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翻译之释字诀(高考复习指导)

时间:2024-05-21 22:54:51 诗琳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诗歌翻译之释字诀(高考复习指导)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诗歌都不陌生吧,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诗歌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诗歌翻译之释字诀(高考复习指导),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诗歌翻译之释字诀(高考复习指导)

  【举要治繁】

  ①对于诗歌中实词,我们可以将之作为“文言实词”来看待,同样有“名词动用”“形容词名用”等等。

  ②有些实词还可以根据上下文的语境而变化。比如“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其中“龌龊”是指“生活上的困顿、局促”;“放荡”是指“无拘无束”。

  一、语境释词

  【新课标高考】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2016)

  ①回:语境释词。“回”字有“返回”“回漩”等义,脑海中想象长江绵延流向远方,“返回”是不可能的,只能是“回漩”了。

  ②溃豁:就从字典义来理解。水流突破河堤、溃散开来。

  ③崔嵬:高大险峻的样子。这里是“形容词名用”--险峻的山岭。

  【对应练习】

  送人游吴 杜荀鹤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判断:A、诗人送行时,告诉友人,到姑苏时他将会看到,那儿的人们都喜欢在河边枕着头休息。(X)

  B、作者遥想天上的月亮,也被两人的友情所感动,彻夜未眠,照耀着难舍难分的两个人。(X)

  分析:要想做对上面两到题,需要翻译准确画横线的句子。其中之处就是“加点的两个词”!

  译:你到姑苏时将会看到,那儿的人家房屋都临河建造。……遥想远方的你,当月夜未眠之时,听到江上的渔歌声,定会触动你的思乡之情。

  【一树百获】

  语境意义,需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①是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象。②联想相似的诗句。例如①,“水榭枕官河”句,意象有“水榭”(一种建筑)、“官河”。想象画面:水榭在官河的旁边;例如②,“望云愁玉塞,眠月想蕙质(淑女)”望着天上的云,为边塞的而发愁;在月下而眠,望着月亮而想想淑女。--由此推想“遥知未眠月”的含义。

  二、词类活用

  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佳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人静鸟鸢自乐,小桥外、新渌溅溅。凭阑久,黄芦苦竹,疑泛九江船。

  ①老: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使……老”,但是根据“雨肥梅子、午阴佳树清圆”可以知知道“老”应该表示好的意思,而不是年龄大,所以可以引申为“长大”意思,这既有语境之意,又有词类活用。

  ②肥:也是梅子果肉饱满的意思。梅子,是需要雨的,所以意思是夏雨使梅子果肉饱满。

  翻译:暖风吹得莺雏羽翼强健,夏雨润得梅子果肉鲜圆。正午茂密的绿树洒下圆形的阴凉,笼罩地面。

  【对应练习】

  小桃红

  采莲湖上棹船回,风约湘裙翠,一曲琵琶数行泪。望君归,芙蓉开尽无消息。晚凉多少,红鸳白鹭,何处不双飞。

  判断:A、荷花湖上,采莲女子掉转船头正要返回,晚风轻轻把那翠绿裙儿吹得裹住身体。( )

  判断:B、采莲女欲回之时,忽然听到了一曲琵琶之声,听着听着,触动了她的内心,流下了泪水,触动的是他思念丈夫的情绪。( )

  翻译:荷花湖上,采莲女子掉转船头正要返回,晚风轻轻把那翠绿裙儿吹裹住身体,江上突然传来衰怨的琵琶声,引得采莲女伤心流泪。盼着远方的人电来,可是芙蓉花都开过凋谢了,还是没有一点儿消息。傍晚时分有多少凄凉的心事涌上心头,看那鸳鸯、白鹭,时时处处哪有时候不在双飞!

