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教学反思

时间:2024-06-11 18:00:42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学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教学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教学教学反思1

  【摘要】本文立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为例,着重探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优势所在及具体的运用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读写结合 教学模式

  阅读与写作一直都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教学重点。教师在实际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需要发挥自身专业教育水平的优势,帮助学生在相关读写结合的课堂模式中不断提高自身的阅读与写作能力。

  一、阅读教学中融入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重要意义

  随着《全国中小学生新课程改革标准》的全面实施,教师对学生在小学阶段中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提高越来越看重,从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成为了全国小学语文课堂的主旋律。教师在这种新式的阅读课堂中通过融入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首先使得学生产生对相关课文或者阅读材料的阅读兴趣,可以更好地提高他们的阅读效果,从而为之后他们写作能力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学生在之后的写作过程中运用之前阅读时产生的体会以及作者所运用的优秀表现手法,达到提高自身写作能力的目的。学生在这种新式的教学模式中通过阅读大量的语文课文或者阅读材料,不仅充实了他们自己的精神世界,使他们文学素养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而且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提优培训可以让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达到共同提高。例如在学习《黄山奇石》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对此开展阅读教学并运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

  二、课堂教学中运用读写结合教学手段,提高阅读课堂效率的策略

  教师在小学语文的实际课堂教学中通过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让学生不断补强自身的阅读能力,同时对他们自身写作能力的提高也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师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学阅读教学的课堂有效性,可以采取实用的教学手段到达这一目的。以下是几种实用的教学手段,可供教师进行教学参考:

  1.阅读与读后感相结合。

  在传统的小学阅读教学课堂中,教师往往只注意对学生阅读方面能力的提高,殊不知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是密不可分的。所以教师在小学语文的实际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阅读与读后感相结合的教学手段,这样就可以使得教师同时兼顾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两方面,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教师采用这种实用的教学手段,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同时对他们小学语文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也有很大好处。这种实用的教学手段不仅适用于语文课本知识上的.阅读教学,同时对学生课外拓展刊物的阅读教学同样适用。例如在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阅读小学阶段必读经典课外读物——《安徒生童话精选》。教师首先可以要求学生对其中的《海的女儿》《拇指姑娘》《冰雪女王》等著名篇目进行阅读,教师要求学生对其中有意义的部分进行充分的思考,然后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最终达到读写结合地提高学生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效率的目的。

  2.通过实际练习提高学生基础语文能力。

  教师在小学语文的阅读课堂中不仅需要运用阅读与读后感相结合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同时还需要对学生基础性的语文能力进行培养与提高。教师在提高学生阅读课堂中语文基础能力的时候同样可以采用读写结合的方式。教师首先要求学生在阅读课堂中阅读学习相关的课文知识,然后对其中的主要段落进行概括并写出文章的主题大意,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基础语文能力的目的。这种实用的教学手段可以帮助学生有效掌握缩写文章与概括文章的基础语文技巧,从而读写结合地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例如在学习《日月潭》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首先要求学生熟读这篇课文并教授学生概括文章的技巧,然后要求学生对这篇课文进行缩写与概括,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基础语文能力。

  三、教导学生养成勤写日记的习惯,使得阅读课堂得到有效延伸

  教师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运用实用的读写结合教学手段提高学生阅读课堂的学习效率,而且在学生的课余生活中也可以教导学生养成勤写日记的好习惯,使得小学语文课堂得到有效的延伸。同时勤写日记的好习惯还可以帮助学生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为他们以后的学习与生活留下一份美好的回忆。教师在要求学生养成勤写日记的习惯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一种不好的行为,那就是检查学生所写的日记。要知道学生的日记属于他们自己的隐私,教师无权检查并阅读它们。所以教师需要努力改正这一毛病,帮助学生对写日记产生极大的兴趣,使得小学语文阅读课堂得到有效延伸,从而达到读写结合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目的。

  四、结语

  教师在小学语文的读写课堂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端正教学态度,并知晓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重要意义,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同时教师在实际的阅读课堂中运用阅读与读后感相结合的实用教学手段,进一步提高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课堂有效性。最后教师教导学生养成勤写日记的好习惯,使得小学语文阅读课堂得到有效延伸。

  参考文献:

  [1]刘晓燕.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方法的新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xx(01).

  作者:邓冬梅 单位: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区中兴小学校

小学语文教学教学反思2

  如果学生没有问题意识,就不会去独立思维,更谈不上创新。语文课上,教师为了“紧扣教材”,为了“调动”学生,便把“满堂灌”演绎成“满堂问”,而所问的那些问题基本上属于类似:“通过……你读懂了什么” “还读懂了什么” “作者用意何在”等形式化问题,学生回答这些问题都无须思考。还有些教师把教学参考书上的程式在课堂上“说教”一遍,把学生的思维完全限制在课本和教学参考书的框框之内。课堂上的阅读也成为一种被动的阅读,学生并没有真正对课文用心去感悟,他们所“读懂”的也只不过是根据以前的思维定势而得到的“微言大义”,至于课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都无从知道。因而,课上学生自能“读懂”,等课结束了学生没有问题可以问了。其实这种没有问题实则是最大的问题,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大误区,是学生缺乏独立思维的一种表现。

  我曾听了一节《小蝌蚪找妈妈》的课,课后学生说全读懂了。我问:小蝌蚪游啊游,到底游了几天它们长出了后腿?有的学生说是一天的时间,甚至有的学生都不会回答……其实,通过这节课,本来教师可让学生充分思考,以激发他们对青蛙的观察热情,贴近大自然,使他们依据所见所闻所感,充分地表达。那样学生不仅掌握一定的知识,而且探索到获得知识的方法。但遗憾的是,老师却死抠教参,失掉绝好的机会。

  语文教学怎样走出没有问题的误区呢?笔者认为首先要转变观念,放手去让学生思考问题,给学生以自由思考的机会。学生一旦提出问题,就应该鼓励,并顺着这一问题去引导学生,给他从小种下探索思考的.种子。例如一位语文教师在教一节关于“鱼”的课时,突然有一位学生起来问“老师,鱼怎样辩认公母呢?”教师先是一愣,但接着就很好地处理了这个细节,她说:“这位同学所提的问题连老师都没想到,但我想鱼的公母对研究鱼是重要的。这个问题留作我们以后去做专门研究。这位同学善于思考,能提出问题,我们大家都应该向他学习。咱们接下去继续讨论……”在这种开放的环境下,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其次,我们应该认识到语文课与活生生的生活实际的联系,而不应囿于书本和教参的框框。我们不应该带有“什么什么不是语文课要解决的问题”这种错误观念。我们只有打破学科分界,学生的问题意识才有广阔的空间。而且所提问题不一定当堂都能澄清,更重要的是要留给学生一个善于思考的头脑。最后,教师要尽可能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要开阔学生的思维,先开阔自己的视野。以前我们经常谈论的是:“如果课堂上学生提出老师没有想到的问题该怎么办?”而如今我们应该思考“学生提不出问题该怎么办”了。

小学语文教学教学反思3

  这一学期我担任了二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我对教学工作从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深入研究教育教学方法,虚心向同事们求教,因为我知道课程是一种实践,只要用心钻研、探索、反思、总结经验,就可以把语文融入到孩子们当中,变成孩子们的笑脸,变成学生愉快的学习,变成学生更真实的发展。新课程要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变成一种真实的、动态的、发展的现实。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获取了点滴的教学经验:

  一、学生在"玩" 中学语文,体验学习语文的快乐。

  在识字方面,我注重将学生引领到生活当中去识字,激起学生识字的极大热情。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整体识记生字,提倡个性化的识字方法。让学生寻找出自己认为最有效的识字方法,通过不断的求异,激活学生思维,"玩" 出价值。如"闯"字的识字,有的学生说:"这是一只马跑进门了。""不是,这是马儿被关住了失去了自由,想冲出门到外面呼吸新鲜的空气。"有的学生说:"这是"门"跟门有关系,就是冲进门或冲出门的意思"……一个字有多种识记方法:看字形认字、跟据部首猜字义等等,学生在发散思维的"玩" 中学得快乐。再如用画画的方法记一记会意字;将所学的字、词贴在家中的实物上"复现";将课外识记的字剪一剪、贴一贴,制成"小报";在班级中评选出"识字大王"等方法、活动都为学生识字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玩" 法。

  二、在写字方面,我把写字当作美的鉴赏对象和陶冶高尚情操的工具,一直强调学生把字写得正确、工整、规范、漂亮。

  《课标》中指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识字的手段,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写字的基础。"一个人的字写得好与否,不仅仅是个人的"门面",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他的学习习惯、意志品质及性格特点。因此,教学时我采用了"读字、范写、评议、试写" 的程序:"读字" 时,让学生讨论"写这个字时哪一笔最关键""写这个字哪一笔最容易写错"或"你想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地方"等问题,整体把握写字的规律;在范写之时,让学生评议老师的范字,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把握写字的要领;让学生对老师评头论足,运用形体动作学写笔画、作业展览、评选书写闪耀明星等方法,激发了学生写字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写字的技巧。

