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教案9篇,欢迎大家分享。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小蛋壳历险的过程,知道遇到危险要积极动脑筋想办法保护自己。
2、能清楚地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一个蛋壳娃娃,图片:《小蛋壳历险记》,故事录音
活动重难点:
重点:了解小蛋壳历险的过程,知道遇到危险要积极动脑筋想办法保护自己。
难点: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活动过程:
一、猜想导入
1、T:(出示蛋壳),这是谁?小蛋壳长得怎么样?
2、有一天,小蛋壳娃娃出门,猜猜它会遇到什么事情?
二、理解故事
1、听故事录音
2、理解故事名称:什么叫历险记?
3、回忆小蛋壳历险的经历:“小蛋壳出门,遇到了哪些危险的事情?”
三、交流讨论
1、小组讨论:遇到危险,小蛋壳是怎么保护自己的?
2、重点理解:
A小老鼠怎么会把小蛋壳当成雨帽?这顶雨帽好不好,为什么?
B、小蛋壳为什么要让小老鼠把它当做小船?
四、迁移想象
1、你们喜欢小蛋壳吗?为什么?
2、小蛋壳还有什么用处?
3、如果你是小蛋壳,你会用什么办法来对付小老鼠,保护自己?
4、阅读鼓励幼儿提问: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活动反思: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幼儿的语言学习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小棒架起橡皮泥的方法,发现“三脚架”具有稳定性。
2、在制作“三脚架”的过程中能发现并乐意解决问题。
3、喜欢科学探究活动,体验操作和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一次性筷子、橡皮泥、pvc 管、竹竿、毛根、小球等。
2、课件、欢快的音乐。
3、记录纸。
活动过程:
一、第一次探索:用小棒撑起橡皮泥。
1、提出问题:师:小朋友,看你们的盒子里有什么?(小棒、橡皮泥)今天老师要请小朋友用它们来玩一个有趣的游戏,你能用一些小棒把橡皮泥稳稳地撑在桌上不倒下来吗?想接受挑战吗,那就让我们试一试。
教师观察幼儿操作。
2、幼儿操作。(放音乐)3、交流。
师: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是用几根小棒把橡皮泥撑起来的? 教师将结果记录在表格中。(4——6根小棒)4、小结:
我们把小棒插进橡皮泥,上面靠靠紧,下面分开一些,这样才能将橡皮泥稳稳地撑起来。
二、第二次探索:用最少的小棒撑起橡皮泥。
1、提出要求:刚才很多小朋友都很成功的用小棒撑起了橡皮泥,真棒!现在想继续接受新的挑战吗?请你们用最少的小棒把橡皮泥稳稳地撑起来。比一比谁用的小棒最少,试一试吧。(教师指导)2、幼儿操作。
5、交流。你们都成功了吗?谁来介绍一下,这一次你用了几根小棒?
师:你们觉得两根会成功吗?(不能,会倒掉的)看看记录表,现在最少只要用几根小棒把橡皮泥撑起来?
4、验证结果:刚才有的小朋友没有用三根小棒试试,现在请大家再试试,用三根小棒到底能不能把橡皮泥撑起来?
