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和小树》的听课稿

时间:2024-07-22 01:48:28 听课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爷爷和小树》的听课稿

  20xx年04月曾经在教研员徐老师的博客上看到过这样一篇文章——《教语文其实很简单》(于永正)。文章最后这样写道:“只要抓住‘读写’这两条线不放,即按照教语文的规律去做,谁都能把语文教好,谁的学生都会有好的语文素养。”文章阐述了教语文如何删繁就简,去除不必要的细枝末节,如何使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变得有效、高效,这也就有了徐老师的另一篇博文——《让语文教学理性地回归》,向我们阐述了“我们该追寻怎样的语文课堂”这一实质性的问题。阅读着这些文章,使我们不得不开始思索语文课堂的本真在哪里?

《爷爷和小树》的听课稿

  当我听了周亚辉老师执教的《爷爷和小树》一课时,脑中马上呈现出这样一组词:朴实、扎实、真实、简单、可行性强。整节课中没有华丽的课件出示,也没有哗众取宠的环节设计,有的只是扎扎实实的识字教学,还有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语言文字训练,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语文味。

  一、字词教学——扎实

  作为一年级的孩子,生字教学是每一节语文课的重点,应该教得扎扎实实,才能让孩子们在以后的学习中熟练地运用这些文字。在周老师的课中,这一环节不惜“重墨涂抹”,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教给孩子们识记和运用这些生字的方法。

  (一)生字教学形式多

  1、利用读音识记生字

  课一开始,周老师请来了今天的第一位“客人”——爷爷(yé ye),让学生仔细观察,发现了什么?学生马上说第二个拼音是轻声。于是,周老师便带领孩子们读准轻声,同时还提醒孩子们像这样的词,如:爸爸、妈妈、奶奶……第二个字音都读轻声。这也为下文的“衣裳、暖和”的读音做了很好的铺垫。

  而在生字教学中,在给生字的正音时重点强化了“穿、伞”(翘舌音和平舌音)的读音。同时还关注了多音字“和”在课文中的两种读音,即在课题中读“hé”,在“暖和”中读“huo”,渗透了多音字的教学。

  2、多种方法识记字形

  (1)利用偏旁记生字:如在“棵”的教学中,周老师让学生说说怎么记住它?学生用了“加一加”的方法,即“木+果=棵”,发现“棵”是木字旁,引申出“木字旁”往往与植物有关。而“暖”字的教学通过观察,了解“日字旁”,并明了与太阳有关,怪不得暖烘烘的。这样的识记生字既形象又生动,非常符合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

  (2)利用实物记生字:在“伞”字教学中,周老师借助实物——雨伞,让孩子们比较伞与“伞”字的样子有什么联系,通过伞面、伞柄与汉字的对比,让孩子们对象形字有了初步的认识。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直观性占有优势,所以这样的学习生字的方法对孩子们的识记来说很有效。

  3、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在整个学习生字及巩固生字的环节中,周老师都非常注重读的形式,有自由读、小老师领读、个别读、开火车读(单列、双轨)、齐读等。所以,在整个生字教学中老师关注的面极其广泛,每个孩子都有个人展示的机会,真正做到了人人参与,个个反馈,使生字教学真正落到了实处,也使生字的教学真正做到了扎扎实实。

  (二)书写指导方法好

  低年级的语文课不仅生字教学是重点,书写指导也不能轻视。因为孩子们对于方块字的书写刚刚起步,因此,让孩子们养成写字规范尤为重要。从周老师的写字指导中,让我们看到了什么叫指导,怎样才算是真正的写字指导。回顾整个指导过程:

      (1)打开书本70页,自己观察“不、开”的笔顺;

      (2)指名说说“不、开”的笔顺;

      (3)师逐个示范,生边说笔顺;

      (4)生跟写一个,师口述各个笔画的起笔、行笔、收笔位置及方法;

      (5)用学生的作业本进行反馈、评价;

      (6)在评价的基础上再把每个生字写一遍。

  亮点之处:

  1、用好教材:一般老师在指导书写时往往喜欢用课件演示生字的笔顺,我也是。而周老师没有多此一举,充分地利用了教材的资源,让孩子们从书本中找答案,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自学能力。

  2、注重实效:在我们平时的写字教学中也有老师的示范,然而对于孩子们自己的写往往比较忽视,这也就直接导致了很多孩子看和写不一致的现象,也就是看着老师是这样写的,而自己写的时候往往没有按照老师教得笔顺认真地一笔一划地写,而像搭积木似的围成,缺乏了顺序性。周老师边说边让孩子们写就避免了这样情况的发生。另外,书写后的及时反馈也是写字教学中不可忽视的环节,反馈后再接着写,更能提高孩子们书写中的美观程度。所以,从周老师的写字指导中,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何为一气呵成。

  二、语言文字训练——落实

  语文教学已经从刚开始的感性冲动逐渐向理性思索过渡,追求本真的语文课堂成了当下语文界的头等大事。在语文课中适当弱化人文性,重视语言文字的训练,让语文课更具语文味,这也是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应该努力做到的。周老师的课也向我们展示了这一点:

  1、短语训练

  (1)生字教学中结合语言文字训练:在“棵”字的学习中,结合木字旁与植物的关系,周老师让孩子们说说“一棵 ”。孩子们便自然而然地想到了:“一棵树、一棵苗、一棵草”,使生字教学不再纯粹,学习与运用兼而有之。我想有了这样的基础之后,在不久的将来学到“颗”时,孩子们对于它们的区别应该能轻而易举地完成吧。

  (2)词语理解中结合语言文字训练:在理解“暖和”这一词语时,周老师话锋一转问孩子们:“生活中什么也是暖和的呢?”(短语训练:暖和的 )于是,孩子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出了:暖和的围巾、暖和的手套、暖和的帽子、暖和的被子、暖和的袜子……是啊,学习词语的目的就是为了运用,孩子们已经能熟练地使用“暖和的”说话,那么,对于“暖和”的理解也就不言而喻了。

  2、句式训练

  课文第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话:“我家门口有一棵小树。”正如周老师自己所说“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就把‘什么地方有什么’说具体了”,于是,让孩子们学着这样的样子也来说说“什么地方有什么”的句子。

  在整个环节的设计中,周老师非常有层次性,从图、提示→图→句式,一步一步达成自己的预设。孩子们的回答也让在座的听课老师佩服,比如在形容花儿时,用上了“美丽、鲜艳”等形容词;说月亮、星星时用上了“弯弯的、闪闪的”。特别是最后的想象说话,孩子们的思维开阔,内容丰富,像“树上有小鸟的家。”“天空中有一朵朵白云在飘。”“水里有鱼儿游。”“地上有很多草。”每个孩子关注的点都不一样,这对一年级的孩子来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啊!就在这样的学与说中,对于句式的理解也就一切尽在不言中了。

  纵观整堂课,朴实中见真功夫,朴素中见真性情,不失为家常课中的精品课。假如非要吹毛求疵的话,个人认为在巩固生字时是否再增加个别读的环节,毕竟孩子们掌握的程度不一样,齐读往往难以发现问题;在“伞”字与实物的比较中可否展示该字的“演变过程”(这一建议当场就被其他老师否决了,呵呵~~~);对于孩子们的看图说话可能还需要加强引导。

  总之,这是一堂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的课,也印证了于永正老师的文章《教语文其实很简单》,可想要求得这份简单,却需要不简单的老师啊。

【《爷爷和小树》的听课稿】相关文章:

《爷爷和小树》说课稿10-19

《爷爷和小树》教案10-23

《爷爷和小树》教案07-23

《爷爷和小树》教学反思07-22

爷爷和小树教学反思07-21

《爷爷和小树》教案范文06-22

《爷爷和小树》教案15篇07-13

《爷爷和小树》说课稿10篇10-04

小学课文《爷爷和小树》教案设计08-12

《爷爷和小树》课文教学设计(精选10篇)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