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端午节周记
时间是箭,去来迅疾,转眼一周又结束了,我们一定有印象深刻的事情,是时候在周记中好好总结过去的成绩了。快来参考周记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端午节周记,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端午节周记1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到来了,但是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
端午节是我国很多年流传下来的.风俗习惯,到了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挂艾枝、吃粽子、佩香囊、上山采青,插艾枝于门上能避邪,上山采青,起早到山上走走多呼吸一点大自然的新鲜空气也十分有意义。
端午节又称“重五”,所以很多习惯都和“五”这个数有关联,比如说要用红、黄、蓝、白、黑五色线系在小孩的手腕上,称长命线。
今天奶奶也包了粽子,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拿出两片粽叶,折出一个角,再折好的角筒上一点浸泡好的糯米,放上一颗枣,我开始有点高兴了,心想这么简单,可是当包出再把粽叶盖好时,糯米就像生气了一样,直往出冒,幸好奶奶替我“解了围”。
总算到了最后一个步骤——扎粽绳,粽子要包扎平实才好吃,所以我把粽绳捆了一圈又一圈,这时我才明白,包粽子非常不容易,要有技巧,经过一段时间的加热,粽子终于好了,一阵阵香味迎面扑来,我吸了一口气,心里美极了,因为这里也有我包的粽子。
咬着香甜的粽子,吃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心里美极了!
端午节周记2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今天,咱们就说说家乡端午节的粽子。
我们年年都过端午节,可你们知道么,端午节还有一个历史故事呢。说有那么一天,我国的爱国诗人屈原跳河自杀。他死后,人们为了不让水中的鱼吃掉屈原,于是就创造了‘粽子’让鱼吃。只有把鱼喂饱了,才不会吃掉屈原。水下漆黑,把粽子喂给鱼,鱼才会给屈原指明方向。
粽子,历史悠久,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晋代时,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元、明时期,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
记得小时候,每当端午节,奶奶和妈妈就要开始着手准备包粽子的材料,我看着她们忙碌的身影,我也加入了进去。期待着粽子的出锅。过了几小时,粽子熟了。我慌忙的'抽出一个粽子,好甜呀!大米入口即化,真是好吃!
端午节吃粽子,就像春节吃饺子一样天经地义。吃粽子的习俗,会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
端午节周记3
五月五,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
这无疑是一个欢乐的节日,我们三五成群,顶着烈日,来到了江堤上,因为那里有热闹的.赛龙舟。
在那里,民俗风气和桨手们的激情吸引着观众。瞧,观众们欢呼声覆盖着全场,桨手们的吆喝声也雄浑有力,大鼓响起,震耳发聩,他们期待着大赛的到来,让自己能大展身手。
不知谁喝了一声,龙舟有序地排列起来,桨手们都在沉默中酝酿力量,欲在赛季中爆发!龙舟栩栩如生,仿佛是大江中蛟龙即将决战,龙眼炯炯有神地巡视一切。又有人喝了一声,鼓响了,桨动了,桨手们一声声有节奏的吆喝震天撼地,他们划动手桨,汗出浃背,有序配合。时而这条独占鳌头,时而那条后发制人,他们你追我赶,向终点飞去。
一阵欢呼,红龙赢了!对手相互祝福,在这欢喜的日子里,没有扫兴的气氛。
呀,在摆脱压力中体会乡间民意,多么惬意!
端午节周记4
盼啊盼,终于到了盼到了我最喜欢的端午节。我为什么喜欢端午节呢?因为端午节可以包粽子、吃粽子,还可以看赛龙舟。最让我开心的事是:赛龙舟不是在电视上看而是可以到江上看!
