里的鸟被捕了!还好“阿蓝”——一只蓝色的鹦鹉存活下来了。在“琳达”——它的主人精心的照顾下,阿蓝生活地不错,可惜不会飞。一个博士见了它,便带它去配种,出乎意料的是——却让阿蓝和“朱诺”(一只漂亮的鸟)在里约冒险了一次……最后,它们俩一起翱翔在蔚蓝的天空。 难道生活不就是这样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难免都会有一些挫折,但我们无论如何都要去勇敢面对。只有经历过一些小坎坷,才能使我们成长。如果阿蓝并没有去里约,经历大冒险,而是在家中当“寄生虫”,也许它就不能像鸟一样自由自在的生活。那它的生活将永远是单调无味的。它也永远看不到鸟的世界,被其它鸟当做“井底之蛙”。

  其实,在生活中没有什么事比登天还难。都说:“事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难道不是事实吗?只要你有勇气去尝试,相信“老天”一定会“照顾你”的。就像阿蓝,虽然阿蓝尝试过很多次,都失败了。但它为了救“琳达”英勇地再次展开双翅去援救,谁也没想到,那一次,居然成功了。人们何尝不是那样呢?——在几次失败后,不断积累经验,最后在失败中成长。这也是“失败是成功之母的一种含意。 如果不是生活的挫折,那现在的阿蓝也不会看到美丽的`世界,也不会让阿蓝长了许多见识。如果不是生活中的困难,它也不会飞翔。

  我们的生活就像这场电影,记载了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无论是什么,都使我们不断成长。

中学生作文 篇3

  大海广阔无垠,因为他珍惜每一条小溪;树叶发荣滋长,因为他珍惜每一缕阳光;群山连绵巍峨,因为他珍惜每一块砾石。

  珍惜会使生命精彩,正如海潮的大海,茂盛的绿叶和高耸之云端的高山。

  知足者常乐.足中正浸透着对已有一切的珍惜。只有在珍惜中,生命的乐趣才会得到淋漓尽致的诠释。只有在珍惜中生活才会溢满充实。只有在珍惜中心灵才能体会出身边的美丽。又何必让欲望迷住你的眼睛。

  有一个农夫临死前,他请来一位哲人并问他:我一身劳生草草,身心两疲,即还是一无所获,一贫如洗,我这一生是不是徒徒虚度?哲人只是微笑着说:如果我用万贯家财和你交换你的儿女妻子,你愿意吗?农夫很微弱但毅然坚决的说:我不会同意的。 哲人还是微笑着回答道:那你又何须苦恼呢?你拥有的是亲人的爱,他们是你最值得珍惜的东西。农夫释然的笑了,望着在一旁低泣的家人,微笑地闭上眼睛。

  农人最终懂得了珍惜的道理,所以他是在快乐中死去的。也许人生就是如此,得到的更多并非意味着真正的幸福,珍惜你所拥有的才是真正的快乐。

  也许正在此时,还有人在感叹上天的不公,报怨事与愿违。何不放下对不可及事物的执着,而去珍惜已拥有的珍宝呢?珍惜亲情,亲人的.关爱,那是世间最闪耀的珍宝;珍惜友情,朋友的友谊,犹如一泉甘露,是心灵里的一眼清泉,一池清凉;珍惜快乐,保持一颗年轻的心,快乐是生活的音符,是寒冬的一缕暖阳,是轻轻掠过心湖的一阵清风;珍惜时间,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珍惜时间就是延长了生命,何不珍惜时间完成更远大的梦想?