  三、在阅读教学中,我反对无目的多读,强调有层次的`读书。

  初读,将课文读正确,整体感知全文;再读,将课文读流利,理解课文中词句;研读,将课文读出感情,谈独特的理解与感受;练读,将课文读入心,积累语言文字。在不同层次的读中,教师同样鼓励个性化的学习。让学生自己想想有感情朗读课文的方法,彼此交流、逐步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挑出有价值的问题共同讨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将自己的理解画出来,说一说自己这样画的理由,放胆做画学语文;让学生排演课本剧,师生根据语言文字进行评议,演演评评学语文等等。这些颇有趣味的方法不仅能有效地完成阅读教学任务,还能促进学生乐学、爱学语文。

  在学生习惯的培养方面,我注意让儿童在规范中学语文,打下学好语文的基础。这并不与在"玩" 中学习语文相矛盾,习惯能影响人的一生,"个性" 必须在一定的规范中张扬才不会使学生走上发展的歧途。所以,教学决不能从统得过死转向放任自流,一定要严把"度" 这一关。在听、说、读、写几方面,都有一定的规范。如:个别同学站起回答时,其他同学要注意倾听,有意见可以举手提出;朗读或回答问题声音要响亮……语文学习的点点滴滴都需要有规范,都需要我们去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四、在学生学习能力形成方面,提倡学生积极参与各项语文活动,学会参与、学会合作、学会尊重他人。

  我教学中,我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教给了学生知识,更教会了他们求知、合作、竞争,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实在,确有所得。

  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是孩子们的乐趣所在,将"玩" 引入课堂,使学生对这种活动的动机和兴趣逐渐迁移到语文学习上,从中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在探求语文教学进程中,我力求将"讲堂" 转变为"学堂",将机械重复的练习转变为生动活泼的游戏,让学生充分体验语文学习的快乐,为他们语文学习的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尽管是"玩" 中学语文,但我们决不是追求形式主义。这里倡导的"玩" 是一种形式、一种途径,"玩"是为了更好地学习语文,培植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我会在工作中不断地努力,不断地探索,寻求出更好的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教学反思4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影响,小学教学也开始进行了改革与创新,尤其是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来说,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就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目光,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可以主动学习语文阅读知识,从而保证自身学习的实效性。基于此,本文针对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进行了简要阐述,并提出几点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实效性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就要及时采取有效的促使,吸引学生的目光,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此来帮助学生掌握好语文知识。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在课堂中占据主体地位,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教师所讲述的内容,这样也就限制了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

  一、现阶段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效性不高的原因

  (一)感染力不足

  对于小学语文教材来说,其中的内容是经过教育学家精心挑选出来的,具有文字优美与意境深远等特点,但是在实际中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却并没有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这样也就带给了学生不同的情感体验。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感染力不足造成的。一些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感染力不足,使得学生往往难以与课文产生出共鸣,这样也就降低了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二)教学方法上的不足

  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来说,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不仅要掌握好课文知识,还要找出其中的重点与难点知识,关注到学生心理的变化。且对于这一阶段的小学生来说,存在着强烈的好奇心。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这样也就造成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不高,从而也就使得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1]。

  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措施

  (一)通过情景来进行教学

  对于小学生来说,对感性的事物有着强烈的感知能力,且形象思维也相对较强,但是在抽象思维上却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尤其是对于一些新鲜事物来说可以快速的接受。因此,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就要抓准学生的这一心理,通过将课堂教学内容设计成为具体的形象情境来进行教学,这样也就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目光,促使学生可以投入自己的情感,这样在面对问题的过程中也就可以积极进行思考,从而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如学生在学习《秋天的雨》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来为学生播放出相关的视频,以此来进行新课的导入。在视频中通过树叶颜色的变化以及稻穗等事物的影响,可以加深学生对这一内容的理解。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音乐诗《秋之歌》来组织学生进行学习。通过从视频、声音以及图片等方面的影响,可以实现对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这如何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江西省婺源县紫阳第三小学汪玉琴样也就可以让学生快速进入到情境中,从而也就可以更好的学习这一内容[2]。

  (二)增强学生的阅读感悟

  对于小学生来说,通过学习阅读知识可以实现对语言的有效积累,同时也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层次,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通过让学生进行阅读,可以让学生受到文中语言技巧等方面的感染,这样也就可以明确文中的寓意,从而提高自设的语文素养。其次,教师还要明确进行阅读的方法是丰富多样的,如可以让学生进行默读、诵读以及精读等,通过这种教学手段,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完成阅读任务,实现阅读目标。且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及时指导学生,让学生进行阅读,这样也就可以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促使学生可以更好的感知文中的意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需要学生进行阅读的课文与书籍等。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就可以将可为与书籍结合在一起,通过为学生布置出相应的阅读任务,以此来让学生感受到文中的语言特色,从而也就可以增强学生的阅读体验。

  (三)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这一阶段中,学生往往存在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但是从实际上来说,学生的关注力与学习热情是需要依靠教师来进行调动的。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就要及时关注学生,通过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上出发来加深学生的感悟,增强学生的阅读体验,以此来激发出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其次,教师还要做好备课工作,关注学生。在教学中还要设计好教学流程,从形式与手段等方面出发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还要从课外入手来扩展学生的阅读与思维视野,从而让学生实现有效的学习。如学生在学习寓言故事的过程中,教师就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保证教学的生动性,同时还要借助肢体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解放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进行思考,以此来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如学生在学习《狐假虎威》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对狐狸的品质进行探索,同时还选择其他相关的教学内容,通过进行对比来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如选择《狐狸和狮子》的故事来让学生进行分析,通过进行扩展阅读,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还可以改善课堂教学的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促使学生可以实现思维的发展[3]。

  【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想要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就要对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模式进行创新,以此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可以更好的掌握语文知识。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让学生进行想象,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

  【参考文献】

  【1】侯海玲.如何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xx(10)

  【2】田本娜.对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几点看法和意见【J】.天津教育,20xx(11)

  【3】李开胜.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实效性【J】.小学教学参考,20xx(02)

  作者:汪玉琴 单位:江西省婺源县紫阳第三小学

小学语文教学教学反思5

  师:从古至今,荷花就是文人描写、喜爱的对象。赞美荷花的诗篇数不胜数。人们之所以喜爱荷花是因为荷花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品质。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由现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写的《荷花》。

  师:想看看荷花吗?

  师:那就跟着我乘着音乐的翅膀到荷花池边去看一看,听一听吧!可以指指点点,可以和你身边的伙伴交流、议论。

  (课件播放荷花录象,播放背景音乐《采莲》,课文朗读录音。学生在观看时指指点点,交流议论,当不同的荷花出现在屏幕上时,学生惊喜地叫起来,都急着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同学与老师,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师:能给你们带来美的享受就是我最大的快乐!好了,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你看到的荷花吗?

  师:你说得太好了,相看两不厌,只有白荷花!同学们,我觉得你们就是最伟大的诗人,把荷花形容得这么美!你们看到的荷花是这样的,那叶老看到的荷花又是怎样的呢?还是让我们先来读读课文吧!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你认为最能表现荷花美的句子,勾画出来,然后多读几遍。

  (学生自由读课文,勾画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

  师:刚才同学们学的很认真,我为你们认真的态度而鼓掌!这么多人想说呀,我可不急着听,我觉得好的东西应该在第一时间让好朋友与我分享,赶快找到你的朋友,把你认为最美的句子读给他听,告诉他你的感受,在他分享你的快乐的同时你也可以分享他的快乐,这样你就收获了双份的快乐!

  (学生下位寻找自己的好朋友,互读课文,互说感受)

  师:和朋友在一起总是很快乐的,能把你的快乐让我们在座的老师及其他同学一同分享吗?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荷花美的句子读给我们听一听,把你的感受告诉我们!

  a.“荷叶挨挨挤挤的,象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b.“有的花瓣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c.“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似乎马上要破裂似的`。”

  师:同学们,你们刚才谈到的其实是荷花的不同姿态,课文中一共描写了哪些姿态?找到读一读!

  师:除了课文中写到的这几种荷花的姿态,你还能想象出荷花的其他不同姿态吗?

  师:你能学学吗?

  师:荷花的姿态这么多,多美呀!你还能从哪些句子体会到荷花的美?怎样的长才能叫“冒”呢?(通过朗读来表现)

  师:同学们,如果这篇文章让你来写,你准备在这里用什么字呢?

  师:好一个“跳出来”、“探出来”、“蹦出来”、“钻出来”!同学们,我要为你们喝彩,我想如果今天叶圣陶爷爷也在现场的话,他也一定会你们而骄傲的!

  师:(课件展示荷花图片)同学们,这就是从碧绿的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的荷花,你们想想看,这些白荷花从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是想干什么?

  师:多美的白荷花呀!千姿百态,生机勃勃,让咱们一起有滋有味,满怀激情地赞美这美丽、迷人的荷花吧!