据说端午节是一个纪念屈原的节日,每年的端午节家里都要包粽子,有时是奶奶包给我吃,有时爸爸、妈妈和我都一起包,我觉得我自己包的粽子才有趣,不过包粽子有点难。书上说如果用大枣、葡萄干、鸡肉等掺在糯米里面做馅儿,可以制作不同口味的粽子,我什么都不会,只好煮些糯米再加点糖、肉、蘑菇等等。我把粽叶先围成一个三角的形状,倒点糯米先放在在粽子底部,加上肉、蘑菇那些馅料,然后把粽叶围起来,最后用绳绑起来,一个粽子就包好了。
爸爸有时候带着我和妈妈去江上看赛龙舟,每条龙舟上都有好多人在划船,还有一个人在打鼓,咚咚、咚咚场上鼓声雷动,他们在比赛呀!眼看黑色的龙舟快到终点了,红色的龙舟却超过了黑色的龙舟,红色的.龙舟第一名、黑色的龙舟第二名、蓝色的第三名。
这真是一次快乐的端午节,我不但学会了包粽子,还观看了赛龙舟。
端午节周记5
大家都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吧!在我家,奶奶总会忙着包粽子。
早几天,奶奶就会去超市买来糯米和粽叶,接着将粽叶放锅里煮一下,再捞出来用刷子刷干净,等到端午节那天就可以拿来包粽子了。
端午节那天,我和妈妈还在睡梦中,奶奶就在喊包粽子了。只见奶奶准备了好几种馅儿,有蜜枣,豆豆,猪肉,我最喜欢吃蜜枣了,妈妈则喜欢吃什么都不加的白粽子。“动手吧!”奶奶说。我和妈妈相视一笑,因为妈妈是第一次包粽子,我吗肯定不会包的了。但是还是跟奶奶学学,试一试才知道会不会吗!
我和妈妈各自拿起粽叶,按奶奶所教的一步一步来。因为是初次包粽子,妈妈笑着说:“怎么搞得,看起来简简单单的,做起来手比脚还笨呢!”我听了,看了看妈妈手里那不成形的`粽子,哈哈大笑起来,和我的差不多吗!要角没角,太太难看了。奶奶则鼓励我们:“第一个不行,第二个肯定会有进步的。”就这样,妈妈倒是一个包的比一个好,而我还是没学会。
不会包粽子就来煮粽子,我将奶奶包好的粽子一个个放入锅中,加了水,接着烧了起来。过了一会儿,一股粽子香味便飘了出来,我静静等待着我爱吃的蜜枣粽子。我过了一个难忘的端午节,真希望每年可以这么开心。
端午节周记6
随着端午节的来临,关于粽子的广告也铺天盖地的席卷而来。人们的眼球也不得不转移到五花八门的粽子:什么肉松馅的,薏仁馅的,芝麻馅的,花生馅的',蜜枣馅的各种黑糯米白糯米粽子,名目繁多另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面对这些我无所适从,无法选择,只有记忆深处的点点清香氤氲在心际。
记得小时侯也是麦收夏忙季节,好多母亲不顾连日的疲劳拖着疲惫的身子,忙碌到深夜为那飘香的棕儿做准备工作。总是跑到距我们村十多里路的水塘采摘芦苇叶,回家时已是大半夜了。接下来还要架上锅灶把那些碧绿的带着田野清香气息的叶子煮熟消毒。
睡梦中的孩子仿佛嗅到了漂浮于村街小巷的棕叶香,甜甜地笑着。
早晨孩子们贪婪地呼吸着丝丝清香,带着热切的期盼欢快地飞在上学的路上。好象甜甜香香的糯米粽子已经滑落到瘪瘦的肚子里,余香缭绕回味无穷。
在孩子细长的等待中,母亲仔细清洗着片片碧叶,细细地包裹每一个粽子,用文火耐心的煮着肥胖的期盼。仿佛已经把所有忧愁苦难淘汰洗净;把所有的母爱细细地包裹在里面;把所有美好的祝愿永驻孩子纯真的心田。
又是一年棕儿香,面对商场超市里琳琅满目的粽子,我依然期盼儿时梦里的丝丝醇香。
端午节周记7
大家都知道端午节吧!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它吧。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的必不可少的活动就是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在我国南方十分流行,其起源有可能始于原始社会末期。
赛龙舟是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已流传两千多年,多是在喜庆节日举行,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
史书记载,赛龙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兴起的。由此可见,赛龙舟不仅是一种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出人们心中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龙舟船的大小因地而异。比赛是在规定距离内,同时起航,以到达终点先后决定名次。我国各族的龙舟赛略有不同。汉族多在每年“端午节”举行,船长一般为20—30米,每艘船上约30名水手。
怎么样?端午节龙舟很不赖吧!
