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数学六年级

时间:2024-05-28 16:21:11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教案数学六年级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教案数学六年级,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教案数学六年级

小学教案数学六年级1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2、能有条理地表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重点:

  让学生联系实际情境,体会连加、连减的意义和理解运用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图意列出算式。

  教学过程:

  修改补充栏:

  一、创设情境,初步体会

  1、算式接龙。(小组学生互相合作,每人出一道题)

  甲:4+2=6;乙:6+1=7;甲:7+2=9;乙:9+1=10。或者甲:10-2=8;乙:8-3=5;甲:5-1=4;乙:4-4=0。

  2、学生汇报,说说你们组的题目和想法。

  邀请两个学生到讲台前表演。

  讲述:第一个算式的得数正好是第二题开拓的这个数,第三体开拓的数正好是第二题的`结果像这样的几道有联系的算式写出来像什么?

  我们把这个游戏叫做算式接龙。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1、教学例1。

  贴出例1主题图。

  学生根据图意分小组讨论交流,编故事,表演动作。

  讲述:星期天,小红和弟弟去郊外的奶奶家玩,看见奶奶摘下了一些又大又红的南瓜。小红想,我长这么大了,应该帮奶奶做一些家务活。

  于是,她找来一辆手推车,把奶奶摘下的南瓜云回家。第一次运来4个,第二次有运来2个,还剩下一个最大的没有运

  奶奶一共摘下几个南瓜呢?怎样计算?(4+2=6,6+1=7,奶奶一共摘下7个南瓜。)

  提问:其他组有不同的方法吗?(4+2+1=7)

  追问:为什么这样列式?你是怎样算的?

  你能给这样的算式取个名吗?(连加法)

  讲述:这个名字取得真好,今后我们看见一个算式里有两个以上的+,就叫它连加。(板书课题)

  2、教学例2。

  讲述:这时,弟弟在大声喊:姐姐,快来看,奶奶家还种了一些丝瓜。出示例2主题图。

  提问:你们能看着这幅图编个故事吗?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形成如下的表述:

  丝瓜架上原来有8根丝瓜,弟弟第一次摘下3根,第二次又摘下1根,还剩几根?

  讨论怎样列式,怎样计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并让学生把书上的算式填写完整。

  引导学生小结:8-3-1=4连续减了两次,我们把它叫做连减。

  3、师生共同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新的内容?在计算的时候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呢?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修改补充栏:

  1、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在幻灯机前演示连加、连减的计算过程。

  2、想想做做第2题。让学生仔细观察图意,表述图意,再填写算式。

  3、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列出的算式可以不同,可以是9-2-4=3,表示9只鸭子游走2只,再游走4只,还剩3只;也可以是9-2-3=4

  表示河里有9只鸭子,先上岸2只,又上岸3只,河里会议4只。

  4、想想做做第4题。让学生做在课堂作业本上。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今天我们学到哪些知识?回家后出题给爸爸、妈妈做,好吗?

  五、作业设计《练习与测试》连加、连减

  教学后记:

小学教案数学六年级2

  教学目标

  抓住分数应用题的核心倍数关系和等量对应,通过一例多用、一题多变,把各类应用题构成一个整体,帮助学生从本质上理解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题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根据条件列出对应关系.

  1.青砖的块数比红砖多

  2.青砖的块数比红砖少

  3.红砖的块数比青砖多

  4.红砖的块数比青砖少

  上面各题哪一个量是单位1的量,占几份?另一个量所对应的分率是什么,占几份?

  二、展开

  (一)将上列各条件补充一个共同的条件和问题,出示例1.

  红砖2100块 有青砖多少块?

  1.学生独立解答;

  2.大组交流;

  3.列表归纳.

  (二)出示例2

  电视机厂今年生产电视机3600台,____________________,去年生产多少台?

  1.根据已知的一个条件和问题,对照下列含有分率的条件,找出相应的式子.

  (1)相当于去年的`25%

  (2)比去年少25%

  (3)比去年多25%

  (4)去年生产的是今年的25%

  (5)去年比今年少25%

  (6)去年比今年多25%

  2.将应选择的条件填入下列各式后的括号内.

  ( )

  ( )

  ( )

  ( )

  ( )

  ( )

  3.师生共同分析

  (1)按照补充的条件,找相应的式子,如(1)相当于去年的25%.

  分析:去年的生产量是单位1的量,占100份,今年的生产量相当于去年的25%,占25份,对应关系是:

  去年的产量□100

  今年的产量360025

  设去年生产x台,得到的式子:

  在第六个式子的括号里填(1).

  (2)按照式子找应补充的条件.

  如:

  分析:100份与3600台相对应,也就是今年的生产量3600台是单位1的量,占100份,去年的生产量是未知数,比今年多25份,即去年比今年多25%.括号里应填(6).

  三、巩固

  (一)根据题意列式解答:

  果园里有梨树168棵 苹果树有多少棵?

  (二)机床厂现在制造一台机器的成本是1200元,比原来的成本降低25%.原来制造一

  台机器要多少元?

  (三)工厂去年生产换气扇6220台,今年比去年增产20%,今年计划生产多少台?

  (四)某印染厂原来印花需要60人,制造自动印花机后,印花人数减少了40%,现在印花需要多少人?

  教案点评

  这节课所出现的分数两步应用题的四种类型,在通常情况下是在几节课中出现,采用一例一类题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教法,学生学起来似乎轻松一些,但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往往不够深刻。这节课摆脱了常规的教学方法抓住了分数应用题的核心倍数关系和量率对应,采用了一例多用,一题多变的教学方法,把四种题型构成一个整体,把分数所表示的两个量的倍数关系作为教材的基本结构,揭示数量的具体和抽象的矛盾,把分析具体的数量与抽象的数之间的关系作为基本的教学方法。这样,使学生能在较高的水平上来理解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既提高了教学质量,又减轻了负担。整节课的设计,体现了在简明的结构中包含较大的知识容量。简明的结构,主要指再生能力较强的基本结构。这节课把分数所表示的两个量的倍数关系作为基本结构。这样的结构,具有数量关系之间的联结和转换功能,具有认知结构的同化和调整功能,它必须包含较大的知识容量,能将所包含的内容统筹兼顾,有主有从。这种简便而大容量的知识结构,还为学生提供了多层次的训练材料,使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小学教案数学六年级3

  教学目标

  1.理解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计算公式.

