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作文汇编6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学生作文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中学生作文 篇1
随风奔跑自由是方向,追逐雷和闪电的力量,把浩瀚的海洋装进我胸膛,即使再大的帆也能远航。
——题记
有人说,只要对任何一切事物抱有希望,便会开出不凋零的花朵。所以我相信我的梦想,我的未来,可以像梵高的向日葵那般灿烂,那般温暖。然后,路过的人都对我赞叹,忍不住为我鼓掌。是的,别人装饰了我的梦,而我却成了别人的风景。
匆匆的人生,匆匆的行程,伴着清晨的霞光,踏着轻松的步伐。我开始了一次冒险,用冒险来实现自我的价值。从开始,我便有了梦。
带着对未来的追求,带着那颗渴望成熟、渴望梦想的心灵,我便扬帆起航。尽管会遇上风浪,但这段航程我无法绕行,因为它是到达梦想的必经之路。天是那种淡淡的蓝,透出点点忧伤,偶尔风把云从它的面前拉过去,可它只是望着云从这边奔向那边,无力挽留。然而,我经历了一条苦涩的河流。我不知道,但我不会认输,猛地起身,抬起45度眼望天空,我要告诉它,我没有软弱。我不知道天空的黑夜代表什么,深沉、害怕还是隐藏?但我知道星星和月亮会陪着它等待生气的朝阳。于是,我再次起航。待到明媚的太阳升起时,我的航行似乎顺利很多!
冒险的道路十分漫长,追梦的途中布满了荆棘。我总是在面临一次又一次的转折,如何迈出每一步都需要我自己做出抉择。没有人能够帮助我,我必须依靠自己,必须相信自己踏出的每一步都是正确的,无悔的走下去。冒险的途中总有坎坷,带上梦想,总能找到避风港;起航的大海总有风浪,带上梦想,总能披荆斩棘,看到胜利。
有句格言说到:“此刻迟疑,只能做梦;此刻学习,才能圆梦。”是的,这是一个永恒不变的真理。当你面对新事物,迟疑着是否该去尝试,那时迟疑的你,好像是在做梦;当你学习新事物,勇于尝试,也许你离梦想便进了一步。所以,只有勇于尝试,敢于创新和实践,才能圆梦。敢于创新与实践就好似我们心中的那盏指路明灯,它照亮了我们前行的路,共同去点亮我们美好的未来。在圆梦途中,我们要有拼搏进取的精神,要有奋力攀登的意志,因为这个世界会有雨雪和风浪,会有荆棘和坎坷,会有失败和痛苦,会有迷茫和彷徨。最终,我们不会动摇,我们只会用自己的力量去完成它,它将不只是个梦。
梦想是多么美丽!发光发热,充满了色彩和幻想。它是书的第一章,是永远无法终结的故事。美丽的梦想如同绽放的花朵,我们要做的是把生命的多姿多彩尽情展现,为世界留下更多的美好与感动!