端午节周记8
一年一次的端午节又到了,家家户户开始忙碌起来。
今天是六月二十三日,我喜欢这一天的到来,因为这一天可以洗艾澡,吃粽子,扣绒线,看赛龙舟。这天,我们家做了好多的粽子,我觉得我就像飞翔在粽子中,永远也飞不到尽头。我就像遨游在粽子的海洋里一样。
粽子做好了,我便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粽子的材料:糯米、小枣、红豆、白糖、芦叶、绳子等。粽子的做法是:把糯米放在水中泡一会,把芦叶冲洗干净,把小枣、红豆都洗一下,就开始包了起来。先把芦叶卷成一个锥形,把泡好的糯米放进去沿着边缓缓包起来,再用绳子绑起来,一个粽子就包好了。
不知过了多久,粽子包好了。一个个粽子像一个个吃的饱饱的`胖娃娃,在一起玩似的。包好的粽子终于放进锅里。过了半个小时,一个个粽子包满的出了锅。那香气扑鼻的粽子让我食欲大振,我就像老牛喝水不抬头一样把绳子和芦叶弄下来,那糯米,黏黏的,香香的,滑滑的吃起来特别好吃。我就想一匹饿了好长时间的狼,像虎一样咽下去。糯米中还有小枣、红豆,红豆都把糯米染红了,看上去就像一个又红又大的苹果。吃完了粽子,我们全家就坐在电视机旁看起了赛龙舟。
端午节周记9
盼星星,盼月亮,我期盼已久的端午节终于来到了。
端午节那天,我满怀期待地与爸爸妈妈来到了外婆家。一下车,外婆就高兴地跑过来拥抱着我,对我说:"昶昶,今天过端午节,外婆来教你包粽子吧!"“好哇,我早就想学包粽子了!”我愉快地回答。
于是,我们便忙碌起来。首先,我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粽叶,学着外婆的样子折出一个三角形漏斗,在折好的角筒里放入适量的糯米,再塞上切好的小片猪肉,又加入一些糯米,把猪肉盖得严严实实的,最后把粽叶包上。我开心极了,心想:原来包粽子这么简单,我这不一下子就学会了嘛!正当我得意时,糯米漏了出来,掉了很多到地上,我急忙向外婆求教。还好外婆及时帮忙,并告诉我糯米不能加得太多,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粽子包好了。最后一步就是缠绳子了。我拿过外婆准备好的小红绳,绕过来绕过去,把粽子缠得紧紧的,生怕它再有闪失,最后还用力打了一个漂亮的.结,嗯,这下该“安全”了。我自认为包得还不错,给自己点了一个赞。
接着,我们开始蒸粽子了。先开大火,再慢慢转为小火。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蒸煮后,热腾腾的粽子终于出炉了,厨房里粽香四溢。全家人品尝着我包的粽子,一个个都赞不绝口,我心里美滋滋的。
端午节学包粽子可真让我难忘!这些有趣的传统习俗,我决定要传承下去!
端午节周记10
快要到端午了,美术老师教我们做香囊。
老师先发给我们每人一张铅画纸,然后让我们横着对折一次,再竖着对折一次,剪两个一样大小的爱心。接着我们把爱心的底部粘贴在一起,然后在爱心上画上图案,再往里面塞餐巾纸,塞满了,先把顶部用双面胶把绳子固定住,最后把还空着的地方粘贴住。这样香囊就做好了。
我兴奋地把香囊交给老师,老师把我做的.香囊举起来给大家看,同学们“哇”地叫了一声,那时我的心情是多么开心啊!
端午节周记11
老师说,端午节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吃粽子是端午节最开心的事了。我也喜欢吃粽子,回味着粽子的美味,我都快流口水了。下午放学后,我就求妈妈给我买粽子。妈妈笑着说:“买点粽叶自己包,我糯米都泡好了。”我高兴极了,真想知道那么好看的粽子是怎么变出来的。
妈妈的手真巧啊!只见她的双手左折右叠,粽叶在她的手中上下翻飞,一会儿一个小巧的`粽子就包好了。我看得目瞪口呆。我说:“妈妈,我也想学包粽子。”“好啊。”说着,妈妈放慢了速度,她边包边说:“把粽叶对折成漏斗状,然后把手指插进去,慢慢地绕着手卷紧,然后呢,把米放进去,再放枣,向上折,包住米之后把多出来的粽叶往下翻折,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尖角。
再用线绑紧就可以了,这样一个粽子就出来了。”我学着妈妈的样子包了起来,但是棕叶一点儿不听我指挥,不是撒了米,就是露出了馅,弄得我手忙脚乱。妈妈笑着说:“不要紧,慢慢来,下次你一定能包好的。”是啊,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又包了好几次,终于有一点点像样了。
晚上,吃着自己包的扁扁的粽子,虽然并不好看,但心里还是美滋滋的。
端午节周记12
我国有许多传统节日,有喜庆的春节、有祭奠亲人的清明节、有团团圆圆的中秋节……我最喜欢热热闹闹的端午了。
端午的由来还有一个故事呢!很久以前,有个楚国人叫屈原,他由于政见不合被驱逐到偏远地方去。可是,屈原是一个爱国的人,他报国无门,又不忍见自己的国家被欺负,就跳江自杀了。当地的楚国人知道屈原死了,就乘船下江寻找屈原的尸体,还将食物扔进江里,好让江中的鱼鳖吃饱,不要吃掉屈原的躯体。从那以后,人们为了纪念屈原,每年的五月初五汨罗江上,都要举行一次赛龙舟比赛,人们还要包zongzi、吃zongzi。
每逢端午,我家也要吃zongzi,奶奶会包一些形状各异的zongzi。有方的、有长的……其中有一种zongzi很小巧玲珑,它的形状就像一个个尖尖的冰淇淋,我一口就能吃下一个。zongzi的品味也有很多种:有豆沙的.、有蜜枣的、有红豆的,还有咸肉馅的。我最喜欢咸肉馅的,剥开绿绿的棕叶,咸咸的肉香扑鼻而来,一个褐色的肉棕一会儿就被我“解决”了。那一块块小小的咸肉使我百吃不厌,回味无穷。
端午,有美味的zongzi,也有感人的故事,我怎么不喜欢呢?