  滴滴金梅孙道绚

  月光飞入林前屋,风策策,度庭竹。夜半江城击柝声,动寒梢栖宿。

  等闲老去年华促,只有江梅伴幽独。梦绕夷门旧家山,恨惊回难续。

  判断:A、清冷的月光悄悄地向林前的屋舍移动,一个“飞”字,有以动衬静的效果。

  B、风儿吹过庭子里的竹林,发出策策之声,这是以声衬静的写法。

  译:清冷的月光悄悄地向林前的屋舍移动,晚风拂过庭院中的竹林,发出策策的声响。夜半江城的更夫击柝声,格外清晰。那栖宿在枝梢的寒梅,仿佛也被这声音震得颤悠悠地动起来。

  水仙子舟中(2016山东)孙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

  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

  A、凛冽的北风呼啸肆虐,定然吹得梅花片片飘落。我推开船篷,只见飞雪满天。( )

  B、这首曲子写风与雪斗争,又写诗人与风雪斗争,充满了一种动感,拟人化手法的运用,又使得整个画面饱含着生命的律动,此作风格豪迈,正是作者自身胸怀之昭示。( )

  翻译:孤舟夜晚停泊在洞庭湖边,一盏渔火泛着青青的荧光,遥遥对着我的客船。凛冽的北风呼啸肆虐,定然吹得梅花飘飞片片。推开船篷,只见飞雪满天。我诗兴大发,与那风雪一争高下。片片飞雪与北风鏖战,行行诗句跟飞雪厮缠。我笑声琅琅,无比畅然!

  ★解析★“老”字,字典义“年纪大,时间长,有经验,陈旧的”,而在这首诗中“朔风吹老梅花片”应该由“时间长、陈旧”引申出“凋谢”的意思。

  游武夷 辛弃疾

  玉女峰前一棹歌,烟鬟雾髻动清波。游人去后枫林夜,月满空山可奈何。

  判断:A.第一二句把静态的玉女峰写成了动态。你看那玉女介仿佛有发髻倒垂水中,轻轻拂动水面,使水波荡漾。

  判断:B.白天的玉女峰美丽神奇,而晚上的玉女在游人去后,在月光下显得十分冷寂。

  译:玉女峰前传来一声划般之歌,那该不是玉女在唱歌吧,你“玉女”之发髻倒影水中,随波荡漾。游人去后,月光笼罩着这片枫林,月夜的玉女峰一片冷寂。

  送郭司仓 王昌龄

  映门淮水绿,留骑主人心。明月随良掾,春潮夜夜深。

  注:留骑:留客的意思。骑:jì,坐骑。 良掾:好官,此指郭司仓。掾:古代府、州、县属官的通称。

  判断:A、诗的开头用了画意般的描写,点明时间和地点。这是临水的地方,淮河碧绿的颜色被映在门上,天晚了,“我”挽留郭司仓。

  判断:B、用渐渐高升的明月来比喻朋友将要得到的发展,表明诗人不但希望他能高官厚禄,而且希望他能成为清正廉明的好官,诗人真是在用善良的心对待朋友。

  翻译:门上映出了淮河水翠绿的颜色,我希望先生不要告辞。真心祝愿你的官运如明月般皎皎并且步步高升,而我思念先生的心潮则会像夜夜涨高的春潮一样。

  答李瀚 韦应物

  林中观易罢,溪上对鸥闲。楚俗饶词客,何人最往还。

  注:易,易经。

  判断:A、我在林子里看过一段穷究天人的《易经》之后,悠闲地来到溪边与鸥鸟相对。

  判断:B、自古以来楚地就是词人墨客最多的地方,你那边,谁跟你最投契呢。

  译:我平时就在林中读读周易,闲来无事到溪边看看水鸥。你任职的楚地,是个出文士的地方,我曾听说过许多善写文章歌赋的人就是来自楚地,他们中间哪一位是你欣赏的,你和他们之间又有什么相互问答呢?

  分析:①这是写给友人的诗,要补上主语“你”和“我”,注意要分辨清楚地点;②“对”字活用了,不能作为介词,而应该是动词。“饶”字,可以联想“丰饶”“富饶”就是“多”的意思。这是字典义就可以了。

  赠乔侍郎

  汉廷荣巧宦,云阁薄边功。可怜骢马使,白首为谁雄?

  判断:A、汉朝以能做一个聪明机巧的官员为荣,而在边塞立了功的人,就把他们放在云阁的附近。

  判断:B、诗人认为他们的满头白发辛劳一生其实并没有得到君主的赏识,甚至就是白忙碌了一辈子,是一种碌碌无为。

  译:汉代朝廷中荣耀的是玩弄权术的奸狡之辈,立下赫赫战功的边境将领并不能得到君主的重视,最多把他们的画像象征性地挂在云台上、麒麟阁里罢了。可怜那位耿直廉明的骢马使桓典,虽然做了一辈子公正不阿的御史,满头的白发又是为了谁而生的?