开始一段圆梦的征程,我渴望幸福,追求磨练。
小时候,奔跑是快乐;长大后,飞翔是梦想。
———————后记
初中学生作文 篇2
语文和其他学科比较有其鲜明的特色:内容丰富优美,结构精巧多姿、情理融会贯通,但在教学中我们常常注重理性分析和追求知识灌输,忽略了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致使语文教学枯燥无味。语文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应是师生间情感交流的立体流程,只有这样,知识信息交流、思想交流、思维活动才能找到其载体,充分展现其生机活力。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由此可见,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魏书生成功的教育实践,也在于他为我们构建了语文教育的情感世界。
一、热爱语文教育事业是情感产生的基点
教师难当,语文教师更辛苦更难当,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能够从教师的话里分辨出真正的热情或者是故意做作的、虚假的、慷慨激昂的情调。他们不喜欢教师那种毫无热情的表现(不是指外表上的表现,而是指内心的流露),因为这里面隐藏着教师对学生的力量缺乏信心的因素。”一个教师单有激情还不够,他还要有一个支点,要能不断丰富充实自己。人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但这一桶水还必须是不断更新的。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等新知识,不断研究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付出了辛劳代价,才能收获到充实而又甘甜的幸福和欢乐。“学生在上课时,在课外活动时,几乎天天可以看到教师的模范作用和个性品质,这两条是教学教育影响的强有力的手段。让情感无时无刻不体现渗透在他的教育教学中,处于这种情感熏陶下的学生必定会感受其人格力量,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师生配合才能和谐一致,达到境界。
二.“商量商量”是情感交流的起点
我刚教语文的时候,也曾海阔天空津津有味地满堂灌,但他不久就对那段可悲的教学生活加以总结,认识到:“教师与学生之间毫无民主气氛,思想没有理解,感情没有相互交流,双方都用宝贵的脑细胞去琢磨着压服对方或欺骗对方的策略,教学怎能搞得好呢?”有了这样的认识基础,我就深入到学生中去,具体感受体验他们的情感信息,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学生也向老师敞开了思想情感的大门。在此基础上,他开始将教学要求情感化,引导学生参与教学。作业是自己根据实际确定还是由老师统一留?练笔是统一题目还是自选题目?这些较大问题他都和学生一起商量,根据多数学生的意见办。学生由此充分体验了做学习主人翁的情感,师生之间关系融洽,找到了情感的共鸣区域,人人想的是教学,是高效率,有了持久牢固的学习愿望,学习效果怎能不突出?
当然,实际上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并不简单,学生的情感发展有其不稳定性,不一定会直接向老师、家长倾吐心中的情感,这种闭锁性心理特征,就使得教师很难知道其细微复杂的情感,教师如能征得学生的日记这个情感宣泄和引导的重要载体,把这作为一个中介,就可获得合二为一的交流效果。这些不仅为学生语文学习打下厚实的基础,而且我们也可从中看到学生情感完善的轨迹。教师既指导了学生作文,也正确引导了学生做人。
抄录格言和座右铭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每个学生在选格言时就必然经历着一个学习的过程和接受情感熏陶的过程。抄写的座右铭结合着自己的思想实际,它起着督促和矫正作用,如有一个学生的座右铭是“闭住你的嘴”,原来他担心自己闲话过多,认识到这一点并写下来,本身就体现着敢于正视缺缺点并努力改正的积极心态。学生在做这些事时,情感始终处于正向流动状态,这一切为其课堂教学创造了一片和谐的天地。
三、愉悦的氛围是课堂激活的共鸣点