  (师生齐读第二段)

  师:荷花的形象是那么美丽动人,荷花的清香是那么幽淡迷人,荷花的魅力是那么令人难忘,于是,面对这满池的荷花,作者不由发出这样的感叹: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画家是谁吗?

  师:真聪明!正是神奇的大自然为我们造就这么美丽的画卷,是神奇的大自然让我们感受到荷花那充满向上精神的力量!多么了不起的大自然啊,不由的你不去热爱她!不去赞颂她!让我们热爱大自然的同学一起来,与大自然对话,夸夸我们这位了不起的画家!”

  (有感情朗读第三段)

  (在学生结束读书后,教师立即播放音乐,配乐范读第四自然段)

  师:美吗?喜欢吗?想读吗?(小黑板出示第四自然段)那就美美的读吧,可爱的荷花仙子们!”

  (学生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

  师:我感觉大家都陶醉了,谁来做我们第一朵荷花!

  师:你真勇敢!我为你配上音乐吧!其他同学,你可以和她一起舞蹈、飞翔、游动。

  (生读,学生跟随着进行即兴表演,有的学蜻蜓飞,有的学小鱼游,有的翩翩起舞!)

  师:第二朵、第三朵在哪里?

  师:哇!这么多荷花!好吧,你们就都做荷花吧!

  站着的学生边做动作边读书!坐着的同学也跟着表演!

  师:还有更多的荷花吗?

  师:这一次,让我们闭上眼睛,静静地、静静地,用心灵去看、去听、去感受荷花荷花的世界吧!

  学生轻轻闭上眼睛,教师播放背景音乐《采莲》,学生在音乐声中自由想象,教室里显得很安静!直到音乐结束!(师画外音:闭上眼睛飞呀飞呀,飞到了美丽的荷花池边,只见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挨埃挤挤的荷叶间,一朵朵婀娜多资的荷花亭亭玉立,他们千姿百态,清香怡人,伸手摸摸那荷叶,多么的油滑,摸摸那花瓣,多么的细腻,把鼻子凑近闻一闻,一股清香沁人心脾,我忽然觉得自己就是一朵美丽的荷花。)

  师:你们看到了吗?听到了吗?把你看到的,听到的告诉我!

  师:你真会想!听到什么呢?

  师:同学们,你们的想象力叫我佩服!这么美的画卷,这么美的文字我们真应该把它记下来!你们觉得呢?

  师:练习一下,等会儿我们来比赛看谁背得好!

  生练习背诵!

  师:谁先背?

  (生背诵)

  师:真了不起,这么短的时间你们就背得这么好!表扬表扬自己!

  师:让我们再一次有滋有味、全神贯注地来看看这美丽、动人的荷花吧!边看边想,大自然不用笔、不用纸,就给我们描绘出这么美丽的画卷,你打算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荷花或歌颂大自然!

  师:我知道同学们还有好多话要对荷花、对大自然讲,这样吧,下课后,把你要说的话,写成信寄给荷花姐姐,寄给大自然,好吗?

  师:同学们,荷花是美丽的,大自然是神奇的,让我们热爱荷花,热爱大自然,善待大自然吧,这样大自然才会善待我们人类!也让我们热爱生活吧,热爱生活的人,她的人生将是美丽而精彩的!希望我们的每一节课都能这么愉快!下课!

小学语文教学教学反思6

  在二七区多彩教育的大环境下,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都有了生机和活力。我们学校对于语文教学也进行了变革。以“课内、课外阅读”“习作”、“诵读”“书写”五个方面为主线,贯穿到语文学习的各个环节。在“习作”变革中,三年级将“讯飞语音”(或语记)手机软件引入课堂,成为改革中的一大亮点。

  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都是教师引导学生去积累优美语句、教授学生写作文的方法。纵使学生的头脑里有多样的写作思路,或许都会被教师牵引到一条线上,使学生的主动性和多样性得不到的落实。传统作文课更不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作文课改革势在必行。但是有关用手机软件上课的课例较少,老师们没有完整的课例可以学习。再加上三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对于电话的了解不是很多,这样的课能在我们的掌握中吗?于是我们就抱着尝试的心态在新的一学期,我们采取讯飞语音的方式进行授课,课堂竟然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上学期开学之初的家长会上,我作为重点将语文的教学改革的思想传达给家长。并动员家长们在手机上下载“讯飞语音软件”,希望能够支持学生顺利上课。这些准备工作做完后,终于迎来了第一节“讯飞语音口述作文课”。在通知学生带有“讯飞语音”的手机时,学生们欢呼雀跃,用惊奇的眼神望着我。“老师,我们真的要用手机来上课吗?”、“老师、那个软件怎么用啊?”、“老师,......”学生们七嘴八舌地问着各种问题,兴奋极了。这让我对明天的课更加有信心。在第二天的作文课上,学生们拿着手机无从下手。我首先对讯飞语音进行了介绍。并在PPT上,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一步步教学生该怎么使用。在运用录音转变文字的功能时。学生们一个个认真并有感情地读着自己喜欢的课文语段。在自己口中的话以文字的形式展现出来时。学生们激动极了,纷纷向周围的同伴“炫耀”。接着又引导着学生将手机中的文字分享到班级qq群里,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够看到别的学生说话的内容。我让他们自由浏览同学们分享的优美语段,并让他们评价谁找得最好,谁语言标准,出现的错别字最少,然后表扬那些做的`好的人。第一节口述作文课在热闹的环境中结束了。为了能更好的深入学生内心来了解他们的这样的作文课的感受,我布置了学生写一篇课后感。神奇的是,学生们没有因为作业量的增多而抱怨,而是七嘴八舌地讨论自己会如何让写。

  在第二天批改作文时,大部分学生都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有几位同学写出来自己刚听到消息后的心情。“平时上作文课的时候我是安安静静的,但直到我的手机下载了讯飞语音,我整个人都活跃起来了,我多么期望作文课的来临啊!”、“自从老师让我们把手机带入校园,我心底就‘钉’上了一个小小的疑问,怎么用手机来写作文呢?”、“听说老师让拿手机上课,大家一听就兴奋得不得了,我更是兴高采烈!”。从学生的作文中,我还能感受出学生听讲的认真。因为他们把使用讯飞语音的步骤写得清清楚楚的,有的学生还画出了图标,详细又生动。

  真想不到,才上了第一节课就引发了这么大的反映。学生们如想要长大的果子,如鲜活的小草,如渴望飞翔的雏鸟,对作文课的兴趣越来越浓厚。正如学生所说的话:“我从不喜欢作文课变成了喜欢作文课,这也促使我的作文写得越来越多,越来越好,我最喜欢作文课啦!”在改革的道路上会有美丽的风景,也有扰人的困难。但不管怎样,坚持下去我们就会看到更多别样的风景。

小学语文教学教学反思7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诸多传统且僵化的教学方法得到改进,新兴的教学模式不断被应用于实践,着眼于小学语文教学之中亦是如此。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存在诸多弊端,已经不符合新时代背景下学生的素质发展与学习进步的要求,尤其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一直以来在语文教学中得不到重视也缺乏相应的教育方法,丞待新的教学模式来弥补阅读这一板块造成的语文教学的空缺。在这样的背景下,“行为-认知”教学法因其重视阅读与语言环境在语文教育界悄然兴起,被诸多小语语文教师应用于阅读教学板块的实践,本文将围绕“行为-认知”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板块中的实践经验与革新意义来展开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行为-认知”教学法;阅读教学;实践经验;教育意义

  小学是学生个性与各类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针对这一特征,新课改提出了素质教育这一口号,要求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思维模式为最终目标。而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正是一种以学生自主进行的方式为主,且可以改善思维模式,提升语文素养,开阔眼界与心胸的重要手段。因此阅读应当受到学生与老师的重视并坚持长期以一定的方式进行培养。“行为-认知”教学法的提出为阅读教学打开了新的思路,让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将进入新的教学状态。

  1“行为-认知”教学法的提出背景

  新课改后因为素质教育的提出,语文教学的阅读板块的得到了重视,老师们开始尝试引导学生接触大量的课外阅读资料,但课外阅读的推进难以有较大的经验获取阅读资料,但课外阅读的推进难以有较大的经验获取,一是课外阅读全凭学生自觉难以得到有效反馈,二是学生自我选择的阅读资料良莠不齐,且即为单调难以达到提升语文素养的教学目的。因此需要对学生进行阅读付诸更多的引导与关注。但部分老师的教学技巧无法有效的指引学生改善阅读方式,一是不注重选择材料与学生实际心理年龄特征的关系又脱离学生日常生活难以因其学生的阅读兴趣。二是不注重收取对学生阅读所得的反馈,难以形成教学经验就无从谈起改进方法。三是缺乏对阅读材料进行拓展延伸讲解,学生只是阅读了材料没有对材料主旨及意义或是材料的延伸有所理解收获。最后在没有一定方法的状态下自由阅读不论是阅读本身还是知识的获取都缺乏效率。