  分析:①荣,是意动用法,以……为荣。

  ②“巧”是褒还是贬呢?结合后边两句“可怜”,应该是贬义,指“巧弄权术之人”。

  ③“薄”,指形容词动用,轻看,薄待的意思。不能理解为“迫近”,“义薄云天”的“薄”才是“迫近”的意思。

  ①“枕河”联想:枕山襟海

  ②“未眠月”联想:上一讲中提到过的“醉月频中圣”。

  这是虚写离别之后的情景,所以还可以从“虚实结合”的角度来命题,前提是要翻译正确这是虚写。

  ①“老”“肥”这两个词都不能按字典意思来翻译,而要根据语境义来理解。--以字典为联想的起点。

  ②同时,这两个词,也是词类活用。

  --无论哪种解释,都要我们要想象、联想能力,才能正确理解诗意。

  语境联想+字典义延伸

  ①语境联想+字典义延伸

  ②辨别主语是什么。“度”“动”

  ③由“动”是动词可知,后面有一个词语活用为名词。

  此处介绍其字典义。

  “动”应该是“使动”,那是什么使其“能动”呢?明白这点,就明白了一种艺术手法--把静态的山写成了动态,化静为动。

  古典诗歌的语言特点

  一、风格特点

  (一)常见的概述语言特色的词语

  1、语言特点:清新、朴素、雅致、平实、华丽、绚丽、幽默、活泼、诙谐、庄重、简约、简洁、精练、精当、生动、凝练、洗练、含蓄、明快、通俗、口语化、明白如话等。

  2、风格类:豪放、雄奇、沉郁、直率、婉约、婉转、风趣、工丽;苍凉雄健、委婉蕴藉、飘逸洒脱、苍凉悲壮、缠绵悱恻、气势雄壮、自然流畅、忧郁激愤、沉郁顿挫、清新典雅、婉约凄切、新鲜活泼、气势磅礴、奇特新颖、平淡质朴、语淡情浓等。

  (二)鉴赏语言常用术语汇释:

  1、平淡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又平易近人。平淡不等于简陋和寒碜,它是用语上的返璞归真,体现了诗人的真功夫,正如王安石所说:看似平淡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如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表面看来句句平淡,其中却蕴涵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又如李煜的《相见欢》:“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于平淡之中见新奇。

  2、清新自然。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给读者以清风扑面之感。清新之风常见山水田园诗中,以“王、孟”为代表。王维《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风格清新淡雅,最能代表其山水田园诗的特色。孟浩然的诗歌清淡简朴,生活气息浓厚,如《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又如李白诗歌的语言,被誉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不加雕饰的率真朴素的语言,读来平白如话,自然生动,韵味无穷。例如:“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把酒问月》),“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古朗月行》)。

  3、绚丽飘逸或绚丽工整。绚丽工整,或称华丽、工丽。其特点是有华词丽句、文采斐然,用以表达奇巧的情思,又讲究对仗工整。如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该诗被誉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古今七言之冠”,“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词工语丽,因而博得“旷代之作”的盛誉。此外,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李贺的诗风绚丽华美,如《李凭箜篌引》中“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以玉碎山崩喻众弦齐鸣,以凤凰鸣叫喻一弦独响,以“芙蓉泣露”摹写琴声的悲抑,以“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又如李商隐的《锦瑟》“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以及“昨夜星辰昨夜风”、“相见时难别亦难”二首无题诗,诗风于工丽中略带沉郁,优美而不失厚重。

  4、简洁明快。其特点是言简意赅,一语中的,干净利落。如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又如其《长恨歌》:“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从黄昏写到黎明,集中表现了唐玄宗夜间被情思萦绕久久不能入睡的情景。

  5、含蓄委婉。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陆游《临安春雨初霁》“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以“小楼”、“深巷”点明环境静谧幽邃,衬托出诗人客居临安的寂寞,以“春雨”、“杏花”点出江南早春气息,预告一个万紫千红的局面即将到来,这两句中有春天到来的喜悦,也有流光易逝的感慨。又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词人惜花,为花悲喜,为花醒醉,实际是含蓄地表达了青春韶光短暂、好花不常的惋惜之情。

