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区分语素、词和短语

时间:2025-01-17 10:04:50 晶敏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怎样区分语素、词和短语

  在日常过程学习中,很多人都经常追着老师们要知识点吧,知识点在教育实践中,是指对某一个知识的泛称。为了帮助大家掌握重要知识点,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怎样区分语素、词和短语,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怎样区分语素、词和短语

  语素、词和短语是现代汉语词汇学、语法学中的概念,初学者特别是中学生对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常常搞不清楚,也因此常常把它们混为一谈,不明事理,以致影响了自己成绩。可见分清三者的界限无论是在学术上分清是非,还是在实用上避免损失,都是非常必要的。

  如何辨析语素、词和短语呢?

  先弄清三者的概念。

  在现代汉语里,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是最小的语言单位。“一个语言片段,一层一层的切分,分到不能再分的最小的单位,就是语素。”①

  词是代表一定的意义,具有固定的语音形式,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

  短语是两个或以上的实词的组合,是大于词而小于句子的语言单位。

  例如: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

  按语素切分为: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

  按词切分为: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

  如按短语切分,则可以分成“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具有悠久的历史”、“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等短语。

  可见,词是由语素构成的,短语又是由词构成的。三者密切联系,又有互相区别的界限。下面让我们来分别探讨一下语素与词,词与短语的关系吧。

  先谈语素与词的关系,看下面的四组语言单位:

  (一)、天、地、人、牛、马、走、吃、大、红、一、二

  (二)、秋千、蜘蛛、流连、徜徉、荒唐、玫瑰、蝙蝠、囫囵、妯娌

  (三)、葡萄、扑克、幽默、法西斯、阿斯匹林、布尔什维克

  (四)、牙齿、短语、胖子、提高、船只、胆怯、伤心

  第一组中的11个单位都是由一个音节组成的,有音有义,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是语素。

  第二组中的9个单位都是由双音节组成,若把这两个音节拆分开来,单独看,它们都失去了意义,不能算语素;只有把两者组合在一起才有意义,才能算一个语素。

  第三组中的6个单位都是从外语中音译过来的。和第二组一样,拆分后它们也失去了意义,所以它们有的虽然由多个音节组成,但仍然只是一个语素。

  以上三组的语素都能自由运用,因此它们又都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这类词叫做单纯词。

  第四组7个语言单位都可以拆分成两个有意义的单位,也就是说它们是由两个语素构成的。这类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词叫做合成词。

  那么词与语素的根本区别到底在哪里呢?其区别就在于能否“自由运用”。

  所谓“自由运用”就是指独立地给客观事物、现象、概念加以称谓概括,独立地运用于造句之中。例如上文第四组中“牙齿”一词,虽然“牙”和“齿”都是语素,但两者却有本质不同。在现代汉语中,我们可以说“他在刷牙”,“我的牙又痛了”。却不能说“他在刷齿”,

  “我的齿又痛了”。可见:“牙”是能自由运用的,是词;而“齿”却不能自由运用,是语素。同样的道理,“伟大”中的“伟”,“我们”中的“们”,“毛巾”中的“巾”都是不能自由运用的,所以只能是语素,而不能成为词。相反,“大”、“我”、“毛”不但是语素,而且是能自由运用的语素,也就是词了。

  所以说,能否自由运用就是词和语素的根本分界。②

  再谈词与短语的关系。词和短语的区别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明:

  一、 从语法结构上看,词具有现成性和定型性;短语则具有临时性和可扩展性。

  词不论其音节多少,结构如何,都是作为一种现成的单一性的单位而用于造句的。 短语则不然,它是临时组合的,且能够扩展。句法的规律只能作用于短语,不能作用于词的内部。例如:“新工人”可以扩展为“新的工人”、“新的女工人”,“光荣、伟大”可以扩展为“光荣而伟大”、“光荣和伟大”。但“工人”却不可以扩展为“工的人”、“工的女人”,“光荣”、“伟大”同样不可以扩展为“光和荣”、“伟而大”。

  二、 从声音形式方面来看,词的内部不容许停顿,而短语的内部则可以停顿。试比较一

  下作为词的“东西”(指物件)和作为短语的“东西”(指东边和西边)。前者的读音(dōngxi)结构是固定的,“西”读轻声,中间不停顿。而后者中的“西”不读轻声,语法结构也不很固定,中间允许停顿,也可以说成“东和西”。所以说像“木箱儿”、“胶轮儿”是词,而“木头箱子”、“胶皮轮子”是短语;“支书”、“共青团”是词,而“支部书记”、“共青团员”则是短语。