5、教师总结:原来最少只要用三根小棒就能把橡皮泥稳稳地撑起来,它们围成了一个三角形。我们给这个架子取个好听的`名字叫“三角架”
三、经验延伸:了解生活中三角架的应用。
生活中还有很多的三角架,你见过哪些?让我们一起去看一下。(播放课件:相机架、架子鼓、救人架、多层三角架、画架)这是什么?你能找出藏在这里面的三角架吗?它有什么用?(牢固、方便)四、拓展经验:制作三角架撑起球。
1、老师也带来了许多材料,看有哪些(吸管、铅笔、橡皮筋、筷子、游戏棒、丝线等) 提出要求:可以任选一种,将球撑起来。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欣赏幼儿作品。
中班教案 篇3
美术教育,不单纯是绘画技能的训练,而是旨在育人;它不单纯是为培养艺术家,更重要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一代创造型的新人。
它是从儿童的心理特征出发,通过绘画、设计、工艺制作等各种各样有趣的造型活动,培养儿童对美的感受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美术活动除了可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外,还可以培养敏锐的观察力、灵活的动手能力和初步的审美能力。幼儿一旦形成了这种能力。就可以促进其他方面的学习,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幼儿正处于人生求知欲望最强的启蒙阶段,剪纸教学能紧紧抓住幼儿好奇的心理特点让幼儿在剪纸中发展创造想象和思维差异的创造游戏。
因此把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为:
(1)学习蝴蝶和花的折、剪方法,尝试剪出不同形状的花瓣和蝴蝶翅膀上简单的对称图案。
(2)体验剪纸活动的乐趣,提升幼儿对春天美的感受。
新《纲要》中指出:艺术是幼儿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让幼儿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活动内容
一、欣赏作品,唤起回忆。
1、前几天我们小朋友一起画了《蝴蝶和花》,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2、引导幼儿观察花瓣形状、花朵大小、蝴蝶对称美及画面的布局。
案例分析:通过绘画为幼儿接下来的剪纸作一铺垫。
二、示范操作,学习剪纸。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新的本领,用彩纸、剪刀和贴的方法来创作美丽的蝴蝶和花。(出示范例)
1、折剪——花。
①出示步骤图(一)——正方形纸对角折3次,在最宽的地方用任意线条剪下来,再剪尖角处,提醒幼儿注意操作材料的放置。
②出示步骤图(二)——引导尝试不同剪法,剪出不一样的花。
2、折剪——蝴蝶。
①出示步骤图(一)——教师讲解示范:一张纸对折,以折线为中心画出蝴蝶的.身体、翅膀和触角(提醒注意,沿着折线的一边画身体,翅膀尽量画的大),并示范翅膀对称图案的剪法。
②出示步骤图(二)——引导不同剪法,剪出翅膀对称图案不同的蝴蝶。
3、贴花、蝴蝶——引导注意位置的摆放;颜色的搭配;大小的协调等。
案例分析:在传统剪纸教学中,普遍采用集体示范讲解法,教师教一步,幼儿剪一步。幼儿在被动中学习,获得的只是剪纸的技能,而不是学习的方法。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有意识的采用图示法,意在突破灌输式的学习方式,引导幼儿按图示自主学习。图示法对大班幼儿有一定难度,他虽然直观、具体,但幼儿需要理解各步骤之间的逻辑关系,并需要手脑协调的动作。
三、小组合作,尝试操作。
1、教师介绍操作材料,幼儿分组、合作完成小花园的创作。
2、教师巡回指导,适时帮助有需要的幼儿,提醒操作过程中材料的放置。
四、欣赏评价,体验成功。
展示幼儿作品,引导幼儿参与评价,说说你喜欢的花园,为什么?(引导幼儿从蝴蝶和花的花瓣、花纹、布局等方面进行评价。)
活动分析:兴趣是贯穿整个活动的主线,是幼儿探索的原动力,教师的支持主要体现在如何保持幼儿持续、积极的探索兴趣。活动中教师选取一个兴趣点,从操作材料的吸引(彩色蜡光纸)——活动趣味的吸引(剪出来的蝴蝶和花都飞到小花园里)整个活动环环激趣,步步设疑,教师的引导还体现在关注幼儿的心理感受和一定的情感支持。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对空气有初步的了解,感知空气是到处都有的,无处不在的。
2、通过小实验,使幼儿知道空气的特征: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看不见摸不着的。
3、对科学小实验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玩塑料袋的经验,喜欢参与户外活动并能在大自然中感受到空气
2、物质准备:塑料袋人手一份、塑料瓶、气球、手帕、玻璃杯、透明水缸。
活动重点:
感知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
活动难点:
通过小实验,使幼儿知道空气的特征: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看不见摸不着的。
活动过程:
一、找空气。教师变魔术,引出活动。
师: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们变魔术,请小朋友们仔细看哦。
1、教师出示塑料袋变魔术,并提问:变变变,刚才扁扁的塑料袋现在变成什么样的了?
2、幼儿回答。
3、师:谁能告诉我是什么让塑料袋变的鼓鼓的吗?那你知道老师是从哪里找到空气宝宝的吗?