  6、沉郁顿挫。沉郁就是指情感的浑厚、浓郁、忧愤、蕴藉。如杜甫、陆游、辛弃疾,他们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而在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上笼罩着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配之以严格的诗律和铿锵的音韵。杜甫之诗,为沉郁之极至。忧愁是杜诗沉郁的主要内容,他的忧愁,不只是个人的,更是国家的、民族的、人民的,因而这种忧愁具有丰富的情感层次,使其沉郁获得深厚的情感和崇高的价值。如:“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而他的“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是沉郁的力作。

  7、悲壮慷慨。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陈子昂的诗,就以悲慨驰誉诗坛,他的《登幽州台歌》是最激动人心的悲慨之诗。

  8、雄浑壮丽。指力的至大至刚,气的浑厚磅礴。在具体作品中,有的壮志凌云、刚毅雄健,如刘邦《大风歌》;有的慷慨悲歌、视死如归,如项羽《垓下歌》;有的胸襟豁达,豪情横溢,如曹操的《观沧海》。雄浑是盛唐诗歌的时代风格,反映了盛唐欣欣向荣的景象和朝气蓬勃的活力。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气势浩瀚,雄伟壮丽;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想象丰富,境界辽阔;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气魄宏大,气势壮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何其高远,多么壮丽!

  9、豪放旷达。豪迈奔放,谓之豪放,既表现了作为主体的诗人的特点,又表现了作为客体的描绘对象的特点。李白是豪放风格之集大成者: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象奇特,夸张出格。“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气势浩荡,一泻千里。宋词中的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最杰出代表,苏词注重将慷慨激昂、悲壮苍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善于在写人、咏景、状物时,以奔放豪迈的形象,飞动峥嵘的气势、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代表作。苏轼的词除了豪放外,更多的是旷达的词风。旷达即疏狂不羁,通脱豁达,高洁特立。有雄才大略而又怀才不遇的苏轼,既要坚持不苟合随俗,又要随缘自适;既要“尽人事”,又要“知天命”,使其性格中带有典型的“旷达”的特征。“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老夫聊发少年狂”(《江城子·密州出猎》)这样的诗句,就带有明显的旷达的色彩。

《诗歌翻译之释字诀(高考复习指导).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诗歌翻译之释字诀(高考复习指导)】相关文章:

鉴赏诗歌的描写手法 高考复习12-17

高考语文复习指导:文言文阅读备考六要素12-16

高考复习心得03-20

高考作文指导05-11

生物高考复习教案04-25

高考议论文写作指导02-21

高考复习作文素材07-11

关于高考复习的几点建议12-16

复习策略之--扩展语句(网友来稿)12-16

论文-AI自动生成器

万字论文 一键生成

输入题目 一键搞定毕业范文模板
AI原创 低重复率 附赠査重报告

点击生成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诗歌翻译之释字诀(高考复习指导)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诗歌都不陌生吧,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诗歌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诗歌翻译之释字诀(高考复习指导),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诗歌翻译之释字诀(高考复习指导)

  【举要治繁】

  ①对于诗歌中实词,我们可以将之作为“文言实词”来看待,同样有“名词动用”“形容词名用”等等。

  ②有些实词还可以根据上下文的语境而变化。比如“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其中“龌龊”是指“生活上的困顿、局促”;“放荡”是指“无拘无束”。

  一、语境释词

  【新课标高考】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2016)

  ①回:语境释词。“回”字有“返回”“回漩”等义,脑海中想象长江绵延流向远方,“返回”是不可能的,只能是“回漩”了。

  ②溃豁:就从字典义来理解。水流突破河堤、溃散开来。

  ③崔嵬:高大险峻的样子。这里是“形容词名用”--险峻的山岭。

  【对应练习】

  送人游吴 杜荀鹤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判断:A、诗人送行时,告诉友人,到姑苏时他将会看到,那儿的人们都喜欢在河边枕着头休息。(X)

  B、作者遥想天上的月亮,也被两人的友情所感动,彻夜未眠,照耀着难舍难分的两个人。(X)

  分析:要想做对上面两到题,需要翻译准确画横线的句子。其中之处就是“加点的两个词”!