  2“行为-认知”教学法的提出

  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现状存在种种问题。而教师们也在孜孜不倦得寻求着改革之法,在这种情况下“行为-认知”教学法得以提出。其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引进了西方教育者乔姆斯基的普遍与特定理论为其依据,又根据中国的汉语环境分析构建学生的阅读机制并结合过去听说读写并行的优良教学传统原则形成了一种读听并行,说写跟进的新型教学模式即“行为-认知”教学法。

  3“行为-认知”教学法的模式分析

  3.1建立在小学生的独特心理与思维方法之上的特定教学法

  小学语文教学不同于中高级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学生缺乏学习竞争意识与升学压力,在某种程度上难以形成自主学习的自觉。但学生毕竟是学习的主体,阅读更需要学生自我管理约束才能有所效率与收获。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老师仔细分析学生的心理状况针对小学生的特点有技巧性的从旁指导。“行为-认知”教学法正是建立在小学生认知水平相对较低,注意力容易分散,集中力不够持久的特定状态上,提出在阅读材料选择上尽量选取难度较低学生易于理解,富有新意,易于抓住学生眼球的文章。

  3.2“行为-认知”教学法对阅读的延伸培养

  在如今的阅读课上,阅读只是一种手段并不是学生学习的最终任务,如何在阅读中有所收获才是该模式重视的地方。在“行为-认知”的教学模式下,老师对学生进行阅读有特定的培养目标。一是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理解能力即是阅读的基础也是阅读的目的`,老师可以在阅读课上布置数道阅读题,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会对文章的主旨,立意,表达手段等理解得更加透彻。二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认知不仅是该教学法的目的也是一种过程,在阅读课上老师要求学生对文章的相应问题有所理解,学生在思考中,不自觉的就会促进自我的思维与智力发展。三是对学生的表达能力有所培养,小学生的表达习惯较为直白,老师可以在阅读课上慢慢使学生接触一些别样的表达技巧,并让学生依样画瓢,尝试不同的表达艺术,会对学生的口头表达乃至作文表达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4在利用“行为-认知”教学法进行阅读教学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4.1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行为-认知”教学法下的阅读模式往往需要听说读写相结合,需要学生全程保持高度集中与积极参与,前文中已经提到为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老师一般会在阅读的选材上有所侧重,但即使是这样,在教学过程在也需要老师耐心引导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的阶段都能积极参与。

  4.2阅读是感情的追踪

  阅读不但是对作者感情的体会,也是对自身感情的摸索。老师在选定材料是学生开始阅读之前可以先行介绍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者的生平与人生意向等。学生带着一定的了解阅读也更能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在有读后感任务时能够更好地结合自身体悟,在同题材写作中也能融入自己的感情表达。

  5结语

  阅读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手段,学生在阅读中可以收获老师在课堂上无法传达的生活领会与情感交流。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后也能在阅读中提升自己的语感与眼界。但在小学生的阅读体验中,学生自己很难达成有效的收获,因此需要老师的耐心引导。“行为-认知”教学法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老师在付诸实践的时候也需要及时总结教学经验,不断进行改进与完善促进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更好的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体验,提升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胡尹强.“语文是什么”讨论之二——语文就是语言和文学[J].语文学习,20xx(04):6-8.

  [2]李跃东.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的有效策略[J].赤子:上中旬,20xx(24).

  [3]王曼丽.“行为—认知”教学法在阅读教学中的实践[J].基础教育研究,20xx(14):57-57.

  作者:李怀球 单位:江西省景德镇市第十五小学

小学语文教学教学反思8

  一 课时

  教学目标

  1. 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交流感情。

  2. 积累读书方法。

  教学重点

  积累读书方法。

  教学难点

  积累读书故事,并能够从中受益。

  教学方法

  引导点评,评议结合。

  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相结合。

  教学准备

  回忆本单元内容

  教学设计:

  一、交流平台

  (一)交流对课文内容的感受

  1.导入:同学们,最近几天,我们学习了几篇写我们同龄人生活的课文,我们深深被感染了。课文中的那些事,好像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读起来非常亲切。说说课文中的哪些事让你感到特别亲切,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2.学生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二)交流从课文得到怎样的启示

  1.导语:作者怎样做到让文章这样亲切感人,打动我们呢?

  2.学生发言。

  3.归纳:

  (1)作者把看到的、想到的如实地写下来,不说假话,比如,《祖父的园子》里,把“我”的顽皮,干的傻事都一一写下来,这样让人觉得真实可信,让我们觉得写的就是我们同龄人的真实生活,所以才打动了我们,感染了我们。

  (2)作者观察细致,把细节描写得很生动,比如《童年·冬阳·骆驼队》中对“我”模仿骆驼磨牙动作的描写。由于作者描写细致,所以更能表现童年的天真无邪。

  (三)交流读书方法

  1.导语: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读好这样的课文呢?

  2.学生发言。

  3.归纳:有感情地朗读首先要读正确、读通顺;其次要深入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再次,在读的时候脑海中要呈现出课文描写的场景,想象场景。

  二、日积月累

  1.借助手头学习资料,提早预习,理解句子大意及出处。是自己将会怎么做?把自己融入故事情境中,或者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把自己的真实感受读出来。

  2.自由诵读,初步理解句子含义,有不理解的可与小组同学合作探讨。

  3.指名读,注意句子的节奏、韵律。

  4.交流句子含义。第一句:君子处世,就应该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永不止息。第二句:不一定年龄大的人才有理想,一个没有远大的志向的人,即便是活到很大的岁数也是虚度光阴。第三句:不要虚掷光阴,否则到老的时候,后悔也无济于事。第四句:时间是过得很快的,一转眼就告别少年时光了,但要掌握一门学问却是很难的,所以请珍惜时间,不要浪费光阴。第五句:追寻真理的道路是很漫长的,我将不断地追寻、探索。第六句:不积累半步一步行程,就无法到达千里远的.地方;不汇集涓细的水流,就无法形成江河大海。

  5.说说从这些句子中受到怎样的启示,准备把哪些话语送给谁,为什么。

  6.练习背诵。指名背诵,要求读出感情。

  7.交流课外收集的的类似励志、劝学的名言警句。

  8.齐读日积月累中的语句,并默记心头。

  三、课外书屋

  1.师:今天首先给大家介绍大家十分熟悉的伟大作家──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童年》,有听说过这本书吗?

  2.学生互动介绍该书内容简介以及其他与之相关两部作品──《在人间》与《我的大学》。大致了解高尔基其人其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师生根据自己已有的阅读经验推荐其他名人、伟人传记,并介绍其主要内容,将书目板书于黑板上,供学生阅读时参考。

  4.教师小结,结束本课时教学。

  5.课后小结

小学语文教学教学反思9

  教学背景及理念: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作为语文课程标准的四大理念之一,这是适应时代发展,进行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是语文教学的历史的必然回归。的确,在新课程改革下,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课堂上,教师把微笑带进教室,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的思维无拘无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敢于展开想象的翅膀,敢于探索未知的领域……另外,在语文教学中,在立足文本的同时,更要突破文本的束缚,开放语文课堂,让学生联系生活、联系实际,增加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大环境中学习,从而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美丽的小路》是人教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通过鸭先生小屋前小路的变化及居住在附近动物的不同感受,告诉大家只有人人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才有整洁幽雅的环境,才有美好的生活。文中情境优美,语言生动活泼,每个动物的语言、动作都富有性格特征和戏剧化的效果,适宜分角色朗读,在演读课文中加深体验。因此,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童话世界,与各种小动物面对面接触,努力调动学生的情感。另外,我还抓住文章的特点,以合作者、促进者的角色不断调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采用自由读、个别读、表演读、评析读、男女生读等多种形式,将每一个学生带入课文描述的情境中,从中感悟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我给了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让他们自读自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珍惜学生的思维火花,充分利用课堂的有效生成,进行说话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还开放了语文课堂,让学生课前调查“我们校园的垃圾从哪里来?这些垃圾到哪里去了呢?”,再在课中交流,使得语文课堂开放而又有活力。

  教学片段:

  师:一条干干净净的小路变成了一条这么肮脏的小路,大家走在这条路上,心情肯定很糟糕。这时,兔姑娘、鹿先生和鸭先生也走来了,(课件出示)他们会怎么说?我们先自由读读他们的话吧!(自由读)

  师:谁来做兔姑娘?(指名读、评议)

  生1:他读得很有感情,“不见了”声音读得很重。

  生2:他读的时候,眉头也皱起来了。

  生3:他读出了惊讶的语气。

  师:让我们的女生一起来做兔姑娘吧!(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6自然段。)

  师:这时,鸭先生也赶来了,他怎么说的?(指名读)

  生:他“天哪”还可以读得重些。

  师:你能试试吗?

  生:(鼓掌)

  师:让我们分角色来读读5、6、7自然段吧。

  师:(展示课件)鸭先生看着看着,忽然一拍脑袋,说:“这都怪我……”

  生:(突然插话,情绪激动)这不能怪鸭先生一个人!

  师:你为鸭先生打抱不平,为什么呢?

  生:这不是鸭先生一个人扔的垃圾。

  师:那垃圾是谁扔的?小朋友,你们调查过我们学校的垃圾是从哪里来的?到哪里去了?