  区别词和短语的方法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插入扩展法”。

  如果一个语言单位插入别的语言单位使它扩展后,不改变原来的意义,这个语言单位就

  不是词,而是短语;如果意义改变了,或者没有意义了,就是词,而不是短语。譬如,“红花虽好,还需绿叶扶持”中的“红花”、“绿叶”就可以插入“的”或“颜色的”,扩展成“红颜色的花”、“绿颜色的叶”,意义没有发生变化,这句话中的“红花”和“绿叶”就是短语。而“红花是一种名贵的药材”中的“红花”,如果插入“颜色的”,意义就变了,所以这句话中的“红花”是词,而不是短语。同样的道理,作为一种工具名称的“拉手”是词,而表示一种动作的“拉手”则是短语。再看下面的两组例子:

  (一) 黑板、白字、骨肉、打场、头痛、信纸

  (二) 白墙、白花、血肉、打虎、手痛、写信

  语素、词和短语的区别可以从定义、作用、结构和语法关系等方面进行区分:

  定义:

  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如“人”、“玻璃”等。

  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音义结合体,如“人民”、“图书”等。

  短语:是由词与词按照一定的语法关系组合起来的大于词而小于句子的语言单位,如“英语教师”、“科学研究”等。

  作用:

  语素:是构词单位,不能直接构成句子,必须组合成词才能使用。

  词:可以直接构成句子,也可以和其他词组合构成短语再构成句子。

  短语:可以单独使用,直接构成句子。

  结构:

  语素:只有一个构成成分,不论其音节数多少。

  词:至少由一个语素构成,且各个构成成分结合较紧,不能随意拆离。

  短语:是词与词按照一定的语义、语法关系组合起来的,结合较为松散,中间可以插入其他成分。

  语法关系:

  语素:不允许有语音停顿。

  词:内部不允许有语音停顿。

  短语:内部允许有语音停顿。

  区分方法:

  扩展法:判断一个成分是词还是短语时,可以用扩展法。如果短语可以分离,中间可以插入其他成分而不改变原意,那就是短语;如果改变了意思或者没有意义,那就是词。例如,“吃饭”可以说成“吃了饭”,而“喜欢”不能随意拆分。

  同形替代法:确定语素时,可以用已知语素替代有待确定是否为语素的语言单位,要满足两种替代缺一不可以及意义的同一。例如,“马虎”不能拆成“马路”或“马车”,因此是一个语素。

《怎样区分语素、词和短语.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怎样区分语素、词和短语】相关文章: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的音调说课稿07-31

汉语语法有五级语法单位:语素→词→短语→句子→句群。中学语法我们重点讲词、短语和句子这三级。  08-11

中班数学教案:区分基数和序数06-29

短语类型和单句、复句09-15

短语和句子 教案教学设计09-03

有条河很难过──词和短语的区别(教师中心稿)11-01

《区分上下》教案07-10

小班科学区分生鸡蛋和熟鸡蛋教案12-15

小班教案区分上下10-12

怎样区分语素、词和短语

  在日常过程学习中,很多人都经常追着老师们要知识点吧,知识点在教育实践中,是指对某一个知识的泛称。为了帮助大家掌握重要知识点,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怎样区分语素、词和短语,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怎样区分语素、词和短语

  语素、词和短语是现代汉语词汇学、语法学中的概念,初学者特别是中学生对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常常搞不清楚,也因此常常把它们混为一谈,不明事理,以致影响了自己成绩。可见分清三者的界限无论是在学术上分清是非,还是在实用上避免损失,都是非常必要的。

  如何辨析语素、词和短语呢?

  先弄清三者的概念。

  在现代汉语里,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是最小的语言单位。“一个语言片段,一层一层的切分,分到不能再分的最小的单位,就是语素。”①

  词是代表一定的意义,具有固定的语音形式,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

  短语是两个或以上的实词的组合,是大于词而小于句子的语言单位。

  例如: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

  按语素切分为: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

  按词切分为: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

  如按短语切分,则可以分成“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具有悠久的历史”、“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等短语。

  可见,词是由语素构成的,短语又是由词构成的。三者密切联系,又有互相区别的界限。下面让我们来分别探讨一下语素与词,词与短语的关系吧。

  先谈语素与词的关系,看下面的四组语言单位:

  (一)、天、地、人、牛、马、走、吃、大、红、一、二

  (二)、秋千、蜘蛛、流连、徜徉、荒唐、玫瑰、蝙蝠、囫囵、妯娌

  (三)、葡萄、扑克、幽默、法西斯、阿斯匹林、布尔什维克

  (四)、牙齿、短语、胖子、提高、船只、胆怯、伤心

  第一组中的11个单位都是由一个音节组成的,有音有义,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是语素。

  第二组中的9个单位都是由双音节组成,若把这两个音节拆分开来,单独看,它们都失去了意义,不能算语素;只有把两者组合在一起才有意义,才能算一个语素。

  第三组中的6个单位都是从外语中音译过来的。和第二组一样,拆分后它们也失去了意义,所以它们有的虽然由多个音节组成,但仍然只是一个语素。

  以上三组的语素都能自由运用,因此它们又都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这类词叫做单纯词。