4、教师换地方找空气,引导幼儿说说是在哪里找到的空气。
5、幼儿变魔术寻找空气引导语:小朋友可以到教室的各个角落寻找空气,但是空气宝宝有点淘气,如果你不紧紧的捏紧塑料袋口,空气宝宝就会跑出去了,然后告诉我是在什么地方找到的空气宝宝。
6、师幼交流:你是从哪里找到的空气宝宝的呢?
7、教师总结:你刚才找空气的时候,你看得见它吗?你闻到什么了吗?你来摸一摸,摸的到吗?原来空气宝宝既看不见又摸不到闻不到的,而且他到处都有。
二、实验:手帕的变化,进一步验证空气是到处都是的。
师:空气宝宝还想和小朋友们变魔术,我们来看看他是不是到处都是。
1、教师出示干手帕,并请小朋友们验证。
2、实验一:玻璃杯里的空气师:出示一只空玻璃杯和一只干净的手帕,把手帕塞在玻璃杯底,把杯子垂直倒扣在水槽中,请小朋友猜一猜,玻璃杯里的手帕有没有湿?(出示玻璃杯里的.手帕)
3、教师提问:手帕为什么是干的?是什么东西把水挡在了外面呢?
4、实验二: 玻璃杯里的空气师:出示另一只空玻璃杯和另一只干净的手帕把手帕塞在杯底,把杯子倾斜倒扣在水槽中,请小朋友猜一猜,玻璃杯中的手帕有没有湿?(出示玻璃杯里的手帕)师:为什么第一次手帕没有湿,第二次手帕湿了呢?(请幼儿回答)
5、教师总结:因为第一次玻璃杯是垂直放入水槽中的,空气没有进到玻璃杯中,所以手帕没有湿。第二次玻璃杯是倾斜的,玻璃杯里的空气跑出来了,水进到玻璃杯里,所以手帕湿了。
6、重复进行实验一实验二一次并总结。
三、游戏:气球鼓起来。
1.教师出示瓶子和气球。
师:这是一个塑料瓶,里面什么东西都没有,把气球套在塑料瓶上,请小朋友们动动脑筋,怎样才能让气球鼓起来呀?我们一起来事实好吗?
2.幼儿操作,教师随机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幼儿。
3.教师小结:塑料瓶里什么使气球鼓起来?我们的瓶子里是空的吗?里面装的是空气。
四、教师总结。
空气是到处都有,无处不在的,看不见闻不到摸不到。
师幼手拿塑料瓶离开活动室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 感应音乐,练习“富尼古利富尼古拉”的发音。
2、 体验音乐律动和语词,能跟老师喊出各种口号。
活动准备:
音乐光碟、挂图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导
师:小宝宝没有钱买礼物给妈妈,为了存够买礼物的钱,每当家里来客人时,宝宝就抱着小猪存钱罐到处向客人要钱,妈妈看到了很生气,但知道宝宝的一片心意后还是原谅了宝宝,并告诉宝宝:有些礼物是用钱买不到的。小朋友们觉得是什么呢?
二、感应曲式
1、第一遍音乐(幼儿跟着老师做动作) 师:在音乐里尼听到了什么呢?
(1) 练习“富尼古利富尼古拉”的发音。(幼儿先跟老师念词,幼儿会念了之后加快速度。再练习唱。)
2第二遍音乐:肢体感应律动和语词
第一段:拍手打节奏,句尾唱:“摘一朵花,摘一朵花”、|喝一口水,喝一口水、休息一下,休息一下,擦一擦汗,擦一擦汗。”并做出相应动作。
第二段:双手握拳做加油状,并念:“加油加油,努力往上爬。”
富尼古利富尼古拉:呼口号,高举双手挥舞。
句尾:师问:第几名?生答:第一名。
3、第三遍音乐:步伐,体会不同的路程
师:宝宝玩得真开心,他邀请我们一起去爬山,小朋友要不要去?爬山的路会很崎岖,要过山洞,还要跨过很高的石头,小朋友会累吗?
(1) 教师先请六个小朋友一起体验爬山的乐趣。
(2) 请全班幼儿站队体验。配合音乐,幼儿排火车队形,老师带领走不同的路线及步伐。
步伐:踏步、矮步、跨走、跳跃。
路线:直、横、弯
地质:滑的,不稳的、窄的`、高低不平的。
奥尔夫音乐教案:富尼古利富尼古拉(第二课时)
活动目标:
1、 体验不同的空间、步伐与路线带来的乐趣.