中学生作文 篇4

  写作是初中语文教学很重要的环节,但学生不喜欢写作也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也是如此。因此,本人认为语文老师应从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利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特别是要注重学生平时写作素材的积累,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古往今来,不乏名言佳句。然而促成佳句,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作文写作,对于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中考的意义,绝对无法轻视。故而写作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河山。顺应教学改革的步伐,作文教学对素质教育,特别是创新教育表现出极大的信心和热情,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实践,当仁不让地在语文教学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初中写作,作为日后文章写作能力培养的雏形时代,由不得我们不去正视。

  一、写作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一)、写作素材陈旧贫乏,没有新意

  多次的写作,使得大部分学生“囊中羞涩”,找不出一些新颖合适的东西来,使得学生本身对即时创作的文章都不够满意,写作热情降低。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却是脱离生活本源又没有养成阅读和写日记的习惯,使多数学生写作时面临缺乏素材这一难题。例如,在从事语文教学工作中,我就深深体会到:学生每次的作文从形式到内容基本上就是那几点司空见惯的东西来回复制,甚至几篇作文中内容相同只是题目不同而已。这就犹如蚕蛹囿于蚕茧之中,狭小的空间、黑暗的天地,使他们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境地,极大地束缚了学生写作能力与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提高。

  (二)、写作语言多是套话,不够丰富多彩

  因为学生缺乏写作的素材,而又不得不应付语文考试,所以造成了学生的写作思维定势和标准化。这样,味同嚼蜡的公式化语言就理所当然地充斥与学生写作之中。不仅内容的空洞无味,而且连模式都是一样。比如学生写作时总是按照“开门见山”、“末尾点题”等传统的形成了一种一成不变的良方。因此,在写作中学生都是一些套话,根本没有自己真正的语言,句子单一,没有色彩。

  (三)、缺乏独立的思考

  老师在课堂上进行写作教学时,学生总是在等待,却没有去思考。例如,在语文写作教学中,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讲的兴高采烈,但是学生确身在教室心在外。再者他们已经习惯了老师在讲,自己在听的传统模式,这也是我们初中写作教育中老师需要考虑待解决的问题,如何提高学生兴趣,互动课堂,让学生积极思考,把写作知识转化为真正的写作能力,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二、写作教学中素材积累的有效策略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很多学生怕写作文,常常为此苦恼。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要写好作文,语言材料和生活感悟的积累是基础,只有厚积,才能薄发。中学生积累材料,主要有以下途径:

  (一)、阅读和摘记

  这里的阅读不仅仅是指语文课内的阅读,主要还指大量的课外阅读.只凭借语文课内的阅读,是难以满足积累语言材料的需要的。

  ⑴、从课本中积累素材。

  教材中的选文都是文质兼美的经典之作。这些文章不论是从选材立意、思想情感,还是从表现技巧上看,都是中学生学写作文的蓝本。所以,认真阅读教材,充分运用课文,跟着课文学作文,是一个有效的途径。比如写人,可从《藤野先生》、《我的母亲》等课文中学写以事表现人;可从《范进中举》、《故乡》中学用对比手法刻画人;可从《变色龙》中学习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比如想把事写得感人可以学《背影》,描写时不断注入与强化个人的感受;想把事写得生动吸引人,可以学《社戏》一波三折制造波澜。再比如写景,《春》、《济南的冬天》便是很好的范例。可见,我们的习作范例,在课文这个“聚宝盆”中都是可以找到的。

  ⑵、从课外阅读中积累素材。

  教材中的范文虽具有写作的示范性,但数量有限。因此,必须加强课外阅读。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因此,要多读古人写的诗词歌赋,多读今人写的`优美诗文,多读中外精美的小说,多读报刊杂志上的时文。在读的同时,要多记,记下精彩的段落和句子,记下名言名句,积少成多,集腋成裘。在积累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词语的积累。因为词语可以组成千姿百态的句子,形成千差万别的篇章。当然,积累绝不仅仅是字词篇章的积累,同时更要注意思想的积累,认识的积累,文化的积累。为此,我们为学生创造大量阅读的条件.每个班级都设立小图书角(发动学生捐书),每周安排课余时间阅读。此外,教师鼓励学生购书或到图书馆借阅或上网查询。解决了书源,保证了每个学生都有丰富的好书可看,在学生有书读的情况下,要提高课外阅读效率,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并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

  (二)、利用生活资源,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生活是学生写作的资源宝藏,可谓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很多作家都深人群众生活之中,以搜集写作的素材,捕捉写作的灵感。这就是所谓的“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的道理。

