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感受诗歌的美,理解诗歌内容,能有感情地朗诵,并理解动词:飞、举、爬、钻。
2.初步尝试仿编诗歌,体验创编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幼儿了解各种常见动物的生活习性。
2.物质准备:背景音乐、燕子、大树、蚂蚁等各种动物图片、图谱、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听“雨声”引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这是什么声音?
二、学习、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美。
1.教师配乐有感情诵读,幼儿初步理解诗歌内容。
师:诗歌的`名字叫什么?诗歌里有哪些小动物?它们分别把什么当作伞?
2.结合图谱,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
(1)借助图谱帮助幼儿回忆梳理诗歌内容。
(2)观看PPT,围绕诗歌内容,结合肢体语言,引导幼儿理解飞、举、爬、钻等动词。
3.幼儿分组观看小图谱,自由看一看,说一说,读一读诗歌。
4.借助图谱,学习有感情地朗诵。
(1)鼓励幼儿跟着老师边看图谱边轻声朗诵诗歌。
(2)请个别幼儿上台朗诵诗歌。
(3)尝试有感情地配乐朗诵诗歌。
三、尝试仿编诗歌。
1.结合图谱,帮助幼儿分析诗歌的结构。
2.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根据句式,初步学习仿编诗歌。
大班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我班的自然角里饲养着几条泥鳅,前段时间.孩子们在给泥鳅换水时不小心把泥鳅掉在了地上.几个孩子们手忙脚乱地抓了起来,呀,真滑啊!真不好抓。太滑了。抓不住。孩子们在自由地交流自己的发现。我知道孩子们对泥鳅不容易抓的现象产生了兴趣,于是,自然生成了――《泥鳅》这一科学活动。
活动目标
1.感知并了解泥鳅的主要特征。体验抓泥鳅的乐趣。
2.在探究活动中发现粗糙材料易抓泥鳅的现象,激发幼儿探索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已初步了解了鱼类知识。
2.泥鳅、盆、棉手套和塑料手套等。
3.介绍泥鳅主要特征及黏液作用的相关录像。
活动过程
1、观察感受泥鳅,了解泥鳅的外形特征。
师:请小朋友仔细看看泥鳅是什么样的。有没有特别的地方或有趣的事情,待会儿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为便于幼儿观察,事先在几个大脸盆中放若干泥鳅和水)
幼儿观察后自由讲述自己的发现。
幼:眼睛小小的。
幼:嘴边有胡须。
幼:背上有鳍,尾巴上也有,游起来很灵活。
师:是呀.这一点和谁一样啊?
幼:和鱼一样。
师:是的。因为它也是鱼家族中的一员啊。你们有没有发现泥鳅有趣的事情呢?
幼:它身上很滑。
幼:它滑溜溜的。老从我手里滑走。
幼:它身上很粘。
师:这些滑滑的、粘粘的是什么呀?
幼:叫黏液。
师:这些黏液对泥鳅有什么好处?
幼:能帮它逃走。
幼:因为很滑。别人不容易抓住。
师:除了帮它很快逃脱,黏液还会有什么好处呢,你们猜一猜?(幼儿可能回答不上来),好吧,老师请你们看一段录像。看了就知道了。
看录像.梳理有关泥鳅的知识。
师:刚才我们说的,录像中都说到了。现在你们知道了吧,泥鳅的黏液还有什么作用呀?
幼:能帮它的`皮肤呼吸。
幼:能帮它在泥地里很快地行走。
师:黏液对泥鳅的好处真不少啊。
2、尝试体验、比较发现粗糙材料易捉泥鳅的现象。
幼儿徒手尝试捉泥鳅后集体交流。
师:刚才小朋友说泥鳅身上滑滑的,不好捉。现在你们去试一试,是不是真的很难捉。
师:你捉到泥鳅了吗?你怎么捉的?
幼:我捉了很长时间才捉到两条。
幼:真不好捉啊,我先用一只手没捉到,后来用两只手才捉到的。
师:泥鳅在你手里是怎样的?
幼:我刚把泥鳅捉到,它就马上从我手里滑走了。
幼:它在我手里时拼命扭动,要从我手里逃走。
师:泥鳅这么难捉,是什么在帮它的忙啊?