2、 用乐器打出音乐节奏并喊出欢呼声。
活动准备:
音乐光碟、圆舞板、打棒。
活动过程:
师:今天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去爬山吧。
一、登山旅程:空间、步伐与路线,体会不同的路途。
1、幼儿听音乐在原地做动作,喊出口号声,做出相应的动作。
2、幼儿排火车队形,老师带领走不同步伐,句尾做出“摘一朵花、|喝一口水、休息一下、擦一擦汗”的动作。并一起喊出欢呼声
。二、乐器演奏(圆舞板、大棒)
1、常规培养:排队取乐器,拿到乐器的小朋友将乐器放在腿上坐好。
2、分组练习打节奏
3、合奏第一段:以二分音符奏乐,每一句句尾停。
第二段:奏乐并念出:加油
富尼古利富尼古拉(停)唱词。
中班教案 篇6
教材简介:《小树叶》是一首AB段式的歌曲,是富有情感教育意义的音乐教材。歌曲分两部分,表现了两种不同的情感体验,第一部分主要讲树妈妈看见小树叶飘走了,心理很难过,音乐相对缓慢忧伤。第二部分主要讲小树叶离开妈妈后变勇敢了,音乐欢快跳跃,与第一部分的音乐形成鲜明的对比,引起幼儿感情上的共鸣,幼儿容易接受、理解和表达。
目标预设:对教材的充分分析后,根据中班幼儿的在音乐技能技巧和认知、常识等方面的实际水平,结合对新《纲要》的理解,从情感态度、知识和能力的角度出发,我确立了以下目标:
1、感受歌曲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表达的不同情感,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
2、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创造性地选择演唱的形式。
活动过程:
一、音乐游戏导入。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秋天到了,小树叶发生了什么变化?你知道它是怎样飘下来的吗?你来试一试。(请个别幼儿表演)
师:我们一起来和小树叶跳个舞吧!(播放《小树叶》伴奏带,教师和幼儿一起舞蹈,音乐结束时教师把树叶洒下,让小朋友每人找一片树叶宝宝做朋友)
二、新授歌曲。
1、完整的播放《小树叶》视频,幼儿欣赏。感受歌曲的旋律。
2、师:这首歌好听吗?你们有没有发现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第一段和第二段一样吗?
(引导幼儿说出歌曲的旋律不同,前段舒缓,后段欢快)
3、《小树叶》的故事
师:其实这首好听的歌讲了一个好听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1)第一部分。
师:秋天到了,“秋风起来啦!秋风起来啦!小树叶离开了妈妈!”(教师有节奏的演唱)
师:小树叶离开了妈妈,心里怎么想的?
师:对啊!小树叶离开了妈妈心里可害怕了!你们离开妈妈害怕吗?那我们要用什么样的声音来唱呢?(教师和幼儿一起学唱第一段)师:你们想用什么动作来表示小树叶很害怕?我们一起做一做!
2)第二部分。
师:小树叶飘落下来会发出什么声音呢?(沙沙沙沙沙)
师:像在做什么呀?(说话)你们猜猜小树叶会说些什么呢?
师:其实小树叶在说“春天春天我会回来,打扮树妈妈”(教师有节奏的演唱)
师:你们觉得小树叶勇敢吗?那我们要用什么样的声音来唱小树叶很勇敢呢?(教师和幼儿一起学唱第二段)
师:那你们想用什么样的动作来表现小树叶很勇敢?我们一起来做一做!
4、教师完整演唱,幼儿欣赏。
师:一首好听的《小树叶》送给你们。
(第一段唱的缓慢轻柔而且表情很难过,第二段唱的跳跃欢快脸上带着微笑,让幼儿在倾听中感受歌曲的旋律)
三、变形式演唱。
鼓励幼儿较独立的安排与选择演唱的形式,在教师的帮助下学习与同伴合作演唱。
师:这么好听的歌曲,你们想怎么唱?(请幼儿想一想,说一说自己喜欢的演唱形式)
1、分两组对唱
师:我们唱第一段的小朋友要怎么唱?那第二段呢?(引导幼儿说出第一段连贯轻柔,第二段跳跃欢快)
2、男女对唱
师:女孩子常第一段,男孩子唱第二段,你们知道怎么唱了吗?