  2.会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

  教学重点

  圆柱体体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一)教师提问

  1.什么叫体积?怎样求长方体的体积?

  2.圆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3.圆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的?

  (二)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研究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时,是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长方形知识的来解决的.那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呢?能不能也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圆柱的体积)

  二、新授教学

  (一)教学圆柱体的体积公式.(演示动画圆柱体的体积1)

  1.教师演示

  把圆柱的底面分成了16个相等的扇形,再按照这些扇形沿着圆柱的高把圆柱切开,这样就得到了16块体积大小相等,底面是扇形的形体.

  2.学生利用学具操作.

  3.启发学生思考、讨论:

  (1)圆柱体切开后可以拼成一个什么形体?(近似的长方体)

  (2)通过刚才的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①拼成的近似的长方体和圆柱体相比,体积大小没变,形状变了.

  ②拼成的近似的长方体和圆柱体相比,底面的形状变了,由圆变成了近似的长方形,而底面的面积大小没有发生变化.

  ③近似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没有变化.

  4.学生根据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进行猜想.

  (1)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32份,拼成的长方体形状怎样?

  (2)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64份,拼成的长方体形状怎样?

  (3)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128份,拼成的长方体形状怎样?

  5.启发学生说出通过以上的观察,发现了什么?

  (1)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拼起来的形体越近似于长方体.

  (2)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扇形的底面就越小,弧就越短,拼起来的长方体的长就越近似于一条线段,这样整个形体就越近似于长方体.

  6.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

  (1)学生分组讨论:圆柱体的体积怎样计算?

  (2)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并说明理由.

  因为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板书: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近似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圆柱的体积,(板书:圆柱的体积),近似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板书:底面积)近似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的高,(板书:高)所以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板书: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3)用字母表示圆柱的体积公式.(板书:V=Sh)

  (二)教学例4.

  1.出示例4

  例4.一根圆柱形钢材,底面积是50平方厘米,高是2.1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2.1米=210厘米

  50210=10500(立方厘米)

  答:它的体积是10500立方厘米.

  2.反馈练习

  (1)一根圆柱形木料,底面积是75平方厘米,长90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2)一个圆柱形罐头盒的内底面半径是5厘米,高15厘米,它的容积是多少?

  (三)教学例5.

  1.出示例5

  例5.一个圆柱形水桶,从里面量底面直径是20厘米,高是25厘米,这个水桶的容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水桶的底面积:

  =3.14

  =3.14100

  =314(平方厘米)

  水桶的容积:

  31425

  =7850(立方厘米)

  =7.8(立方分米)

  答:这个水桶的容积大约是7.8立方分米.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方法.

  2.公式的应用.

小学教案数学六年级4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问题认识扇形统计图的含义和特点;

  2、能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正确的信息,并能作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

  3、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习,并了解收集数据的方法步骤;

  4、在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学会相互交流、相互评价;

  5、在决策和形成猜想中的过程中,感受收集和利用数据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重点: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学会制作扇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从扇形统计图中尽可能多并且正确地获取信息、利用数据进行分析、作出判断。

  教学准备:布置学生准备,圆规、铅笔、彩色笔、计算器、剪刀等工具。

  教学过程:

  (一)教学流程

  第28届奥运会中国金牌分布统计图

  1、引入前面我们学习了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今天我们将学习另外一种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下面先让大家欣赏一个扇形统计图。(展示)同学们暑假肯定看了奥运会,能知道中国得了多少枚金牌吗?(32)

  射击4 12%

  球类8 25%

  水上项目8 25%

  力量型项目9 28%

  田径2 6%

  体操1 3%

  从这个统计图中同学们能知道中国在什么项目上有优势,什么项目上薄弱呢?大家知道吗?美国在什么项目上有优势?(田径)

  2、引入设计说明:

  (1)、从学生感兴趣的'奥运会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节课堂气氛。

  (2)、突出扇形统计图的优点——能直观反映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区别于折线型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更深入一步认识一下扇形统计图,并教大家如何来画扇形统计图。

  3、出示课本本班学生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统计图,学生观察、思考,老师介绍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用圆和扇形分别表示关于总体和各个组成部分数据的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或称饼形图),特点是能直观地、生动地反映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第一问、第二问学生回答;第三问先说明什么是圆心角,顶点在圆心的角,课本上有摩天轮图(学生观察)。我们可以更直观向学生介绍,用事先准备好圆纸片对折,再对折,把圆分成相等四部分(如图1),这个直角就是圆心角。还有奔驰汽车的标志(如图2),把圆分成相等的三部分,圆心角为120°这样学生更直观、清楚地理解了圆心角的概念。总结:圆心角的度数为所占的比例乘以360°请一个学生回答第三问。

  4、做一做,第(2)小题后面部分,老师分析。

  5、合作活动,师生互动(主要让学生学会画扇形统计图)提出问题—→调查情况—→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画图,问题:同学们从家里到学校交通情况。

  学生举手,一个学生点数,另一个学生记录,得出有关数据。不妨设有50名学生,统计数据若如下(根据现场统计情况有不同的数据)。

  ①步行20人40% 144

  ②骑自行车15人30% 108

  ③坐公交10人20% 72

  ④其他5人10% 36

  画图步骤:

  (1)、画一个圆;

  (2)、按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例算出各个扇形的圆心角度数;

  (3)、根据算出的各圆心角的度数画出各个扇形,并注明相应的百分比,各比例的名称可以注在图上,也可用图例表明。注意:不用彩色,也可用白色、涂黑、斜线、网状等表示,学会动手画出扇形统计图。学生再看例题:气象资料统计图,计算圆心角度数需用计算器。