十七世纪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教学的艺术就是一种教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情感的显著特点是感染性。课堂教学的情感起动首先是教师要有饱满的情绪,教师的上课情绪如何,直接影响学生的上课情绪。教师讲课时精力充沛,情绪激昂,态度祥和,学生就会受到熏染,产生愉悦激奋的情绪,思维积极,乐于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教学就会出现和谐共振的增力效应;反之,教师上课萎靡不振或疾言厉色或冷若冰霜,都会带来学生的郁闷恐慌、思维迟滞,降低教学效果。我从不把生活中的不良情绪带入课堂,上课就全心全意投入,除此而外,他还努力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有时让学生唱歌,消除紧张心理,活跃课堂气氛;有时采取集体朗诵的方式调节气氛;有时让学生七嘴八舌地说;有时到课堂外上课,甚至让学生动手做做实验等。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初就能很快拉近与教师之间的情感距离,集中了注意力,为课堂学习营造了和谐的气氛,起到了良好的桥梁作用。“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苏霍姆林斯基语)学生在乐学的氛围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才可能达到好的效果。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总的来说有三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体验”过的情,一方面是学生“潜伏”的情,一方面是教材“内蕴”的情。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把自己体验的情感传达给别人,而别人为这些情感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情感。”学生的情感激情自然起到教师体验的情感。也许有人认为文学作品易于挖掘,议论文、说明文又怎能体现情呢?其实不然,语文课堂教学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感情流动,无论哪种文体都离不开一个“情”字。语文教师要摸到作者感情的脉搏,并精心加工制作,以情引情,学生才能产生心理位移,在课堂教学的“小天地”里感受到大千世界的复杂的情感信息。人们常说“教无定法”,这里的“法”,并不是教学的一套套方式和方法,而只是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去感染学生,对学生施加一系列情感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作用于学生的记忆思维和感情,又可以引起学生欢乐、愤怒、痛苦、惊异和同情的体验。”把学生当成了具有复杂的内心世界的完整的人,去注重激活其情感体验,课堂才活起来。试想,教师如果面对的是一台台“录音机”“复印机”,这“独角戏”如何能吸引人,课堂教学又焉能洋溢着“情”的氛围呢?每个学生的心灵都是一个独特世界,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无法适合每个人的个性,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更是同学生的情感格格不入。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的心理需要的最高层次。人的情感具有复杂性、多变性,师生在每节课的教学中不可能都处于一种平面的或正向流动的状态,这就要求师生善于随时调节自己的情感,使之处于最佳状态。我们要从从十个方面构建了情感调节的立体网络,这些方面涉及到教学环境、师生活动的方方面面,既表现了感情的强弱变化,也表现了各种不同情感的转换变化等,课堂的情感律动节奏和谐分明。尽管不少教育工作者也注重了某个侧面的研究运用,但很少有他这样用得全面、活泼、自然。课外作业和考试是课堂学习的有机延伸。作业是学生对教师的信息反馈,考试则是为了收集检查这种反馈信息,这当中也都伴随着情感等非智力成分。
外地有一名优秀教师十多年来都是让学生自己留作业。自己留作业,同学互相考,学生积极性高,他们不但体验到自己的情感受尊重,而且也避免了学习的重复浪费,避免了教师心血来潮时大作业量的冲击和无作业时的闲散状态,定量作业使学生的思维列车得以匀速行驶。想方设法把上进情感纳入一定的轨道,及时检查了解,学生的学习目标也就得到了有效的巩固。
初中学生作文 篇3
时光匆匆流逝,转眼,已是三年。这三年有太多美好的回忆,让人久久不能忘却。
回忆三年前,我们还是刚毕业的小学生,怀着对初中生活的憧憬来到了这所中学。我本来并不在这个班,看到好玩的伙伴都在这个班,便也转了过来。这个班挺好的,有一个严厉而又可爱的班主任,他总是监视我们的一言一行,犯一点点的错误便会大发雷霆,门口做下蹲的,墙角罚站的,操场罚跑的,那已是家常便饭了。班主任是化学老师,所以要等到初三才会给我们上课。这让我们都觉得有一丝丝的遗憾。尽管这样,他仍然每天监督我们背单词,背课文,做习题。从未松散怠慢过。