  译:你到姑苏时将会看到,那儿的人家房屋都临河建造。……遥想远方的你,当月夜未眠之时,听到江上的渔歌声,定会触动你的思乡之情。

  【一树百获】

  语境意义,需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①是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象。②联想相似的诗句。例如①,“水榭枕官河”句,意象有“水榭”(一种建筑)、“官河”。想象画面:水榭在官河的旁边;例如②,“望云愁玉塞,眠月想蕙质(淑女)”望着天上的云,为边塞的而发愁;在月下而眠,望着月亮而想想淑女。--由此推想“遥知未眠月”的含义。

  二、词类活用

  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佳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人静鸟鸢自乐,小桥外、新渌溅溅。凭阑久,黄芦苦竹,疑泛九江船。

  ①老: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使……老”,但是根据“雨肥梅子、午阴佳树清圆”可以知知道“老”应该表示好的意思,而不是年龄大,所以可以引申为“长大”意思,这既有语境之意,又有词类活用。

  ②肥:也是梅子果肉饱满的意思。梅子,是需要雨的,所以意思是夏雨使梅子果肉饱满。

  翻译:暖风吹得莺雏羽翼强健,夏雨润得梅子果肉鲜圆。正午茂密的绿树洒下圆形的阴凉,笼罩地面。

  【对应练习】

  小桃红

  采莲湖上棹船回,风约湘裙翠,一曲琵琶数行泪。望君归,芙蓉开尽无消息。晚凉多少,红鸳白鹭,何处不双飞。

  判断:A、荷花湖上,采莲女子掉转船头正要返回,晚风轻轻把那翠绿裙儿吹得裹住身体。( )

  判断:B、采莲女欲回之时,忽然听到了一曲琵琶之声,听着听着,触动了她的内心,流下了泪水,触动的是他思念丈夫的情绪。( )

  翻译:荷花湖上,采莲女子掉转船头正要返回,晚风轻轻把那翠绿裙儿吹裹住身体,江上突然传来衰怨的琵琶声,引得采莲女伤心流泪。盼着远方的人电来,可是芙蓉花都开过凋谢了,还是没有一点儿消息。傍晚时分有多少凄凉的心事涌上心头,看那鸳鸯、白鹭,时时处处哪有时候不在双飞!

  滴滴金梅孙道绚

  月光飞入林前屋,风策策,度庭竹。夜半江城击柝声,动寒梢栖宿。

  等闲老去年华促,只有江梅伴幽独。梦绕夷门旧家山,恨惊回难续。

  判断:A、清冷的月光悄悄地向林前的屋舍移动,一个“飞”字,有以动衬静的效果。

  B、风儿吹过庭子里的竹林,发出策策之声,这是以声衬静的写法。

  译:清冷的月光悄悄地向林前的屋舍移动,晚风拂过庭院中的竹林,发出策策的声响。夜半江城的更夫击柝声,格外清晰。那栖宿在枝梢的寒梅,仿佛也被这声音震得颤悠悠地动起来。

  水仙子舟中(2016山东)孙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

  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

  A、凛冽的北风呼啸肆虐,定然吹得梅花片片飘落。我推开船篷,只见飞雪满天。( )

  B、这首曲子写风与雪斗争,又写诗人与风雪斗争,充满了一种动感,拟人化手法的运用,又使得整个画面饱含着生命的律动,此作风格豪迈,正是作者自身胸怀之昭示。( )

  翻译:孤舟夜晚停泊在洞庭湖边,一盏渔火泛着青青的荧光,遥遥对着我的客船。凛冽的北风呼啸肆虐,定然吹得梅花飘飞片片。推开船篷,只见飞雪满天。我诗兴大发,与那风雪一争高下。片片飞雪与北风鏖战,行行诗句跟飞雪厮缠。我笑声琅琅,无比畅然!