  生1:学校的垃圾是小朋友扔的。

  生2;是不讲卫生的小朋友的扔的。

  生3:有的小朋友扔了垃圾,其他小朋友看见了,不捡起来。

  生4:学校里的垃圾有的是落叶。

  生5:我看见有一位同学的爷爷来接他时,扔了一个烟蒂。

  ……

  师:这些垃圾又到哪里去了呢?

  生1:被值日生扫干净了。

  生2:像烟蒂、废纸,我们看见了,可以捡起来扔进垃圾筒。

  师:是呀,整洁的校园是小朋友们共同打扫,共同努力的结果。小路上有那么多垃圾,你说,鸭先生有责任吗?

  生:(齐)有。

  生1:他没有清扫过垃圾。

  生2:我从图画上看,他没有在路边放垃圾筒。

  生3:鸭先生也没有提醒别人不要乱扔垃圾!

  师:可肮脏的环境,能全怪鸭先生一个人吗?整洁的`环境能靠一个人吗?而是要靠大家齐心协力地行动。鸭先生说“这都怪我”是出于他对自己没尽到自己一份责任的自责,所以,他下定决心,一定——(学生读得信心十足,十分到位)

  师:美丽的小路找回来了吗?(分别指名读10、11、12自然段)

  师:怎样找回来的?(生自由读第9自然段,师展示课件)

  生:老师,我有办法使小路一直保持干净!我要在路边竖一块牌子,写上“请保护环境!”

  师:你的主意可真不错,大家想想,这块牌子上还可写些什么,来提醒大家?

  生1:小路是我家,卫生靠大家。

  生2: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生3:请不要弄脏我的脸!

  ……

  教学反思:

  一、 创造民主、激发思维

  首先,我在课堂上创造了民主和谐的氛围。这种氛围能形成一种良好的心理环境,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其不由自主地积极开动脑筋,真正地参与学习,而不是静止地旁观。这位学生大胆地提出“不能只怪鸭先生一个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正是由于我平时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把信任的目光带给每一位学生的结果。

  二、 朗读感悟、体验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我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进行朗读。如自由读、齐读、分角色读、学生评议读等,朗读非常到位。可以看出,学生真正理解了课文,学生在阅读中情不自禁地感受人物的情感变化,而正是这些丰富多样的情感体验对学生的行为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胜过平时唠唠叨叨地说教。

  三、 开放设计、突破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语文要利用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本课中,通过让学生交流课前布置的调查“我们校园的垃圾从哪里来?这些垃圾到哪里去了呢?”这种开放式的教学设计,既联系了生活实际,增加了学生实践的机会,也使学生能用自己独特的心理去感受生活、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又自然而然地突破了教学难点,突出了文章的主题——整洁的环境要靠大家齐心协力地行动。同时,也让课堂成为社会、学校的连线,又给学生提供了合作交流,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舞台,增强了他们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意识。

  四、 有效生成、创新思维

  学生的思维是最没有束缚的,是最活跃的。他们的脑子里装着许许多多奇异的火花,只要得到一个小小的思维空间,他们就会发挥想象,开始创新。在上述案例中,当一个学生提出要在牌子上写警示语时,我就抓住了这一闪光点,引导学生思维,进行说话训练。其实,这就是课堂教学不断生成的课程资源,我们老师应充分利用。因为有效生成能撞击思维,催发情感,使学生的知识得到迁移,能力得到发展,人格得到完善。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语文学习不应该仅是读与背、问与答,更重要的是要鼓励学生在大环境中学习语文,在学习中不断探索,自行发现,鼓励孩子不断创新。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开放而又有活力。

小学语文教学教学反思10

  教学目标

  1、通过部首查字法认识“葡、萄、紫、狐、狸、笨、酸”7个生字。

  2、学习部首查字法,提高自主识字的能力。

  3、朗读并背诵三句诗,大致了解意思,感受田园风光的美丽。

  4、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十二月花名歌》,知道每个月主要哪些花开放,这些花有什么特点,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教学重点:“日积月累”和“我爱阅读”。

  教学难点:学习部首查字法,提高自主识字的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部首查字法认识“葡、萄、紫、狐、狸、笨、酸”7个生字。

  2、学习部首查字法,提高自主识字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质疑导入

  1、教师拿出一本字典,师生共同回忆一年级时学习的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的方法。

  2、教师鼓励学生思考:在什么情况下需要用到音序查字法?(当我们写话时遇到不会写的字,知道它的读音,就可以通过音序查字法来查找这个汉字。)

  3、教师质疑过渡:当我们读书的时候,遇到了不认识的字,这个时候该怎么办呢?(学生交流,教师小结:除了问老师和家人,我们还可以请教字典老师,这个时候就需要学习另一种查字典的方法—部首查字法。)

  二、示范指导,学习新法

  1、教师出示课本第25页的儿歌,学生自主尝试朗读。

  2、指名学生说说在这首儿歌中有哪些字不认识。

  3、以“狐”为例,教师示范部首查字典的方法(在示范过程中,教师提醒学生翻开字典,跟随老师的指导一起查找):

  (1)确定部首,“狐”的部首是“犭”,数数“犭”的笔画,共三画。

  (2)在“部首目录”的“三画”中找到“犭”部,看看对应的页码是多少。

  (3)翻到“犭”所在的页码,在“检字表”中找到“犭”部,再数数“狐”字除去部首还有几画(五画),在“犭”部“五画”中找到“狐”字,看看“狐”字所在的正文页码。

  (4)翻到正文页码,就可以找到“狐”字了。

  4、师生共同回忆部首查字法的步骤,教师出示小儿歌,帮助学生记忆:

  确定部首是几画,部首目录找到它。除去部首剩几画,部首目录找到它。

  5、鼓励学生读一读小儿歌,交流儿歌每一句的意思,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教师适当讲解指导,确保每一位学生理解并记住部首查字法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自主识字

  1、学生自主完成课本第26页的第1、2小题。

  2、指名学生汇报,师生共同订正,提醒学生一定要明确部首,数清除部首外还有几画。

  3、学生使用部首查字法在字典中查“葡、紫、狸、笨、酸”,完成第3题的表格。

  4、在学生自主查字典的过程中,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进行个别指导。

  5、指名学生汇报,教师鼓励学生说清自己查找的过程,巩固部首查字法的.步骤。

  6、出示词语卡片:葡萄、紫色、狐狸、笨蛋、酸味,(1)指名学生认读,如果学生用部首查字法自己认识了这些生字,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和鼓励。(2)指名学生汇报交流,师生共同订正。(3)拓展:课下,用部首查字法在字典中找到自己和爸爸妈妈的姓名汉字。

  四、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又学会了一项新本领,那就是用部首查字法在字典中查找汉字,这个本领可了不起了,它能帮助我们认识许多汉字朋友,希望小朋友们今后能多多使用它。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朗读并背诵三句诗,大致了解意思,感受田园风光的美丽。

  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十二月花名歌》,知道每个月主要有哪些花开放,这些花有什么特点,从而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3、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教学过程

  一、关联旧知,激趣导入

  1、教师出示本单元学习过的《田家四季歌》,鼓励学生读一读,背一背。

  2、教师多媒体配乐出示美丽的田园山水风光,学生欣赏,同时交流看到这些美丽的景色时能想到哪些词语,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小结并出示:春暖花开、湖光山色、桃红柳绿、绿草如茵、春色满园、山清水秀等,丰富学生的词语积累。

  3、教师过渡激趣:描写美丽景色除了这些词语,还有很多诗句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二、学习“日积月累”

  1、学生自主阅读“日积月累”中的三句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学生分句朗读,教师相机正音指导:强调:“章、忠”是翘舌音、后鼻音,“畦”读“qí”。

  3、鼓励学生再次进行朗读练习,将诗句读得更加正确流利,读出诗句的节奏。

  4、指名学生交流对诗句大致意思的理解,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1)教师相机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画,练习表达,将句子说清楚,说完整,感受诗句中所表现的田园风光之美。(2)重点讲解“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意思:拥有忠实厚道的品德,家族才能经久不衰,就像诗和书,能够在世间流传如此之久。

  5、多种形式加强训练,在熟读的基础上行练习背诵。

  三、学习“我爱阅读”

  1、教师出示一组美丽的鲜花图片,学生交流自己认识的花名。

  2、教师过渡:一年四季,都有美丽的鲜花盛开,你们知道不同的月份,都有哪些花开放吗?赶紧读一读《十二月花名歌》吧!