我们班还有一群可爱的老师,尽职尽责,幽默风趣。老师从未耽误过每一节课,尽管有事,也会请老师代为管理,从不让我们闲着。上课时,同学们有时候也会无精打采,老师便会来个幽默的笑话,或是玩个好玩的游戏来活跃气氛。
除了老师以外,班上还有几个出名的同学,范同学,是我们班的学霸,他对待学习那叫一个认真。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复习。他有超乎常人的思想,数学题总能想到几种别人想不到的方法。英语的语法,过目不忘。同学们遇到学习上的困难,他也能耐心的给他们讲解,他就是这样的乐于助人。
还有一个同学,是我记忆最深的人。她就是我们班的蒋同学,她是我们班的班长。对于她,让我觉得不可思议,我不知道在她身上究竟发生过什么。她长得并不好看,圆滚滚的脸上破了一些皮,仿佛用手指一抓就能就出血;脸上红一块,紫一块,眼睛被肿胀的脸压的看不见。看见她奇怪的长相,让我怎么也无法想象她会成为我们班的班长。每每看见她,我总是忍不住的偷看她一眼,我只觉得她就是一个滑稽的小丑。第一次认识她,是在一节作文课上,老师让我们写一篇作文,随便写,想写什么写什么。老师第一个就点到了她,她不慌不忙的站起来,开始朗读她的文章。文章的内容大概是这样的:上帝永远是公平的,为你关上门的同时,也会为你打开一扇窗。我没有觉得我和你们不一样,至少我也平等的站在了坟墓前面……她的声音很柔美,就像春日的阵阵微风。她的话触动了我,让我及想接触她,认识她,和她做朋友。后来,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当上了班长。她对每一个同学都一视同仁,尽忠职守自己的岗位。两年后,她病倒了,正要准备中考,她却病倒了。老师告诉我们,她发了两个月的高烧,医生已经下了病危通知,她仍然拿起课本,坚持背着单词,她什么都没有想,她只是希望能赶快好起来,还要继续参加中考。后来,她转院去了很远的地方,回来的时候都快要中考了,迫不得已,只能暂时休学。中考前,她回来参加过毕业晚会,她对我们说:“我只是错过了今年的中考,没关系,我还会继续学习,你们在高中等我,心只要没有停止跳动,学习便不会停止。”她很勇敢,我希望她能健康快乐,好好的,过的幸福。
还有一群调皮的学生,上课讲话,吃零食,睡觉,想尽一切办法不听课。扫地很积极,因为这样,他们就可以以扫地为由,不上课了。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同学们,我没有忘记你们,即将中考,我希望你们能够考上一个好的高中,同学们,道一句“珍重,再见!”
初中学生作文 篇4
中学生作文是学生审美感受、语言表达、思想境界的直接外露。我们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需要培养其高尚的思想境界、良好的文学修养,同时也需要着力培养其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和审美感受能力。本文就此浅略谈谈看法。
一、充分认识“审美感受”的重要性
1.审美感受是开启写作大门的钥匙。
我们常常听到一些学生发牢骚:学校的天,学校的地,老师的教诲,到底有什么可写的呢?童年、少年、青年如此而已,又有多少值得回忆的呢?于是常听到一些老师埋怨:现在的中学生身在“宝山”为何却“不识宝”呢?究其原因不外乎两方面:一是对“宝”缺乏必要的辨识鉴赏的能力,缺少一颗辨识的心;二是没有挖掘“宝”的能力,无法使“璞玉”变“宝石”。
2.生活不能简单等同“素材”。
生活并非就直接等同于写作的题材,文学也不是简单的生活翻版,只有当作为写作的人的主观感知、审美感受融入生活,并产生了某种共振之后,生活对写作的基础性才能发挥出来。
二、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
写好文章首先要解决的是由“物”到“意”的认识矛盾,其次是由“意”到“文”的表达矛盾。中学生正是多愁善感的年龄,而他们对周围的生活却熟视无睹,这正是写作实践中由“物”到“意”认识矛盾的困惑。如何引导他们走出困惑?在作文教学中,我个人做了一些探索。
1.课堂上引导学生了解审美感受。
审美感受是一种能力的熏陶与培养,它抽象而近玄妙,但并非不可捉摸。选入中学教材的典范之作,无一不是融入作家审美感受的结晶。抓住课堂教学这个环节,注意这方面的适当点拨,审美感受乃写作之源的观念便会自然流向学生的心田,融入他们的血液。
2.生活中引导学生实践审美感受。
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会得到生活的真谛。我们要满腔热情地热爱生活、拥抱生活,对生活中的真、善、美热情歌颂,对假、恶、丑则无情鞭挞。
还要热情地关切生活中的人和事,并从审美的角度作出分析思考,使审美表象变为审美意象,及时地记录下来。