端午节周记13
今天早上,母亲说家里没有韭菜和饺子皮了,我自告奋勇,要去帮母亲买。
我先买了一斤韭菜,然后提着袋子哼着歌开开心心的去找饺子皮。可饺子皮不像韭菜那么顺利的就能买到。
我来到菜市场,东找找,西瞧瞧,可却连一张饺子皮的影子都没看见,但我还是从一个卖菜的阿姨口中打听到了饺子皮的`藏身之处,最后就轻而易举的买到了。
到了家里,我们全家人一起包起了饺子,我包得饺子像包子一样,而其中有三个最与从不同,一个像鲸鱼,一个像田螺,而最后一个则是我乱捏的四不像。哈哈!
端午节周记14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端午节。
端午节是传统的节日,这一天,家家户户门上都会插上艾草 。中午吃过面条后,小朋友们都会用五味草煮鸭蛋的热水沐浴,然后穿上崭新的衣服挂上美丽的香包,显的`是那么的精神。
我很期待过端午节。端午节是粽子飘香的时刻,每逢端午节,妈妈都会包上各种馅的粽 子,诱人的粽子总让我垂涎三尺,轻轻地剥开粽叶,泛黄的粽肉散发着热气和浓浓的米香,我大口地咬了下去,粽肉又香又Q沁人心脾,我忍不住再咬了一口下去,馅儿甜甜的,我吃得满嘴“小胡子”,妈妈看见了,她笑我像只“大花猫”。我嘿嘿一笑,用舌头使劲地舔粘在嘴边的米粒,再用手把嘴巴抹干净。
端午节最热闹的就是划龙舟了,木兰溪上列排着一舟舟漂亮的龙船,你看,身强力壮的水手们一个个激情澎湃,他们手拿着木桨奋力地向前划行,擂鼓的水手更是气势如虹,鼓声擂出水手的士气,大家你追我赶奋力争先龙舟像箭一样地冲了出去,岸边,游人们激情洋溢,,加油声,呐喊声,助威声,鼓声,鞭炮声,仿佛奏出端午节动听的音符。
今天真是个快乐的端午节。
端午节周记15
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也就是端午节,下面,告诉你们我家是怎么过端午节的吧。
到了每年的五月五日,家家户户都要挂艾叶,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等活动。这种习俗是经过20xx多年的演化而形成的。五月初五作为端午节的原因是因为屈原就是在那天跳下汩罗江自杀的。赛龙舟的习俗也是从人们划着小船去寻救屈原这种形式演化过来的。因为没有找到屈原的'尸体,他们就将竹筒里的米撒在水里。他们认为鱼儿吃饱了就不会去吃屈原的尸体了。后来这种活动不断演化,到现在就成了粽子。这种纪念屈原的活动渐渐变成了一种风俗。
今年的端午,我们家挂上艾叶,包好粽子。等待端午节的到来,啊!终于到端午啦!我们家端上一盘盘好菜,将粽子端出来。下面要做什么呢?当然是开吃啦!你一个,我一个……大家吃的不亦乐乎。
我家的端午节就是这样的,你家的呢?
【端午节周记】相关文章:
端午节周记08-13
端午节的周记11-24
端午节周记08-21
端午节周记08-05
端午节的周记11-27
过端午节周记08-16
端午节趣事周记08-27
快乐的端午节周记08-29
端午节周记【推荐】01-21
端午节周记【热】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