  3、学生自主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指名学生分句朗读,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相机正音,强调“正月”的“正”是第一声,并进行适当的朗读指导,指导学生将句子读正确,读流畅。

  5、学生再次朗读儿歌,画出每个月盛开的花名,多读几遍。

  6、指导学生看课文插图,将花名与图对应起来,教师提醒学生插图上的各种花丛左上方到下方再到右上方,是按照月份顺序排列的。

  7、指名学生交流喜欢图中的什么花,这种花是什么样子,为什么喜欢。

  8、教师多媒体配乐播放山茶到寒梅这十二种花的图片,给予学生进一步直观的认识。

  9、学生再次朗读儿歌,读出儿歌的节奏。

  10、全班拍手齐读儿歌。

  四、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在语文园地里欣赏了美丽的田园风光,认识了十二种花,还了解了它们的主要特点,收获可真多。大自然是一副美丽的画,一首动听的歌,希望小朋友们能多和家人一起走进自然,亲自去感受它的神奇和美丽。

  教学反思:“语文园地”二的活动目的是掌握部首查字法,积累语句,了解每个月份开哪种花。教学过程中,我采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部首查字法,多查多练,比赛查字典,加深学生对部首查字法的认识;通过情境教学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日积月累”中的语句和《十二月花名歌》,并结合图片,讲解课文内容,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熟悉,引导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

小学语文教学教学反思11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生物科学取得的新成就,感受科学实验和科学研究的神奇作用,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及探索的欲望。

  2、学习准确地用词、形象地表达,初步学习说明文的基本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自主阅读、自主探究,了解植物种子经过太空旅行后所发生变化、变化的原因及变化后的作用,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及探索欲望。

  【教学难点】

  探究种子变化的原因,领悟“魔力”一词的深层含义。

  【教学准备】

  引导学生收集关于太空蔬菜、花卉的相关文字和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镜头回放,激发阅读期待

  1、2003年10月15至16日,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让我们一起重温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

  观看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发射的录像。

  2、回忆镜头,想想这些科学术语你理解吗?

  第一组:

  载人航天、神舟飞船、返回式卫星

  你知道三者的区别吗?简介“神舟飞船”帮助理解。

  这句话你能读懂吗?“在神舟五号飞船上,有一批‘特殊乘客’——植物的种子。其实,它们已搭乘过先前发射的神舟飞船和返回式卫星,算得上是航天旅行的老乘客了。”

  欣赏句子,哪个词用得特别准确?

  补充资料:1987年我国开始在卫星上搭载植物的种子,先是蔬菜、粮食,1996年才开始搭载花卉种子。

  第二组:

  宇宙射线、微重力、高真空

  飞船里的杨利伟和在地球上一样吃饭、睡觉吗?

  (失重,即微重力;呼吸靠供氧──高真空。)

  什么是“宇宙射线”?读这个小故事你能明白:美国“阿波罗”号的'宇航员们飞上太空第一次看到了人类从未见到的宇宙奇景。他们看到了美丽的地球,看到了月亮的背面,但同时他们的眼睛也感到了不适。回到地球后,他们患了白内障。从那时开始,有39位宇航员已经患了这种疾病。科学家说,这是宇宙中的射线所造成的危害。宇宙射线是比原子更小的宇宙粒子,它们像子弹一样射击宇航人员的眼睛,使人的大脑产生错觉,好像是看见面前不断有闪光一样。受到宇宙射线打击后,人的眼睛被伤害的程度是很严重的。

  3、预习课文了吗?你知道“神舟五号”飞船上的特殊乘客是谁?经过太空旅行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飞船上的特殊乘客》,相信同学们能够从课文中找到答案。

  4、指读、齐读课文,梳理文路:

  课文有六个自然段,开头和结尾请全班同学读,中间请四位同学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用一个词语概医这一段的内容。

  读后梳理,板书:

  种子的变化、变化的原因、变化后的用途

  二、探究课文,感受科学的魅力

  1、出示中心句:

  小小的植物种子经过一番太空旅行,好像获得了“魔力”,可以有这么多美妙的变化和神奇的用途。

  听说过“魔力”吗?在什么情况下用?

  (童话中的魔镜、魔法师的神奇力量)

  你怎么理解“魔力”?

  2、自读课文2~5自然段,看看种子经过太空旅行后,有了哪些“魔力”,自学、同桌交流,全班交流:

  ⑴有哪些魔力?

  产量高、品质好、生命力强(展示图片:太空水稻、黄瓜、番茄、辣椒、花卉等)。

  你能想象太空种子还有别的“魔力”吗?

  ⑵这些“魔力”有什么用途?

  (食用、药用、他用……)

  绿色蔬菜、治病良药、美化生活、绿化祖国……

  ⑶太空种子为什么具有这样的“魔力”?再读第3段,重点引导:

  “在浩瀚的宇宙中,由于宇宙射线的辐射,由于处于微重力、高真空的特殊环境,使得一部分植物种子内部的遗传物质产生了微妙的变化。”

  结合课文,你猜想一下可能有哪些微妙的变化?

  如:外形、味道、颜色、营养、抗病性……

  “科学家对经太空遨游的植物种子进行选育,不断地选择优良的变异植株,淘汰那些不良的变异植株,并将优良的变异植株经过四代以上的培育,使其性状稳定,最终培育成拳的太空品种。”

  读得懂吗?变异植株什么意思?

  联系两句话,说说太空种子的“魔力”来自哪里?

  大自然、科学。

  三、回扣主题,激发探索欲望

  1、再现中心句,齐读:

  小小的植物种子经过一番太空旅行,好像获得了“魔力”,可以有这么多美妙的变化和神奇的用途。

  这是科学的魅力!

  2、真正的“魔法师”是谁?

  补充中心句:

  真正的魔法师是聪明勤劳的科学家们,是他们的知识和工作创造出一个个奇迹!

  3、科学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神话,科学改变着人类的生活。科学家们对太空的探索还在继续,2007年,我国的“神舟七号”不但要上天,还要实现让宇航员走出座舱、行走太空的目标!

  4、课后作业:

  未来的科学家是谁呢?是你们!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收集关于太空蔬菜、花卉、粮食的相关文字和图片,设想出你心中的新产品,还要用一段话简要介绍一下。

小学语文教学教学反思12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正确读写带有生字的词语,并掌握多音字“冠”“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乡下人家的景物来表达感情的写法。

  4、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对大自然由衷的热爱之情。

  【教学的重点】

  是引导学生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在空间、时间上交叉叙述的顺序。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农村生活的资料。

  2、制作幻灯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略。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多媒体课件,欣赏图片。看看看这些照片,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的景色?看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2、谈话交流。

  3、师激情谈话导入:

  看到这样自然亲切、优美恬静的乡村风光,我们情不自禁的想去看看呢。好,今天我们随作者一齐走进课乡下人家,去走走,看看,去感受一下那独特而迷人的风光吧!

  (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再读课文:

  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2、读后流交。

  3、梳理整合,浓缩场景。

  ⑴ 过渡:

  作者笔下的乡村生活是如此的自然亲切,优美恬静,其实作者也就是描写了一些人们司空见惯的生活场景。那课文都描写了哪些乡下人家的生活场景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的第1到地6自然段,选一个你喜欢的场景,试一试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一说。

  ⑵ 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每一个场景:

  学生代表发言,教师指导点拨。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指导学生抓住相关事物或是时间来概括说。板书:瓜藤攀檐图,鲜花竹笋图鸡鸭觅食图,夏天傍晚图,秋天月夜图

  三、研读品味,感受乡村生活的美

  1、品读课文:

  前三幅图中,你认为哪一幅图乡村风景最美?就去读一读有关的段落,划一划有关的句子,并给你的同位说一说自己的理由。

  2、同桌合作学习,感受乡村生活的美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点拨,品味乡村生活的美

  第一幅图(第一自然段)

  1、生谈自己的感受,师梳理

  2、抓住重点词理解课文:

  ⑴ “装饰”的含义(、联系生活实际)

  ⑵ 在这里“别有风趣的装饰”指的是什么呢?

  (请学生读一读相关描写)

  ⑶ 为什么说这些都是“别有风趣的装饰”呢?体会乡下人家的自然美。

  3、通过对比写作手法理解乡下人家的亲切棵爱的美。“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⑴ 联系生活实际“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一般在什么地方能看到?有什么感觉?