  (二)、课内练习,学生板演,一个学生计算数据,一个学生画出扇形统计图。

  (三)、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扇形统计图,了解了它的特点,为今后继续学习统计打下了基础。

  教案再认识:

  虽然通过活动,学生了解了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间同总数之间的关系,但由于是选学内容,因此就只有这一课时就过去了,课后没有再进行有关的训练,学生很快回生。所以我认为,条件允许的话,还是可以进行这方面的简单练习。

小学教案数学六年级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方格纸用两个数据来确定位置,能依据给定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

  2、通过学习活动,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

  教学难点:

  利用方格纸正确表示列与行。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投影机。

  学生准备: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标出下列班上同学的位置(图略)

  {借助教师操作台上的学生座位图,迅速将实际的具体情境数学化}

  二、新知探究

  (一)教学例2

  1、我们刚刚已经懂得如果表示班上同学所在的位置。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在这样的一张示意图上(出示示意图),如何表示出图上的场馆所在的位置。

  2、依照例1的方法,全班一起讨论说出如何表示大门的位置。(3,0)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特别强调0列、0行,并指导学生正确找出。)

  3、同桌讨论说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并指名回答。

  4、学生根据书上所给的数据,在图上标出“飞禽馆”“猩猩馆”“狮虎山”的位置。(投影讲评)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这些经验和知识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将用生活经验描述位置上升为用数学方法确定位置,发展数学思考,培养空间观念。}

  (二)、课堂提高

  练习一第6题

  (1)独立写出图上各顶点的位置。

  (2)顶点A向右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发生了改变?点A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也发生了改变?

  (3)照点A的方法平移点B和点C,得出平移后完整的三角形。

  (4)观察平移前后的图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小组内相互说说。

  (图形不变,右移时列也就是第一个数据发生改变,上移时行也就是第二个数据发生改变)

  {。让学生看到在平面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架起了数与形之间的桥梁,加强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三、当堂测评

  练习一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学之间互相检验交流,最后,教师再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评价。

  练习一第5题

  (1)学生自己在方格纸上画一个简单的多边形。各顶点用两个数据表示。

  (2)同桌互相合作,一人描述,一人画图。

  {继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四、课堂自我评价

  这节课你觉得自己表现得怎样?哪些方面还需要继续努力?

  五、设计意图:

  本节知识,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从学生熟悉的座位顺序出发,让学生在口述“第几组几个”的练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建立起“第几列第几行”的概念,让学生从习惯上培养起先说“列”后说“行”的习惯。然后再过度到用网格图来表示位置,让学生懂得从网格坐标上找到相应的位置。这样由直观到抽象、由易到难,符合孩子的学习特点。

小学教案数学六年级6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储蓄的意义,明确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义,掌握计算利息的公式。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能够利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投资意识和节约爱储蓄的好习惯。

  内容分析

  1、 重点:使学生明确本金、利息、利率的含义,掌握计算利息的公式。

  2、难点: 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做含意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会利用利息计算公式解答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1、学生上网去查寻或向父母了解有关的储蓄知识;

  2、银行定期存款凭条;

  3、教学课件。

  教学策略

  质疑解疑,合作探究,学会搜集整理资料

  教学模式

  导入 依提纲自学 小组交流自学体会 师生补充说明

  教学程序

  一、启发谈话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爸爸妈妈每个月的工资都做什么用了吗?剩下的暂时不用的钱呢?把钱存入银行有什么好处?那么怎样计算存款的利息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问题。(板书课题:利息) 学生自由谈。 检查学生课前的调查情况。

  二、自学教材 领悟新知

  三、小组讨论 解决疑难

  四、排疑解难 学后测查

  A:排疑解难 师:下面请同学们依据自学提纲,独立自学教材3839页的内容。屏幕显示自学提纲:

  1、存款的意义

  2、存款的种类和形式

  3、本金、利率和利息的含义

  4、存款的利息计算公式

  5、小丽整存整取的年利率为2.25%,年利率2.25%的含义

  6、利息的多少是由什么决定的?

  教师巡回指导,并让学生在读书过程中把重点的地方画下来。师:大家在自学过程中都学到了一些新的知识,也可能会遇到一些解决不了的问题。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依据自学提纲把自己自学所获得的知识及遇到的问题带到小组进行交流,讨论解决。若还不能解决的问题请暂时保留。(教师巡回指导。注意倾听学生提出的新问题及解决办法。理解有误的与同学们商讨解决。使学生从悟中学。)针对学生在自学中、小组讨论中遇到的疑难发现的新问题,师生共学生自己读书。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学生画。小组合作交流,共同探讨。学生提出解决不了的问题。 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质疑解疑的能力。培养学生会读书的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锻炼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锻炼学生通过自己查找

  B:屏幕出示:C:认识存款凭条,填写定期存款凭条。D:汇报上网查询到的相关资料。

  五、加强反馈 巩固新知

  六、总结深入 强化新知

  七、课后作业:

  同商量,研究解决。(也可利用学生上网查找的`资料来共同解决)

  师:下面老师想检查一下大家的自学情况,看屏幕小红1999年10月1日在银行定期存了200元钱,如果存整存整取二年期的年利率是7.92 % ,到20xx年10月1日小红一共能得到多少元? (读题,给学生思考时间,谁能说一说你的想法。学生上前板演,其他人在练习本做)

  1、拿出存款凭条,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指导学生填写并算出你将获得的利息。(选几个放展示台展示)

  师:你还知道存款的哪些知识或常识?