三、如何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
第一,透过现象,由表及里。
要真正感受生活,首先必须具备一定的认识水平。中国有句古语:“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者见鱼鳖,其尤甚者观蛟龙。”浮光掠影,浅尝辄止,是什么也得不到的。早在多年前,一个普通的数字“8”,在社会上突然走红,公司开业选逢“8”的日子,含有“8”的电话号码、手机号码、汽车牌照竞相争购……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认真体味思考,可以看出这是一种愚昧无知的思想行为。事实也证明:真要想“发”,只有脚踏实地地去工作,仅有美好的愿望是“发”不起来的。
第二,分析事物,去伪存真。
生活纷繁复杂,学生阅历有限,因此我们应告诫学生:“闪光的东西不一定都是金子。”只有通过辨析,才能识其真伪,明其利害。我们要关注时代变革的热点话题,共同讨论评议,把握明辨是非的能力。如辩论题《竞争一定会影响人际关系吗》,就可以使学生对社会竞争有进一步的认识、理解、感受,从而培养其辨析事理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第三,启动联想,由此及彼。
客观世界是一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复杂交织的图画,要认识这幅画,就必须用联系的观点对画面的组成由此及彼地思考感受、审美联想,使其具有“一叶知秋”的能力。镜子是我们都很熟悉的东西,围绕它发散思考,广泛联想,大家就会想到“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作品是生活的镜子”、“镜子可以还原人的美貌,也可暴露你的污点”等等,还可联想到唐太宗“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的古训。
第四,定点观察,多维感受。
对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感受,反复体味,往往会有不同的体验。如写“太阳”,我们可写“旭日东升”、“雨后日出”、“夕阳西下”等系列习作。以《时钟》、《窗》、《砖》、《火》、《水》、《雪花》等为题,可拓展自己的生活感受,写出心声,写出个性,不人云亦云。
第五,强化感受,展示自我。
平淡的生活孕育着丰富的生活美。譬如我们可以把“自我”作为线索,感受体验。人生漫漫路,童年的乐趣,少年的忧愁,早已由时间老人撒在了我们记忆的地垄里,等待着我们用思想和感受为它们“施肥、浇水”。回味那逝去的时光,感受那份缤纷和灿烂,那份眷恋必将牵着那鲜丽活泼的形象、载着那温馨馥郁的泥土之香向我们姗姗走来,学会了审美感受的学生会欣然拥抱它们。写一些回忆系列的短文,把童年留在记忆中的原始胶片,用感受之液把它冲洗出来,会带给学生一份“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与自信。
成功的习作,往往凝聚学生审美感受的汗水与心智,时时闪现着生活的丰富和多彩。我们的“丑小鸭”们,会在生活的感悟和磨练中,变成美丽的“天鹅”,展翅翱翔于人生的天地、生活的.田园、习作的乐园。《文心》有言:“世间的事物原都是现成的、平凡的、旧有的,所谓新鲜的意味,完全要作者去发现。”当学生学会了感受生活,达到了“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境界,也就具备了“开山取宝”的能力。这时候,他们会发现生活确实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山”。
初中学生作文 篇5
母爱是一曲悠扬的古调,在你软弱不平时,轻柔的旋律奏响,眼前立刻一片青翠;母爱是一杯香醇的龙井,在你失意无助时,轻抿一口,立刻神清气爽,茅塞顿开;母爱是一阵温柔的清风,在你惊慌失措时,轻拂面庞,拂去泪珠,安慰你的心灵。
也许你不明白,母亲为什么如此辛苦操劳,不理解母亲为何恨铁不成钢,但有一点是必须肯定的:母爱永远神圣不容侵犯。
也许你不知道,母亲的一头青丝是如何被染成秋霜的,不知道皱纹是怎样爬上母亲如白瓷般的脸庞的,但有一件事是不容置疑的,母亲是为了我们而渐渐衰老,青春逝去的。
母爱如一曲摇篮曲,温柔的唱着,令人神怡;母爱如一章进行曲,激情澎湃,让人不忘前进;母爱如一支神秘的舞曲,捉摸不透,使人不断探索;母爱如一首青春的奏鸣曲,永不疲倦,为你打开心灵之门。
在母亲一次又一次的教导下,我学会了自己吃饭;在母亲的手把手温习下,我学会了穿衣。在母亲苦口婆心的教诲下,我终于脱离了幼稚;在母亲十年如一日的指导下,我终于不再是那个打打闹闹、没心没肝的疯丫头了。母亲啊,才是我真正的启蒙老师!