  ★解析★“老”字,字典义“年纪大,时间长,有经验,陈旧的”,而在这首诗中“朔风吹老梅花片”应该由“时间长、陈旧”引申出“凋谢”的意思。

  游武夷 辛弃疾

  玉女峰前一棹歌,烟鬟雾髻动清波。游人去后枫林夜,月满空山可奈何。

  判断:A.第一二句把静态的玉女峰写成了动态。你看那玉女介仿佛有发髻倒垂水中,轻轻拂动水面,使水波荡漾。

  判断:B.白天的玉女峰美丽神奇,而晚上的玉女在游人去后,在月光下显得十分冷寂。

  译:玉女峰前传来一声划般之歌,那该不是玉女在唱歌吧,你“玉女”之发髻倒影水中,随波荡漾。游人去后,月光笼罩着这片枫林,月夜的玉女峰一片冷寂。

  送郭司仓 王昌龄

  映门淮水绿,留骑主人心。明月随良掾,春潮夜夜深。

  注:留骑:留客的意思。骑:jì,坐骑。 良掾:好官,此指郭司仓。掾:古代府、州、县属官的通称。

  判断:A、诗的开头用了画意般的描写,点明时间和地点。这是临水的地方,淮河碧绿的颜色被映在门上,天晚了,“我”挽留郭司仓。

  判断:B、用渐渐高升的明月来比喻朋友将要得到的发展,表明诗人不但希望他能高官厚禄,而且希望他能成为清正廉明的好官,诗人真是在用善良的心对待朋友。

  翻译:门上映出了淮河水翠绿的颜色,我希望先生不要告辞。真心祝愿你的官运如明月般皎皎并且步步高升,而我思念先生的心潮则会像夜夜涨高的春潮一样。

  答李瀚 韦应物

  林中观易罢,溪上对鸥闲。楚俗饶词客,何人最往还。

  注:易,易经。

  判断:A、我在林子里看过一段穷究天人的《易经》之后,悠闲地来到溪边与鸥鸟相对。

  判断:B、自古以来楚地就是词人墨客最多的地方,你那边,谁跟你最投契呢。

  译:我平时就在林中读读周易,闲来无事到溪边看看水鸥。你任职的楚地,是个出文士的地方,我曾听说过许多善写文章歌赋的人就是来自楚地,他们中间哪一位是你欣赏的,你和他们之间又有什么相互问答呢?

  分析:①这是写给友人的诗,要补上主语“你”和“我”,注意要分辨清楚地点;②“对”字活用了,不能作为介词,而应该是动词。“饶”字,可以联想“丰饶”“富饶”就是“多”的意思。这是字典义就可以了。

  赠乔侍郎

  汉廷荣巧宦,云阁薄边功。可怜骢马使,白首为谁雄?

  判断:A、汉朝以能做一个聪明机巧的官员为荣,而在边塞立了功的人,就把他们放在云阁的附近。

  判断:B、诗人认为他们的满头白发辛劳一生其实并没有得到君主的赏识,甚至就是白忙碌了一辈子,是一种碌碌无为。

  译:汉代朝廷中荣耀的是玩弄权术的奸狡之辈,立下赫赫战功的边境将领并不能得到君主的重视,最多把他们的画像象征性地挂在云台上、麒麟阁里罢了。可怜那位耿直廉明的骢马使桓典,虽然做了一辈子公正不阿的御史,满头的白发又是为了谁而生的?

  分析:①荣,是意动用法,以……为荣。

  ②“巧”是褒还是贬呢?结合后边两句“可怜”,应该是贬义,指“巧弄权术之人”。

  ③“薄”,指形容词动用,轻看,薄待的意思。不能理解为“迫近”,“义薄云天”的“薄”才是“迫近”的意思。

  ①“枕河”联想:枕山襟海

  ②“未眠月”联想:上一讲中提到过的“醉月频中圣”。

  这是虚写离别之后的情景,所以还可以从“虚实结合”的角度来命题,前提是要翻译正确这是虚写。

  ①“老”“肥”这两个词都不能按字典意思来翻译,而要根据语境义来理解。--以字典为联想的起点。

  ②同时,这两个词,也是词类活用。

  --无论哪种解释,都要我们要想象、联想能力,才能正确理解诗意。

  语境联想+字典义延伸

  ①语境联想+字典义延伸

  ②辨别主语是什么。“度”“动”

  ③由“动”是动词可知,后面有一个词语活用为名词。

  此处介绍其字典义。

  “动”应该是“使动”,那是什么使其“能动”呢?明白这点,就明白了一种艺术手法--把静态的山写成了动态,化静为动。

  古典诗歌的语言特点

  一、风格特点

  (一)常见的概述语言特色的词语

  1、语言特点:清新、朴素、雅致、平实、华丽、绚丽、幽默、活泼、诙谐、庄重、简约、简洁、精练、精当、生动、凝练、洗练、含蓄、明快、通俗、口语化、明白如话等。

  2、风格类:豪放、雄奇、沉郁、直率、婉约、婉转、风趣、工丽;苍凉雄健、委婉蕴藉、飘逸洒脱、苍凉悲壮、缠绵悱恻、气势雄壮、自然流畅、忧郁激愤、沉郁顿挫、清新典雅、婉约凄切、新鲜活泼、气势磅礴、奇特新颖、平淡质朴、语淡情浓等。