  1、基本练:选择题 (略)

  2、提高练:应用题 (略)

  3、思考题 (略)

  依自学提纲进行总结复习,说说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略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学生自己做。学生观察。学生自己填。汇报搜集到的资料。学生自由说。 资料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检测自学情况。锻炼学生把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锻炼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突出本节课的重难点。锻炼学生的社会调查能力。

  板书设计: 百分数的应用利息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20xx.92%2(1-20%)+200

小学教案数学六年级7

  教学课题: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P104~P106的内容。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百分数,知道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3、培养和作意识,以及比较、分析、综合和应用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意义,会读、会写。

  教学难点:

  意义,以及与分数的比较。

  教学准备

  口算卡、答题卡(考验)、实物投影、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口算练习(认识学生):

  50×3=17÷100=25×4=60÷80=3÷20=

  2、续编故事《白雪公主》——去救小矮人。

  “看:哪一支队伍能成为我们班最有实力的代表队。”

  二、探究新知

  1、理解意义,学习读、写法

  帮白雪公主挑选冒险队伍(课件出示)。

  猜一猜。

  独立分析。

  合作探索,教师巡视,参与挑选(讨论1)。

  汇报(讨论2):

  说明挑选原因。

  引导:比——成功的几率。

  定义:百分数。

  带:写法、读法、表示?

  (评:我们班最有实力的代表队)

  观察(课件)

  百分数的分子的情况:由于百分数是表示两个数的比率关系,所以分子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可以是小于100的数,也可以是等于或大于100的数。

  小结:谈收获。(板书补完课题)

  感知用途:看资料(课件),拓展。

  2、应用

  迎接白雪公主的挑战(课件出示)。

  完成课本P105的1和P106的1、2题

  (开火车:1;)

  (投影展示第2题)

  (分别说分数、百分数的意义)

  (评:我们班最有实力的代表队)

  3、百分数与分数的.比较(评班级代表队的关键)

  讨论——帮小矮人们解答疑问。

  三、应用

  (老师也相信,经过了时间的磨练,大家的知识肯定会有所增长)

  1、P106的4、3题。

  2、联系实际:

  ①。本次营救的成功率?

  ②。我们班有条件加入白雪公主的冒险队伍的人占全班的___%。

  (评:我们班的代表队)

  四、拓展

  板书设计: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风影队:

  火影队:

  雾影队: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

  做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小学教案数学六年级8

  整体感知

  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意义和法则分散在一至六年级,本课是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认请四则运算意义和法则的本质,在复习中把知识条理化,在整理中形成比较完整知识结构。

  由于本课涉及的意义和法则的内容均是旧知识,在本课教学中力戒重复旧知,而把重点应放在知识整理,运用归类,比较等方法,达到最佳效果,难点是对四则运算法则本质特点的高度概括。

  针对本课意义、法则、文字,表述内容较多,整理和复习时要多学一些典型实例,通过具体实例来整理复习意义和法则,既能减轻不必要的思维难度,又能使学生在具体生动的环境中探索知识的奥秘。

  另外,整理复习课不同于其它新授课的课堂结构,往往是复习和整理浑然一体,在复习的同时整理,在整理中加深和提高。

  教学内容:教材P90、91、92,练习二十16题。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归纳整理四则运算的意义。

  2。归纳整理整数、小数、分数计算法则的异同点,进一步总结计算时应遵循的一般规律。

  3。总结四则运算中的一些特殊情况。

  4。总结验算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能力,比较异同能力,形成知识结构能力。

  2。运用法则熟练、灵活的计算能力,提高计算的准确率和速度。

  (三)德育渗透点

  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认识事物本质。

  教学重点:

  整理四则运算的意义,整理四则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对四则计算算理本质规律的认识和理解。

  教具学具准备:

  小黑板、幻灯片。

  教学步骤

  一、复习旧知识,归纳知识结构

  1。四则运算的意义。

  (1)举例说明四则运算的意义

  根据下面算式,说一说它们表示的四则运算意义:

  [用具体实例说明四则意义,不仅避免死记硬背,而且还能唤起学生记忆,使知识掌握的更牢固]

  (2)观察表格。

  请同学观察课本90页表格,看一看,整数、小数、分数的哪则意义相同?哪则意义有扩展?学生回答。

  (整数、小数、分数的加法意义相同,减法意义相同,除法意义相同,只有乘法意义在小数和分数中有所扩展)

  (3)你能用图示的形式表示出四则意义之间的关系吗?

  学生表示为:

  [通过看表格,指出知识的异同点,通过画图式,弄清知识间相互联系,从而使学生对同一层面的相关知识,有了更深的纵向认识,弄清了横向关系,形成了知识网络。]

  2。四则运算的法则。

  (1)加法和减法的法则。

  ①出示三道题,请分析错误原因并改正。

  学生回答,它们的错误分别是:数位没有对齐,小数点没有对齐,没有通分。

  ②三条法则分别是怎样要求的?(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分母相同时才能直接相加减)。

  三条法则的要求反映了一条什么样的共同的规律?能用一句话概括吗?(相同单位上的数才能相加或相减。)

  [学生进入高年级,要不断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从个别到一般的辩证思维能力,不断加以总结和概括,逐步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

  (2)乘法和除法的法则。

  ①出示两道题:

  对照上面两题,口述整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法则。

  再把上面两道题改编成小数乘除法计算:1。422。3、4。1821。23让学生在整数计算的结果上确定小数点的位置。

  ②通过上面计算,你发现小数乘法和除法与整数乘法和除法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小数乘法先按整数乘法法则计算,小数除法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后,也按整数除法法则计算。)

  有什么不同,(小数乘、除法还要在计算结果上确定小数点的位置。)

  说一说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法则。

  分数乘法和除法比较又有什么相似和不同?(相似点是分数除法要转化成分数乘法计算;不同点是分数除法转化后乘以的是除法的倒数。)

  3。口算

  (1)计算后说一说各题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

  73。06—3。96 (差的'百分位是0,可以不写)

  37。51。03 (积是三位小数)

  8。70。3 (商是整数)

  3。1315 (得数保留三位小数)

  (要除到小数点后第四位)

  [本套教材十分重视口算能力的培养,总结口算中容易出错的情况,有利于提高口算正确率]

  (2)完成课本92页的口算,教师用秒表计时。

  4。法则中的特殊情况。

  (1)先把结果填在课本92页上。

  (2)请同学们根据a与0的运算,a与1的运算和a与a的运算分类。学生分类后如下:

  第一组:a+0=a a—0=a a0=0 0a=0

  第三组:a—a=0 aa=1

  5。验算。

  (1)根据四则运算的关系,完成课本92页的等式。

  (2)根据这些关系,说一说对加、减法或乘、除法的计算进行验算的一般方法。(加法可用减法验算;减法可以用加法或减法验算;乘法可以用除法验算;除法可以用乘法或除法验算。)

  (3)完成课本92页的做一做第2题。

  二、综合练习

  1。练习二十第一题。让学生说出计算根据,复习积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的性质。

  2。课本95页第二题。让学生总结一个非零的数乘以比1小的数或比1大的数后积的变化规律。

  3。课本95页第三题。让学生口述出一个数除以小数转化成除以一个分数,再转化成乘以一个整数的口算过程。

  4。课本95页第五题。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对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进行了整理和复习,总结了在四则运算中的一些特殊情况及注意的问题,希望同学们在计算时一定要细心、认真,养成自觉验算的好习惯。

  四、课堂作业课本95页第四、六两题。

小学教案数学六年级9

  设计说明

  本课时教学的是图形的旋转,它是继轴对称、平移之后的又一种图形的基本变换,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中图形变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鉴于本节课教学内容灵活、丰富的特点,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及学情实际,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关注了以下几方面:

  1.创设游戏,激趣引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伊始,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将旋转知识融入到游戏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真正关注了学生的心理需要,从而顺利进入对旋转知识的探索。

  2.形象演示,加深理解。

  教学中,充分利用实物和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加强直观教学,加深学生对旋转的'理解,突出旋转的三要素,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到优化,知识体系得到完善。

  3.动手操作,体验成功。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创设机会让学生做数学,学生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实现由直观向抽象的转化。学生讨论后独立完成画图操作,既使学生对旋转的认识由感性上升为理性,又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同时通过作品展示,为学生创造了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时钟 方格纸

  学生准备 方格纸 三角尺

  教学过程

  ⊙创设游戏,引入新课

  1.做游戏。

  听口令,做动作:向右转,向左转,向后转,向后转,向右看,向前看。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做了这些简单的动作,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知识就躲在这里面呢!你能猜出我们今天要学习什么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揭示课题:图形的旋转。

  2.联系生活,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

  (生汇报:风扇扇叶、陀螺、旋转木马、钟表指针的转动等)

  小结:生活中像这样的旋转现象有很多,我们就从大家熟知的钟表开始研究吧!

  设计意图:新课开始从游戏出发,将生活中的问题与数学学习有机地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联系生活,探究新知

  1.观察钟面,明确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的意义。

  小组活动:观察钟面,引导学生说说时针、分针和秒针是怎样旋转的。

  (时针、分针、秒针都在绕着中心点旋转;秒针1分旋转1周,分针1时旋转1周,时针1时旋转1大格)

  汇报总结:时针、分针、秒针旋转的方向就是顺时针方向,相反的就是逆时针方向。

  2.从实物到线段,认识旋转的特征。

  (1)课件出示教材28页汽车进公路收费站的情境图。

  出示问题1:汽车进入公路收费站时,横杆打开时是怎样运动的?尝试用手比画横杆旋转的过程。

  课件演示横杆逆时针旋转90°的过程。

  出示问题2:汽车通过后,横杆关闭时又是怎样运动的?尝试用手比画横杆旋转的过程。

  课件演示横杆顺时针旋转90°的过程。

  教师相应板书:我们可以用这样的图示来表示横杆的打开和关闭。

  (2)再仔细观察并想象横杆打开和关闭的过程,引导学生思考:

  ①想一想,横杆在旋转时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旋转中心相同、旋转方向不同、旋转角度相同)

  ②物体旋转前后,什么没变?什么变了?(物体的形状和大小没变,位置和方向变了)

  ③要想把一个旋转过程描述清楚,应该说哪些方面?

  (旋转物体、起止位置、绕哪一点、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

  (3)尝试练习。

  课件出示线段旋转图,提问:请同学们观察图中线段的运动过程,你能说说图中的线段是怎样旋转的吗?

  (这条线段绕点O逆时针旋转90°)

  提问:旋转前后,线段的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线段的位置和方向变了,线段的长短没变)

  设计意图:首先通过观察时钟以及横杆的运动过程,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观察这些实物是怎样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明确旋转的含义。接着让学生用语言描述横杆的旋转过程,为学生提供了想象和表达的空间,促使学生主动观察、比较、想象和交流,获得对物体旋转的基本特征的认识,进而找到准确表达物体旋转过程的方法,完成对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的建构。

  3.动手操作,加深认识。

  (1)课件出示教材28页“画一画”。

  画出线段AB绕点B顺时针旋转90°后的线段。

  画出线段AB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后的线段。

  (2)组织学生讨论画法。

  (3)独立完成操作,同桌交流。

  (4)展示作品,交流画法。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点、线的位置变化,确定旋转结果的正误。

  (5)小结:在画线段的旋转时,首先要确定旋转中心、旋转方向以及旋转角度,然后借助三角尺画图。

小学教案数学六年级10

  学内容:教科书第46—47页练习十一的第8—13题。

  教学目的:通过综合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有关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教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拄模型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平面图形。

  教师:我们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有哪些?

  引导学生总结出已学过的平面图形有: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和圆。

  教师:它们各自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指名学生分别回答,教师板书在黑板上: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三角形的面积= ×底×高

  梯形的面积:= ×(上底+下底)×高

  圆的面积=∏×R×R

  2.复习立体图形。

  教师:我们已经学过的立体图形有哪些?

  引导学生总结出已经学过的立体图形有: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

  教师: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怎样求?

  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模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回忆它们表面积和体积的

  计算公式·,教师列成表格板书在黑板上:

  教师:这三个立体图形的体积公式能否统一成一个呢?

  使学生明确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体积公式可以统一写成:“底面积×高”。

  教师:—如果长方体与圆柱的底面积和高分别相等,那么它们的体积相等吗?为什么?

  二、课堂练习

  l。做练习十一的第8、9题。

  让学生独立做在练习本上,教师行间巡视,做完后集体订正。

  2。做练习十一的第10题。

  这是一道联系实际的题目。读题后,教师提问:

  “这道题要求前轮转动一周压路的面积。实际上是求什么?”