  1、教学要充分发挥课堂的的辐射、导向、延伸功能,把学生作文同多彩的学校生活,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真正觉得有话可说,有情可抒。这些方法主要有:(l)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积累,学会提炼,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努力搜集新颖别的素材;(2)注重对生活现象的表达,可注重语言、情境再现等方式予以表现;(3)养成良好的长期表达习惯,让学生能够达到:熟能生巧的艺术境界;(4)注重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以此来培养他们的发现的能力掌握判断的方法,逐步做到厚积而薄发,使得所写文章具有层次和深广度。

  2、“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后人常用它来比喻只要不断从生活中吸收养料,才能写出富有活力的好作品来。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学生平时要多接触自然,接触社会,熟悉生活,关心生活,这样才能找到作文素材。“身入生活”,更要“心入生活”。要用心去看、去听、去感受。要能够在极普通极平凡的事物中发现一般人看不到的东西。如果你是生活的有心人,一个景物、一件小事、一个微笑,一丝心绪,都能拨动你情感的波澜,成为写作的契机和切入点。在生活这个大课堂里,我们要用明亮的眼睛观察这精彩的世界,要善于观察,勤于采撷,善于思考,勤于动笔,每天坚持写日记,生活中的精彩融于笔端,才能领略写作的乐趣,才能品尝生活的甜美,才能生动真实地表现生活。例如:老师应当鼓励学生自己培养独特的视角和独特的见解,比如收集公共场所标语、广告词、店铺名,及生活中人们常见的歇后语、谚语、俗语。积累、丰富词汇,感受语言表现力并对其表达技巧及折射的文化心理等方面进行探究。这些对于他们的写作起着积极的作用。正如一副对联所说的“时时浏览社会之书无字不学问,处处采撷生活之花有枝皆语文。”

  (三)、培养学生的写作语言能力

  1、让学生加强阅读朗读的习惯,是练习写作的基础。要知道读是写之源,只有读得多了、记得多了、说得多了,到了要写的时候自然就会信手拈来。就像俗语说的一样:“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老师还可以通过在课堂上多鼓励学生回答问题,以达到让学生养成多说多思考的习惯。还可以让学生多背诵一些课本上的优美文章,例如,初中语文课文中的《荷塘月色》中就有很多对于景色的描写,还有朱自清的《背影》关于人物的描写等等文章,老师应当让学生去朗读、记忆并能够灵活应用。

  2、要重视学生课外书籍的阅读。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能开扩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来说将终生受益。语文老师要求每位学生坚持每周摘抄课外语段,每周写一篇文章,内容可多可少,写的文章必须是真情实感的流露。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遣词造句的能力不是天生的,是在不断地学习和借鉴中改进和提升起来的。吕叔湘先生曾说过“问语文学得好的人都说是课外看书。”的确如此,学生通过阅读,可以超乎个人生命体验,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在无形之间获得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在书中,见识草木鱼虫之名,还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一切存在和不存在。从这一层面而言,阅读是不亚于生活本身的一个重要的学生习作的素材来源,是最佳的辅助素材。比如,要求学生订阅《学生周报》《中学生语文周报》和《经典作文》,除此推荐一些优秀的刊物让学生自己订阅或者根据年龄阶层推荐一些名著让学生去借阅。还可以组织“美文欣赏会”、“浪涌比赛”等活动来积累学生的素材。

  (四)、培养学生想象和独立的思考能力

  1、强化想象的个性,让思想放出异彩。写作是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途径之一。初中学生的好奇心尽管还很强,但其探究的兴趣,求新求异的欲望,还要教师不断地刺激才能引发。要鼓励学生大胆张开想象的翅膀,让其思维不受别人的左右,求真知、抒真情、吐真言,让学生走出思维封闭的空间,把社会作为课堂,饱览祖国大好河山,让想象的焦点进入不同的生活领域,感受社会变革,品读人物思想情感,充分展示出各自思维驰骋的个性。例如,语文老师在节假日代领同学们去欣赏学校附近的古迹名胜,观赏历史博物馆,参加大型的活动等等,这样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开阔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的生活情趣。