  (二)鉴赏语言常用术语汇释:

  1、平淡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又平易近人。平淡不等于简陋和寒碜,它是用语上的返璞归真,体现了诗人的真功夫,正如王安石所说:看似平淡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如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表面看来句句平淡,其中却蕴涵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又如李煜的《相见欢》:“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于平淡之中见新奇。

  2、清新自然。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给读者以清风扑面之感。清新之风常见山水田园诗中,以“王、孟”为代表。王维《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风格清新淡雅,最能代表其山水田园诗的特色。孟浩然的诗歌清淡简朴,生活气息浓厚,如《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又如李白诗歌的语言,被誉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不加雕饰的率真朴素的语言,读来平白如话,自然生动,韵味无穷。例如:“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把酒问月》),“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古朗月行》)。

  3、绚丽飘逸或绚丽工整。绚丽工整,或称华丽、工丽。其特点是有华词丽句、文采斐然,用以表达奇巧的情思,又讲究对仗工整。如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该诗被誉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古今七言之冠”,“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词工语丽,因而博得“旷代之作”的盛誉。此外,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李贺的诗风绚丽华美,如《李凭箜篌引》中“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以玉碎山崩喻众弦齐鸣,以凤凰鸣叫喻一弦独响,以“芙蓉泣露”摹写琴声的悲抑,以“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又如李商隐的《锦瑟》“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以及“昨夜星辰昨夜风”、“相见时难别亦难”二首无题诗,诗风于工丽中略带沉郁,优美而不失厚重。

  4、简洁明快。其特点是言简意赅,一语中的,干净利落。如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又如其《长恨歌》:“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从黄昏写到黎明,集中表现了唐玄宗夜间被情思萦绕久久不能入睡的情景。

  5、含蓄委婉。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陆游《临安春雨初霁》“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以“小楼”、“深巷”点明环境静谧幽邃,衬托出诗人客居临安的寂寞,以“春雨”、“杏花”点出江南早春气息,预告一个万紫千红的局面即将到来,这两句中有春天到来的喜悦,也有流光易逝的感慨。又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词人惜花,为花悲喜,为花醒醉,实际是含蓄地表达了青春韶光短暂、好花不常的惋惜之情。

  6、沉郁顿挫。沉郁就是指情感的浑厚、浓郁、忧愤、蕴藉。如杜甫、陆游、辛弃疾,他们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而在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上笼罩着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配之以严格的诗律和铿锵的音韵。杜甫之诗,为沉郁之极至。忧愁是杜诗沉郁的主要内容,他的忧愁,不只是个人的,更是国家的、民族的、人民的,因而这种忧愁具有丰富的情感层次,使其沉郁获得深厚的情感和崇高的价值。如:“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而他的“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是沉郁的力作。

  7、悲壮慷慨。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陈子昂的诗,就以悲慨驰誉诗坛,他的《登幽州台歌》是最激动人心的悲慨之诗。

  8、雄浑壮丽。指力的至大至刚,气的浑厚磅礴。在具体作品中,有的壮志凌云、刚毅雄健,如刘邦《大风歌》;有的慷慨悲歌、视死如归,如项羽《垓下歌》;有的胸襟豁达,豪情横溢,如曹操的《观沧海》。雄浑是盛唐诗歌的时代风格,反映了盛唐欣欣向荣的景象和朝气蓬勃的活力。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气势浩瀚,雄伟壮丽;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想象丰富,境界辽阔;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气魄宏大,气势壮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何其高远,多么壮丽!

  9、豪放旷达。豪迈奔放,谓之豪放,既表现了作为主体的诗人的特点,又表现了作为客体的描绘对象的特点。李白是豪放风格之集大成者: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象奇特,夸张出格。“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气势浩荡,一泻千里。宋词中的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最杰出代表,苏词注重将慷慨激昂、悲壮苍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善于在写人、咏景、状物时,以奔放豪迈的形象,飞动峥嵘的气势、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代表作。苏轼的词除了豪放外,更多的是旷达的词风。旷达即疏狂不羁,通脱豁达,高洁特立。有雄才大略而又怀才不遇的苏轼,既要坚持不苟合随俗,又要随缘自适;既要“尽人事”,又要“知天命”,使其性格中带有典型的“旷达”的特征。“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老夫聊发少年狂”(《江城子·密州出猎》)这样的诗句,就带有明显的旷达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