  “那么这个圆柱的底面直径和高分别是多少呢?”

  使学生弄清求前轮转动一周压路的面积,就是求前轮这个圆柱的侧面积。而这个圆柱的底面直径就是前轮的直径,这个圆柱的高就是前轮的轮宽。

  分析后。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做完后集体订正。

  3.做练习十一的第11题。

  指名一学生读题后.教师提问:

  “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装了 桶水是什么意思?”

  要使学生明白:装了 桶水就是说水的体积是水桶体积的 即水的体积是24× 立方分米。根据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可以直接计算,也可以用列方程来解。

  设水面高为X分米。

  24× =7.5×X

  X=18十7.5

  X=2.4

  4.做练习十一的第12题。

  第(1)题,引导学生从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人手,由于“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所以当底面积相等财,高和体积成正比例。

  第(2)题,启发学生根据第(1)题的结论列出比例式进行解答:即:

  设另一个圆柱的体积为x立方分米:

  =

  x=

  X=40

  5.做练习十一的第13题。

  读题后,教师提问:

  “两个圆柱的底面半径相等说明了什么?”

  “要求第二个圆柱的'体积比第一个多多少,应该先求什么?怎样求?”

  启发学生仿照第12题,利用比例的知识先求出第二个圆柱的体积.再求出第二个圆柱的体积比第一个多多少立方厘米。

  三、选做题

  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做练习十一的第14、15题和思考题。

  1,练习十一的第14题。

  教学前教师要准备一个实物,或者制作一个教具。通过对教具的观察,使学生明确钢管的体积就是大圆柱的体积减去中间一个小圆柱的体积后剩下的体积,即钢管体积=大圆柱的体积一小圆柱的体积。

  2.练习十一的第15题。

  这道题是有关体积计算的应用题。要先求出圆柱形粮囤的容积后,再计算其他问题就比较简便。

  3.思考题。

  这道题需要知道铁块的体积等于它完全浸入水里后所排开水的体积。那么,只要求出铁块从圆柱形容器中的水里取出后,水面下降后所减少的这部分圆柱形水柱的体积,就是铁块的体积。

  具体解法: 3.14×( )’×2

  =3.14×25×2

  =157(立方米)

小学教案数学六年级11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问题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复习了平面图形的特征,到目前为止,我们学习了哪些平面图形?

  预设

  生1:我们学过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

  生2:我们还学过圆和圆环。

  (学生边说教师边把相应的图形贴在黑板上)

  师: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呢?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复习关于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相关知识。(板书课题: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回顾与整理

  1.周长和面积的意义。

  师: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什么是平面图形的面积?

  预设

  生1: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生2: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面积。

  2.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1)我们学过哪些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结合学生的回答,有序地画出相关的平面图形,为构建知识网络做准备。

  (2)如何计算这些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各个面积公式之间有什么联系?

  ①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用字母表示为C=2(ab)。

  ②长方形的面积=长×宽,用字母表示为Sab

  ③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用字母表示为C=4a;面积=边长×边长,用字母表示为Sa

小学教案数学六年级12

  设计说明

  圆的认识(一)是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直线平面图形的认识的扩展。由直线发展到曲线,对圆有一个理性的认识,这对于刚接触圆的学生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本节课时,我遵循知识的形成过程及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以下几点进行设计。

  1、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的层层递进的认知过程。

  结合教材中的问题,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初步感知圆的特点,认识圆的本质特征及其各部分名称。

  2、创设实践操作机会,实现自主发现。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通过让学生动手画圆,感知画圆的技巧;在“量一量”的活动中,感知在同一个圆中半径与半径、直径与直径、半径与直径的关系;在“试一试”中采用层层设疑、层层释疑的方法,紧紧围绕教学重点、难点,巧妙设计突破点,适时地融入教学课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一步掌握圆的特征,实现自主发现。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课堂活动卡 圆规

  学生准备 圆规 圆形、正方形、椭圆形的硬纸板各一张 圆形纸片

  注:本书“上课解决方案”中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见前面的“备课解决方案”。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认识圆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游戏情境。(课件出示)

  师:同学们,你们玩过套圈游戏吗?说一说游戏规则是怎样的。

  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回忆套圈游戏的规则。

  师:请同学们看一看在套圈游戏中常用的三种方式,你认为哪种方式更公平?为什么?

  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一致认为:站在圆上到物体的距离同样远,所以用围成圆的方式进行套圈游戏更公平。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们熟知的套圈游戏引入,通过对比哪种游戏方式更公平,让学生初步感知圆的特点,同时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为下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建构模型,探究新知

  1、复习旧知,引入新知,并观察比较。

  师: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都学过哪些平面图形。

  (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生边说师逐一用课件展示。

  师:请大家观察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圆(课件出示圆)和这些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交流,初步感知圆的曲线特征。

  2、联系实际,初步感知圆。

  (1)在生活中你们都见过哪些圆形物体?

  在学生说的基础上,教师用课件演示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体,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圆。

  (2)引导学生画圆。

  师:圆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应用也很广泛,你能想办法画出一个圆吗?

  学生自由画圆,教师讲评。

  师:说说你们是怎么画的,用了什么方法。比较一下,谁的方法画出的圆比较好?

  同学们一致认为用圆规画圆的方法比较好。

  (3)学习画圆的方法。

  教师讲解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引导学生用圆规在练习纸上画圆。

  学生操作。

  引导学生四人一组画圆,指名把四个学生画的圆贴在黑板上,全班欣赏。

  (4)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①认识圆心。

  师:欣赏完四个学生画的圆以后,你们发现四个学生的作品有什么不一样?

  (四个圆的大小不一样,画在练习纸上的位置也不一样呢)

  师:为什么圆的位置不一样?

  引导学生明确因为圆规的针尖放在纸上的位置不一样。

  师:你们知道圆规针尖所在的点叫什么吗?它就是圆心。找出自己画的圆的圆心,并写上字母O

  师:你知道什么确定圆的位置吗?