  ⑵ 通过比较,感受到乡下人家的淳朴、可爱。

  4、指导朗读:

  自由读,指名读。

  第二幅图(第二自然段)

  1、学生汇报,教师梳理

  2、理解重点句:“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出示投影)”

  ⑴ 故弄玄虚说:“这句话里的“探”用错了,只有人能探头,笋怎么也能探头呢?应该换成“长”

  (引导生理解这是一个拟人句,体会出拟人句的好处)

  ⑵ 体会读句子:

  如果将“探出头来”换成“长出来”,会是什么感觉。(引导体会探出头来感觉雨后春笋生长的速度之快)

  3、指导朗读:指名读,师生评议;再指名读;齐读。

  第三幅图:(第三四自然段)

  1、学生汇报,教师梳理

  2、学生体会读:“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引导学生再次体会拟人的`好处,感受作者对这只公鸡的喜爱。感受到作者对农家生活的热爱。)

  3、积累背诵:指名背;再指名背,师生评议。

  4、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四、指导学生自学五、六自然段

  1、选择喜欢的段,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喜欢读的练习有感情的读,喜欢的积累背诵的就练习背诵。

  2、学习成果汇报:

  五、整体回顾

  1、师小节:

  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发现无论在屋前、院子里还是小河里,无论在春天,夏天还是秋天,乡下人家的却都是这样自然亲切,优美恬静,所以作者发出这样的感叹:齐读课文的最后一节,

  2、师生齐读最后一节。

  3、引导总结的写作手法,学习作者善于观察,善于体会生活的写作习惯。

  六、拓展延伸

  1、师出示自己的小诗,激发学习课后“阅读链接”的兴趣:

  (附:长藤绿叶瓜架,春雨竹笋鲜花。雄鸡悠闲自在,小桥流水戏鸭。夕阳鸟儿如画,纺织娘高唱甜蜜,最美乡下人家。)

  2、布置作业:

  自学“阅读链接”。

  【板书】

  瓜藤攀檐图 自然

  鲜花竹笋图 亲切 拟人

  21乡下人家 鸡鸭觅食图 可爱 顺序

  夏天傍晚图 优美 生活

  秋天月夜图

  【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乡下人家》这篇课文,我感觉有两个方面做的非常的好:一是体现了新可标的师生关系;二是加强了朗读训练。

  一、在课堂上,我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孩子们,让他们找自己喜欢的地方给大家推荐,在推荐之后,肯定也有喜欢同一个地方的孩子,之后一起交流、讨论,这又体现出一种合作。整节课都是在自主中学习,在合作中交流,在探究中解决问题。而老师只是一个课堂学习中的组织者、引导者

  二、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朗读的训练

  朗读对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形象思维,提高作文能力,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都都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这节课上,阅读是核心,在课堂中,我是从这几点入手的:

  1、让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因此,在指导朗读时就要针对学生这一点,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例如:在学习第五、六自然段的时候,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处场景,喜欢读的同学就练习有感情的读,喜欢背诵积累的就练习背诵。汇报交流时,不仅读给大家听,还要说出就喜欢的理由,说后又带着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读,每个人都不一样,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课题气愤异常活跃。

  2、给学生学会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

  四年级下册课标中有一个学习要求,既初步学会理解课文的几种方法,如:抓住重点句段阅读,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等等。教学中注意了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阅读。对文章的重点段落反复阅读,能够使学生很快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课文的每一个段落都很美,但是不可能处处讲,处处读,这就要有选择的读和讲。对于较难理解的,对于作者的一些特殊的表达方式都要重点来学习,来读。如:作者通过对动植物拟人化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探”字的理解,对鸡的描写,纺织娘唱歌等等,都写得非常生动、形象,不仅要充分的读中感悟,还要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3、多层次的读和指导,让学生在评、读、悟中提高了朗读能力:

  如:每读一边遍都有不同的任务和要求。

  ⑴ 初读。感知课文内容,解决字词,质疑问难。

  ⑵ 细读。质疑后,边读边想边议,弄清文章段落层次,把握文章结构,梳理文章脉络。

  ⑶ 精读。感情朗读重点语句,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澄清疑点,读出味道。

  ⑷ “自由读”学生通过读,披文入境,融情于声,以声、情感染学生,创设富有感染力的语感氛围,使学生与文章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从而起到传授知识、提高理解能力和朗读水平的作用。

  总之,回顾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基本上达到了教学目的,让学生们对乡村生活有了更多更具体的体验,在整节课中能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意对学生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努力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其次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同时也感受到学生语言的贫乏,好词佳句积累欠缺,今后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督促其多读书,多积累好词佳句。

小学语文教学教学反思13

  [设计理念]

  《 语文课程标准 》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本课的教学以读为主,通过个性阅读、合作学习,在师生、生生、生本的平等对话中引导学生在读中学,在读重悟。教学中,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探索、合作的空间,以唤醒、激活他们自主学习的热情;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留下足够的空间为学生张扬个性、激扬灵性服务。

  中国阅读学研究会会长曾祥芹教授指出:阅读乃是向课文提出问题并通过朗读、体悟解决问题。从作品中获取信息,凭借自己的经验去兑换课文的思想感情。按照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我让学生充分阅读,读出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再读。在交流中,尊重学生“自己的看法”、“自己的判断”、“自己的心得”、“自己的疑问”。然后联系实际,让学生用自己的经验图式与文本所反映的生活经验图式进行同构。这就是“解文——察己”的过程。这样一种阅读教学模式才是尊重学生个性心理千差万别这一具体事实的。

  如果能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会阅读,学会思考,学会发表自己的看法,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堂就是成功的。

  [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弯曲、反弹、完好无损 、依旧、苍翠挺拔”等词语 ,借助语言材料培养学生品词析句能力,学会自主学习。

  3、联系课文内容及生活实际,理解“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行字词句的训练。

  教学难点:理解第二个旅行者的话和最后一个自然段:“确实,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强烈的探究欲望。

  1、导语: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山谷中的谜底》这篇课文,(齐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这个山谷有了哪些了解?

  2、交流

  3、过渡:现在,让我们跟随旅行者再次走进山谷。打开书 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三节,你发现山谷里有什么?请在你的发现旁做上记号。

  二、学习第三节。(借助语言材料培养学生品词析句能力,树立雪松的抗争形象)

  1、自由读

  2、交流

  A、雪

  ①山谷中西??(板书:西坡雪小,东坡雪大)

  ②山谷中雪很大 (你来读,你再读,齐读)

  ③从这句话中你发现了----,读这个词你发现---,你发现这句话还有哪些词也让你感受到雪大,读的时候注意表现出来。

  过渡:山谷中有雪,雪很大,你还有什么发现,谁再说。

  B、雪松

  ①指说(你不仅会读书,还很会听,你看我才说了一句,你就学去了。)

  (课件出示句子)

  ②再读读这句话,从字里行间里能发现出雪松什么?

  自己先想想,想好后跟同桌说说,然后我们集体交流。

  ③有弹性,会弯曲,会反弹,总是苍翠挺拔。

  a、演示:理解反弹下面,老师做一个反弹的动作给大家看看!这小尺是有弹性,你们看 ——假如这小尺是雪权的枝丫,那这就是——(对,雪给了它外力)你们看,雪越积越厚,开始向下弯曲,

  这时雪便??(滑落?怎么落的.!)

  b、雪松依旧??“身姿”,从这句中你能发现什么?(简单的一个词竟有如此丰富的内涵)c、引读:“就这样,反复??”你读懂了什么(标点符号也是一种语言)

  d、作者用上了关联词

  e、“反复积、弯、落、弹??”含义

  f、顺序不能颠倒。 g、完好无损 再读,齐读。

  小结:刚才,我们通过一句话,一个词,甚至一个标点了解了山谷中的雪和雪松,现在,让我们也来看一看它们。

  H、动画,配音: 过渡:当这一景象被旅行者看到时,谜底揭开了。

  ①、齐读 ②、出示句子,说说(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③、大家注意:这句话的“终于”和这句里的“始终” 谜底终于被揭开,课文第二节说:“??”揭开这个谜底真不容易啊!

  三、学习第4—6节 (联系实际,感悟宝贵的人生哲理。)

  过渡:谜底被揭开了,旅行者们深为自己的这一发现而高兴,其中一位说

  1、指读 2、你们看,这位旅行者不仅揭开了谜底,还由此分析、推断出——。(评价:这位旅行者可谓智者!) 3、另一位旅行者呢?(这启示是从前一个旅行者的话受到启发来的齐读,只是他分析的是雪松能存下来的原因。一种景象,两种分析!)

  4、学习第五、六节 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读读这两句话,看看你能读出什么?(出示两句话)

  (1)交流第一位旅行者的启示 (2)交流作者的启示 (3)这里弯曲还是指雪松的弯曲吗?(那指谁?) (4)从古到今,以有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你听过或注意过吗?(指名说) (5)齐读:(这句话堪称格言,警句,让我们将它牢牢记记在心中)

  (6)听写(这两句话富有哲理,我们应牢牢记记)下面,请大家拿来读书笔记本,完成一项作业: 旅行者的启示—— 作者的启示—— “我”的启示—— (前两句听写)

  交流

  四、总结

  在人生的旅程中,肯定会遇到一些外界的压力或意想不到困难,我们首先要勇敢面对,但老师也希望你们记住这几句话: ①

小学语文教学教学反思14

  摘要:在我国小学教育阶段,小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目的是能够对传统语言文字有一定的赏析能力,帮助学生在学习期间不断提高审美意识,以及学会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小学是每个孩子发展的关键时期,而语文教育就是决定关键的成败。小学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让学生感受美,接受美的熏陶,从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素质。各个教师应当就小学语文帮助学生提高审美问题进行思考,研究更良好的教学方案。

  关键词:语文阅读;审美情趣;学生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主要工作就是教育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内心情感以及对赏析美的看法,目的是培养学生提高审美能力。语文是一门充满美的学科,每一个语言文字都带着美的内容,语文就是为美而诞生,是提高学生审美最为宽阔的途径,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各种美的因素帮助学生形成真、善、美的心理素质。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生动的语言,优美的意境以及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这些都蕴含着强大的审美价值,教师通过文字以及情境教学使课文中的各种美渗透到学生意识当中,从而逐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1在朗读时投入真情,让学生感受美