3、领唱
请几个幼儿唱第一段,表现小树叶的担心害怕,全体幼儿唱第二段,表现小树叶的坚强勇敢。
四、随音乐舞蹈。
1、师:带着你的好朋友小树叶,听着好听的歌曲,我们一起跳起来!
2、音乐结束,请幼儿把手中的小树叶送回大树妈妈的怀抱!
中班教案 篇7
目标
1.理解菲菲情绪变化的过程及其原因,知道生气是一种正常的情绪表现。
2.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能尝试自我调节情绪。
准备
红、黄、蓝三张彩色纸。
过程
1.菲菲怎么了。
——菲菲是个女孩,平时非常快乐。可有一天,她非常生气。
——引导幼儿观看教师表演的菲菲生气的情景表演。瞧,她喘着粗气,胸口一起一伏,眼里好像要冒出火来。你们知道她为什么生气吗?
2.菲菲生气了。
——完整倾听故事一遍。
——菲菲为什么生气?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菲菲很生气?
——菲菲生气时想做的事情真的做了吗?你觉得应该做还是不应该做?为什么?
——菲菲最后是怎么做的?什么使她不再生气了?
——再次欣赏故事一遍。
——出示红、黄、蓝三种彩色纸,引导幼儿根据故事发展的三个阶段,选择用相应颜色的纸来表示相应的情绪,并说说为什么。
3.我生气时。
——你生气时像菲菲那样吗?你当时是怎么想的?
——是什么事让你那么生气、委屈的?你能让我们大家看看你生气的样子吗?
——人人会生气,生气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能不能像菲菲那样想办法不再生气。
——带领幼儿来到产外,观看蓝天、白云、大树,听听鸟叫等,说说自己的感受。
建议
1.生活中,幼儿之间经常会因为争抢玩具等事情闹矛盾,故事中菲菲的情绪变化过程描写得非常逼真,能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给幼儿良好的暗示。
2.应结合日常生活,引导幼儿正确对待自己的情绪,设法摆脱愤怒的情绪,重新使自己快乐起来。
附:菲菲生气了
菲菲抱着小布熊玩“过家家”,玩得正开心时,淘气的小表姐来了。小表姐一把夺走了布熊。
菲菲说:“还给我!”
“不!”小表姐抱着布熊跑了。
菲菲看着妈妈,希望妈妈能说几句公道话。可是妈妈却说:“就让表姐玩一会儿吧!”
菲菲生气了,非常生气。她喘着粗气,胸口一起一伏,眼睛里好像要冒出火来。
她想踢、她想打、她想尖叫,她想把所有的东西都砸掉。
茶几上有一个杯子。乒!把它砸掉——水和碎玻璃到处飞。
桌子上有一个鱼缸。乒!把它砸掉——金鱼在地板上蹦跳。
还有衣柜上那面大镜子,哗啦!把它砸掉——以后,妈妈再也别想照着镜子看来看去臭美啦。
这些都是菲菲脑子里想出来的,其实菲菲什么也没做。可她真的`非常非常生气!
菲菲呼呼地喘着粗气,心里好像有一座正在爆发的火山。她觉得喉咙里呼出来的气就像长长的火苗。火会烧着被子,烧着家具,烧掉一座大楼。
最后,整个城市都烧得通红通红的。
这一切都是菲菲心里想的,因为菲菲太生气了。
菲菲忍不住委屈从家里跑了出来。她一直跑,一直跑,一直跑到再也跑不动。然后,她坐在一块大石头上哭了一会儿。
她看看石头,看看大树,又看看灌木丛里的小花。她听见了鸟叫。
她抬起头看看蓝天和白云,微风轻轻吹着她的头发,摸着她的脸蛋……
菲菲觉得好多了,她慢慢地往家里走去。
这时,菲菲已经不生气了。(根据同名故事改编)
中班教案 篇8
目标:
1、知道夏天是一个炎热的季节,了解人们常用的防暑降温方法。
2、能按娃娃身上的数字,寻找有相同数量花纹的'物品,送给娃娃。
准备:
娃娃去沙滩的操作材料每人一份,剪刀、糨糊也每人一份,抹布每桌一块。
过程:
一、互相交流人们常用的防暑降温方法
1、 现在是什么季节?夏天天气怎样?