  引导学生明确圆心确定圆的位置。

  ②认识半径。

  师:又是什么决定圆的大小呢?

  学生讨论后,得出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决定圆的大小。

  师:如果用一条线段表示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小组讨论一下,应该怎样表示?

  引导学生明确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作半径,通常用字母r来表示。

  师:现在你们知道什么决定圆的大小吗?(半径)

  引导学生在练习纸上画一画,看看在同一个圆内有多少条半径?再用直尺量一量,这些半径的长度有什么特点?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明确在同一个圆中有无数条半径,并且所有的半径的长度都相等。

  ③认识直径。

  (课件出示在圆上画一条直径的过程)

  师:这条线段有什么特点?你们知道它叫什么吗?

  引出直径的概念: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作直径,直径通常用字母d来表示。

  学生通过实际测量,明确在同一个圆中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的直径都相等,并且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用字母表示为d=2rr=。

  设计意图:通过用圆规画圆,理解圆心及半径的'作用。让学生经历动手操作、观察发现、实际测量的直观感受过程,让学生在操作、观察中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发现圆的特征,体验自主感悟新知的喜悦。

  ⊙强化练习,提升经验

  1、填空。

  (1)在同一个圆中,直径与半径的比是(  )。

  (2)把一个圆规的两脚张开5厘米,画一个圆,它的直径是(  )。

  (3)(  )确定圆的位置,(  )决定圆的大小。

  2、判断。

  (1)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作直径。(  )

  (2)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

  (3)直径6厘米的圆比半径4厘米的圆大。(  )

  (4)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就是半径的长度。(  )

  (5)在同圆中,两条半径可以组成一条直径。(  )

  3、请画一个圆,使其通过下面两点。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明确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以及圆心和半径对圆所起的作用,同时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画圆的过程,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分析、概括以及空间发展能力。

  ⊙全课总结

  学了这么多有关圆的知识,说说你对圆有哪些认识。

  ⊙布置作业

  教材4页5题。

  板书设计

  认识圆

  圆心确定圆的位置。

  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同圆内,半径有无数条,长度都相等。

  同圆内,直径有无数条,长度都相等。

小学教案数学六年级13

全册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联系和区别,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和级别性质,认识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量,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和简单推理,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探索并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以及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初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初步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并能应用这些知识和方法进行简单的操作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认识扇形统计图,初步体会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能根据扇形统计图所呈现的信息提出或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初步认识众数与中位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经历应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常见问题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联系和区别,加深对方程思想方法的认识,提高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和级别性质,认识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量,体会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加深对相关数量关系的理解。

  2.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和简单推理,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探索并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以及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初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初步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并能应用这些知识和方法进行简单的操作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让学生联系对百分数的理解,认识扇形统计图,初步体会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能根据扇形统计图所呈现的信息提出或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结合实例,初步认识众数与中位数的意义,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初步体会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等不同统计量的不同特点。

  4.让学生通过系统复习,进一步掌握数与代数、空间和图形、统计和概率等领域的知识和方法,进一步明确相关内容的发展线索和逻辑关联,加深对现实问题中数量关系、空间形式和数据信息理解,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能力。

  数学思考方面

  1.让学生在应用百分数解决相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提高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的能力,发展抽象思维,增强数感。

  2.让学生在认识圆柱和圆锥特征的过程中,丰富对现实空间的感知,进一步增强空间

  观念;在推导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以及探索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中,经历观察、猜想、实验、分析、验证和概括等活动,进一步培养合情推理与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发展形象思维。

  3.让学生在认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探索并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以及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和应用比例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增强用数和图形描述现实问题意识和能力。

  4.让学生在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有条理地继续表达的能力,不断增强空间观念。

  5.让学生在探索并理解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型,进一步提升思维水平。

  6.让学生在认识扇形统计图以及众数、中位数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据的意义和价值,感受不同统计量的联系和区别,发展统计观念。

  7.让学生在系统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知识间的联系和综合,加深对基本数学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培养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发展思维的整体性、灵活性和深刻性。

  解决问题方面

  1.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发现并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主动用百分数、方程、正比例和反比例、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比例尺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进一步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2.让学生在解决有关百分数、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计算等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借助计算器解决问题的价值,进一步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体会解决问题方法飞多样性。

  3.让学生能用比例、比例尺、正比例和反比例等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进一步积累和丰富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4.让学生在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用扇形统计图和相关统计量解释数据信息、解答简单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合作交流的重要性,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5.让学生在用转化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和反思意识,培养根据所需解决问题的特点合理选择相应策略的自觉性和能力。

  6、让学生在系统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释简单实际问题的水平,进一步用不同方式、从不同角度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方面

  1.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确定性和数学结论的严谨性,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

  2.进一步培养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培养发现错误及时订正的良好习惯。

  3.进一步感受数学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不断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

  4.进一步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背景,体会数学的广泛应用,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5.进一步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进一步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百分数的应用、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扇形统计图、转化的解题策略以及总复习的四个板块的系列内容。

  教学难点: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判断、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众数和中位数平均数、解题策略的灵活运用。

  全册课时安排:全册共安排72课时的教学内容,其中30课时的总复习。

  百分数的应用 11课时圆柱和圆锥11课时 比例7课时 确定位置4课时 正比例和反比例 4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2课时 统计3课时 总复习 30课时

  第一单元 百分数的应用

  教学内容:

  六年级(上册)“认识百分数”这个单元里,初步教学百分数的意义,用百分数描述部分与整体或两个同类数量间的倍数关系;教学了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相互改写,解决简单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本单元在此基础上编排,通过应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的广泛应用。

  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经常应用百分数,如用百分数表示一个数量比另一个数量多或少的关系,又如利息与纳税的计算、折扣的设计与计算等。应用百分数解决问题可以列式计算,也可以列方程解答。这些都是本单元的教学内容。

  全单元的教学内容比较多,编排6道例题、四个练习以及全单元的整理与练习,大致分成五段教学。

  例1、练习一,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或少百分之几)。这一段是接着六年级(上册)求简单的百分率编排的。