  语文是一门充满情感的科目,其中优美的文字、跌宕起伏的情节变化很容易牵动阅读者的情绪,教师在朗读时带有浓烈的情感变化会把学生带入文章的意境中。各种文学作品中都带有作者浓烈的感情色彩,教师根据文章情感变化采用相应的方法触动学生情绪发生变化使学生感受美,学生以此把握作者在文学中表达的情感,从而产生对美的向往。教师还可以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讲解,使学生产生审美兴趣,积极主动的去探索美。情感阅读是建立在学生理解以及教师指导的基础上进行,而在各种审美方法中“美读”是基础,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后让学生用语言将自己对文章理解的内涵读出来,教师再对此进行评价,然后再运用优美的文字表达出作者真实的情感。如在《再见了,亲人》一文中,朗读时需要朗读者将其中感人肺腑的情感表达出来,再如《长征》宏伟的感觉,王维的山水诗《鹿柴》则是寂静幽暗,而牵动心肠的《梅花魂》却是委婉深沉,使学生走进文章境界中自然的将自己与作者的情感融为一体。

  2品味词句,提高语言鉴赏能力

  如要学生的审美素质,就必须激起学生对美学的兴趣,让学生在阅读时感受到喜悦感、自由感以及惊喜感,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审美的.内驱力,使学生在研究美的活动后留下深刻的印象。语言是艺术中另一种美的存在,让学生在细细品味词语,句式分析中发现美、品味美、鉴赏美,以此达到提高审美效果。如《鸟的天堂》一文中就有非常多优美的句子,特别是其中的词语更值得细细品味,其中的“颤动”一词就赋予了绿叶鲜活生命力的特点以及特有的精神状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适当的用其他的语言代替文中的词句。如颤动一词就可用涌动或颤抖代替,然后让学生在再次朗读,体验颤动一词在文中的奥妙,以及与其它词义的差别。教师应当让学生多多阅读那些精言妙语以及神韵深藏的句子,加强学生的语感训练,充分让学生领悟其中的情之所在,使学生潜移默化接受美的感染。情感朗读能将学生置于文中的情景中,极大发挥学生的联想空间,只有如此学生才会对文章审美产生愉悦之情。

  3创造审美意境,感受阅读形象美

  艺术存在于不同思维中,而美也是通过不同感受激发出的思维情绪,不断研究美的人才可以感受到不同美感,真正品味到艺术的价值。由于小学生不具备良好的审美想象力,也没有足够的表象,在表达情感时就很难把其中的意义书写出来,所以在教育教学中教师需要再现文章情景,使学生的审美意识在情景中受到触动,将学生引入审美的境界中。教师可以通过图画,多媒体情景再现等方法将文中描述的画面呈现出来,还可以通过自身形体表演生动形象的描绘出文中的画面,也可以运用优美的音乐带动学生的思维,或者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文中的人物加深学生对人物的了解。语文课程应当注重鲜活的创造力,使学生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还能发展思维能力、想象力以及审美创造力,从而使学生领会到文章所表达出的情感,感受到文章语言句式的美,提高审美能力。

  4文本剖析,感受悲剧美

  悲剧类文学作品对学生的审美也有一定的影响能力,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不缺乏悲剧型题材的作品,例如《凡卡》、《卖火柴的小女孩》都是悲剧作品的代表。悲剧作品最能牵动人的心肠,在小学教育过程中,教师如何才能牵动学生的情绪,这就需要教师进过仔细的思考。其中可以分为三步,第一步,想方设法的让学生感受到文章中有价值的东西,运用文中美好的形象以及动人的情感感染学生的情绪,使他们真正体会到文章的价值,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难能可贵的东西。如在《圆明园的毁灭》一文中既能让学生感受圆明园前夕的辉煌,又可使学生对圆明园的毁灭产生痛惜之情,为理解文中情感变化打下基础。第二步,将文中蕴含的情感意义表达出来,使学生真正的感受到圆明园被毁灭的本质是清朝的腐败懦弱,让学生了解悲剧产生的原因。第三步,进行价值与毁灭的比较,学生情感在这样的比较下会产生悲愤、怜悯之情,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道德情操。

  结语:

  总而言之,在阅读教学中,抓住审美课题,从多个方面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是语文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探究的问题,教师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学习,提高自身鉴赏美的能力,将自身所学贯彻到教学中,努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创造能力。学生也应当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多多探究体验美学,阅读时仔细品味语言文字中的意义,不断训练。

  参考文献

  [1]王艺霏.培养审美情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例谈[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11):144-145.

  [2]舒建业.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08):199

  作者:罗天翠 单位: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中坝九年义务学校

小学语文教学教学反思15

  【摘要】小学语文的阅读理解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不过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只注重知识点的灌输,并不注重阅读能力的养成,这种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要求。本文就从“读-写-读”模式出发,探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下的能力培养,并分析了教学模式的应用要点,希望能为广大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应用 要点

  所谓“读-写-读”教学模式,是指代的教师教授学习方法的过程,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读”即要求全体学生进行初次或者浅层的阅读;“写”则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进行理解并用书面形式进行表达,是一种思维的训练过程;最后的“读”就是注重读写结合,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升。

  1.“读-写-读”教学模式的提出背景

  应试教育和“以考为大”的背景下,多数教师采取了精简知识点并将之灌输给学生的教学策略,辅之以日常数之不尽的习题和试卷,为的就是要让学生对知识点有一个鲜明的记忆。但是,这样的教学手段已经被证实了其非科学性,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甚至会对学生思维发展造成负面影响,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出现解题形式单一、思维发展受限,进而出现厌学的情况。对学生的个人成长和教师的教学要求都是不利的。从语文教学的角度分析,由于语文才除了基础的字词理解之外,对文章的阅读和赏析都是一种主观性很强的学科。教师若只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略学生自学阅读能力和技巧的提升,就会出现学生理解教材文章而不理解试卷材料的问题。教师对教材文章的分析往往过于重视文章本身,而缺少学习方法和能力训练的换将,也因此只会限制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不能达到触类旁通和能力的.真正提升,这些也是导致当前语文教学效率低下的重要因素。

  2.“读-写-读”教学模式的应用要点及步骤

  “读-写-读”教学模式并不适用于整篇教材文章的学习,而应该针对文章中的某一部分段落内容进行,“读-写-读”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步骤:

  2.1读。这一环节主要是以学生自己阅读为主。

  在学生进行阅读之前,教师可针对性的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读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段落中较难的问题,教师也可在设问中加入一定的提示,这样也能帮助学生对文章段落的理解。

  2.2写。学生在阅读过相关章节之后,就会对文章内容形成一个初步认识。

  教师要鼓励学生对文章中的重点语句进行标记,并鼓励学生将自己的阅读理解和感受进行记录;也可以将前述的问题和阅读的思路和结论进行书面化的记录;还可以鼓励学生对文章中的美文佳句进行摘抄和模仿练笔。总之,在这一环节,要注重学生的动手“写”过程,而这一过程实质上也是学生进行思考的过程。

  2.3读。最后的“读”与第一部分的“读”是有所区别的。

  这里的读是指学生经过前面两个步骤之后的读。最后的“读”步骤,要求学生在完成前述两个步骤的基础之上,将自己对文章的感情和理解融入到文章段落中,再次进行的阅读。

  3.应用“读-写-读”教学模式的注意问题

  为了保证“读-写-读”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充分发挥教学手段的有效性,教师还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一些相关问题,以促进教学工作更好的开展。

  3.1要注意教师自身能力的提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不能很好的发挥出教学方法的优势,能不能很好的引导学生的学习。这要求教师不能完全照搬书本和教案的标准答案进行教学。“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特别是语文的阅读教学,教师应该在提升自身阅读知识水平的基础上,包容学生在阅读上的发散理解,并对学生的发散思维做出积极引导,使学生在阅读中分清主次,强化阅读能力的培养。

  3.2要注重课堂时间和段落选择的把握。

  “读-写-读”教学模式只适合于针对文章的部分段落,而并不适合整篇文章的阅读理解。因此,教师要把握整体的课堂时间,在对课文整体进行讲解之后,再进行“读-写-读”模式的教学,并在课文段落的选择上,教师要把握好段落的范围,及在保证时间的基础上确定好段落的难度,以保证全体学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都能有所收获。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不仅关系到语文的阅读理解,对今后的语文写作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要重视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积极将“读-写-读”的教学模式及其他先进教学手段运用到日常的阅读教学工作中来,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供强大助力,促进学生语文文学素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安可.小学语文教学读与写相结合策略探究[J].求知导刊,20xx,05:30.

  作者:翁秀清 单位: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三桂小学

【小学语文教学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的教学反思05-15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04-14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林海》教学反思06-09

小学语文下册教学反思04-13

小学语文《雷雨》教学反思04-14

小学语文假如教学反思04-15

小学语文《风筝》教学反思04-16

小学语文上册教学反思04-19

小学语文《燕子》教学反思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