春风之歌已然奏响,母爱啊,正如春风一般,吹进你我的心中!
【篇四:母爱】
母爱是水,滋润我们干渴的心田;母爱是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母爱是风,吹散我们成长的烦恼;母爱是……
老师曾经在班级里做过调查,调查内容是有谁记得自己母亲的生日,结果只有3名同学知道。有谁给母亲洗过脚,结果是一个也没有。我顿时愕然了。是啊!想起自己每次过生日时,母亲给我买的很多礼物,玩具车、篮球和漂亮的新衣等等。而自己却连妈妈的生日都不记得,更别说对妈妈说声“生日快乐”了。于是,老师布置家庭作业就是,每人帮妈妈洗一次脚。晚上回到家里,我端着脚盆说要给妈妈洗脚时,妈妈愕然了,她还从来没有享受过儿子为她洗脚的乐趣呢!妈妈说不用我洗,那样她很不自在,但她没有拗过我,看着妈妈瘦瘦的脚,我心里酸酸的,想着这么多年自己过着安逸的生活,没有想过妈妈吃了多少的苦,爱了多少累,而且自己有时还让妈妈生气,真是不应该呀!
妈妈从来都记得我们爱吃什么,而我们呢,却从没有想过妈妈爱吃什么。每当想起这个,我就会想起那一幕。
我最爱吃糖醋鱼,妈妈常做给我吃。每当我放学回家,看风桌子上有一道糖醋鱼,就什么烦恼都忘记了,顿时开心极了。当一块块肥美的鱼肉放在嘴时在,我觉得真是太好吃了。一条鱼很快就被我消灭了,只剩下鱼头。可我发现,我和妈妈在吃鱼的方面简直就是最完美的组合。因为我爱吃鱼身,妈妈爱吃鱼头。渐渐长大之后,我才明白,其实是妈妈舍不得吃鱼身,总是把最好的东西留给我,每当想起这些,我的心里也是酸酸的。
母爱是一片阳光,无私地温暖着我们每一个人,母爱是一把伞,总会为我们撑起一方爱的天空。感受母爱,你是否也该做点什么呢?朋友们,行动起来吧!
初中学生作文 篇6
【摘 要】:作文教学回归生活,学生就应在生活中写作,在写作中更好地生活。作文教学目标上,把写作确定为学生与人沟通,表达思想感情,满足生活的需要。作文意识上,让学生在生活中情不自禁地学习和运用作文表现生活的本能,积累丰富的情感、思想。作文内容上,把能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经历的,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关键词】:生活化 教学方法 观察
农村孩子的语文基础差,但农村是一片广阔的世界,有城市没有的无穷无尽新鲜事。如何让学生回归到为生活而作文的状态上来,让学生的作文真正和生活联系起来,是老师应该负的责任。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采用“生活化”的作文教学法。
一、作文内容生活化,写独特新鲜的农事
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就会写出什么样的文字。作文内容生活化一方面指作文内容来自于生活,要反映生活,要围绕生活广开作文之“源”。我引导学生观察充满泥土气息的农村事物,搜集写作素材,然后选择学生自己最感兴趣的所见、所闻、所感。如:阳春三月,叫学生跟随父母到田间劳作;秋收季节,让学生到稻田拾稻穗,烂泥里挖泥鳅;双休日,养家禽,种蔬菜;......为此,我经常在周五布置学生同家长到田间劳作,如种蔬菜,种杨梅、养花等,并要求学生写劳动后的体会,种蔬菜、种杨梅还要求对蔬菜、杨梅的成长作记录,在班级里交流经验,然后再进行写作,每人都有自己独到的感受,说起来滔滔不绝,写起来生动形象。
二、作文活动生活化,到广阔的野外去