2、 人们用什么办法来防暑降温的?
3、 教师小结:人很聪明,能想出许多办法来防暑降温。例如:在太阳底下行走带遮阳帽、太阳镜、遮阳伞,在家里开电风伞、空调,扇扇子,在床上铺凉席、竹席,身上穿汗衫、背心、短衣短裤、裙子、风凉鞋,喝凉开水、冷饮,吃西瓜,洗冷水澡,游泳等。
二、按照娃娃身上的数字,寻找有相同数量花纹的物品,送给娃娃。
1、有3个娃娃,他们要去游泳,可以带些什么呢?(出示图片)师:我们就把这些物品送给他们吧。
2、请幼儿仔细观察图片后说说怎么送法。
3、教师简单的示范讲解:引导幼儿先看清娃娃泳衣上的数字分别是几?例如是数字8,就寻找有相同数量花纹救生圈、帽子、水桶,找到后用剪刀把它剪下来,粘贴在娃娃身边。
4、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做事认真仔细,先看清娃娃泳衣上的数字,再找有相同数量花纹救生圈、帽子、水桶,找到后剪下,粘贴在娃娃身边。
三、与好朋友互相交流检查,体验成功的喜悦。
中班教案 篇9
教材分析:
《纲要》中明确指出:“引导幼儿在跳、爬、钻、投掷、平衡、攀登等各种有趣的活动中发展动作的协调性。”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尝试圈的不同玩法,发展幼儿走、跑、跳等基本动作。
2、体验合作的乐趣,激发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重、难点分析:
重点:探索、尝试圈的多种不同玩法。
难点:合作尝试圈的多种玩法。
教学准备:
幼儿人手一个圈;录音机、磁带;划定池塘的场地。
教学程序:
1、在音乐伴奏下,幼儿做准备活动:(3分钟)
幼儿人手一个圈,听音乐按节奏做圈操(包括上肢运动、下肢运动、体侧运动、体转运动、腹背运动、跳跃运动、整理运动)。
(这一活动的目的是以音乐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使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全身得到充分的活动,为后面的活动作好充分的准备。)
2、初步探索圈的多种玩法:(5―6分钟)
(1)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圈有很多玩法,你想不想和它做游戏?比比看谁的办法最多。”
(2)幼儿分散玩圈,教师观察指导。
(3)请幼儿与小朋友分享自己的玩法:“谁愿意来当小老师,把自己的好办法教给小朋友?”
(这一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初步探索出圈的多种玩法,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3、深入探索圈的多种玩法,并尝试合作玩圈:(7―8分钟)
(1)教师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请你试一试自己没有玩到的.方法,并且尝试和小朋友一起合作玩圈。”
(2)幼儿深入探索、尝试:
教师引导探索出跳圈的幼儿将圈摆出,尝试用多种方法跳圈。
(3)练习双脚分合连续跳圈的方法:
教师讲解跳圈的方法:“一个圈的时候,两只脚并起来跳到这一个圈中;两个圈的时候,两只脚分开,一个圈中跳入一只脚。”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幼儿尝试自己没有玩过的方法,并探索与他人合作的玩法,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4、游戏:网小鱼(5―6分钟)
(1)交待游戏规则:教师做渔翁,用圈做网,小朋友做小鱼,在池塘里游,被渔翁网住的小鱼,站到池塘边。
(2)师幼轮流做渔翁,进行游戏。
(这一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在游戏中发展四散跑的能力及动作的灵活性,让幼儿尝试做渔翁,更加激发起他们参与游戏的欲望,为本次活动掀起高潮。)
5、放松活动《小鱼游》:(2―3分钟)
教师:“渔翁回家了,鱼宝宝们可以在池塘里自由自在的游泳、跳舞了。”教师和幼儿做放松活动,并听音乐离开场地。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的教案04-06
中班教案(经典)09-03
[精选]中班教案09-04
(精选)中班教案09-06
中班教案01-16
中班教案01-16
中班教案01-16
中班教案01-16
中班教案01-17
中班教案01-17