  例2、例3、练习二,根据国家规定的税率和利率,计算应纳税金额和可得利息金额。这一段应用百分数的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例4、练习三,解决有关折扣的问题,包括设计折扣和根据折扣求现价或原价的问题。这一段里有列方程解题,也有列算式解题,列方程求原价是重点。

  例5、例6练习四,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问题或分数问题。在六年级(上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里只教学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安排在本单元,由百分数问题带出。

  “整理与练习”综合全单元的知识内容,进一步应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以现实问题中百分数的意义为突破口,通过推理分析数量关系,探索算法。

  2.把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经验,向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迁移。

  3.列方程解决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百分数的应用 11课时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2课时

  纳税问题 1课时

  利息问题 1课时

  打折问题 2课时

  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3课时

  整理与练习 2课时

小学教案数学六年级14

  教学内容:

  百分数的应用(一)教材第23——24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计算出实际问题中“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会计算实际问题中“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

  教学难点:在具体情境中理解 “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1、 关于百分数,我们已学过那些知识?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如下:

  百分数的意义

  小数百分数分数之间的互化

  百分数的应用

  利用方程解决简单的百分数问题

  2、 引入:从这节课开始,我们继续学习有关的百分数的知识。

  板书课题:百分数的应用(一)

  二、 新知探究

  问题引入:盒子里有45立方厘米的'水结成冰后,冰的体积约为50立方厘米。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约增加了百分之几?

  1、 引导学生认识“水结成冰,体积会增加”这种物理现象,并找出题中的条件与问题。

  2、 你认为“增加百分之几”是什么意思?

  指导学生画线段图理解“增加百分之几”的意思是: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增加(多)的部分是水的百分之几

  3、 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师巡视,个别指导。

  4、 合作交流:

  方法一:(50-45)÷45 方法二: 50 ÷45 ≈ 111%

  =5÷45 111%-100%≈11%

  ≈11%

  指名学生说出自己具体的想法:

  方法一:先算增加了多少立方厘米,再算增加了百分之几。

  方法二:先算冰的体积是原来水的体积的百分之几,再算增加百分之几。

  5、 即时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第23页“试一试”。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降低百分之几”的意思是降低的价钱数目占原来价钱的百分之几。

  三、 总结: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增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方法:

  (1) 先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增加或减少的具体量,再除以单位“1”。即:两数差额÷单位“1”

  (2)先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再把另一个数看作单位“1”即100%根据所求问题两者用减法运算。

  四、练习提高

  指导学生完成第24页练一练第1,2,3,4,5题。

小学教案数学六年级15

  教材分析

  本单元百分数的教学包括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等相关知识,要求懂得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在理解分数、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及应用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掌握百分数的实际应用。百分数作为一种特殊的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是非常广泛的。理解折扣、成数、税率、利率是百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同时理解这些实际应用的具体意义。这一单元的教学充分反映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在生活中怎样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初步形成在实践中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思想观念。培养学生社会参与意识,建立小主人翁意识,形成学习我自主,实践我自主,能力我自主的学习态度。

  理解和掌握折扣、成数、税率、利率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是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在实践中去探究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尤为重要,需要在教学中设计多种现实生活的实践活动情境(如商场购物、农业收成、银行存储等),通过设置社会实践活动去帮助学生在情境活动中理解和掌握折扣、成数、税率、利率各自的意义,灵活地运用到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例如了解折扣、成数的意义,会解答折扣相关的问题,理解税率和利率的相关概念(应纳税额、税率、本金、利息、利率等)及相关公式(增值税=营业额中应纳税的部分×税率,利息=本金×利率×存期),通过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利用迁移、比较、推理的方法,进一步巩固涉及百分数的相关数量关系。

  教材的设计在于引导学生主体在实践活动中自主参与,实践操作,借助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帮助学生懂得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获得相关知识的解答,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主动获得学习数学的能力,树立知识源于实践,实践获得真知的观念。

  教学目标

  1、在社会实践中,进一步了解百分数的意义,理解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的意义,运用正确的方法解答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的相关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牢记公式:增值税=营业额中应纳税的部分×税率,利息=本金×利率×存期,并且能够灵活运用公式求得相关数据。

  2、在理解折扣、成数、税率、利率意义的基础上,能够利用相关知识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从中体会实践中获取知识的快乐。

  3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对百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百分数是特殊的分数,它是在学习分数、小数的基础上开始学习的。本单元是对百分数的进一步学习,向学生渗透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运用,使知识在社会实践中进一步延伸。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这些方法,体会在实践中运用数学思想获得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交流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综合运用数学的能力。

  4、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渗透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分析在实践中得到新知的方法,感受实践中灵活运用、操作、分析、交流获得知识的数学体验,树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思想。

  5、在初步了解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6、通过公式的有效变通,树立学生学习中灵活运用,用变化的眼光看待问题的理念。

  7、学习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和实际过程中的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

  【重点】

  理解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的意义。

  【难点】

  运用公式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过程

  1、利用教材中设置的多种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发现数学知识及运用转移的思维方式来进一步了解百分数在实践生活中的具体运用。

  百分数的应用是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在教学中运用商店买卖的折扣、农业收成的成数、纳税的税率、银行存储的利息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相关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教材中多种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放手把课堂交给学生,使抽象的知识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具体的转化,从中进一步理解百分数在实践中的拓展延伸。

  2、利用典型的实践活动,置身情境,灵活运用公式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常见问题。

  在学生原有对百分数认识、意义掌握的基础上,理解百分数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进一步灵活运用公式:增值税=营业额中应纳税的部分×税率,利息=本金×利率×存期。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生活中要求得到的数据,体会合作探究对理解数学、发现身边数学的作用。

  3、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数学的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课前布置给学生相关的调查任务,进行折扣、成数、税率和利率知识的调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交流汇报调查结果,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意识、动手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课后,还可以让学生去亲自实践,体验储蓄的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教案数学六年级】相关文章: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比的教案12-09

数学小学教案12-15

小学数学数学教案11-25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12-29

小学六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教案12-30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8-06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8-10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7-29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