  2、独立思考,让写作散发新颖。所谓“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外部工作做得再好,也无法遮掩内部的不良因素。而纵贯古今,内因似乎才是影响事物发展的主导因素。思考,则是影响写作的内因。它直接影响学生水平的发挥,也影响了学生对写作的态度。所以,在学生写一篇文章时,教师要及时提出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要千篇一律人云亦云。文章写成后,点出学生的不足和改进方法,同时更要从中提取文章中的优点加以表扬,给学生上进的信心。教师的认可,在学生的眼中是极为重要的。所以教师决不能吝啬应有的赞扬。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写作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写作的自信心。例如,在从事语文教学中,一位学生不爱写作,也没有自己的见解,但通过我与之的谈话、和他进行谈心,并对其进行鼓励,用他的作文做范文进行公开朗读。这样持续了一段时间,这位学生的写作水平飞速提升,并深深喜欢上了习作,自己的思考方法也独具特色。

  总的来说,语文写作在当今语文教学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们可以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也可以通过写作来交流彼此的思想。然而,现在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积累,培养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探索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初中语文写作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爱上写作,爱上语文。

中学生作文 篇5

  不知不觉的赖上咖啡,起初并不是因为那先苦涩后香醇的味道。只是缘于随着高三来的那不知名的疲惫,于是,袋装的雀巢咖啡和精致的咖啡杯就出现在了我的课桌上。偶尔,看着那因搅拌而旋转的棕色液体,细细的颗粒在其中尽情的翻滚然后慢慢溶化成为液体的一部分。就如那不甘寂寞的青春在高中尽情的沸腾。

  我们将咖啡放在杯中冲泡,就如我们将青春放在高中酝酿,收获的是什么?

  一杯冲好的咖啡,初入口,那是一种有些呛鼻的苦涩。在高中沸腾的我们时常会有这种感觉。面对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眼神,体味自己的心有余而力不足;看着那如价值规律表般波折起伏的成绩分析表,掂量着自己被打击的残破不全的自信心;遥望着远方的星空发出的那丝细微的感叹,擦拭着鼻梁上随着学龄的增长而日益沉重的高度数眼镜;颓然无力的倒在呼声震天球场上,呆滞的看着记分牌在对方飞快的翻转;我们的嘴角常常勾起不到10度的弧线,一个标准的苦笑,带着丝丝的自嘲与自责,或许会高呼“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来聊以自我安慰,但更多的是静静的呆在角落去慢慢的冲淡那抹涩涩的苦。

  咖啡的苦缓缓的褪去,我们尝到了满口的香醇。青春渐渐的发酵,散发出淡淡的甜。在这缤纷稚嫩的岁月里,我们的生活犹如一首短小精悍的哲理诗,短短的,得到的却是长长的。在教室的某个角落,我们可以静静的品尝文字的芬芳;透过盖在眼前细碎的刘海,穿过古色古香的木质窗户对着窗外那与教学楼比肩的老榕树发呆,我们可以舒适的'享受那抹浅浅的恬淡;这岁月就如那泼墨的山水画,到浓处我们重重的勾勒,到淡处我们轻斟细酌,安心的踏着属于我们的节奏;还有那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桀骜,一起仰卧在教学楼前草坪上放肆的笑,然后随着快门的咔嚓,青春将永远在这里定格;随着那名叫青春的音乐在高中这台留声机中缓缓的旋转,也许像克莱德曼的秋日私语般悠扬缠绵,也许像Byond的海阔天空般热血沸腾,载着我们的不舍,青春就这样在我们的天空中翱翔,盘旋,徘徊……

  单薄的是时间,深沉的是岁月,厚实的是青春。青春就是一杯泡在高中里的浓浓的咖啡,品过了那重重的苦,你便收获了那沁人心脾的香醇。

【中学生作文】相关文章:

(经典)中学生作文08-16

中学生作文09-04

[精选]中学生作文08-14

中学生作文11-09

中学生作文11-13

中学生作文11-13

中学生作文11-14

中学生作文11-14

中学生作文11-14

中学生作文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