幼:是黏液在帮忙。
师:哦,有了黏液,泥鳅真不容易捉啊。刚才我还看见几个小朋友用老师给你们擦手毛巾在捉掉在地上的泥鳅呢,这个办法也挺好。老师也准备了一些材料,请你们用这些材料试试捉泥鳅。
出示材料,交待要求:每一样都试一试、抓一抓,看看有什么有趣的事。
幼儿尝试、比较、发现不同。
评析
我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立足于泥鳅主要特征的观察和感知,在活动一开始,就让幼儿自由观察泥鳅的外形特征,了解外形特征与其生活环境的密切关系。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幼儿带着泥鳅长得什么样?它有什么有趣的地方?等问题进行探究,活动中始终让幼儿处于一个宽松、和谐、自由的观察氛围,不要求幼儿获得完整知识,只要是幼儿有自己的观察与发现就行了。在观察感知的基础上,再让幼儿将自己的发现与同伴、老师交流,让幼儿在活动中主动地建构相关知识,而教师此时只是一位积极的引导者、支持者与合作者。在幼儿描述自己的发现时,我们针对黏液这一难点展开分析、设疑,让幼儿自己发现、猜想,而后在操作实践和观看录像中得到答案。
孩子们对活生生的泥鳅不易抓是抱有浓厚探究兴趣的,我始终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在活动中以抓为主线,在抓的过程中发现泥鳅因为黏液的帮忙而容易逃脱的现象。在此基础上,材料的出现使探究活动又上升了一个层次。在这个过程中,我重在让幼儿比较粗糙材料与光滑材料捉泥鳅的不同现象,只有试捕捉泥鳅的过程,提供适时的帮助,引导幼儿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共同探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有助于幼儿重新思考自己的探究过程和发现。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从课题入手,激发幼儿制作欲望,鼓励幼儿动手操作。
2、围绕主课题,引导幼儿大胆实践,提高幼儿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1、废旧材料:饮料瓶、玻璃珠、光盘、彩绳等
2、背景图:草地、树。
3、制作蜗牛的流程图
活动过程:
一、出示礼物盒子
师:今天李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份礼物,猜猜是什么?
(幼儿自由猜猜里面的礼物请2——3名幼儿)
师:我打开来看看哦,是不是和你们猜的一样。
(打开礼物)
师:哦~~~,原来是一个蜗牛转珠的玩具。瞧,里面还有一颗珠子,我拿出来,谁来玩一下。
(请1名幼儿尝试玩)
A:师:还有没有不一样的玩法。(刚刚的幼儿玩的方法不正确,在请一位幼儿)
B:这么好玩的玩具大家都想玩(想)可是李老师只有一个,给谁玩好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呢?(自己做)
二、幼儿探索蜗牛转珠的方法。
师:嗯,这到是一个好办法,那我们先来看看蜗牛转珠是用哪些材料做的?
(请幼儿说,幼儿说一样教师出示一样材料)
师:有了这些材料,我们该怎么做呢?谁来说说我们可以先做什么?在做什么?
(请幼儿猜一猜,说一说)
幼儿猜测制作的'过程,教师根据幼儿的猜测出示流程图。
教师小结:有的小朋友认为做蜗牛的壳,有的认为先做身体……你们的想法都可以,但是老师做下来发现这样做是比较顺的:先装饰蜗牛的壳,在剪瓶子,然后把蜗牛的壳和瓶子固定在一起,再做蜗牛的身体,最后把身体固定在壳上面。
三、教师整理制作过程,并对部分环节进行示范。
装饰光盘→剪瓶子→固定瓶子→做身体→完整的蜗牛
①师:蜗牛的贝壳你们会做吗?(会)
(出示教师做的贝壳,绕的线留一段)
呀,多出来的怎么办?(教师示范把多出来的剪掉)
②师:瓶子会剪么?(会)
(教师拆一个做好的给幼儿看,然后请一个幼儿示范)
看这是老师剪的瓶子,这个像花瓣一样,你们会像老师一样剪吗?谁来试一下。
师:剪好了我们要把花瓣掰下来,然后捏一捏。
(教师示范3个,然后请1幼儿示范,重点在捏一捏)
剩下来的谁来帮我完成?