农村学生写作觉得无话可写,是因为缺乏鲜活生动的、刻骨铭心真实生活。他们往往提笔总是不知所云,经常“啃笔头”。去年冬天,我就带全班同学去郑坑下村野炊。一路上,他们欢声笑语,蹦呀跳呀,吴伟晓、叶尹境等同学还唱起了班歌《真心英雄》,他们在沙地里搭锅灶,烧山粉糊,烤鸡翅,炸鸡胃等。 最让学生难忘的是有奖答题节目,他们玩得乐此不彼。这次活动后,有学生感概地写道:“......忽然看到一处大瀑布,非常壮观!大家发出由衷的赞叹!大家情不自禁地尖叫起来,一会,瀑布那头传来幽幽的回声,我们仿佛来到这如诗如画的仙境中,我真想做一首诗,可我才疏学浅,没那个能力,真是懊恼!这儿的峡谷,像万丈深渊,空气清清新、纯洁,几乎没有一丝杂质。我忽然有一个念头,如果在这“世外桃源”中,建一间属于自己的茅草屋,在这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一番神仙的生活该多好!这时忽然听到鸟儿的鸣叫声,打破这寂静的时光。一会儿许多鸟儿汇聚在这,演奏着美妙的“仙曲”,清新脱俗,优雅动听!”有写烧饺子的情境:“我们盖上锅盖,让饺子洗一个“热水澡”(很形象)。” 有写烧烤的:“我拿来一串鸡翅,用小刷子在装有植物油的杯子里蘸一下,往鸡翅上涂一遍,要两面全部涂上,再涂上麻油、香甜味的调料等,我不吃辣,就不涂辣辛的调料了,一面涂调料,要一面不时地转动鸡翅,以免被烤焦。一会儿,鸡翅慢慢变微微黄了。”
这样在农村这乐趣无穷的“天堂”里,让学生感知生动鲜明的形象,以“玩”为媒介,指导学生练笔,抒写欢乐的场面,表达愉快的心情,让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成为他们永不枯竭的写作源泉。 三、作文指导生活化,让学生学会观察
除有组织的集体活动外,我还要求学生多观察身边的事物,凡遇新鲜有趣的事物,或有新鲜的感觉,就及时记录下来。如:对竹林的观察。春天观察竹笋的生长,夏天欣赏雨竹,秋天是领略风竹的景观。冬天,体验雪花的美妙,享受堆雪人的乐趣。又如:在一次台风来临时,当时人们看到一幕幕惨不忍睹的场面都呆了,慌了,因为这来的太突然了,还有些人在祈求上帝的保佑。没想到我们班有几个小记者尽能十分镇定地站在最高楼上留心观察这突发性的场面。经过整理写下几篇具有真性实感的文章。有几篇还推荐到县广播站广播,受到当地领导的表扬。灾后,我又指导人们写灾后人们是如何重建家园的,深入观察后还写了许多好文章。我就是这样根据家乡的不断变化,相应丰富孩子们的写作能力。
我还培养孩子们写观察日记的习惯。在观察事物过程中,指导学生抓住事物特征来写观察日记。例如:在山区农村几乎每家都有养鸡。而母鸡孵小鸡又是大家常见得到的。因此,我就布置同学们去观察母鸡孵小鸡。有的学生说:“母鸡在窝里一动不动,有什么好观察的呢?”我就耐心地告诉学生:“一动也不动,专心致志,这正是母鸡孵小鸡的特点呀!”在我的启发下,同学们经过仔细观察,写下了观察日记。有的写:“那专心的母鸡张开翅膀盖好圆圆的鸡蛋,温暖的胸脯贴着鸡蛋,不分日夜,不吃不睡......”还有的能用外面公鸡不停啼叫,伙伴“咯咯咯”找虫吃等热闹情景来衬托母鸡不受外来干扰的忍耐劲。这样同学们都热衷于写日记,激发了他们的写作兴趣。
总之,作文本源回归生活,才能使学生的作文水平随着融入生活的广度的拓展,深度的开掘,随着学生思想的成熟,精神的发展,情操的升华,人格的成长而得以真正的提高。
【初中学生作文汇编6篇】相关文章:
3.初中学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