  第四组7个语言单位都可以拆分成两个有意义的单位,也就是说它们是由两个语素构成的。这类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词叫做合成词。

  那么词与语素的根本区别到底在哪里呢?其区别就在于能否“自由运用”。

  所谓“自由运用”就是指独立地给客观事物、现象、概念加以称谓概括,独立地运用于造句之中。例如上文第四组中“牙齿”一词,虽然“牙”和“齿”都是语素,但两者却有本质不同。在现代汉语中,我们可以说“他在刷牙”,“我的牙又痛了”。却不能说“他在刷齿”,

  “我的齿又痛了”。可见:“牙”是能自由运用的,是词;而“齿”却不能自由运用,是语素。同样的道理,“伟大”中的“伟”,“我们”中的“们”,“毛巾”中的“巾”都是不能自由运用的,所以只能是语素,而不能成为词。相反,“大”、“我”、“毛”不但是语素,而且是能自由运用的语素,也就是词了。

  所以说,能否自由运用就是词和语素的根本分界。②

  再谈词与短语的关系。词和短语的区别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明:

  一、 从语法结构上看,词具有现成性和定型性;短语则具有临时性和可扩展性。

  词不论其音节多少,结构如何,都是作为一种现成的单一性的单位而用于造句的。 短语则不然,它是临时组合的,且能够扩展。句法的规律只能作用于短语,不能作用于词的内部。例如:“新工人”可以扩展为“新的工人”、“新的女工人”,“光荣、伟大”可以扩展为“光荣而伟大”、“光荣和伟大”。但“工人”却不可以扩展为“工的人”、“工的女人”,“光荣”、“伟大”同样不可以扩展为“光和荣”、“伟而大”。

  二、 从声音形式方面来看,词的内部不容许停顿,而短语的内部则可以停顿。试比较一

  下作为词的“东西”(指物件)和作为短语的“东西”(指东边和西边)。前者的读音(dōngxi)结构是固定的,“西”读轻声,中间不停顿。而后者中的“西”不读轻声,语法结构也不很固定,中间允许停顿,也可以说成“东和西”。所以说像“木箱儿”、“胶轮儿”是词,而“木头箱子”、“胶皮轮子”是短语;“支书”、“共青团”是词,而“支部书记”、“共青团员”则是短语。

  区别词和短语的方法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插入扩展法”。

  如果一个语言单位插入别的语言单位使它扩展后,不改变原来的意义,这个语言单位就

  不是词,而是短语;如果意义改变了,或者没有意义了,就是词,而不是短语。譬如,“红花虽好,还需绿叶扶持”中的“红花”、“绿叶”就可以插入“的”或“颜色的”,扩展成“红颜色的花”、“绿颜色的叶”,意义没有发生变化,这句话中的“红花”和“绿叶”就是短语。而“红花是一种名贵的药材”中的“红花”,如果插入“颜色的”,意义就变了,所以这句话中的“红花”是词,而不是短语。同样的道理,作为一种工具名称的“拉手”是词,而表示一种动作的“拉手”则是短语。再看下面的两组例子:

  (一) 黑板、白字、骨肉、打场、头痛、信纸

  (二) 白墙、白花、血肉、打虎、手痛、写信

  语素、词和短语的区别可以从定义、作用、结构和语法关系等方面进行区分:

  定义:

  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如“人”、“玻璃”等。

  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音义结合体,如“人民”、“图书”等。

  短语:是由词与词按照一定的语法关系组合起来的大于词而小于句子的语言单位,如“英语教师”、“科学研究”等。

  作用:

  语素:是构词单位,不能直接构成句子,必须组合成词才能使用。

  词:可以直接构成句子,也可以和其他词组合构成短语再构成句子。

  短语:可以单独使用,直接构成句子。

  结构:

  语素:只有一个构成成分,不论其音节数多少。

  词:至少由一个语素构成,且各个构成成分结合较紧,不能随意拆离。

  短语:是词与词按照一定的语义、语法关系组合起来的,结合较为松散,中间可以插入其他成分。

  语法关系:

  语素:不允许有语音停顿。

  词:内部不允许有语音停顿。

  短语:内部允许有语音停顿。

  区分方法:

  扩展法:判断一个成分是词还是短语时,可以用扩展法。如果短语可以分离,中间可以插入其他成分而不改变原意,那就是短语;如果改变了意思或者没有意义,那就是词。例如,“吃饭”可以说成“吃了饭”,而“喜欢”不能随意拆分。

  同形替代法:确定语素时,可以用已知语素替代有待确定是否为语素的语言单位,要满足两种替代缺一不可以及意义的同一。例如,“马虎”不能拆成“马路”或“马车”,因此是一个语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