③师:剪好后我们把瓶子固定在刚刚做好的壳上面。然后在每一片花瓣上都贴上双面胶,固定要把瓶子的盖子和光盘的洞洞对齐,花瓣每一根都要用力的压一压。
师:现在会了吗?
④师:那么身体会做吗?记得蜗牛的身体上面还有什么?
(引导幼儿说出眼睛、嘴巴和触角)
⑤师:现在我们只要把身体装到壳上面,这样一个蜗牛转珠的玩具就做好了。
操作前的要求:
师:现在我们小朋友一定都知道怎么做了。现在告诉我先做什么?(贴数字)
装饰光盘→剪瓶子→固定瓶子→做身体→完整的蜗牛(按顺序标上①②③④⑤)
记住哦,等一下我们下位要先拿光盘做壳,撕下来的东西要放在篮子里,等等用见到的时候要小心一点哦。
四、幼儿制作蜗牛转珠,教师巡视指导。
幼儿制作的时候播放音乐《我有一双勤劳的手》
帮助个别能力差的幼儿一起完成。
五、幼儿自由玩蜗牛转珠。
师:做好的小朋友拿一颗珠子玩一玩,看看有没有成功,你觉得成功了就给客人老师检验一下。
师:你们的蜗牛转珠玩具做的真棒。现在我们把小蜗牛送到草地里,让其他小朋友到这里来的时候也可以玩一玩。
(幼儿送蜗牛到背景图上)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生活中各种绳子的用途。
2、乐意开展创造活动,喜欢和同伴交流、分享。
3、关心周围生活中的事、物,能利用其进行创造活动。
活动准备:
1、汉字卡片:挂、系、扎、串(已认识过这四个汉字)。
2、将衣服、毛巾、图画;没穿鞋带的鞋子;各种有孔的珠子;包装盒分四组摆放。
3、收集一些关于绳的资料。
4、利用家长资源,请他们和孩子共同观察生活中的绳。
5、宝物筐:各种材质不同、粗细不同、长短不同的绳子;衣架;夹子;剪刀等。
活动过程:
1、分组试一试,看看绳子有何用。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好东西,并把它分成了四组,每组的中间有一个字,看了这个字后,你就要动脑筋把桌子上的东西变一变!在“变”的过程中,你如果要用到其他材料,可以到“宝物筐”中找。
(幼儿兴奋,一涌而上,选择了自己喜欢的物品,开始了尝试活动。)
第一组:“挂”衣服、毛巾、图画。
幼儿a:这是“挂”字,老师让我们把衣服挂起来。
(其他幼儿很快到宝物筐中找材料,有找衣架的.,有找夹子的,有的找了细绳,有的找了粗绳。)
幼儿b:我用衣架把衣服挂了起来。
幼儿c:你不能一直拎着呀!我这有一根绳(细绳),我们把它挂在绳上吧!
幼儿b、c:将细绳系到了小椅子上,可衣服刚挂好,绳子就断了!
幼儿e:衣服太重、太多了,我们要用粗一点的绳子才行!
(其他幼儿一起动手将粗绳系在了玩具柜上,并将衣服、毛巾、图画挂在了上面。)第二组:“系”鞋带
幼儿a:我知道,这是“系”鞋带,赶快去找鞋带!
幼儿b:(在宝物筐中找了一会儿)没鞋带,怎么办?(又开始找,找到了一根短又细的绳,试了一试,可是绳子还是比鞋洞粗)太粗了,要换一根再细一些的!
第三组:“串”珠子
幼儿a:珠子可真小,我要一根细细的线就行了!(找了一根细线开始认真地串,串好后还打了结。)
第四组:“扎”礼盒
幼儿a:“扎”吧!这是“扎”字,把盒子扎起来!
幼儿b:这是礼品盒,我要用漂亮一点的绳子扎!
(评:幼儿发现了绳子的不同材质,并反映出了他们具有的审美能力。)
[page_break]
2、说一说用过的、见过的绳子。
师:刚才你们干什么了?
幼儿a(兴奋地):我们看了桌子上的字,把衣服挂起来了!
幼儿b:我们给鞋子系鞋带了。……
师:在这个过程中,你们用到了哪些东西?
幼儿a:我们一开始用细绳挂衣服,可是断了,后来我们用了粗绳子就好了!
幼儿b:我们用漂亮的绳子包装礼盒了!可我不会打结,妞妞帮助了我!……
师:小朋友真棒!刚才我们用不同的绳子进行了扎、串、系、挂的活动,在我们的生活中,绳子还有什么用呢?
幼儿a:绳可以编织鱼网。
幼儿b:绳可以荡秋千。
幼儿c:绳可以保护树桩。
幼儿d:绳子可以量东西。(请他试一试)
幼儿e:绳还可以做游戏。
活动结束:
游戏:好玩的绳子
师:老师请你用自己喜欢的绳做游戏,高兴吗?(幼儿随即开始创造、游戏)
大班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根据画面和节奏的提示,记并创编歌词。
2.愿意与同伴一起根据音乐的速度与节奏合作表演。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教学重点:
能理解歌词的含义,并积极地进行创编。
活动步骤:
一、谈话导入出示《超级歌会》让孩子们说一说最近都听了什么歌?
二、初步欣赏歌曲①播放说唱的音乐,让幼儿欣赏。
提问:
这首歌曲的我们平时的演唱有什么不一样?(说唱的形式)过渡:
今天我们就用说唱的形式来演唱。
②出示一条鱼的形象,让孩子们起名?(小鱼游)放音乐,老师示范说唱:小鱼游,孤孤单单在发愁,哟哟,在发愁。
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让孩子们根据节奏自己演唱。
③出示图片,两条鱼提问:两条鱼在一起会唱什么?会做些什么呢?让孩子们自己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分小组进行创编,小组展示。
三、创编第三段出示许多鱼的图片,引导幼儿用一个词语概括这些鱼(许多),那么许多鱼在一起会干什么呢?小组自己创编。
要求:
1.歌词要和前面的不一样。
2.歌词不仅要加的好还要整齐。
看哪一组编的`最好,PK我们超级歌会的冠军PK★★★★★★星的多少代表快慢活动延伸:
速度再次加速,有能力的孩子可继续挑战。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设计背景
报纸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之一,本次活动利用旧报纸作为幼儿游戏的对象,通过幼儿自由的尝试,体验报纸的各种玩法,同时也让幼儿体会到:只要肯懂脑筋,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东西都可以作为我们的游戏材料,而且还能一物多用。
活动目标
1、巩固幼儿正确的跑步姿势,训练跑步的速度。
2、启发幼儿尝试用一张旧报纸在胸口上而不掉下来。
3、让幼儿体验游戏的快乐。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巩固幼儿正确的跑步姿势,训练跑步的速度
难点: 启发幼儿尝试用一张旧报纸在胸口上而不掉下来
活动准备
师幼每人各准备旧报纸一张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幼儿手拿卷好的报纸入场,在音乐声中做器械操,也就是本节体育活动的准备活动,同时器械就是报纸,对幼儿比较新鲜,引起幼儿兴趣。
(二)基本部分:
1、师设置悬念出示问题:报纸不仅可以做器械,它还可以变魔术,不用任何东西帮忙,它能贴在孩子们的`胸口上而不掉下来,不信你们试试看。(在此给足幼儿时间,让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不断的尝试,以此完成目标2的教学,如果实在不能“贴”在胸口的孩子,老师给与适当的引导。)
2、师示范跑步的正确姿势,师生一起将报纸“贴”在胸口上围操场热身一圈,让幼儿体会跑得越快报纸就越不会掉下来。
3、游戏比赛:胸口贴报纸接力赛。规则:报纸要贴在胸口上,不能用手帮忙,不能掉地上。游戏重复进行。
(三)、结束部分:师带领幼儿做各种放松肌体的整理活动,动静结合,让幼儿从先前紧张的情绪中平静下来,教师对活动进行小结,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幼儿通过自己的不断尝试,最后将报纸“贴”在了胸口上而不掉下来,让幼儿体会到了创新的乐趣;同时也让幼儿在跑步技能上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整个活动幼儿兴趣浓厚,积极性高,真正体现了幼儿的玩中学学中玩。效果很好!
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复习ABABAB的排列规律,学习ABBABB式的排列规律。
2、进一步明确绘本故事中隐藏的排列规律,提高幼儿观察、判断、分析能力。
3、培养幼儿通过操作活动运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重难点:
中班的幼儿对物体的规律有了一定的了解,对有规律的物体比较感兴趣,他们在游戏的时候,常常会很有兴趣地按颜色或按形状有规律地用间隔排列的方法玩积木,拼搭玩具等。
活动准备:
PPT课件,操作材料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音乐入场引入活动。请小朋友按照一个男孩一个女孩一个男孩一个女孩(ABAB)的规律排好队进场坐好。
2、回忆故事内容,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中有谁?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3、你们愿意和公主一起去拯救王子吗?
二、基本部分:
(一)复习ABAB的`规律。
1、通过观察找到开启城门的钥匙。
2、分享小结:小朋友真棒,按规律找到了钥匙,我们一起来开启城门吧!
感知ABBABB式排列方式,并学习排序。
1、进入规律之城,观察小猴子排队规律,感知ABBABB的规律,学习接着往后排。
2、引导幼儿模仿小猴子动作进一步加深对ABBABB的规律的掌握。
3、分享小结。
(三)通过分享、合作、操作进一步巩固ABB的排列规律。
1、通过观察森林小路,教师引导幼儿找出ABBABB的排列规律。
2、幼儿分三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分享小结。
(四)幼儿分组操作,运用ABB式的规律插空排序以及创造性的排序。
1、观察图片,提出问题,激发幼儿操作的欲望。
2、幼儿独立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验证,分享小结。
三、结束部分。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整理好了宴会大厅终于见到了王子,为了感谢你们这些聪明能干的小朋友,王子将为你们颁发王国的智慧勋章,请大家快来领奖吧。规律之城还隐藏着更多的规律,等待着我们下次再去探索去发现。
大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复习律动“快乐的小雪花”,引导幼儿刨编各种雪花旋转的动作。
2、发展幼儿的空间方位知觉,体会感受整体动作和谐的美感。
活动准备:
看过了下雪场景,感受过雪花的轻柔。
活动过程:
一、观雪——碎步律动“快乐的小雪花”
1、跟随老师听着音乐小碎步进活动室。想象变成一朵洁白的雪花,跟着雪花妈妈漫天飞舞。
2、看看我的哪个宝宝飘得最美:碎步要做到轻柔,两腿夹紧。双手臂伸直上举至头上方,手腕交叉,五指张开。
二、飘雪——单个雪花碎步飘动
1、交流:怎样使雪花飘得轻轻松松,又很美丽?要抬起来等)
2、幼儿集体尝试飘动雪花。
3、单个飘雪,每朵雪花就是一个雪花精灵。
(1)教师示范:听着音乐飘,也听着音乐停下来。
(幼儿:脚要踮得高、五个手指要张开、头最后飘在一片空地上,定格成一朵想象中的雪花造型。
(2)幼儿依次做朵雪花从座位上飘到场地,每一个乐句幼儿飘到中间做定格动作,最后全班形成一个雪花自由创编的.整体造型。在一朵朵雪花飘出的过程中,幼儿不仅观摩了其他幼儿“雪花”舞动的动作,而且还能够自由地穿梭于其他“雪花”之间,形成了一种流动的美感。
三、舞雪——会旋转的小雪花
1、个别幼儿交流演示一个人飘动的动作。
2、部分幼儿创编各种雪花旋转的动作。
3、讨论并做归纳旋转舞动的姿态,如:滑步旋转、单腿旋转、跳步旋转等。在相互学习中达到自我的迁移。
4、集体尝试跟着音乐伴奏舞出各种旋转的动作。
5、个别幼儿示范新的旋转动作,再次听音乐集体舞雪。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教案01-12
大班教案01-12
大班教案01-12
大班教案01-12
大班教案01-12
大班教案01-12
大班教案01-12
大班教案01-12
大班教案01-13
大班教案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